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7655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具有可与对接电连接器可靠扣持的固持元件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相对接的电连接器通常具有设在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这些端子可在两电连接器之间形成电性连接。相对接的电连接器可以是公、母型电连接器或者插头、插座型电连接器,其分别收容有可电性连接的导电端子。其中一些电连接器还设有在对接时将电连接器扣持起来的固持元件。美国专利第5,445,534、第5,775,931、第5,924,886及第6,431,887号等案揭示了可在对接电连接器间提供可靠机械性连接的各种固持元件。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SerialATA)电连接器,是应用在硬盘及外围存储装置中。该电连接器符合Serial ATA标准,与其它电连接器相比,其具有端子数目少、体积小等特点,其更加需要具有上述固持元件来与对接电连接器间形成可靠的机械及电性连接。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具有可与对接电连接器可靠扣持的固持元件的电连接器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具有可与对接电连接器可靠扣持的固持元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安装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具有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若干导体的线缆、包覆在绝缘本体后部并具有支撑部的盖体及固持元件。上述绝缘本体设有可收容对接电连接器对接部的收容空间。固持元件具有抵压在盖体支撑部的按压部、自按压部向两侧延伸形成并固持在绝缘本体两侧的一对固持部、自按压部向前延伸形成用来与对接电连接器扣持的扣持部,该扣持部在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对接电连接器之间形成机械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固持元件通过固持部将固持元件可靠固持在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本体上,通过扣持部将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电连接器可靠扣持,从而于二者之间形成良好机械及电性连接。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主视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后视立体分解图。
图3是线缆连接器组件未组装固持元件的主视立体组合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固持元件的主视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固持元件的仰视立体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7是图6沿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图6沿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对接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11是图10沿线C-C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9,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100包括有线缆连接器组件1及对接电连接器7。在本实施例中,线缆连接器组件1及对接电连接器7均是标准的Serial ATA电连接器。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电连接器不仅仅限于SerialATA电连接器。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包括绝缘本体2、端子模块3、盖体4、线缆5及固持元件6。
请参阅图1至图3,并结合图7及图8,绝缘本体2呈矩形,其包括顶壁20、与顶壁20相对的底壁29及将顶、底壁20、29相连的一对侧壁25。在顶、底壁20、29之间形成有一L形收容空间21。自底壁29一体向上延伸形成有突伸入上述收容空间21内的块体22,若干收容通道23贯穿于块体22。每一侧壁25的后部部分切除并形成一凹槽251,自绝缘本体2一侧壁25的侧面向外横向延伸形成有导引部24。绝缘本体2于后部27的上、下表面分别形成有肋部271,其用来与盖体4配合,且后部27内形成有用来收容端子模块3的收容槽292。
端子模块3具有若干导电端子31及设有若干通孔的挡板30。每一导电端子31包括可与形成于块体22内的相应收容通道23干涉的固持部311、自固持部311向前延伸形成的对接部310及自固持部311向后延伸形成的连接部312。其中对接部310可收容在上述收容通道23内并部分突露在收容空间21内,连接部312则可与线缆5电性连接。
线缆5具有自其前端延伸出的若干导体50。
