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驶辅助系统、行驶辅助方法及计算机程序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354898阅读:来源:国知局
](C)通信控制E⑶14的资源
[0068]这里,车辆的动作模式被确定为长(long)动作模式和中(middle)动作模式中的任意一个。而且,长动作模式是生成行驶预定路径整体(其中,在行驶路径的全长特别长的情况下是从出发地开始为规定距离(例如200km)以内)的行驶计划48 (图4),并按照生成的行驶计划来进行驱动电动机5和发动机4的驱动控制的模式。另外,中间动作模式是仅对从车辆的当前位置开始为行进方向前方的规定距离以内(例如3km以内)的范围生成行驶计划48 (图5),并按照生成的行驶计划48来进行驱动电动机5和发动机4的驱动控制的模式。其中,中间动作模式设定蓄电池7的余量的目标值,并以接近该目标值的方式生成行驶计划48。另外,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中,基本上从行驶开始时到蓄电池余量变为规定基准值(例如10% )以下为止设定长操作模式,若蓄电池余量变为规定基准值以下则移至中间动作模式。
[0069]接下来,在S4中,CPU51基于在上述S3中取得的车辆状态来决定交通拥堵判定基准。这里,交通拥堵判定基准是用于判定行驶预定路径的交通拥堵状况是否发生了变化的基准。
[0070]在本实施方式中,交通拥堵判定基准存在以下的⑴?(5)的5种基准。
[0071](I)如果行驶预定路径内的交通拥堵信息即便被稍微更新,则也判定为行驶预定路径的交通拥堵状况发生了变化。
[0072](2)比较行驶预定路径整体的交通拥堵度,如果存在交通拥堵度发生了变化的部分则判定为行驶预定路径的交通拥堵状况发生了变化。
[0073](3)比较行驶预定路径整体的交通拥堵度,如果存在交通拥堵度发生了变化的部分则判定为行驶预定路径的交通拥堵状况发生了变化。不过,拥挤视为空荡。
[0074](4)以线路为单位比较根据中判定基准所判定出的交通拥堵度,如果存在交通拥堵度发生了变化的线路则判定为行驶预定路径的交通拥堵状况发生了变化。
[0075](5)以线路为单位比较根据长判定基准所判定出的交通拥堵度,如果存在交通拥堵度发生了变化的线路则判定为行驶预定路径的交通拥堵状况发生了变化。
[0076]其中,中判定基准是如果线路的至少一部分有交通拥堵区间则将该线路的交通拥堵度判定为交通拥堵,如果线路内没有交通拥堵区间且在线路的至少一部分有拥挤区间则将该线路的交通拥堵度判定为拥挤,将除此以外的线路的交通拥堵度判定为空荡的基准。
[0077]另外,长判定基准是如果线路的一半以上为交通拥堵区间则将该线路的交通拥堵度判定为交通拥堵,将除此以外的线路的交通拥堵度判定为空荡的基准。
[0078]其中,在(I)?(5)内,(I)的交通拥堵判定基准最容易判定为行驶预定路径的交通拥堵状况发生了变化,以后按照(2)?(5)的顺序,交通拥堵判定基准成为比较难以判定为行驶预定路径的交通拥堵状况发生了变化的基准。
[0079]而且,在上述S4中,CPU51在图7所示的方式下,根据在上述S3中取得的(A)车辆的动作模式(长动作模式或者中间动作模式)、(B)通信的负荷状况、(C)通信控制ECU14的资源的组合来决定交通拥堵判定基准。例如,在通信的负荷状况高于规定的基准值、通信控制ECU14的资源少于规定的基准值、车辆的动作模式为中间动作模式的情况下,决定为(2)的交通拥堵判定基准。其中,上述基准值的值为能够正常进行在车辆内进行的CAN通信的负荷上限以及资源下限,并储存至RAM52等。
[0080]接下来,在S5中,CPU51执行后述的交通拥堵状况变化判定处理(图8)。其中,交通拥堵状况变化判定处理是基于储存在交通拥堵信息DB47中的交通拥堵信息和在上述S4中决定的交通拥堵判定基准来判定行驶预定路径的交通拥堵状况是否发生了变化的处理。
