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62909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磁头或光头等漂浮型信号变换元件的磁盘装置、光盘装置、磁光盘装置等的盘装置所用的信号变换元件摇臂,特别涉及在不动作状态下卸载时处于退避位置上的情况下的信号变换元件摇臂包括的致动器夹持装置及使用它的盘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盘装置停止动作时,使搭载信号变换元件的信号变换元件摇臂(以下简称摇臂)从记录着数据的区域卸载,移动到记录媒体上的规定的区域(パ—キングゾ—ン,停止区)并保持,或者移动到使信号变换元件不接触记录媒体表面的记录媒体外周近旁的规定的位置上并保持。即,在盘装置停止动作时将摇臂保持在规定的退避位置上。再者,在盘装置停止动作时受到外部冲击时,摇臂从退避位置移动到记录媒体上的数据记录区域,由于信号变换元件和记录媒体表面的碰撞而损伤记录媒体上的数据区域表面,或者在移动到数据记录区域时从接触数据记录区域的状态起动而使信号变换元件滑动,从而损伤记录媒体上的数据区域表面,或者由于盘装置的其他构件和摇臂的碰撞而损伤构件或摇臂,为了不产生上述致命的故障,采用了用于将摇臂保持或夹持在规定的退避位置上的摇臂保持机构或夹持机构。
以下,说明现有的具有摇臂保持机构或夹持机构的盘装置的例子。
首先,对于具有摇臂保持机构的盘存储装置,提出了下述结构在一端安装着变换头(相当于上述信号变换元件)、另一端安装着线圈的致动臂的另一端侧的一体设置的突起上安装铁片,可绕旋转轴旋转,构成音圈电机(以下称为VCM)—致动器(相当于上述摇臂);此外,与致动臂上配设的铁片对置,在外壳上固定着永久磁铁,通过致动臂上配设的铁片和外壳上固定的永久磁铁来构成致动臂保持机构。
在这种结构中,在盘存储装置停止时,向VCM的线圈供给电流,使致动臂移动到规定的退避位置上,接近规定的退避位置时,铁片被永久磁铁吸引而能够将致动臂固定在退避位置上;在此状态下即使施加外力,致动臂也由磁吸引力固定而不会动,保护记录媒体上的数据记录区域的数据或致动器免受变换头或致动臂的意外运动的影响(例如请参照日本登录特许No.JP2803693,P3和图1)。
此外,对于具有摇臂夹持机构的盘存储装置,提出了下述结构具有与上述具有摇臂保持机构的盘存储装置的例子同样的致动臂保持机构,还设有由锁定部件和螺线管构成的致动臂夹持机构,致动臂夹持机构还具有弹性,以便与VCM—致动器沿上下方向配合,而且沿向上方向具有应力的板簧按照向螺线管供给电流而造成的铁制柱塞的运动来上下移动,在柱塞的下侧配置着作为具有第1磁力的第1磁场供给部件的磁铁,在上侧配置着作为具有第2磁力的第2磁场供给部件的VCM磁轭,螺线管在被供给了第1电流的情况下,产生将柱塞推起的磁力而使板簧移动到上侧,而在被供给了与第1电流不同的第2电流的情况下,产生将柱塞按下的磁力而使板簧移动到下侧。此外,具有比板簧的向上方向应力大的向下磁力的磁铁的第1磁力将板簧固定在下侧,而板簧的向上方向的应力再加上VCM磁轭的第2磁力将板簧吸引并固定在上侧。
在这种结构中,在盘装置动作时,柱塞被第1磁力向磁铁的方向吸引,进而柱塞将板簧按压到下侧,将板簧固定为锁定解除状态,即将板簧固定在不会妨碍致动器移动的高度;而在盘装置停止时,使致动器移动到规定的锁定位置(相当于上述退避位置)上,将第1电流供给到螺线管,以便产生比磁铁的第1磁力的大小和板簧的应力的大小之差大、而且向上的磁力,使板簧沿向上方向移动,使板簧移动并固定之,以便成为将板簧固定在上侧的锁定状态。这里,只在从锁定解除状态转移到锁定状态,或者从锁定状态转移到锁定解除状态时才向螺线管供给电流,在板簧分别处于被固定在上侧或下侧的锁定解除状态或锁定状态时,不向螺线管供给电流。在盘装置停止时,铁片和永久磁铁的磁吸引力将板簧固定在上侧而成为锁定状态并将致动器锁定在退避位置上,从而不仅沿水平方向,而且沿上下方向,都能够固定致动器,能够防止冲击使致动器移动(例如请参照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JP08-221915,P4、P5、图1、图2和图4)。
此外,作为具有摇臂夹持机构的盘存储装置的另一个例子,提出了下述结构可将致动器设置得以摇动轴为中心来旋转运动,由隔着该摇动轴而配设在相反两侧的头臂和线圈臂构成。该结构的盘装置具备以下所示的特征。
(1)头臂由运送臂和悬挂臂组成,该悬挂臂具有形成了凸部的突舌,用于退避到斜坡块中,在其近旁安装着搭载了信号变换元件的头滑块。
(2)此外,内部安装了音圈的音圈臂由外臂和内臂组成。
(3)致动器的退避位置上设置的斜坡块及惯性止动机构被容纳在套的内部。
(4)用螺丝固定在套中的斜坡块具有从斜坡支架的侧面沿水平方向凸设的多个斜坡,斜坡具有包含第1斜面、顶部平面、第2斜面、底部平面及第3斜面的复合平面。
(5)惯性止动机构由能以摇动轴为中心来摇动的惯性杠杆、能以另一摇动轴为中心来摇动的止动杠杆、以及用于将止动杠杆保持在臂释放位置上的弹簧构成,在绕各自的摇动轴的惯性杠杆及止动杠杆的惯性矩中,使惯性杠杆比止动杠杆的惯性矩大。
(6)惯性杠杆具有形成了用于与止动杠杆在第1配合部配合的第1配合突起及用于在第2配合部配合的第2配合突起的惯性臂和平衡臂。
(7)止动杠杆具有形成了与弹簧的作用侧端部配合的2个弹簧配合突起、定位突起以及止动突起的止动臂和辅助臂,定位突起用于决定止动杠杆的致动器释放位置及致动器止动位置,止动突起用于在止动杠杆运动到致动器止动位置时与致动器的内臂的前端部配合来止动致动器。
(8)斜坡块和惯性止动机构构成致动器锁定机构。
在具有这些特征的结构中,在盘装置不动作时,致动器被卸载到退避位置上,悬挂臂的突舌被保持在斜坡的底部平面上,对微弱的冲击,通过悬挂臂的突舌凸部升上斜坡的第2斜面或第3斜面来衰减头臂的摇动能量以抑制头臂的运动,防止头臂从退避位置移动到盘侧或其相反侧,起将头臂保持在退避位置上的致动器保持结构的功能。此外,在盘装置不动作时向盘装置施加了冲击的情况下的惯性止动机构的动作中,外部冲击向致动器作用了使其逆时针摇动的扭矩时,向惯性杠杆及止动杠杆分别作用使其以各自的摇动轴为中心逆时针转动的扭矩,如果向惯性杠杆作用的扭矩大于向止动杠杆作用的冲击造成的扭矩及使止动杠杆以摇动轴为中心顺时针转动的弹簧的扭矩的合力扭矩,则惯性杠杆与向止动杠杆作用的扭矩的方向无关地逆时针转动,在第1配合部由第1配合突起拉止动杠杆,使止动杠杆逆时针摇动,止动臂的止动突起与从处于退避位置上的状态移动来的内臂前端部配合,致动器被止动,然后通过斜坡的第2斜面的作用将致动器的突舌压回到斜坡的底部平面,内臂前端部和止动突起的配合分离,止动臂通过弹簧的作用返回到致动器释放位置。此外,在外部冲击向致动器作用了使其顺时针摇动的扭矩时,向惯性杠杆及止动杠杆分别作用使其以各自的摇动轴为中心顺时针转动的扭矩,向止动杠杆除了作用冲击造成的扭矩之外,还始终由弹簧作用着使其以摇动轴为中心顺时针转动的扭矩。在第2配合部上,如果向惯性杠杆作用的扭矩大于向止动杠杆作用的冲击造成的扭矩及弹簧造成的扭矩的合力,则在第2配合部上由第2配合突起压止动杠杆,使止动杠杆逆时针摇动,止动臂的止动突起激烈碰撞由限制致动器的摇动范围的弹性体组成的撞击挡块而与逆时针回弹的内臂前端部配合,致动器被止动;为了使向惯性杠杆作用的冲击造成的扭矩大于冲击向止动杠杆作用的扭矩,沿冲击造成的惯性杠杆的扭矩的方向摇动,将惯性杠杆的惯性矩设定得大于止动杠杆的惯性矩;为了使在内臂前端部从退避点移动到止动点之前,止动突起移动到止动点,设定止动突起从释放点到止动点的摇动距离、止动点的位置、从止动突起到摇动轴的距离等,将致动器止动在退避位置上,锁定致动器,防止头臂及头滑块进入盘的配设空间(例如请参照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10-302418,P4、P5、图1、图2;No.2002-206356,P5~6,图1)。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具有摇臂保持机构的盘存储装置所用的致动器保持机构中,在盘存储装置停止时,通过致动臂上设置的铁片和外壳上固定的永久磁铁的吸引力,将致动臂固定在致动器的退避位置上;在具有这种结构的致动器保持机构中,对与致动器的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的冲击具有比较高的耐冲击性,但是对短时间内施加的大的冲击或相对于致动器的转动方向具有上下方向的分量的冲击的耐冲击性比较低,存在不能充分发挥抗冲击的保持功能的课题;此外,为了将致动器保持在退避位置上,需要铁片和永久磁铁,存在构成装置的部件数增加而使成本增加的课题。
