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scr催化剂活性评价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51745阅读:来源:国知局
给单元中还设置了 SO2供给装置、NH3供给装置和N2供给装置。具体地,所述302供给装置采用SO2气瓶4,所述NH3供给装置采用NH3气瓶5,所述N2供给装置采用氮气瓶6。
[0030]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NO发生装置3包括氧化炉31、空气源32和氨气源(采用NH3供给装置的NH 3气瓶5),所述氧化炉31内固定催化剂。具体地,所述氧化炉31具体可以采用氨氧化炉,氨氧化炉内固定铂网催化剂。所述氧化炉31上开设反应气入口和NO出气口,所述空气源32和氨气源(即氨气瓶5)的出气口均与所述反应气入口连接,所述NO出气口与所述烟气管路7连通。将NH3和空气由反应气入口通入氧化炉中,在炉内催化剂作用下,高温反应生成NO,NO由NO出气口进入烟气管路中,与热烟气载体混合。采用NH3为原料制备NO气体,NO气体的成本降低,进而降低了本实用新型的评价系统的运行成本。
[0031]所述502气瓶4、NH 3气瓶5和N 2气瓶6的出气口分别与所述烟气管路连通。
[0032]所述SCR反应器的入口和出口处分别连接烟气检测单元(采用烟气分析仪),用于对模拟烟气的温度、压强以及烟气成分进行分析检测。
[0033]为了更精确地控制模拟烟气中各气体成分的含量,得到更切合实际工程中烟气的组分含量,本实用新型的评价系统包括多个流量计8,具体可以采用转子流量计。所述流量计8分别连接至热交换器22的出气口、氧化炉31的NO出气口、SO2气瓶的出气口、NH 3气瓶的出气口和N2气瓶的出气口处。进一步地,在NO发生装置3的空气源32和氨气源与氧化炉的反应气入口连接处设置流量计,控制空气和氨气的通入比例,保证两者充分反应。
[0034]针对NO发生装置,空气和氨气要在氧化炉内反应,为了是两者反应充分,保证两者的通入比例的同时,还要保证两者混合均匀。因此,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NO发生装置3还包括反应气混合器33,所述反应气混合器33上开设空气入口、氨气入口和混合反应气出口 ;所述空气入口与空气源出气口连接,所述氨气入口与氨气源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混合反应气出口与所述氧化炉的反应气入口连接。进入氧化炉之前,先将反应气(NH3和空气)进行混合,保证气流稳定,反应充分。NO发生装置增设反应气混合器33后,控制NH3和空气通入量的流量计8就分别设置在反应气混合器33的空气入口与空气源出气口连接的管路和氨气入口与氨气源的出气口连接的管路上。
[0035]进一步地,针对NO发生装置,空气和氨气在氧化炉内反应后,会产生一定的水,也会有一部分未完全反应掉的氨气。因此,为了除去反应过程产生的水和未发生反应的氨气,在氧化炉31后增设除水器34,所述除水器34的入口连接至所述氧化炉31的NO出气口 ;出口连接至所述或者出口连接至所述烟气管道7上。
[0036]为了保证NO和SO2的气流平稳,在NO和SO 2进入烟气管道7之前,先进行混合。因此,所述模拟烟气发生单元还包括气体混合器9 ;所述气体混合器9上开设NO入气口、SO2入气口和出气口 ;所述NO发生装置3的NO出气口(氧化炉的NO出气口或者除水器的NO出气口)与所述NO入气口连接,所述SO2气瓶4的出气口与所述SO2入气口连接,所述气体混合器9的出气口与所述烟气管路7连通。在与热烟气载体混合前,先将NO和SCV混合均勾,以达到NO和SO2气流平稳的目的。
[0037]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实际烟气的流量、流速等是不同的,为了更切合实际烟气的流速流量状态,本实用新型的评价系统中还包括引风机10,具体地,可采用变频离心引风机。所述引风机10的入口与所述SCR反应器I的出气口连接。通过控制引风机10的功率调整模拟烟气的流速及流量,以适应不同的实际工程中的烟气状态。
[0038]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针对烟气量大的情形时,需要设置多个成型SCR催化剂,因此,在评估系统的SCR反应器I中就需要设置多个SCR催化剂,以得到与实际工程相近的评估结果。为了全面的评估每个SCR催化剂在烟气处理中的作用,在SCR反应器I侧壁上开设至少一个测量口,所述测量口与烟气检测单元(烟气分析仪)连接。具体地,如图2所示的SCR反应器I,内部设置2个成型SCR催化剂,在SCR反应器的入口处开设入气测量口 11,在SCR反应器的出口处开设出气测量口 12,在两个成型SCR催化剂之间的SCR反应器的侧壁上开设一个中间测量口 13。中间测量口 13可以依据设置的成型SCR催化剂的个数开设合理个数的中间测量口。
[003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SCR反应器的外壁采用保温板。具体地,可采用电加热保温板。保证SCR反应器内置的SCR催化剂的催化还原环境的温度恒定。
[004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热交换器22采用利用冷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如图3所示,图中,箭头所示的为热烟气流向。在热交换器22内部设置冷空气管道(图中未视出),在热交换器22的侧壁上开设冷空气入口 221和冷空气出口 222,所述冷空气管道的两端口分别与冷空气入口 221和冷空气出口 222连通即可,在冷空气入口出设置引风机223 (具体可采用变频循环引风机),通过改变引风机的功率改变热交换效率,调整热烟气的温度和稳定性。
[0041]本实用新型中,SCR反应器的内部设计为能够固定成型SCR催化剂即可。采用的成型SCR催化剂可以是蜂窝状SCR催化剂,也可以是板状SCR催化剂。
