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记录介质和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784519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记录介质和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包含基材层和磁记录层的多个层层叠形成并具有可从磁记录层的磁读取侧识别的图案的磁记录介质、该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该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的转印用叠层体。特别涉及信用卡、银行卡等作为在卡用基材层上层叠包含磁记录介质层的层而成的卡状磁记录介质并在磁条部分形成有可从磁读取侧识别的图案的磁记录介质、该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该磁记录介质制造方法的转印用叠层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出于实用性或外观设计性的目的,在各种磁记录介质上形成各种图案。
特别是,对于信用卡、银行卡等要求高外观设计性的磁卡而言,赋予高外观设计性是重要的,一直以来众所周知的是在形成于卡基材上的磁条上设置着色层并将磁记录层原本带有的来源于磁粉的黑色、茶色完全隐蔽的彩色着色磁条,另外近年来还制作了在磁记录层上或者在设于磁记录层上的着色层上进一步形成图案的带图案的磁条。
为了形成该带图案的磁条,如图11的工序b图所示,在转印用临时支撑体上形成剥离层和保护层、或者形成具有剥离功能的保护层,在其上形成图案后,再依次形成隐蔽磁记录层的色相的着色层、磁记录层和热敏粘接剂层,从而制作叠层体,将该叠层体裁剪成所需宽度,得到磁条形成用的转印用叠层体。
将如此所得的磁条形成用的转印用叠层体的转印材转印到卡基材的外片材上,并与中心芯和相反面的外片材一起进行热加压加工,得到在外片材中埋有磁条用转印材的带图案的磁条卡(参照图1)。
但是,如此形成的带图案的磁条由于形成有图案的区域位于磁记录层的磁记录读取侧,因此在图案部和非图案部,再生记录时磁头和磁记录层之间的距离即间隙发生改变,因而再生输出发生波动,其结果在读取信息时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有增大的倾向。
作为消除这种由图案形成所导致的图案部和非图案部的高度差的方法,公开了按照填埋非图案部的空间的方式使用图案部的负图案,从而将非图案部的空间填埋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于是通过使形成在图案部整个上部的着色层(隐蔽层)与适用于该非图案部凹部的空间填充用油墨采用相同色相,使负图案对非图案部的印刷变得不会很明显,可以进一步提高填充用油墨的效果。但是,该方法虽然对于抑制由于高度差引起的输出波动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该效果并不完全,另外,需要用于填埋非图案部分的新的涂布工序,无法避免生产效率的降低。
针对这些课题,提出了一种磁带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在磁记录层上形成隐蔽层和可由分散染料染色的树脂涂膜层,利用升华性分散染料将该树脂涂膜层染色(参照专利文献2)。但是,该方法虽然能够防止由图案形成所导致的凹凸的发生,但除隐蔽层之外还必须形成用于固着染料的树脂涂膜层。另外,通常的升华性染料,其良好的升华性与稳定性难以并存,所形成的图案的耐气候保存性、随时间稳定性并不是非常充分的。另外,在该方法中,用升华性染料在作为最外层的树脂涂膜层上形成图案后,再在其上形成保护层,因此在转印工序中不能一次性地进行层叠,工序被分割,制造效率降低。
另一方面,作为特殊的图案,已知在信用卡、银行卡等重视安全性的磁卡中,作为防伪手段,在磁记录层上使用红外线油墨或荧光剂设置图案。重要的是,这些图案通常不能用目视识别,其图案的形成位置和存在本身都被隐匿起来,只有使用特定的光源或者检测器才能够进行识别。但是,如果由于图案产生高度差,则如下所示其安全性会降低。
例如,作为使用荧光剂的荧光图案,必须是如上所述地以太阳光或室内光所含程度的紫外线不能识别、只有通过由专用的紫外线照射装置产生的紫外线照射后才能识别为荧光图案,由此判断卡的真伪。
因此,在这些形成有荧光图案的区域上形成有隐蔽层,只有使用专用照射装置照射强度高的紫外线时才能识别荧光图案(参照专利文献3)。
但是,为了抑制再生输出的降低,这些隐蔽层通常被制成膜厚数μm以下的薄膜。因此,难以完全消除荧光图案的高度差。因而即便由于隐蔽层,在太阳光、室内光等下不能识别荧光图案,但由于残存着由荧光图案形成的不能被完全消除的高度差,因此有可通过反射光识别出图案的存在的不良情况。另外,这种残存的高度差还具有使再生输出产生波动、降低信号质量这样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作为具有使用荧光剂形成的图案的磁卡的制造方法,记载了如下所述的制造方法(参照专利文献4)在转印用临时支撑体上依次层叠剥离层、外涂层、图案印刷层、隐蔽层和荧光图案形成区域的各层,形成磁条形成用的转印材,经过转印工序将其转印到预先形成有磁记录层的卡用基体上。根据该方法,由于形成在隐蔽层上的荧光图案形成区域的油墨适度地渗透至隐蔽层中,因此转印后的渗透至隐蔽层中的荧光剂受紫外线而发光。因而,荧光不被隐蔽层所遮蔽,另外也不会产生由荧光剂形成的图案所导致的高度差。但是,用于使荧光剂适度地渗透到隐蔽层中的油墨组成和隐蔽层的树脂组成的选择必须取得微妙的平衡,略微的工序改变都会提高发生荧光图案的洇墨、荧光图案的发光强度不足的可能性。另外,油墨和树脂的选择也受限制,设计的自由度被制约。
另外,经过转印工序在磁条部分形成图案的现有的带图案的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存在以下不良情况。即,形成在转印用叠层体上的图案的印刷通常是在转印用基材上形成剥离层、保护层或具有剥离功能的保护层之后进行的,其后依次层叠形成着色层、磁记录层、热敏粘接剂层各层。即,图案的印刷必须在磁条形成用的转印用叠层体的制造工序中的初始阶段进行,确定并制作图案后还需要很多的工序和时间来制作磁条形成用的转印用叠层体。因此,当在带图案的磁条形成用的转印用叠层体完成后需要修改图案时,不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图案的修改,图案修改会带来大幅度的交纳期延迟和效率恶化。
如上所述在磁记录介质的磁记录层上形成图案时,较多存在伴随着高外观设计性而信号特性降低、不能充分地发挥图案的原有功能的情况。
另外,现有的带图案的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生产效率还不能说是良好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9-16893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5593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002160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9-3092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记录介质,其具有可从磁记录介质的磁记录读取侧的表面识别且随时间稳定性良好的图案,并且由于不会伴随该图案的形成而在图案形成部分产生高度差,因此不会发生由该高度差引起的再生输出的波动、也不会对该图案本可发挥的功能造成障碍。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经过转印工序制作具有可从磁记录读取侧表面识别的图案的磁记录介质,由于不会在该图案形成部分产生高度差,因此没有再生输出的波动、且制造效率良好,并且由于从形成图案至制作磁记录介质的工序短,因此可以迅速地应对图案变更。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在上述转印工序中使用的转印用叠层体,其能够高效地制作具有可从磁记录层侧的表面识别的图案、且不会由于该图案的形成而在图案形成部分产生高度差的磁记录介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磁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由包含基材层和磁记录层的多个层形成的叠层体中具有由图案形成剂形成的图案,所述图案可从所述叠层体的与所述基材层相反方向的表面识别,所述图案形成剂沿所述叠层体的膜厚方向分布,并分布成在所述叠层体中的从磁记录层的中心部至读取侧的区域具有图案形成剂带有浓度梯度的区域,其中该浓度梯度是浓度从所述磁记录层的中心部向磁记录读取侧方向逐渐减少的梯度。