此外,上述现有的具有摇臂夹持机构的致动器夹持装置在施加了比较大的冲击时,将致动器夹持在退避位置上,使得处于退避位置上的致动器不移动到记录媒体的数据记录区域;特别是在设有由锁定部件和螺线管组成的致动器夹持装置的例子中,致动臂上设置的铁片、外壳上设置的永久磁铁、用于夹持致动器的板簧、将该板簧固定在下侧的磁铁、用于使板簧上下移动的柱塞及使柱塞上下移动的螺线管构成致动器夹持装置,在盘装置停止时,使致动器移动到退避位置上,随着柱塞的上下移动而使板簧向上方移动,将板簧设为锁定状态,将致动器锁定在退避位置上;对比较大的冲击也具有耐冲击性,但是在受到与柱塞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的非常大的冲击时,为了维持板簧的锁定状态,需要将板簧的向上侧的应力及VCM磁轭的第2磁力设定为耐该冲击的值,因此,为了抵抗这种板簧的向上侧的应力和VCM磁轭的第2磁力的大的合力而使柱塞向下方移动,将板簧设为锁定解除状态,需要使大的电流流过螺线管来产生大的磁力,具有下述课题螺线管大型化,并且需要配置构成用于将致动器锁定在退避位置上的致动器夹持装置的各个部件的空间,难以将盘装置小型化;再者,具有下述课题为了构成致动器夹持机构,需要很多部件,成为装置的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此外,在可将致动器设置得以摇动轴为中心来旋转运动、由隔着该摇动轴而配设在相反两侧的头臂和线圈臂构成的盘装置中,惯性杠杆、止动杠杆及弹簧构成惯性止动机构,在盘装置不动作时受到比较大的冲击的情况下,惯性杠杆转动,使止动杠杆与向止动杠杆作用的扭矩的方向无关地逆时针转动,止动臂的止动突起与从处于退避位置上的状态移动来的致动器的线圈臂中的内臂前端部配合,止动致动器;因此将惯性杠杆的惯性矩设定得大于止动杠杆的惯性矩。在具有这种惯性止动机构的致动器夹持装置中,能够使对冲击的不灵敏区非常小,致动器夹持机构的可靠性提高,但是具有下述课题为了构成惯性止动机构,需要很多部件,并且也需要配置这些部件的空间,成为装置的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而且妨碍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提供结构非常简单、具有非常高的耐冲击性的致动器夹持装置、及包括它的盘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致动器夹持装置具有下述结构包括致动器,由在头支持臂的一个端部上形成突舌部、而且配设着搭载了在记录媒体上记录再现信号的信号变换元件的头滑块、在另一端侧搭载了音圈的致动器辅助组件,支持上述致动器辅助组件的枢轴轴承,及沿使头滑块接近记录媒体的方向施加靠压力的弹性部件组成;斜坡块,由具有致动器的突舌部空间滑动的多个斜面和多个平面的斜坡部和斜坡安装部组成;以及音圈电机,由隔着致动器辅助组件中包含的音圈、而且与音圈的两侧分别对置而配设的上侧磁轭、下侧磁轭以及上侧磁轭上固定安装的磁铁组成;致动器绕转动轴沿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来转动致动器辅助组件,而且绕与转动轴的轴心垂直的平面上的与致动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正交的线沿与记录媒体的表面垂直的方向来转动致动器辅助组件;斜坡部具有与记录媒体停止转动时致动器的退避位置对应的平面、和在平面的一侧与平面成规定的角度的第1台阶差侧面;再者,弹性部件被设置在轴承和致动器辅助组件之间,并且是板簧;而轴承是具有一对枢轴的枢轴轴承。
通过这些结构,能够用非常简单的结构来实现致动器夹持装置,它能够分别独立地设定致动器辅助组件和弹性部件—板簧,所以能够提高致动器辅助组件的刚性,并且任意设定弹性部件向头滑块的靠压力,所以能够形成耐冲击性非常高、能够提高共振频率所以具有高响应性、能够高速存取的致动器;再者,在致动器的退避位置上,即使受到大的外部冲击,斜坡部的由致动器的突舌部用弹性部件的靠压力按压而触接的平面的一侧设置的大致垂直的第1台阶差侧面也使突舌部不会脱离该平面,因此,能够防止头滑块碰撞记录媒体的表面,损伤头滑块上搭载的信号变换元件或记录媒体。
此外,本发明的致动器夹持装置具有下述结构致动器能够绕触接枢轴轴承的一对枢轴和构成致动器辅助组件的头支持臂的各个触接点的连线,使致动器辅助组件沿记录媒体的垂直方向转动;此外,在与致动器的退避位置对应的平面的另一侧,与第1台阶差侧面对置而形成了具有规定的角度的第2台阶差侧面;再者,斜坡部的第2台阶差侧面相对于与记录媒体停止旋转时上述致动器的退避位置对应的平面的规定的角度被设定得大致垂直。此外,上述磁铁的形状使得记录媒体停止旋转时致动器处于退避位置上时与音圈对置的磁铁在头支持臂的转动半径方向上的大小大于对记录媒体的表面上进行记录再现动作时处于与上述音圈对置的位置上的磁铁在致动器的转动半径方向上的大小;再者,在将致动器从记录媒体停止旋转时致动器的退避位置向记录媒体侧转动时,设按压与致动器的退避位置对应的平面的靠压力为F1,设音圈电机向突舌部作用的垂直驱动力为F3,设突舌部在第1台阶差侧面上滑动时突舌部和第1台阶差侧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设第1台阶差侧面相对于与平面垂直的平面的角度为α,则表示向突舌部作用的音圈电机产生的垂直驱动力的F4有下述关系F4>F1+μ(F1tanα+F3)。
通过这些结构,能够用简单的结构来精确地决定用于沿与记录媒体垂直的方向来转动致动器的转动中心,所以能够更精确地控制信号变换元件的定位,再者,在盘装置开始动作时,施加转动力,使得致动器沿与记录媒体的表面垂直的方向向上方转动,以便使致动器的突舌部脱离两侧具有台阶差侧面的退避位置一斜坡部的平面,能够得到下述效果使突舌部容易地脱离该平面,使致动器向记录媒体的方向移动。
此外,本发明的致动器夹持装置具有下述结构枢轴轴承的一对枢轴被设置在相对于致动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的位置上;此外,在枢轴轴承上设有一对枢轴,使得枢轴轴承的一对枢轴和致动器辅助组件触接的各个触接点在通过转动轴的轴心、而且与轴心垂直的线上触接致动器辅助组件。
通过这些结构,能够得到下述效果致动器的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的重量平衡好,提高了致动器的耐冲击性。
此外,本发明的致动器夹持装置具有下述结构设定了质量及固定安装位置的配重被设置在致动器辅助组件上,使得致动器的重心与转动轴的轴心大致一致;此外,配重固定安装到致动器辅助组件上的位置是相对于转动轴比音圈更靠外侧的位置,或者,配重固定安装到致动器辅助组件上的位置是相对于转动轴位于头滑块侧。
通过这些结构,能够得到下述效果在受到外部冲击等的情况下,也能抑制致动器的不必要的振动等。
此外,本发明的致动器夹持装置具有下述结构在记录媒体停止旋转时,构成致动器的致动器辅助组件的突舌部具有按压与致动器的退避位置对应的平面的靠压力。
通过该结构,能够得到下述效果在致动器处于退避位置上时,即使受到外部冲击,将致动器的突舌部复原到斜坡部的退避位置—平面上的也起作用,能够将致动器维持在退避位置上。
此外,本发明的致动器夹持装置具有下述结构致动器辅助组件具有触接头滑块的中心部近旁的凹坑。
通过该结构,能够得到下述效果盘装置记录再现时头滑块的横摇或纵摇方向的不必要的倾斜变动由平衡环机构吸收,能够稳定地进行记录再现动作。
