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7614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指一种将USB接口连接器与语音接口组合在一起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伴随着电气设备小型化、多功能化的发展趋势,对电连接器的要求与日剧增,其不仅需具有较强的信号传输功能,更需具有结构小型化、简单化及方便使用等特点。目前,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与语音接口(Audio Jack)已成为常用的输入/输出接口,通常安装在计算机机壳面板上,用来连接计算机与周边设备。请参阅公告在2000年4月11日的台湾公告第387625号专利,该专利揭示了一种堆叠式USB连接器,安装在主机板的边缘,其对接接口位于机壳面板上,可供外部对接连接器相配接,用来分别连接键盘、鼠标、个人掌上电脑(PDA)、数码相机等外设。请参阅公告在2001年7月11日的台湾公告第446208号专利,该专利揭示了一种堆叠式语音接口连接器,安装在主机板的边缘,其对接接口位于机壳面板上,可供外部对接连接器相配接,用来传输语音信号。
然而,由于主机板的尺寸限制,其印刷电路板的配置空间及可安装的电子元件数目均有限,当输入/输出接口较多时,显然无法全部设置在主机板的邻近机壳面板的端缘。为解决这一问题,业界出现了组设在机箱内部的线缆连接器组件。请参阅公告在1998年4月21日的台湾公告第330735号专利及公告在1999年1月1日的台湾公告第349660号专利,这些专利均提供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一端为并排设置的两个USB连接器,安装在机壳面板上,作为输入/输出的接口以供外部对接连接器配接,另一端则与电路板上电连接器相连接从而与电路板的导电回路相电性导通。
在应用上述USB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情形下,如语音接口连接器仍采用如前所述公告第446208号专利所揭示的安装在电路板端缘的堆叠式连接器,会较多占用主机板上面积及印刷线路的配置空间,也会占用机壳面板上与主机板端缘对应的特定空间,不利于机壳面板上输入/输出接口的配置。如果将语音接口连接器设计成如所述公告第330735号及第446208号专利所揭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相类似的结构,又会导致机箱内部线缆多而繁乱,不易整合。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用来克服上述技术上的缺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将USB接口与语音接口组合在一起且并排设置,节省了主机板上的占用面积,同时占用机壳面板的空间较小,且线缆在机箱内的排布容易且合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第一、第二连接器、第一、第二线缆,其中绝缘本体具有大致呈长方体的主体部,在该主体部内设有并列排布的第一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一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的开口位于主体部的前表面;第一连接器为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器,其收容在所述第一收容腔内且其对接接口露在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开口中;第二连接器为语音接口(Audio Jack)连接器,其收容在所述第二收容腔内且其对接接口露在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开口中;第一、第二线缆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连接器相连接且延伸出绝缘本体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将两个USB连接器与两个语音接口组合在一个线缆连接器内且并排设置,这样既节省了占用主机板上的面积,又有效降低了机壳面板的占用空间,且线缆在机箱内的排布更容易且合理。

图1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仰视立体分解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仰视立体组合图。
图3为如图2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仰视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如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遮蔽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包括绝缘本体10、两个第一连接器20及两个第二连接器30、遮蔽体40、两根第一线缆50及一根第二线缆60。
绝缘本体10具有大致呈长方体的主体部103,该主体部103具有在其前表面105上开口用来分别收容第一连接器20与第二连接器30的两个第一收容腔101及两个第二收容腔102,两个第一收容腔101相互连通,两个第二收容腔102也相互连通,在主体部103中间沿前后方向形成有隔墙104,该隔墙104将所述第一收容腔101与第二收容腔102相隔离。自该主体部103左右两侧表面107凸伸形成一对安装部15,每一安装部15设有定位孔13及供遮蔽体40扣持用的若干楔形凸块14,在绝缘本体10的上、下表面设有扣持遮蔽体40的若干楔形凸块11及内设向前开口的狭槽并用来夹持遮蔽体40的呈“L”形的若干夹持部12,在绝缘本体10的后部开设有与主体部103的收容腔101、102相连通的若干通道16,这些若干通道16可提供与第一连接器20及第二连接器30相连的第一、第二线缆50、60向下弯折延伸的空间。在绝缘本体10的第二收容腔102顶部开设有一对狭缝17。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器20为一对并列设置的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器,这些USB连接器与普通USB连接器构造基本相同,此处容不赘述。两个第一线缆50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器20电性连接,在两个第一连接器20后部还设置有一个共用的电容202,以提供滤波作用。
第二连接器30为并列设置的一对语音接口(Audio Jack)连接器,这些语音接口连接器与普通语音接口连接器的构造基本相同,此处容不赘述。每一第二连接器30在邻近其对接接口31的上表面开设有狭缝34,接地端子33的前端可凸伸入该狭缝34中。一根第二线缆60的前端分叉成两根,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器30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1、图4并结合图2所示,遮蔽体40由金属板材一体冲压折弯而成,其大致成纵长罩状构形,用来遮盖绝缘本体10的前部,它包括前板部403、自前板部403向后延伸形成的上、下板部404及一对侧板部405。在遮蔽体40的前板部403开设有与第一收容腔101相对应的呈矩形的一对第一开孔401及与第二收容腔102相对应的呈圆形的一对第二开孔402,以分别使第一连接器20的对接接口24及第二连接器30的对接接口31暴露在外。在遮蔽体40的侧板部405末端向外分别延伸形成有可遮覆抵靠在绝缘本体10两侧的安装部15上的一对耳部48,这些耳部48上开设有与安装部15的定位孔13相配合的通孔43,这些通孔43及定位孔13可供锁固螺栓通过。在遮蔽体40的上、下板部404开设有外凸的若干弹片41,在耳部48也开设有向前凸起的若干弹片46,这些弹片41、46可与机壳面板电性接触以达成接地。每一耳部48的上、下两端向后凸设有内设方形通孔的若干扣持片47,用来扣持安装部15的对应楔形凸块14。在遮蔽体40的上、下板部404向后延伸形成有内设方形通孔的若干扣持片42,用来扣持绝缘本体10的上、下表面上的相应若干楔形凸块11。在遮蔽体40的上板部404对应第二开孔402位置分别开设有一对内凹的弹片45,这些弹片45延伸穿过绝缘本体10的狭缝17,并与第二连接器30的接地端子33凸露在狭缝34的部分电性连接以达成接地。
