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1821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板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扣装置以及具有板扣装置的电连接器,其中该板扣装置是用以将电连接器固定在一电路基板上。
可将电连接器预固定在电路基板上的已知技术,一般可区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采用与绝缘本体一体成型的固定柱(post),这些固定柱的主要功能仅做为定位之用,它并无法提供足够的固持力使电连接器可以牢固在电路基板上,因此在电路基板后来的焊锡过程中,便可能会产生电连接器不当地从电路基板上松脱的问题,在台湾专利申请第83205670、85219574、80204998号,以及美国专利第4173387、4477142、4679883、4717219、5334049号中详细地揭露此类固定柱,这些专利内容皆可引用为参考。
第二种固定方式是采用一种金属冲压的分离式板扣(board lock),这种分离式板扣元件通常是以干涉配合的方式套合在电连接器外壳的板扣安装孔,然后再将板扣的插脚插入至电路基板上对应的插孔中,而将电连接器固定在电路基板上。在中华民国专利申请第85207566、84201533、83106349、84213278、85201762、85100754、85220266、80202099、81213628号,以及美国专利第4842552、4907987、5044988、5135412、5184963、5336111号中揭露此类普知的板扣元件,这些专利内容皆在此引用为参考。
然而,已知的板扣元件不论是与电连接器安装孔的干涉配合组装或者在板扣插脚与电路基板的扣合动作上,皆存在许多的问题。首先请一并参阅

图1及图2,其中分别显示已知的板扣元件以及该板扣安装在电连接器外壳的安装孔中且与电路基板扣合的截面示意图。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板扣元件10’是沿着中心轴L’而形成左右对称的镜像关系,此板扣元件10’包含一基部12’,且由基部12’左右两边分别向上延伸出一干涉臂14’,而在干涉臂14’的外缘突伸出一倒刺部141’。该板扣元件10’进一步包括由基部12’左右两侧分别向下延伸出的插脚部16’,而在插脚部16’下缘则具有一弹扣凸缘161’。由图2的组装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板扣元件10’是通过干涉臂14’与电连接器100的板扣安装孔形成干涉配合,且其中干涉臂14’的倒刺部141’嵌入电连接器绝缘外设的壁体110中。另外,板扣元件10’的插脚部16’穿入电路基板200的插孔210中,且当弹扣凸缘161’正好通过插孔时,由于弹扣凸缘161’的轮廓设计会使得弹臂16’随即向左右两侧弹开,而使得弹扣凸缘161’的上缘部位可以扣合在电路基板200的下表面。
很明显地,由于已知板扣元件的干涉臂上通常只提供一倒刺部,且干涉臂的尺寸又通常设计成大致与板扣安装孔的尺寸相合,如此可想而知,其固有效果及强度通常会不足。再者,插脚部在通过电路基板的安装孔时,其向两侧弹开的力量有时会过大,而造成预先放置在电路基板上的精密电子零件会受到震动而产生偏移,进而使该电路基板在品质上产生严重的瑕疵。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板扣装置,它具有增强的卡固功效,而可使得该板扣装置能够牢固在电连接器的板扣安装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板扣装置,其插脚部是具有新颖而独特的设计,可以避免在安装过程中使电路基板产生振动。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板扣装置的电连接器,它可以更稳固地固定在电路基板上,而不会在组装过程中对电路基板产生不良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目的是可以通过一种板扣装置来达成,其中该板扣装置用以将一电连接器固定在一电路基板上。此板扣装置包括一基部、从基部两端分别向上突伸而出的弹性干涉臂以及从基部两隔开位置分别向下延伸出的插脚部。每一弹性干涉臂的外缘是从上而下分别设有两隔开的倒刺部,且其内缘是由上而下形成由窄渐宽的斜度,从而当板扣装置安装在连接器外壳的安装孔内时,该弹性干涉臂可以产生弹性变形而形成应力,进而迫使其倒刺部可以更进一步地加强与壳壁的干涉作用。每一插脚部末端具有一卡扣凸缘,并且在靠近中央位置处向外突伸出一倒刺部,此倒刺部用以当插脚部插入电路基板的插孔内时,避免插脚部过度地朝外弹开而造成电路基板的振动,且其尚可以进一步地与孔壁形成干涉配合。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增强卡固功效的板扣装置,能使得该板扣装置牢固在电连接器的板扣安装孔中。且由于该板扣装置的插脚部的设计,使得可避免在安装过程中使电路基板产生振动。再者,一种具有上述板扣装置的电连接器,它可以更稳固地固定在电路基板上,而不会在组装过程中对电路基板产生不良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其他的目的、特征及优点,将可从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并配合附图,而获得更深入的了解。
图1是已知的板扣元件的平面视图。
图2是已知板扣元件安装在电连接器外壳的安装孔中且与电路基板扣合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具有本实用新型板扣元件的电连接器的立体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板扣元件的平面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板扣元件安装在电连接器外壳的安装孔中且与电路基板扣合的剖面示意图。
现请参照图3,其中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视图。电连接器100包括一长形绝缘壳体110,其上具有多个端子插槽115,用以插接多个导电端子(图上未显示),其中在绝缘壳体110两端及靠近中间的部位,分别提供有三个板扣安装孔120,每一板扣安装孔120则插置一板扣元件10。在此应说明的是,虽然在此一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提供三个板扣元件10,然而,这种板扣元件是可以视连接器种类及应用上的需要,而在板扣元件的位置及个数上加以变化。
