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5236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线缆接地方式的改良。
背景技术
线缆连接器组件一般用来连接两个以上的电气设备,以实现两者间的信号传输。应用于计算机及其周边设备领域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一般包括线缆及设于线缆末端的电连接器,根据应用环境的需要,许多线缆连接器组件需要设置接地元件,用以在两个电气设备的接地回路之间建立电性连接路径。目前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常见的接地方式是在设在线缆末端的电连接器上设置金属材质的遮蔽体,用以在安装状态下与外部接地回路电性连接而接地,同时在线缆中设置与所述遮蔽体机械连接的接地导线而实现线缆的接地功能。现有技术中连接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遮蔽体与接地导线的方式大多是将其接地导线焊接在遮蔽体的外表面上。
虽然上述将接地导线焊接在遮蔽体的外表面的方式制程简单,然而,由于焊接在遮蔽体上的接地导线末端露出线缆外被且相对于绝缘本体凌空设置,往往会与外部物体不慎碰触,再加上所述接地导线末端点焊在遮蔽体外表面,结合力欠佳,上述碰触就很容易导致接地导线与遮蔽体的焊点松动甚至脱落,进而导致接地导线与遮蔽体的连接效果不可靠,影响接地导线的接地性能。
所以,确有必要对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接地方式加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线缆的接地导线的延伸部分稳固连接在遮蔽体上,且可靠定位在绝缘本体表面,并可保持良好的接地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电连接组件、遮蔽体、线缆及延伸导线,在绝缘本体内设有可收容电连接组件的收容通道,在绝缘本体的至少一表面上设置有定位部及位于所述定位部前方且与之相连通的收容部;电连接组件收容在绝缘本体的收容通道内,其后端连接有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的线缆;遮蔽体组装在绝缘本体上,其至少包括遮覆在绝缘本体的所述表面上的板部,在该板部上朝绝缘本体的所述表面方向凸设有固持部,所述固持部延伸入绝缘本体的所述收容部内;线缆包括与所述电连接组件电性连接的信号导线及可与外部接地回路电性导通的接地导线;延伸导线与线缆的所述接地导线电性导通,其固定在遮蔽体的所述固持部内且与之电性连接,并组设在绝缘本体的所述定位部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由于绝缘本体的定位部呈纵长狭槽构形,延伸导线位于绝缘本体下表面的部分可以在左右方向上得到良好定位;由于遮蔽体的固持部的拱形凹槽存在,可在固持部内形成较大的容锡区,从而使延伸导线与固持部的焊接稳固可靠,也使延伸导线在前后方向上得到良好定位;由于固持部前端设有通孔,延伸导线的末端可进一步向前延伸穿过通孔而延伸入收容部前部且为遮蔽体的下板部所遮覆,进一步加强了延伸导线在垂直于绝缘本体下表面的方向上的定位。这样,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线缆的接地导线的延伸导线稳固连接在遮蔽体上,且可靠定位在绝缘本体表面,可保持良好的接地性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俯视立体分解图,其中第一连接器20与第一线缆50的组合已上下翻转180度以清楚显示延伸导线26的构形。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俯视立体组件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仰视立体组件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遮蔽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包括绝缘本体10、由两个第一连接器20与两个第二连接器30组成的电连接组件、遮蔽体40、两根第一线缆50和一根第二线缆60。