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转印用临时支撑体上形成转印材,该转印材具有至少一个磁记录层,并在该磁记录层的与所述转印用临时支撑体邻接的面相反侧的面上由图案形成剂形成有图案,接着,通过将所述转印材从转印用临时支撑体转印至基材层上,形成叠层体,然后,使该图案形成剂扩散,以使该叠层体在叠层体中的从磁记录层的中心部至读取侧的区域具有图案形成剂带有浓度梯度的区域,其中该浓度梯度是浓度从所述磁记录层的中心部向磁记录读取侧方向逐渐减少的梯度,由此,在由包含基材层和磁记录层的多个层形成的叠层体中具有由图案形成剂形成的图案,所述图案可从所述叠层体的与所述基材层相反方向的表面识别,所述图案形成剂沿所述叠层体的膜厚方向分布,并分布成在所述叠层体中的从磁记录层的中心部至读取侧的区域具有图案形成剂带有浓度梯度的区域,其中该浓度梯度是浓度从所述磁记录层的中心部向磁记录读取侧方向逐渐减少的梯度。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转印用临时支撑体上形成转印材,该转印材具有至少一个磁记录层,并在该磁记录层的与所述转印用临时支撑体邻接的面相反侧的面上由图案形成剂形成有图案,然后,使该图案形成剂扩散,以使该转印材在转印材中的从磁记录层的中心部至磁记录层的转印用临时支撑体侧界面的区域具有图案形成剂带有浓度梯度的区域,其中该浓度梯度是浓度从所述磁记录层的中心部向磁记录层的转印用临时支撑体侧界面的方向逐渐减少的梯度,此后,通过将所述转印材从转印用临时支撑体转印到基材层上,形成叠层体,由此,在由包含基材层和磁记录层的多个层形成的叠层体中具有由图案形成剂形成的图案,所述图案可从所述叠层体的与所述基材层相反方向的表面识别,所述图案形成剂沿所述叠层体的膜厚方向分布,并分布成在所述叠层体中的从磁记录层中心部至读取侧的区域具有图案形成剂带有浓度梯度的区域,其中该浓度梯度是浓度从所述磁记录层的中心部向磁记录读取侧方向逐渐减少的梯度。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转印用临时支撑体上形成具有至少一个磁记录层的转印材,接着,通过在由图案形成剂形成图案的基材层的该图案上转印所述转印材,形成叠层体,然后,使该图案形成剂扩散,以使该叠层体在叠层体中的从磁记录层的中心部至读取侧的区域具有图案形成剂带有浓度梯度的区域,其中该浓度梯度是浓度从所述磁记录层的中心部向磁记录读取侧的方向逐渐减少的梯度,由此,在由包含基材层和磁记录层的多个层形成的叠层体中具有由图案形成剂形成的图案,所述图案可从所述叠层体的与所述基材层相反方向的表面识别,所述图案形成剂沿所述叠层体的膜厚方向分布,并分布成在所述叠层体中的从磁记录层的中心部至读取侧的区域具有图案形成剂带有浓度梯度的区域,其中该浓度梯度是浓度从所述磁记录层的中心部向磁记录读取侧方向逐渐减少的梯度。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印用叠层体,其特征在于,在转印用临时支撑体上形成有转印材,所述转印材具有磁记录层和由图案形成剂形成于该磁记录层上的图案。
发明的效果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中,形成图案的图案形成剂沿上述叠层体的膜厚方向分布,并分布成在所述叠层体中的从磁记录层的中心部至磁记录读取侧的区域具有图案形成剂带有浓度梯度的区域,其中该浓度梯度是浓度从所述磁记录层的中心部向磁记录读取侧方向逐渐减少的梯度。由于图案形成剂不是如具有图案的通常的磁记录介质那样高浓度地存在或局部存在于磁记录层上的特定区域,因此不会在图案形成部分产生高度差,不会发生由于高度差引起的再生输出的波动。根据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形成在具有磁记录层的转印材的磁记录层上或者基材上的任何一方或者双方上的图案的图案形成剂,其在将转印材转印到基材上而形成叠层体的工序之前或之后在转印材中扩散,并分布成在所述叠层体中的从磁记录层的中心部至读取侧的区域具有图案形成剂带有浓度梯度的区域,其中该浓度梯度是浓度从上述磁记录层的中心部向磁记录读取侧的方向逐渐减少的梯度,可从叠层体表面识别。因此,不会产生与图案形成部分对应的高度差,也不会发生由于该高度差引起的再生输出的波动。
本发明的转印用叠层体由于在转印用临时支撑体上具有磁记录层和形成在磁记录层上的图案,因此转印到基材后图案位于磁记录层和基材之间。于是,通过在转印前或转印后的图案形成剂的扩散,图案形成剂沿所述叠层体的膜厚方向分布,并分布成在上述叠层体中的从磁记录层的中心部至读取侧的区域具有图案形成剂带有浓度梯度的区域,其中该浓度梯度是浓度从所述磁记录层的中心部向磁记录读取侧方向逐渐减少的梯度。因此,不会产生与图案形成部分对应的高度差,也不会产生由于该高度差引起的再生输出的波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由于形成图案的区域可在转印用叠层体的转印材中、且可设定在磁记录层上或者基材上,因而可以在转印用叠层体的制造工序的最后阶段形成或者与转印用叠层体分开形成。因此,可以预先制作转印用叠层体的图案以外的部分,在图案确定后在最后阶段形成图案,可以缩短从形成图案至制作卡的工序,因此也可以迅速应对图案的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所形成的图案或者荧光图案基本上可以原样使用以往在磁记录介质上形成图案时所使用的着色剂或者荧光剂。因此,可以得到至少与现有制造方法同样的图案稳定性、耐光性、耐气候性。另外,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磁记录介质的图案扩散到构成转印材的层内部并被保持,因此不会直接暴露于来自外部的光线、机械接触,可以认为具有良好的图案稳定性、耐久性、耐气候性、耐光性。


图1为由磁条形成用的转印用叠层体制作的现有磁卡的放大剖面图。
图2为表示在本发明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转印用叠层体的一个形态的剖面图。
图3为表示在进行所述转印用叠层体的刻蚀时,图案形成剂扩散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一个形态、即在外片材基材侧形成着色层部分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表示通过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制作的磁卡的一个形态的剖面图。
图6为表示在实施例1~4中制造的磁条形成用的转印用叠层体和形成于该转印用叠层体的图案的示意图。
图7为表示实施例5和实施例6中形成图案的区域的简图。
图8为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形成图案的磁卡的一个形态的简图。
图9为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制造磁卡的工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为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制造磁卡的工序的其它例子的图。
图11为表示具有磁记录层和图案的磁卡的现有制造方法的图。
符号说明1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2图案形成剂扩散区域;3着色层;4磁记录层;5热敏粘接剂层;6外片材;7中心芯;8卡上的图案部;9转印用临时支撑体;10图案形成部分。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在由包含基材层和磁记录层的多个层形成的叠层体中具有由图案形成剂形成的图案,所述图案可从所述叠层体的与所述基材层相反方向的表面识别。
本发明的基材层呈片状或板状,作为原材料可以举出例如,氯乙烯、尼龙、纤维素二乙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塑料类、合成纸、布纸(cloth paper)等纸类以及这些材料的复合体等,除了这些材料以外,只要是具有用于形成叠层体所必需的强度、刚性的材料,则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
作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图案形成剂,可以使用通常被用作为了在磁记录介质上提供功能性、提供外观设计性等而形成的各种图案的形成用材料的各种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如着色剂、夜间涂料用材料那样形成可通过目视识别的图案的材料,也可以是如荧光剂、红外线油墨用材料等那样形成可利用光源或检测器识别的图案的材料。或者是使用通过特定检测装置才能检测的元素、化合物等形成可识别图案。
当在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中将荧光剂用作图案形成剂时,荧光剂沿磁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分布,并分布成在从磁记录层的中心部至读取侧的区域具有带有从上述磁记录层的中心部向磁记录读取侧的方向逐渐减少的浓度梯度的区域。因此,荧光剂不会局部存在于例如磁卡的表层部分,不会像上述那样在设置图案的部位产生高度差。因此,即便不特别设置覆盖表层部分的隐蔽层,如果不照射紫外线而仅借助太阳光或者室内光是不可能识别荧光图案的存在本身及其对应的位置和内容。因此,可以防止从其印刷位置和印刷内容容易地了解防伪信息和识别信息。
