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轴承密封性能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5205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轮毂轴承密封性能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生产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轮毂轴承密封性能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轮毂轴承的主要作用是承重和为轮毂的转动提供精确引导,它既承受轴向载荷又承受径向载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零部件。汽车轮毂轴承的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温度变化范围大,伴随轴向、径向载荷以及冲击载荷,并在振动工况运转,轴承内外存在剧烈的热交换,很多轴承失效源于密封失效,要么轴承漏油漏脂、要么轴承滚道内部进水失效。密封结构的设计、密封唇口过盈量的匹配,是否能够使用轴承的使用工况、高低压热交换是重要因素。泥浆耐久实验可对这种工况进行模拟,但与正常使用工况还是有区别的。为了验证轮毂轴承的密封性能,有必要设计一种测试装置,模拟轴承内部气压变化,验证密封结构是否满足该种轴承的运行要求,以预防轴承路试失效、或售后严重的轴承漏油漏脂、密封失效进水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毂轴承密封性能测试装置,对滚道通气,换算温度升高产生的气压值,确认密封唇口是否被推开,密封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轮毂轴承密封性能测试装置,包括外圈密封机构、内圈密封机构、锁紧机构以及加压机构,外圈密封机构位于轴承的开口端,内圈密封机构位于轴承的封闭端,在外圈密封机构与内圈密封机构之间形成气腔;

锁紧机构分别与外圈密封机构及内圈密封机构相接,使外圈密封机构及内圈密封机构固定于轴承两端;

加压机构与气腔连通,由加压机构对气腔内的气压进行调控。

外圈密封机构包括外密封盖,外密封盖边缘具有外嵌槽,外嵌槽中装设有外垫圈,外密封盖通过外垫圈抵住轴承外圈端面;

内圈密封机构包括内密封盖,内密封盖边缘具有内嵌槽,内嵌槽中装设有内垫圈,内密封盖通过内垫圈抵住轴承内圈端面。

锁紧机构包括双头螺柱,双头螺柱两端分别从外圈密封机构及内圈密封机构中穿过,并采用螺母将其锁紧。

加压机构包括气管,气管一端于供气设备连通,其另一端穿过外密封机构后伸入气腔内。

随着气腔内外的压强差发生变化,轴承的密封圈受到的压力也不断变化,观察密封圈处的漏气及油脂外泄情况,可得知密封圈的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使用该装置对轮毂轴承进行密封性能测试,可以从原理上与实际实验上测试出密封圈设计是否存在可优化之处,轮毂轴承漏油脂是油脂唇被滚道内部压力推开而导致,采用这种密封性能测试装置,可以模拟轮毂轴承在高速旋转过程中内外部气压差,从而提前测试密封结构与密封唇口过盈是否需要调整,避免后期路试出现漏油或进水等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轮毂轴承密封性能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该测试装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轮毂轴承密封性能测试装置包括外圈密封机构、内圈密封机构、锁紧机构以及加压机构,外圈密封机构位于轴承的开口端,内圈密封机构位于轴承的封闭端,在外圈密封机构与内圈密封机构之间形成气腔;锁紧机构分别与外圈密封机构及内圈密封机构相接,使外圈密封机构及内圈密封机构固定于轴承两端;加压机构与气腔连通,由加压机构对气腔内的气压进行调控。具体地,外圈密封机构包括外密封盖1,外密封盖边缘具有外嵌槽,外嵌槽中装设有外垫圈2,外密封盖通过外垫圈抵住轴承外圈3的端面;内圈密封机构包括内密封盖4,内密封盖边缘具有内嵌槽,内嵌槽中装设有内垫圈5,内密封盖通过内垫圈抵住轴承内圈6的端面。锁紧机构包括双头螺柱7,双头螺柱两端分别从外圈密封机构及内圈密封机构中穿过,并采用螺母8将其锁紧。加压机构包括气管9,气管一端于供气设备连通,其另一端穿过外密封机构后伸入气腔内。随着气腔内外的压强差发生变化,轴承的密封圈10受到的压力也不断变化,观察密封圈处的漏气及油脂外泄情况,即可得知密封圈的密封性能。

为保证轴承的密封圈能抵抗内部压力增大,防止油脂外泄,在轴承密封圈性能要求中增加漏气要求及负压形成进水试验,试验可以快速对密封圈设计潜在缺陷或制造潜在缺陷进行判别,耐久性必须通过耐久试验进行判断。

轴承的密封结构是否满足要求,需要多样本路测测试方可得知,但对于轴承厂家而言,并不能用客户的路试作为自己的测试方法,将产品送给客户之前,就得保证产品的稳定性。使用这种密封性能测试装置,可以起到预防性作用,提高产品加工效率,降低过程中的不必要的浪费,降低产品的加工制造成本,提高产品利润。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