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以及产生跟踪误差信号的方法

文档序号:6739331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以及产生跟踪误差信号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至少执行光记录介质的再现的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以及产生其跟踪误差信号的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0-207766号中已公开相关技术。例如,以⑶(压缩磁盘)、DVD (数字通用盘)、BD (蓝光光盘注册商标)等为例的光盘记录介质(在下文中称为光盘)已经广泛普及。在对这些光盘执行记录和再现的光盘驱动器中,执行跟踪伺服控制以追踪光盘的偏心和干扰等。至今为止,作为检测跟踪误差的方法,例如,推挽式方法、三点法、Dro (微分 相位检测)法等已为大家熟知。

发明内容
然而,依靠现有技术的检测跟踪误差的方法,在轨迹间距等于或小于\ /NA/2C入=记录/再现波长,NA=物镜数值孔径)的条件下合适地检测跟踪误差是非常困难的。即,当轨迹间距被设定为小于理论分辨率限度的值时,实现跟踪伺服控制是非常困难的。鉴于这些问题创作了本发明。期望提供一种即使在轨迹间距被设定为小于理论分辨率限度的值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执行跟踪伺服控制并且具有低成本的构造。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包括光照射/接收部,被构造为向光记录介质照射光,以形成以分别在光记录介质的跟踪方向和线方向上偏移的位置关系设置的第一侧光点、主光点以及第二侧光点,并且被构造为将来自光记录介质的各个所述光点上的反射光分离地接收;第一延迟部,被构造为将光照射/接收部获得的关于第一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延迟与线方向上第一侧光点和第二侧光点之间的配置间隔相对应的时间段;第二延迟部,被构造为将光照射/接收部获得的关于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延迟与线方向上主光点和第二侧光点之间的配置间隔相对应的时间段;以及跟踪误差信号产生部,被构造为根据第一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第一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第二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光照射/接收部获得的关于第二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第二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来产生跟踪误差信号。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将来自第一侧光点和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分别延迟与相对于第二侧光点的线方向间隔相对应的一时间段。并且分别基于每一对第一侧光点和主光点以及每一对第二侧光点和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读出信号)间的相关性来产生跟踪误差信号。这里,例如,如果偏轨出现在设置有第一侧光点的一侧,则第一侧光点变得远离主光点的读出目标轨迹(即,伺服目标轨迹)。相反,第二侧光点变得靠近伺服目标轨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侧光点和主光点的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变低。相反,第二侧光点和主光点的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变高。另一方面,如果偏轨出现设置有第二侧光点的一侧,则第一侧光点变得靠近伺服目标轨迹,而第二侧光点变得远离伺服目标轨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侧光点和主光点的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变高,而第二侧光点和主光点的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变低。如从上面所理解到的,可根据第一侧光点和主光点的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第二侧光点和主光点的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来获得跟踪误差信号。通过根据“第一侧光点和主光点的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和“第二侧光点和主光点的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产生跟踪误差信号的上述公开,即使在轨迹间距小于理论分辨率限度的情况下仍可适当地检测跟踪误差。并且,为了通过根据上述本发明的产生跟踪误差信号的方法来产生跟踪误差信 号,需要至少包括用于产生随同主光点的各个侧光点并且用于分离地接收光接收信号的构造,以及计算各个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应是基本的四种计算操作,诸如,减法、乘法等)的构造。即,不需要设置专门的光学系统和复杂的计算。因此,即使在轨迹间距被设定为小于理论分辨率限度的情况下,仍可通过简易且廉价的构造来提供轨迹伺服控制。通过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即使在轨迹间距被设定为小于理论分辨率限度的情况下仍能容易地执行轨迹伺服控制并且低成本的构造。