本发明中,图案形成剂沿叠层体的膜厚方向分布,所述图案形成剂分布成在所述叠层体中的从磁记录层的中心部至读取侧的区域具有带有从上述磁记录层的中心部向磁记录读取侧的方向逐渐减少的浓度梯度的区域。本发明中的“磁记录读取侧”是指相对于假定的磁记录介质,用于再生记录的磁头所接触的一侧。
这种分布,按照如以往在磁记录介质中所形成的图案那样使图案形成剂在磁记录层上高浓度地分布于叠层体的表层附近、或者使其局部地存在于叠层体的表层附近来形成图案的方法是无法达成的。本发明的这种图案形成剂的分布例如可通过在形成图案后利用热扩散将图案形成剂依次扩散到相邻层中而形成,也可以利用层叠形成图案时的图案形成用涂料的溶剂来腐蚀相邻层而形成。但是,从控制的容易性、图案形成剂和形成叠层体的树脂的选择自由度方面出发,优选使用热扩散的方法。热扩散虽然根据构成叠层体的层的不同而扩散速度有差异,但基本上为各向同性,图案形成剂从最初形成图案的区域向叠层体中浓度低的方向逐渐扩散。因此,叠层体中的图案形成剂的分布状况大致由形成图案的叠层体中的位置决定。
为使图案形成剂分布成具有带有从磁记录介质中的从磁记录层的中心部向磁记录读取侧方向逐渐减少的浓度梯度的区域,只要在夹着磁记录层而位于与磁读取侧方向相反侧的层间、或者磁记录层上形成图案即可。图案形成剂各向同性地扩散,扩散至磁记录读取侧的图案形成剂形成可识别的图案。图案形成剂沿与膜厚方向垂直的方向也有扩散,但由于膜厚薄,因此在识别图案时,不会发生图案变得不清晰的程度的扩散。
例如,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在转印用临时支撑体上形成包含磁记录层的多个层,在夹着该转印用临时支撑体的磁记录层而位于与转印用临时支撑体相反侧的层间、或者在与该转印用临时支撑体邻接的面相反侧的面的磁记录层上由图案形成剂形成图案,将所述转印材从转印用临时支撑体转印到基材上,从而形成叠层体,然后扩散该图案形成剂,以使该叠层体在叠层体中的从磁记录层的中心部至读取侧的区域具有图案形成剂带有浓度梯度的区域,其中该浓度梯度是浓度从所述磁录层的中心部向磁记录读取侧方向逐渐减少的梯度,由此,图案形成剂通过转印材,在转印后向成为该转印材表面侧的方向扩散,图案形成剂沿转印材的膜厚方向分布,所述图案成为可从磁记录读取侧方向识别的状态。由于所述图案形成剂不会局部地存在于卡里面,不会因图案的形成而产生磁头和磁记录层之间的距离即间隙的波动,因此不会发生磁再生输出的波动。
在本发明的所述制造方法中,转印材可以具有多个磁记录层,还可以在多个磁记录层的层间形成有图案。
另外,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在夹着所述磁记录层而与转印用临时支撑体相反侧的位置可以具有磁记录层以外的1个或2个以上的层,还可以在所述磁记录层和所述磁记录层以外的层、或者所述磁记录层以外的2个以上层的层间形成有图案。
作为形成在基材上的叠层体的磁记录层、图案形成层以外的构成成分,可以在磁记录层的磁读取侧形成隐蔽磁记录层的色相的着色层。另外,为了提高在经过转印工序形成叠层体时与基材的粘接力,可以在与基材邻接的位置形成热敏粘接剂层。进而,为了防止图案形成剂露出到磁记录介质的表层而通过接触粘附在其他物品上,可以在磁记录层的磁读取侧最外表层使用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
特别是在基材上依次具有磁记录层和着色层、并具有图案形成剂带有向记录读取侧方向逐渐减少的浓度梯度的区域、并且图案形成剂分布在磁记录层和着色层中的磁记录介质,该磁记录介质由于图案与着色层的背景色一起被识别,因此识别性、外观设计性极高。
另外,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由于在转印材的转印前或转印后使图案形成剂从磁记录层的中心部向磁记录读取侧的方向扩散而形成可识别的图案,因此需要图案形成剂扩散并被可识别地保持的扩散区域。由于该区域基本上相当于在叠层体中向图案的磁记录读取侧被层叠的层中图案形成剂可以扩散的部分,因此,该区域依赖于磁记录介质厚度方向中的图案形成位置。该扩散区域可以是着色层,还可以是着色层、磁记录层和热敏粘接剂层,或者还可以仅是有图案识别性降低倾向的磁记录层。
如果该区域的膜厚过薄,则能够保持的图案形成剂不充分,因此图案形成不能充分地进行,而且在厚度方向上的扩散被抑制的图案形成剂在横方向上扩散,而容易使图案变得不清晰。相对于此,如果该区域的膜厚过厚,则向磁记录读取方向扩散至可从表面识别的位置的途中,扩散区域变得过宽,图案仍有变得不清晰的可能性。因此,与扩散区域相对应的位于图案的磁记录读取侧方向上的叠层体的总膜厚,优选除去后述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的膜厚为2~50μm左右,进一步优选为3~20μm左右。
本发明中,在基材上形成有叠层体时,图案只要是位于磁记录层和基材之间的位置则可以形成在任意位置上。因此,经过转印工序形成叠层体时,图案可以层叠在转印用临时支撑体上的转印材中夹着磁记录层而与转印用临时支撑体相反侧的任意位置上。
但是,形成频繁进行设计上的变更的图案形成层的工序优选尽可能处于制作叠层体的工序的最后部分,例如在磁卡的磁条上形成图案时,优选例如形成在相当于转印用临时支撑体上的转印材的最上层的形成热敏粘接剂层后的磁条形成用转印用叠层体的热敏粘接剂层上、或者在转印磁条的基材侧形成图案形成层。这样,通过预先制作未印刷图案的素色磁条用的转印用叠层体,在决定了包含磁条图案的磁卡的设计后,可以立即在转印用叠层体的最上层或卡用基材上进行图案印刷,经过转印工序、热压加压工序进行卡的制造,因此,可在接受订货后较短的交货期制造形成有带图案的磁条的磁卡。
作为使如此形成的图案扩散到转印材内的方法,除了可以在转印前以转印用叠层体的状态加热转印材之外,还可以在转印到基材上而形成磁记录介质后开始进行加热。特别是,当磁记录介质为磁卡时,由于在磁卡的制作工序中,在工序最后阶段有以热压加压使多个卡用基材、磁条等层叠并一体化的工序,因此可以在该热压加压工序中进行图案形成剂的扩散。进行图案形成剂扩散时的条件可以考虑图案形成剂的扩散容易性、在叠层体中使用的树脂的种类、Tg,对温度、加热时间、所使用的图案形成剂的量等进行适当调整。
以下,作为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例子,详细地说明具有形成有图案的磁条的磁卡的制造方法。
作为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之一,参照图2和作为工序图的图9说明最初在磁条形成用的转印材侧形成图案的方法。图2为在本发明制造方法中使用的转印用叠层体的剖面图。作为可形成图案的转印材中的位置,也可以是与磁记录层相邻的位置,但在图9中,从形成图案到制作卡的工序数少的方面出发,示出了生产效率方面最为有利的在热敏粘接剂层上设置图案的情况。在本方法中,如图2所示,在转印用临时支撑体9上设置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1后再形成着色层3,在其上层叠涂布形成磁记录层4,再在其上层叠涂布形成热敏粘接剂层5,制作素色磁条用的转印用叠层体。在决定了形成在磁条上的图案后,在所述转印用叠层体的热敏粘接剂层上实施图案印刷而形成图案,制作具有图案形成功能的转印用叠层体。
图案形成剂通过转印用叠层体的加热(图9-(1))向相当于转印后的磁记录读取方向的转印用叠层体的转印用临时支撑体方向扩散。因此,成为可从如下所述的表面识别的状态,所述表面是从转印用临时支撑体上剥离并转印到作为基材的外片材上时与转印材基材相反侧的表面、即磁记录读取侧的表面(参照图3)。
或者,图案形成剂通过将磁条用的转印材转印到外片材上后与中心芯和中心芯的相反侧的外片材一起合为一体而使卡用基材一体化的热加压工序(图9-(2)),在磁条用转印材埋入外片材中的同时,图案形成剂向转印后的转印材的表面方向(磁记录读取侧方向)扩散,所形成的图案可从磁条的表面识别。这样,图案形成剂的扩散可以仅在磁卡制作工序所必需的热加压工序中进行,此时,如果与在转印用叠层体状态下预先进行的刻蚀工序(图9-(1))结合进行的话,可以更加可靠地扩散图案形成剂,因此优选。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图案形成方法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图4和工序图10示出在基材侧即外片材的转印磁条的部分形成图案的方法。本方法直至制作没有图案的磁条用的转印用叠层体的部分为止都与前述工序图9所示的方法相同,但在决定磁条的图案后,在外片材的转印磁条的部分形成图案,并在其上转印磁条用转印材。然后,进行将外片材与中心芯合为一体并使卡用基材与中心芯的相反侧的外片材一起一体化的热加压工序,将磁条形成用的转印材埋入卡基材中。此时所形成的图案的图案形成剂通过磁记录层向转印至外片材上的转印材的表面方向(磁记录读取侧)扩散,从而可从磁条表面识别该图案。
如此制造的磁卡如磁条部分的剖面图(图5)所示,兼作保护层的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1从层叠在中心芯7上的外片材6上露出到卡表面,作为磁条形成用转印材的叠层体被埋入,并且该磁卡具有图案形成剂在磁条形成用的转印材的着色层3、磁记录层4、热敏粘接剂层5的厚度方向扩散而成的图案形成剂扩散区域2。于是,邻接热敏粘接剂层5而形成在外片材6上的图案10的图案形成剂向被埋入的叠层体的磁记录读取侧方向扩散,向表面方向分布成具有图案形成剂带有逐渐减少的浓度梯度的区域。因此,可从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1一侧识别图案。
