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牛头把手工件快速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4094发布日期:2019-04-23 23:55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牛头把手工件快速检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件快速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牛头把手工件快速检具。



背景技术:

牛头把手时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工件,用来对自行车掌握方向,因此生产后的牛头把手需要检修严格的质量检测,现有的检测方法一般是检测仪检测或者人工检测,使用检测仪检测难度大且检测工序复杂,人工检测时不仅检测难度大,而且准确性差,容易造成质量质控不严,影响使用。

如申请号为CN201721710352的专利,其公开了了一种检具,包括定位孔桌面,所述定位孔桌面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组多功能卡位装置,所述多功能卡位装置包括螺丝、旋转可吸附卡板、操作按钮、螺栓、卡位装置底座、旋转手柄和可移动定位孔柱,所述螺栓固定连接在卡位装置底座的下端面,所述旋转手柄转动连接在卡位装置底座的侧端面,所述定位孔桌面的下端面转动连接有抽拉延展板,共设有四组,所述抽拉延展板包括第一支撑板、粘贴式固定板、转向轴、连接板、卡槽把手和延展板面,所述转向轴设在抽拉延展板的中部,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在转向轴的一端。上述实用新型检具便于多种零件的参数测量,同时可以便于使用者扩大操作面,大大提升了人们的检测使用的面积。

但是,上述方案在使用中存在如下缺陷:由于牛头把手工件形状特殊,采用上述装置对牛头把手检测时,检测难度大,检测工序复杂,不能快速的对牛头把手的弯曲度和质量外观进行检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牛头把手工件快速检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牛头把手工件快速检具,包括下底板和上底板,所述上底板固定焊接在下底板的上表面靠后侧位置,所述上底板的两端分别固定焊接连接有第一模具块,所述第一模具块上表面设有第一模具槽,所述下底板的中间位置固定焊接连接有第二模具块,所述第二模具块上表面设有第二模具槽。

优选的,所述上底板与下底板的长度、厚度相同,上底板的宽度为下底板的一半。

优选的,所述第一模具槽的形状与牛头把手的端部形状相吻合,所述第二模具槽的形状与牛头把手的中间横杆形状相吻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模具槽和第二模具槽下底面之间的落差与牛头把手的端部和牛头把手的中间横杆之间的落差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模具槽和第二模具槽的截面均为半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模具槽和第二模具槽对牛头把手的外观形状进行检查,通过第一模具槽和第二模具槽之间的上下落差可以对牛头把手的弯曲度进行检测,检查速度快,检查更加精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底板、2上底板、3第一模具块、4第二模具块、5第一模具槽、6第二模具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牛头把手工件快速检具,包括下底板1和上底板2,所述上底板2固定焊接在下底板1的上表面靠后侧位置,所述上底板2的两端分别固定焊接连接有第一模具块3,所述第一模具块3上表面设有第一模具槽5,所述下底板1的中间位置固定焊接连接有第二模具块4,所述第二模具块4上表面设有第二模具槽6。

具体的,所述上底板2与下底板1的长度、厚度相同,上底板2的宽度为下底板1的一半。

具体的,所述第一模具槽5的形状与牛头把手的端部形状相吻合,所述第二模具槽6的形状与牛头把手的中间横杆形状相吻合。

具体的,所述第一模具槽5和第二模具槽6下底面之间的落差与牛头把手的端部和牛头把手的中间横杆之间的落差相同,通过观察牛头把手是否与第一模具5和第二模具6紧密贴合,即可对牛头把手的弯曲度进行检测。

具体的,所述第一模具槽5和第二模具槽6的截面均为半圆形。

使用时,将牛头把手放置在检具上,因检具上的第一模具槽5和第二模具槽6相关尺寸均为标准工件的尺寸,因此只需观察牛头把手的端部是否能够进入第一模具槽5并且与其完全紧密贴合,若完全贴合,则说明牛头把手端部质量合格,然后观察牛头把手的中间横杆是否能够进入第二模具槽6并且完全紧密贴合,若完全贴合说明牛头把手中间横杆质量合格,牛头把手的端部和中间横杆均检测合格则说明该牛头把手合格,若牛头把手的端部和横杆中有一项不合格的,则判定该工件不合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