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像盘装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6093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音像盘装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可以播放具有不同外径的多种音像盘的兼容型音像盘播放机的音像盘装载装置。
可以播放具有不同外径的多种音像盘、如LD(激光盘)和CD(小型盘)的兼容型音像盘播放机已是众所周知。在这样的兼容型音像盘播放机上,一种用于放置具有不同外径的音像盘,并把它们移送到播放位置的音像盘装载装置是不可或缺的。
不过在前述CD中,不仅有音乐用CD,而且还有记录电影等影像的录像CD和记录计算机数据的CD-ROM等各种规格。例如以录像CD为例,由于录像CD的最大记录时间为74分钟,因此当想要记录播放时间超过74分钟的电影等时,就不得不用一组两张的音像盘。在这种为一组两张的音像盘的构成的情况下,不必一张张替换放入而能够播放这一组两张的音像盘是人们所期望的。
目前,作为用于这样的目的音像盘装载装置,例如在直径较大的LD用托盘的内部,沿着圆周方向平面地设置多个直径较小的CD用托盘的装置,或在LD用托盘之外再独立地设置有多个CD专用的托盘的装置等已是众所周知。
但是,在上述目前的音像盘装载装置的场合,都需要在移送LD托盘的驱动源之外另设用于替换CD托盘的驱动源,这样就存在使装置大型化,同时使成本提高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音像盘装载装置,它可以收纳一张LD等大直径的音像盘或两张CD等小直径的音像盘,一组两张的录像CD等也不需要一张张轮换放入就可以连续播放,并且,只需一个驱动源就可以进行所有的动作。
为了解决前述课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构成。
即,一种如第一方案所记载的音像盘装载装置,它用于可以播放具有不同外径的多种音像盘的兼容型音像盘播放机,其特征在于该音像盘装载装置具有用于装载大直径的音像盘的第1托盘和装载比装在该第1托盘上的音像盘直径要小的音像盘的第2及第3两个托盘;前述第1托盘可以在弹出位置和播放位置之间自由地进行移动;前述第2及第3托盘位于前述第1托盘内,并在其上下方向有台阶差,以呈一种台阶状的配置,同时在前述第1托盘内可以自由地被替换到播放位置。
在上述构成时,由于第2及第3两个托盘在前述第1托盘内沿上下方向呈台阶状配置着,并且第2及第3两个托盘在前述第1托盘内可以自由地被替换到播放位置,所以一组两张的录像CD等也不需要一张张轮换放入就可以连续播放。
另外,第二方案所记载的音像盘装载装置,是一种如同第一方案所记载的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使前述第2及第3托盘的移动方向与前述第1托盘的移动方向相同。
在上述构成时,由于3个托盘的移动方向相同,所以只需用一个驱动源就可以完成所有的动作。
又,第二方案所记载的音像盘装载装置,是一种如同第一或第二方案所记载的音像盘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2及第3托盘位于前述第1托盘的下底内面,并呈阶梯状配置着。
在上述构成时,由于3个托盘向下呈阶梯形排列,因此看上去既美观,在弹出时音像盘的装填也变得容易了。
又,第四方案所记载的音像盘装载装置,是一种如同第三方案所记载的音像盘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具有下列构成使前述第3托盘向前后方向移送的托盘底座;开合自如地连接该托盘底座和前述第1托盘的托盘止挡机构;开合自如地连接前述托盘底座和前述第3托盘的锁定机构;连接前述第2托盘和第3托盘,并使其相互的托盘向相反方向移送的反转机构;以及移送前述托盘底座的托盘驱动装置。
在上述构成时,通过使托盘底座向前后方向移动,可以使小直径的2张一组的CD等自动进行切换和播放。
进一步,第五方案所记载的音像盘装载装置是一种如同第三或第四方案所记载的音像盘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进行弹出动作时,使前述位于上侧的第2托盘置于靠近操作者面前一侧,而把前述位于下侧的第3托盘配置在内侧的播放位置上。
