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1828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包括该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领域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于显示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即,对于显示装置的需求不仅仅局限在显示功能,而是希望显示装置能够具有其他功能。最近,带有镜面功能的显示装置受到了消费者的亲睐,带有镜面功能的显示装置在黑态时具有镜子一样的反射功能;当显示装置正常工作时,仍然可以正常显示。

现有技术中带有镜面功能的显示装置是将半反偏光片贴附于液晶显示面板或者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等显示器的外表面,然而,半反偏光片价格昂贵。因此,提供一种价格低廉且带有镜面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是必要的。

此外,具有触摸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进一步推动了人机交流发展而成为备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而集成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能够形成更加轻薄的触控显示装置。

综上所述,如何集成有多功能的显示面板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以实现镜面反射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一侧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表面的显示驱动元件层,所述显示驱动元件层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多条交叉、绝缘设置的扫描线和数据线,所述扫描线和所述数据线定 义出像素区域;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为金属;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单元,所述触控电极单元包括多个镂空区域,一所述镂空区域在所述显示驱动元件层的垂直投影仅与一所述像素区域重叠。

可选地,所述触控电极层为白色金属。

可选地,所述触控电极层为银或铝。

可选地,一所述像素区域仅与一所述镂空区域在所述显示驱动元件层的垂直投影重叠。

可选地,所述薄膜晶体管在所述触控电极层的垂直投影位于相邻的所述镂空区域之间。

可选地,所述镂空区域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

可选地,所述触控电极层复用为遮光层。

可选地,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相互绝缘。

可选地,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条状的第一触控电极单元,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条状的第二触控电极单元,所述条状的第一触控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条状的第二触控电极单元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条状的第一触控电极单元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条状的第二触控电极单元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部分交叠,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可选地,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块状的第一触控电极单元,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块状的第二触控电极单元,所述块状的第一触控电极单元在第一方向电连接,且在第二方向电绝缘;所述块状的第二触控电极单元在第一方向电绝缘,且在第二方向电连接,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可选地,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第三触控电极层和第四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三触控电极层和所述第四触控电极层相互绝缘,所述第三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块状的第三触控电极单元,所述第四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块状的第四触控电极单元,所述块状的第三触控电极单元在第三方向电连接,且在第四方向电绝缘;所述块状的第四触控电极单元在第三方向电绝缘,且在第四方向电连接,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相交,所述块状的第三触控电极单元 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块状的第四触控电极单元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连续。

可选地,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单元包括多个块状的第五触控电极单元和多个块状的第六触控电极单元,所述块状的第五触控电极单元在第五方向电连接,且在第六方向电绝缘;所述块状的第六触控电极单元在所述第五方向电绝缘,且在所述第六方向通过跨桥方式电连接,所述块状的第五触控电极单元与所述块状的第六触控电极单元同层设置,所述第五方向与所述第六方向相交。

可选地,所述显示驱动元件层和所述触控电极层均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同一侧,且所述触控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上。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对设置,所述触控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上,且所述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一侧。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电极层为金属,且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单元,触控电极单元包括多个镂空区域,一镂空区域在显示驱动元件层的垂直投影仅与一像素区域重叠。由于金属具有较高的反射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能够实现镜面反射功能、触摸功能和显示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在实现多功能的同时,无需增加实现镜面显示功能的其他结构,从而实现轻、薄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触控显示面板的一种触控电极层和驱动元件层的一种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3为触控显示面板的另一种触控电极层和驱动元件层的另一种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4为触控显示面板的一种触控电极层结构示意图;

图5为触控显示面板的另一种触控电极层结构示意图;

图6为触控显示面板的又一种触控电极层结构示意图;

图7为触控电极层位于第二基板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触控电极层位于第二基板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将会结合附图说明。首先,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0;位于第一基板10一侧且设置在第一基板10表面的显示驱动元件层20,显示驱动元件层20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208,多条交叉、绝缘设置的扫描线202和数据线204,扫描线202和数据线204定义出像素区域206;触控电极层30,触控电极层30为金属;触控电极层30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单元302,触控电极单元302包括多个镂空区域304,一镂空区域302在显示驱动元件层20的垂直投影仅与一像素区域206重叠。