此外,本发明的致动器夹持装置具有下述结构斜坡部被设置在记录媒体的外周部近旁,磁铁相对于配设了音圈的致动器被设置在与记录媒体相反的一侧;或者,斜坡部被设置在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部近旁,磁铁相对于配设了音圈的致动器被设置在记录媒体侧。
通过这些结构,能够得到下述效果VCM产生给致动器的转动扭矩及向与磁铁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排斥驱动扭矩,使致动器从退避位置沿第1台阶差侧面向大致上方移动,进而向记录媒体侧移动。
此外,本发明的致动器夹持装置具有下述结构音圈电机使致动器沿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来转动。
通过该结构,能够得到下述效果能够加快致动器的转动动作,能够使致动器具有高的响应特性。
此外,本发明的致动器夹持装置具有下述结构在斜坡块中,具有与突舌部滑动的面对置的盖部。
通过该结构,能够得到下述效果在致动器处于退避位置上时受到落下等某种外部原因造成的大的力、致动器沿记录媒体的垂直方向转动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致动器的突舌部脱离斜坡部、损伤致动器或其他构件的事情。
此外,本发明的致动器夹持装置具有下述结构设突舌部在第1台阶差侧面上滑动时突舌部和第1台阶差侧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时,斜坡部的第1台阶差侧面相对于与记录媒体停止旋转时致动器的退避位置对应的平面的规定的角度θ被设定为90≤θ≤90+tan-1μ;再者,斜坡部的上述第1台阶差侧面相对于与记录媒体停止旋转时致动器的退避位置对应的平面的规定的角度θ被设定为90°≤θ≤90+100°。
通过这些结构,能够得到下述效果能够用非常简单的结构来实现致动器夹持装置,在致动器的退避位置上,即使受到大的外部冲击,斜坡部的由致动器的突舌部用弹性部件的靠压力按压而触接的平面的一侧设置的大致垂直的第1台阶差侧面也使突舌部不会脱离该平面,因此,能够防止头滑块碰撞记录媒体的表面,损伤头滑块上搭载的信号变换元件或记录媒体。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盘装置具有下述结构支架,支撑记录媒体,而且可绕媒体的轴来旋转;头支持臂,包含安装在头支持臂的一端上的读写头,其中,头支持臂被连接在枢轴轴承上,可绕远离并平行于媒体的轴的枢轴轴承的轴来转动;接合部,位于枢轴轴承和头支持臂之间;接合部和头支持臂之间的触接部,确定与上述头支持臂的长度方向的轴和枢轴轴承的轴垂直的平面上的头支持臂的转动轴,其中,头支持臂由板簧部连接在枢轴轴承上,以便靠压支持臂。头支持臂可绕头臂的转动轴来转动;其中,将头支持臂的半径方向及与半径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力作用到头支持臂上,使头支持臂从退避位置移动到记录媒体上的读写位置上。此外,头支持臂包括安装在头支持臂的一端上的突舌部;配设了斜坡部,用于在头支持臂处于退避位置上时,保持突舌部;在斜坡部上形成用于阻止突舌部从退避位置向记录媒体的方向移动的第一台阶面、和将突舌部维持在退避位置上的维持平面。再者,斜坡部的第2台阶差侧面相对于与记录媒体停止旋转时头支持臂的退避位置对应的维持平面的规定的角度被设定得大致垂直。
通过这些结构,能够得到下述效果能够用非常简单的结构来实现头支持臂夹持装置,在头支持臂的退避位置上,即使受到大的外部冲击,斜坡部的由头支持臂的突舌部用弹性部件的靠压力按压而触接的维持平面的另一侧设置的大致垂直的第2台阶差侧面也使突舌部不会脱离该维持平面,因此,能够防止头支持臂碰撞斜坡块周边设置的构成盘装置的构件,损伤构成头支持臂的构件或构成盘装置的构件。
此外,本发明的盘装置除了将板簧部设置在枢轴轴承和头支持臂之间,还具有下述结构弹性部件是板簧;此外,轴承是具有一对枢轴的枢轴轴承;此外,在记录媒体停止旋转时,头支持臂的突舌部具有按压与头支持臂的退避位置对应的上述维持平面的靠压力;此外,斜坡部被设置在记录媒体的外周部近旁,磁铁相对于配设了音圈的头支持臂被设置在与记录媒体相反的一侧;此外,斜坡部被设置在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部近旁,磁铁相对于配设了音圈的头支持臂被设置在记录媒体侧;此外,在斜坡部上,具有与突舌部滑动的面对置的盖部;此外,设突舌部在第1台阶差侧面上滑动时突舌部和第1台阶差侧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时,斜坡部的第1台阶差侧面相对于与记录媒体停止旋转时头支持臂的退避位置对应的维持平面的规定的角度θ被设定为90≤θ≤90+tan-1μ;此外,斜坡部的第1台阶差侧面相对于与记录媒体停止旋转时头支持臂的退避位置对应的维持平面的规定的角度θ被设定为90°≤θ≤90+100°;此外,在与头支持臂的退避位置对应的维持平面的另一侧,与第1台阶差侧面对置而形成了具有规定的角度的第2台阶差侧面;此外,斜坡部的第2台阶差侧面相对于与记录媒体停止旋转时头支持臂的退避位置对应的维持平面的规定的角度被设定得大致垂直;此外,记录媒体停止旋转时头支持臂处于退避位置上时与音圈对置的磁铁在头支持臂的转动半径方向上的大小大于对记录媒体的表面上进行记录再现动作时处于与音圈对置的位置上的磁铁在头支持臂的转动半径方向上的大小;此外,在将头支持臂从记录媒体停止旋转时头支持臂的退避位置向记录媒体侧转动时,设按压与头支持臂的退避位置对应的维持平面的靠压力为F1,设音圈电机向突舌部作用的垂直驱动力为F3,设突舌部在第1台阶差侧面上滑动时突舌部和第1台阶差侧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设上述第1台阶差侧面相对于与平面垂直的平面的角度为α,则表示向突舌部作用的音圈电机产生的垂直驱动力的F4有下述关系F4>F1+μ(F1tanα+F3)。
通过这些结构,能够得到下述效果在盘装置停止时,能够用非常简单的结构来夹持头支持臂,不会发生大的外部冲击使头支持臂脱离退避位置的事情,因此,头滑块不会碰撞记录媒体的表面,损伤头滑块上搭载的信号变换元件或记录媒体,能够实现耐冲击性非常高、具有高响应特性及高速存取的高可靠性的优良的盘装置。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盘装置的致动器处于退避位置上时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盘装置的致动器的结构的概略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盘装置的致动器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盘装置的致动器处于退避位置上时的斜坡块近旁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盘装置的沿斜坡块的盖部切断的斜坡部、突舌部及记录媒体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6(a)~(c)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盘装置的突舌部的形状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盘装置受到使致动器转动的冲击时突舌部按压斜坡部台阶差侧面的力的说明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盘装置的构成VCM的音圈和磁铁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9(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盘装置的致动器的旋转角位置和VCM的转动扭矩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9(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