请参阅图1和图4所示,绝缘本体10具有大致成长方体的主体部103,该主体部103具有在其前表面105上开口用以分别收容第一连接器20和第二连接器30的两个第一收容通道101和两个第二收容通道102,两个第一收容通道101相互连通,两个第二收容通道102也相互连通,在主体部103中间沿前后方向形成有隔墙104,该隔墙104将所述第一收容通道101与第二收容通道102相隔离。从该主体部103左右两侧表面107凸伸形成一对安装部15,每一安装部15设有定位孔13及供遮蔽体40扣持用的若干楔形凸块14,在绝缘本体10的上表面108及下表面109上均设有供遮蔽体40扣持用的若干楔形凸块11及内设向前开口的狭槽用来夹持遮蔽体40且呈“L”形的若干夹持部12,在绝缘本体10的后部邻近后表面106处开设有与主体部103的收容通道101、102相贯通的开口16,这些开口16可提供与第一、第二连接器20、30相连的第一、第二线缆50、60向下弯折延伸的空间。在绝缘本体10的第二收容通道102顶部开设有一对狭缝17。在绝缘本体10的下表面109从所述开口16向前延伸开设有若干定位部110,这些定位部110为纵长狭槽结构且均平行于所述侧表面107。在每一定位部110前端进一步向前延伸开设有收容部111,这些收容部111为纵长矩形凹槽结构,且也沿平行于侧表面107方向延伸并进一步延伸至前表面105,所述收容部111与定位部110相连通且收容部111的宽度大于定位部110的宽度。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组件的第一连接器20为并列设置的一对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连接器,第二连接器30为并列设置的一对语音端口(Audio Jack)连接器,这些USB连接器及语音端口连接器与现有一般构造基本相同,此处不予详述。每一第二连接器30在邻近其对接端口31的上表面开设有狭缝34,接地端子33显露在该狭缝34内。在两个第一连接器20后部还设置有一个共用的电容202,以提供滤波作用。
两个第一线缆50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器20电性连接,每一第一线缆50包括与所述两个第一连接器20内设的导电端子(未图示)电性连接的若干信号导线(未图示)、可与外部接地回路电性导通的接地导线(未图示)及包覆在信号导线和接地导线外的绝缘外被51,该接地导线延伸出绝缘外被51且延伸入第一连接器20内的末端并焊接在第一连接器20的遮蔽壳体(未图示)上。另外,在所述每一第一连接器20的遮蔽壳体上焊接有一延伸导线26,该延伸导线26的另一端从第一连接器20后部延伸而出并向下弯折后向前延伸而形成。在延伸导线26、遮蔽壳体和接地导线之间形成导电路径而实现延伸导线26与接地导线的电性连接。当然,该延伸导线26也可直接与第一线缆50的接地导线末端机械连接,或者接地导线延伸出绝缘外被51末端的部分,这两种方式也可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第二线缆60和两个第二连接器30电性连接,其包括与所述两个第二连接器30内设的导电端子(未图示)电性连接的若干信号导线62、可与外部接地回路电性导通的接地导线(未图示)和包覆在信号导线62和接地导线外的绝缘外被61。在绝缘外被61末端借助外模包覆成型(Over-molding)方式形成有一方形定位板63,该定位板63组设在绝缘本体10的第二收容通道102后部紧邻开口16处且借助与绝缘本体10的配合而定位,用以在拉拽第二线缆60时确保信号导线62与第二连接器30的导电端子保持稳固的电性连接。第二线缆60的接地导线延伸出绝缘外被61外后一体成型在定位板63内并于第二线缆60下方位置延伸出定位板63后表面而形成延伸导线36,该延伸导线36从定位板63后表面向下弯折后向前延伸而形成。当然,该延伸导线36也可与第二线缆60的接地导线末端相焊接的另一单独导线,同样可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另外,所述延伸导线26、36可以为金属裸线结构,也可以是在导电芯线外包覆有绝缘皮但末端裸露的导线。
请参阅图1和图5所示,遮蔽体40由金属板材一体冲压折弯而成,其大致成纵长罩状构形,用以屏蔽绝缘本体10,包括前板部403、从前板部403向后延伸形成的上板部404、下板部406及一对侧板部405。在遮蔽体40的前板部403开设有与第一收容通道101相对应的呈矩形的一对第一开孔401及与第二收容通道102相对应的呈圆形的一对第二开孔402,以分别使第一连接器20的对接端口24及第二连接器30的对接端口31暴露在外。在遮蔽体40的侧板部405末端向外分别延伸形成可遮覆抵靠在绝缘本体10两侧的安装部15上的一对耳部48,这些耳部48上开设有与安装部15的定位孔13相配合的通孔43,这些通孔43及定位孔13内可供锁固螺栓通过。