预先将图案直接形成在作为卡基材的外片材侧的上述方法与形成在转印用叠层体侧的另一个方法相比,可以更高地设定磁卡上的图案的印刷位置精度。因此,可以适合用于批量生产需要图案与卡用基材的位置正确对应的复杂图案的情况。
虽然可以按照上述顺序形成磁条部分具有图案的磁卡,但在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图案形成方法可以适用于除磁卡上的磁条以外的位置、也可以适用于除磁卡以外的磁记录介质、还可以适用于没有磁记录层的叠层体。这种情况的图案形成方法可以通过在图9、图10工序图中省略磁记录层,附加其他层,将磁记录层替换为其它功能层来应对。
进而,如上所述地使用磁条形成用的转印用叠层体形成磁卡时,仅是磁卡基材的一部分被磁条覆盖,也可以使用如覆盖卡用基材整个面那样的转印用叠层体和转印工序在卡的整个面上形成图案。
以下,按照制造工序的顺序,对在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制造方法中使用的转印用叠层体的各组成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的剖面结构图所示,作为本发明的转印用叠层体的形态之一的磁条形成用的转印用叠层体可以通过在转印用基材9上依次层叠根据需要形成的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1、以及根据需要形成的着色层3、作为必要组成要件的磁记录层4、根据需要形成的热敏粘接剂层5而进行制造。并且,优选在磁记录层上、或者设置热敏粘接剂层时在热敏粘接剂层上形成实施了图案印刷10的图案。
对于在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制造方法中使用的转印用叠层体而言,作为可用作转印用临时支撑体的膜,可以使用公知常用的膜中的任何一种。可以举出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类,聚丙烯等聚烯烃类,纤维素三乙酸酯等纤维素衍生物,聚酰胺等其他塑料。其中,优选兼具抗拉强度和耐热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另外,转印基材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3~100μm,优选为5~50μm。
在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制造方法中使用的转印用叠层体中,可以使用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防止利用加热而通过热敏粘接剂层、磁记录层、着色层等扩散到磁卡形成后的磁记录读取方向上的图案的图案形成剂超出最外表层而进一步扩散到外部的现象。另外,所述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还在磁条形成用的转印材的转印工序中,防止图案形成剂附着在热压加压用的金属板上。而且,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还发挥作为转印材整体的保护层的功能。作为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优选对于与图案的检测相对应的光、电子射线等实质上是透明的,以使能够识别扩散至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正下面的图案形成剂的图案,或者由荧光剂形成图案的情况下可以在目视时使被照射的紫外线透过。
作为构成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的粘合剂树脂,根据图案形成剂的种类而有若干不同,例如从纤维素类树脂、丁缩醛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氯乙烯与醋酸乙烯的共聚物或者进一步加入了乙烯醇、马来酸酐或丙烯酸等的共聚物等氯乙烯类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蜜胺树脂等中,适宜使用玻璃化转变点高于扩散图案形成剂时转印用叠层体加热温度或热压加压温度的物质。另外由于图案形成剂的扩散路径被认为是分子间隙,因此在阻止扩散的方面上优选添加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等固化剂而使树脂粘合剂分子间进行交联,优选不包含容易在层中产生孔的各种填料。由于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还作为保护层发挥功能,因此在提高耐久性的方面上也优选使用固化剂。
特别是,使用染料作为图案形成剂时,优选与染料的相容性和染色性低的亲水性树脂,可以适合使用在升华性染料的防扩散层中使用的树脂。进而如果考虑到与通常的热塑性树脂的粘接性、耐热性、耐水性,则优选纤维素类树脂,其中进一步优选硝化纤维素、醋酸纤维素。
另外,根据需要还可以在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中添加大豆卵磷脂、微粒硅或蜡等作为涂膜改性剂。
作为在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用涂料中使用的溶剂,可以举出例如,丙酮、甲乙酮、环己酮等酮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等酯类,乙醇等醇类,己烷、甲苯、二甲苯等烃类,这些溶剂还可以混合2种以上使用。
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是按照逆转方式、凹版印刷方式、模具涂布方式等公知常用方式在转印用临时支撑体膜上涂布如上述那样调制出的防扩散层用涂料而得到的。
从记录再生特性来看,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的干燥涂膜厚度越薄越好,但如果过薄则会产生造成图案形成剂扩散的孔,不能充分地防止图案形成剂的扩散。如果考虑与强度、耐久性等的平衡,优选为0.1~5μm,进一步优选为0.3~2μm。
在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转印用叠层体可以具有着色层(隐蔽层)。着色层含有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作为成分,隐蔽相邻的磁记录层的色相,并将扩散于着色层中的图案形成剂保持在着色层中,从而可以将着色层的色相识别为背景,因此可以容易地识别图案,提高外观设计性。
用于着色剂的颜料,无机颜料有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铬、氧化铁、氧化锌、硫酸钡等,有机颜料有偶氮类、酞菁类、喹吖啶酮类、苝类、蒽醌类、硫靛类、阴丹士林蓝类等各种颜料,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另外,还可以使用酞菁染料、偶氮染料、硝基染料、喹啉染料、次甲基染料、吖嗪染料、酞类染料等染料来代替上述颜料或者与上述颜料并用。
另外,作为能够有效地隐蔽磁记录层的色相的颜料,还可以使用鳞片状金属粉,作为金属可以使用铝、金、银、铜、黄铜、钛、铬、镍、镍铬、不锈钢等。鳞片状金属粉例如由球磨机等形成为板状形状、或者通过剥离蒸镀薄膜而形成,作为这些金属粉的形状,面方向的大小优选为5~25μm、进一步优选为10~15μm。厚度为0.1~1μm左右。
作为用于着色层用涂料的粘合剂树脂,可以使用公知常用的粘合剂树脂,还可以使用异氰酸酯化合物进行热固化。为了使图案形成剂的扩散变得容易,除了可以使用在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部分描述的粘合剂树脂之外,还适宜在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松香改性马来酸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虫胶、醇酸树脂等中,选择使用用于着色层的粘合剂树脂的Tg比为了图案形成剂的扩散而对转印材施加的温度更低的树脂。
这样,可以使图案的图案形成剂通过着色层向磁记录读取方向、即转印后的转印材的表面方向扩散。扩散的速度、难易度根据用于着色层的树脂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但可以适当选择施加于转印材的温度和用于着色层的树脂来进行调整。
作为用于着色层用涂料的溶剂,可以使用公知常用的溶剂,例如可以使用已在保护层中说明的溶剂等。
着色层的形成可以如下进行将着色剂单独或者2种以上混合到粘合剂树脂和可溶解粘合剂树脂的溶剂中,以双辊辊磨机、三辊辊磨机、球磨机、砂磨机、分散器等公知常用的方法使其分散,制作着色层用涂料,通过逆转方式、凹版印刷涂布方式、模具涂布方式等公知常用方式涂布该着色层用涂料,并进行干燥。
为了隐蔽磁记录层的茶色或黑色,优选着色层的膜厚是厚的。但是,如果着色层的膜厚过大,则间隙变大,再生输出特性降低,读取信息时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增大。因此,着色层的膜厚优选为2~5μm,特别优选为3~4μm。
