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17837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插入卡槽内后, 可迫紧于电子设备卡槽内的卡槽锁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集成电路的日渐小型化,可携式储存设备的发展亦为 快速,从早期的可移动磁盘发展到采用US B接口的可携式硬盘,以及可以提供
电子设备使用的记忆卡等等,以逐步朝向体积轻薄短小的方向发展。
特别是记忆卡的发展更为快速,早期的记忆卡体积较为庞大,而现今的记忆 卡体积日渐縮小,而对应记忆卡的插槽亦随的縮小,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电子设 备,例如数字相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随身助理(PDA)等等,都设有可 供记忆卡插入的记忆卡插槽,藉此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将记忆卡放入电子设备内, 进行数据的存取与备份。
然而记忆卡的规格众多,为了让使用者可以同时存取不同规格的记忆卡,复 合式的记忆卡用卡片阅读机便因应而生了,这一类的卡片阅读机,除了可随身携 带的外,亦可结合在个人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内,提供用户多种的选 择。
而不论是哪一种记忆卡的插槽,都是属于开放式的,因此,在使用记忆卡时,
常有下列二种情形发生
一、 记忆卡,顾名思义,标榜轻薄短小,因此供记忆卡插接的记忆卡插槽必 须配合记忆卡的大小来设置,所以记忆卡插槽的插入口也必须配合记忆长的大小 来设置,但如前述所提,记忆卡插槽设置为开方式的,在没有插入记忆卡的时候, 记忆卡插槽容易因为水气或灰尘长期的累积,导致记忆卡插槽内部与记忆卡接触 的金属接面产生氧化等现象, 一旦金属接面氧化之后,记忆卡在插入记忆长插槽 之后,将导致数据在存取时产生错误,重则导致数据损毁。
二、 不论是装设电子设备内的卡片阅读机,或是可随身携带的卡片阅读机,只要使用与卡片阅读机的记忆卡插槽对应的记忆长,便可将记忆卡插入卡片阅读 机内进行数据的存取,因此,许多公用的电子设备大多设有卡片阅读机的装置, 而可供用户自由的进行数据存取,但,对于企业机关来说,许多保密的重要资料 是属于智能财产等,不能随意公开阅读的,限制使用者阅读身份或档案控管是常 见的作法,但是电子型态的档案,用户只要透过简单的操作,便可以将档案储存 到记忆卡内将档案携出,而无法达到完善的保密控管。
除了上述的记忆卡与记忆卡插槽的外,常见的如P c-m c i a卡,亦是如此, p c-mc ia卡最常应用在个人计算机的使用上,常见的功能如有线网络卡或无 线网络卡等,则当用户在需要保密的地方使用个人计算机时,便可随时透过网络的方式,将档案偷偷传送到其他计算机或服务器等,导致数据外泄。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的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 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实用新型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 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电子设备的 卡槽锁件装置新型专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卡槽锁为具有可 收容于卡槽内的壳体,于壳体侧边为设有穿孔,而壳体内部为设有可穿出穿孔的 抵制体,当卡槽锁收容于卡槽内部之后,抵制体与卡槽形成迫紧状态,则卡槽锁 将迫紧在卡槽内,形成锁固状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其包括 有可插入预设的卡槽的卡槽锁,以及可解除卡槽锁的迫紧状态的钥匙,其中所 述卡槽锁为具有收容于预设的卡槽内的壳体,壳体内为设有向外贯通的插入空间, 于壳体侧边为设有穿孔,而壳体内部为设有可穿出穿孔的抵制体,且抵制体与预 设的卡槽形成迫紧状态;所述钥匙为设有穿入卡槽锁的插入空间的钥匙部,且钥 匙部于插入插入空间后解除抵制体与与预设的卡槽的迫紧状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为具有可插入预设的卡槽 的卡槽锁,所述卡槽锁为具有收容于预设的卡槽内的壳体,壳体内为设有向外贯 通的插入空间,于壳体侧边为设有穿孔,而壳体内部为具有与上述穿孔、插入空间相通连的容置空间,且容置空间内为收容有抵制体、推压体、推动体、带动体 与弹性装置,其中所述抵制体一侧为设有与上述预设的卡槽形成紧迫状态的抵 制部,于抵制部另一侧为设有受力部;所述推压体一侧为设有推压抵制体的受力 部的推压部;所述推动体一侧为设有推动推压体的推动部,并于推动部的另一侧 为分别设有定位部与扣部;所述带动体一侧为设有与推动体的定位凹部结合定位 