[0081]接着,在S6中,CPU51判定在上述S5的交通拥堵状况变化判定处理中是否判定为行驶预定路径的交通拥堵状况发生了变化。
[0082]而且,在上述S5的交通拥堵状况变化判定处理中,当判定为行驶预定路径的交通拥堵状况发生了变化时(S6:是),移至S7。与此相对,在上述S5的交通拥堵状况变化判定处理中,当判定为行驶预定路径的交通拥堵状况没有变化时(S6:否),不修正当前的行驶计划48而结束该行驶辅助处理程序。
[0083]在S7中,CPU51使用变化后的行驶预定路径的交通拥堵状况来再生成(修正)当前的行驶计划48。具体而言,根据行驶预定路径的交通拥堵信息、线路信息(道路的形状、坡度、平均车速等)、车辆信息(前面投影面积、驱动机构惯性重量、车重、驱动轮的滚动阻力系数、空气阻力系数、转向阻力等),将能够预测为进行EV行驶则燃料效率良好的区间设定为EV行驶区间,将能够预测为进行HV行驶则燃料效率良好的区间设定为HV行驶区间(图4、图5)。其中,特别是在中间动作模式下,设定蓄电池7的余量的目标值,并以接近其目标值的方式生成行驶计划48。
[0084]然后,在S8中,CPU51经由CAN向车辆控制E⑶9发生被修正后的行驶计划48。其中,在车辆中,基于在导航装置I中生成并发送给车辆控制ECU9的行驶计划48来控制发动机4以及驱动电动机5。具体而言,在行驶计划48中被指定的EV行驶区间中,进行仅将驱动电动机5的作为驱动源来行驶的EV行驶。另外,在行驶计划48中被指定的HV行驶区间中,进行将发动机4和驱动电动机5并用为驱动源而行驶的HV行驶。其中,在HV行驶中,与起步时、停止时、高速行驶时等行驶状况相应地切换驱动源来进行行驶。具体而言,根据行驶状况,区分使用仅将发动机4作为驱动源的行驶、仅将驱动电动机5作为驱动源的行驶、和将发动机4和驱动电动机5双方作为驱动源的行驶中的任意一个。
[0085]接下来,基于图8,对在上述S5中执行的交通拥堵状况变化判定处理的子处理进行说明。图8是交通拥堵状况变化判定处理的子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0086]首先,在Sll中,CPU51判定在上述S4中决定的交通拥堵判定基准是否是上述(I)的判定基准。
[0087]然后,当判定为在上述S4中决定的交通拥堵判定基准是上述(I)的判定基准时(Sll:是),移至S12,执行后述的第I判定处理(图9)。之后,移至S6。
[0088]与此相对,当判定为在上述S4中决定的交通拥堵判定基准不是上述(I)的判定基准时(Sll:否),移至S13。
[0089]在S13中,CPU51判定在上述S4中决定的交通拥堵判定基准是否是上述(2)或者
(3)的判定基准。
[0090]然后,当判定为在上述S4中决定的交通拥堵判定基准是上述(2)或者(3)的判定基准时(S13:是),移至S14,执行后述的第2判定处理(图11)。之后,移至S6。
[0091]与此相对,当判定为在上述S4中决定的交通拥堵判定基准不是上述(2)以及(3)的判定基准时(S13:否)、即当判定为在上述S4中决定的交通拥堵判定基准是上述(4)或者(5)的判定基准时,移至S15,执行后述的第3判定处理(图14)。之后,移至S6。
[0092]接下来,基于图9,对在上述S12中执行的第I判定处理的子处理进行说明。图9是第I判定处理的子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0093]首先,在S21中,CPU51判定是否对构成行驶预定路径的全部线路进行了以下的S22的判定处理。
[0094]然后,在判定为对构成行驶预定路径的全部线路进行了以下的S22的判定处理的情况下(S21:是),移至S25。与此相对,在判定为未对构成行驶预定路径的全部线路进行以下的S22的判定处理的情况下(S21:否),移至S22。
