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电极阵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2920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电极阵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电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电极阵列技术,特别是一种多功能电极阵列。



背景技术:

对于大多数电化学领域来说,通常采用三电极体系,即参比电极、对电极(辅助电极)、工作电极。而且,电化学工作站采用的三电极体系是各自分开的,很少形成一个整体。集成的一体化电极能更好的减少了操作步骤和时间,避免操作不规范问题,更有利于普通操作者的使用。

传统报道的这种多电极阵列主要采用不同材质惰性贵金属(通常为铂、金、钯、铱、铑和铼等),这些惰性贵金属形成电极盘,构成六电极阵列(也有2、3、4或5电极阵列),并组成工作电极。通常每个多电极阵列的所有电极盘通常通过一根导线或铜棒芯引出,是一个整体,不能单独或组合使用。有些参比电极放置在对电极的边缘造成到每个电极盘、甚至到对电极或各电极阵列的距离不均等。传统多电极阵列,因为各个电极盘材质不相同,因此不能进行物理/化学修饰,主要用于伏安电子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电极阵列,能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构筑不同材料修饰的多功能工作电极阵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电极阵列,包括电极盘,所述电极盘由2-10根玻碳电极阵列组成,所述玻碳电极连接铜棒芯,并用聚四氟乙烯密封填充形成圆柱体,该铜棒芯为工作电极;

所述圆柱体上套有金属套管,所述金属套管上端连接垂直引出的铜棒芯形成对电极;

所述玻碳电极的阵列中央为可插入参比电极的参比电极孔;

各电极盘的中心点到所述参比电极孔的中心点距离相等,且在相等夹角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玻碳电极之间相互独立,通过导线并联实现2根或多根电极同时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玻碳电极的直径为3-6mm。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盘由6根玻碳电极阵列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套管上端比圆柱体上端短5-8mm,下端比圆柱体下端短3-6mm。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套管的厚度为1-2mm。

进一步的,所述圆柱体的高度为40-50mm,直径为12-18mm。

进一步的,所述参比电极孔的直径为3-5m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电极阵列属于三电极一体化电极,这种多电极阵列与传统多电极阵列最大区别在于每个电极盘的材质是相同的,便于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构筑不同材料修饰的多功能工作电极阵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电极阵列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电极阵列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电极阵列,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电极阵列,包括电极盘,电极盘由2-10根玻碳电极2阵列组成,玻碳电极2连接铜棒芯5,并用聚四氟乙烯密封填充形成圆柱体3,该铜棒芯5为工作电极;

圆柱体上套有金属套管4,金属套管4上端连接垂直引出的铜棒芯6形成对电极;

玻碳电极2的阵列中央为可插入参比电极的参比电极孔1;

各电极盘的中心点到参比电极孔1的中心点距离相等,且在相等夹角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电极阵列属于三电极一体化电极,作为一个整体,其配件均不可拆卸,这种多电极阵列与传统多电极阵列最大区别在于每个电极盘的材质是相同的,便于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构筑不同材料修饰的多功能工作电极阵列。

进一步的,玻碳电极2之间相互独立,通过导线并联实现2根及以上电极同时使用,例如实现2、3、4、5或6电极阵列,大大节省电极阵列配备成本。

优选的,玻碳电极2的直径为3-6mm,例如,玻碳电极2的直径为3mm,实际电极直径、电极盘规格、材质和根数可根据用户需求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电极盘由6根玻碳电极2阵列组成,6根玻碳电极2到中间的参比电极孔1中心距离相等且在60°夹角线上。

进一步的,金属套管4上端比圆柱体3上端短5-8mm,下端比圆柱体3下端短3-6mm,例如,金属套管4上端可以比圆柱体3上端短7mm,金属套管4下端可以比圆柱体3下端短5mm,其中金属套管4材质可根据用户需求设置为不同的对电极材料,金属套管4上下两端到圆柱体3上下两端的距离也可根据用户需求设置;下端短有利于电极阵列打磨处理,上端短且在侧边引出铜棒芯6以防止金属套管4与工作电极铜棒芯5形成通路或顶端多根铜棒芯易混淆,导致操作失误。

优选的,金属套管4的厚度为1-2mm,例如,金属套管4厚度可以为1.7mm,实际厚度根据用户需求设置。

优选的,圆柱体3的高度为40-50mm,直径为12-18mm,例如,圆柱体的高度为47mm,直径为16.6mm,实际圆柱体3高度可根据用户需求设置,直径根据电极盘的直径和根数及参比电极孔的直径有关。

进一步的,参比电极孔1的直径为3-5mm,例如,参比电极孔1的直径为4mm,实际直径可根据用户需求设置。

以上所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