在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转印用叠层体的磁记录层可以如下形成例如将含有磁性粉末、粘合剂树脂和可溶解粘合剂树脂的溶剂的磁记录层用涂料直接涂设在转印用临时支撑体上、或者夹设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而涂设其上、或者另外再夹设着色层而涂设在其上。
作为该磁记录层中所含有的磁性粉末,可以使用γ-氧化铁、磁铁矿、钴被覆氧化铁、二氧化铬、铁类金属磁性粉、钡铁氧体、锶铁氧体等公知的磁性粉末。优选使用矫顽磁力为20~320kA/m范围的物质。
作为用于磁记录层的粘合剂树脂,可以使用公知常用的粘合剂树脂。例如,通常可以使用在着色层部分描述的粘合剂树脂等。另外,还可以使用异氰酸酯化合物进行热固化。另外,作为用于磁记录层用涂料中的溶剂,例如,通常可以使用在保护层部分描述的溶剂等。
图案形成层的图案形成剂可以通过磁记录层向磁记录读取方向、即转印后的转印材表面扩散。扩散的速度、难易度根据树脂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但可以适当选择施加于转印材的温度和用于磁记录层的树脂来进行调整。为了使图案形成剂的扩散变得容易,优选在磁记录层中使用的粘合剂树脂的Tg低于施加在转印材上的温度。
根据需要,还可以在磁性涂料中添加表面活性剂、硅烷偶联剂、增塑剂、蜡、硅油等助剂类,另外还可以添加炭黑以及其他填料类。
磁记录层用涂料例如可以通过公知惯用的方法将上述磁性粉末、粘合剂树脂、溶剂混炼分散而得到,作为混炼分散机可以使用双辊辊磨机、三辊辊磨机、球磨机、亨舍尔混合机、双锥形砂磨机(Coball Mill)、砂磨机、分散器、匀化器、捏合机等。
对于磁记录层用涂料的涂布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常用的涂布方式,在涂布规定量的磁涂料后,进行取向处理以使磁粉末的易磁化方向成为磁记录层的涂布长度方向,并进行干燥。作为涂布方式,可以使用凹版印刷方式、逆转方式、转印辊涂布、吻合涂布方式、模具涂布方式等方式。
另外,从再生记录特性的方面出发,按照上述涂布方式涂布后,优选趁着涂膜还没有干燥而进行磁场取向处理。磁场取向处理可以使用公知的方式,例如使用相互排斥永久磁铁、螺线管式电磁铁等。磁场强度优选在1000~6000G的范围。
磁记录层的干燥膜厚优选为2~50μm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5~20μm的范围。
出于良好地粘接转印用叠层体和卡用基材的目的,可以在用于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制造方法的转印用叠层体中使用热敏粘接剂层。热敏粘接剂层通常包含显示出热敏粘合性的树脂,可以举出例如,氯乙烯与醋酸乙烯的共聚物或者进一步加入了乙烯醇、马来酸酐或丙烯酸等的共聚物等氯乙烯类树脂、聚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氨酯树脂等。
作为用于热敏粘接剂层的溶剂,可以使用例如在保护层部分描述的溶剂。热敏粘接剂层可以如下制得将显示出热敏粘合性的树脂溶解在溶剂中,混合搅拌而调制出热敏粘接剂涂料,利用逆转方式、凹版印刷方式、模具涂布方式等公知的方式将该粘接剂涂料涂布在磁记录层上,并进行干燥而制得。
热敏粘接剂层的膜厚优选为0.5~15μm,特别优选为0.5~5μm。
图案形成剂可以通过热敏粘接剂层而向磁记录读取方向、即转印材的表面方向扩散。扩散的速度、难易度根据用于热敏粘接剂层的树脂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但可以适当选择施加于转印材的温度和用于磁记录层的树脂来进行调整。为了使图案形成剂的扩散变得容易,优选用于热敏粘接剂层的粘合剂树脂的Tg低于施加到转印材的温度。
在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转印用叠层体中的图案的形成可以如下进行当使用着色剂作为图案形成剂时,可以使用以下的图案形成用油墨,通过印刷该油墨来进行图案的形成。此时,图案形成用油墨包含粘合剂树脂、着色剂和溶剂。作为图案形成用油墨的着色剂,可从公知的染料、颜料中选择使用容易扩散的物质,但从借助热的扩散容易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染料,可以使用以往在各种着色领域中使用的公知染料。优选使用单偶氮类、双偶氮类、金属络盐类、蒽醌类、酞菁类、三芳基甲烷类、苝类等油溶性染料。还可以使用公知的升华性染料,但可以在制造磁记录介质时的转印工序中利用充分的温度、时间来进行本发明制造方法的图案形成剂的扩散,因此并非一定需要通常的升华性染料所要求的短时间内扩散的良好升华性。反而,重视着色剂的稳定性时,优选使用除升华性染料以外的染料。
作为用于图案形成用油墨的粘合剂树脂,可以使用公知常用的粘合剂树脂。可以列举出例如,在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着色层、磁记录层和热敏粘接剂层等中使用的树脂,但优选为对卡用外片材基材的附着性良好、并且即使在热敏粘接剂层上形成图案也不会阻碍热敏粘接剂层对外片材的粘接性的粘合剂树脂,可以适合使用对外片材具有良好的粘合性的在热敏粘接剂层中使用的粘合剂树脂。
作为用于图案形成用油墨的溶剂,可以使用公知常用的溶剂,例如可以使用已在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着色层、磁记录层、热敏粘接剂层中描述的溶剂等。
图案形成用油墨可以将图案形成剂单独或2种以上混合到粘合剂树脂和溶解粘合剂树脂的溶剂中使其溶解,或者通过使用双辊辊磨机、三辊辊磨机、球磨机、砂磨机、分散器等公知常用的分散装置的方法使其分散,制作图案形成用油墨。在图案的印刷中可以使用凹版印刷、橡皮版印刷、胶版印刷、丝网印刷、喷墨等公知的印刷方法,从印刷品质、生产率的观点出发,特别适合凹版印刷。
对图案印刷的膜厚并没有特别限定,但如果膜厚过厚,则由于磁条形成用转印材通常是卷绕成卷状的,因此卷绕时非印刷区域和印刷区域的膜厚差所导致的高度差变大,使转印材变形,存在使磁条形成用的转印材与基材的粘接性恶化的可能性。因此,其膜厚优选为0.5~5μm,特别优选为0.5~2.0μm。
这样,使用图案形成用油墨在例如磁条用转印材的热敏粘接剂面或者在卡用基材侧的转印磁条的部分形成图案。
作为使如此形成的图案在转印材内扩散的方法,可以在转印用临时支撑体上存在转印材的状态下,在转印工序前于40~80℃的高温环境下放置数小时~数天,预先使图案形成剂向转印用临时支撑体侧扩散,在转印转印材后成为可从与转印材的基材相反的表面侧识别的状态。或者,在使用热压加压工序制作磁卡时,可将转印材转印到卡基材的外片材上后,将中心芯和相反面的外片材一起夹入到热压加压用金属板中,在100~160℃的温度下进行数十分钟至数小时的热加压加工,使图案形成剂向转印后的转印材表面侧扩散,成为可从所制作的磁卡表面识别的状态。
图案形成剂为荧光剂时,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可以通过以下的荧光图案形成用油墨的印刷来进行。本发明的荧光图案形成用油墨包含粘合剂树脂、荧光剂和溶剂。
作为荧光图案形成用油墨的荧光剂,可以广泛地使用公知的有机类荧光物质。作为具体的有机荧光物质,苯并噁唑噻吩类、二氨基芪类、咪唑类、香豆灵类、萘二甲酰亚胺类、稀土类络合物类等荧光染料因扩散良好故优选。另外,作为市售的荧光物质,可以使用Chiba Special Chemicals公司生产的商品名UVITEX OB、日本化药公司生产的商品名Kayalight OS、BASF公司生产的商品名Thermoplast系列、商品名Fluorol系列、商品名Lumogen系列、记录素材综合研究所公司生产的商品名Lumi Color等。从扩散的容易性方面出发,优选使用荧光性染料。
作为使用了上述荧光剂的荧光图案形成用油墨的制造,除了使用荧光剂代替有色的着色剂之外,可以与前述的图案形成用油墨的制造方法同样地进行制造。当使用发光涂料用、红外线涂料用以及其它功能性涂料用染料、颜料作为由荧光剂形成的图案形成剂时,可将上述着色剂、荧光剂替换成这些功能性涂料用的染料、颜料来制造功能性油墨,并在磁记录介质上形成图案。
这些图案形成剂例如可以同时使用着色剂和荧光剂,还可以组合使用其它功能性油墨。
实施例下面,使用实施例和比较例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到实施例的限定。另外,下面的“份”表示质量份。
下面,连续给出作为图案形成剂用着色剂使用有色染料的实施例和使用荧光染料的实施例。
在实施例、比较例中使用以下所示的转印用临时支撑体膜和各涂料。
A.转印用临时支撑体膜厚度为24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B.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用涂料(兼具保护层功能)的制作醋酸纤维素树脂 8份(大赛璐化学公司生产的“L-20”,Tg187℃)醋酸丙酸纤维素树脂 2份(Eastman Chemicals公司生产的“CAP-504-0.2”,Tg159℃)丙酮25份醋酸乙酯25份甲苯20份环己酮 20份多异氰酸酯 4份(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的“hardener No.50”(有效成分50%))使用分散器将上述材料中除多异氰酸酯以外的全部物质搅拌,使它们充分溶解后,添加上述多异氰酸酯,再使用分散器进行搅拌均匀化,制作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用涂料。