图I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示图;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中所包括的光学拾取器和信号产生电路的内部构造的说明图;图3A、图3B和图3C是用于说明根据该实施方式跟踪误差信号的示图;图4是关于由延迟导致的动作的说明图;图5A和图5B是通过对关于每个轨迹间距所获得的波形进行比较,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式和Dro方法的跟踪误差信号的示图;图6是示出利用推挽式方法的跟踪误差信号的针对每个轨迹间距的波形的示图;图7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的构造的说明图;以及图8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的构造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给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在这点上,将按照下列顺序给出描述。I.第一实施方式I. I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的构造示例I. 2根据实施方式的产生跟踪误差信号的方法I. 3仿真结果2.第二实施方式
3.第三实施方式4.变形例I.第一实施方式I. I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的构造示例图I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在下文中被称为光盘驱动器I)的内部构造的示图。首先,图I中的光盘D是圆盘状光记录介质(光盘记录介质)。这里,光记录介质意指利用光的照射来记录或再现信息的记录介质。在本实施方式中,假定,在光盘D上利用凹坑行(pit string)或标记行(mark string)将轨迹形成为间距小于理论分辨率限度。这里,理论分辨率限度由λ/ΝΑ/2 (λ =记录/再现波长,NA=物镜数值孔径)来定义。当光盘D被装载入光盘驱动器I时,光盘D在中心孔被固定的状态下借助于主轴电机(SPM)2根据预定的旋转控制方法被旋转地驱动。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中,假定采用CLV (恒定的线速度)方法作为光盘D的旋转控制方法。光盘驱动器I设置有用于照射激光的光学拾取器3,以对被可旋转地驱动的光盘D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并且接收照射在光盘D上的激光的反射光(返回光)。作为激光的光源的激光二极管(稍后描述的激光二极管11)设置在光学拾取器3中。另外,用于将激光会聚在光盘D上的物镜4和用于以在接近光盘D的方向或远离光盘D的方向(聚焦方向)上和径向方向(跟踪方向)上可移动的方式保持物镜4的双轴致动器5设置在光学拾取器3中。另外,包括用于接收穿过物镜4的来自光盘D的反射光的光电检测器的光接收部(稍后描述的光接收部14)设置在光学拾取器3中。在这点上,如稍后描述的,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盘驱动器I中,激光照射在光盘D上,以形成至少三个光束点。具体地,分别形成稍后描述的第一侧光点Spl、主光点Mp以及第二侧光点Sp2。在光学拾取器3中,光接收部14被构造为使得分离地接收各个光点的返回光。在图I中,光学拾取器3接收的来自第一侧光点Spl的返回光的光接收信号通过光接收信号Jl来表不,来自主光点Mp的返回光的光接收信号通过光接收信号Jm来表不,以及来自第二侧光点Sp2的返回光的光接收信号通过光接收信号J2来表示。在这点上,将参照图2给出用于形成这些光点中的每一个并且获得各个的光接收信号的构造的进一步描述。基于图I中的发光驱动部10输出的驱动信号D-Id来对设置在光学拾取器3中的激光二极管进行发光驱动。具体地,在记录时,发光驱动部10根据记录数据产生驱动信号D-ld。并且发光驱动部10以记录功率通过驱动信号D-Id来发光驱动激光二极管,使得对光盘D执行记录。另外,在再现时,发光驱动部10以再现功率通过驱动信号D-Id来发光驱动激光二极管,使得从光盘D读取信息。通过光学拾取器3获得的每个光接收信号(Jl、Jm以及J2)被供给信号产生电路6。信号产生电路6基于光接收信号Jl、Jm以及J2通过预定的计算处理产生需要的信号。例如,信号产生电路6产生用于获得再现数据的高频信号(再现数据信号下文中被称为RF信号)、用于伺服控制的聚焦误差信号FE以及跟踪误差信号TE。这里,聚焦误差信号FE是指示激光在形成于光盘D上的记录面(反射面)上的聚焦位置的误差的信号。另夕卜,跟踪误差信号TE是指示轨迹方向上激光在形成于记录面上的轨迹(凹坑行或标记行)上的照射光点的位置误差的信号。在这点上,将参照图2给出信号产生电路6 (具体地,跟踪误差信号TE的产生系统)的描述。信号产生电路6所产生的RF信号被供给再现处理部7。再现处理部7对RF信号 执行诸如二进制处理和误差校正处理等的再现处理,并且获得再现数据。在这点上,如上所述,以小于理论分辨率限度的间距在光盘D上形成轨迹,因此在信号再现时出现来自相邻轨迹的串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信号再现时,例如,各个相邻轨迹的串扰成分应利用读取自第一侧光点Spl的信号和读取自第二侧光点Sp2的信号从产生自主光点Mp的光接收信号Jm的RF信号除去。在这点上,本发明涉及跟踪误差信号的产生,因此为了避免解释复杂化,图解说明中省略了再现系统的具体构造。信号产生电路6产生的聚焦误差信号FE和跟踪误差信号TE被供给伺服电路8。伺服电路8根据聚焦误差信号FE和跟踪误差信号TE来执行聚焦和跟踪的伺服控制。