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90253发布日期:2020-06-12 17:1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自动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动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检测检体中所包含的测定对象物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在反应容器内使检体与试剂反应。此时,存在如下工序(分注工序):利用试剂探针从保持在规定的位置的试剂容器吸引试剂,并向保持在其它规定的位置的反应容器喷出所吸引的试剂。从装置的可靠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在吸引试剂时试剂探针与试剂容器的吸入口的中心尽可能相一致,并且在喷出试剂时试剂探针与反应容器的中心尽可能相一致。因此,需要进行吸引/喷出试剂的试剂分注机构与试剂容器和反应容器之间的位置调整。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示例:为了调整试剂分注臂的吸引位置,在试剂支架上将金属制的销设置于固定位置。检测试剂分注臂的探头前端与销之间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搜索销的位置,并将表示根据销的检测位置而预先存储的销与试剂容器口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信息所示的位置决定为吸引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24960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自动分析装置具有接近配置在直线上的多个位置并进行圆弧轨道的动作的机构、或接近配置在圆弧上的多个位置并进行直线轨道的动作的机构的情况下,无法使圆弧与直线完全一致,因此需要进行位置调整,以使它们的偏移为最小。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具有:试剂盘,该试剂盘收纳多个沿中心线配置有多个吸引口的试剂瓶,通过绕中心轴在圆周方向上进行旋转动作,从而将试剂瓶传送至所希望的位置;以及试剂分注机构,该试剂分注机构绕转轴进行旋转动作,来吸引位于试剂盘上的规定的吸引位置的试剂瓶的试剂,在试剂盘上,在试剂盘的至少1处的试剂瓶的搭载位置,夹着试剂瓶的搭载位置设有第1标记和第2标记,配置试剂分注机构,以使得试剂分注机构的圆弧轨道在第1标记和第2标记上通过,试剂分注机构接近通过试剂盘的旋转动作而被传送至规定的吸引位置的试剂瓶的多个吸引口中的任一个来进行试剂的吸引。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具有:培养盘,该培养盘在配置在圆弧上的多个位置收纳反应容器,通过绕中心轴在圆周方向上进行旋转动作,从而将反应容器传送至所希望的位置;以及试剂分注机构,该试剂分注机构在直线轨道上进行动作,来对位于培养盘上的多个喷出位置的多个反应容器喷出试剂,在培养盘上,以夹住多个喷出位置的方式设有至少1组的第1标记和第2标记,配置试剂分注机构,以使得试剂分注机构的直线轨道在第1标记和第2标记上通过,试剂分注机构接近通过培养盘的旋转动作而被传送至多个喷出位置的多个反应容器中的任一个来进行试剂的喷出。

其它课题和新颖性特征根据本说明书的记载和附图将变得明确。

技术效果

能简便地进行成为圆弧与直线的组合的位置调整。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自动分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1b是试剂瓶的立体示意图。

图2a是示出试剂分注机构的圆弧轨道与试剂瓶的多个吸引口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2b是示出吸引口与试剂探针之间的间隙的图。

图3是对试剂分注机构的位置调整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试剂盘、试剂分注机构及培养盘的配置的图。

图5是示出试剂分注机构的直线轨道与培养盘的多个喷出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6是示出实施例2的位置调整单元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自动分析装置具有接近配置在直线上的多个位置并进行圆弧轨道的动作的机构(实施例1)、或接近配置在圆弧上的多个位置并进行直线轨道的动作的机构(实施例2)。

实施例1

图1a中示出自动分析装置1的整体结构。示出了从上(z方向)观察设置在水平面即xy平面上的自动分析装置1而得的平面的结构。x方向和y方向是构成水平面的彼此正交的方向,这里,x方向与装置1的横向宽度的方向相对应,y方向与装置1的纵向宽度的方向相对应。z方向是与x方向和y方向垂直的铅直方向,对应于装置1的高度方向。此外,在此基础上,还在水平面上示出了试剂盘2的半径方向r和试剂盘2的圆周方向c。

自动分析装置1具有控制计算机123、支架传送部120、支架传送线118、样本分注机构103、培养盘104、传送机构106、保持构件107、搅拌机构108、废弃孔109、试剂盘2、试剂分注机构10、反应容器传送机构116、检测单元117。