在上述构成时,当把音像盘装入靠近操作者面前一侧的第2托盘上时,放在内侧的第3托盘上的音像盘不会成为障碍,从而提高了操作性能。
下面,参照图纸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图1是显示了本发明中的音像盘装载装置的弹出状态的外观斜视图。
图2是显示了本发明中的音像盘装载装置的装载状态的外观斜视图。
图3是当上侧的CD托盘被设置在靠近操作者面前一侧,而下侧的CD托盘被设置在内侧的状态时的音像盘保持部的斜视图。
图4是当上侧的CD托盘和下侧的CD托盘沿前后被切换了的状态下的音像盘保持部的斜视图。
图5是音像盘保持部整体的分解斜视图。
图6是LD托盘的上面图。
图7是LD托盘的背面图。
图8是图7的右侧面图。
图9是图7中的IX-IX线的断面图。
图10是从LD托盘的内面侧看凸轮阀和凸轮部时的平面图。
图11是图10的右侧面图。
图12图10的底面图。
图13是从10托盘的内面侧看转换杆时的平面图。
图14是图13的侧面图。
图15是从LD托盘的内面侧看托盘止挡杆时的平面图。
图16是图15的左侧面图。
图17是图15的背面图。
图18是图15的底面图。
图19是从LD托盘的内面侧看反转齿轮部时的平面图。
图20是图19的侧面图。
图21是从LD托盘的内面侧看中心锁时的平面图。
图22是图21的左侧面图。
图23是上侧CD托盘的上面图。
图24是图23的左侧面图。
图25是上侧CD托盘的背面图。
图26是下侧CD托盘的上面图。
图27是图26的左侧面图。
图28是下侧CD托盘的背面图。
图29是托盘底座的上面图。
图30是图29的左侧面图。
图31是托盘底座的背面图。
图32是图31中的XXXII-XXXII线的断面图。
图33是显示了托盘底座和LD托盘及托盘驱动装置的联结关系的示图。
图34是说明了锁定销的下侧销和托盘底座的凸轮槽部之间的止挡状态的示图。
图35是说明了本发明中的音像盘装载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6是当下侧的CD托盘向前方移动时的锁定销的上侧销和下侧销的移动轨迹的说明图。
图37是当下侧的CD托盘向后方移动时的锁定销的上侧销和下侧销的移动轨迹的说明图。
图38是下侧的CD托盘和上侧的CD托盘的沿前后进行位置切换动作的模式说明图。
图39是当各装有一张LD和CD时音像盘的装填状态的说明图。
图40是本发明中的音像盘装载装置的另一实施形态的外观斜视图。
为了容易理解,首先简单地说明一下本发明中的音像盘装载装置的构造和动作的概况。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左右方向指的是图中所示的XYZ坐标的X轴方向,前后方向指的是Y轴方向,上下方向指的是Z轴方向。
本发明中的音像盘装载装置,如图1及图2所示,位于形成于构成兼容型音像盘播放机的本体部的播放机外壳1的前面的开口部2内,并具有在前后方向(图中Y轴方向)能移动自如的音像盘保持部3。该音像盘保持部3,由LD托盘4和位于LD托盘4的下底部内侧的呈上下两层配置看的2个CD托盘5、6所构成。这2个CD托盘5、6,在LD托盘4内沿前后方向能自由移动,并由后述的反转齿轮所连接,以使当下侧CD托盘6位于内侧的播放位置时,上侧CD托盘5位于前侧(图1,图3),相反,当下侧CD托盘6位于前侧时,上侧CD托盘5则位于内侧的播放位置(图4)。
前述音像盘保持部3,通过键操作部8的弹出键,能够从图2的装载位置被弹出到图1的弹出位置;在进行该弹出动作时,LD托盘4和上下的CD托盘5、6三者,由后述的托盘止挡杆所止挡,作为一体(如图1所示)而被排出到弹出位置。在该图1的弹出状态下,例如先把LD装载在LD托盘4上,或者把CD装载于CD托盘5或6上,再把音像盘保持部3拉进到图2的装载位置,就可以进行被装入的LD或CD的播放动作。
另外,当播放录像CD等一套2张的CD时,在图1的弹出状态下,先把第1张CD装载到下侧的CD托盘6上,同时,把第2张CD装载在上侧CD托盘5上,并拉回到图2的装载位置,然后,在图3所示的托盘配置状态下首先播放装载在下侧CD托盘6上的第1张CD。接着,当该第1张CD播放完了以后,把下侧CD托盘6和上侧CD托盘5的位置前后置换,使之成图4所示的托盘配置状态,然后再播放入在上侧CD托盘5上的第2张CD。