具体地,伺服电路8基于聚焦误差信号FE和跟踪误差信号TE分别产生聚焦伺服信号和跟踪伺服信号,并且将这些信号提供给双轴驱动器9。双轴驱动器9利用分别基于聚焦伺服信号和跟踪伺服信号产生的聚焦驱动信号和跟踪驱动信号来分别地驱动双轴致动器5的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因此,通过“双轴致动器5 —信号发生电路6 —伺服电路8 —双轴驱动器9 —双轴致动器5”分别形成聚焦伺服环路和跟踪伺服环路。I. 2根据实施方式产生跟踪误差信号的方法图2示出了在图I中示出的光学拾取器3的内部构造和信号产生电路6的内部构造。在这点上,在图2中,光学拾取器3的内部构造主要示出了用于形成三个光点的构造和用于分别接收来自这些光点中的各个的返回光的构造。另外,信号产生电路6的内部构造主要示出了跟踪误差信号TE的产生系统的构造。在光学拾取器3中,基于来自上述发光驱动部10的驱动信号D-Id来发光驱动激光二极管11。从激光二极管11发出的激光经过光栅12,然后被分束器13反射并且被导向物镜4。此时,从激光二极管11发出的激光经过光栅12,使得激光穿过物镜4,并且照射在光盘D上,从而形成三个光点,如图2中所示。图3B示出了此时在光盘D (记录面)上形成的三个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通过图2中所示的光栅12,如图3B中所示,在光盘D的记录面上形成三个光束点,■P,第一侧光点Spl、主光点Mp以及第二侧光点Sp2。第一侧光点Spl、主光点Mp以及第二侧光点Sp2在光盘D上被设置成具有分别在跟踪方向(纸面的横向方向)和线方向(纸面的纵向方向)上偏离的位置关系。具体地,在这种情况下,主光点Mp具有其中主光点Mp在跟踪方向上和在线方向上设置在三个光点的中间的位置关系。第一侧光点Spl成为主光点Mp之前的光点。另一方面,第二侧光点Sp2成为主光点Mp之后的光点。这里,如3B中所示,第一侧光点Spl和第二侧光点Sp2分别在线方向上相对于主光点Mp的偏移量都是“ds”。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假定第一侧光点Spl和第二侧光点Sp2在轨迹方向上各自相对于主光点Mp的偏移量是相同量。具体地,在这种情况下,还假定,第一侧光点Spl和第二侧光点Sp2在轨迹方向上相对于主光点Mp的偏移量是1/2轨迹。 这里,图3B示出了在其中主光点Mp的中心与要读取的主光点Mp所在的轨迹的中心相一致的状态(下文中被称为轨迹上状态)下各个光点的配置关系。返回参照图2,来自第一侧光点Spl、主光点Mp以及第二侧光点Sp2的返回光分离地穿过物镜4,并且透射过分束器13,从而会聚在光接收部14的光接收面上。这里,在光接收部14上形成第一光电检测器ro-i、主光电检测器ro-m以及第二光电检测器ro-2。在能够接收来自第一侧光点Spi的返回光的位置处形成第一光电检测器ro-ι。在能够接收来自主光点Mp的返回光的位置处形成主光电检测器ro-rn。此外,在能够接收来自第二侧光点Sp2的返回光的位置处形成第二光电检测器ro-2。如图2中所示,假定主光点检测器ro-m是四分之一检测器。这是因为四分之一检测器允许根据需要基于主光点检测器ro-m的光接收信号Jm产生聚焦误差信号FE (例如,象散方法(astigmatic method))以及推挽信号等。在这点上,就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跟踪误差信号TE (以及RF信号)的产生考虑,不需要主光电检测器ro-m是四分之一检测器。这里,在图2中,为了避免图解说明复杂化,来自主光电检测器ro-m的各个光接收信号被包含在光接收信号Jm中。接下来,将给出信号产生电路6的描述。如图2中所示,在信号产生电路6中,设置有HPF和AGC电路15_1(HPF :高通滤波器,AGC 自动增益控制)、HPF和AGC电路15_m、HPF和AGC电路15-2、和信号产生电路16、延迟电路17、延迟电路18、延迟电路19、相关性检测部20、相关性检测部21、减法器22以及LPF (低通滤波器)23。来自光接收部14中的第一光电检测器ro-Ι的光接收信号Jl被输入至HPF和AGC电路15-1。来自主光电检测器ro-m的光接收信号Jm被输入至HPF和AGC电路15_m中。来自第二光电检测器Η)-2的光接收信号Jl被输入至HPF和AGC电路15-2。这些HPF和AGC电路对输入的光接收信号执行HPF处理,以抑制DC电平变化,并且基于AGC来执行增益调节。已经过HPF和AGC电路15_1的光接收信号Jl穿过延迟电路17和延迟电路18,并且被输入至相关性检测部20。
另外,已穿过HPF和AGC电路15_m的光接收信号Jm被提供至和信号产生电路16以产生和信号(四种光接收信号的和信号),然后穿过延迟电路19,并且被输入至相关性检测部20和相关性检测部21。此外,已穿过HPF和AGC电路15_2的光接收信号J2被输入至相关性检测部21。在这点上,可替换HPF和AGC电路15_m以及和信号产生电路16的设置,因此可构造为产生和信号,然后执行HPF和AGC。这里,在延迟电路17、延迟电路18以及延迟电路19中设定与光点间隔ds对应的 延迟时间(延迟量),如图3B中所示。具体地,光点行进光点间隔ds所需的时间段被设定为延迟时间。图4是对通过设定这种延迟时间获得的动作的说明图。在这点上,在图4中,箭头L指示其中每个光点随同光盘D的旋转所行进的方向。通过设定上述延迟时间,动作与将在线方向上先行进的主光点Mp和第一侧光点Spl的位置与最后行进的第二侧光点Sp2的位置对准的动作相同。换言之,获得的动作与通过基于光接收信号J2校正关于光接收信号Jl和光接收信号Jm (和信号)分别出现的时间差所获得的动作相同。在图2中,相关性检测部20计算表示光接收信号Jl (下文中通过延迟的光接收信号Jl来表示)(其时间差已通过延迟电路17和延迟电路18校正)与其时间差已通过延迟电路19校正的光接收信号Jm的和信号(下文中通过延迟的光接收信号Jm来表示)之间的相关性的第一相关值。另外,相关性检测部21计算表示延迟的光接收信号Jm与已穿过HPF和AGC电路15-2的光接收信号J2 (下文中通过光接收信号J2简单表示)之间的相关性的第二相关值。