盘装置的致动器的旋转角位置和VCM的排斥驱动扭矩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盘装置开始动作时突舌部按压斜坡部的台阶差侧面的作用力的说明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另一磁盘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结构的透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磁盘装置包括的致动器的另一结构的侧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致动器的枢轴轴承部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用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图1~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盘装置中的致动器夹持装置的说明图。图1是致动器处于退避位置上时的盘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平面图,图2是致动器的结构的概略侧视图,图3是致动器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致动器处于退避位置上时的斜坡块近旁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图5是沿斜坡块的盖部切断的斜坡部、突舌部及记录媒体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图6是突舌部的形状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受到使致动器向记录媒体侧转动的冲击的情况下突舌部按压斜坡部的第1台阶差侧面的力的说明图,图8是构成VCM的从磁铁侧来看的音圈和磁铁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以下,以磁盘装置为例来说明盘装置。
在图1中,在绕旋转中心1旋转的主轴电机(未图示)的旋转轴2上固定安装的转毂(rotor hub)部3上,载置着在表面上形成了记录媒体层的记录媒体4。另一方面,在经轴承6支承、可绕转动轴5自由转动的信号变换元件摇臂—致动器7上,在一个端部上形成突舌部8,在比突舌部8更靠转动轴5侧经平衡环机构(未图示)配设着搭载了信号变换元件—磁头(未图示)的磁头滑块9,在另一端上配设着音圈10,绕转动轴5沿与记录媒体4的表面平行的方向转动。为了触接致动器7上设置的突舌部8来上下引导致动器7,将具有设有引导部的斜坡部14的斜坡块15安装在底座或其他壳体上。此外,将与音圈10对置、在音圈10的上方、即相对于设有音圈的致动器7而与记录媒体4相反的一侧固定安装了磁铁11的上侧磁轭12安装在底座或其他壳体上;此外,隔着音圈10,与音圈10对置,在其下方将下侧磁轭13安装在底座或其他壳体上。进而,音圈10、与音圈10对置的上侧磁轭上固定安装的磁铁11及下侧磁轭13构成VCM(音圈电机)。通过向与磁铁11对置的音圈10供给电流,VCM工作,使致动器7沿记录媒体4的半径方向转动,在磁盘装置动作时,致动器7绕转动轴5转动而在旋转中的记录媒体4的数据记录区域上移动;在磁盘装置不动作时,使致动器7顺时针转动,将致动器7转动到退避位置—斜坡部14的规定位置上。
接着,用图2及图3来说明致动器7的结构。在图2及图3中,在一个端部上具有突舌部8、而另一个端部上具有孔部21a的磁头支持臂21上,配设着经平衡环机构22搭载了磁头(未图示)的磁头滑块9,构成磁头支持臂单元23。其中,触接磁头滑块9的中心部分近旁,将凹坑21b设置在磁头支持臂21的底面上,在经平衡环机构22来安装磁头滑块9时,使该凹坑21b触接平衡环机构22或磁头滑块9的顶面(与搭载了磁头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的大致中心部,从而对磁盘装置动作时磁头滑块9相对于记录媒体4的横摇或纵摇方向的不必要的振动等也能够以良好的柔性来跟踪。再者,将音圈10安装在具有孔部24a的音圈架24上,隔着音圈10在孔部24a的相反侧固定安装配重25来构成音圈部26,将音圈部26固定安装在磁头支持臂单元23上,构成致动器辅助组件27。其中,磁头支持臂单元23和音圈部是作为不同构件来描述的,但是绝不限于此,也可以作为一体化的1个单元。
另一方面,从顶面来看呈大致环状、从侧面来看呈大致Z字状分2级曲折的弹性部件—板簧部28的一端经半圆环形状的板簧固定构件29被固定安装在具有一对枢轴30a及30b和孔部30c的枢轴轴承30上,进而,使板簧部28贯通磁头支持臂21的孔部21a,使枢轴轴承30的一对枢轴30a及30b触接磁头支持臂21的顶面并将板簧部28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磁头支持臂21的底面上,经板簧部28和一对枢轴30a及30b将以磁头支持臂21为构件的致动器辅助组件27和枢轴轴承部30用弹性部件一板簧部28弹性连接,而且板簧部28的作用使得以枢轴轴承30的一对枢轴30a及30b分别和磁头支持臂21的顶面的触接点P1及P2为支点将构成致动器辅助组件27的磁头支持臂21的突舌部8侧向下方按下,构成致动臂31。因此,在磁盘装置动作时,经平衡环机构22安装在磁头支持臂单元23上的磁头滑块9漂浮在记录媒体4的表面上时的磁头滑块9的载荷由枢轴轴承30的一对枢轴30a及30b分别的触接点P1及P2向磁头支持臂单元23施加的板簧部28的变形造成的反力—向记录媒体4方向的压缩应力来产生,根据向磁头滑块施加的记录媒体4方向的靠压力和其反向的浮力之间的关系,磁头滑块9浮起,使板簧部28变形,在磁头滑块9即磁头和记录媒体4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隙来进行磁盘装置的记录再现。
再者,一端侧具有比枢轴轴承30的孔部30c的内径大的外径的凸缘32a、另一端侧具有比枢轴轴承30的孔部30c的内径小的外径的螺丝部32b、在凸缘32a和螺丝部32b之间具有与枢轴轴承30的孔部30c嵌合的外径的圆筒部32c组成空心带缘圆筒形状的轴承部32,使轴承部32贯通枢轴轴承30的孔部30c、板簧固定构件29的半圆环形状的内侧、板簧部28的圆环状的内侧及音圈架24的孔部24a;另一方面,空心的套环33具有从与凸缘32a相反的一侧与圆筒部32c嵌合的内径和贯通音圈架24的孔部24a的外径,在一方设有从侧面来看的形状与大致Z字状的板簧部28触接板簧固定构件29的部分大致相同的半圆环形状的突出部33a,插入套环33并使其与轴承部32的圆筒部32c嵌合,使得突出部33a到达轴承部32的凸缘32a侧;使得突出部33a的顶面33b触接板簧固定构件29上固定安装的板簧部28的大致环状的平面部分,套环33与板簧固定构件29和该板簧固定构件29上固定安装触接的板簧部28的平面部分一起由轴承部32的凸缘32a和螺母34夹持而一体化,构成致动器7。
接着,说明构成致动器7的枢轴轴承30上设置的一对枢轴30a及30b的位置。枢轴30a及30b分别触接磁头支持臂21的顶面的触接点P1和触接点P2的连线通过图1所示的致动器7的转动轴5的轴心,而且垂直于图1所示的致动器7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其中,最好将触接点P1和触接点P2配置得处于关于致动器7的转动轴5的轴心相互对称的位置上,使触接点P1和触接点P2的连线的中点与转动轴5的轴心大致一致。通过这样构成,构成致动器7的致动器辅助组件27能够绕枢轴30a及枢轴30b的触接点P1和触接点P2的连线沿与记录媒体4的表面垂直的方向来转动,通过板簧部28的弹力,将构成致动器辅助组件27的磁头支持臂21上搭载的磁头滑块9侧向记录媒体4方向助势。