具体地,请继续结合图2,图2为触控显示面板的一种触控电极层和驱动元件层的一种相对位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个像素区域206对应多个镂空区域304,但是,一个镂空区域304在显示驱动元件层20仅与一个像素区域206重叠,即镂空区域206只位于像素区域206内,一个镂空区域206在 显示驱动元件层20不会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像素区域206重叠,且在扫描线202和/或数据线204对应的位置不设置镂空区域304。

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层30为金属,触控电极层30设置有多个镂空区域304,且一个镂空区域304在显示驱动元件层的垂直投影仅与一个像素区域206重叠,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触控电极层为金属,而现有技术中触控电极通常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因此,与氧化铟锡的触控电极层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触控电极层的阻抗较小,触控灵敏度高;2、由于触控电极层为金属,所以触控电极层反射率高,因此,该触控显示面板具有镜面反射功能,可以作为镜子使用,从而避免使用昂贵的半反偏光片;3、由于触控电极层为金属,且仅在像素区域设置有镂空区域,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触控显示面板发生漏光,同时对触控面板的透过率影响不大;4、通过触控电极层复用为具有镜面反射功能的膜层,降低了触控显示面板的厚度,有利于实现轻、薄的触控显示面板。

可选地,所述触控电极层30为白色金属。白色金属是金属中反射率较高的一类金属,具体地,白色金属对于光线的反射率大于等于50%。因此,采用白色金属制作镜面反射材料层20能够提高显示屏的反射率,能够使得显示屏在黑态时的反射率与镜子更加接近。其中,白色金属可以是银、铝、铜、金、铬、铁、镍。

进一步可选地,镜面反射材料层20可银或铝。在白色金属中,银的反射率最高,铝的反射率稍低于银,但是银和铝的反射率都高于90%。

请继续参考图3,图3为触控显示面板的另一种触控电极层和驱动元件层的另一种相对位置示意图。图3与图2所示结构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镂空区域位置和形状,其他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如图3所示,一像素区域206仅与一镂空区域304在显示驱动元件层20的垂直投影重叠。因此,图3所示结构对应的触控显示面板中,一个像素区域206对应一个镂空区域304。此时,镂空区域304的形状可以与像素区域206的形状相同,即可以为矩形。为了获得比较大的开口率,镂空区域304的形状和面积可以尽量与像素区域206中的开口区域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开口区域是像素区域206中的光透过区域。

可选地,薄膜晶体管208在触控电极层30的垂直投影位于相邻的镂空区域304之间。请继续参考图2或者图3,由于薄膜晶体管208包括栅极、源/漏极以及半导体层,栅极、源/漏极均为不透光金属,对于面内电场显示模式,即平面转换模式(In-Plane Switching,IPS)或者边缘场开关模式(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薄膜晶体管208周围的液晶分子因为电场较为混乱,容易发生漏光。因此,薄膜晶体管208在触控电极层30的垂直投影位于相邻的镂空区域304之间,即薄膜晶体管208对应触控电极层30的不透光区域,不仅可以降低触控显示面板黑态漏光,还能将漏光区域以及薄膜晶体管208对应的区域作为触控电极层的反光区域,提高了触控电极层的镜面反射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地,镂空区域304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镂空区域304的图形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为了获得较高的反射率,可以在一个像素区域206对应的区域设置多个圆形或者椭圆形的镂空区域304;为获得较大的开口率,可以在一个像素区域206内设置一个面积比较大的镂空区域304,此时,镂空区域304可以根据像素区域206的开口区域的形状进行设置,例如,设置为多边形。

可选地,触控电极层复用为遮光层。由于触控电极层为金属层,因此,触控电极层30可以用作遮光层。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数据线、扫描线以及薄膜晶体管208对应的位置,触控电极层未设置镂空区域304,从而能够作为遮光层。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可以适用于多种触控电极结构,具体请参考图4,图4为触控显示面板的一种触控电极层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触控电极层30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层301和第二触控电极层302,第一触控电极层301与第二触控电极层302相互绝缘。如果第一触控电极层301和第二触控电极302均为金属,且第一触控电极层301和第二触控电极层302相互绝缘,因此,第一触控电极层301和第二触控电极层302均需要设置镂空区域304,且第一触控电极层301的镂空区域304和第二触控电极层302的镂空区域304在第一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具有重叠区域;如果第一触控电极层301和第二触控电极层302中仅有一触控电极层为金属,另一触控电极层为透明导体,则只需要在金属触控电极层上设置镂空区域即可。