具体地,在该实施方式中,相关性检测部20计算延迟的光接收信号Jl与延迟的光接收信号Jm之间的差的平方值作为第一相关值。以相同的方式,相关性检测部21计算延迟的光接收信号Jm和光接收信号J2之间的差的平方值作为第二相关值。减法器22计算第一相关值与第二相关值之间的差。具体地,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相关值-第二相关值”。通过减法器22获得的差值(差信号)通过LPF 23滤去具有预定截止频率以上的频率的成分。以此方式,已穿过LPF 23的差信号从信号产生电路6输出,以作为跟踪误差信号TE。这里,将参照图3B、图3A和图3C给出通过上述信号产生电路6产生的跟踪误差信号TE的描述。在这点上,图3A示出了其中在设置有第二侧光点Sp2的一侧上出现偏轨(detrack)(假设是+方向)的状态。图3C示出了其中在设置有第一侧光点Spl的一侧上出现偏轨(假设是-方向)的状态。首先,在图3B中所示的在轨迹上的状态下,关于读取主光点Mp所在的轨迹(将作为跟踪伺服的目标的轨迹),在轨迹方向上距离第一侧光点Spl和第二侧光点Sp2的距离分别是相同的。因此,指示延迟的光接收信号Jl与延迟的光接收信号Jm之间的相关性的第一相关值和指示延迟的光接收信号Jm与光接收信号J2之间的相关性的第二相关值具有相同的值。换言之,作为这些相关值的差的跟踪误差信号TE的值是“O”。另一方面,例如,如果如图3A中所示偏轨出现在+方向,则第一侧光点Spl变得靠近读取主光点Mp所在的轨迹,延迟的光接收信号Jl与延迟的光接收信号Jm之间的相关性变高(图3A中的“X”对)。同时,第二侧光点Sp2远离读取主光点Mp所在的轨迹,因此光接收信号J2与延迟的光接收信号Jm之间的相关性变低。此时,通过差的平方值来计算相关值,因此,如果相关性高,则算得的相关值变低。因此,如上所述,当偏轨在+方向上时,第一相关值会是低的,而第二相关值可表示为高。结果,当偏轨在+方向上时,跟踪误差信号TE的值(=第一相关值-第二相关值)变成负值(假设为-η)。另一方面,如图3C中所示,如果偏轨出现在-方向,则第二侧光点Sp2变得靠近读取主光点Mp所在的轨迹,光接收信号J2与延迟的光接收信号Jm之间的相关性变得更高(图3C中的“Y”对)。因此,与之相比,延迟的光接收信号Jl与延迟的光接收信号Jm之间 的相关性变低。因此,当偏轨出现在-方向上时,第一相关值变高,而第二相关值变低。结果,跟踪误差信号TE的值变成正值(假设为η)。正如从上面的描述所理解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跟踪误差信号TE根据具有小于理论分辨率限度的轨迹间距的光盘D来适当地指示偏轨发生的量及其方向。换言之,即使轨迹间距被设定为小于理论分辨率限度的值,也可以适当地执行跟踪伺服控制。这里,如参照图2所理解的,为了根据本实施方式产生跟踪误差信号TE,必须至少设置用以形成三个光点并且分别接收来自那里的返回光的构造以及对光接收信号执行诸如延迟、乘法以及减法的简单处理的电路部。即,不必为了产生跟踪误差信号TE而设置专门的光学系统和复杂的计算。如从上面所理解到的,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轨迹间距被设定成小于理论分辨率限度的情况下,也可以容易地允许实现适当的跟踪伺服控制并且低成本的构造。I. 3仿真结果图5Α、图5Β和图6示出了为了验证根据本实施方式产生跟踪误差信号的方法的效果的仿真结果。图5Α和图5Β以比较的方式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跟踪误差信号TE和通过DPD (微分相位检测)方法的跟踪误差信号的针对每个轨迹间距所获得的波形。另外,图6示出了通过推挽式方法的跟踪误差信号的针对每个轨迹间距所获得的波形。在这点上,在图5Α、图5Β和图6中,轨迹间距(Tp)分别被设定为Tp=O. 32 μ m、Tp=O. 28 μ m、Tp=O. 24 μ m、Tp=O. 22 μ m 以及 Tp=O. 20 μ m。在仿真中,波长λ =405nm,物镜4的数值孔径NA=O. 85。因此,理论分辨率限度(通过图5A和图5B以及图6中的“截止”表示)约为O. 24 μ m。此外,在图5A、图5B和图6中,上部示出了 LPF处理前的波形,而下部示出了 LPF处理后的波形。参照图5B,在利用DH)方法的跟踪误差信号的情况下,可证实,正确波形被保持到Tp=O. 28 μ m,但在Tp=O. 24 μ m以下出现相对较大的干扰,这是理论分辨率限度。此外,在图6中,在利用推挽式方法的跟踪误差信号的情况下,可证实Tp=O. 28 μ m实质上是适当的跟踪误差检测的限度。以此方式,在Dro方法和推挽式方法中,当轨迹间距小于理论分辨率限度时检测跟踪误差都是非常困难的。与之相比,如图5A中所示,通过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跟踪误差信号TE,可证实,即使在Tp=O. 22 μ m时仍可获得适当的波形。据此显而易见的是,通过本实施方式,可在将轨迹间距设定为小于理论分辨率限度的情况下,适当地执行跟踪误差检测。2.第二实施方式图7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假定是光盘驱动器30) 的构造的说明图。在图7中,关于除光学拾取器3之外的构造,主要示出了不同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盘驱动器I的部件,而在图示中将其他构成(例如,伺服电路8等)省略。在这点上,在图7中,将相同的参考标号赋予与上面描述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并将省略其描述。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信号产生电路6也产生RF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FE,但是以与图2相同的方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这些功能的构成也从图示中省略。