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试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9899阅读:16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试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需求的增加,智能电子产品,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无人机,VR等产品的功能也在不断完善,大部分产品已具备蓝牙功能,GPS功能,震动提醒功能,G-sensor,P-sensor,检测心率功能等,有的产品也已实现了2G/3G通信,ECG测量和WiFi等功能。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产品出厂前都会对上述功能进行测试。

目前,大部分功能的测试工装是通过单一焊盘与对应的单PI N针通过点接触来通信的,其中PI N针是能够完成电(信号)的导电(传输)的一种金属物质。而焊盘与对应PI N针之间点接触的稳定性,直接影响通信的稳定性,如果通信不稳定,在产品测试过程中就会发生中断的情况,影响测试结果,甚至影响产线的测试效率。

目前,测试工装上的PI N针位置一般是固定的,理想情况下,PI N针与产品线路板上标准焊盘的中心位置相接触导通,如图1所示,此时PI N针到焊盘补强的垂直距离为L/2,L为标准焊盘的宽度。但是,由于结构物料的单体来料公差,以及产品组装过程中不同结构物料所累积的公差,导致PI N针与焊盘之间接触点偏离焊盘的中心。当上述公差小于L/2时,PI N针与焊盘的接触点仍可焊盘上,仍可以正常通信,一旦公差大于L/2时,PI N针与焊盘的接触点可能在焊盘补强与焊盘的连接处,或完全落在焊盘补强上。由于焊盘补强高度与焊盘面高度不一致,当PI N针与焊盘的接触点在焊盘补强与焊盘连接处时,会使PI N针与焊盘接触不良,导致通信不稳定;当PI N针与焊盘的接触点完全落在焊盘补强上时,就会导致无法通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PI N针与焊盘之间的点接触来实现通信的测试工装,该工装提高了产线测试中一次直通率、生产效率以及测试准确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测试工装,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的各管脚均设有与其电连接的测试探头,所述测试探头至少包括两根P I N针,每根所述P I N针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通信接口管脚电连接,任意相邻两所述P I N针之间均设置有间隙;每根所述P I N针的针尖均位于同一平面上,所有所述P I N针均与同一标准焊盘对应设置。

优选方式为,所述测试探头包括三根所述P I N针,三根所述P I N针呈三角形排列设置。

优选方式为,三根所述P I N针均匀排列设置。

优选方式为,每根所述P I N针均与所述标准焊盘的边缘对应设置。

优选方式为,所述标准焊盘为矩形焊盘,每个所述测试探头中的任意两根所述P I N针对应所述标准焊盘的同一侧边缘设置。

优选方式为,各所述P I N针位于所述通信接口的一端均设置有与其连接的伸缩弹簧。

优选方式为,所述通信接口为USB接口,所述USB接口包括四个管脚,所述测试工装包括四个所述测试探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测试工装,包括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的各管脚均设置有与其电连接的测试探头,该测试探头至少包括两根P I N针,每根P I N针分别与对应的通信接口管脚电连接,任意相邻两根P I N针之间均设置有间隙,各P I N针的针尖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所有P I N针的针尖均与同一标准焊盘对应设置。因测试探头的每根P I N针均位于同一平面上,与同一标准焊盘对应设置,使每根P I N针均可与焊盘之间通过点接触来实现通信;又因测试探头至少包括两根P I N针,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调整各P I N针之间的间隙,扩大最大允许公差的范围,使测试探头中至少有一根P I N针可与焊盘实现点接触,从而提高了一次直通率,保证测试过程能够良好通信,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及测试准确率。

由于测试探头包括三根P I N针,三根P I N针呈三角形排列设置;三根PI N针在保证测试工装的精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一次直通率。

由于每根P I N针均与标准焊盘的边缘对应设置;使测试工装的最大能允许的公差尽量大,进一步提高了一次直通率。

由于标准焊盘为矩形焊盘,每个测试探头中的任意两根PIN针对应标准焊盘的同一侧边缘设置;使测试工装最大能允许的公差范围为

由于各PIN针位于通信接口的一端均设置有与其连接的伸缩弹簧,使PIN针可伸缩,保证了与焊盘之间的点接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测试工装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与单PIN针的测试工装,在测试产品时,容易发生PIN针与焊盘点接触不稳定的技术问题,而本实用新型的测试工装,其测试探头包括至少两根PIN针,扩大了最大允许公差范围,提高了产线测试的一次直通率,避免了因PIN针通信不良引起的复测,操作简便,有效的提高了实际生产效率和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单PIN针与标准焊盘点接触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三根PIN针与标准焊盘点接触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三根PIN针与带公差焊盘点接触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三根PIN针与另一种带公差焊盘点接触时的示意图;