的定位凸部,于定位凸部的一侧为设有固定凹部,而于固定凹部的相对一侧为设 有供上述钥匙的钥匙部插入的带动凹部;所述弹性装置为设有至少一个弹性组件, 且弹性组件分别抵持于推压体的侧壁以及带动体的固定凹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为具有一钥匙,所述钥匙 为具有一壳体,壳体内为具有对外相通的容置空间,且于壳体二端为分别设有与容置空间相通连的前穿孔与后穿孔,并于容置空间内收容有滑动体、滑动座与钥 匙体,其中所述滑动体的侧边为至少设有一个卡掣部,以及延伸设有收容于容 置空间对外相通处的推移部;所述滑动座上为设有相对称且可收容滑动体进行位 移的限位壁,并于限位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以上且供滑动体的卡掣部型进行卡掣定 位的限位槽,且滑动座的对称限位壁间为设有限位部,而相对于限位部的一侧为 设有前档壁;所述钥匙体为具有一个介于滑动体与滑动座之间的容置部,于容置 部内为具有容置空间,于容置空间内收容有钥匙部,钥匙部于外露出容置部的一 端为设有齿部,并于钥匙部上设有可套设并可活动位移于滑动座的限位部的滑移 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为确实可以将卡槽锁置入卡槽 内,同时没有拿到钥匙的人将无法透过外力强行将卡槽锁由卡槽内拔出,而确实 可以达到卡槽的保护效果,同时可避免重要数据由卡槽的记忆卡等偷出,防止数 据外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钥匙立体分解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槽锁立体分解图4为本实用新型解锁动作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解锁动作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解锁动作示意图之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解锁动作示意图之四
图8为本实用新型解锁动作示意图之五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上锁动作示意图io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A卡槽锁;A0容置空间;A01插入空间;Al壳体;All 穿孔;A12第一固定部;A13第一限位部;A14第二限位部;A15第三限位部; A16第二固定部;A2抵制体;A21抵制部;A22受力部;A23固定孔;A3 推压体;A31推压部;A32活动孔;A4推动体;A41推动部;A42定位凹部; A43扣部;A44活动孔;A5带动体;A51定位凸部;A52固定凹部;A53带动凹部;A54活动孔;A6弹性装置;A61第一弹性组件;A62第二弹性组件; B钥匙;B0容置空间;B01前穿孔;B02后穿孔;Bl壳体;Bll侧壁;B 12 滑移空间;B2滑动体;B21卡掣部;B22推移部;B3滑动座;B31限位壁; B311限位槽;B32限位部;B33轴部;B34前檔壁;B341凹槽;B4钥匙体; B40收容空间;B41容置部;B42钥匙部;B421齿端;B422滑移孔;B43 勾拉部;B431扣钩;B432滑移孔;B433转动孔;C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现就本实用 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钥匙立体分解图与卡 槽锁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为具有可插入卡槽的卡槽锁A, 以及可解除卡槽锁A的迫紧状态的钥匙B所组成,分别针对卡槽锁A与钥匙B的 结构说明如下,首先参阅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槽锁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
所述卡槽锁A为具有壳休A1,壳体A1内为具有容置空间AO,以及与容置 空间A0相通的插入空间A01,且插入空间A01为与壳体A的外部相通连,于壳 体A侧边为设有穿孔All,以及壳体A的内壁为分别设有第一固定部A12、第一 限位部A13、第二限位部A14、第三限位部A15与第二固定部A16,且壳体A的 容置空间A0内为分别收容有抵制体A2、推压体A3、推动体A4、带动体A5与弹性装置A6。
抵制体A2的一侧为设有抵制部A21,于抵制部A21另 -侧为设有受力部A 22,且抵制体A2为设有固定孔A23,固定孔A23为固设于壳体A 1的第一固定 部A12上,而当抵制体A2的受力部A22受到外力推压时,抵制体A2将产生形 变使抵制部A21凸出壳体A1的穿孔All,且所述抵制体A2可为橡胶、PVC、 弹簧等具有受外力可产生形变而外力消失之后可复归的弹性材质;
推压体A3的一侧为设有可推压抵制体A2的受力部A21的推压部A31,且 推压体A3为设有活动孔A32,活动孔A32活动套设于壳体A的第一限位部A13 上,而可形成往复位移的动作;
