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路板叠层部署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9682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路板叠层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线路属性信息,其中,所述线路属性信息包括:信号线属性信息、电源线属性信息和地线属性信息;

根据所述信号线属性信息、所述电源线属性信息以及所述地线属性信息,确定板层的总数量;

确定每一个所述板层对应部署的线路类型;

根据所述每一个所述板层对应部署的线路类型,确定所述每一个所述板层的相对部署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信号线属性信息、所述电源线属性信息及所述地线属性信息,确定板层的总数量,包括:

根据所述信号线属性信息所包括的信号线的数量以及每一条所述信号线对应的线宽,确定部署所述信号线的所述板层的第一数量,其中所述第一数量为有理数;

根据所述电源线属性信息所包括的电源线的数量以及每一条所述电源线对应的线宽,确定部署所述电源线的所述板层的第二数量,其中所述第二数量为有理数;

根据所述地线属性信息所包括的地线的数量以及每一条所述地线对应的线宽,确定部署所述地线的所述板层的第三数量,其中所述第三数量为有理数;

根据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二数量以及所述第三数量,确定所述板层的总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信号线属性信息所包括的信号线的数量以及每一条所述信号线对应的线宽,确定部署所述信号线的所述板层的第一数量,包括:

根据所述信号线的数量、每一条所述信号线对应的线宽以及预先设定的每相邻的两条所述信号线之间的间隔,利用第一公式,确定部署所述信号线的所述板层的第一数量;

所述第一公式包括:

<mrow> <msub> <mi>T</mi> <mi>s</mi> </msub> <mo>=</mo> <msub> <mi>K</mi> <mn>1</mn> </msub> <mfrac> <mrow> <msubsup> <mi>&Sigma;</mi> <mrow> <mi>a</mi> <mo>=</mo> <mn>1</mn> </mrow> <mi>n</mi> </msubsup> <msub> <mi>D</mi> <mi>a</mi> </msub> <mo>+</mo> <mrow> <mo>(</mo> <mi>n</mi> <mo>+</mo> <mn>1</mn> <mo>)</mo> </mrow> <mo>&times;</mo> <msub> <mi>C</mi> <mn>1</mn> </msub> </mrow> <mi>d</mi> </mfrac> </mrow>

其中,所述Ts表征所述第一数量;所述n表征所述信号线的数量;所述Da表征信号线a对应的线宽;所述C1表征每相邻的两条所述信号线之间的间隔;所述d表征所述板层的宽度;所述K1表征第一系数;

和/或,

所述根据所述电源线属性信息所包括的电源线的数量以及每一条所述电源线对应的线宽,确定部署所述电源线的所述板层的第二数量,包括:

根据所述电源线的数量、每一条所述电源线对应的线宽以及预先设定的每相邻的两条所述电源线之间的间隔,利用第二公式,确定部署所述电源线的所述板层的第二数量;

所述第二公式包括:

<mrow> <msub> <mi>T</mi> <mi>p</mi> </msub> <mo>=</mo> <msub> <mi>K</mi> <mn>2</mn> </msub> <mfrac> <mrow> <msubsup> <mi>&Sigma;</mi> <mrow> <mi>b</mi> <mo>=</mo> <mn>1</mn> </mrow> <mi>m</mi> </msubsup> <msub> <mi>D</mi> <mi>b</mi> </msub> <mo>+</mo> <mrow> <mo>(</mo> <mi>m</mi> <mo>+</mo> <mn>1</mn> <mo>)</mo> </mrow> <mo>&times;</mo> <msub> <mi>C</mi> <mn>2</mn> </msub> </mrow> <mi>d</mi> </mfrac> </mrow>

其中,所述Tp表征所述第二数量;所述m表征所述电源线的数量;所述Db表征电源线b对应的线宽;所述C2表征所述每相邻的两条所述电源线之间的间隔;所述d表征所述板层的宽度;所述K2表征第二系数;

和/或,

所述根据所述地线属性信息所包括的地线的数量以及每一条所述地线对应的线宽,确定部署所述地线的所述板层的第三数量,包括:

根据所述地线的数量、每一条所述地线对应的线宽以及预先设定的每相邻的两条所述地线之间的间隔,利用第三公式,确定部署所述地线的所述板层的第三数量;

所述第三公式包括:

<mrow> <msub> <mi>T</mi> <mi>g</mi> </msub> <mo>=</mo> <msub> <mi>K</mi> <mn>3</mn> </msub> <mfrac> <mrow> <msubsup> <mi>&Sigma;</mi> <mrow> <mi>c</mi> <mo>=</mo> <mn>1</mn> </mrow> <mi>r</mi> </msubsup> <msub> <mi>D</mi> <mi>c</mi> </msub> <mo>+</mo> <mrow> <mo>(</mo> <mi>r</mi> <mo>+</mo> <mn>1</mn> <mo>)</mo> </mrow> <mo>&times;</mo> <msub> <mi>C</mi> <mn>3</mn> </msub> </mrow> <mi>d</mi> </mfrac> </mrow>