更为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触控电极层301包括多个条状的第一触控电极单元3012,第二触控电极层302包括多个条状的第二触控电极单元3022,条状的第一触控电极单元3012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沿第二方向Y排列;条状的第二触控电极单元3022沿第二方向Y延伸,沿第一方向X排列,条状的第一触控电极单元3012在第一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条状的第二触控电极单元3022在第一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部分交叠,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条状的第一触控电极单元3012和条状的第二触控电极单元3022都设置有多个镂空区域304。在本实施例中,触控电极层30为互电容结构,即具有该触控结构的触控面板通过条状的第一触控电极单元3012和条状的第二触控电极单元3022之间电容量的变化确定触控位置。

然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触控电极单元还可以是块状结构。具体地,请参考图5,图5为触控显示面板的另一种触控电极层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触控电极层包301括多个块状的第一触控电极单元3012,第二触控电极层302包括多个块状的第二触控电极单元3022,块状的第一触控电极单元3012在第一方向X电连接,且在第二方向Y电绝缘;块状的第二触控电极单元3022在第一方向X电绝缘,且在第二方向Y电连接,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块状的第一触控电极单元3012和块状的第二触控电极单元3022均设置有多个镂空区域304。

虽然图5所示的触控电极层结构为两层,但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当触控电极单元为块状时,所有的触控电极单元还可以位于同一层。具体地,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单元,多个触控电极单元包括多个块状的第五触控电极单元和多个块状的第六触控电极单元,块状的第五触控电极单元在第五方向电连接,且在第六方向电绝缘;块状的第六触控电极单元在所述第五方向电绝缘,且在所述第六方向通过跨桥方式电连接,所述块状的第五触控电极单元与所述块状的第六触控电极单元同层设置,所述第五方向与所述第六方向相交。块状的第五触控电极单元和块状的第六触控电极单元均设置多个镂空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只是针对常见的触控电极层结构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触控电极层结构并非局限于此。不管触控电极层是否包括多层,是否具有块状或者条状,只要触控电极层为金属,设 置有多个镂空区域,且一个镂空区域仅对应一个像素区域,则都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包括的范围。

为了进一步阐述触控电极层可以作为遮光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另外的实施例。请参考图图6,图6为触控显示面板的又一种触控电极层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触控电极层30包括第三触控电极层311和第四触控电极层312,第三触控电极层311和第四触控电极层312相互绝缘,第三触控电极层311包括多个块状的第三触控电极单元3112,第四触控电极层312包括多个块状的第四触控电极单元3122,块状的第三触控电极单元3112在第三方向X'电连接,且在第四方向Y'电绝缘;块状的第四触控电极单元3122在第三方向X'电绝缘,且在第四方向Y'电连接,第三方向X'与第四方向Y'相交,块状的第三触控电极单元3112在第一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与块状的第四触控电极单元3122在第一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连续。

可选地,第三触控电极层311和第四触控电极层312均为金属,块状的第三触控电极单元3112和块状的第四触控电极单元3122均设置有多个镂空区域304,一个镂空区域304只对应一个像素区域。

可选地,第三触控电极层311或第四触控电极层312为金属,金属触控电极层对应的触控电极单元设置有多个镂空区域304。

结合图6所示的触控电极层结构和图1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结构,当块状的第三触控电极单元3112与块状的第四触控电极单元3122在第一基板10上的投影连续时,触控电极层30可以完全取代现有技术中的遮光层,例如,黑矩阵。当触控电极层取代遮光层时,可以进一步降低触控显示面板的厚度和生产成本。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是集触控功能、显示功能以及镜面显示功能于一体的触控显示面板,同时,还能降低该多功能触控显示面板的生产成本和厚度。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可以是液晶触控显示面板,也可以是有机发光触控显示面板、电泳显示面板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

当触控电视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时,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液晶层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具体地,可以结合图1和图7、或者结合图1和图8,图7为触控电极层位于第二基板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 8为触控电极层位于第二基板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40,第一基板10和第一基板40相对设置,且第一基板10和第一基板40之间设置有液晶层(图中未示出),触控电极层30设置在第二基板40的表面上,且触控电极层30位于第二基板40与第一基板10相对设置的一侧。