推动体A4 —侧为设有可推动推压体A3的推动部A41,并于推动部A41的 另一侧为分别设有定位凹部A42与扣部A43,且推动体A4于推动部A41、定位 部A42与扣部A43之间为设有活动孔A44,活动孔A44活动套设于壳体A的第 二限位部A14上,而可形成往复位移的动作;
所述带动体A5 —侧为设有可与推动体A4的定位凹部A42结合定位的定位 凸部A51,于定位凸部A51的一侧为设有固定凹部A52,而于固定凹部A52的相 对一侧为设有带动凹部A53,且带动体A5于定位凸部A51、固定凹部A52与带 动凹部A53间为设有活动孔A54,活动孔A54活动套设于壳体A的第三限位部A 15上,而可形成往复位移的动作;
弹性装置A6为固设于壳体A的第二固定部A16上,并设有第一弹性组件A 61与第二弹性组件A62,而第一弹性组件A61的一侧为固设于壳体AO的内壁, 另一端为抵持于推压体A4接近推动部A41的位置处,且第二弹性组件A62的一 侧为固设于壳体A1的内壁,另一端为抵持于带动体A5的固定凹部A52。
续参阅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钥匙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所述 钥匙B为具有一壳体B1,壳体B1内为具有对外相通的容置空间BO,且于壳体 Bl 二端为分别设有与容置空间BO相通连的前穿孔BOl与后穿孔B02,而壳体 Bl底部为设有相对称的侧壁Bll, 二侧壁Bll间形成有滑移空间B12,并于容 置空间B0内收容有滑动体B2、滑动座B3与钥匙体B4;
滑动体B2的侧边为卡掣部B21以及推移部B22,推移部B22由容置空间B 0向外穿出,介于容置空间BO与壳体B对外部的交接处;
滑动座B 3上为设有相对称的限位壁B 31 ,于限位壁B 31上设有限位槽311,而滑动座B3于对称的限位壁B31间分别设有限位部B32与轴部B33,且相对于 限位部B32的一侧为设有前档壁B4,又滑动座B3上的限位壁B31间为可收容 滑动体B2,则限位壁B31的限位槽311将对应滑动体B2的卡掣部B21,使滑动 座B2可在限位壁B31之间进行前后位移,并由卡掣部B21卡掣在限位槽311内 进行定位;
钥匙体B4为具有一个介于滑动体B2与滑动座B3之间的容置部B41,于容 置部B41内为具有容置空间BO,容置空间B0内收容有钥匙部B42与勾拉部B 43,钥匙部B42与勾拉部B43于同一端分别设有齿部B421与扣钩B431,且齿 部B421与扣钩B431向外延伸出容置部B41,又钥匙部B 42上设滑移孔B 422, 滑移孔B422为活动套设于滑动座B3的限位部B32上,而可形成往复位移的动 作,另于勾拉部B43的远离扣钩B431的一侧为设有滑移孔B432与转动孔B43, 转动孔B 43为套设于套设于滑动座B 3的轴部B 33上。
请配合参阅图4至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解锁动作示意图的一至五图,由 图中清楚看出,卡槽锁A已经插入卡槽C内,并形成迫紧锁固的状态,在迫紧锁 固状态下,第一弹性组件A61为压縮状态,第二弹性组件A62为放松状态,则带 动体A5的定位凸部A51套入推动体A4的定位凹部A42内,且推动体A42的推 动部A41推压在推压体A3上,而将推压体A3的推压部A31紧密的推压在抵制 体A2的受力部A22上,而抵制体A2受力而产生形变,将抵制部A21穿出壳体 Al的穿孔All。
在解锁时,正向推动钥匙B的滑动体B2上的推移部B22,使滑动体B2、滑 动座B3与钥匙体B4产生位移,而钥匙体B4的容置部B41穿出壳体B的前穿孔 BOl,同时,钥匙体B4的钥匙部B42与勾拉部B43分别由钥匙体B4的容置部 B41的收容空间B40内穿出于外,露出钥匙部B42的齿端B421与勾拉部B43 的扣钩B431;
续将钥匙体B4的钥匙部B42与勾拉部B43穿入卡槽锁A的插入空间A01 内,则钥匙部B42的齿端B421穿入带动体A5的带动凹部A53内,由于带动凹 部A53与齿端B421间形有高低差,则当齿端B421渐渐穿入带动凹部A53时, 带动凹部A53随的产生位移,并使带动体A5随的位移,由于带动体A5的固定 凹部A52固定有第二弹性组件A6的一端,便会开始压縮第二弹性组件A62;
接着当带动体A5位移后,带动体A5的定位凸部A51离开推动体A4的定位
凹部A42,使推动体A4形成可动状态,而处于压縮状态的第一弹性组件A61开 始释放弹力,推动推动体A4使的产生位移;
当推动体A4位移之后,推动体A4的推动部A41离开了原先推压在推压体 A3的位置,则推压体A3形成可动状态,而处于受力而形变状态的抵制体A2便 复归到原先的型态,因此制体A2的抵制部A21将会复归到壳体A1的穿孔All 内,经由上述方式,便可使卡槽锁A由原先的迫紧锁固状态进入解锁状态。
在解锁的过程中,由于推动体A4会产生位移,而使推动体A4的扣部A3与 钥匙体B4的勾拉部B43的扣钩A431钩合,则当解锁完毕之后,钥匙B可同时 将卡槽锁A由卡槽C内拉出。
又,当钥匙B将卡槽锁A由卡槽C内拉出后,反向推动钥匙B的推移部B22, 使滑动体B2、滑动座B3与钥匙体B4产生位移,而钥匙体B4的容置部B41收 入壳体B的前穿孔BOl,同时,钥匙体B4的钥匙部B42与勾拉部B43分别收入 钥匙体B4的容置部B41的收容空间B40内,此时,勾拉部B43的转动孔B433 与滑动座B3的轴部B33产生转动位移,使勾拉部B43的扣钩B431脱离推动体 A4的扣部A43,而可将卡槽锁A与钥匙B分离。