其中,所述Tg表征所述第三数量;所述r表征所述地线的数量;所述Dc表征地线c对应的线宽;所述C3表征所述每相邻的两条所述地线之间的间隔;所述d表征所述板层的宽度;所述K3表征第三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二数量以及所述第三数量,确定所述板层的总数量,包括:

当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二数量以及所述第三数量均为整数时,利用第四公式,确定所述板层的总数量;

所述第四公式包括:

T=Ts+Tp+Tg

其中,所述Ts表征所述第一数量;所述Tp表征所述第二数量;所述Tg表征所述第三数量;所述T表征所述板层的总数量;

当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二数量以及所述第三数量中存在任意一个为非整数时,利用第五公式,确定所述板层的总数量;

所述第五公式包括:

T=[Ts]+[Tp]+[Tg]+1

其中,所述Ts表征所述第一数量;所述Tp表征所述第二数量;所述Tg表征所述第三数量;所述T表征所述板层的总数量;所述[]表征取整符号;

当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二数量以及所述第三数量中存在任意两个为非整数时,确定该两个非整数数量的小数部分之和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如果是,通过所述第五公式确定所述板层的总数量,否则,利用第六公式确定所述板层的总数量;

所述第六公式包括:

T=[Ts]+[Tp]+[Tg]+2

其中,所述Ts表征所述第一数量;所述Tp表征所述第二板层数量;所述Tg表征所述第三数量;所述T表征所述板层的总数量;所述[]表征取整符号;

当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二数量和以及所述第三数量均为非整数时,将该三个非整数数量的小数部分,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确定排序在位于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小数部分;确定所述位于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小数部分之和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如果是,通过所述第六公式确定所述板层的总数量,否则,利用第七公式确定所述板层的总数量;

所述第七公式包括:

T=[Ts]+[Tp]+[Tg]+3

其中,所述Ts表征所述第一数量;所述Tp表征所述第二数量;所述Tg表征所述第三数量;所述T表征所述板层的总数量;所述[]表征取整符号。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每一个所述板层对应部署的线路类型,确定所述每一个所述板层的相对部署位置,包括:

当所述信号线对应部署的板层数量、所述电源线对应部署的板层数量以及所述地线对应部署的板层数量中任意一种数量为奇数时,将该奇数板层中的任意一个板层确定为目标板层,并将所述目标板层部署在中间位置;其他的板层按照预先设定的对称布置规则根据自身的线路类型,在所述目标板层板层上下两侧对称部署。

6.一种电路板叠层部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线路属性信息,其中,所述线路属性信息包括:信号线属性信息、电源线属性信息和地线属性信息;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信号线属性信息、所述电源线属性信息以及所述地线属性信息,确定板层的总数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每一个所述板层对应部署的线路类型;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一个所述板层对应部署的线路类型,确定所述每一个所述板层的相对部署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第二确定单元、第三确定单元和第四确定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号线属性信息所包括的信号线的数量以及每一条所述信号线对应的线宽,确定部署所述信号线的所述板层的第一数量,其中所述第一数量为有理数;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源线属性信息所包括的电源线的数量以及每一条所述电源线对应的线宽,确定部署所述电源线的所述板层的第二数量,其中所述第二数量为有理数;

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线属性信息所包括的地线的数量以及每一条所述地线对应的线宽,确定部署所述地线的所述板层的第三数量,其中所述第三数量为有理数;

所述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二数量以及所述第三数量,确定所述板层的总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信号线的数量、每一条所述信号线对应的线宽以及预先设定的每相邻的两条所述信号线之间的间隔,利用第一公式,确定部署所述信号线的所述板层的第一数量;

所述第一公式包括:

<mrow> <msub> <mi>T</mi> <mi>s</mi> </msub> <mo>=</mo> <msub> <mi>K</mi> <mn>1</mn> </msub> <mfrac> <mrow> <msubsup> <mi>&Sigma;</mi> <mrow> <mi>a</mi> <mo>=</mo> <mn>1</mn> </mrow> <mi>n</mi> </msubsup> <msub> <mi>D</mi> <mi>a</mi> </msub> <mo>+</mo> <mrow> <mo>(</mo> <mi>n</mi> <mo>+</mo> <mn>1</mn> <mo>)</mo> </mrow> <mo>&times;</mo> <msub> <mi>C</mi> <mn>1</mn> </msub> </mrow> <mi>d</mi> </mfrac> </mrow>

