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检工装及气检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1762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气检工装及气检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检工装及气检系统。



背景技术:

在动力电池组领域中,用于对动力电池组进行冷却的液冷管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气密检测,以确保电池组内部的安全。常用的检测方法为气体压差法或目测气泡量。由于目测气泡量方法测试效率低,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同时,目测气泡量的这种方法在测试之后,还需对工件进行干燥和防锈处理,工序繁琐。在现有技术中,利用气体压差法检测液冷管气密性时,无固定装置对液冷管进行固定,需要人员手动固定,测试效率低,同时相关人员在触碰管壁时有热传递,影响测试精度。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既能提高测试效率又能提高测试精度的气检工装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检工装及气检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检测液冷管的气密性时检测效率低、检测效果差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检工装,用于检测液冷管的气密性,所述气检工装包括:

底座;

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气缸;

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连接的第一堵头;

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二气缸,以及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连接的第二堵头,其中:

所述液冷管具有两个接头,所述第一堵头具有可外部气源连接的进气孔以及与所述进气孔连通的可固定并密封其中一个所述接头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堵头具有可固定并密封另一所述接头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可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以使所述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密封或脱离两个所述接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均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连通的腔室,所述第一固定孔的所述腔室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腔室用于容纳并密封所述接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固定孔内设置有气头,所述气头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气孔连通的通孔,所述气头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形成与所述接头相配合的筒状间隙,以使所述气头伸入至所述接头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接头的定位件以及用于卡固所述液冷管的固定块,当所述气检工装密封所述接头时,所述定位件用于固定所述接头以阻挡所述接头向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堵头、第二堵头的运动方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定位件包括两个定位块,两个定位块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隔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大于所述液冷管的厚度且小于所述接头的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气检工装还包括垫块,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垫块的容纳槽,所述定位件和所述固定块设置在所述垫块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中均设置有与所述接头配合的密封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密封件为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相配合的密封垫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所述底座的支撑柱。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气检系统,用于检测液冷管的气密性,所述气检系统包括气检仪以及上述的气检工装,所述气检仪通过管道与所述气检工装中的进气孔连通,用于向所述液冷管中释放压缩气体并检测所述液冷管中的气体压强。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检工装及气检系统可用于检测液冷管的气密性。所述气检工装包括底座、第一气缸、第二气缸以及分别与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连接的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所述液冷管具有两个接头,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可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以使所述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密封或脱离两个所述接头。所述气检工装通过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的配合,可避免人为接触液冷管,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和效率,同时有利于实现对液冷管气密检测的自动化。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气检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气检工装中的第一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气检工装中的第一堵头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气检工装中的第二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气检工装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气检工装与液冷管的爆炸图。

图标:100-气检工装;110-底座;111-容置槽;112-支撑柱;120-第一气缸;130-第二气缸;140-第一堵头;141-第一固定孔;142-进气孔;143-气头;150-第二堵头;151-第二固定孔;160-定位件;170-固定块;180-垫块;190-液冷管;191-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上”、“下”、“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检工装100,该气检工装100可用于检测液冷管190(可以参照图7)的气密性。所述气检工装100包括底座110、第一气缸120、第二气缸130、第一堵头140以及第二堵头150。其中,所述第一气缸120、第二气缸130均设置在所述底座110上,所述第一堵头140、第二堵头150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缸120、第二气缸130的活塞连接。所述液冷管190用于帮助电池模组散热,所述液冷管190具有两个接头191,所述第一气缸120驱动其活塞,以使活塞驱使第一堵头140密封两个接头191中的一个,或者使第一堵头140脱离于该接头191。所述第二气缸130驱动与第二气缸130相对应的活塞,并利用该活塞驱使第二堵头150密封另一个接头191,或者使第二堵头150脱离于该接头191。利用第一气缸120、第二气缸130可对液冷管190两端的接头191同时的密封,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同时可避免检测人员用手接触液冷管190而影响液冷管190的温度,进而影响测试精度。

请结合参照图2、图3和图4,所述第一堵头140具有进气孔142以及与该进气孔142连通的第一固定孔141。所述进气孔142可与充放气体的气源设备连通,以作为充放气体的入口,所述充放气体的气源设备可以是用于检测液冷管190内部压强的气检仪。所述第一堵头140具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141连通的腔室,所述腔室可容纳并密封两个所述接头191中的一个,且在第一固定孔141中设置有与所述接头191相配合的密封件,以避免第一堵头140与所述接头191的连接处漏气。