控制计算机123基于自动分析装置1的分析请求信息来控制各机构,并实现用于分析的各工序。工序中包含分注工序等。此外,控制计算机123提供针对用户的接口。

成为自动分析装置1的分析对象的样本(试料)收纳于样本容器102,样本容器102以架设于支架101的状态被传入自动分析装置1。支架传送部120是在外部与自动分析装置1之间将支架101传入或传出的机构。此外,支架传送部120具备自动分析装置1的电源接通指示部121和电源切断指示部122。电源接通指示部121和电源切断指示部122是操作者(操作自动分析装置1的用户)进行输入操作的按钮。另外,控制计算机123的显示部也可以具备相当于电源接通指示部121和电源切断指示部122的输入部。

由支架传送部120传入的支架101通过支架传送线118移动至样本分注机构103附近的样本分注位置。培养盘104中,能在其圆周部设置多个反应容器105,并能进行使设置在圆周方向上的反应容器105分别移动至规定位置的旋转运动。

传送机构106能在x、y、z三轴的各方向上移动。传送机构106是传送样本分注针头和反应容器105的机构,在保持样本分注针头和反应容器105的保持构件107、搅拌反应容器105的搅拌机构108、废弃样本分注针头或反应容器105的废弃孔109、样本分注针头安装位置110及培养盘104的规定部位的范围内移动。

保持构件107保持了多个未使用的反应容器和未使用的样本分注针头。首先,传送机构106移动至保持构件107的上方,下降并夹住未使用的反应容器105之后上升,此外,移动至培养盘104的规定位置的上方之后下降,从而将反应容器105设置在培养盘104的规定位置。

接着,传送机构106再次移动至保持构件107的上方,下降并夹住未使用的样本分注针头之后上升,并在移动至样本分注针头安装位置110的上方之后下降,从而将样本分注针头设置在样本分注针头安装位置110。为了防止污染,样本分注针头在样本分注机构103分注样本时安装于探针(喷嘴)的前端,并在该样本的分注结束后被丢弃。

样本分注机构103能进行水平面上的旋转动作及铅直方向(z方向)的上下移动。样本分注机构103在通过旋转动作移动至样本分注针头安装位置110的上方之后下降,来将样本分注针头压入并安装于喷嘴的前端。将样本分注针头安装于喷嘴的前端后的样本分注机构103在移动至传送支架101上所放置的样本容器102的上方之后下降,来吸引规定量的保持于该样本容器102的样本。吸引了样本后的样本分注机构103在移动至培养盘104的上方之后下降,来对培养盘104所保持的未使用的反应容器105喷出样本。若样本喷出结束,则样本分注机构103移动至废弃孔109的上方,将使用完的样本分注针头从废弃孔109废弃。

试剂盘2具有盘形状,并进行旋转动作。试剂盘2上设置有多个试剂瓶3。试剂盘2在水平面上绕铅直方向的中心轴旋转。由此,配置在试剂盘2上的试剂瓶3在圆周方向c上移动,并被传送至与工序相对应的规定的位置。

试剂盘2例如能设置以3个容器部为1组的试剂瓶3。图1b中示出试剂瓶3的立体示意图。另外,试剂瓶3中的容器部的数量为多个即可,并不限于3个。各容器部具有收纳试剂的主体部、能接近试剂的吸引口301、能密封吸引口301的盖302。试剂瓶3整体的外形为具有肩部303的大致长方体的形状,3个吸引口301排列在肩部的上侧并向上侧突出。自动分析装置进行基于试剂容器盖开闭机构(未图示)的开闭动作,因此,在盖302的一端设有突起部304,并向试剂瓶3的侧面方向突出。盖302能以铰链305为转轴来旋转,盖302设有密封构件306,将密封构件306插入吸引口301并关闭盖302,由此,抑制了试剂蒸发或发生浓度变化的情况。如图1a所示,配置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1,以使得试剂瓶3的中心线相对于试剂盘2的半径方向r具有规定的角度θ(θ>0)(这里,称为“倾斜配置”)。通过应用上述试剂瓶的倾斜配置,从而能设置试剂分注机构10,以使得试剂分注机构10的圆弧轨道在1个试剂瓶的多个吸引口上通过。在像现有技术那样将试剂瓶沿试剂盘的直径配置成放射状(θ=0)的情况下,为了进行上述那样的接近而不得不扩大圆弧轨道的直径,难以通过试剂分注机构10稳定地进行分注动作,因此,试剂分注机构接近按每个吸引口而不同的位置的试剂瓶。