再者,设定配重25的质量(重量),并在构成音圈部26的音圈架24的一端固定安装配重25,以便使致动器7的重心位置与枢轴轴承30分别触接构成致动器辅助组件27的磁头支持臂21的顶面的触接点P1及P2的连线的中点大致一致。即,在构成致动器7时,使得致动器7的重心位置与致动器7的转动轴5的轴心大致一致。其中,近似地,也可以使得致动器辅助组件27的重心位置如上所述与转动轴5的轴心大致一致,此时偏离致动器7的重心位置的程度在实用上不成问题。此外,描述了将配重25固定安装在音圈架24的一端上,但是根据构成致动器7的各个构件的质量(重量)分配,也有时必须设置在磁头支持臂单元23的磁头滑块9侧。
通过如上所述构成致动器7,能够用刚性高的材料来形成构成致动器7的磁头支持臂21,因此,对大的外部冲击等的耐冲击性提高,并且能够提高磁头支持臂21的共振频率,不会发生以往成问题的振动模式,无需稳定动作,所以能够对致动器7高速地进行转动及定位,能够提高磁盘装置的存取速度。此外,弹性部件—板簧部28不是与磁头支持臂21作为1个构件而一体形成的,而是作为与磁头支持臂21独立的另外的部件来设置的,所以能够将增大对磁头滑块9的载荷、提高柔性、以及提高结构体的刚性这些相反的要求分别作为不同的构件的作用来独立地实现,致动器7的设计变得简单,并且能够飞跃性地扩展其设计的自由度。此外,无需现有的磁头支持臂那样的、非常精密的板簧部的成形加工,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简单地形成磁头支持臂,还能够单独设定板簧部28的厚度、材质等,也能够将板簧部28的强度及弹簧常数设定为规定的期望值。
众所周知,在磁盘装置停止时,采用所谓加载/卸载方式使致动器7绕转动轴5转动,移动到记录媒体4的外侧;下面说明用于在此时的卸载动作中引导致动器7、导入到退避位置的斜坡部14。
在图4及图5中,底座或其他壳体上安装的斜坡块15具有从斜坡安装部41的侧面沿水平方向凸设的斜坡部14及盖部42,被安装得使斜坡部14的一部分在记录媒体4的旋转中心1的轴心方向上与记录媒体上下具有间隙而重叠。斜坡部14具有由第1斜面14a、第1平面14b、第2斜面14c、第1台阶差侧面14d、第2平面14e及第2台阶差侧面14f构成的顶面43,构成上述致动器7的磁头支持臂21的突舌部8一边触接斜坡部14的顶面43,一边引导致动器7。此外,盖部42的底面和斜坡部14的第1平面14b之间的间隔大于通过其间的头支持臂21的突舌部8的大小。其中,也可以不必设置第2斜面14c。
斜坡部14上的第1平面14b及第2平面14e处于与垂直于转动轴5的平面分别平行的平面上,第1台阶差侧面14d处于与第2平面14e成(90+α)°的角度的平面上,转动轴5的轴心方向的高度至少大于头支持臂21的突舌部8的转动轴5的轴心方向的高度。此外,第2台阶差侧面14f处于与第2平面14e大致垂直的平面上,其高度至少高于第1平面14b的位置。其中,众所周知,为了阻止致动器7转动到与记录媒体4的记录区域侧相反的一侧而脱离斜坡部14,通过将触接音圈架24的端面的挡块设置在底座或壳体等结构构件上,也可以不必设置上述第2台阶差侧面。
向磁盘装置输入停止指令后,在使记录媒体4旋转的状态下,向VCM供给电流而使致动器7顺时针转动,移动到记录媒体4的外侧。在记录媒体4的外周部近旁,构成致动器7的磁头支持臂21的突舌部8触接斜坡部14的第1斜面14a,进而通过致动器7的顺时针转动,被依次导向斜坡部14的第1斜面14a、第1平面14b、第2斜面14c、第1台阶差侧面14d、第2平面14e,引导到第2平面14e上,致动器7停止转动,第2平面14e成为致动器7的退避位置。其中,在斜坡部14的顶面43上引导致动器7的过程中、或者引导到退避位置上后,记录媒体4停止旋转。
在退避位置上构成致动器7的磁头支持臂21的突舌部8触接第2平面14e时,构成致动器7的板簧部28产生使突舌部8按压第2平面14e的靠压力F1。
此外,说明在这样构成的斜坡部14的顶面上滑动的磁头支持臂21的突舌部8的形状。为了在斜坡部14的第1斜面14a、第1平面14b、第2斜面14c及第1台阶差侧面14d上滑动,突舌部8的外周形状必须在至少半周以上的外周上没有边缘等牵挂部,最好是至少半周以上为圆筒状的半圆月状或圆筒状。此外,不限于圆筒状,也可以是椭圆形状或其他部分地具有椭圆形状的形状,只要是具有圆滑变化的曲面的形状即可。具有突舌部8的磁头支持臂21通常由板状材料形成,其断面形状大致为长方形;但是也可以如图6(a)所示,通过压力加工等周知的加工方法将突舌部8的外周加工成半圆月状;此外,也可以如图6(b)及图6(c)所示,在板状的突舌部8上用树脂等材料来一体成形,使得外形为半圆月状或圆筒状等形状。
其中,在上述说明中,将具有把致动器7引导到退避位置上的斜坡部14的斜坡块15设置在记录媒体4的外周部近旁,但是当然绝不限于此,众所周知,也可以通过安装到使记录媒体4旋转的主轴电机为轴固定型的情况下的固定轴上,或者安装到装置的壳体或盖等结构构件上,而在记录媒体4的旋转中心1的近旁设置斜坡块。在此情况下,斜坡部14的第1台阶差侧面14d被设置在第2平面14e的记录媒体4的记录区域侧。
接着,说明在磁盘装置停止时磁盘装置受到落下造成的冲击、携带搬运中的振动或与其他物体碰撞造成的冲击等非常大的外部冲击的情况。
绕转动轴5转动的致动器7由于施加到磁盘装置上的大的外部冲击,受到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线加速度造成的冲击力作用到致动器7的重心上,该冲击力的大小依赖于致动器7的重量。此外,角加速度造成的冲击力作为力偶作用到转动轴5的中心上,该冲击力产生的力偶的大小依赖于致动器7的惯性矩。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将致动器7的重心位置设定得与致动器7的转动轴5的轴心大致一致,所以线加速度造成的冲击力作用到转动轴5的轴心上,使致动器7绕转动轴5及枢轴30a及枢轴30b的触接点P1和触接点P2的连线来转动的力几乎不起作用,致动器7几乎不转动。但是,线加速度造成的冲击力中的转动轴5的轴心方向的分力使致动器辅助组件27、固定部件9、板簧部28及套环33受到转动轴5的轴心方向的力,使致动器辅助组件27抵抗板簧部28的应力而向转动轴5的轴心方向移动的力起作用。因此,即使向转动轴5的轴心方向移动的力起作用,致动器辅助组件27移动,磁头支持臂21的突舌部8从斜坡部14的第2平面14e上浮,在移动结束而复原时,也会返回到移动前的原位置即斜坡部14的第2平面14e上。此外,角加速度造成的冲击力所产生的力偶使致动器7绕转动轴5转动,抵抗磁头支持臂21的突舌部8按压斜坡部14的第2平面14e的力(上述靠压力F1)造成的摩擦而使致动器7移动。因此,磁盘装置停止时由于大的外部冲击,使致动器7上搭载的磁头滑块9从致动器7的退避位置向记录媒体4的方向、或者向其相反方向移动的力由冲击中的角加速度造成的冲击力来产生。
因此,在受到使致动器7向记录媒体4侧转动的大的外部冲击的情况下,为了不使磁头支持臂21的突舌部8在与斜坡部14的第2平面14b即大致垂直于转动轴5的平面成θ=(90+α)°的角度而形成的第1台阶差侧面14d上向记录媒体4的方向移动,如图7突舌部8触接斜坡部14的第1台阶差侧面14d的接点S上向第1台阶差侧面14d作用的作用力所示,突舌部8受到的冲击造成的角加速度的冲击力F中的第1台阶差侧面14d方向的分力Fsinα必须小于突舌部8受到的冲击造成的角加速度的冲击力F中的与第1台阶差侧面14d垂直的方向的分力Fcosα及突舌部8向第2平面14e的靠压力F1中的与第1台阶差侧面14d垂直的方向的分力F1sinα造成的摩擦力μ(Fcosα+F1sinα)(其中,μ是第1台阶差侧面14d和突舌部8之间的摩擦系数)、和突舌部8向第2平面14e的靠压力F1中的第1台阶差侧面14d方向的分力F1cosα之和。即,满足(式1)即可。
Fsinα≤μ(Fcosα+F1sinα)+F1cosα—(式1)另一方面,由于μ>0,F1>0,sinα≥0,cosα≥0,所以成为(式2)。
μF1sinα+F1cosα>0 —(式2)因此,得到(式3)。
μFcosα<μ(Fcosα+F1sinα)+F1cosα—(式3)因此,只要满足(式4),突舌部8就不会向记录媒体4的方向移动。