其中,所述Ts表征所述第一数量;所述n表征所述信号线的数量;所述Da表征信号线a对应的线宽;所述C1表征每相邻的两条所述信号线之间的间隔;所述d表征所述板层的宽度;所述K1表征第一系数;

和/或,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电源线的数量、每一条所述电源线对应的线宽以及预先设定的每相邻的两条所述电源线之间的间隔,利用第二公式,确定部署所述电源线的所述板层的第二数量;

所述第二公式包括:

<mrow> <msub> <mi>T</mi> <mi>p</mi> </msub> <mo>=</mo> <msub> <mi>K</mi> <mn>2</mn> </msub> <mfrac> <mrow> <msubsup> <mi>&Sigma;</mi> <mrow> <mi>b</mi> <mo>=</mo> <mn>1</mn> </mrow> <mi>m</mi> </msubsup> <msub> <mi>D</mi> <mi>b</mi> </msub> <mo>+</mo> <mrow> <mo>(</mo> <mi>m</mi> <mo>+</mo> <mn>1</mn> <mo>)</mo> </mrow> <mo>&times;</mo> <msub> <mi>C</mi> <mn>2</mn> </msub> </mrow> <mi>d</mi> </mfrac> </mrow>

其中,所述Tp表征所述第二数量;所述m表征所述电源线的数量;所述Db表征电源线b对应的线宽;所述C2表征所述每相邻的两条所述电源线之间的间隔;所述d表征所述板层的宽度;所述K2表征第二系数;

和/或,

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地线的数量、每一条所述地线对应的线宽以及预先设定的每相邻的两条所述地线之间的间隔,利用第三公式,确定部署所述地线的所述板层的第三数量;

所述第三公式包括:

<mrow> <msub> <mi>T</mi> <mi>g</mi> </msub> <mo>=</mo> <msub> <mi>K</mi> <mn>3</mn> </msub> <mfrac> <mrow> <msubsup> <mi>&Sigma;</mi> <mrow> <mi>c</mi> <mo>=</mo> <mn>1</mn> </mrow> <mi>r</mi> </msubsup> <msub> <mi>D</mi> <mi>c</mi> </msub> <mo>+</mo> <mrow> <mo>(</mo> <mi>r</mi> <mo>+</mo> <mn>1</mn> <mo>)</mo> </mrow> <mo>&times;</mo> <msub> <mi>C</mi> <mn>3</mn> </msub> </mrow> <mi>d</mi> </mfrac> </mrow>

其中,所述Tg表征所述第三数量;所述r表征所述地线的数量;所述Dc表征地线c对应的线宽;所述C3表征所述每相邻的两条所述地线之间的间隔;所述d表征所述板层的宽度;所述K3表征第三系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确定单元,包括:第一确定子单元、第二确定子单元、第三确定子单元和第四确定子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二数量以及所述第三数量均为整数时,利用第四公式,确定所述板层的总数量;

所述第四公式包括:

T=Ts+Tp+Tg

其中,所述Ts表征所述第一数量;所述Tp表征所述第二数量;所述Tg表征所述第三数量;所述T表征所述板层的总数量;

所述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二数量以及所述第三数量中存在任意一个为非整数时,利用第五公式,确定所述板层的总数量;

所述第五公式包括:

T=[Ts]+[Tp]+[Tg]+1

其中,所述Ts表征所述第一数量;所述Tp表征所述第二数量;所述Tg表征所述第三数量;所述T表征所述板层的总数量;所述[]表征取整符号;

所述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二数量以及所述第三数量中存在任意两个为非整数时,确定该两个非整数数量的小数部分之和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如果是,通过所述第五公式确定所述板层的总数量,否则,利用第六公式确定所述板层的总数量;

所述第六公式包括:

T=[Ts]+[Tp]+[Tg]+2

其中,所述Ts表征所述第一数量;所述Tp表征所述第二板层数量;所述Tg表征所述第三数量;所述T表征所述板层的总数量;所述[]表征取整符号;

所述第四确定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数量、所述第二数量和以及所述第三数量均为非整数时,将该三个非整数数量的小数部分,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确定排序在位于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小数部分;确定所述位于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小数部分之和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如果是,通过所述第六公式确定所述板层的总数量,否则,利用第七公式确定所述板层的总数量;

所述第七公式包括:

T=[Ts]+[Tp]+[Tg]+3

其中,所述Ts表征所述第一数量;所述Tp表征所述第二数量;所述Tg表征所述第三数量;所述T表征所述板层的总数量;所述[]表征取整符号。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信号线对应部署的板层数量、所述电源线对应部署的板层数量以及所述地线对应部署的板层数量中任意一种数量为奇数时,将该奇数板层中的任意一个板层确定为目标板层,并将所述目标板层部署在中间位置;其他的板层按照预先设定的对称布置规则根据自身的线路类型,在所述目标板层板层上下两侧对称部署。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