C.着色层用涂料的制作鳞片状金属粉铝粉 20份(SHOWA ALUMINUM POWDER公司生产的“210EA”)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 16份(Union Carbide公司生产的“VAGH”,Tg79℃)
聚氨酯树脂4份(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的“TS-03”,Tg-30℃)甲乙酮75份甲苯 75份环己酮17份多异氰酸酯5份(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的“hardener No.50(有效成分50%)”)使用分散器将上述材料中除多异氰酸酯之外的全部物质搅拌,使它们充分溶解后,添加上述多异氰酸酯,再使用分散器进行搅拌均匀化,制作着色层用涂料。
D.磁记录层用涂料的制作钡铁素体磁粉 100份(户田工业公司生产的“MC-127”;矫顽磁力220kA/m)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 15份(日本ZEO N公司生产的“MR-110”,Tg70℃)聚氨酯树脂10份(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的“TS-03”)MEK 50份甲苯 50份环己酮25份多异氰酸酯10份(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的“hardener No.50(有效成分50%)”)使用上述材料,通过日本特开平09-059541所示的方法制作磁记录层用涂料。
E.热敏粘接剂层用涂料的制作聚氨酯树脂 1份(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的“TS-03”)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 4份(日信化学公司生产的“Solbin C5”,Tg68℃)MEK 45份甲苯50份使用分散器搅拌上述材料,使其充分溶解并进行均匀化,制作热敏粘接剂涂料。
F.图案形成用油墨[A]的制作铬络盐染料的胺盐4份<C.I.溶剂黑43>
(保土谷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的“Eisen Spilon Black GMHSPECIAL”)聚氨酯树脂 2份(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的“TS-03”)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 8份(日信化学公司生产的“Solbin C5”)MEK 43份甲苯43份使用分散器搅拌上述材料使其充分溶解并进行均匀化,制作图案用油墨[A]。
G.图案形成用油墨[B]的制作铜酞菁染料<C.I.溶剂蓝70>4份(BASF公司生产的“Neozapon Blue 807”)聚氨酯树脂 2份(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的“TS-03”)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 8份
(日信化学公司生产的“Solbin C5”)MEK 43份甲苯43份使用分散器搅拌上述材料,使其充分溶解并进行均匀化,制作图案用油墨[B]。
H.图案形成用油墨[C]的制作炭黑10份(CABOT CORPORATlON公司生产的“REGAL99R”)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 8份(Union Carbide公司生产的“VAGH”)聚氨酯树脂 2份(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的“TS-03”)MEK 40份甲苯40份多异氰酸酯 4份(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生产“hardener No.50(有效成分50%)”)使用双辊,将炭黑、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一起预混炼,然后与其它材料一起过砂磨机,制作图案用油墨[C]。
I.图案形成用油墨[D]的制作铜酞菁颜料 10份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 8份(Union Carbide公司生产的“VAGH”)聚氨酯树脂 2份(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的“TS-03”)MEK 40份甲苯40份多异氰酸酯4份(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的“hardener No.50(有效成分50%)”)使用双辊,将铜酞菁颜料、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一起预混炼,然后与其它材料一起过砂磨机,制作图案用油墨[D]。
J.非图案部填充用涂料的制作鳞片状金属粉铝粉 20份(SHOWA ALUMINUM POWDER公司生产的“210 EA”)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16份(Union Carbide公司生产的“VAGH”)聚氨酯树脂 4份(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的“TS-03”)甲乙酮 75份甲苯 75份环己酮 17份多异氰酸酯 5份(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的“hardener No.50(有效成分50%)”)使用分散器,将上述材料中除多异氰酸酯之外的全部物质搅拌,使它们充分溶解后,添加上述多异氰酸酯,再使用分散器进行搅拌均匀化,制作着色层用涂料。
K.荧光图案形成用油墨[A]的制作荧光物质[A] 2份(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生产的“UVITEX OB”)聚氨酯树脂 2份(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的“TS-03”)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 8份(日信化学公司生产的“Solbin C5”)MEK 44份甲苯 44份使用分散器搅拌上述材料,使其充分溶解并进行均匀化,制作荧光图案形成用油墨[A]。
L.荧光图案形成用油墨[B]的制作荧光物质[B] 2份(BASF公司生产的“Lumogen F Violet570”)聚氨酯树脂 2份(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的“TS-03”)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8份(日信化学公司生产的“Solbin C5”)MEK 44份甲苯 44份使用分散器搅拌上述材料,使其充分溶解并进行均匀化,制作荧光图案形成用油墨[B]。
以下,首先给出使用有色染料作为图案形成剂的实施例和比较例。
(实施例1)使用厚度为24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作为转印用临时支撑体,使用逆转涂布器,在该薄膜的单面上,依次涂布、干燥上述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用涂料、着色层用涂料、磁记录层用涂料和热敏粘接剂涂料,分别设置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着色层、磁记录层和热敏粘接剂层。各层的干燥后的膜厚为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为1μm、着色层为4μm、磁记录层为9μm、以及热敏粘接剂层为1.5μm。
如图6所示,采用凹版印刷方式,将图案用油墨[A]图案印刷到上述制得的转印材的热敏粘接剂层面上,并使图案部分的膜厚成为1μm。然后,在60℃的恒温室中放置24小时,使图案的着色剂通过热敏粘接剂层、磁记录层和着色层,向转印用叠层体的转印用基材方向扩散。
使用上述制得的磁条形成用的转印用叠层体,将转印材裁剪为规定宽度后,利用热封试验机(TESTER SANGYO公司生产)将转印材转印到聚氯乙烯制的卡基体用外片材(太平化学公司生产)上。然后,除去转印用临时支撑体,使用平压加压机(试验用硫化加压机(东洋精机制作所生产))在140℃、1.3MPa、20~30分钟的条件下,与卡基体用的中心芯和相反面的外片材一起进行热压加压加工,冲裁成卡状,制作磁卡(见图8)。
(实施例2)除了在实施例1的图案印刷中使用图案形成用油墨[B]作为图案形成用油墨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磁卡。
(实施例3)除了在实施例1的图案印刷中不进行将图案印刷后的磁条形成用转印用叠层体在60℃的高温室中放置24小时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磁卡。