Fsinα≤μFcosα—(式4)因此,使得第1台阶差侧面14d相对于与第2平面14b垂直的平面满足(式5)。
α≤tan-1μ—(式5)因此,使得相对于第2平面14b满足(式6)。
90≤θ=(90+α)≤90+tan-1μ—(式6)作为一例,如果设μ≥0.2,则α≤11°,通过使得斜坡部14的第1台阶差侧面14d与第2平面14e成θ=90°~100°的角度,能用斜坡部14的第1台阶差侧面14d来阻止磁头支持臂21的突舌部8向记录媒体4的方向移动。
此外,在受到使致动器7远离记录媒体4的方向的冲击的情况下,由于斜坡部14的第2台阶差侧面14f是与第2平面14e大致垂直、即与垂直于致动器7的转动轴5的轴心的平面大致垂直的平面,而且在斜坡块15上形成了盖部42,所以即使大的外部冲击作用了使致动器7转动而远离记录媒体4的力,第2台阶差侧面14f及盖部42也能阻止转动,不会脱离退避位置—第2平面14e。
接着,说明向磁盘装置发出动作指令而开始动作时的加载动作中致动器从退避位置—第2平面14e向记录媒体4方向的移动。
首先,说明与构成致动器7的音圈架24上固定安装的构成VCM的音圈10对置的上侧磁轭12上固定安装的磁铁11。如图8所示,将磁铁11磁化,使得磁铁11的N极和S极的边界落在磁头(未图示)位于记录媒体4的记录区域的中央位置上时的致动器7的位置上,与音圈10的转动圆周方向的中心线71对置;而且设定磁铁11的形状,使得致动器7处于退避位置上时的转动轴5的半径方向上的磁铁11的宽度大于与致动器7在记录媒体4的记录区域内动作时的音圈10的动作范围对应的磁铁11的转动轴5的半径方向即致动器7的长度方向上的宽度,将磁铁11固定安装在上侧磁轭12上。
向音圈10供给电流后,VCM转动致动器,并且向音圈10和磁铁11之间作用基于弗来明右手定律的磁力,电流流向音圈10的方向及与音圈10对置的磁铁11的磁性决定了向致动器7的转动方向及磁铁11方向的排斥(吸引)方向。向音圈10施加一定电流时VCM产生的给致动器的转动扭矩及向与磁铁11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排斥驱动扭矩的一例分别示于图9(a)及图9(b)。其中,图9(b)示出向VCM发出了加载动作指令的情况下的排斥驱动扭矩。此外,图9(a)及图9(b)将磁头(未图示)位于记录媒体4的记录区域的中央位置时致动器7中的VCM的位置作为横轴方向的原点,将把从该位置到致动器7的退避位置方向作为正向(+)侧的VCM的旋转角作为横轴。
向磁盘装置发出动作指令后,向音圈10供给电流,如图9(a)所示,VCM的转动力矩使致动器7向记录媒体4的方向转动,同时如图9(b)所示,向致动器7施加VCM的排斥驱动扭矩,使磁头支持臂21的突舌部8从斜坡部14的第2平面14e向上方移动。此时,VCM的转动扭矩产生使致动器7向记录媒体4侧一方移动的力,在构成致动器7的磁头支持臂21的突舌部8上,水平驱动力F3按压斜坡部14的第1台阶差侧面14d。此外,VCM的排斥驱动扭矩使致动器7沿与记录媒体4的表面垂直的方向绕枢轴30a及枢轴30b的触接点P1和触接点P2的连线来转动,向突舌部8作用将突舌部8向上方抬起的垂直驱动力F4。
如图10使突舌部8在触接斜坡部14的第1台阶差侧面14d的接点T上按压第1台阶差侧面14d的作用力所示,向突舌部8作用的靠压力F1及VCM的水平驱动力F3是按压第1台阶差侧面14d的力,而VCM的垂直驱动力F4是使突舌部8背离第1台阶差侧面14d的背离力。因此,能够根据按压第1台阶差侧面14d的力中的与第1台阶差侧面14d垂直的方向的按压分力f1和突舌部8的背离力中的与第1台阶差侧面14d垂直的方向的背离分力f2的关系,来设定能够使致动器7越过斜坡部14的第1台阶差侧面14d而从退避位置向记录媒体4侧转动的垂直驱动力F4。
与第1台阶差侧面14d垂直的方向的按压分力f1及背离分力f2分别为(式7)及(式8)。
f1=F1sinα+F3cosα—(式7)f2=F4sinα—(式8)因此,在按压分力f1和背离分力f2的关系满足(式9)时,f1≤f2—(式9)突舌部8不作用按压第1台阶差侧面14d的力。因此,将用于使致动器7越过斜坡部14的第1台阶差侧面14d而从退避位置向记录媒体4侧转动的VCM的垂直驱动力F4设定得满足(式10)即可。
F4≥F1—(式10)此外,在按压分力f1和背离分力f2的关系满足(式11)的情况下,f1>f2—(式11)为了使致动器7越过第1台阶差侧面14d 而向记录媒体4侧转动,使VCM的垂直驱动力F4中的第1台阶差侧面14d方向的分力f6大于按压分力f1和背离分力f2造成的与第1台阶差侧面14d的摩擦力f3和突舌部8的靠压力F1中的第1台阶差侧面14d方向的分力f4施加的抵抗力f5即可。即,摩擦力f3及分力f4分别由(式12)及(式13)来表示。
f3=μ(f1-f2)=μ(F1sinα+F3cosα-F4sinα)—(式12)f4=F1cosα ——(式13)因此,抵抗力f5为(式14)。
f5=f3+f4=F1cosα+μ(F1sinα+F3cosα-F4sinα)—(式14)另一方面,垂直驱动力F4中的第1台阶差侧面14d方向的分力f6由(式15)来表示。
f6=F4cosα —(式15)因此,为了使致动器7越过斜坡部14的第1台阶差侧面14d而从退避位置向记录媒体4侧转动,只要使VCM的垂直驱动力F4中的第1台阶差侧面14d方向的分力f6和抵抗力f5之间满足(式16)即可。
F4cosα>F1cosα+μ(F1sinα+F3cosα-F4sinα) —(式16)
因此,得到(式17)。
F4>F1+μ(F1tanα+F3-F4tanα) —(式17)这里,F4>0tanα≥0,所以得到(式18)。
F1+μ(F1tanα+F3)>F1+μ(F1tanα+F3-F4tanα)—(式18)因此,VCM的垂直驱动力F4为(式19)。
F4>F1+μ(F1tanα+F3) —(式19)因此,只要设定VCM的垂直驱动力F4以便满足(式19),就能够使致动器7越过斜坡部14的第1台阶差侧面14d而从退避位置向记录媒体4侧转动。
此外,如图9(b)所示,致动器7处于退避位置近旁时的排斥驱动扭矩大,在记录媒体4的记录区域上移动时的排斥驱动扭矩非常小,对磁盘装置的记录再现动作不会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通过用上述致动器7、VCM及斜坡块15来构成磁盘装置,即使在磁盘装置停止(不动作)时受到大的外部冲击,构成致动器7的配设了磁头滑块9的磁头支持臂21的突舌部8也不会脱离其退避位置—斜坡部14的第2平面14e;而在磁盘装置动作时,通过相对于设有VCM的音圈10的致动器7在与记录媒体相反的一侧设置磁铁11并与音圈10对置,能够使致动器7转动,使得突舌部8容易地脱离斜坡部14的第2平面14e,磁头滑块9与记录媒体4的表面上对置;能够使磁盘装置进行记录再现动作,无需用于磁盘装置停止时的致动器夹持装置的单个构件,无需夹持机构的成本及空间,能够实现廉价、而且小型化的磁盘装置。
其中,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致动器7的退避位置处于记录媒体4的外侧,将此时的磁铁11的配设位置设置在关于设有音圈10的致动器7与记录媒体4侧相反的一侧,与音圈10对置;但也可以如图11所示,在记录媒体4的记录区域的内侧、即记录媒体4的旋转中心1近旁设置与上述斜坡块15相当的致动器7的退避位置103,将另一磁铁105关于设有音圈部62的音圈的致动器7设置在记录媒体4侧,与另一磁铁105对置设置另一音圈104来构成另一VCM。
在图11中,对与图1及图2对应的相同构件附以同一标号,致动器7包括的致动器辅助组件27以具有轴承的转动轴5为中心被轴承支持得可自由旋转,通过驱动旋转驱动部件—VCM,能够定位到记录媒体4的规定的轨道位置上。致动器辅助组件27、具有转动轴5的轴承部及音圈部26构成致动器7。其中,作为转动驱动部件,可以使用图11所示的音圈部26,但是承担与记录媒体4面平行的方向的磁头支持臂8的转动。
此外,记录媒体4的旋转中心1近旁与上述斜坡块15相当的致动器7的退避位置103的结构可以利用与图5剖视图所示的结构大致同样的结构,为了避免重复,省略其说明。
