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听力保护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22740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听力保护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听力保护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手持式智能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给人们的生活及娱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现有的智能设备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娱乐、休闲、查询资料等等,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也同时具备关注健康、医疗、运动监测等方面的功能。但是,目前大多数智能设备所注重的方向是关注于用户的心率、运动量和睡眠质量的监测,而缺乏对于用户耳部听力的监测及保护机制。

当人们带上耳机听音乐、进行电话会议等娱乐生活时,可能会因为用户的耳朵长时间暴露在用户听力生理极限的各种环境之下,从而造成对用户耳部听力的伤害,现有的听力保护方法一般是采用提示用户当前音量过大的提示方式,以提醒用户进行音量调整,提示方式单一,不能有效的适应具体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听力保护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听力保护方法中只提示用户当前音量过大,提示方式单一,不能有效适应具体用户的要求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听力保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启动听力保护模式的启动指令;

采集多维度的听音数据,确定任意维度的听音数据是否在对应的预设阈值之内;

当所述任意维度的听音数据超出对应的预设阈值时,发送相应的提示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听力保护装置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指令接收单元、数据采集单元和中央处理单元,其中:

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启动听力保护模式的启动指令;

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多维度的听音数据,确定任意维度的听音数据是否在对应的预设阈值之内;

中央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任意维度的听音数据超出对应的预设阈值时,发送相应的提示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听力保护装置接收用户输入的启动听力保护模式的启动指令;采集多维度的听音数据,确定任意维度的听音数据是否在对应的预设阈值之内;当所述任意维度的听音数据超出对应的预设阈值时,发送相应的提示信息,提供了多样的提示方式以提醒用户进行相应的调整,达到听力保护的目的,可以有效的适应具体用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听力保护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听力保护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听力保护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另一种听力保护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听力保护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听力保护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在步骤S101中,接收用户输入的启动听力保护模式的启动指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打开听力保护装置时,设备屏幕端上会显示启动指令的操作按钮,当用户点击、双击或滑动触摸该操作按钮时,听力保护模式开启;当然,用户也可以通过语音来启动听力保护模式,此处不做限制。

在步骤S102中,采集多维度的听音数据,确定任意维度的听音数据是否在对应的预设阈值之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多维度的听音数据包括设备播出音量、环境噪音音量和听音时长;上述设备播出音量对应的预设阈值为预设的音量阈值;上述噪音音量对应的预设阈值为预设的噪音阈值;上述任意维度的听音数据设定有一个或多个预设阈值。

具体地,上述听音时长对应的预设的时间阈值具体为预设的阈值区间,上述预设的阈值区间具体为根据环境噪音音量所划分的噪音音量区间所设定的不同的时间阈值的集合,上述时间阈值的个数与划分的噪音区间的区间总数一致。例如,将环境噪音音量为60dB以下的环境噪音音量划分为一个噪音区间,对应的听音时长的时间阈值为3小时;将环境噪音音量为61dB到70dB的环境噪音音量划分为另一个噪音区间,其所对应的听音时长的时间阈值为2小时;将环境噪音音量为71dB到85dB的环境噪音音量划分为另一个噪音区间,其所对应的听音时长的时间阈值为1小时45分钟;将环境噪音音量为111dB到120dB的环境噪音音量划分为另一个噪音区间,其所对应的听音时长的时间阈值为5分钟;具体的噪音区间的划分和对应的听音时长的预设的时间阈值的确定,可以根据长期统计而定,也可以根据实验或者用户个人体验而定,还可以是依据一定的函数公式来确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应理解,环境噪音音量越大,对应的听音时长越短,即环境噪音音量与噪音听音时长成反比关系。

具体地,上述设备播出音量具体为当前设备播放音乐、录音、视频等音视频文件或者进行通话时设备实际输出的音量值。

具体地,上述环境噪音音量具体为用户当前所处位置的实际的环境噪音音量,当用户位置发生变化时,环境噪音音量有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

具体地,上述听音时长包括设备听音时长和噪音听音时长,其中:

上述设备听音时长,具体为启动听力保护模式后,基于上述设备播出音量进行计时得到的听音时长。

具体地,上述设备听音时长一般理解是用户在不同环境噪音音量下进行听音的总时长。当听力保护模式启动后,就开始对用户的听音时间进行计时统计,为精确地对用户的听音时长进行采集,一般是基于上述设备播出音量进行采集用户的听音时长;上述设备听音时长中用户的听音时长,具体为从设备播出音量时就开始计时,直到该设备停止播出音量时为止的计时时长。