通过上述这样的结构及动作,即使在播放录像CD等一套2张的CD时,也不需要一张张地把盘交替放入就能够连续地播放CD。并且,由于LD托盘4、上侧CD托盘5和下侧CD托盘6等3个托盘在上下方向被配置成台阶形,所以容易插入音像盘;另外,在这3个托盘具有一种都沿前后方向(Y轴方向)移动的构成时,就可以只用1个驱动源来进行所有的动作。
下面,说明本发明中的音像盘装载装置的具体结构。
首先,参照图5-图9说明用于装载大直径LD的LD托盘4的结构。图5是音像盘保持部3整体的分解斜视图,图6是LD托盘4的上面图,图7是LD托盘4的背面图,图8是图7的右侧面图,图9是图7中的IX-IX线的断面图。
在LD托盘4的上面部,如图5及图6所示,成台阶形地形成有同心的装载30cm LD用的圆形凹部4a和装载20cm LD用的圆形凹部4b。另外,在其中央部,形成有为包含图中没有显示的转盘和光拾音器的演奏装置进出LD而设置的细长开口部4c。并且,在该开口部4c的左右2处,凸设有挡块4d,4d,该挡块在将CD等小直径的音像盘装载于后述的下侧CD托盘6上时,可以防止误将音像盘卡在LD托盘4和下侧CD托盘6的间隙中。另外,4e是为在取出CD时把手指插到CD托盘部而设的切口部。
另一方面,在LD托盘4的背面,如图7-图9所示,在其左右两侧,沿着LD托盘4的移动方向即前后方向(Y轴方向),分别设有齿条4f,4f。该齿条4f的作用是,如图1及图2所示,在把音像盘保持部3组装到兼容型音像盘播放机内时,与设在播放机外壳1内的装置座上的左右一对的同步齿轮27,27(参照图33)相咬合,使LD托盘4的左右两侧部的移动速度同步,使托盘整体能顺畅地移动。
而且,在前述开口部4c的右侧部(图7)上,分别具有下列构成凸轮阀9和凸轮部10、转换杆11、托盘止挡杆12、2个反转齿轮13a,13b,以及中心锁14。其中,凸轮阀9和凸轮部10是为了在上侧CD托盘5和下侧CD托盘6的前后转换位置时,实现托盘底座7(参照图5)和下侧CD托盘6的连接和连接解除而设的;转换杆11是为了在进行上侧CD托盘5和下侧CD托盘6的前后位置转换时,将下侧CD托盘6推回,以确实地进行转换动作而设的;托盘止挡杆12是为了把LD托盘4止挡在托盘底座7上使其连接成一体而设的;2个反转齿轮13a,13b是为使上侧CD托盘5和下侧CD托盘6进行反转运动而设,其齿比为11;中心锁14是在进行上侧CD托盘5和下侧CD托盘6的前后转换时,为把上侧CD托盘5确实地固定在播放位置上而设的。另外,4g是为安装CD导轨15和16、导板20(参照图5)而设的螺栓孔用凸台。
前述凸轮阀9和凸轮部10的详细描述如图10-图12所示。
图10是从LD托盘4的内面一侧看凸轮阀9和凸轮部10时的平面图;图11是图10的右侧面图;图12是图10的底面图。凸轮阀9,其轴部9b被回转自如地嵌入到左右的U字形槽部9a处,在轴部9b处形成有与其成一体的L字形杆9c。该L字形杆9c由扭簧9d而向直立的方向回转,并与挡块9e相接。另外,挡块9e为如下构成它也兼作轴部9b的按压部件,通过由凸设于下面的按压用凸部9f按压住轴部9b,使轴部9b不会从U字形的槽部9a中跳出。
凸轮部10,形成为如图10所示的形状,其作用是为了使安装在下侧CD托盘6的前端的固定销17(参照图5)的上侧销17a沿着图10中的双点画线所示的路径移动;通过使固定销17的下侧销17b与托盘底座7的凸轮槽部7a(参照图5)相卡合,而把托盘底座7和下侧CD托盘6连接起来;另外,通过解除该卡合,则可使托盘底座7的下侧CD托盘6相分离。
固定销17的上侧销17a,在从凸轮部中拨出时,由其前端部按压凸轮阀9的L字形杆9c,如图11中的双点画线所示,使L形杆9c抵抗扭簧9d而回转,从而把固定销17的上侧销17a从凸轮部10中拨出。另外,包围着凸轮部10的外侧的壁部18,是使前述上侧销17a沿着凸轮部10的凸轮面移动的导向壁。
前述转换杆11的详细情况显示在图13及图14上。
图13是从LD托盘4的内面看转换杆11时的平面图;图14是图13的底面图。转换杆11,通过承轴11a被回转自如地安装在LD托盘4上,由拉簧11b而向顺时针方向(在图13中)回转,并与限位销11c相接。在回转前端一侧,突设有CD托盘按压部11d,通过使该CD托盘按压部11d与在下侧CD托盘6的前端边缘的卡环部6b(参照图5)相接触,而由拉簧11b的弹力把下侧CD托盘6压向后方。
又,在回转前端的相反侧,突设有检测开关按压部11e,该检测开关按压部11e通过按压配置在播放机外壳1内的左侧前部的开关(图中无显示),可以检测出上侧CD托盘5和下侧CD托盘6的前后转换已结束的情况。