另外,在试剂盘2的上部设有未图示的盖板,以防止灰尘等的侵入,并将包含试剂盘2的空间部分保温或保冷至规定的温度。即,包含试剂盘2的空间部分也起到作为保温库、保冷库的功能。本实施例中,在区域4中试剂分注机构10接近试剂瓶3,因此,优先在盖板设置开口部,并设置试剂容器盖开闭机构。由此,无需在试剂容器的盖的开闭动作与试剂吸引动作之间进行试剂盘的旋转动作,能缩短分注工序所需的时间。

试剂分注机构10能进行水平面上的旋转动作及铅直方向的上下移动。试剂分注机构10通过旋转动作移动至区域4(盖板的开口部)的上方之后下降,将探针(喷嘴)的前端浸渍到由试剂容器盖开闭机构开盖后的试剂瓶3内的试剂中,并吸引规定量的试剂。接着,试剂分注机构10在上升之后通过旋转动作移动至培养盘104的规定位置5的上方,对反应容器105喷出试剂。

得到所喷出的样本和试剂的反应容器105通过培养盘104的旋转移动到规定位置,并通过传送机构106被传送至反应容器搅拌机构108。反应容器搅拌机构108对反应容器105施加旋转运动,由此来搅拌并混合反应容器105内的样本和试剂。由此,在反应容器105内生成反应液。

搅拌结束后的反应容器105通过传送机构106返回培养盘104的规定位置。反应容器传送机构116在培养盘104与检测单元117之间对反应容器105进行移载。反应容器传送机构116夹住反应容器105使其上升,并通过旋转动作将反应容器105传送至检测单元117。该反应容器105在检测单元117内进行分析。分析结束后的反应容器105通过反应容器传送机构116返回培养盘104。之后,反应容器105通过移动机构106从培养盘104移动至废弃孔109的上方,并从该废弃孔被废弃。

供试剂分注机构10接近的试剂盘2上的位置4以及供试剂分注机构10接近的培养盘104上的喷出位置5被固定,处于图1所示的位置关系。首先,试剂盘2进行旋转动作,使成为吸引对象的试剂所进入的试剂瓶3移动到位置4。接着,试剂分注机构10进行旋转动作,接近试剂瓶3的吸引口31、32、33的任一个并使用试剂探针11来吸引试剂。另一方面,培养盘104也进行旋转动作,使喷出试剂的反应容器105预先移动到喷出位置5。之后,试剂分注机构10进行旋转动作,将所吸引的试剂喷到喷出位置5的反应容器105中。

图2a中,示出试剂分注机构10的圆弧轨道12与位于区域4的试剂瓶3的三处吸引口31、32、33之间的位置关系(其中,图2a中,为了便于理解,较为夸张地绘制了圆弧轨道12)。这里,试剂分注机构10的圆弧轨道12是试剂分注机构10的试剂探针(喷嘴)11随着试剂分注机构的旋转运动而绘制的轨道。试剂瓶3的各吸引口的中心位置c31、c32、c33配置为沿着中心线l1且具有距离p,因此,如图2a所示,通过将试剂分注机构10的圆弧轨道12与各吸引口的中心位置之间的偏移量ε全部设为相同的ε0,则能设为最小的偏移量。若将试剂分注机构10的圆弧轨道12的半径设为r(试剂分注机构10的转轴o1与试剂探针11的距离),则根据勾股定理(数学式1)成立,能通过使其变形来导出(数学式2)。此时,试剂探针11向各吸引口31、32、33的接近位置分为成为a31、a32、a33。

[数学式1]

p2+(r-ε0)2=(r+ε0)2(数学式1)

[数学式2]

因此,根据(数学式2),为了使偏移量ε0尽可能小,使吸引口间距p尽可能小、并且使圆弧轨道12的半径r尽可能大即可。然而,由于装置尺寸的限制、部件制作或试剂的需要量等,存在某种程度的限制。此外,试剂分注机构10向试剂瓶接近时的间隙也因试剂瓶3的吸引口的尺寸、试剂探针11的粗细等的关系而受到影响,因此需要设为恰当的值。

例如,在将试剂分注机构10的圆弧轨道12的半径r设为200mm、将3个吸引口间的间距p设为26mm的情况下,试剂探针11的中心与试剂瓶的吸引口31、32、33的中心之间的偏移量ε0根据(数学式2)而成为0.845mm。若将试剂瓶的吸引口尺寸设为φ12mm、将试剂探针11的粗细设为φ3mm,则吸引口与试剂探针之间的间隙值d成为(12/2)-(3/2)-0.845=3.655mm(参照图2b)。