上述噪音听音时长,具体为启动听力保护模式后,当环境噪音音量高于预设的噪音阈值时,基于上述环境噪音音量进行计时得到的听音时长;

当监测到环境噪音音量发生改变,且环境噪音音量发生改变前的噪音听音时长没有超出发生改变前的环境噪音音量对应的预设的时间阈值时,保存环境噪音音量发生改变前的噪音听音时长,并基于发生改变后的环境噪音音量开始计时;

将发生改变前的噪音听音时长与发生改变前的环境噪音音量的预设的时间阈值进行比值计算得到折算系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折算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折算系数=发生改变前的噪音听音时长÷发生改变前的环境噪音音量的预设的时间阈值。

根据上述折算系数和发生改变后的环境噪音音量的预设的时间阈值计算得到前置噪音听音时长,将前置噪音听音时长与当前正在计时的噪音听音时长进行累加,确定累加的时长是否超出发生改变后的环境噪音音量对应的预设的时间阈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前置噪音听音时长具体为环境噪音音量发生改变后,将发生改变前的噪音听音时长换算为发生改变后的已经进行听音的噪音听音时长,再将正在计时的噪音听音时长累加,可以避免在不同环境噪音音量下,用户的实际听音时长超出不同环境噪音音量对应的预设的任一时间阈值,可以达到更有效地保护用户的听力的目的。

上述前置噪音听音时长的计算公式如下:

前置噪音听音时长=发生改变后的环境噪音音量的预设的时间阈值×折算系数。

应理解,上述设备听音时长和上述噪音听音时长是一组并行。一般设定设备听音时长对应的预设的时间阈值大于噪音听音时长对应的预设的时间阈值。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用户位于设备机房中,当前环境噪音音量为80dB,预先设定的环境噪音音量为80dB时对应的预设的时间阈值为1小时45分钟。当用户在当前环境噪音音量下连续听音的时长已经为1小时时,突然有个设备发生故障,发出非常大的噪音,整个机房变得非常嘈杂,这时检测到当前环境噪音音量为95dB,预先设定的环境噪音音量为95dB时对应的预设的时间阈值为47分钟;这时,折算系数S=60分钟÷105分钟(1小时45分钟)=0.57,前置噪音时长T=47分钟×0.57=26.79分钟,即相当于用户在环境噪音音量为95dB时已经进行的听音时长为26.79分钟,那么,用户在环境噪音音量为95dB下的实际可以听音的时长T’=47分钟-26.79分钟=20.21分钟,即当当前正在计时的时长达到20.21分钟时,就会达到了环境噪音音量为95dB时的时间阈值47分钟。

在另一个应用场景,用户位于设备机房中,当前环境噪音音量为80dB,预先设定的环境噪音音量为80dB时对应的预设的时间阈值为1小时45分钟。当用户在当前环境噪音下连续听音的时长已经为1小时时,用户离开了设备机房进入安静的办公室,这时检测到当前环境噪音音量为50dB,预先设定的环境噪音音量为50dB时对应的预设的时间阈值为3小时,这时,折算系数S1=60分钟÷105分钟(1小时45分钟)=0.57,前置噪音时长T1=180分钟×0.57=102.6分钟,即相当于用户在环境噪音音量为50dB时已经进行听音的时长为102.6分钟,当用户在安静的办公室连续听音30分钟后,累加的听音时长达到了132.6分钟,未超出环境噪音音量为50dB时的预设的时间阈值,这时,用户又回到环境噪音音量为80dB的设备机房中继续听音,折算系数S2=132.6分钟÷180分钟=0.74,前置噪音时长T2=105分钟×0.74=77.7分钟,那么,当用户继续听音的时长达到27.3时,就会达到环境噪音音量为80dB时的时间阈值1小时45分钟。

在另一个应用场景,用户位于设备机房中,当前环境噪音音量为110dB,预先设定的环境噪音音量为110dB时对应的预设的时间阈值为10分钟。当用户在当前环境噪音下连续听音的时长已经为5分钟时,用户进入了另外一个设备机房,这时当前环境噪音音量为120dB,预先设定的环境噪音音量为120dB时对应的预设的时间阈值为5分钟,那么当用户在环境噪音音量为120dB的设备机房中听音2.5分钟后,就会达到了预先设定的环境噪音音量为120dB时的时间阈值5分钟。

具体地,上述噪音听音时长,也可以理解为高强度听音时长,一般是指用户有在高于预设的噪音阈值的环境噪音音量下进行听音的总时长。

在步骤S103中,当上述任意维度的听音数据超出对应的预设阈值时,发送相应的提示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提示信息可以是语音提示信息,也可以是文字提示信息,此处不做限定。

具体地,当设备播出音量大于预设的音量阈值时,听力保护装置发送相应的提示信息。例如,当用户调整设备播出音量为80dB以上时,就会弹出一个对话框,提示用户“当前播放音量已超出人耳能接受的舒适度,建议降低音量以保护您的听力!”

