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触控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28930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触控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体触控显示模组,包括盖板、液晶光栅和位于盖板和液晶光栅之间的绝缘连接层;其中,在所述盖板靠近绝缘连接层的表面形成有发射端走线,在所述液晶光栅靠近绝缘连接层的表面形成有接收端走线;或者在所述盖板靠近绝缘连接层的表面形成有接收端走线,在所述液晶光栅靠近绝缘连接层表面形成有发射端走线,从而可以避免形成触控功能层所需的架桥工艺,降低立体触控液晶模组的生产成本的同时,工艺的简化也使得立体触控显示模组不再需要经历较多的镀膜或刻蚀工艺,提高了立体触控模组的良品率。
【专利说明】—种立体触控显示模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液晶显示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触控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出现立体显示的需求,此时将立体显示技术与液晶显示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成为研究热点。集成有触控功能的立体液晶显示器(简称立体触控液晶显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为立体触控显示模组,现有的立体触控显示模组包括盖板(Cover Lens)、触控面板传感器(TP Sensor)、液晶光栅(TN Barrier)和液晶显示模组(LCM模组)。其中,触控面板传感器作为触控功能层是立体触控液晶显示模组的触控功能模块;而液晶光栅则是立体触控显示模组的立体显示功能模块。
[0003]对于立体触控液晶显示器来说,为了降低增加了液晶光栅后的立体触控液晶显示器的厚度,在形成立体触控显示模组时,一般采用一体化触控解决方案,直接将触控功能传感器所需的走线,即触控功能层集成在盖板靠近液晶显示模组的表面上,也即形成OGS结构的立体触控显示模组,节省触控面板传感器内的用于支撑触控功能层的菲林或玻璃的厚度,降低立体触控显示模组的厚度。
[0004]但是,此种立体触控液晶模组的生产成本较高,良品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体触控显示模组,可以减小立体触控显示模组的厚度的同时,降低立体触控液晶模组的生产成本,提高立体触控模组的良品率。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立体触控显示模组,包括盖板、液晶光栅和位于盖板和液晶光栅之间的绝缘连接层;其中,在所述盖板靠近所述绝缘连接层的表面形成有发射端走线,在所述液晶光栅靠近所述绝缘连接层的表面形成有接收端走线;
[0008]或者在所述盖板靠近所述绝缘连接层的表面形成有接收端走线,在所述液晶光栅靠近所述绝缘连接层表面形成有发射端走线。
[0009]优选的,所述绝缘连接层为液态光学胶层或固态光学胶层。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00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触控显示模组,此种立体显示模组将构成触控功能所需的发射端走线和接收端走线分别形成在盖板和液晶光栅的表面。具体的,将发射端走线形成在所述盖板靠近液晶光栅的表面,同时将接收端走线形成在所述液晶光栅靠近盖板的表面;或者,将接收端走线形成在所述盖板靠近液晶光栅的表面,同时将发射端走线形成在所述液晶光栅靠近盖板的表面,然后通过所述绝缘连接层将所述盖板形成有走线的一侧与所述液晶光栅形成走线的一侧贴合在一起,形成立体触控显示模组。
[0012]此时,所述发射端走线和所述接收端走线通过所述绝缘连接层实现电绝缘,相对于现有的OGS结构的立体触控显示模组,可以避免形成触控功能层所需的用于在发射端走线和接收端走线之间建立绝缘的架桥工艺,降低立体触控液晶模组的生产成本的同时,工艺的简化也使得立体触控显示模组不再需要经历较多的镀膜或刻蚀工艺,提高了立体触控丰吴组的良品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现有技术中不具备触控功能的立体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包括触控面板传感器的立体触控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立体触控触控模组的触控功能层的局部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立体触控显示模组的形成有发射端走线的盖板以及与其对应的形成有接收端走线的液晶光栅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言,现有的立体触控液晶显示器的生产成本较高,良品率较低。
[0020]发明人研究发现,普通的显示模组(不具备立体显示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的通用结构如图1,包括盖板(Cover Lens) 01,位于盖板(Cover Lens) 01的一个表面的触控面板传感器(TP sensor) 02和位于触控面板传感器(TP sensor)表面的液晶显示模组(LCM模组)03。其中,触控面板传感器02—般由玻璃或菲林组成,厚度较胶厚。在通过普通的显示模组形成立体显示模组的过程中,需要在触控面板传感器02和液晶显示模组03中间加入用于实现立体显示液晶光栅(TN barrier)04,从而使整体的立体触控显示模组具备触控和立体显示的能力,且此种立体触控模组的结构如图2所示。
[0021]但是,由于普通的显示模组的触控面板传感器的厚度较厚,导致整体厚度偏厚,故在此基础上增加液晶光栅后,会使得形成的立体触控模组的厚度更厚,不适应显示器件轻薄化的趋势。故,目前较常见的做法是采用OGS结构,即将触控面板传感器整合到盖板表面上,在盖板表面上做触控面板器所需的走线,即触控功能层,节省触控面板传感器内的用于支撑触控功能层的菲林或玻璃的厚度。但在盖板靠近液晶显示模组的表面直接形成触控功能层时,触控功能层的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发射端走线RX和接收端走线TX,且两条走线呈交叉排列,那么为了保证发射端走线RX和接收端TX走线之间具有良好的绝缘,需要通过架桥设计实现发射端走线RX和接收端走线TX的交叉设计,而架桥设计本身还包括绝缘层
