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8954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Zero Insertion ForceSocket,ZIF Socket),尤指一种可防止操纵杆过度旋转而破坏本体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低构形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广泛应用于中央处理器(CPU)与印刷电路板间的电性连接。请参阅图6,现有低构形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6包括基座7、盖体8、若干个导电端子60及驱动构件9。基座7包括矩形本体71及设在矩形本体71后端的导引部72。其中矩形本体71上设有收容导电端子60的若干个收容孔73。导引部72包括一下承座部74及由导引部72右端向外延伸的凸台75,用以防止驱动构件9过度旋转。盖体8组装在基座7上,包括盖板81及位于盖板81后端的覆盖部82。盖板81对应基座7设有与矩形本体71的若干收容孔73垂直对齐的若干通孔83,用以收容相应中央处理器的导电脚(未图示),在覆盖部82中部设有一上作动部84。驱动构件9大致呈L形,包括一呈直杆状的操纵杆91及与操纵杆91大致垂直的驱动臂92。其中驱动臂92是旋转收容在下承座部74与覆盖部82之间,包括一由驱动臂92中部向前弯折的曲臂93,该曲臂93可在上作动部84中旋转,从而驱动盖体8及相应的中央处理器相对于基座7移动。这样,中央处理器的导电脚与导电端子60可形成电性连接或电性分离。
请参阅图7,当操纵杆91由闭合位置旋转至开放位置时,操纵杆91将直接与凸台75抵触,因此,当操纵杆91旋转过度时,操纵杆91或凸台75会因相互碰撞而破坏。美国专利第5,722,848号(下称‘848号专利)揭示了一种位于凸台与操纵杆之间的固定装置(请参阅‘848号专利图7及图7A),然而,这种设计仍然存在操纵杆与凸台直接抵触的问题。因此,这种设计仍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扣合装置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该扣合装置能够于操纵杆旋至开放位置前提供警示,同时能够将操纵杆固持于开放位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包括基座、盖体、驱动构件、若干个导电端子以及扣合装置,其中基座包括一矩形本体及位于该矩形本体后端的导引部,其中矩形本体设有若干个收容孔,用以收容导电端子,而导引部则包括由其横向一端向外延伸的凸台;盖体组装于基座上并可相对于基座移动,包括盖板及设于盖板后端的覆盖部,盖板设有若干个通孔,用以收容中央处理器的导电脚;驱动构件包括一驱动杆及由驱动杆末端垂直延伸的操纵杆,其中驱动杆收容于导引部及覆盖部之间,并可驱动盖体于基座上移动;扣合装置设于凸台前端,在操纵杆到达开放位置前两者间可产生相互挤压。
具有上述特征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其扣合装置包括由凸台底端向前延伸的连接部、由该连接部前端延伸的弹性臂以及由弹性臂顶端向前弯曲延伸的接触部。当操纵杆旋转至开放位置之前,前述弹性臂受操纵杆上突起的挤压而向后弯曲变形并产生回弹力。当操纵杆旋转至开放位置时,前述突起与接触部配合以将操纵杆固持于开放位置。
相较于现有的低构形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凸台前端设置与凸台一体成型的扣合装置,使得当操纵杆旋转至开放位置之前,扣合装置能够提供警示,并在操纵杆旋转至开放位置时,能够将操纵杆固持在开放位置。因此,可有效防止操纵杆过度旋转而破坏驱动构件及基座。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扣合装置的放大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扣合装置被操纵杆挤压但没有达到开放位置时的平面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扣合装置中操纵杆位于开放位置时的平面放大图。
图6为现有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图6所示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的操纵杆位于开放位置时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3,本实用新型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1包括基座10、盖体20、驱动构件30及若干个导电端子40。