前述托盘止挡杆12的详细情况显示于图15-图18中。
图15为从LD托盘4的内面侧看托盘止挡杆12时的平面图,图16是图15的左侧面图,图17是图15的背面图,图18是图15的底面图。托盘止挡杆12,通过支承轴12a而被回转自如地组装在LD托盘4上,由拉簧12b的作用而向反时针方向(在图15中)回转,并与限位销12c相接。
在回转前端侧突设有止挡突起部12d,通过使该止挡突起部12d嵌入到托盘底座7的止挡槽部7b(参照图5)内,把托盘底座7和LD托盘4相连接而使之一体化。12e是立设于杆前端的销,例如,通过由图中无显示的凸缘状的凸轮等按压该销12e,使杆抵抗拉簧11b而向逆时针方向回转,从而解除止挡突起部12d和止挡槽部7b之间的系合。
前述反转齿轮13a和13b的详细情况显示于图19及图20中。
图19是从LD托盘4的内面侧看反转齿轮13a和13b部分时的平面图,图20是图19的侧面图。这两个反转齿轮13a和13b,是相同的齿轮,如图20所示,在使各自的齿厚的上下半部相咬合着的状态下,它们被回转自如地安装在LD托盘4上。并且,当在一侧的反转齿轮13a上咬合着上侧CD托盘5的齿条5a的同时,在另一侧的反转齿轮13b上也咬合着下侧CD托盘6的齿条6a。
所以正如后述动作说明所阐明的,当下侧CD托盘6由托盘底座7按例如实线箭头所示方向而被搬送时,则该运动由两个反转齿轮13a和13b而使方向反转,使上侧CD托盘5向着相反方向即虚线箭头所示方向以齿比1∶1即相同的速度而反转移动。
前述中心锁14的详细情况显示于图21及图22中。
图21是从LD托盘的内面侧看中心锁14时的平面图,图22是图21的左侧面图。该中心锁14,是为了把上侧CD托盘5(参照图5)正确地固定在播放位置上而设的杆,它通过支承轴14a而被回转自如地组装在LD托盘4上,并由扭簧14b的作用而向反时针方向(在图22中)回转。
在中心锁14的回转前端侧,设置着杆按压部14c,通过当形成于回到播放位置的托盘底座7的开口部7e的内壁上的凸部7c(参照图29)与该杆按压部14c相接后按压该杆,就可以抵抗扭簧14b而向顺时针方向(在图22中)回转。在该杆按压部14c的前端上面,立设着销14e;通过将该销14e卡合到上侧CD托盘5的孔5g(参照图5)内,可以正确地把上侧C托盘5固定在播放位置上。另外,销14d,在LD托盘4的弹出状态时,与图中无显示的凸轮盘相接,以阻止图中未显示的托盘位置检测开关的ON·OFF的切换。
下面,参照图5、图23-图25说明用于装载小直径CD的上侧CD托盘5的构造,图5是前述音像盘保持部3整体的分解斜视图;图23是上侧CD托盘5的上面图;图24是图23的左侧面图,图25是上侧CD托盘5的背面图。在上侧CD托盘5的左端部(如图23)上,形成有与前述两个反转齿轮13a和13b中的一个反转齿轮13a相咬合的齿条5a(参照图20)。通过该反转齿轮13a、13b和齿条5a,使下侧CD托盘6的沿前后方向的移动力产生反转,并传递到上侧CD托盘5,从而使上侧CD托盘5向与下侧CD托盘6相反的方向移动。
另外,在上侧CD托盘5的上面部上,如图23所示,形成有装载12cm CD用的圆形凹部5b,同时,在其中央部位还形成有为包含图中无显示的唱机转盘及光拾音器的演奏装置进出CD而设计的U字状的细长的开口部5c。
该上侧CD托盘5,如图5所示,通过左右2条的CD导轨Z15、15,被沿前后方向(Y轴方向),可以自由移动地安装在LD托盘4的内面部上。另外,5e是为取出CD时插入手指而设的凹部,5f是CD托盘的数字显示部,5g是为与中心锁14的销14e相卡合而设的孔。
下面,参照图5、图26-图28说明作为用于装载小直径CD的另一个托盘的下侧CD托盘6的构造。
图5是前述音像盘保持部3整体的分解斜视图;图26是下侧CD托盘6的上面图;图27是图26的左侧面图;图28是下侧CD托盘6的背面图。在下侧CD托盘6的左端部(在图26中),形成有与前述两个反转齿轮13a和13b中的一个反转齿轮13b相咬合的齿条6a(参照图20);当下侧CD托盘6和托盘底座7(参照图5)一起向前后方向移动时,该移动力由反转齿轮13a和13b而被传达到上侧CD托盘5上,使上侧CD托盘5沿着与下侧CD托盘6相反的方向移动。另外,在齿条6a的靠近前端侧边的位置,形成有钩部6b;如前所述,通过使转换杆11的CD托盘按压部11d(参照图5)与该钩部6b相接,而把下侧CD托盘6压回后方。