05和架桥06,也即在此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镀膜和架桥的工艺,使得立体触控显示模组的生产成本较高,良品率较低。
[0022]基于上述原因,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体触控显示模组,包括盖板、液晶光栅和位于盖板和液晶光栅之间的绝缘连接层;其中,在所述盖板靠近所述绝缘连接层的表面形成有发射端走线,在所述液晶光栅靠近所述绝缘连接层的表面形成有接收端走线;或者在所述盖板靠近所述绝缘连接层的表面形成有接收端走线,在所述液晶光栅靠近所述绝缘连接层的表面形成有发射端走线。
[002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触控显示模组,此种立体显示模组将构成触控功能所需的发射端走线和接收端走线分别形成在盖板和液晶光栅的表面,然后通过位于盖板和液晶光栅之间的绝缘连接层实现发射端走线和接收端走线之间的电绝缘。相对于现有的OGS结构的立体触控显示模组,可以避免形成触控功能层所需的用于在发射端走线和接收端走线之间建立绝缘的架桥工艺,降低立体触控液晶模组的生产成本的同时,工艺的简化也使得立体触控显示模组不再需要经历较多的镀膜或刻蚀工艺,提高了立体触控模组的良品率。
[00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6]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形状的平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触控显示模组进行详细说明。
[00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触控显示模组,如图4所示,包括盖板1、液晶光栅4和位于盖板I和液晶光栅4之间的绝缘连接层3。
[0029]如图5所示,在盖板I靠近绝缘连接层3的表面形成有发射端走线21或接收端走线22,相应的,在液晶光栅4靠近绝缘连接层3的表面形成有接收端走线22或发射端走线21,所述发射端走线21和接收端走线22共同构成触控功能层2。
[0030]也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盖板I靠近绝缘连接层3的表面形成有发射端走线21,同时在液晶光栅4靠近绝缘连接层3的表面形成有接收端走线2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盖板I靠近绝缘连接层3的表面形成有接收端走线22,同时在液晶光栅4靠近绝缘连接层3的表面形成有发射端走线21。
[0031]由于无论发射端走线21形成在盖板I的表面还是形成在液晶光栅4的表面,或者接收端走线22形成在液晶光栅4的表面还是形成在盖板I的表面,并不会对所述立体触控显示模组的功能或其包括的其他结构造成影响,故为了便于描述,下面以在盖板I靠近绝缘连接层3的表面形成有发射端走线21,同时在液晶光栅4靠近绝缘连接层3的表面形成有接收端走线22,且所述发射端走线21和接收端走线22共同构成触控功能层2为例进行描述。
[0032]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盖板I形成有发射端走线21的平面图以及与其对应的液晶光栅4形成有接收端走线22的平面图如图5所示,其中盖板I形成有发射端走线21的平面图如图5 (A)所示,发射端走线21是与图示的X-Y坐标的Y方向平行的;液晶光栅4形成有接收端走线22的平面图如图5 (B)所示,接收端走线22是与图示的X-Y坐标的X方向平行的,即在垂直于所述盖板I方向的俯视图上,所述发射端走线21与接收端走线22相互垂直,但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盖板I方向的俯视图上,所述发射端走线21与接收端走线22也可以相交或平行,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定。
[0033]需要说明的是,绝缘连接层3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1、绝缘连接层3具有电绝缘特性,以在盖板I和液晶光栅4之间保证发射端走线21和接收端走线22互相绝缘;2、绝缘连接层3具有一定的粘性,以保证盖板I和液晶光栅4可以贴合形成一个整体;3、绝缘连接层3需要为透明材料,以保证其不影响立体触控显示模组的显示功能。鉴于以上要求,绝缘连接层3优选为液态光学胶层或固态光学胶层。
[003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触控显示模组,此种立体显示模组将构成触控功能所需的发射端走线和接收端走线分别形成在盖板和液晶光栅的表面,然后通过位于盖板和液晶光栅之间的绝缘连接层实现发射端走线和接收端走线之间的电绝缘。相对于现有的OGS结构的立体触控显示模组,可以避免形成触控功能层所需的用于在发射端走线和接收端走线之间建立绝缘的架桥工艺,降低立体触控液晶模组的生产成本的同时,工艺的简化也使得立体触控显示模组不再需要经历较多的镀膜或刻蚀工艺,提高了立体触控模组的良品率。此外,由于所述发射端走线和所述接收端走线之间无需再存在架桥层和绝缘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立体触控显示模组的厚度,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触控显示模组具有轻薄化的优势。
[003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0036]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立体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液晶光栅和位于盖板和液晶光栅之间的绝缘连接层; 其中,在所述盖板靠近所述绝缘连接层的表面形成有发射端走线,在所述液晶光栅靠近所述绝缘连接层的表面形成有接收端走线; 或者在所述盖板靠近所述绝缘连接层的表面形成有接收端走线,在所述液晶光栅靠近所述绝缘连接层表面形成有发射端走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连接层为液态光学胶层或固态光学胶层。
【文档编号】G06F3/041GK203433487SQ201320533192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9日
【发明者】李伟, 吴梓平, 周伟杰, 王新志, 李志成, 李岩, 古大龙, 李建华 申请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