试剂分注机构10安装于自动分析装置1的壳体。如上所述,试剂瓶的吸引口与试剂探针之间的间隙较小、且吸引口排列在直线上,与此相对地,试剂分注机构10具有圆弧轨道。因此,例如,若以图2a所示的吸引口32为基准来调整试剂分注机构10的安装位置,并调整为吸引口32中的偏移量ε小于ε0,则其它吸引口中的偏移量ε变得大于ε0。因此,对试剂分注机构10进行以下那样的位置调整。

如图3所示,在试剂盘2上,在试剂分注机构10的圆弧轨道12上、且试剂瓶3的搭载位置的两端的外侧附近施加标记35、36。仅对试剂盘的某一个试剂瓶的搭载位置实施标记即可。这里,将夹住试剂瓶的搭载位置、且接近试剂盘2的转轴的位置的标记称为第1标记35,并将远离试剂盘2的转轴的位置的标记称为第2标记36。将试剂分注机构10固定于自动分析装置的壳体,以使得试剂分注机构10的试剂探针11通过第1标记35、第2标记36和培养盘104上的喷出位置5(反应容器105的中心)这三处。将第1标记35和第2标记36设为突起或孔。用树脂形成试剂盘的试剂保持部,并在其模具中制作相当于标记35、36的凹凸,由此能在试剂盘上准确且容易地形成圆筒状的突起或孔。另外,并不限于突起、孔,也可以通过印刷、薄膜从而在试剂盘上示出试剂分注机构10的圆弧轨道的通过位置。

以试剂分注机构10的圆弧轨道12通过上述三处的方式安装了试剂分注机构10之后,试剂探针11的接近位置可以通过进行基于软件的调整来向恰当的位置接近。具体而言,在使试剂分注机构10向调整对象位置进行旋转移动后使其下降,来求出成为正确的接近位置的旋转移动量,并使控制计算机123的存储装置预先存储例如从原点起的旋转移动量。

对于培养盘104,仅向喷出位置5的反应容器105的中心的一点接近,因此调整旋转移动量使得与该位置相匹配即可。例如,若设试剂探针11的原点位置为图3所示的状态,则将角度α作为旋转移动量来存储。

另一方面,对于试剂盘2,需要调整针对试剂瓶3的3个吸引口的接近位置a31、a32、a33的接近位置。因此,利用第1标记35和第2标记36来调整。使试剂分注机构10进行旋转移动并相对于第1标记35和第2标记36分别下降,来求出试剂探针11到第1标记35和第2标记36的正上方的旋转移动量β1、β2。第1标记35和第2标记36与试剂瓶3的搭载位置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因此,针对试剂瓶3的3个吸引口的接近位置a31、a32、a33的旋转移动量可以基于旋转移动量β1、β2来计算。另外,作为所存储的旋转移动量,可以是旋转角本身,由于试剂分注机构10例如由步进电动机驱动,因此,也可以是针对电动机的旋转控制量那样的信息。

当然,也可以调整旋转移动量,以使试剂分注机构10旋转移动至各接近位置a31、a32、a33并下降,来与圆弧轨道上的各接近位置相匹配。然而,如图2a、图2b所示,试剂瓶3的接近位置a31、a32、a33与吸引口的中心位置a31、a32、a33仅有些许偏移,因此,除了调整作业者所引起的偏差更容易产生以外,调整部位也多了一处。

以上,以试剂分注机构10、倾斜配置在试剂盘2上的试剂瓶3、培养盘104和反应容器105为例对实施例1进行了说明。然而,这是一个示例,对于进行更大的圆弧轨道动作的机构向直线上的多个位置接近的装置也可适用。

实施例2

作为实施例2,示出进行直线轨道动作的机构向配置在圆弧上的多个位置接近的装置。实施例2也是自动分析装置的示例,图4中示出关于实施例2的主要部分。示出了具有进行试剂的吸引/喷出的试剂探针61、且在直线轨道62上动作的试剂分注机构60,能保持多个与实施例1同样的试剂瓶3且能进行旋转的试剂盘2,以及能保持多个反应容器105且能旋转的培养盘104。另外,图4中,与实施例1同样地,示出了将试剂瓶3倾斜配置于试剂盘2的示例,但也可以是沿着直径呈放射状地配置试剂瓶3的试剂盘2。