更为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7,在第二基板40靠近第一基板10的一侧还设置有色阻层402,色阻层402包括红色色阻R、绿色色阻G以及蓝色色阻B,触控电极层30包括第三触控电极层311和第四触控电极层312,第三触控电极层311包括多个块状的第三触控电极单元3112,第四触控电极层312包括多个块状的第四触控电极单元3122,块状的第三触控电极单元3112和块状的第四触控电极单元3122在第二基板40上的垂直投影连续,也即,块状的第三触控电极单元3112和块状的第四触控电极单元3122在第一基板10上的垂直投影连续,此时,触控电极层30作为遮光层,直接作为黑矩阵层,因此,各色阻之间的不需要再设置黑矩阵。此处的“投影连续”是指第三触控电极单元3112和第四触控电极单元3122在第一基板10上的投影连接在一起或者部分交叠。需要说明的是,图7所示的触控电极层结构是图6所示触控电极层结构中的一种。通过图6和图7的结合可知,第三触控电极单元3112上的一个镂空区域304可以对应一个像素区域,第三触控电极单元3112未设置镂空区域304的区域对应驱动电极层的非透光区域;同理,第四触控电极单元3122上的一个镂空区域304可以对应一个像素区域,第四触控电极单元3122未设置镂空区域304的区域对应驱动电极层的非透光区域。由于第三触控电极单元3112和第四触控电极单元3122在第一基板10上的投影连接在一起或者部分交叠,因此,第三触控电极单元3112和第四触控电极单元3122能够对现有技术中黑矩阵在显示面板中对应的区域进行遮光,从而可以复用为黑矩阵。

此外,对于液晶触控显示面板,即使触控电极层30位于第二基板40的表面上,触控电极层30的各触控电极单元的第二基板40上的垂直投影还可以不连续。具体地,请参考图8,在第二基板40靠近第一基板10的一侧还设置有色阻层402,色阻层402包括红色色阻R、绿色色阻G以及蓝色色阻B,触控电极层30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层301和第二触控电极层302,第一触控电极层301包括多个块状的第一触控电极单元3012,第二触控电极层302包括多个块状的第二 触控电极单元3022。块状的第一触控电极单元3012和块状的第二触控电极单元3022在第二基板40上的垂直投影不连续。因此,在没有触控电极单元的区域,需要额外设置黑矩阵层404用以遮光。当然,如图8所示,块状的第一触控电极单元3012或者块状的第二触控电极单元3022对应的区域,也可以设置黑矩阵404。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展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的结构,图7只是给出了在平行于第二基板40的平面上相邻的第三触控电极单元3112和第四触控电极单元3122的剖面图;图7只是给出了在平行于第二基板40的平面上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单元3012和第二触控电极单元3022的剖面图。虽然图7和图8所示的结构中,触控电极层与色阻和/或黑矩阵之间设置有绝缘层,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触控电极层与色阻和/或黑矩阵之间可以没有绝缘层。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触控面板为液晶触控面板,其触控电极层30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40相对的一侧,即显示驱动元件层20与触控电极层30均位于第一基板10的同一侧,且触控电极层30设置在第一基板10的表面上。可选地,触控电极层30还可以是公共电极层,此时,在显示阶段,触控电极层30的所有触控电极单元被同时给予公共信号;在触控阶段,触控电极层30的所有触控电极单元被逐个给予触控信号。

当然,对于有机发光触控显示面板,当采用薄膜封装时,显示驱动元件层20和触控电极层30均位于第一基板10的同一侧,且触控电极层30设置在第一基板10的表面上。此时,触控电极层30可以是有机发光触控显示面板的阴极层。

最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如图9所示,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该显示装置包括外壳2,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4、摄像头6以及信号灯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因为触控电极层的阻抗较小,所以触控灵敏度高;2、触控电极层反射率高,因此,该触控显示装置具有镜面反射功能,可以作为镜子使用,从而避免使用昂贵的半反偏光片;3、由于触控电极层为金属,且仅在像素区域设置有镂空区域,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触控显示装置发生漏光,同时对触 控显示装置的透过率影响不大;4、通过触控电极层复用为具有镜面反射功能的膜层,降低了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有利于实现轻、薄的触控显示装置。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