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支持CAD (恒定的角速度)方法被用作光盘D的旋转控制方法的情况,延迟量被设定为可变的。具体地,在该情况下,光盘驱动器30设置有旋转频率检测部25、位置信息检测部26以及延迟量计算部27。此外,信号产生电路6设置有延迟电路17’、延迟电路18’以及延迟电路19’来分别取代延迟电路17、延迟电路18以及延迟电路19。在延迟量被设定为可变的这点上,延迟电路17’至19’分别不同于延迟电路17至19。旋转频率检测部25根据来自主轴电机2中所包括的FG (频率发生器)电机的FG脉冲来检测光盘D的旋转频率C。此外,位置信息检测部26检测光盘D的再现半径位置R。位置信息检测部26包括(例如)用于检测光学拾取器3的滑动位置(径向位置)的传感器,并且根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检测再现半径位置R。可替换地,如果可根据来自光盘D的返回光的光接收信号检测光盘D上记录的半径位置信息,则检测信息应被用作再现半径位置R。延迟量计算部27基于关于旋转频率C、再现半径位置R以及图3B中所示的光点间隔的信息来计算延迟dt的对应量。具体地,延迟量计算部27如下计算延迟量dt。dt=ds/2 π RC通过延迟量计算部27算出的延迟量dt被提供至延迟电路17’、延迟电路18’以及延迟电路19’。延迟电路17’至19’分别根据所提供的延迟量dt的值来延迟输入信号。通过这种构造,即使在采用CAV方法并且线速度从光盘D内圆周到外圆周变化的情况下,仍可利用能够相对于光接收信号J2校正时间差的适当的延迟量dt来延迟光接收信号Jl和jm。即,在采用CAV方法的情况下,可产生合适的跟踪误差信号TE。在这点上,证实了上述构造当被应用于采用CLV方法的情况下时不存在问题。而且,通过上述构造,在再现速度变成双倍速度/四倍速度/六倍速度等的情况下,可适当地校正光接收信号的时间差。在这点上,在采用CLV方法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为了支持再现速度的变化,不应设置延迟量计算部27 (旋转频率检测部25以及位置信息检测部26也是同样)。可替换地,应设置一种构造,以根据再现速度的变化来分别改变与延迟电路17’至19’中设定的延迟量dt对应的值。具体地,例如,预先设定这样一种构造,S卩,其中针对每一可应用的再现速度设定对应于延迟量dt的值,并且在响应于速度变化时间在延迟电路17’至W中设定与变化后的再现速度对应的延迟量dt。
可替换地,可采用其中仅将与基准再现速度(例如,正常速度)对应的延迟量dt设定为延迟量dt,并且在延迟电路17’至19'中设定通过将所设定的再现速度与系数相乘所产生的延迟量dt的构造。3.第三实施方式这里,通过到此为止的描述,获得跟踪误差信号TE的方法已被示例为如下。作为根据第一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第二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来产生跟踪误差信号的方法,计算第一侧光点与主光点之间的相关值(第一相关值)以及第二侧光点与主光点之间的相关值(第二相关值),然后计算第一相关值与第二相关值之间的差以获得跟踪误差信号TE。然而,根据本发明产生跟踪误差信号的方法并不限于上述方法,而是,例如,可采用下面描述的方法。图8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假设是光盘驱动器40)的构造的解释图。在这点上,在图8中,关于光学拾取器3除外的构造,主要示出了不同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盘驱动器I的部件,而在图示中省略了其他构造(例如,伺服电路8等)。同样,在该情况下,在图8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被赋予与上面描述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并将其描述省略。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信号产生电路6也产生RF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FE,但是以与图2相同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也从图示省略了关于这些功能的构造。如通过与图2相比较所理解到的,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光盘驱动器40不同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盘驱动器I的要点在于,省略了相关性检测部20和21以及减法器22,并且将比较器(减法器)41和乘法部42设置在信号产生电路6中。这里,将已被延迟电路17和18延迟的第一侧光点Spl的光接收信号Jl假设为信号SI。同样,将已被延迟电路19延迟的主光点Mp的光接收信号Jm (和信号)假设为信号Sm,并且将经过HPF和AGC 15-2的第二侧光点Sp2的光接收信号J2假设为信号S2。比较器41接收信号SI和信号S2的输入,并且输出这些信号的差信号。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S2-S1”的差信号。乘法部42将从比较器41输出的差信号与信号Sm相乘。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中,计算 “(S2-S1) X Sm”。如图8中所示,从乘法部42输出的信号(相乘结果)经由LPF 23输出来作为跟踪误差信号TE。这里,上述构造中的计算等价于计算“31父5111”与“52\5111”之间的差。换种方式说,此构造中的计算等价于计算第一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与第二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的差。