汽车仪表座舱总成电检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36678阅读:912来源:国知局
汽车仪表座舱总成电检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生产检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仪表座舱总成电检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各个汽车仪表总成生产厂商的仪表总成下线检测大部分采用的是固定式安装设备,各个测试项逐项测试,并且只是检测线束插头是否接插。这种方式有以下不足点:1、测试时连接线缆过长,维修难度高,容易产生故障误报。2、每次测试都需要操作员来回拉通讯电缆,或者来回放置移动设备,造成生产节拍无法提高。3、测试项逐项测试,效率低,占用人工。4、只检测测试插头是否接插,而对于装错和针脚插歪的情况无法检出,造成故障件溢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汽车仪表座舱总成电检设备,它能够能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杜绝产品在装配过程中由于人员操作引起的漏插、插错、装错、针脚插歪等现象,以及检测零件本身的质量问题,防止问题产品溢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前轨道1、显示器2、两组电控柜3、两个后轨道4、两根滑轨5、电控箱连接装置6,显示器2悬挂在前工字钢轨道1的下方,两个后工字钢轨道4并排设置在前工字钢轨道1的后方,后工字钢轨道4的下方设置有滑轨5,两组电控柜3分别通过电控箱连接装置6设置在滑轨5的下方。

所述的前轨道1和后轨道4为工字钢导轨。

所述的滑轨5的前侧和中部分别设置有报警限位装置51和停止限位装置52,报警限位装置51和停止限位装置52将滑轨分成两段,两组电控柜3分别吊装在两段滑轨的下方。

所述的电控柜3包含方形壳体31、三色警示灯32、安全开关33、扫码枪支架34、扫码枪35、把手36、测试手柄支架37、数个测试手柄38、显示屏 39、键盘托盘310、连接器311,方形壳体31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孔312,方形壳体31顶部一侧设置有三色警示灯32,安全开关33设置在方形壳体31的侧边上,安全开关33的下方设置有扫码枪支架34和把手36,扫码枪支架34上设置有扫码枪35,扫码枪支架34的下方设置有测试手柄支架37,测试手柄支架37上设置有多个测试手柄38,方形壳体31的另一侧边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器311,显示屏39设置在方形壳体31的正面,显示屏39的下方设置有键盘托盘310。

所述的电控箱连接装置6包含连接杆61、上连接板62、下连接板63、加强筋板64、二次保护吊环65,加强筋板64上设置有钢丝绳孔66,所述电控柜3的方形壳体31顶部设置有壳体二次保护吊环67,上连接板62、下连接板63均为方形结构,连接杆61设置在上连接板62、下连接板63之间,下连接板63和连接杆61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板64。在使用中除了通过连接杆 61连接电控柜3,还通过二次保护吊环65和壳体二次保护吊环67进行二次连接,即使连接杆61出现连接问题,也可通过二次连接进行安全保护,防止安全隐患。

所述的测试手柄38包含电缆接口381、按钮382、锁扣383、探针384、壳体385,电缆接口381设置在壳体385的前端,按钮382和锁扣383设置在壳体385的中部,壳体385的后部设置有探针384。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PC-PLC架构,以仪表座舱总成电气功能检测为目的的高精度、高重复性的工业检测设备。设备能够能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杜绝产品在装配过程中由于人员操作引起的漏插、插错、装错、针脚插歪等现象,以及检测零件本身的质量问题,防止问题产品溢出。同时具有完善的数据追溯系统,所有数据完整保存,与整车底盘号绑定,可以轻松实现数据库的索引、查询、以及数据记录的导出,并且可以同时兼容多款型号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采用控制柜吊挂的方式,控制柜可以根据需要移动位置,这样可以极大地缩短测试线缆的长度,增加测试的稳定性及维护的便捷性。控制柜内采用PC-PLC架构,PLC可以持续、稳定、快速的采集数字量及模拟量信号。另外设备还集成了快插手柄、扫码枪、遥控按钮模块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控柜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5是图3的B部放大图;

图6是图3的C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控箱连接装置6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测试手柄38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前轨道1、显示器2、两组电控柜3、两个后轨道4、两根滑轨5、电控箱连接装置6、报警限位装置51、停止限位装置52、方形壳体31、三色警示灯32、安全开关33、扫码枪支架34、扫码枪35、把手36、测试手柄支架37、数个测试手柄38、显示屏39、键盘托盘310、连接器311、连接杆61、上连接板62、下连接板63、加强筋板64、二次保护吊环65、钢丝绳孔66、壳体二次保护吊环67、电缆接口381、按钮382、锁扣383、探针384、壳体385。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8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前轨道1、显示器2、两组电控柜3、两个后轨道4、两根滑轨5、电控箱连接装置6,显示器2悬挂在前工字钢轨道1的下方,两个后工字钢轨道4并排设置在前工字钢轨道1的后方,后工字钢轨道4的下方设置有滑轨5,两组电控柜3分别通过电控箱连接装置6设置在滑轨5的下方。