[00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成型SCR催化剂活性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SCR反应器、热烟气载体发生单元、模拟烟气气体成分供给单元和烟气检测单元;所述热烟气载体发生单元的出气口与所述SCR反应器的入口通过烟气管路连通,所述热烟气载体发生单元产生的热烟气通过烟气管路进入所述SCR反应器中;所述模拟烟气气体成分供给单元的出气口与所述烟气管路连通,将模拟烟气中的气体成分输入至热烟气中,混合得到模拟烟气,模拟烟气通过烟气管路通入所述SCR反应器中;所述SCR反应器的入口和出口处分别连接烟气检测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SCR催化剂活性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烟气载体发生单元包括燃烧炉和热交换器,所述燃烧炉的出烟口与热交换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气口与所述SCR反应器的入口通过烟气管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型SCR催化剂活性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烟气气体成分供给单元包括NO发生装置;所述NO发生装置包括氧化炉、空气源和氨气源,所述氧化炉内固定催化剂,所述氧化炉上开设反应气入口和NO出气口,所述空气源和氨气源的出气口均与所述反应气入口连接,所述NO出气口与所述烟气管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型SCR催化剂活性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O发生装置还包括反应气混合器,所述反应气混合器上开设空气入口、氨气入口和混合反应气出口 ;所述空气入口与空气源出气口连接,所述氨气入口与氨气源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混合反应气出口与所述氧化炉的反应气入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型SCR催化剂活性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O发生装置还包括除水器,所述除水器的入口连接至所述NO出气口;除水器的NO出气口连接至所述烟气管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2、4或者5所述的成型SCR催化剂活性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烟气气体成分供给单元还包括SO2供给装置、NH 3供给装置和N 2供给装置,所述SO 2供给装置、NH3供给装置和N 2供给装置的出气口分别与所述烟气管路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型SCR催化剂活性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烟气气体成分供给单元还包括气体混合器;所述气体混合器上开设NO入气口、SO2A气口和出气口 ;所述NO发生装置的NO出气口与所述NO入气口连接,所述302供给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SO2入气口连接,所述气体混合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烟气管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2、4、5或者7所述的成型SCR催化剂活性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系统还包括多个流量计,所述流量计连接至所述模拟烟气气体成分供给单元中每种模拟烟气气体成分供给装置的出气口处,以及连接至热烟气载体发生单元的出气口处。
9.根据权利要求1、2、4、5或者7所述的成型SCR催化剂活性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CR反应器的侧壁上开设至少一个测量口 ;所述SCR反应器的外壁采用保温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2、4、5或者7所述的成型SCR催化剂活性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风机,所述引风机的入口与所述SCR反应器的出口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成型SCR催化剂活性评价系统,包括SCR反应器、热烟气载体发生单元、模拟烟气气体成分供给单元和烟气检测单元;热烟气载体发生单元的出气口与SCR反应器的入口通过烟气管路连通;模拟烟气气体成分供给单元的出气口与烟气管路连通,将模拟烟气中的气体成分输入至热烟气中,混合得到模拟烟气,模拟烟气通过烟气管路通入SCR反应器中;SCR反应器的入口和出口处分别连接烟气检测单元。。采用热烟气为载体,再加入其他烟气成分,得与实际烟气状态相似的模拟烟气。SCR反应器内设置成型SCR催化剂,对工程具直接指导意义。NO气体采用氨气和空气制备,成本降低,可以用于中试试验。
【IPC分类】G01N31-10
【公开号】CN204359763
【申请号】CN201420838089
【发明人】何洪, 吴锐, 范香容, 廖红雨
【申请人】北京方信立华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