因此,通过第三实施方式,以相同的方式,根据第一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第二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来产生跟踪误差信号。如从上面所理解的,根据第三实施方式,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方式,SP使轨迹间距被设定成小于理论分辨率限度的值,仍可提供允许容易地实现跟踪伺服控制并且低成本的构造。 在这点上,作为第三实施方式与Dro方法和推挽式方法的比较结果,获得了与图5和图6的仿真结果相同的仿真结果。而且,如与图2中的构造相比较所理解到的,通过第三实施方式,可使用于产生跟踪误差信号的构造比第一实施方式更容易(更廉价)。4.变形例在上面,已给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描述。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到目前为止描述的具体示例。例如,在上面的描述中,第一相关值与第二相关值之间的差信号,或者通过“ (S2-S1) X Sm”表示的信号经过LPF处理,然后作为跟踪误差信号TE提供给伺服电路8。然而,通常双轴致动器5的带宽相对于RF信号(读出信号)的带宽足够低,因此在差信号或通过“ (S2-S1) X Sm”表示的信号被直接输出的情况下,结果也获得与插入LPF 23的情况中一样的结果。即,在这种意义上,LPF 23在本发明中不是必需部件。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一相关值和第二相关值,计算了各个光接收信号之间的差的平方值。可计算差的绝对值来代替差的平方值。可替换地,可使用各个光接收信号的乘积。在本发明中,可计算第一相关值和第二相关值,来表示各个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并且不应限于上面示例的情况。而且,在到目前为止的解释中,已给出第一侧光点Spl与主光点Mp之间以及主光点Mp与第二侧光点Sp2之间的在轨迹方向上的配置间隔分别被假设为1/2轨迹的情况的描述。然而,各个光点之间在轨迹方向上的配置间隔应被设定在允许通过上述计算方法产生的跟踪误差信号TE表示偏轨方向以及偏轨发生的量的范围内。而且,在本发明中,也可采用如下描述的构造。(I) 一种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包括光照射/接收部,被构造为向光记录介质照射光,以形成以分别在所述光记录介质的跟踪方向和线方向上偏移的位置关系设置的第一侧光点、主光点以及第二侧光点,并且被构造为从所述光记录介质分别地接收关于各个所述光点的反射光;第一延迟部,被构造为将所述光照射/接收部获得的关于所述第一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延迟与所述线方向上所述第一侧光点和所述第二侧光点之间的配置间隔相对应的时间段;第二延迟部,被构造为将所述光照射/接收部获得的关于所述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延迟与所述线方向上所述主光点和所述第二侧光点之间的配置间隔相对应的时间段;以及跟踪误差信号产生部,被构造为根据所述第一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第一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所述第二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所述光照射/接收部获得的关于所述第二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所述第二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来产生跟踪误差信号。(2)根据(I)所述的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跟踪误差信号产生部通过计算表示所述第一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第一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所述第二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的值与表示关于所述第二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所述第二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的值之间的差来获得所述跟踪误差信号。 (3)根据(2)所述的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跟踪误差信号产生部计算表示所述第一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第一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所述第二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的第一相关值,计算表示关于所述第二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所述第二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的第二相关值,并且计算所述第一相关值与所述第二相关值之间的差以获得所述跟踪误差信号。