请参照图5,所述第二堵头150具有第二固定孔151,所述第二堵头150还具有与所述第二固定孔151连通的腔室,所述腔室用于容纳并密封另一个接头191。在第二固定孔151中可以设置有与该接头191相配合的密封件,以使第二堵头150严实密封该接头191,以避免第二堵头150与该接头191的连接处漏气。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所述接头191的过程可以如下所述:

例如,所述第一气缸120在密封接头191时,首先将液冷管190固定放置在底座110相对应的位置上,两个接头191分别朝向第一堵头140和第二堵头150。所述第一气缸120可通过驱使活塞使活塞朝向该侧的接头191运动。具体地,第一气缸120可以是通过设置在气缸中的叶轮转动,以将外界的空气鼓进气缸中,进而推动活塞运动,而与该活塞连接的第一堵头140也伴随活塞的运动而运动。所述第一堵头140的位移大小可根据具体情况而设计,以使第一堵头140可堵住相对应的接头191。

当需要撤除第一堵头140时,可以通过控制叶轮往相反方向转动,以减小第一气缸120内的压强,活塞便会往回移动,进而使第一堵头140脱离于接头191。所述第二气缸130与第一气缸120的工作原理相类似,区别在于,所述第二气缸130鼓进气体是用于驱使活塞并带动活塞上的第二堵头150脱离于该侧的接头191。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二气缸130在内部气体膨胀时,是用于撤除接头191上的第二堵头150,而第一气缸120在内部气体膨胀时的目的是利用第一堵头140密封接头19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气缸120、第二气缸130的密封过程仅以一具体实施方式举例说明,而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气缸120、第二气缸130通过其他实施方式实现对接头191的密封或撤除密封,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构成所述第一堵头140、第二堵头150的材料可以为相同的材料,且该材料质地坚硬。该材料可以是,但不限于铜、铁、硬质塑料以及其他硬质合金。所述硬质塑料可以是,但不限于酚醛塑料、聚氨酯塑料、环氧塑料、不饱和聚酯塑料、呋喃塑料、有机硅树脂、丙烯基树脂以及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树脂等。所述硬质合金可以为不锈钢、黄铜等。

所述气源设备可以是一种可充放气体并检测液冷管190中气体压强的气检仪。在检测液冷管190的气密性时,所述第一堵头140与第二堵头150密封两接头191,所述第一堵头140的进气孔142与气检设备之间通过相对于的管道连通,所述气检仪通过管道对液冷管190释放压缩气体。当气检仪检测到压强到达预设值时,停止释放压缩气体,待液冷管190保压一段时间后,再读取其压强值,根据保压前后的测量值判断液冷管190的气密性。假设在保压前后外界环境不变的情况下,若液冷管190气密性差,比如有缝隙而导致泄露,保压后的液冷管190中的气压会降低,相关的检测仪表上的气压值将会减小;若液冷管190的气密性良好,液冷管190中的气体不会泄露,保压前后相关的检测仪表上的气压值将不会变动。其保压的时长可更具具体情况而设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所述第一固定孔141和第二固定孔151的形状以及尺寸可根据接头191的形状和尺寸而设计。比如,所述第一接头191远离液冷管190的一端为圆筒状的管状结构,那么,所述第一固定孔141、第二固定孔151可以为与该圆筒状的管状结构相配合的圆柱状盲孔,且所述第一固定孔141、第二固定孔151的直径略大于所述接头191的外径。

请再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孔141内还可以设置有与所述进气孔142连通的气头143,所述气头143与第一固定孔141的内壁隔有间隙,形成筒状空间以配合所述接头191。所述气头143作为对液冷管190充放气的入口,可伸入至接头191的内部,以减小充放的气体对第一堵头140与所述接头191接触处的冲击,进一步加强在对液冷管190充放气时,第一堵头140与接头191之间的密封效果。所述气头143的形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设计,比如,所述气头143为锥台状的结构,该锥台状结构的轴向上设置有贯穿该锥台的通孔,并且该通孔与进气孔142连通,当然,所述气头143也可以是圆筒状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气头143的长度可根据具体情况而设计,优选地,所述气头143的长度略小于所述第一固定孔141的深度。所述气头143与所述第一堵头140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通过焊接方式焊接在第一固定孔141内,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密封件为与第一固定孔141、第二固定孔151相配合的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可以为环形的垫片,也可以为筒状的垫圈。构成所述密封件的材料可以是,但不限于石棉、纸以及橡胶等。橡胶具有耐油、耐酸碱、耐寒热、耐老化等性能,可直接切割成各种形状,还可起到缓冲作用,非常适合选作本实施例中的密封件的材料。