当环境噪音音量大于预设的噪音阈值时,听力保护装置发送相应的提示信息。例如,当采集到用户当前所处位置的环境噪音为90dB时,就会弹出一个对话框,提示用户“您当前所处环境噪音为90dB噪音区,建议打开耳机降噪功能,以保护您的听力!”。

当设备听音时长或者噪音听音时长中任意一个达到所对应的预设的时间阈值时,听力保护装置发送相应的提示信息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当检测到设备播出音量的计时时长达到预设的时间阈值3小时时,即用户的听音时间超过3个小时时,就会弹出一个对话框,提示用户“您当前的听音时间已超过3小时,为了保护您的听力,请注意休息,可以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之间的凹陷处),和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颌关节突后缘之凹陷处)各30次,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

当上述噪音听音时长超出当前环境噪音音量的噪音区间对应的预设的时间阈值时,发送相应的提示信息。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当采集到当前环境噪音音量为120dB,预先设定的环境噪音音量为120dB时对应的预设的时间阈值为5分钟,当用户在该环境噪音音量下进行听音的时间已达到5分钟时,就会弹出一个对话框,提示用户“您处于环境噪音为120dB有害噪音区间的时间已超出人耳所能承受的范围,建议打开耳机降噪功能以保护您的听力,或者找一个稍为安静的地方休息调节一下”。

在另一个应用场景中,用户位于设备机房中,当前环境噪音音量为90dB,预先设定的环境噪音音量为90dB时的噪音区间对应的预设的时间阈值为1小时。当用户在当前环境噪音下连续听音的时长已经为30分钟时,用户离开了设备机房进入安静的办公室,这时检测到当前环境噪音音量为50dB,预先设定的环境噪音音量为50dB时的噪音区间对应的预设的时间阈值为3小时;这时,当用户继续听音1小时30分钟时,就会弹出一个对话框,提示用户“您当前的听音时间已超出人耳所能承受的范围,为了保护您的听力,请注意休息,可以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之间的凹陷处),和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颌关节突后缘之凹陷处)各30次,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听力保护装置接收用户输入的启动听力保护模式的启动指令;采集多维度的听音数据,确定任意维度的听音数据是否在对应的预设阈值之内;当上述任意维度的听音数据超出对应的预设阈值时,发送相应的提示信息,提供了多样的提示方式以提醒用户进行相应的调整,达到听力保护的目的,可以有效的适应具体用户的需求。

实施例二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听力保护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在步骤S201中,接收用户输入的启动听力保护模式的启动指令。

在步骤S202中,采集多维度的听音数据,确定任意维度的听音数据是否在对应的预设阈值之内。

在步骤S203中,当上述任意维度的听音数据超出对应的预设阈值时,发送相应的提示信息。

在步骤S204中,在预设时间内检测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调整指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调整指令包括降低音量指令、打开耳机降噪功能指令、保持现状指令或者中止听音指令。

具体地,上述降低音量指令可以是用户通过耳机调节音量功能降低音量,也可以是用户通过设备调节音量功能键降低音量,或者是听力保护装置中的音量调节功能键降低音量;

上述打开耳机降噪功能指令,当用户使用的耳机具备降噪功能时,可以输入该指令以进行降噪处理;

上述保持现状指令,是指用户不进行相应的调整时输入的指令,该指令可以是设置在听力保护装置中的;

上述中止听音指令包括点击音视频软件中的中止按钮,或者直接关闭音视频软件,或者挂断电话等操作。

在步骤S205中,当没有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调整指令时,每隔预设时间持续发送相应的提示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避免用户因为疏忽或者工作忙碌而没有时间进行相应的调整,设定每隔5分钟(此处时间不做限定)提醒用户一次。

