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电路板及应用该柔性电路板的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66615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柔性电路板及应用该柔性电路板的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电器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以及应用该柔性电路板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触摸式电子产品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由于操作的便利性而得到广泛应用。触摸式电子产品中柔性电路板(FPC)是必不可少的元件之一。根据柔性电路板所应用的电子产品的种类不同,以及安装位置的不同,这些柔性电路板的外形尺寸也不尽相同,但是这些柔性电路板的电性能设计要求大同小异。随着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大屏幕及窄边框的需求越来越高,以及触摸屏的驱动线路和感应线路的通道数量越来越多,电子产品上留给柔性电路板的放置空间越来越小。因此,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对柔性电路板的外形尺寸要求愈加苛刻。传统的柔性电路板走线设计愈发不能满足这种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柔性电路板的走线设计不能满足电子设备大屏幕及窄边框需求的问题,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及应用该柔性电路板的电子设备。
[0004]一种柔性电路板,包括基体,形成在基体上的导电线路层、多个第一触脚及多个第二触脚,所述基体包括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触脚位于基体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触脚位于基体的第二连接端,所述导电线路层包括多个导电线路,每一导电线路电性连接在相应的一个第一触脚及一个第二触脚之间,所述第一触脚包括靠近第二触脚的第一末端和远离第二触脚的第二末端,其中至少一个导电线路排布在两个相邻的第一触脚之间并与相应的一个第一触脚的第二末端相连。
[000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第一分区、第二分区和第三分区,第二分区位于第一分区和第三分区之间,第一分区和第三分区内的第一触脚的第二末端与相应的导电线路相连,第二分区内的第一触脚的第一末端与相应的导电线路相连。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具有如下两个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0007]第一分区与第二分区内相距最近的两个第一触脚之间形成第一间隙,与第一分区内的第一触脚相连的导电线路均穿过所述第一间隙;及
[0008]第三分区与第二分区内相距最近的两个第一触脚之间形成第二间隙,与第三分区内的第一触脚相连的导电线路均穿过所述第二间隙。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分区内任意相邻两个第一触脚之间的间隙、第二分区内任意相邻两个第一触脚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三分区内任意相邻两个第一触脚之间的间隙中的至少一个小于所述第一间隙或第二间隙。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第三分区内的第一触脚的第一末端比第二分区内的第一触脚的第一末端更靠近所述基体的第二连接端,第一、第三分区内的第一触脚的第二末端比第二分区内的第一触脚的第二末端更靠近所述基体的第二连接端。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第三分区内的第一触脚的第一末端与第一连接端的一侧边平齐,第二分区内的第一触脚的第二末端与第一连接端的相对另一侧边平齐。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体还包括位于第一、第二连接端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第一连接端连接的一端的宽度大于第二分区内的任意两个第一触脚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分区和第三分区之间的间距。
[001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触摸屏以及与触摸屏电连接的柔性电路板,所述触摸屏包括基板以及形成在基板上的触控感应层,所述柔性电路板为上述任意一种柔性电路板,所述触控感应层与柔性电路板的第一触脚电连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基体的第一连接端的侧边与触控感应层的一侧边平齐。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基体还包括位于第一、第二连接端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触摸屏的基板具有一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基体的第一连接端的侧边平行的侧边,所述基板上预留摄像头孔和红外感应孔,所述摄像头孔和红外感应孔位于第一连接端的侧边与基板的侧边之间,所述摄像头孔和红外感应孔分别位于连接部的两侧。