请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10上可以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接头191的定位件160。所述定位件160可以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在底座110上。所述定位件160的个数可根据接头191个数而设计。比如,所述液冷管190的接头191为两个,对应的定位件160的个数也为两个。所述定位件160设置在底座110上的位置与液冷管190的接头191所在的位置相配合,进而实现对接头191的限定。

具体地,所述定位件160可以包括两个定位块,两个定位块设置在所述底座110上。具体地,两个定位块均可以通过螺栓或螺钉固定在底座110上,且间隔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大于所述液冷管190的厚度且小于所述接头191的厚度。所述第一堵头140或第二堵头150在密封接头191时,所述定位件160便可卡固所述接头191,以避免第一堵头140或第二堵头150冲击接头191,而使所述接头191朝相对应的第一堵头140或第二堵头150的运动方向移动,影响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10上还设置有用于卡固所述液冷管190的固定块170。所述固定块170凸出于底座110,与液冷管190的结构相配合,以抵挡液冷管190,防止液冷管190在密封接头191时晃动。

所述挡块与液冷管190的形状结构相配合。比如,所述液冷管190可以为来回弯折的扁管,所述固定块170便设置在液冷管190放置在底座110上时液冷管190弯折的部分所对应的底座110位置处。所述固定块170可以设置在所述液冷管190的外侧,所述固定块170上可以设置有与液冷管190弯折部分的弧度相配合的弧形槽,以增大液冷管190与固定块170的接触面积,以避免在气检过程中发生不可逆转的形变,影响液冷管190的使用。

在现有技术中,当需要检测被安装在设备中的液冷管190的气密性时,(该设备可以是一种电池模组),通常需要更换检测气密性的整个装置,才能检测所述液冷管190的气密性,或者单独将液冷管190取出以便用相关的检测的设备检测其气密性,整个操作过程比较繁琐。可以理解为,在现有技术中,一种气检设备不能满足既能对单独的液冷管190进行检测,又对安装在设备中的液冷管190进行检测。

请参照图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检工装100还可以包括垫块180。所述底座110上可以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垫块180的容纳槽,上述的定位架和固定件对应的设置在垫块180上。当需要检测已经安装在设备中的液冷管190的气密性时,只需将气检工装100中的垫块180取出,便可对设备中的液冷管190进行气密检测。该垫块180简化了对单独的液冷管190和安装在设备中的液冷管190的检测的切换过程,可提高液冷管190气密性检测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10上可以设置有电气开关,该电气开关用于控制第一气缸120和第二气缸130开始工作和停止工作。当第一气缸120和第二气缸130开始工作时,便可通过充放气驱使活塞运动,进而使第一堵头140和第二堵头150对液冷管190进行密封;当所述第一气缸120和第二气缸130停止工作时,便可使第一堵头140、第二堵头150从接头191上撤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10上还可以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所述底座110的支撑柱112。所述支撑柱112用于承载整个气检工装100,同时使气检工装100与放置气检工装100的平台之间留有空间,该空间可方便其他机械设备或操作员搬运和放置所述气检工装100。

所述支撑柱112的个数可根据具体情况而设置,优选地,所述支撑柱112为4个,且分布在所述底座110的四个角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检系统。所述气检系统包括气检仪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气检工装100,用于检测液冷管190的气密性。所述气检工装100可以通过管道与气检工装100中的进气孔142连通,以对液冷管190释放压缩气体,并检测液冷管190中的气体压强。所述气检仪通过检查液冷管190中的气体压强进而判断液冷管190的气密性。所述气检系统简化了气检步骤,提高了对液冷管190气密性检测的效率和测量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液冷管190只是作为实施例中优选的检测对象,而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检工装100及气检系统的检测对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检工装100及气检系统还可以用于检测其他工件的气密性,比如圆筒形管道或其他容器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检工装及气检系统,可用于检测液冷管的气密性。所述气检工装包括底座、第一气缸、第二气缸以及分别与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连接的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所述液冷管具有两个接头,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可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以使所述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密封或脱离两个所述接头。所述气检工装通过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的配合,可避免人为接触液冷管,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和效率,同时有利于实现对液冷管气密检测的自动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