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支撑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63729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支撑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支撑构造,尤其是指能在跟踪、聚焦时,有效地防止物镜回转,并有助于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超薄化的一种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支撑构造。
(2)背景技术最近,随着光盘技术的飞速发展,记录播放光盘中存储的信息的光拾取器的种类也是层出不穷。在光拾取系统中,为使通过物镜集束的光点能够始终跟踪光盘上信息磁轨的中心,物镜需要沿光盘半径方向移动;同时为使光点能够射入信息磁轨面中心的内部,物镜还需要沿与光盘垂直的方向移动。光拾取系统中的驱动装置正是起到了使物镜沿光盘半径方向和沿与光盘垂直的方向移动的作用。
也就是说,上述光拾取系统中的驱动装置遂行使物镜二轴运动的跟踪控制和聚焦控制职能。这种驱动装置是由磁铁和磁性物质构成的磁空间内形成线圈,并被根据弗莱明的左手法则产生的劳伦茨力驱动。
为适应电脑笔记本等小型或便携式的信息机器,光拾取系统有向薄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光拾取系统中的驱动装置大致分为两大部分移动部和固定部。移动部是由具有强性和衰减性的物质构成的支撑部固定在固定部上,并具有所需要的频率特性。
这里的移动部应该是沿聚焦方向和跟踪方向的信号直交的二轴方向做没有回转、偏转及各种不必要的振动的并进运动,以始终跟踪光盘信号磁轨的中心图1是现有技术中三轴驱动的光拾取系统驱动装置的支撑结构平面图。
如图1所示,上述光拾取系统的驱动装置的三轴构造是由以下部分构成安放物镜11的透镜支架12,该物镜起到将入射至光盘上的激光发生曲折形成光点的作用;围绕上述透镜支架12最周边的边框所形成的聚焦线圈15;在上述聚焦线圈15上沿与上述聚焦线圈15缠绕方向垂直的方向缠绕的跟踪线圈16;为在上述透镜支架12内形成磁场,相互对称地设置在透镜支架12之间的磁体13和磁轭14;固定在放置于透镜支架12两侧面的连接PCB上起到支撑部作用,同时还施加聚焦驱动信号、跟踪驱动信号及倾斜驱动信号的钢索悬挂17;为使上述钢索悬挂17固定,一端固定在阻尼部19,另一端固定于透镜支架12侧面的固定部18构成。
图2a是现有技术中,二端金属弹簧构造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聚焦动作示意图。图2b是现有技术中,一端金属弹簧构造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聚焦动作示意图。
如图2a所示,在透镜支架12两侧各有两个金属弹簧,在进行聚焦的过程中,在两个金属弹簧的支撑下,透镜支架12可以进行安全的上下运动,从而实现稳定地聚焦动作。
这种聚焦动作是在向上述围绕透镜支架12外围缠绕而成的聚焦线圈15加入电流时,从上述磁体13中所形成的电磁场的作用下完成的。
在进行跟踪动作时,同聚焦动作的过程一样,是在安装在透镜支架12两侧的四个金属弹簧的支撑下进行的。
图2b是与图2a相对应的一端支撑构造的光拾取系统的驱动装置。与二端构支撑造的光拾取系统的驱动装置相比,一端支撑构造的光拾取系统的驱动装置的体积小,而且从移动部中传出的进行聚焦的跟踪动作的力也较之二端支撑构造的小。
上述附图中符号11是物镜,16是跟踪线圈,14是磁轭,19是阻尼器,虽然与二端支撑结构的光拾取系统的驱动装置相比,一端支撑结构的光拾取系统的驱动装置切线方向的弹性系数小,在聚焦和跟踪时,只需较小的力就能够启支透镜支架12,但是在透镜支架12的中心部的两侧只有两个金属弹簧,所以很容易发生回转或偏移的现象。
图3a及图3b是光盘倾斜情况的说明图示。
如图3a所示,正常情况下,通过透镜支架上的物镜的激光束应该是竖直地照射至光盘面上,但是由于光盘结构的变化或者是由于上述情况产生的透镜支架回转或偏移,通过透镜支架上的物镜的激光束便不能竖直地照射至光盘面上。
由于上述原因产生的激光束不能竖直入射光盘面的现象进而造成光盘上的信息不能正确地被读取,这也正是目前高密度化、超薄型信息存储装置所存在的较大问题。
(3)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一端式结构的支撑光拾取器驱动装置中透镜支架的支撑部,通过将两个金属弹簧放置于透镜支架上侧平面上,以实现纤细、超薄型的光盘驱动装置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支撑构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支撑部包含以下部分支撑物镜的透镜支架;沿着上述透镜支架边缘缠绕的聚焦线圈;在上述聚焦线圈上侧放置的跟踪线圈;在进行聚焦和跟踪时,一端分别固定在上述透镜支架上下侧面的弹性支撑部。