(实施例4)除了在实施例2的图案印刷中不进行将图案印刷后的磁条形成用转印用叠层体在60℃的高温室中放置24小时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制作磁卡。
(实施例5)在实施例1中,磁条用转印材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如图7所示那样,使用图案形成用油墨[A]并采用凹版印刷方式在作为卡用基材的外片材侧的转印磁条的部分进行图案印刷。然后,与实施例1的磁卡制作方法同样地制作磁卡。
(实施例6)除了在实施例5的图案印刷中使用图案形成用油墨[B]作为图案形成用油墨之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制作磁卡。
(比较例1)使用厚度为24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作为转印用临时支撑体膜,利用逆转涂布器,在该薄膜的单面上涂布、干燥上述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用(保护层用)涂料,并使干燥后的膜厚成为1μm。
然后,使用图案形成用油墨[C],通过凹版印刷形成图案,并使干燥后的图案的膜厚为1μm。然后,使用成为上述图案的负图案的凹版,印刷非图案部填充用涂料并使干燥后的膜厚为1μm,以使其与除上述图案用油墨[C]形成的图案部以外的部分一致。
然后,利用逆转涂布器,依次涂布、干燥着色层用涂料、磁记录层用涂料和热敏粘接剂涂料,分别设置防着色剂扩散止层、着色层、磁记录层和热敏粘接剂层。各层的干燥后的膜厚为着色层为4μm、磁记录层为9μm、热敏粘接剂层为1.5μm。
将上述制得的磁条形成用的转印用叠层体裁剪为规定宽度后,使用热封试验机(TESTER SANGYO公司生产)将转印材转印到聚氯乙烯制的卡基体用外片材(太平洋化学公司生产)上,除去转印用临时支撑体。然后,使用平压加压机(试验用硫化加压机、东洋精机制作所生产)在140℃、1.3MPa、20~30分钟的条件下将外片材与卡基体用中心芯和相反面的外片材一起进行热压加压加工,冲裁成卡状,制作磁卡。
(比较例2)
除了在比较例1中使用图案形成用油墨[D]作为图案形成油墨之外,与比较例2同样地操作,制作磁卡。
(比较例3)除了在比较例1中不进行用非图案部填充用涂料填充非图案部之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磁卡。
通过以下的评价方法对实施例1~实施例6、比较例1~比较例3的磁卡进行评价。
(图案稳定性)在60℃的恒温槽中保管1000小时后,观察磁卡的图案的发色和形状的改变。在实施例1~实施例6中制作的带图案的磁卡,图案没有变化,发色、形状也被维持。
(外观设计性)以目视评价磁卡的磁条部分。
○...对比度、发色均良好△...对比度不清晰或发色不充分×...对比度不清晰且发色不充分(磁卡的输出波动)通过测定由于磁卡表面的凹凸的原因所产生的再生输出的波动,评价作为叠层体的磁卡的高度差、凹凸的大小。
对于所得的磁卡,按照ISO/IEC7811-6,使用BARNES公司生产的MAGTESTER2000进行其再生记录特性的测定,由下式求出输出波动。另外,关于为制作该磁卡样品而使用的磁卡上的磁条,与各自的间隙相应地调整磁记录层的膜厚,并调整为输出平均值与标准卡输出相等。
输出波变(%)=((输出最大值-输出最小值)/输出平均值)×100○...小于5%
△...5%以上且小于10%×...10%以上(决定图案后的交货期和图案变更的容易性)以直至完成卡为止的工序数表示(参照图9、图10、图11)○...形成图案至完成卡的工序数少至4个以下,可以进一步迅速地应对卡交货期和图案变更。
×...形成图案至完成卡的工序数多达7个以上、直至完成卡需要很多时间,因此不能迅速地应对卡交货期和图案变更。
△...形成图案至完成卡的工序数为5~6个。
结果示于表1中。


由表1的结果可知,本实施例1~6可以确保与现有的具有图案的磁卡同样的外观设计性,而且由于用于图案印刷的染料扩散到磁记录层、着色层的空隙部分中并着色,因此,磁条表面与磁记录层之间的距离在图案部分和非图案部分基本上没有变化,完全不会发生由于图案引起的输出波动。另外,由于从决定图案至完成卡为止的工序数少,因此可以大幅度地缩短交货期,还可以迅速地应对图案变更。
另外,以往使用的为了消除磁条表面至磁记录层的间隙的变化而按照印刷部的负图案对非印刷部印刷与着色层(隐蔽层)相同色相的油墨的方法,在理论上可以使图案部的印刷与非图案部的填充印刷的位置和高度相一致,但实际上会受到所用的转印基材的延伸等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在印刷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上发生印刷对齐的偏差,因而不可能消除输出波动。另外,在该方法中,不仅增加了用于形成负图案的工序,而且从图案形成工序至完成卡的工序数多,因此不能迅速地应对交货期和图案变更。
以下给出使用荧光染料作为图案形成剂的实施例。
(实施例7)使用厚度为24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作为转印用临时支撑体膜,使用逆转涂布器,在该膜的单面上依次涂布、干燥上述防荧光剂扩散层用涂料、着色层用涂料、磁记录层用涂料和热敏粘接剂涂料,分别设置防荧光剂扩散层、着色层、磁记录层和热敏粘接剂层。
各层的干燥后的膜厚为防荧光剂扩散层为1μm、着色层为4μm、磁记录层为9μm、以及热敏粘接剂层为1.5μm。
作为荧光图案印刷,采用凹版印刷方式,在上述制得的转印材的热敏粘接剂层面上印刷荧光图案形成用油墨[A],并使图案部分的膜厚成为1μm,进行如图6所示那样的荧光图案印刷,然后在60℃的恒温室中放置24小时。在该阶段剥离转印用临时支撑体,利用紫外线照射装置从防荧光剂扩散层的表面侧照射紫外线的结果,可目视确认荧光图案。可知通过上述刻蚀工序,荧光图案的荧光剂充分扩散到转印用基材侧。
将上述制得的磁条形成用的转印用叠层体裁剪成规定宽度后,通过热封试验机(TESTER SANGYO公司生产)将转印材转印到聚氯乙烯制的卡基体用外片材(太平化学公司生产)上,然后除去转印用临时支撑体膜,使用平压加压机(试验用硫化加压机(东洋精机制作所生产))在温度130~140℃、压力20kg/cm2、时间20~30分钟加热加压的条件下,与卡基体用中心芯和相反面的外片材一起进行热压加压加工,然后冲裁成卡状,制作磁卡(见图8)。
(实施例8)除了在实施例7的荧光图案印刷中将荧光图案形成用油墨[A]替换成荧光图案形成用油墨[B]之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操作,制作磁卡。
(实施例9)除了在实施例7的荧光图案印刷中不将荧光图案印刷后的磁条形成用的转印用叠层体在60℃的恒温室放置24小时之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操作,制作磁卡。
(实施例10)除了在实施例8的荧光图案印刷中不将荧光图案印刷后的磁条形成用的转印用叠层体在60℃的恒温室放置24小时之外,与实施例8同样地操作,制作磁卡。
(实施例11)在实施例7中,磁条形成用的转印用叠层体与实施例7同样地制作,使用荧光图案形成用油墨[A]利用凹版印刷方式在卡用基材“外片材”的转印磁条的部分进行如图7所示的荧光图案印刷。这以后的工序与实施例7的磁卡制作方法同样地操作,制作磁卡。
(实施例12)除了在实施例9的荧光图案印刷中将荧光图案形成用油墨[A]替换成荧光图案形成用油墨[B]之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操作,制作磁卡。
(比较例4)按顺序层叠预先形成有磁记录层的透明外片材、中心芯、透明外片材、磁带,通过一次性加热使其同时热熔接,得到预先层叠的卡基材。
使用厚度18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作为转印用临时支撑体膜,利用逆转涂布器,在该薄膜的单面上依次涂布、干燥上述防荧光剂扩散层用涂料、着色层用涂料和热敏粘接剂涂料,分别设置防荧光剂扩散层、着色层和热敏粘接剂层。各层的干燥后的膜厚为防荧光剂扩散层为1μm、着色层为4μm、并且热敏粘接剂层为1μm以下。在形成热敏粘接剂层后,采用凹版印刷方式使荧光图案形成用油墨[A]形成荧光图案,并使干燥后的膜厚为1μm以下。这样,形成带有荧光图案的隐蔽层转印片材。
在上述制得的带磁记录层的卡基材上重叠带荧光图案的隐蔽层转印片材的荧光图案区域侧,使用平压加压机(试验用硫化加压机(东洋精机制作所生产))在温度120~130℃、压力16~18kg/cm2、时间15~25分钟下加热加压,使隐蔽卡用隐蔽层转印片材粘接到带磁条的卡基材上,然后,剥离转印片材的PET薄膜,制作磁卡。
(比较例5)除了在比较例4中将荧光图案形成用油墨[A]替换成荧光图案形成用油墨[B]之外,与比较例4同样地操作,制作磁卡。
(比较例6)除了在比较例4中将着色层的膜厚制成7μm之外,与比较例4同样地操作,制作磁卡。
以下,记载形成有荧光图案的磁卡的评价方法。
(图案稳定性)在60℃的恒温槽中保管1000小时后,观察磁卡的图案的发色和形状的改变。在实施例7~实施例12中制得的带图案的磁卡中,图案没有改变,发色、形状也被维持。
(荧光图案的隐蔽性I)在太阳光、室内光下,目视评价是否存在包含于太阳光、室内光中的紫外线所引起的荧光图案的荧光发光。
○...完全不能可见荧光发光。
△...虽然能够可见荧光发光,但尚不能识别图案。