[0095]在S22中,CPU51针对构成行驶预定路径的线路中成为判定对象的线路(按照距离出发地由近至远的顺序选择),将储存在交通拥堵信息DB47中的交通拥堵信息中最近取得的交通拥堵信息和在其前一次取得的交通拥堵信息(交通拥堵度以及表示交通拥堵度的区间)进行比较。而且,判定交通拥堵信息是否发生了变化(即,根据交通拥堵信息确定的交通拥堵度、表示交通拥堵度的区间(交通拥堵长度、交通拥堵开始位置)中的任意一个是否发生了变化)。
[0096]在结果判定为线路的交通拥堵信息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S22:是),移至S24。与此相对,在判定为线路的交通拥堵信息没有变化的情况下(S22:否),移至S23。
[0097]在S23中,CPU51将构成行驶预定路径的线路中成为判定对象的线路更新为下一个线路。之后,返回到S21,将更新后的线路作为对象来进行S22以后的处理。
[0098]另外,在S24中,CPU51判定为行驶预定路径的交通拥堵状况发生了变化。之后,移至S6。结果在S7中修正行驶计划48。
[0099]另一方面,在S25中,CPU51判定为行驶预定路径的交通拥堵状况没有变化。之后,移至S6。结果没有修正行驶计划48。
[0100]这里,在交通拥堵判定基准为(I)的情况下执行的上述第I判定处理(图9)中,如果如图10所示,在构成行驶预定路径的线路内的线路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中存在表示交通拥堵度的区间发生了变化的线路或交通拥堵度发生变化的线路,则判定为行驶预定路径的交通拥堵状况发生了变化。
[0101]接下来,基于图11,对在上述S14中执行的第2判定处理的子处理进行说明。图11是第2判定处理的子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0102]首先,在S31中,CPU51判定是否对构成行驶预定路径的全部线路进行了以下的S32以后的判定处理。
[0103]然后,在判定为对构成行驶预定路径的全部线路进行了以下的S32以后的判定处理的情况下(S31:是),移至S37。与此相对,在判定为未对构成行驶预定路径的全部线路进行以下的S32以后的判定处理的情况下(S31:否),移至S32。
[0104]在S32中,CPU51判定在上述S4中决定的交通拥堵判定基准是否是上述(2)的判定基准。
[0105]然后,当判定为在上述S4中决定的交通拥堵判定基准是上述(2)的判定基准时(S32:是),移至S33。与此相对,当判定为在上述S4中决定的交通拥堵判定基准是上述(3)的判定基准时(S32:否),移至S36。
[0106]在S33中,CPU51针对构成行驶预定路径的线路中成为判定对象的线路(按照距离出发地由近至远的顺序选择),将储存在交通拥堵信息DB47中的交通拥堵信息内最近取得的交通拥堵信息和在其前一次取得的交通拥堵信息(交通拥堵度以及表示交通拥堵度的区间)进行比较。而且,判定根据交通拥堵信息确定的线路的交通拥堵度以及表示交通拥堵度的区间(交通拥堵长度、交通拥堵开始位置)中的任意一个是否发生了变化。
[0107]在结果判定为线路的交通拥堵度以及表示交通拥堵度的区间(交通拥堵长度、交通拥堵开始位置)中的任意一个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S33:是),移至S35。与此相对,在判定为线路的交通拥堵度以及表示交通拥堵度的区间(交通拥堵长度、交通拥堵开始位置)都没有变化的情况下(S33:否),移至S34。
[0108]在S34中,CPU51将构成行驶预定路径的线路中成为判定对象的线路更新为下一个线路。之后,返回到S31,将更新后的线路作为对象来进行S3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