以如下情况为例:对于培养盘104上的圆弧50上所设置的相邻的多个位置的反应容器105,试剂分注机构60将吸引了多个反应容器的量的试剂1连续地分割喷出到多个反应容器105(另外,无需始终分割喷出,也可以接近多个位置的反应容器的任一个)。具体而言,对于培养盘104上的相邻的3个位置51、52、53的反应容器105,通过试剂分注机构60的直线动作来接近。

供试剂分注机构60接近的试剂盘2上的位置4以及供试剂分注机构60接近的培养盘104上的喷出位置51、52、53被固定,处于图4所示的位置关系。首先,试剂盘2进行旋转动作,使成为吸引对象的试剂所进入的试剂瓶3移动到位置4。试剂分注机构60接近试剂瓶3的规定的吸引口(31、32、33中的任一个)并使用试剂探针61来吸引试剂。另一方面,培养盘104也进行旋转动作,使喷出试剂的反应容器105预先移动到喷出位置51、52、53。之后,试剂分注机构60在直线轨道62上依次移动,并对位于相邻的喷出位置51、52、53的3个反应容器105喷出所吸引的试剂。该情况下,喷出位置51、52、53位于圆弧50上,因此,无法将3处位置的所有中心放到直线轨道62上。因此,将3个喷出位置的中心与直线轨道之间的偏移设为最小。

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思考方式,将试剂分注机构60的直线轨道62、与培养盘104上的3个喷出位置51、52、53的中心位置c51、c52、c53之间的偏移量ε全部设为相同的ε0,由此能设为最小的偏移量。如图5所示,将在培养盘104上设置反应容器105的间距设为θ,将在培养盘104上设置反应容器105的圆弧50的半径(培养盘104的转轴o2与喷出位置(反应容器105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r(其中,图5中为了便于理解,夸张地绘制了圆弧50)。此外,r>>ε0,因此,针对3个喷出位置51、52、53的接近位置a51、a52、a53间的距离p’中,p’=(r+ε0)sinθ≈rsinθ成立。这里,根据勾股定理(数学式3)成立,通过对其进行变形从而能导出(数学式4)。

[数学式3]

(rsinθ)2+(r-ε0)2=(r+ε0)2数学式3

[数学式4]

因此,根据(数学式4),为了使偏移量ε0尽可能小,使间距θ尽可能小、或使半径r尽可能小即可,然而,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由于装置尺寸的限制、部件制作或反应液的需要量等,存在某种程度的限制。

此外,试剂分注机构10向反应容器接近时的间隙也因反应容器105的开口部的尺寸、试剂探针61的粗细等的关系而受到影响,因此需要设为恰当的值。

例如,在将设置反应容器的圆弧50的半径r设为58mm、将反应容器105间的间距θ设为9.47°(将360°等分为38个位置)的情况下,根据(数学式4),试剂分注机构60的直线轨道62与反应容器中心c51、c52、c53之间的偏移量ε0成为0.393mm。若将反应容器105的开口部尺寸设为φ6mm、将试剂探针61的粗细设为φ1mm,则反应容器开口部与试剂探针之间的间隙值成为(6/2)-(1/2)-0.393=2.107mm。

对实施例2中的位置调整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在培养盘104上,在试剂分注机构60的直线轨道62上、且喷出位置51、52、53的两端的外侧附近施加标记54、55。对培养盘104施加1组标记即可。这里,将接近喷出位置51的位置的标记称为第1标记54、将接近喷出位置53的位置的标记称为第2标记55。调整各机构的位置关系,以使得试剂分注机构60的试剂探针61通过第1标记54、第2标记55和试剂盘2上的位置4的试剂瓶3的中心。第1标记54和第2标记55设为突起或孔。用树脂形成培养盘104的反应容器保持部,并在其模具中制作相当于标记54、55的凹凸,由此能在培养盘上准确且容易地形成圆筒状的突起或孔。另外,并不限于突起、孔,也可以通过印刷、薄膜从而在培养盘上示出试剂分注机构60的直线轨道的通过位置。

以试剂分注机构60的直线轨道62通过上述三处的方式安装了各机构之后,试剂探针61的接近位置可以通过进行基于软件的调整来向恰当的位置接近。具体而言,使试剂分注机构60向调整对象位置移动来求出成为正确的接近位置的移动量,并预先存储于控制计算机123的存储装置。