在步骤S206中,当上述提示信息的发送次数大于预设的次数时,执行自动调控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避免重复多次提示用户,占用系统资源,设定提醒用户达到一定的次数时,设备自动执行自动调控操作,如降低音量、自动停止音视频文件的播放、保持现状不变或者中断耳机与设备的连接等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任意维度的听音数据超出预设阈值,发送相应的提示信息后,通过检测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调整指令,进行相应的调整动作,通过多次提醒用户进行调整,有效地提高了听力保护的提示效果,并通过自动调控指令达到了减少系统资源的目的,以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实施例三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听力保护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在步骤S301中,接收用户输入的启动听力保护模式的启动指令。

在步骤S302中,采集多维度的听音数据,确定任意维度的听音数据是否在对应的预设阈值之内。

在步骤S303中,当上述任意维度的听音数据超出对应的预设阈值时,发送相应的提示信息。

在步骤S304中,记录用户输入的反馈指令,形成历史反馈记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反馈指令是指当设备播出音量过高时,用户进行相应的调整的动作指令;上述历史反馈记录是指记录用户调整后或者不调整设备播出音量所形成的多个音量记录。

在步骤S305中,根据上述历史反馈记录调整预设阈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预设阈值是指设备播出音量的预设的音量阈值。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设定用户使用耳机进行听音时,耳朵较为舒适的音量值是不高于60dB,当用户当前设置的设备播出音量为90dB,设备会输出听音音量过大的提示,当记录到多次用户不进行调整音量或者多次调整的设备播出音量均为90dB时,判断该用户觉得耳朵较为舒适的音量值是不高于90dB的,听力保护装置就会将设备播出音量的预设的音量阈值调整为90dB。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历史反馈记录自动调整设备播出音量的预设的音量阈值,以适应不同用户的听音要求,并达到听力保护的目的,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实施例四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另一种听力保护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在步骤S401中,接收用户输入的启动听力保护模式的启动指令。

在步骤S402中,采集多维度的听音数据,确定任意维度的听音数据是否在对应的预设阈值之内。

在步骤S403中,当上述任意维度的听音数据超出对应的预设阈值时,发送相应的提示信息。

在步骤S404中,按照预设时段统计上述多维度的听音数据,形成听音统计数据;将上述听音统计数据按不同的时间段和不同维度的听音数据整合成不同格式的报文,同时发送包含上述报文和合理平衡及改善听音时间、环境的优化建议的提示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根据听音统计数据所形成的报文,类似于体检报告,用户可以根据该报文了解到自己日常听音的数据,从根本上进行解决听力保护的问题;同时为了提高人机交互性,听力保护装置还根据上述听音统计数据给出合理平衡及改善听音时间、环境的优化建议,以专业的优化建议给到用户更好的体验。

具体地,上述报文的格式可以是表格形式的,也可以是由文字和数字组成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统计多维度的听音数据,形成听音统计数据,可以给到用户更直观的认识,了解自己的历史听音状况,并可根据听力保护装置的优化建议以到达更好的听力保护效果。

对应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方法和步骤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方法和步骤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相应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实施例五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听力保护装置1的具体结构框图,该装置用于运行图1至4所述的听力保护方法,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听力保护装置1,包括:指令接收单元11、数据采集单元12和中央处理单元13;

其中,指令接收单元11,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启动听力保护模式的启动指令;

数据采集单元12,用于采集多维度的听音数据,确定任意维度的听音数据是否在对应的预设阈值之内;

中央处理单元13,用于当上述任意维度的听音数据超出对应的预设阈值时,发送相应的提示信息。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还包括检测单元、调整指令处理单元和自动调控单元;

其中,检测单元,用于在预设时间内检测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调整指令;;

调整指令处理单元,用于当没有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调整指令时,每隔预设时间持续发送相应的提示信息;

自动调控单元,用于当上述提示信息的发送次数大于预设的次数时,执行自动调控操作。进一步地,上述装置还包括记录单元和预设阈值调整单元:

记录单元,用于记录用户输入的反馈指令,形成历史反馈记录;

预设阈值调整单元,用于根据上述历史反馈记录调整预设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听力保护装置,可以设置在手机、电脑或平板等设备中,此处不做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听力保护装置的指令接收单元11接收用户输入的启动听力保护模式的启动指令;数据采集单元12采集多维度的听音数据,确定任意维度的听音数据是否在对应的预设阈值之内;当上述任意维度的听音数据超出对应的预设阈值时,中央处理单元13发送相应的提示信息,提供了多样的提示方式以提醒用户进行相应的调整,达到听力保护的目的,可以有效的适应具体用户的需求。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装置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装置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