前述基座10包括矩形本体11及位于其后端的导引部12。其中矩形本体11设有若干个垂直贯穿基座10且相互分隔的收容孔13,用以收容导电端子40。导引部12包括三个相互间隔的下承座部14、设于相邻下承座部14间的下作动部15以及由其后端右侧向外延伸的凸台16,用以阻止驱动构件30的过度旋转。前述凸台16包括由其顶端向前延伸的后凸块160。扣合装置50设于凸台16前端,包括由凸台16底部向前延伸的连接部51、由连接部51前端向上延伸的弹性臂52以及由弹性臂52上端向前弯折延伸的接触部53。接触部53顶端向后延伸有前凸块54,该前凸块54与前述后凸块160水平对齐。
盖体20包括盖板21及位于其后端的覆盖部22,其中盖板21设有与收容孔13对齐的若干个通孔23,用以收容相应中央处理器的导电脚(未图示)。覆盖部22包括三个横向与下承座部14相应设置的上承座部24及位于两相邻上承座部24间的上作动部25。
驱动构件30大致呈L形,包括驱动杆31及由驱动杆31一端垂直延伸的操纵杆32。其中驱动杆31包括三个相互间隔的枢轴33及位于两相邻枢轴33间的驱动轴34,该驱动轴34可转动地夹置于导引部12与覆盖部22之间。在前述操纵杆32后端邻近驱动杆31处向外延伸有突起35。
请参阅图3,在组装过程中,先将前述驱动杆31组装于导引部12中,并使枢轴33收容于相应的下承座部14内,然后将盖体20组装于基座10上,借此,驱动杆31固定于导引部12及覆盖部22之间。
请同时参阅图4及图5,当操纵杆32由闭合位置向开放位置转动尚未到达开放位置时,操纵杆32的突起35首先与接触部53相抵触,此时弹性臂52被突起35挤压,并向后弯曲变形产生回弹力。当操纵杆32继续转动,操纵杆32上的突起35被推至接触部53之下时,弹性臂52还原至初始位置。当操纵杆32未到达开放位置之前,操纵杆32受制于接触部53与突起35之间的作用力,可作为操纵杆32即将到达开放位置的警示。如此,可防止由于操纵杆32的过度旋转而使驱动构件30与基座10破损。另外,即使操纵杆32由于过度旋转而挤压扣合装置50,位于扣合装置50上的前凸块54将会与凸台16上的后凸块160抵接,用以阻止弹性臂52产生过度变形。此外,当操纵杆32位于开放位置时,突起35为接触部53所抵压,如此,操纵杆32不会自动滑落至闭合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特点是提供了一种梁式结构的弹性臂52,该弹性臂52与操纵杆32的突起35互相挤压,可使操纵杆32邻近开放位置时产生柔性阻抗的弹性力。当弹性臂52向后过度弯曲变形时,本实用新型在凸台16与扣合装置50之间提供了一种硬性阻抗,能硬性阻止操纵杆32过度旋转。另外,突起35与接触部53相互配合可将操纵杆32固定于开放位置。
权利要求1.一种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用于固持具有若干个导电脚的中央处理器,其包括若干个导电端子、基座、盖体及驱动构件,其中基座包括一矩形本体及位于矩形本体后端的导引部,其中矩形本体设有若干个收容孔,用以收容对应导电端子,而导引部则包括自横向一端向外延伸的凸台;盖体是组装于基座上并可相对于基座移动,包括盖板及覆盖部,盖板设有若干个通孔,用以收容中央处理器的导电脚;驱动构件包括一驱动杆及连接于驱动杆的操纵杆,其中驱动杆收容于导引部及覆盖部之间,可驱动盖体相对于基座移动;其特征在于凸台前端设有扣合装置,在操纵杆到达开放位置前两者间可产生相互挤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扣合装置与凸台是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扣合装置包括由凸台底端向前延伸的连接部,由连接部前端向上延伸的弹性臂,弹性臂顶端向前倾斜延伸有接触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驱动构件上的操纵杆包括由其后端向外延伸的突起。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扣合装置包括由接触部顶端向后延伸的前凸块,而凸台包括由其顶端向前延伸的后凸块,以与前凸块配合而防止弹性臂过度变形。
专利摘要一种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包括基座、组设于基座上的盖体、驱动构件以及收容于基座内的若干个导电端子,其中基座包括由其后端向外延伸的凸台。驱动构件包括驱动杆及连接于驱动杆的操纵杆,驱动杆收容于前述基座与前述盖体之间,并可驱动盖体相对于基座移动。扣合装置设置于前述凸台前端,包括由凸台底端向前延伸的连接部、由连接部前端向上延伸的弹性臂以及由弹性臂顶端弯曲延伸的接触部。在操纵杆旋转至开放位置之前,前述弹性臂受操纵杆的挤压而向后弯曲变形并产生回弹力。当操纵杆旋转至开放位置时,操纵杆与接触部配合而可将操纵杆固持于开放位置。
文档编号H01R12/16GK2548301SQ0223466
公开日2003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12日
发明者大卫G·豪威尔, 廖芳竹, 郑朝崇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