此外,在以上说明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磁盘装置的致动器的结构中,如图3所示,枢轴轴承30的接合部—一对枢轴30a、30b分别在触接点P1、P2上触接磁头支持臂21的顶面,但是也可以如图12所示,在磁头支持臂21一方形成接合部—一对枢轴30a、30b,与枢轴轴承30的底面分别在触接点P1、P2上触接。其中,图12是在磁头支持臂一方形成枢轴的结构例—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磁盘装置包括的致动器的另一结构的部分侧视图。在图12中,对与图3对应的相同构件附以同一标号。
在图12中,只有下述结构与图3所示的致动器的结构不同省略了轴承部及音圈部;此外,在一个端部上具有突舌部8的磁头支持臂21的另一端侧上形成构成枢轴轴承的接合部—一对枢轴30a、30b,而且枢轴轴承30的底面和一对接合部—枢轴30a、30b在触接点P1、P2上触接。其他结构及动作方法等与用图1、图2、图3说明过的致动器相同,为了避免重复,省略其说明。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未提及枢轴的形状,只要是圆锥、多角锥、半球、半椭圆体等与第1基臂(base arm)201、或磁头支持臂8在触接点上触接的形状即可。此外,除了所谓半圆锥体(かまぼこ)形状—半圆柱或半椭圆柱之外,也可以利用多面体的棱线在线上触接。图13示出利用了半圆柱的枢轴的例子。
其中,在图12所示的这些结构中,也未示出用于在卸载动作中引导致动器、将突舌部8a引导到退避位置上的斜坡部,但是当然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磁盘装置中,即使致动器具有下述结构,即在一个端部具有突舌部8的磁头支持臂21的另一端侧上形成构成枢轴轴承的接合部—一对枢轴30a、30b,而且枢轴轴承30的底面和接合部—一对枢轴30a、30b在触接点P1、P2上触接,也能够原封不动地应用图1、图4及图5所示的斜坡部。
其中,在说明上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磁盘装置的构成致动器7的枢轴轴承30时,图2及图3示出了半椭圆球形状的枢轴30a及30b,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半球形状、或角锥形状、圆锥形状等具有触接点P1及P2的形状,使得1对枢轴的各顶点的连线处于与磁头支持臂2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垂直的方向上,能够以枢轴的各顶点和磁头支持臂21的顶面分别的触接点P1及P2为支点沿与记录媒体4的记录面垂直的方向来转动磁头滑块9。此外,也可以取代枢轴轴承,采用不是用支点、而是能够用支线沿与记录媒体4的记录面垂直的方向来转动磁头滑块9的轴承结构。具体地说,也可以不是用一对枢轴来形成轴承,而是在与支持臂21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垂直的方向上,在与枢轴的各顶点的连线同样的线上用楔形形状来构成。再者,也可以用半圆柱、半椭圆柱等能够与支持臂21的顶面形成支线的形状来构成轴承。
此外,在上述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以磁盘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绝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应用于磁光盘装置或光盘装置等非接触型盘记录再现装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飞跃性地扩展致动器的设计的自由度,用刚性高的材料来形成构成致动器的磁头支持臂,提高对大的外部冲击等的耐冲击性,并且增大对致动器中包含的磁头滑块的载荷,对磁盘装置动作中的外部振动或冲击具有高耐冲击性,并且能够提高磁头支持臂的共振频率,还能够对致动器高速地进行转动及定位,能够实现存取速度加快了的优良的磁盘装置。
此外,在磁盘装置停止时(不动作时),即致动器被保持在退避位置上时,对大的外部冲击,致动器在其重心位置上受到线加速度的转动轴的轴心方向的分力、和角加速度造成的力偶,使致动器移动,但是斜坡部的第1台阶差侧面或第2台阶差侧面能够阻止构成致动器的磁头支持臂的突舌部的移动,将突舌部夹持在致动器的退避位置—斜坡部的第2平面上。因此,致动器由具有磁头滑块及突舌部的磁头支持臂绕通过致动器的转动轴的轴心、而且与致动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垂直的线转动来构成;斜坡引导突舌部,在致动器的退避位置—斜坡部的第2平面的两侧分别设有具有与第2平面大致垂直的侧面的第1台阶差侧面及第2台阶差侧面;组合致动器和斜坡,隔着配设了音圈的致动器,在与记录媒体相反的一侧配设固定安装在上侧磁轭上的磁铁,在记录媒体侧配设下侧磁轭来构成音圈电机(VCM),从而能够实现具有非常高的耐冲击性的致动器即信号变换元件摇臂夹持机构。此外,在磁盘装置开始动作时,在构成VCM的音圈和磁铁之间产生排斥驱动扭矩,使致动器辅助组件绕通过致动器的转动轴的轴心、而且与致动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垂直的线来转动的扭矩起作用,产生使处于致动器辅助组件的前端部的突舌部向上方移动的力,并且也产生使致动器绕转动轴转动的力,使致动器脱离退避位置,向记录媒体的表面上的方向移动。
在这种致动器夹持机构中,无需用于夹持信号变换元件摇臂—致动器的单个部件,无需夹持机构的成本及空间,能够实现廉价、小型化、而且具有非常高的耐冲击性的磁盘装置。
如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下述致动器的结构将具有2个枢轴的枢轴轴承,和一端形成了突舌部、经平衡环机构安装了磁头滑块、另一端固定安装着音圈和配重的致动器辅助组件,用2级折叠的弹性部件—板簧部弹性连接,使得枢轴轴承的2个枢轴触接致动器辅助组件,而且使得以枢轴轴承的2个枢轴和致动器辅助组件的顶面分别的触接点的连线为支点将致动器辅助组件的突舌部侧向下方(记录媒体的表面侧)按下的应力起作用,来构成致动臂;该致动臂由空心带缘圆筒形状的轴承部的凸缘和螺母夹持。再者,具有下述致动器结构形成枢轴轴承的2个枢轴,使得枢轴轴承的2个枢轴和致动器辅助组件的顶面分别的触接点的连线通过致动器的转动轴的轴心,各个触接点处于关于致动器的转动轴的轴心相互对称的位置上;而且设定致动器辅助组件上固定安装的配重,使得致动器的重心处于枢轴轴承的2个枢轴分别的触接点的连线的中点上。
通过采用这种致动器结构,构成致动臂的致动器辅助组件、和作为载荷沿记录媒体的表面方向向搭载了磁头滑块的致动器辅助组件助势的板簧部由不同的部件构成,所以能够用刚性高的材料来形成构成致动器辅助组件的磁头支持臂,能够提高对大的外部冲击的耐冲击性,并且提高致动器辅助组件的共振频率,还能够增大对致动器中包含的磁头滑块的载荷,能够实现对磁盘装置动作中的外部振动或冲击具有高耐冲击性、并且具有非常高的存取速度的非常优良的磁盘装置。
此外,用下述部分构成致动器夹持装置,构成包括这种致动器夹持机构的磁盘装置斜坡部,在向磁盘装置发出了停止指令时,在将信号变换元件摇臂—致动器引导到退避位置上的斜坡部顶面的引导面上,在致动器的退避位置—第2平面的两侧,分别形成了具有与第2平面大致垂直的面的第1台阶差侧面及第2台阶差侧面;致动器,重心处于枢轴轴承的2个枢轴分别的触接点的连线的中点上,而且该中点与致动器的转动轴的轴心一致;以及音圈电机(VCM),隔着配设了音圈的致动器,在与记录媒体相反的一侧配设了固定安装在上侧磁轭上的磁铁,在记录媒体侧配设了下侧磁轭。