图中:1-焊盘,10-补强,2-PIN针,3-伸缩弹簧,4-通信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测试工装,包括通信接口4,通信接口4的各管脚均设置有与其电连接的测试探头,测试探头至少包括两根PIN针2,每根PIN针2分别与对应的通信接口管脚电连接,任意两根PIN针2之间均设置有间隙,各PIN针2的针尖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所有PIN针2的针尖均与同一标准焊盘1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测试工装,通过PIN针2通信的电子产品测试。本测试工装每个测试探头均至少包括两根PIN针,在测试过程中,当一根PIN针2接触在焊盘1之外时,还有另外一根或多根PIN针2可与焊盘1实现点接触,使测试工装的最大允许公差范围扩大。此时,允许焊盘1点偏移量,从而降低了组装公差、物料结构公差等,对测试过程中通信可靠性的影响,降低了生产制造过程中,产品功能测试的误测率,提高了测试效率。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方便。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每个测试探头均包括三根PIN针2,三根PIN针2呈三角形排列设置,使任意两根PIN针2之间的垂直距离在之间,也就是焊盘1点偏移量在范围内。

当焊盘1公差大于时,测试探头也能够与焊盘1实现点接触。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三根PIN针2可均匀排列设置,排列成等边三角形。使焊盘1在三个方向上均设有可与其点接触的PIN针2,即便焊盘1公差大于时,测试探头也能够与焊盘1实现点接触。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每根PIN针2均与标准焊盘1同一侧的边缘对应设置,当标准焊盘1为矩形焊盘时,可使两根PIN针2与标准焊盘1同一侧边的边缘对应设置,使第三根PIN针2与标准焊盘1的另一侧边的边缘对应设置,这样三根PIN针2的最大允许的公差范围为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每根PIN针2内均设置有伸缩弹簧3,该伸缩弹簧3的一端PIN针2靠近通信接口4的一端连接,使PIN针2可伸缩。当PIN针2落在焊盘补强10上时,其可压缩伸缩弹簧3处于缩的状态,因焊盘补强10高于焊盘1,而其他PIN针2还是保持原来的高度,去与焊盘1可靠的点接触,进一步保证了点接触的可靠性,让测试工装与待测产品可靠通信,准确的完成测试。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测试工装上的通信接口为USB接口,USB接口包括四个管脚,四个管脚分别为:GND、DATA+、DATA-和VBUS,对应的测试工装包括四个测试探头,四个测试探头分别通过导线与GND、DATA+、DATA-和VBUS管脚电连接,每根导线再分出几股导电线分别与PIN针2电连接。本实施例的测试工装可用于测试利用USB接口通信的电子产品,对应的电子产品的线路板上分别设置有四个焊盘1,四个焊盘1分别为GND、DATA+、DATA-和VBUS。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焊盘1为矩形,标准焊盘1的边长为L,相邻两标准焊盘1之间的距离为d。

如图1所示,实际用于测试时,当结构物料公差和组装公差导致焊盘1的中心偏斜时,那么焊盘1与PIN针2点接触的位置也会随之变化。根据设计要求,公差变化范围小于相邻焊盘1间的距离d。点接触的位置偏差有如下两种极限情形:

如图3所示,当L大于d时,三PIN针2使测试工装最大能允许的公差为d,因d大于也就是大于现有技术中单PIN针2测试工装的最大允许公差。也就是当L大于d时,本实施例的测试工装,每个测试探头可有两根PIN针与焊盘2点接触。

如图4所示,当L小于d时,三PIN针2测试工装最大允许公差为L,大于也就是,当L大于d时,本实施例的测试工装,每个测试探头仅有一根PIN针不与焊盘2点接触。

当点接触的位置偏差,在上述两种情形之间时,直接推出测试探头也能够与焊盘实现点接触。

三个PIN针2在伸缩弹簧3的作用下均可伸缩,即使有PIN针2超出与焊盘1点接触的范围,接触在焊盘补强10位置,其余的PIN针2也可以正常与焊盘1之间实现点接触。不会因为焊盘补强10与焊盘1之间的高度差,而影响整体的通信效果。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一种测试工装结构的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