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及射频识别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8915阅读:7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及射频识别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射频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及射频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防盗技术大多采用传统的EAS防盗技术和RFID防盗技术。传统的EAS防盗技术存在较多的缺点,例如由于EAS防盗标签里面不能存储数据,因此EAS防盗技术只能单纯地满足客户的防盗需求;存在误报警问题等。

现在普遍采用的RFID防盗技术都是直接将标签贴在商品上的,这样存在标签容易被人为破坏或恶意摘除的缺点,导致现有的RFID标签不能有效的防盗。为解决上述问题,虽然目前有些方案中外加标签模来保护标签芯片,但由于一般的标签模未考虑到自身的结构问题,很容易导致标签模里的标签芯片与读写设备之间产生极大的干扰,造成防盗不灵敏,漏读漏报警问题严重,不能有效的达到利用RFID技术进行防盗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避免标签芯片与读写设备之间的通信干扰的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及射频识别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包括标签模和柔性PCB板;所述标签模包括匹配设置的顶盖和底盖,所述顶盖和底盖扣合在一起构成一腔体,所述柔性PCB板弯曲设置在所述腔体中;所述顶盖内部一端设置有柱形槽,所述柱形槽用于放置锁芯;所述底盖上与所述柱形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圆孔,与所述锁芯配套的钉子穿过所述圆孔后能够插入所述锁芯中。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采用第一内凹壳体,所述第一内凹壳体内凹面的一端设置有一内凸的第一柱形槽;所述底盖采用第二内凹壳体,位于所述第二内凹壳体的内凹面上,与所述第一柱形槽匹配设置有第二柱形槽,所述圆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柱形槽的底部中心处;所述第一和第二柱形槽扣合在一起构成一柱形腔体,锁芯设置在所述柱形腔体中,与所述锁芯配套的钉子穿过所述圆孔插入所述锁芯中;沿所述第二内凹壳体的长度方向,在所述第二柱形槽的同一侧设置有第一和第二顶针,所述第一顶针、第二顶针和第二内凹壳体的一侧边构成一矩形区域,在所述矩形区域长度方向的轴线上设置有第三和第四顶针;所述柔性PCB板以一定弧度弯曲设置在所述矩形区域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柔性PCB板的弧面顶端到所述底盖上边缘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为0.5~1.0cm。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和第二内凹壳体的厚度为0.1~0.15cm。

更进一步地,所述柔性PCB板中设置有存储器。

一种射频识别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一个读写器和一台计算机;所述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附着在待识别物体上,所述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中存储有作为待识别物体的标识信息的电子数据;所述读写器与所述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进行无线通信,所述读写器与所述计算机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标签模和柔性PCB板,将柔性PCB板弯曲设置在标签模中,在有效保护柔性PCB板的同时能够使柔性PCB板更好地接收读写设备发射的超高频信号,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柔性PCB板上的标签芯片与读写设备之间的通信干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射频识别系统采用一个或多个所述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能够达到有效防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顶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底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标签模;2、柔性PCB板;11、顶盖;12、底盖;13、柱形槽;14、圆孔;121、第一顶针;122、第二顶针;123、第三顶针;124、第四顶针;131、第一柱形槽;132、第二柱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其包括标签模1和柔性PCB板2。其中,标签模1包括匹配设置的顶盖11和底盖12,顶盖11和底盖12扣合在一起构成一腔体,柔性PCB板2以一定弧度弯曲设置在腔体中。顶盖11内部一端设置有柱形槽13,柱形槽13用于放置锁芯。底盖12上与柱形槽1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圆孔14,与锁芯配套的钉子穿过圆孔14后能够插入锁芯中。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顶盖11采用第一内凹壳体,第一内凹壳体内凹面的一端设置有一内凸的第一柱形槽131。如图3所示,底盖12采用第二内凹壳体,位于第二内凹壳体的内凹面上,与第一柱形槽131匹配设置有第二柱形槽132,圆孔14设置在第二柱形槽132的底部中心处。第一柱形槽131和第二柱形槽132扣合在一起构成一柱形腔体,锁芯设置在柱形腔体中,与锁芯配套的钉子穿过圆孔14插入锁芯中。沿第二内凹壳体的长度方向,在第二柱形槽132的同一侧设置有第一顶针121和第二顶针122,第一顶针121、第二顶针122和第二内凹壳体的一侧边构成一矩形区域,在矩形区域长度方向的轴线上设置有第三顶针123和第四顶针124。柔性PCB板2以一定弧度弯曲设置在矩形区域内。第一顶针121、第二顶针122和第二内凹壳体的一侧边用于固定柔性PCB板2,防止柔性PCB板2沿矩形区域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三顶针123和第四顶针124位于柔性PCB板2的下方并顶住柔性PCB板2的底面,用于控制柔性PCB板2凸起的弧度,防止柔性PCB板2复位变形。

柔性PCB板2以弯曲弧度设置在矩形区域中,采用雷达原理,能够更好地接收读写设备发射的超高频信号。柔性PCB板2弧面顶端到底盖12上边缘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为0.5~1.0cm,该弧度能够达到较好的感应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内凹壳体的厚度为0.1~0.15cm,采用上述厚度的标签模1对超高频信号的衰减是最少的,太厚了使得标签模1过于笨重且会减少标签模1内部的感应空间,太薄了使得标签模1容易被破坏,达不到防盗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柔性PCB板2中设置有存储器,存储器用于数据存储,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使得本实用新型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具有防盗和数据存储双重功能。与传统的EAS防盗标签只具有防盗功能相比,本实用新型优势明显。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射频识别系统,射频识别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一个读写器和一台计算机。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附着在待识别物体上,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中存储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电子数据作为待识别物体的标识信息。读写器与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进行无线通信,读写器能够无接触地读出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中所存储的电子数据或者将信息写入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中。读写器与计算机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读写器将读出的电子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利用计算机实现对各类物体的自动识别和管理。

读写器与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采用先进的射频技术进行通信,其基本通信过程为:

(1)读写器作用范围内的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接收读写器发送的载波能量,上电复位。

(2)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接收读写器发送的命令并进行操作。

(3)读写器发出选择和盘存命令对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进行识别,选定单个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进行通信,其余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暂时处于休眠状态。

(4)被识别的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执行读写器发送的访问命令,并通过反向散射调制方式向读写器发送数据信息,进入睡眠状态,此后不再对读写器进行应答。

(5)读写器对其余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继续搜索,重复步骤(3)和(4),分别唤醒单个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并进行读取,直至识别出所有超高频RFID防盗标签。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