另外,在下侧CD托盘6的上面部,如图26所示,形成有呈台阶形的同心的装载12cm CD用的圆形凹部6c和装载8cm单片CD用的圆形凹部6d,同时,在其中央部形成有为包含图中无显示的唱机转盘及光拾音器等的演奏装置进出CD而设计的U字状的细长的开口部6e。另外,6g是为取出CD时插入手指而设的凹部,6i是CD托盘的数字显示部。
进一步,在该下侧CD托盘6的左前端部(在图26中),如前所述,设有为实现下侧CD托盘6和托盘底座7和连接和连接解除的锁销17;通过使锁定销17的下侧销17b和托盘底座7的凸轮槽部7a(参照图5)相系合,使托盘底座7和下侧CD托盘6相接而使之一体化;另外,通过解开下侧销17b和凸轮槽部7a的卡合,而使托盘底座7和下侧CD托盘6相分离。
前述下侧CD托盘6,如图5所示,由左右2条的CD导轨I16、16及左右2条的CD导轨Z15,15,在上侧CD托盘5的下侧,被可以沿前后方向(Y轴方向)自由移动地安装在LD托盘4的内面部上。
下面,参照图5、图29-图32说明托盘底座7的构造。
图5是前述音像盘保持部3整体的分解斜视图;图29是托盘底座7的上面图;图30是图29的左侧面图;图31是托盘底座7的背面图;图32是图31中的XXXII-XXXII线的断面图。在托盘底座7的左前端部(在图29中)上,形成有凸轮槽部7a,同时在前端侧边位置形成有止挡槽部7b。如前所述,设置在下侧CD托盘6的前端部上的锁定销17的下侧销17b(参照图5)在凸轮槽部7a中出入,而设置在LD托盘4的内面的托盘止挡杆12的止挡突起部12d(参照图5)嵌入到止挡槽部7b而相系合。
在托盘座7的内面右端部位(在图31中),形成有为与后述的托盘驱动装置的一对驱动齿轮21、21(参照图33)相连接而设的齿条7d。另外,如前所述,当托盘座7返回到播放位置时,通过当形成于开口部7e的内壁上的凸部7c与设在LD托盘4的内面部的中心锁14的杆按压部14c(参照图5)相接后举起该部,可使中心锁14的杆的销14e与上侧CD托盘5的孔5g相卡合,从而把上侧CD托盘5正确地固定在播放位置上。
而且,在托盘底座7的中央部上,设置有U字状的细长的开口部7e,该开口部7e是为包含图中无显示的唱机转盘及光拾音器等的演奏装置进出CD而设计的。并且,在该开口部7e和齿条7d之间设置有凸轮槽7f。该凸轮槽7f与设在播放机外壳1内的装置座上的凸轮盘(图中无显示)的销相系合;根据其接合位置,以实现LD托盘4的弹出位置的检出、CD托盘前后位置切换时的托盘座的停止位置的检出、唱机转盘的升降、光拾音器等演奏装置的倾斜调整动作等与各个机构之间的动作的同步。另外,由该凸轮槽7f的同步动作本身,由于与作为本发明的目的的托盘的装填动作及CD托盘前后位置的切换动作之间无直接关系,所以其详细情况省略。
前述托盘底座7,如图5所示,通过左右2条CD导轨I16、16及左右2条导轨板20、20,在下侧CD托盘6的下侧,被沿前后方向(Y轴方向)可以自由移动安装在LD托盘4的内面部上。
图33中显示了前述托盘底座7和LD托盘4及设在播放机外壳内的装置座上的托盘驱动装置的连接关系。另外,为了容易理解,图中省略了上侧CD托盘5和下侧CD托盘6。
托盘座7和LD托盘4,通过由托盘止挡杆12的止挡而被连结成一体。另一方面,在播放机外壳内的装置座上,设置着由一对驱动齿轮21、21、小齿轮22、皮带轮23、皮带24、电动机25所构成的托盘驱动装置;该托盘驱动装置的一对驱动齿轮21、21被前述托盘底座7的齿条7d所咬合,使托盘座底7可以自如地向前后方向移动。
另外,在播放机外壳的开口部2的附近位置,如图所示,配置着组装在回转自如的旋转轴26的左右两端上的一对同步齿轮27、27。配置于LD托盘4内面的左右位置上的齿条4f、4f具有这样的结构该齿条4f、4f与该左右一对的同步齿轮27、27相咬合,通过使LD托盘4的左右两侧部的移动速度同步,而使托盘整体顺畅地移动。
进而,就前述结构的音像盘装载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对把音像盘保持部3从图2的装载位置引出到图1的弹出位置的弹出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2的初期状态时,LD托盘4、上侧CD托盘5、下侧CD托盘6为如图3所示的配置状态,也就是说,在LD托盘4内,上侧CD托盘5位于靠近操作者面前一侧,而下侧CD托盘6位于内侧。另外,如图33所示,LD托盘4内面的托盘止挡杆12由拉簧12b而向顺时针方向回转,使其止挡突起部12d嵌入到托盘底座7的止挡槽部7b内,从而使LD托盘4和托盘底座7处于被连接成一体的状态。