在遮蔽体40的上板部404、下板部406开设有外凸的若干弹片41,在耳部48上也开设有向前凸起的若干弹片46,这些弹片41、46可与机壳面板电性接触以达成接地。每一耳部48的上、下两端向后凸设有内设方形通孔的若干扣持片47,用以扣持安装部15的对应楔形凸块14。在遮蔽体40的上、下板部404、406向后延伸形成有内设方形通孔的若干扣持片42,用以扣持绝缘本体10的上、下表面上的相应若干楔形凸块11。在遮蔽体40的上板部404对应第二开孔402位置分别开设有一对向内凸起的弹片45,这些弹片45延伸穿过绝缘本体10的狭缝17,并与第二连接器30的接地端子33凸露于狭缝34的部分电性连接以形成接地路径。在遮蔽体40的下板部406的每一扣持片42的后边缘外侧各向下凸设有一固持部407,在遮蔽体40的下板部406的后边缘邻近中间位置也向下凸设有一固持部407,所述固持部407为冲压而成且位于下板部406上方的拱形部,相对于下板部406,该拱形部恰形成凹槽结构,在该凹槽前端形成有通孔408(参图3)。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组装时,第一连接器20及第二连接器30先分别借助其内设的导电端子(未图示)与第一、第二线缆50、60的对应芯线相焊接而达成电性连接。而后,将所述连接器与线缆的组件自前向后组入绝缘本体10的第一、第二收容通道101、102内,而使第一、第二线缆50、60从绝缘本体10的后表面106延伸出来,此时,第一连接器20的对接端24恰显露在第一收容通道101的开口中,而第二连接器30的对接端31恰显露在第二收容通道102的开口中。接着,将遮蔽体40自前向后屏蔽于绝缘本体10的前端,遮蔽体40的前板部403、上板部404、下板部406和两侧板部405分别抵靠在绝缘本体10的前表面105、上表面108、下表面109和两侧表面107上,耳部48则抵靠在绝缘本体10的安装部15的前表面上。所述扣持片42、47分别扣持绝缘本体10的对应楔形凸块11、14,上、下板部404、406的后边缘嵌入绝缘本体10的夹持部12内,前板部403上的第一开孔401、第二开孔402和耳部48上的通孔43分别与第一连接器20的对接端口24、第二连接器30的对接端口31和安装部15的定位孔13相对齐。
遮蔽体40的固持部407嵌置在绝缘本体10的收容部111内邻近定位部110处,延伸导线26、36卡置在定位部110内,且其末端焊接在固持部407内。由于定位部110的纵长狭槽构形,延伸导线26、36位于绝缘本体10下表面109的部分可以在左右方向上得到良好定位。由于固持部407的拱形凹槽存在,可在固持部407内形成较大的容锡区,从而使延伸导线26、36与固持部407的焊接稳固可靠,也使延伸导线26、36在前后方向上得到良好定位。由于固持部407前端设有通孔408,延伸导线26、36的末端可进一步向前延伸穿过通孔408而延伸入收容部111前部且为下板部406所遮覆,进一步加强了延伸导线26、36在垂直于绝缘本体10下表面109的方向上的定位。这样,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线缆的接地导线的延伸导线稳固连接在遮蔽体上,且可靠定位在绝缘本体表面,可保持良好的接地性能。
当然,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组件的电连接器个数及类型可以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且同样能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另外,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可以是单个电连接器与线缆的组件,对应于前面的实施例,所述电连接组件为若干导电端子的组件,所述绝缘本体的收容通道用以收容这些导电端子,绝缘本体、电连接组件和遮蔽体的组合恰构成一单个电连接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也可适用于这些情形。此外,收容部111、定位部110、固持部407也可设置在绝缘本体10的上表面108及遮蔽体40的上板部404,或者设置在两表面及两板部上,同样也可实施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电连接组件、遮蔽体及线缆,其中在绝缘本体内设有可收容所述电连接组件的收容通道,在绝缘本体的至少一表面上设置有定位部和位于所述定位部前方且与其相连通的收容部;电连接组件收容于绝缘本体的收容通道内,其后端连接有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的线缆;遮蔽体组装在绝缘本体上,其至少包括遮覆在绝缘本体的所述表面上的板部;线缆包括与