×...荧光发光能够可见至图案。
(荧光图案的隐蔽性II)在太阳光、室内光下,目视评价可见光反射所引起的荧光图案印刷轮廓的可见性的有无。
○...完全不能可见荧光图案的轮廓。
△...虽然能够可见荧光图案的轮廓,但尚不能识别图案。
×...能够可见荧光图案的图案。
(紫外线照射所引起的荧光发光)目视评价紫外线照射所引起的荧光图案的荧光发光强度。
○...可以得到充分的荧光发光。
△...荧光发光不充分,荧光图案的可见性差。
×...荧光发光极弱,不能准确地确认图案的形状。
(输出波动)针对所得磁卡,按照ISO/IEC7811-6,使用BARNES公司生产的MAGTESTER2000,进行其再生记录特性的测定,根据下式求出输出波动。另外,关于为制作该磁卡样品而使用的磁卡上的磁条,与各自的间隙相应地调整磁记录层的膜厚,并调整为输出平均值与标准卡输出相等。
输出波动(%)=((输出最大值-输出最小值)/输出平均值)×100○...小于5%。
△...5%以上且小于10%。
×...10%以上。
表2

由表2的结果可知,本实施例7~12可以确保与作为现有的具有荧光图案的磁卡的一个形态的比较例4、5同样的荧光发光强度,并且不会由于包含于太阳光或室内光中的紫外线所引起的荧光发光而可见荧光图案。而且,本实施例7~12由于在荧光图案印刷中使用的荧光剂扩散到磁记录层、着色层中,因此荧光图案印刷不会给着色层带来由于太阳光或室内光的可见光反射而可见荧光图案印刷部分轮廓的变形。另外,磁条表面和磁记录层之间的距离在荧光图案部分和非荧光图案部分基本上没有变化,因此完全不会发生由于荧光图案的存在而引起的输出波动,另外,通过将这样的不发生输出波动的现象作为判断卡的真伪的标准,更加可靠地防止伪造。相对于此,比较例4和5中,着色层所带来的隐蔽并不充分,能够在太阳光或室内光中的紫外线下可见图案的荧光发光,并且能够利用可见光的反射光观察到图案的高度差,因此不能隐匿荧光图案的存在。即便加厚着色层的膜厚,也如比较例6所示,并不能改善这样的状况,反而降低荧光的发光强度。
另外,图案形成工序至完成卡为止的工序数比以往少、并可以迅速地应对交货期和图案变更,这一点与使用着色剂形成图案的实施例1~实施例6相同。
产业实用性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磁条部分形成有可从磁读取侧识别的图案的磁记录介质、该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以及在该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转印用叠层体,可以有效地用于例如信用卡、银行卡等在卡用基材层上层叠包含磁记录层的层而成的卡状磁记录介质等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磁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由包含基材层和磁记录层的多个层形成的叠层体中具有由图案形成剂形成的图案,所述图案可从所述叠层体的与所述基材层相反方向的表面识别,所述图案形成剂沿所述叠层体的膜厚方向分布,并分布成在所述叠层体中的从磁记录层的中心部至读取侧的区域具有图案形成剂带有浓度梯度的区域,其中该浓度梯度是浓度从所述磁记录层的中心部向磁记录读取侧方向逐渐减少的梯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记录介质,其中,所述图案形成剂含有着色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记录介质,其中,所述图案形成剂含有荧光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记录介质,其中,所述图案形成剂的浓度分布从所述磁记录层的基材层侧的界面向磁读取侧的方向逐渐减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记录介质,其中,在磁记录层的磁记录读取侧具有着色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记录介质,其中,在磁记录层的磁记录读取侧最外表层具有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
7.一种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转印用临时支撑体上形成转印材,该转印材具有至少一个磁记录层,并在该磁记录层的与所述转印用临时支撑体邻接的面相反侧的面上由图案形成剂形成有图案,接着,通过将所述转印材从转印用临时支撑体转印至基材层上,形成叠层体,然后,使该图案形成剂扩散,以使该叠层体在叠层体中的从磁记录层的中心部至读取侧的区域具有图案形成剂带有浓度梯度的区域,其中该浓度梯度是浓度从所述磁记录层的中心部向磁记录读取侧方向逐渐减少的梯度,由此,在由包含基材层和磁记录层的多个层形成的叠层体中具有由图案形成剂形成的图案,所述图案可从所述叠层体的与所述基材层相反方向的表面识别,所述图案形成剂沿所述叠层体的膜厚方向分布,并分布成在所述叠层体中的从磁记录层的中心部至读取侧的区域具有图案形成剂带有浓度梯度的区域,其中该浓度梯度是浓度从所述磁记录层的中心部向磁记录读取侧方向逐渐减少的梯度。
8.一种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转印用临时支撑体上形成转印材,该转印材具有至少一个磁记录层,并在该磁记录层的与所述转印用临时支撑体邻接的面相反侧的面上由图案形成剂形成有图案,然后,使该图案形成剂扩散,以使该转印材在转印材中的从磁记录层的中心部至磁记录层的转印用临时支撑体侧界面的区域具有图案形成剂带有浓度梯度的区域,其中该浓度梯度是浓度从所述磁记录层的中心部向磁记录层的转印用临时支撑体侧界面的方向逐渐减少的梯度,此后,通过将所述转印材从转印用临时支撑体转印到基材层上,形成叠层体,由此,在由包含基材层和磁记录层的多个层形成的叠层体中具有由图案形成剂形成的图案,所述图案可从所述叠层体的与所述基材层相反方向的表面识别,所述图案形成剂沿所述叠层体的膜厚方向分布,并分布成在所述叠层体中的从磁记录层中心部至读取侧的区域具有图案形成剂带有浓度梯度的区域,其中该浓度梯度是浓度从所述磁记录层的中心部向磁记录读取侧方向逐渐减少的梯度。
9.一种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转印用临时支撑体上形成具有至少一个磁记录层的转印材,接着,通过在由图案形成剂形成图案的基材层的该图案上转印所述转印材,形成叠层体,然后,使该图案形成剂扩散,以使该叠层体在叠层体中的从磁记录层的中心部至读取侧的区域具有图案形成剂带有浓度梯度的区域,其中该浓度梯度是浓度从所述磁记录层的中心部向磁记录读取侧的方向逐渐减少的梯度,由此,在由包含基材层和磁记录层的多个层形成的叠层体中具有由图案形成剂形成的图案,所述图案可从所述叠层体的与所述基材层相反方向的表面识别,所述图案形成剂沿所述叠层体的膜厚方向分布,并分布成在所述叠层体中的从磁记录层的中心部至读取侧的区域具有图案形成剂带有浓度梯度的区域,其中该浓度梯度是浓度从所述磁记录层的中心部向磁记录读取侧方向逐渐减少的梯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8或9所述的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转印材具有多个磁记录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多个磁记录层的层间形成有所述图案。
12.根据权利要求7、8或9所述的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转印材在夹着所述磁记录层而与所述转印用临时支撑体相反侧的位置还具有除磁记录层以外的1个或2个以上的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磁记录层与除所述磁记录层以外的层、或者除所述磁记录层以外的2个以上层的层间形成有所述图案。
14.一种转印用叠层体,其特征在于,在转印用临时支撑体上形成至少包含磁记录层的叠层体,在该叠层体的层间或者与该转印用临时支撑体邻接的面相反侧的面上由图案形成剂形成图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转印用叠层体,其中,在磁记录层的转印用临时支撑体侧具有着色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转印用叠层体,其中,与转印用临时支撑体相邻地具有防图案形成剂扩散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磁记录介质在由包含基材层和磁记录层的多个层形成的叠层体中具有由图案形成剂形成的图案,所述图案可从所述叠层体的与所述基材层相反方向的表面识别,所述图案形成剂沿所述叠层体的膜厚方向分布,并在所述叠层体中的从磁记录层的中心部至读取侧的区域具有图案形成剂带有浓度梯度的区域,其中该浓度梯度是浓度从所述磁记录层的中心部向磁记录读取侧的方向逐渐减少的梯度。
文档编号G11B5/80GK101027191SQ20058002899
公开日2007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30日
发明者山崎嘉一, 矢野大辅 申请人: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