所述的前轨道1和后轨道4为工字钢导轨。

所述的滑轨5的前侧和中部分别设置有报警限位装置51和停止限位装置 52,报警限位装置51和停止限位装置52将滑轨分成两段,两组电控柜3分别吊装在两段滑轨的下方。

所述的电控柜3包含方形壳体31、三色警示灯32、安全开关33、扫码枪支架34、扫码枪35、把手36、测试手柄支架37、数个测试手柄38、显示屏 39、键盘托盘310、连接器311,方形壳体31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孔312,方形壳体31顶部一侧设置有三色警示灯32,安全开关33设置在方形壳体31的侧边上,安全开关33的下方设置有扫码枪支架34和把手36,扫码枪支架34上设置有扫码枪35,扫码枪支架34的下方设置有测试手柄支架37,测试手柄支架37上设置有多个测试手柄38,方形壳体31的另一侧边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器311,显示屏39设置在方形壳体31的正面,显示屏39的下方设置有键盘托盘310。

所述的电控箱连接装置6包含连接杆61、上连接板62、下连接板63、加强筋板64、二次保护吊环65,加强筋板64上设置有钢丝绳孔66,所述电控柜3的方形壳体31顶部设置有壳体二次保护吊环67,上连接板62、下连接板63均为方形结构,连接杆61设置在上连接板62、下连接板63之间,下连接板63和连接杆61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板64。在使用中除了通过连接杆 61连接电控柜3,还通过二次保护吊环65和壳体二次保护吊环67进行二次连接,即使连接杆61出现连接问题,也可通过二次连接进行安全保护,防止安全隐患。

所述的测试手柄38包含电缆接口381、按钮382、锁扣383、探针384、壳体385,电缆接口381设置在壳体385的前端,按钮382和锁扣383设置在壳体385的中部,壳体385的后部设置有探针384。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PC-PLC架构,以仪表座舱总成电气功能检测为目的的高精度、高重复性的工业检测设备。设备能够能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杜绝产品在装配过程中由于人员操作引起的漏插、插错、装错、针脚插歪等现象,以及检测零件本身的质量问题,防止问题产品溢出。同时具有完善的数据追溯系统,所有数据完整保存,与整车底盘号绑定,可以轻松实现数据库的索引、查询、以及数据记录的导出,并且可以同时兼容多款型号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采用控制柜吊挂的方式,控制柜可以根据需要移动位置,这样可以极大地缩短测试线缆的长度,增加测试的稳定性及维护的便捷性。控制柜内采用PC-PLC架构,PLC可以持续、稳定、快速的采集数字量及模拟量信号。另外设备还集成了快插手柄、扫码枪、遥控按钮模块等。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设备开机后,软件打开时,会先进行设备的自检测,自检会检测设备自身的各个测试回路是否有故障,如有故障会提示故障源,并禁止操作员测试产品,防止设备故障造成产品故障件误报,同时便于维修人员快速定位设备的故障源。

当产品到达测试工位时,操作员扫描产品上携带的条形码,按动遥控按钮上的“启动”按键启动测试。对于不需要操作员操作的测试,设备会自动测试;而对于需要操作员操作的测试,根据功能划分成不同的模块测试,并且各个模块内的测试均采用并行测试,可以极大地减少生产节拍。

设备实现了对仪表座舱总成产品的电功能的全检,主要包含以下检测项目:电池电源、电池电源信号、点火开关、ACC挡、ON挡、Start挡、仪表板灯、仪表板指示灯/环境灯、倒车雷达、倒车雷达模块、开关组件、中控锁开关、ESC开关、一键启动开关、电子转向柱锁、危险报警开关、危险报警开关、雨刮/洗涤开关、前洗涤、后洗涤、前雨刮HI挡、前雨刮LOW挡、前雨刮调速、前雨刮间歇挡、后雨刮挡、后雾灯、车灯信号开关、左转信号、右转信号、位置灯、远光灯、近光灯、前雾灯、超车灯、娱乐影音娱乐影音、空调模块、A/C输出、后除雾信号、最大电流、电阻检测、安全对地电阻、气囊电阻、蒸发器温度传感器电阻、钥匙提醒开关、钥匙提醒开关、扬声器、左前扬声器电容、右前扬声器电容、OFF检测、上电前及上电后、各个信号是否为OFF。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