(4)根据(3)所述的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跟踪误差信号产生部根据所述第一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第一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所述第二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差来计算所述第一相关值,并且根据所述第二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关于所述第二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差来计算所述第二相关值。(5)根据(2)所述的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跟踪误差信号产生部将所述第一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第一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关于所述第二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差与所述第二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相乘,来获得所述跟踪误差信号。(6)根据(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还包括延迟量改变控制部,被构造为根据所述光记录介质的再现速度的变化执行所述第一延迟部和所述第二延迟部的延迟量的变化控制。(7)根据(I)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还包括旋转频率检测部,被构造为检测所述光记录介质的旋转频率;半径位置检测部,被构造为检测所述光记录介质上的再现半径位置;以及延迟量计算部,被构造为根据所述旋转频率检测部所检测的旋转频率、所述半径位置检测部所检测的再现半径位置、以及所述线方向上所述各个光点之间的配置间隔的信息来计算要在所述第一延迟部和所述第二延迟部中设定的延迟量。本发明包含于2011年6月16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 2011-134013和于2012年3月21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2012-063363中所公开的相关主题,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改进、组 合、子组合和替代,只要其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价物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包括 光照射/接收部,被构造为向光记录介质照射光,以形成以分别在所述光记录介质的跟踪方向和线方向上偏移的位置关系设置的第一侧光点、主光点以及第二侧光点,并且被构造为从所述光记录介质分别地接收关于各个所述光点的反射光; 第一延迟部,被构造为将所述光照射/接收部获得的关于所述第一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延迟与所述线方向上所述第一侧光点和所述第二侧光点之间的配置间隔相对应的时间段; 第二延迟部,被构造为将所述光照射/接收部获得的关于所述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延迟与所述线方向上所述主光点和所述第二侧光点之间的配置间隔相对应的时间段;以及 跟踪误差信号产生部,被构造为根据所述第一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第一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所述第二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所述光照射/接收部获得的关于所述第二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所述第二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来产生跟踪误差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 其中,所述跟踪误差信号产生部通过计算表示所述第一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第一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所述第二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的值与表示关于所述第二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所述第二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的值之间的差来获得所述跟踪误差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 其中,所述跟踪误差信号产生部计算表示所述第一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第一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所述第二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的第一相关值,计算表示关于所述第二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所述第二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的第二相关值,并且计算所述第一相关值与所述第二相关值之间的差以获得所述跟踪误差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 