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端式结构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中透镜支架的支撑部,通过将两个金属弹簧放置于透镜支架上侧平面上,可以实现纤细、超薄型的光盘驱动。
由于支撑透镜支架的支撑部是一端式的结构,所以从聚焦和跟踪动作施加的力从弹性支撑部的正中间,即,长度的中心轴通过,这样可以防止不必要的回转和偏移的产生。
本发明的效果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支撑构造提供的支撑透镜支架的一端两个金属弹簧式的支撑部放置于透镜支架的上侧平面,可以有助于实现纤细、超薄型的光盘驱动装置。
同时由于支撑透镜支架的弹性支撑部位于透镜支架的一侧,聚焦和跟踪过程中的力可以通过弹性支撑部的中轴进行,这样就避免了透镜支架的回转或偏移。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4)


图1是现有普通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支撑构造的正面图。
图2a是现有技术中,二端金属弹簧构造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聚焦动作示意图。
图2b是现有技术中,一端金属弹簧构造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聚焦动作示意图。
图3a及图3b是光盘倾斜情况的说明图示。
图4是依据本发明,具有一端金属弹簧构造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支撑构造示意图。
图5a至图5c是依据本发明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聚焦动作示意图。
图6是在依据本发明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中,为了防止物镜回转,向金属弹簧施加的力的方位的示意图。
附图中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101透镜支架103物镜105聚焦线圈107跟踪线圈109弹性支撑部(金属弹簧)110磁体111磁轭112连接PCB200阻尼部(5)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支撑构造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4是依据本发明,具有一端金属弹簧构造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支撑构造示意图。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是由安放物镜103的透镜支架101,该物镜103起到将入射至光盘上的激光发生曲折形成光点的作用;围绕上述透镜支架101最周边的边框所形成的聚焦线圈105;在上述聚焦线圈105上沿与上述聚焦线圈105缠绕方向垂直的方向缠绕的跟踪线圈107;为在上述透镜支架101内形成磁场,相互对称地设置在透镜支架101之间的磁体110和磁轭111;固定在放置于透镜支架101上侧面最边上的连接PCB112上的起到支撑部作用的弹性支撑部109;为使上述弹性支撑部109一端固定的阻尼部200构成。
上述弹性支撑部109是由一端的金属弹簧构成的,即将两个金属弹簧放置于透镜支架101上侧面上。此时,调节弹性支撑部109的长度,使透镜支架101的沿聚焦方向的力沿弹性支撑部109的中轴方向进行。
虽然上述弹性支撑部109安置于上述透镜支架101的上部,但聚焦或跟踪的力可以沿弹性支撑部109的中轴上下进行,此时便可以将上述弹性支撑部固定在透镜支架101的两侧面上。
同样由于向沿弹性支撑部109施加的力可以沿弹性支撑部109的中轴上下进行,所以也可以将上述弹性支撑部109固定在透镜支架101的下部。
下面是对将上述弹性支撑部109分别置于上述透镜支架101上部一侧最边缘、侧面一侧最边缘及下部一侧最边缘时的聚焦动作进行说明。
图5a至图5c是依据本发明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聚焦动作示意图如图5a所示,当上述弹性支撑部109固定于上述透镜支架101上部一例最边缘,进行聚焦时,正在运动中的透镜支架101的力的中心沿上述弹性支撑部109的中轴上下移动。
因此一端式金属弹簧的支撑部109在透镜支架101进行聚焦运动时,不会发生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透镜支架偏移或回转现象。
同时,如图所示,上述弹性支撑部109的一端固定在上述透镜支架101上部最边缘位置上,向上述透镜支架101上施加的力的中心沿上述弹性支撑部109的中轴上下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弹性支撑部109可以在上述透镜支架101的上侧面上,从边缘至放置物镜103的中心之间的位置中任意放置。
如图5b所示,当上述弹性支撑部109固定于上述透镜支架101上两个侧面的一例最边缘,进行聚焦时,正在运动中的透镜支架101的力的中心沿上述弹性支撑部109的中轴上下移动。