请参阅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上锁动作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卡槽 锁A插入卡槽C内后,反向推动钥匙B的滑动体B2上的推移部B22,使滑动体 B 2、滑动座B 3与钥匙体B 4产生位移,钥匙体B 4的钥匙部B 42远离齿端B 421 的一侧穿出壳体B之后穿孔B02,而可将卡槽锁A紧密的推入卡槽C内,而可防 止卡槽锁A遭外力强行拔出。
请参阅图IO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剖视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 本实用新型的卡槽锁A进一部可设为MS卡的型态,而本实用新型述的卡槽锁A 进一步可设为相容于S D卡槽、MS卡槽、MMC卡槽、miniS D卡槽、CF 卡槽、PC_MCIA卡槽等可供卡插入的卡槽型态。
故,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为确实可以将卡槽锁A置入卡槽C内,同时没有拿 到钥匙B的人将无法透过外力强行将卡槽锁A由卡槽C内拔出,而确实可以达到 卡槽C的保护效果,同时可避免重要数据由卡槽C的记忆卡等偷出,防止数据外 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 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 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可插入预设的卡槽的卡槽锁,以及可解除卡槽锁的迫紧状态的钥匙,其中所述卡槽锁为具有收容于预设的卡槽内的壳体,壳体内为设有向外贯通的插入空间,于壳体侧边为设有穿孔,而壳体内部为设有可穿出穿孔的抵制体,且抵制体与预设的卡槽形成迫紧状态;所述钥匙为设有穿入卡槽锁的插入空间的钥匙部,且钥匙部于插入插入空间后解除抵制体与与预设的卡槽的迫紧状态。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锁 的壳体内部为具有与上述穿孔、插入空间相通连的容置空间,且容置空间内为收 容有抵制体、推压体、推动体、带动体与弹性装置,其中所述抵制体一侧为设有与上述预设的卡槽形成紧迫状态的抵制部,于抵制部 另一侧为设有受力部;所述推压体一侧为设有推压抵制体的受力部的推压部;所述推动体一侧为设有推动推压体的推动部,并于推动部的另一侧为分别设 有定位部与扣部;所述带动体一侧为设有与推动体的定位凹部结合定位的定位凸部,于定位凸 部的一侧为设有固定凹部,而于固定凹部的相对一侧为设有供上述钥匙的钥匙部 插入的带动凹部;所述弹性装置为设有至少一个弹性组件,且弹性组件分别抵持于推压体的侧 壁以及带动体的固定凹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 收容的抵制体为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穿孔,而推压体、推动体、带动体上皆设 有活动孔。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 内壁为设有供抵制体的穿孔穿设固定的第一固定部,以及分别供推压体、推动体、 带动体的活动孔套设并可活动位移的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与第三限位部。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供弹性装置的弹性组件固设的第二固定部。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钥匙为具有一壳体,壳体内为具有对外相通的容置空间,且于壳体二端为分别设有与容 置空间相通连的前穿孔与后穿孔,并于容置空间内收容有滑动体、滑动座与钥匙 体,其中所述滑动体的侧边为至少设有一个卡掣部,以及延伸设有收容于容置空间对 外相通处的推移部;所述滑动座上为设有相对称且可收容滑动体进行位移的限位壁,并于限位壁 上设有至少一个以上且可供滑动体的卡掣部型进行卡掣定位的限位槽,且滑动座 的对称限位壁间为设有限位部,而相对于限位部的一侧为设有前档壁;所述钥匙体为具有一个介于滑动体与滑动座之间的容置部,于容置部内为具 有容置空间,于容置空间内收容有钥匙部,钥匙部于外露出容置部的一端为设有 齿部,并于钥匙部上设有套设并可活动位移于滑动座的限位部的滑移孔。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钥匙体 于相邻钥匙部的一侧为设有收容于容置部的容置空间的勾拉部,勾拉部相同于钥 匙部的齿部的一侧为设有扣钩,且勾拉部于远离扣钩的一侧为设有滑移孔与转动 孔。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座 对应于限位部的另一侧为设有轴部。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 部为设有相对称的侧壁,侧壁间形成有供上述的滑动座收容并前后位移的滑移空 间。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制 体为橡胶、PVC或弹簧。