与实施例1同样地,使试剂分注机构60分别相对于第1标记54和第2标记55进行直线移动并下降,来求出试剂探针61到第1标记54和第2标记55的正上方的移动量。如图5所示,第1标记54和第2标记55与喷出位置的接近位置a51、a52、a53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因此,向喷出位置的接近位置a31、a32、a33的移动量可以基于向第1标记54和第2标记55的移动量来计算。

以上,以试剂分注机构60、配置在试剂盘2上的试剂瓶3、培养盘104和反应容器105为例对实施例2进行了说明。然而,这是一个示例,对于进行更大的直线轨道动作的机构向圆弧上的多个位置接近的装置也可适用。

标号说明

1:1:自动分析装置,

2:试剂盘,

3:试剂瓶,

4:区域,

5:喷出位置,

10:试剂分注机构,

11:试剂探针,

12:圆弧轨道,

31:第1吸引口,

32:第2吸引口,

33:第3吸引口,

35、36:标记,

50:圆弧,

51、52、53:喷出位置,

54、55:标记,

60:试剂分注机构,

61:试剂探针,

62:直线轨道,

101:支架,

102:样本容器,

103:样本分注机构,

104:培养盘,

105:反应容器,

106:传送机构,

107:保持构件,

108:搅拌机构,

109:废弃孔,

110:样本分注针头安装位置,

115:磁性粒子搅拌装置,

116:反应容器传送机构,

117:检测单元,

118:支架传送线,

120:支架传送部,

121:电源接通指示部,

122:电源切断指示部,

123:控制计算机,

301:吸引口,

302:盖,

303:肩部,

304:突起部,

305:铰链,

306:密封构件。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

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试剂盘,该试剂盘收纳多个沿中心线配置有多个吸引口的试剂瓶,通过绕中心轴在圆周方向上进行旋转动作,从而将试剂瓶传送至所希望的位置;

试剂分注机构,该试剂分注机构绕转轴进行旋转动作,来吸引位于所述试剂盘上的规定的吸引位置的所述试剂瓶的试剂,

培养盘,该培养盘绕转轴进行旋转动作,并搭载多个反应容器;以及

控制计算机,

在所述试剂盘上,在所述试剂盘的至少1处的试剂瓶的搭载位置,夹着所述试剂瓶的搭载位置设有第1标记和第2标记,

配置所述试剂分注机构,以使得所述试剂分注机构的圆弧轨道在所述第1标记和所述第2标记上通过,并且通过所述培养盘的喷出位置,

所述试剂分注机构接近通过所述试剂盘的旋转动作而被传送至所述规定的吸引位置的试剂瓶的多个所述吸引口中的任一个来进行试剂的吸引,并对位于所述培养盘上的所述喷出位置的反应容器喷出试剂,

所述控制计算机将所述试剂分注机构向所述第1标记和所述第2标记的旋转移动量存储在其存储装置中,

所述试剂分注机构所接近的、且向被传送至所述规定的吸引位置的试剂瓶的多个所述吸引口中的任一个的旋转移动量基于所述试剂分注机构向所述第1标记和所述第2标记的旋转移动量来决定。

2.(删除)

3.(删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标记和所述第2标记是形成于所述试剂盘的试剂保持部的突起或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试剂瓶的中心线与所述试剂盘的直径成为规定的倾斜θ(θ>0)的方式,将所述试剂瓶收纳于所述试剂盘。

6.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培养盘,该培养盘在配置于圆弧上的多个位置收纳反应容器,通过绕中心轴在圆周方向上进行旋转动作,从而将反应容器传送至所希望的位置;以及

试剂分注机构,该试剂分注机构在直线轨道上进行动作,来对位于所述培养盘上的多个喷出位置的多个反应容器喷出试剂,

在所述培养盘上,以夹住多个所述喷出位置的方式设有至少1组第1标记和第2标记,

配置所述试剂分注机构,以使得所述试剂分注机构的直线轨道在所述第1标记和所述第2标记上通过,

所述试剂分注机构接近通过所述培养盘的旋转动作而被传送至多个所述喷出位置的多个反应容器中的任一个来进行试剂的喷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剂分注机构向被传送至多个所述喷出位置的多个反应容器连续地分割喷出试剂。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控制计算机,

所述控制计算机将所述试剂分注机构向所述第1标记和所述第2标记的移动量存储在其存储装置中,

所述试剂分注机构所接近的、且向被传送至多个所述喷出位置的反应容器的移动量基于所述试剂分注机构向所述第1标记和所述第2标记的移动量来决定。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标记和所述第2标记是形成于所述培养盘的反应容器保持部的突起或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