因此一端式金属弹簧的支撑部在透镜支架101进行聚焦运动时,不会发生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透镜支架101偏移或回转现象。
同时,如图所示,上述弹性支撑部的一端固定在上述透镜支架两侧面一侧的最边缘位置上,向上述透镜支架101上施加的力的中心沿上述弹性支撑部109的中轴上下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弹性支撑部109可以在上述透镜支架101的两侧面上,从边缘至中心区域之间的位置中任意放置。
如图5c所示,当上述弹性支撑部109固定于上述透镜支架101上下部面的一侧最边缘,进行聚焦时,正在运动中的透镜支架101的力的中心沿上述弹性支撑部109的中轴上下移动。
因此一端式金属弹簧的支撑部在透镜支架进行聚焦运动时,不会发生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透镜支架101偏移或回转现象。
同时,如图所示,上述弹性支撑部109的一端固定在上述透镜支架101下部面一侧的最边缘位置上,向上述透镜支架101上施加的力的中心沿上述弹性支撑部109的中轴上下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弹性支撑部109可以在上述透镜支架101的下部面上,从边缘至中心区域之间的位置中任意放置。
图6是在依据本发明的光拾取系统驱动装置中,为防止物镜回转现象,向金属弹簧施加力的位置图。
如图6所示,两端四个金属弹簧的构造与一端两个金属弹簧的构造相比,由于要安装于两端,所以不可避免地造成驱动装置的体积大,而且由于需要进行四个金属丝(wire)的结合,所以生产程序相比之下比较繁杂。
同时,为了防止两侧各一个金属弹簧的一端式支撑构造的驱动装置在聚焦或跟踪时产生透镜支架回转或偏移现象,本发明的一端式支撑构造的驱动装置使启动力沿弹性支撑装置的中轴(L/2)进行。
下面以悬臂原理为背景进行说明。
向一端固定的悬臂的自由端施加力P,自由端的弯曲角(θ)和弯曲量(y)表示如下
上述式子中的E是悬臂物性系数,P是力,L是悬臂长度,I是悬臂截面惯性力矩。
当力矩M作用在一端固定的悬臂的自由端时,自由端的弯曲角(θ)和弯曲量(y)表示如下
如果力和力矩同时作用于自由端时,弯曲角为零的条件是 将式1和式3合起来,即也就是说,当力P和 同时作用于自由端时,弯曲角为零。
放入弯曲角为零的条件,将式2和式4合起来, 在力P的作用下,在自由端加上力P和力矩Mo时,在弯曲角为零的条件中,有效的弹簧钢性为 ●是等价钢性。
具体地说,当钢体的一端与悬臂自由端牢固地连接时,力P沿悬臂的中轴向钢体施加时,回转或弯曲角为零。
如上所述,进行聚焦和跟踪的力沿支撑透镜支架101的支撑部的中轴进行时,不会产生透镜支架101的回转或偏移。
调节光拾取系统驱动装置中移动部的力的位置,或固定力的位置,通过调节上述弹性支撑部109的固定位置,可以防止回转或偏移的发生。
因此,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端两个金属弹簧式的支撑结构的光拾取系统驱动装置非常适用于超薄型的产品的生产,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防止由于驱动时移动部的回转(即物镜的回转)而引发的信号劣化现象。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支撑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部分支撑物镜的透镜支架;沿着所述的透镜支架边缘缠绕的聚焦线圈;在所述的聚焦线圈上侧放置的跟踪线圈;在进行聚焦和跟踪时,一端固定在所述的透镜支架上或下侧面的弹性支撑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支撑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支撑部固定在所述的透镜支架的同一平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支撑构造,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的透镜支架进行运动的力沿所述的弹性支撑部的中轴进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支撑构造,包括支撑物镜的透镜支架;沿着上述透镜支架边缘缠绕的聚焦线圈;在上述聚焦线圈上侧放置的跟踪线圈;在进行聚焦和跟踪时,一端固定在上述透镜支架上或下侧面的弹性支撑部。本发明的支撑构造中弹性支撑部放置于透镜支架的同一平面上,使透镜支架运动的力通过上述弹性支撑部的中轴进行上下左右的运动,实现聚焦或跟踪。本发明是通过将支撑透镜支架的一端两个金属弹簧式的支撑部放置于透镜支架的上侧平面,可以有助于实现纤细、超薄型的光盘驱动装置。
文档编号G11B33/00GK1747003SQ20041006626
公开日2006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0日
发明者李庚择 申请人:上海乐金广电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