[0016]上述柔性电路板通过将其中至少一个导电线路排布在两个相邻的第一触脚之间并与相应的一个第一触脚的第二末端相连,如此设置可使导电线路在基体上的排布更加合理,在导电线路的数量相同的前提下,相较于导电线路均与第一触脚的第一末端相连,不会占用更多的基体面积,因而可减小柔性电路板的占据面积,可适应于电子设备日趋强烈的大屏幕与窄边框的设计需求。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100,包括基体10,形成在基体10上的导电线路层20、多个第一触脚30及多个第二触脚40。
[0020]基体10由具有柔软性质的材料制作而成。基体10因柔软而具有可弯折性,并在弯折时使形成在基体10上的导电线路层20不会断裂,从而便于柔性电路板100适应各种电子设备的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体10可以是多层复合结构。
[0021]所述基体10包括第一连接端11,第二连接端13以及位于第一连接端11与第二连接端13之间的连接部12。所述第一触脚30位于基体10的第一连接端11,所述第二触脚40位于基体10的第二连接端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11用于与触摸屏的触控感应层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13用于与控制模块连接。由于触控感应层具有较多的通道数量,例如驱动线路和感应线路,而且为实现感应功能,各个线路之间需要具备一定的间隔距离,因而与触控感应层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端11,相较于第二连接端13而言具有更大的宽度。
[0022]所述导电线路层20形成在基体10的一表面上。可以采用合适的工艺例如镀金属膜再图案化在基体10上形成所述导电线路层20,现有的制作导电线路层20的工艺均可应用至本实用新型中来。所述导电线路层20包括多个导电线路21,导电线路21之间相互间隔。每一导电线路21电性连接在相应的一个第一触脚30及一个第二触脚40之间。
[0023]所述第一触脚30设置在第一连接端11,所述第二触脚40设置在第二连接端13。第一触脚30和第二触脚40作为电性导通触摸屏与控制模块的电极,第一触脚30和第二触脚40相较于导电线路21具有更大的线径。图1中所示第二触脚40仅用一方框示意性的展示,可以理解各个第二触脚40也是互相间隔并电性绝缘的。
[0024]所述第一触脚30包括靠近第二触脚40的第一末端31和远离第二触脚40的第二末端33。第一触脚30朝向相同,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触脚30呈矩形。各个第一触脚30的线径相同,且互相平行设置。
[0025]在本实用新型中,至少一个导电线路21排布在两个相邻的第一触脚30之间并与相应的一个第一触脚30的第二末端33相连。如此设置可使导电线路21在基体10上的排布更加合理,在导电线路21的数量相同的前提下,相较于导电线路21均与第一触脚30的第一末端31相连,不会占用更多的基体10面积,因而可减小柔性电路板100的占据面积,可适应于电子设备日趋强烈的大屏幕与窄边框的设计需求。
[0026]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11包括第一分区111、第二分区112和第三分区113,第二分区112位于第一分区111和第三分区113之间。基体10的连接部12大体上与第一连接端11的第二分区112对接。第一分区111和第三分区113内的第一触脚30的第二末端33与相应的导电线路21相连,第二分区112内的第一触脚30的第一末端31与相应的导电线路21相连。
[0027]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导电线路21的集成程度,缩小基体10的占据面积,在第一分区111与第二分区112内相距最近的两个第一触脚30之间形成第一间隙50,具体的如图1中所示,即第一分区111内的第一触脚30a与第二分区112内的第一触脚30b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间隙50。与第一分区111内的所有第一触脚30相连的导电线路21均穿过所述第一间隙50,穿过第一间隙50后这些导电线路21再与相应的第一触脚30的第二末端33相连。
[0028]类似的,第三分区113与第二分区112内相距最近的两个第一触脚30之间形成第二间隙52,即如图1中所示,第三分区113内的第一触脚30c与第二分区112内的第一触脚30d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间隙52。与第三分区113内的所有第一触脚30相连的导电线路21均穿过所述第二间隙52,穿过第二间隙52后这些导电线路21再与相应的第一触脚30的第二末端33相连。
[0029]进一步地,第一分区111内任意相邻两个第一触脚30之间形成间隙301。各个间隙301均等宽。第二分区112内任意相邻两个第一触脚30之间形成间隙302,各个间隙302均等宽。第三分区113内任意相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