进一步,托盘底座7的凸轮槽部7a和下侧CD托盘6的锁定销17的下侧销17b,呈图34所示的系合状态;托盘底座7的下侧CD托盘6之间由凸轮槽部7a和下侧销17b所止挡,而被连接成一体。而且,下侧CD托盘6和上侧CD托盘5由两个反转齿轮13a、13b相连接着。所以,在弹出前的图2的初期状态下,LD托盘4、上侧CD托盘5、下侧CD托盘6和托盘座7都被连接起来,成为一体化的状态。
又,在前述图2的状态下,当操作键操作部8的弹出键时,通过图中无显示的控制电路使作为托盘驱动装置的电机25(图33)开始驱动;经由皮带24、皮带轮23、小齿轮22,一对驱动齿轮21、21就开始旋转;与该驱动齿轮21、21相咬合着的托盘底座7也开始向前方移动。当托盘底座7移动时,与其相连接的LD托盘4、上侧CD托盘5、下侧CD托盘6和托盘底座7也成一体移动,使音像盘保持部3被引出到图1的弹出位置。当音像盘保持部3被引出到图1的弹出位置时,电机25就停止工作。
在该图1的弹出状态下,要想播放LD时,把想播放的LD装载在LD托盘4上。另外,在想播放一枚CD时,把想播放的CD装在下侧CD托盘6或上侧托盘5的任意一处。进一步,在想播放两枚一组的CD时,把第1枚CD装在设在内侧的下侧CD托盘6上,把第2枚CD装在靠近操作者面前一侧的上侧CD托盘5上。
本发明中,在弹出位置时,上侧CD托盘5位于靠近操作者面前一侧,而下侧CD托盘6位于内侧。这样,在从靠近操作者面前一侧向着内侧托盘为逐渐降低的配置(图3的配置状态)下,当向靠近操作者面前一侧的CD托盘上放置CD时,放置在内侧上的CD不会形成干扰,从而提高了操作性能。
如果与此相反,在下侧CD托盘6位于靠近操作者面前一侧而上侧CD托盘5位于内侧的状态下(图4的配置状态)弹出时,由于位于内侧的上侧CD托盘5和靠近操作者面前一侧的下侧CD托盘6之间的间隙能够直接看到,所以有可能会误把CD等音像盘插入到这两个托盘的间隙中。因此,在弹出操作时,通常在上侧CD托盘5位于靠近操作者面前一侧而下侧CD托盘6位于内侧的状态下弹出。
下面,参照图35的流程图说明音像盘保持部3的装载动作和两个CD托盘5、6的前后位置的切换动作。
在图1的状态下,装入所希望的音像盘后,当按压键操作部8的播放键(图35的步骤S1)时,图中无显示的控制电路向着和弹出时相反的方向开始驱动电机25(图33)。这样,音像盘保持部3沿着与弹出时相反的方向被拉入播放机外壳内,当拉入到图2的装载位置时电机停止(步骤S2)。
现在,假设LD托盘4上装有LD。当音像盘保持部3被拉入到图2的状态而停止时,图中无显示的光拾音器就进入LD托盘4上,以检测并判定LD是否已被装于LD托盘4上(步骤S3,S4)。当判定LD没有被装于LD托盘4上时,则继续进入下侧CD托盘6上,以检测并判定CD是否已被装于下侧CD托盘6上(步骤S6,S7)。现在,由于假定LD已被装于LD托盘4上,所以处理向步骤5进行,开始了LD的播放。假如LD没有被装载于LD托盘4上,而且CD也没有被装载于下侧CD托盘6上,则处理移向步骤S10,进行后述的上侧CD托盘5和下侧CD托盘6的前后位置的切换动作。
另一方面,在已将CD装于上侧CD托盘5和下侧CD托盘6的两个托盘上时,在由步骤S7而判定出在下侧CD托盘6上装有CD时,处理向步骤S8进行,于是装于下侧CD托盘6上的第1枚CD开始播放。然后,当装于下侧CD托盘6上的第1枚CD播放结束时(步骤S9),如下所述,进行下侧CD托盘6和上侧CD托盘5的前后位置的转换动作(步骤S10)。
也就是说,首先,由图中无显示的凸缘状凸轮使组装在LD托盘4上的托盘止挡杆12(参照图33)抵抗扭簧12b向逆时针方向(在图33中)旋转,而解除杆前端的止挡突起部12d和托盘底座7的止挡槽部7b之间的卡合。从而使LD托盘4和托盘底座7相分离,成为一种只有LD托盘4和两个CD托盘5、6可以移动的状态。
按上述操作使LD托盘4和托盘底座7相分离后,使托盘驱动装置的电机25(图33)开始沿与弹出动作时相同的方向旋转。这样,托盘底座T经由齿条7d开始向前方移动。这时,托盘底座7的凸轮槽部7a和下侧CD托盘6的锁定销17的下侧销17b之间以图34的状态相卡合,使托盘底座7和下侧CD托盘6成一体地向前方侧移动。
如前所述,下侧CD托盘6和上侧CD托盘5由齿比为1∶1的两个反转齿轮13a、13b相卡合(看参照图5、图19、图20)。因此,当下侧CD托盘6向前方移动时,上侧CD托盘5就与此相反地向内侧的播放位置移动。