11、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 组件为弹簧、纽簧或金属片。
12、 一种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其特征在于,为具有可插入预设的卡槽 的卡槽锁,所述卡槽锁为具有收容于预设的卡槽内的壳体,壳体内为设有向外贯 通的插入空间,于壳体侧边为设有穿孔,而壳体内部为具有与上述穿孔、插入空 间相通连的容置空间,且容置空间内为收容有抵制体、推压体、推动体、带动体 与弹性装置,其中所述抵制体一侧为设有与上述预设的卡槽形成紧迫状态的抵制部,于抵制部另一侧为设有受力部;所述推压体一侧为设有推压抵制体的受力部的推压部;所述推动体一侧为设有推动推压体的推动部,并于推动部的另一侧为分别设 有定位部与扣部;所述带动体一侧为设有与推动体的定位凹部结合定位的定位凸部,于定位凸 部的一侧为设有固定凹部,而于固定凹部的相对一侧为设有供上述钥匙的钥匙部 插入的带动凹部;所述弹性装置为设有至少一个弹性组件,且弹性组件分别抵持于推压体的侧 壁以及带动体的固定凹部。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 内收容的抵制体为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穿孔,而推压体、推动体、带动体上皆 设有活动孔。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 的内壁为设有供抵制体的穿孔穿设固定的第一固定部,以及分别供推压体、推动 体、带动体的活动孔套设并可活动位移的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与第三限位部。
15、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可供弹性装置的弹性组件固设的第二固定部。
16、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制 体为橡胶、PVC或弹簧。
17、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 组件为弹簧、纽簧或金属片。
18、 一种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其特征在于,为具有一钥匙,所述钥匙为具有一壳体,壳体内为具有对外相通的容置空间,且于壳体二端为分别设有与 容置空间相通连的前穿孔与后穿孔,并于容置空间内收容有滑动体、滑动座与钥匙体,其中所述滑动体的侧边为至少设有 -个卡掣部,以及延伸设有收容于容置空间对 外相通处的推移部;所述滑动座上为设有相对称且可收容滑动体进行位移的限位壁,并于限位壁 上设有至少一个以上且供滑动体的卡掣部型进行卡掣定位的限位槽,且滑动座的 对称限位壁间为设有限位部,而相对于限位部的 一 侧为设有前档壁;所述钥匙体为具有一个介于滑动体与滑动座之间的容置部,于容置部内为具 有容置空间,于容置空间内收容有钥匙部,钥匙部于外露出容置部的一端为设有 齿部,并于钥匙部上设有可套设并可活动位移于滑动座的限位部的滑移孔。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钥匙 体于相邻钥匙部的一侧为设有收容于容置部的容置空间的勾拉部,勾拉部相同于 钥匙部的齿部的一侧为设有扣钩,且勾拉部于远离扣钩的一侧为设有滑移孔与转 动孔。
20、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 座对应于限位部的另一侧为设有轴部。
21、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 底部为设有相对称的侧壁,侧壁间形成有可供上述的滑动座收容并前后位移的滑 移空间。
22、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 锁为S D卡型式、M S卡型式、miniS D卡型式、C F卡型式、MMC卡型 式或P C —M C I A卡型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卡槽锁件装置,为具有可收容于卡槽内的壳体,壳体侧边为设有穿孔,而壳体内部为设有可穿出穿孔的抵制体,且抵制体为可与卡槽形成迫紧状态,又解锁时,将钥匙的钥匙部穿入卡槽锁的插入空间内后,便可解除抵制体与卡槽的迫紧状态。
文档编号G06K17/00GK201075226SQ200720151588
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2日
发明者孔庆虎 申请人:虎国企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