所述电连接组件电性连接的信号导线和可与外部接地回路电性导通的接地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延伸导线,所述延伸导线与线缆的所述接地导线电性导通;在所述遮蔽体的板部上朝绝缘本体的所述表面方向凸设有固持部,所述固持部延伸入绝缘本体的所述收容部内,所述延伸导线固定在遮蔽体的所述固持部内且与遮蔽体电性连接,并组设在绝缘本体的定位部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至少一表面为下表面,绝缘本体的定位部为纵长狭槽结构且均平行于绝缘本体的侧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每一定位部前端进一步向前延伸开设有收容部,这些收容部为纵长矩形凹槽结构,其沿平行于绝缘本体的侧表面方向延伸并进一步延伸至绝缘本体的前表面,所述收容部与定位部相连通且收容部的宽度大于定位部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导线卡置在绝缘本体的定位部内,且其末端焊接在遮蔽体的固持部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体大致成纵长罩状构形,其屏蔽于绝缘本体前部,该遮蔽体包括前板部、自前板部向后延伸形成的上板部、下板部及一对侧板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遮蔽体的下板部的每一扣持片的后边缘外侧各向上凸设有一固持部,在遮蔽体的下板部的后边缘邻近中间位置也向上凸设有一固持部,所述固持部为冲压而成且位于下板部上方的拱形部,相对于下板部,该拱形部恰形成凹槽结构,在该凹槽前端形成有通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组合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的收容通道内的若干第一连接器和若干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前端均具有显露在绝缘本体的前表面的对接端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包括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第一线缆及第二线缆,所述第一、第二线缆均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连接器内设的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若干信号导线、可与外部接地回路电性导通的接地导线及包覆于信号导线和接地导线外的绝缘外被。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缆的接地导线延伸出绝缘外被且延伸入第一连接器内的末端并焊接在第一连接器的遮蔽壳体上,所述延伸导线一端焊接在第一连接器的遮蔽壳体上,另一端从第一连接器后部延伸而出并向下弯折后向前延伸而形成,在所述延伸导线、遮蔽壳体和接地导线之间形成导电路径而达成延伸导线与接地导线的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缆于其绝缘外被末端借助外模包覆成型方式形成有一方形定位板,该定位板组设在绝缘本体的第二收容通道后部紧邻开口处且借助与绝缘本体之配合而定位,第二线缆的接地导线延伸出绝缘外被外后一体成型于所述定位板内并于第二线缆下方位置延伸出定位板后表面而形成所述延伸导线,该延伸导线从定位板后表面向下弯折后向前延伸而形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电连接器、遮蔽体、线缆和延伸导线。在绝缘本体的至少一表面上设置有定位部及收容部;若干电连接器收容在绝缘本体的收容通道内;于遮蔽体遮蔽于绝缘本体的板部上朝绝缘本体的所述表面方向凸设有固持部,所述固持部延伸入绝缘本体的所述收容部内;线缆包括信号导线及接地导线;延伸导线与线缆的接地导线电性导通,其固定在所述固持部内且与之电性连接,并组设在绝缘本体的定位部内。这样,线缆接地导线的延伸部分稳固连接于遮蔽壳上,且可靠定位在绝缘本体表面,可保持良好接地特性。
文档编号H01R13/652GK2599809SQ02291980
公开日2004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0日
发明者吴金升, 周红斌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