当下侧CD托盘6和托盘底座7到达LD托盘4内面的凸轮阀9和凸轮部10的位置时,通过下述动作,下侧CD托盘6和托盘底座7之间的卡合就脱离了,只有托盘底座7被拉回到播放位置。
也就是说,当下侧CD托盘6和托盘底座7到达LD托盘4内面的凸轮阀9和凸轮部10的位置时,如图36所示,设在下侧CD托盘6的前端部上的锁定销17的上侧销17a就沿着LD托盘4的内面的凸轮阀9和凸轮部10,按①-②-③-④的路径而移动。另外,该图36是从LD托盘的上侧透视凸轮阀9和凸轮部10的部分的透视图。
当上侧销17a到达④的位置时,立设于该上侧销17的正好内侧的下侧销17b和托盘底座7的凸轮槽部7a之间的卡合就脱离了。由此,在到达4的位置时,和凸轮槽部7f相接的凸轮盘(图中无显示)产生动作,由前述的托盘位置检测开关(无图示)检出托盘底座7的反转位置,使托盘驱动装置的电机25的旋转方向反转,然后开始把托盘底座7向播放位置方向移送。当托盘底座7向播放位置方向移动时,下侧CD托盘6由于上侧销17a被止挡在凸轮部10的④位置上而被拉住并留在该位置上,只有与下侧CD托盘6解除了卡合的托盘底座7向内侧的播放位置返回。
另外,对下侧CD托盘6到达前述的④位置的情况。可通过以下的操作而检出转换杆11的CD托盘按压部11d,由下侧CD托盘6的前端边缘的钩部6b(参照图5)所按压,使相反侧的检出开关按压部11e按压图中无显示的检出开关。
如上所述,当下侧CD托盘6和托盘底座7相分离,只有托盘底座7返回到原来的播放位置,下侧CD托盘6和上侧CD托盘5的前后位置的切换动作完了时(步骤S10),无图示的光拾音器就进入已换了位的上侧CD托盘5,判定上侧CD托盘5上是否装有CD(步骤就S11,S12)。然后,当判定上侧CD托盘5上有CD时,处理转向步骤S13,开始播放装于上侧CD托盘5上的CD。
另一方面,在步骤S12中,在判定出CD没有被装于上侧CD托盘5上时,就要重新进行下侧CD托盘6和上侧CD托盘5的前后位置的切换动作(步骤14),在把下侧CD托盘6切换到内侧的播放位置,而把上侧CD托盘5切换到靠近操作者面前一侧后,进入待待下一个指示的待机状态(步骤15)。
即在步骤S12中,当判定出上侧CD托盘5中没有装有CD时,作为托盘驱动装置的电机25便重新开始向弹出方向旋转,使托盘底座7向前方一侧移送。
托盘底座7向前方进行移送,当到达LD托盘4的内面的凸轮阀9和凸轮部10的位置时,如图37所示,至此被止挡在凸轮部10的④位置上的下侧CD托盘6的锁定销17的下侧销17b就与托盘底座7的凸轮槽部7a相接,并被按压向前方侧(Y轴方向)。锁定销17由于被拉簧17c(参照图5)拉向常态的左方(在图37中),所以当上侧销17a到达⑤的位置时,便被拉簧17c的弹力拉向左方,到达⑥的位置。所以在该⑥的位置,下侧销17b和托盘底座7的凸轮槽部7a就会重新相卡合。
然后,在到达该⑥的状态时,若使作为驱动装置的电机25的旋转方向逆转,将托盘底座7的移送方向转向装载方向,则这时通过下侧销17b而被连成一体的托盘底座7和下侧CD托盘6会再次向内侧的播放位置返回,而上侧CD托盘5则相反地从内侧向靠近操作者面前一侧移动。
这样,下侧CD托盘6和上侧CD托盘5的前后位置就再次被切换(步骤S14),在下侧CD托盘6位于内侧而上侧CD托盘5位于靠近操作者面前一侧的状态下进入待机状态(步骤S15)。以上所说明的下侧CD托盘6和上侧CD托盘5的前后位置的切换动作的概况模式地显示在图38上。
另外,在前述的例子中,叙述了关于装载LD或CD的任一种时的情况。但也能够同时装载一张LD和一张CD的两张盘,并播放其中的一张LD。此时,如图39所示,CD要被装于靠近操作者面前一侧的上侧CD托盘5上,而不能播放CD。当把CD装于位于内侧的下侧CD托盘6上时,如从图35的流程图中可知的一样,因为不能进行步骤S3、S4的LD检出处理,所以不能播放LD。
还有,在前述的例子中,上侧托盘5被设计成只能装载标准的12cmCD。但当然也可以设计成和下侧CD托盘6一样,能够装载12cmCD和8cm单片CD。
而且,在前述的例子中,是使两个CD托盘5、6的移动方向和LD托盘4的弹出方向相一致的,但也不必一定使其一致。只是,当使CD托盘5、6和LD托盘4的移动方向一致时,如由前述动作说明中可得知的那样,可以只使用一个驱动源,也就是只使用一个电机25,就完成所有的动作。
图40显示了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形态。