通过采用这种致动器夹持机构的结构,在磁盘装置停止时,即使受到大的外部冲击,致动器的退避位置—斜坡部的第2平面的两侧分别形成的第1台阶差侧面及第2台阶差侧面也能阻止致动器绕转动轴转动而使构成致动器的致动器辅助组件的突舌部移动,致动器辅助组件的突舌部不会脱离第2平面,将致动器辅助组件的突舌部夹持在斜坡部的第2平面上,能够防止由致动器辅助组件构成的致动器移动到记录媒体侧、碰撞记录媒体、损伤记录媒体的表面、或者构成致动器的部件损伤等重大故障的发生。另一方面,在磁盘装置开始动作时,VCM中的音圈和磁铁之间产生的排斥驱动扭矩以枢轴轴承的2个枢轴和致动器辅助组件的顶面分别的触接点的连线为支点来转动致动器辅助组件,将突舌部向上方推起的力起作用,同时使致动器绕转动轴转动的力起作用,使致动器脱离退避位置—第2平面,向记录媒体的表面上的方向移动,如上进行加载动作,来开始磁盘装置的记录再现动作。因此,能够实现在磁盘装置停止时磁盘装置受到非常大的外部冲击的情况下也具有高耐冲击性的非常稳定的致动器夹持装置。此外,无需用于夹持信号变换元件摇臂—致动器的特别的单个构件,无需用于构成夹持机构的特别的个别构件的成本及空间,能够实现廉价、小型化、而且具有非常高的耐冲击性的信号变换元件摇臂(致动器)夹持机构。
此外,通过将具有这种结构的致动器夹持装置包括在磁盘装置中,能够实现廉价、小型化、而且具有非常高的耐冲击性的可靠性高的优良的磁盘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盘装置,具有下述结构支架,支撑记录媒体,而且可绕媒体的轴来旋转;头支持臂(21),包含安装在头支持臂的一端上的读写头(9),其中,上述头支持臂被连接在枢轴轴承(30)上,可绕远离并平行于媒体的轴的枢轴轴承的轴来转动;接合部(30a、30b),位于上述枢轴轴承(30)和上述头支持臂(21)之间;上述接合部(30a、30b)和头支持臂(21)之间的触接部(P1、P2),确定与上述头支持臂(21)的长度方向的轴和上述枢轴轴承的轴垂直的平面上的头支持臂的转动轴,其中,上述头支持臂(21)由板簧部(28)连接在上述枢轴轴承(30)上,以便靠压支持臂,并且上述头支持臂(21)可绕上述头臂的转动轴来转动;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头支持臂的半径方向及与上述半径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力作用到上述头支持臂上,使上述头支持臂从退避位置移动到上述记录媒体上的读写位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头支持臂包括安装在上述头支持臂的一端上的突舌部(8);配设了斜坡部,用于在上述头支持臂处于退避位置上时,保持上述突舌部;在上述斜坡部上形成用于阻止上述突舌部从退避位置向上述记录媒体的方向移动的第一台阶面、和将上述突舌部维持在退避位置上的维持平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头支持臂(21)的结构比上述板簧部(28)的结构明显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合部具有关于上述头支持臂(21)的中心线对称配置的一对突起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头臂的转动轴与上述枢轴轴承(30)交叉。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斜坡部上,具有与上述突舌部滑动的面对置的盖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设上述突舌部在上述第1台阶差侧面上滑动时上述突舌部和上述第1台阶差侧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时,将上述斜坡部的上述第1台阶差侧面相对于与上述记录媒体停止旋转时上述头支持臂的退避位置对应的上述维持平面的规定的角度θ设定形成为90≤θ≤90+tan-1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斜坡部的上述第1台阶差侧面相对于与上述记录媒体停止旋转时上述头支持臂的退避位置对应的上述维持平面的上述规定的角度θ被设定形成为90°≤θ≤90+100°。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头支持臂的退避位置对应的上述维持平面的另一侧,与上述第1台阶差侧面对置而形成了具有规定的角度的第2台阶差侧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斜坡部的上述第2台阶差侧面相对于与上述记录媒体停止旋转时上述头支持臂的退避位置对应的上述维持平面的上述规定的角度设定得大致垂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音圈电机由音圈和磁铁组成,上述记录媒体停止旋转时上述头支持臂处于退避位置上时与上述音圈对置的上述磁铁在上述头支持臂的转动半径方向上的大小大于对上述记录媒体的表面上进行记录再现动作时处于与上述音圈对置的位置上的上述磁铁在上述头支持臂的转动半径方向上的大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将上述头支持臂从上述记录媒体停止旋转时上述头支持臂的退避位置向上述记录媒体侧转动时,设按压与上述头支持臂的退避位置对应的上述维持平面的靠压力为F1,设上述音圈电机向突舌部作用的垂直驱动力为F3,设上述突舌部在上述第1台阶差侧面上滑动时上述突舌部和上述第1台阶差侧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设上述第1台阶差侧面相对于与上述维持平面垂直的平面的角度为α,则表示向上述突舌部作用的上述音圈电机产生的垂直驱动力的F4有下述关系F4>F1+μ(F1tanα+F3)。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斜坡部的上述第1台阶差侧面相对于与上述记录媒体停止旋转时上述头支持臂的退避位置对应的上述维持平面的规定的角度设定得大致垂直。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板簧部设置在上述枢轴轴承和上述头支持臂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记录媒体停止旋转时,上述头支持臂的上述突舌部具有按压与上述头支持臂的退避位置对应的上述维持平面的靠压力。
1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斜坡部被设置在上述记录媒体的外周部近旁,磁铁相对于配设了音圈的上述头支持臂被设置在与上述记录媒体相反的一侧。
1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斜坡部被设置在上述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部近旁,磁铁相对于配设了音圈的上述头支持臂被设置在上述记录媒体侧。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致动器夹持装置及包括它的磁盘装置,防止外部冲击使磁头支持装置一致动器损伤记录媒体的表面等重大事故的发生。具体地说,包括下述致动器夹持机构由一端具有突舌部(8)、而且配设了磁头滑块(9)、另一端搭载了音圈(10)的致动器辅助组件(27)、具有一对枢轴的枢轴轴承(30)、以及具有将磁头滑块(9)向记录媒体(4)方向按压的靠压力的板簧部(28)而构成致动器(7),在记录媒体(4)停止旋转时,用在突舌部(8)在退避位置上触接的第2平面(14e)的两侧分别形成了具有规定的角度的第1台阶差侧面(14d)和第2台阶差侧面(14f)的斜坡部(14)夹持致动器(7)。由此,能够实现低价、小型化,而且具有非常高的耐冲击性的致动器夹持机构。
文档编号G11B5/48GK1574035SQ20041004652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日
发明者桑岛秀树, 喜多洋三, 小幡茂雄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