现请一并参照图4及图5,其中分别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板扣元件10的平面视图及其组装在连接器外壳的板扣安装孔中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板扣元件10是沿着中心轴L而形成左右对称的镜像关系。此板扣元件10包含一基部12,且由基部12左右两边分别向上延伸出一弹性干涉臂14,而在弹性干涉臂14外缘的上方及下方是分别突伸出第一及第二倒刺部141及142。在此应先指明的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板扣元件10,其弹性干涉臂14的内缘形成由上而下由窄渐宽的斜度,换言之,该弹性干涉臂14的宽度在上方较小而在下方较大,使得当板扣元件10插入板扣安装孔120时,该弹性干涉臂14的上方部位在安装孔120中仍存在有细小的间隙,因此可通过第一倒刺部141的干涉作用而使该弹性干涉臂14在插入安装孔120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变形,这将在下文中做更进一步的阐述。该板扣元件10进一步包括从基部12左右两侧向下延伸出的插脚部16,其中每一插脚部16在大约中央部位上朝外突伸出一缓冲倒刺部162,而在末端则具有一弹扣凸缘161。
由图5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板扣元件10安装在电连接器的板扣安装孔120内时,该弹性干涉臂14外缘的第一及第二倒刺部141及142是会与连接器壳壁110形成干涉配合,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板扣元件10的弹性干涉臂14内缘采用具有斜度的设计,因此在板扣元件10组装至安装孔120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倒刺部141会持续地抵顶该连接器壳壁110,而造成该弹性干涉臂14上方部位朝内侧产生一段很小的弹性位移,例如在图5的部分放大视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该弹性干涉臂14在组装之前是以细线来表示,而在组装在安装孔120内的状态则是以粗线来表示,很明显地,该弹性干涉臂14在组装前及组装后,其在结构上是有所不同的。进言之,在完全组装在安装孔内时,本实用新型的板扣元件10的弹性干涉臂14由于弹性位移而内含有应力,且由于此一应力的存在,将会造成第一倒刺部141及第二倒刺部142更进一步地嵌入连接器壳壁110,并且该倒刺部141及142刺入连接器壳壁110的角度亦会因为干涉臂14的弹性位移而略为改变,从而使得该板扣元件10可以更牢固地装设在安装孔120中,而不易从安装孔120中脱离出来。此外,为了确保弹性干涉臂14在组装过程中可以顺利地产生弹性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特别在板扣元件10的基部12与弹性干涉臂14的邻接部位上进一步设有弧形凹部143,这有利于干涉臂14产生变形或位移。
再者,从图5中可以看出,当安装在电连接器中的板扣元件10欲与一电路基板200组合时,将板扣元件10的插脚部16插入至位于电路基板200上对应的插孔210中。由于本实用新型板扣元件10的插脚部16在靠近中央部位上突伸出一缓冲倒刺部162,因此当插脚部16的弹扣凸缘161在插入且通过插孔210时,通过缓冲倒刺部162抵靠在插孔壁部而使得插脚部16不致于立即产生过大的向外弹开力量,因而可避免电路基板200产生过大的振动。在此应说明的是,虽然该缓冲倒刺部162的设计可以使得插脚部16不致于立即产生过大的向外弹开力量,然而该弹开力量仍然会持续存在,而迫使缓冲倒刺部162逐渐地刺入插孔壁部而形成干涉配合,从而更加强了该插脚部16与电路基板200的固持功能。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用新型板扣元件的弹性干涉臂与插脚部的独特设计,它确实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已知技术所产生的问题,大大地增加板扣元件与连接器壳体的固持功能,并且有效降低板扣元件与电路基板组装过程中所造成的基板振动问题。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详细说明如上,但是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在阅读完上述的说明后,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仍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细节结构的变化及修饰。然而,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进行的各种修正及变化,仍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后附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板扣装置,用以连接一第一构件与一第二板状构件,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具有一可使板扣装置的一端固定在其中的安装孔,而所述第二板状构件则具有一可使板扣装置的另一端插入的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扣装置包含一基部;一弹性干涉臂,它是从基部两端分别向上突伸而出而可以与所述第一构件的安装孔形成干涉配合,每一弹性干涉臂的外缘从上而下分别设有至少两相互隔开的倒刺部,而所述弹性干涉臂内缘则从上而下形成由窄渐宽的斜度;以及一插脚部,它是从基部两隔开位置分别向下延伸而可以插入至所述第二板状构件的插孔中,每一插脚部末端具有一卡扣凸缘,从而当插脚部通过插孔而向外弹开时,所述卡扣凸缘可以扣住第二板状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脚部在靠近其中央的位置处向外突伸出一倒刺部,用以当插脚部插入第二板状构件的插孔内时,它可以与孔壁形成干涉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干涉臂内缘与基部的邻接部位上进一步设置有弧形凹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干涉臂的上方倒刺部尺寸略小于下方倒刺部的尺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扣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弹性干涉臂与基部共同形成一向上开口的盆状凹陷空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扣装置是以金属片一体冲压成型的。
专利摘要将电连接器固定在电路基板上的一种板扣装置包括基部、由基部两端分别向上突伸而出的弹性干涉臂以及由基部两隔开位置分别向下延伸出的插脚部。每一弹性干涉臂的外缘由上而下分别设有两隔开的倒刺部,且其内缘由上而下形成由窄渐宽的斜度。每一插脚部末端具有卡扣凸缘,并且在靠近中央位置处向外突伸出倒刺部,此倒刺部用以当插脚部插入电路基板的插孔内时,可以与孔壁形成干涉配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板扣装置的电连接器。
文档编号H01R12/00GK2468183SQ0024831
公开日2001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4日
发明者林容辉 申请人:华琦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