该例中,在播放机外壳1的开口部2的上侧,设置有拆卸式或开闭式的CD用音像盘交换窗口28。通过设置这样的音像盘交换窗口,即使在CD播放中,也能够从该窗口对置于靠近操作者面前一侧的CD托盘上的CD进行替换。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依据第一方案所记载的音像盘装载装置,因为把第2及第3两个托盘沿上下方向呈台阶形地配置在第1托盘内,并且,第2及第3两个托盘在第1托盘内向播放位置的切换自如,所以两张一套的录像CD盘也不用一张一张切换就能够连续地播放。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兼容音像盘型播放机的操作性。
另外,依据第二方案所记载的音像盘装载装置,因为使第2及第3托盘的移动方向与第1托盘的移动方向相同,所以可以仅用一个驱动源而进行所有的动作,因此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和降低成本。
另外,依据第三方案所记载的音像盘装载装置,由于把第2及第3两个托盘置于第1托盘的下底内面,并呈台阶形地配置,所以三个托盘向下呈台阶形排列,不但外观很美,同时弹出时的音像盘的装填也变得容易了。
另外,依据第四方案所记载的音像盘装载装置时,通过使托盘底座向前后移动,能够使两张一套的小直径CD等自动地切换和播放。
进一步,依据第五方案所记载的音像盘装载装置,进行弹出动作时,因为将前述位于上侧的第2托盘设置在靠近操作者面前一侧,而将前述位于下侧的第3托盘设置于内侧的播放位置上,所以在把音像盘装进靠近操作者面前一侧的第2托盘时,放在内侧的第3托盘上的音像盘不会形成干扰,从而提高了操作性。
权利要求
1.一种音像盘装载装置,用于可以播放外径不同的多种音像盘的兼容型音像盘播放机,其特征在于该音像盘装载装置具有装载大直径音像盘的第1托盘和装载比装在该第1托盘上的音像盘直径要小的音像盘的第2及第3两个托盘;前述第1托盘可以在弹出位置和播放位置之间自由移动;前述第2及第3托盘位于前述第1托盘内,呈一种沿上下方向有台阶差的台阶状配置,同时在前述第1托盘内可以自如地向播放位置调换。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音像盘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使前述第2及第3托盘的移动方向与前述第1托盘的移动方向相同。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音像盘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2及第3托盘位于前述第1托盘的下底内面、并呈阶梯状配置。
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音像盘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音像盘装载装置包括把前述第3托盘向前后方向移送的托盘底座;开合自如地连接该托盘底座和前述第1托盘的止挡机构;开合自如地连接前述托盘底座和前述第3托盘的锁定机构;连接前述第2托盘和第3托盘并把相互的托盘向相反方向移送的反转机构,以及移送前述托盘底座的托盘驱动装置。
5.一种如权利要求3或4记载的音像盘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进行弹出操作时,把位于前述上侧的第2托盘置于靠近操作者面前一侧,而把位于前述下侧的第3托盘配置在内侧的播放位置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音像盘装载装置,包括:LD托盘;位于LD托盘的下底内面的被配置成沿上下方向有台阶差的台阶形的两个CD托盘;把下侧CD托盘向前后方向移送的托盘底座;开合自如地连接托盘底座和LD托盘的托盘止挡机构;开合自如地连接托盘底座和下侧CD托盘的锁定机构;连接上下CD托盘并把相互的托盘向相反方向移送的反转机构;以及移送托盘底座的托盘驱动装置。
文档编号G11B25/04GK1177815SQ97117678
公开日1998年4月1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26日
发明者大泉健二郎, 伊吹哲, 山下雅一, 矶部伸之 申请人:先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