请参阅第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组装时,第一连接器20及第二连接器30先分别借助其内设的导电端子(未标号)与第一、第二线缆50、60的对应芯线相焊接而达成电性连接。而后,将所述连接器与线缆的组合自前向后组入绝缘本体10的第一、第二收容腔101、102内,而使第一、第二线缆50、60自绝缘本体10的后表面106延伸出来,此时,第一连接器20的对接接口24恰显露在第一收容腔101的开口中,而第二连接器30的对接接口31恰显露在第二收容腔102的开口中。接着,将遮蔽体40自前向后遮盖在绝缘本体10的前部,遮蔽体40的前板部403、上、下板部404及两侧板部405分别抵靠在绝缘本体10的前表面105、上、下表面及两侧表面107上,耳部48则抵靠在绝缘本体10的安装部15的前表面上。所述扣持片42、47分别扣持绝缘本体10的对应楔形凸块11、14,上、下板部404的后边缘嵌入绝缘本体10的夹持部12内,前板部403上的第一开孔401、第二开孔402及耳部48上的通孔43分别与第一连接器20的对接接口24、第二连接器30的对接接口31及安装部15的定位孔13相对齐。通过上述组装过程,绝缘本体10、第一连接器20、第二连接器30、遮蔽体40、第一线缆50、第二线缆60组装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的线缆另一端可与主机板上的电连接器相配接的对应电连接器相连接,再借助螺栓贯穿所述安装部15及耳部48并锁固在机壳面板上,从而实现与主机板电性连接且提供输入/输出接口的功能。
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其分别揭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实施方式,其区别在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线缆50、60自绝缘本体10的后表面106水平延伸而出,而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线缆50、60穿过绝缘本体10的收容腔101、102后自通道16向下垂直弯折延伸而出。所述两种实施方式分别对应于机箱内部主机板上方的不同空间大小而设计。
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大致呈长方体构形的主体部,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连接且延伸出绝缘本体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缘本体的主体部内设有并列排布的第一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一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的开口位于主体部的前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器为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收容在所述第一收容腔内且其对接接口露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开口中;所述第二连接器为语音接口连接器,其收容在所述第二收容腔内且其对接接口露于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开口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具有两个,这两个第一收容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收容腔具有两个,该两个第二收容腔相互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均为两个且并列设置的连接器,所述两个第一连接器后部设置有共用的提供滤波作用的电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主体部中间沿前后方向形成有隔墙,所述隔墙将第一收容腔与第二收容腔相隔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绝缘本体的前端遮盖有大致呈纵长罩状的遮蔽体,所述遮蔽体具有前板部、自前板部向后延伸形成的上、下板部及一对侧板部,在遮蔽体的前板部开设有与第一收容腔相对应的一对呈矩形的第一开孔及与第二收容腔相对应的一对呈圆形的第二开孔,分别使第一连接器的对接接口及第二连接器的对接接口暴露于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绝缘本体的主体部左右两侧表面凸伸形成一对安装部,每一安装部设有用来将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固定在机壳面板上的定位孔,在主体部的上、下表面延伸形成有用来夹持遮蔽体且呈“L”形的若干夹持部,这些夹持部内设有向前开口的狭槽,在遮蔽体的两侧板部末端向外延伸形成有一对耳部,这些耳部与所述安装部相配合,在这些耳部的前表面及遮蔽体的上、下表面开设有用来接地的外凸的若干弹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安装部及主体部的上、下表面设有供所述遮蔽体扣持用的若干楔形凸块,在遮蔽体的上、下板部向后延伸形成有内设方形通孔用来扣持绝缘本体的上、下表面的相应若干楔形凸块的若干扣持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遮蔽体的上板部对应第二开孔位置开设有一对内凹的弹片,在绝缘本体的第二收容腔顶部开设有一对狭缝,所述弹片延伸穿过绝缘本体的这些狭缝,并与第二连接器的端子凸露于狭缝的部分电性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水平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后表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绝缘本体的后部开设有与主体部的收容腔相连以提供所述第一、第二线缆向下弯折延伸的空间的若干通道,所述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穿过绝缘本体的收容腔后自所述通道向下垂直弯折延伸而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器、语音接口(Audio Jack)连接器、第一线缆及第二线缆,其中绝缘本体具有大致呈长方体的主体部,在该主体部内设有并列排布的第一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USB连接器收容在所述第一收容腔内。语音接口连接器收容在所述第二收容腔内。第一、第二线缆分别与所述USB连接器与语音接口连接器相连接且延伸出绝缘本体外。这样,USB接口与语音接口组合在一起且并排设置,节省了主机板上的占用面积,同时减小了占用机壳面板的空间,且线缆在机箱内的排布容易且更合理。
文档编号H01R13/518GK2588596SQ02251570
公开日2003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12日
发明者周红斌, 蔡志刚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