所述跟踪误差信号产生部根据所述第一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第一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所述第二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差来计算所述第一相关值,并且 根据所述第二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关于所述第二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差来计算所述第二相关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 其中,所述跟踪误差信号产生部将所述第一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第一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关于所述第二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差与所述第二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相乘,来获得所述跟踪误差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 其中,所述跟踪误差信号产生部将所述第一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第一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所述第二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乘积与关于所述第二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所述第二延迟部所延迟的关于所述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的乘积相减,来获得所述跟踪误差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还包括 延迟量改变控制部,被构造为根据所述光记录介质的再现速度的变化执行所述第一延迟部和所述第二延迟部的延迟量的变化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还包括 旋转频率检测部,被构造为检测所述光记录介质的旋转频率; 半径位置检测部,被构造为检测所述光记录介质的再现半径位置;以及延迟量计算部,被构造为根据所述旋转频率检测部所检测的旋转频率、所述半径位置检测部所检测的再现半径位置以及所述线方向上所述各个光点之间的配置间隔的信息来计算要在所述第一延迟部和所述第二延迟部中设定的延迟量。
9.一种产生跟踪误差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以分别在光记录介质的跟踪方向和线方向上偏移的位置关系设置的第一侧光点、主光点以及第二侧光点之中,将关于所述第一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延迟与所述线方向上所述第一侧光点和所述第二侧光点之间的配置间隔对应的时间段,并且将关于所述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延迟与所述线方向上所述主光点和所述第二侧光点之间的配置间隔对应的时间段;以及 根据通过所述延迟所延迟的关于所述第一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通过所述延迟所延迟的关于所述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关于所述第二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与通过所述延迟所延迟的关于所述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来产生跟踪误差信号。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以及产生跟踪误差信号的方法,该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包括光照射/接收部,被构造为向光记录介质照射光,以形成第一侧光点、主光点以及第二侧光点,并且被构造为接收来自各个光点的反射光;第一延迟部,被构造为将关于第一侧光点的光接收信号延迟与第一侧光点与第二侧光点之间的配置间隔相对应的一时间段;第二延迟部,被构造为将关于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延迟与主光点与第二侧光点之间的配置间隔相对应的一时间段;以及跟踪误差信号产生部,被构造为根据关于第一侧光点与关于主光点的延迟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关于第二侧光点与关于主光点的光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来产生跟踪误差信号。
文档编号G11B7/09GK102831901SQ20121018982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6日
发明者齐藤公博, 西纪彰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