盖体4包覆成型在绝缘本体2及线缆5外,其包括矩形主体部41及自主体部41向后延伸形成的线缆收容部42。在主体部41的前端形成有凹入部44,主体部41的后部则形成一握持部43。自凹入部44的底面440向上并向前延伸形成倾斜的支撑部45。盖体4的凹入部44下方形成有用来收容绝缘本体2后部27的收容腔46。盖体4的线缆收容部42形成有可收容线缆5前端的线缆收容腔47。
请参阅图1、图2、图4及图5,固持元件6具有扁平状按压部61、一对固持部63及扣持部62。上述固持部63是自按压部61的前端两侧向前然后向两侧延伸形成,扣持部62是自按压部61的前端中部向下然后向前延伸形成并位于一对固持部63之间。
扣持部62具有延伸部620及自延伸部620的末端向前延伸形成的扩大部621。扩大部621的前末端向下弯折形成有用来与对接电连接器7扣持的扣钩6210。每一固持部63具有自上述按压部61的前末端向下然后向前再水平延伸形成用来抵接在绝缘本体2上表面的延伸部630及自延伸部630向旁侧延伸形成的锁扣部631。该锁扣部631具有第一、第二锁扣部6310、6311及将第一、第二锁扣部6310、6311相连的连接部6312。第一锁扣部6310是自延伸部630的外边缘侧面延伸形成并可收容在位于绝缘本体2上表面的狭槽26内,第二扣持部6311与第一扣持部6310相对并可收容在位于绝缘本体2下表面的狭槽26内。
请参阅图3、图6、图7及图8,并结合图11,组装时,导电端子31首先自后向前组入绝缘本体2中,对接部310及固持部311收容在相应收容通道23中而连接部312延伸出绝缘本体2之外。挡板30压入并收容在绝缘本体2的收容槽272中,上述连接部312穿过挡板30上的相应通孔。线缆5的导体50焊接在相应导电端子31的连接部312上。然后,盖体4包覆成型在绝缘本体2的后部27且导体50收容在线缆收容腔47中。上述肋部271收容在收容腔46中并与收容腔46的内表面干涉配合。
接着,固持元件6组装至绝缘本体2及盖体4。按压部61收容在上述凹入部44内,其前端抵靠在支撑部45上,该支撑部45可防止固持元件6受按压力变形或被破坏。固持部63的扩大部621延伸出绝缘本体2的前端面用来与对接电连接器7扣合。每一固持部63的延伸部630抵接在绝缘本体2的上表面,连接部6312包覆在凹槽251的侧表面2511,第一、第二锁扣部6310、6311分别与位于绝缘本体2上、下表面的狭槽26配合。
请参阅图9、图10及图11,对接电连接器7具有基部70、自基部70的一侧向前延伸形成的导引柱71及自基部70中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72。若干导电端子73组入舌板72内,每一导电端子73具有延伸出基部70后端面700的尾部,该尾部用来焊接至印刷电路板(未图示)的通孔内。
当线缆连接器组件1与对接电连接器7对接时,线缆连接器组件1的导引部24收容在对接电连接器7基部70的导引柱71内,舌板72插入L形收容空间21内且导电端子73与突露在收容空间21内的导电端子31电性连接。固持元件6的扣持部621的扣钩6210扣持并抵接在基部70的后端面700上用来可靠连接对接电连接器7与线缆连接器组件1。将按压部61的后端朝凹入部44方向按压同时将握持部43向后推,即可将线缆连接器组件1与对接电连接器7分离。此时,盖体4的支撑部45支撑按压部61并作为按压部61的支点,扣持部62的扣钩6210则向上移动并离开基部70的后端面700,这样,线缆连接器组合1与对接电连接器7分离。
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有绝缘本体、组装至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线缆、盖体及固持元件,上述绝缘本体形成有可收容对接电连接器对接部的收容空间;上述线缆包括有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若干导体;上述盖体包覆在绝缘本体的后部并形成有支撑部;上述固持元件包括有抵压在盖体支撑部上的按压部;其特征在于上述固持元件还包括自按压部两侧延伸形成并固持在绝缘本体两侧的一对固持部及自按压部向前延伸形成可与对接电连接器扣持的扣持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固持部具有自上述按压部的前端向下然后向前延伸形成并固持在绝缘本体上表面的延伸部及自延伸部向侧面延伸形成的锁扣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锁扣部具有第一、第二锁扣部及将第一、第二锁扣部相连的连接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具有顶壁、与顶壁相对的底壁及将顶、底壁相连的一对侧壁,所述绝缘本体的收容空间呈L形,并位于顶、底壁之间,每一侧壁部分切除并形成收容上述连接部的凹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在顶、底壁的两侧分别形成一对狭槽,上述第一、第二锁扣部分别与相应狭槽干涉配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扣持部是位于一对固持部中间并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前表面,扣持部包括有延伸部及自延伸部的末端向前延伸形成的扩大部,扩大部的末端向下弯折形成可与对接电连接器扣持的扣钩。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底壁形成有突伸入收容空间内的块体,若干收容导电端子的收容通道贯穿于该块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在前部形成有凹入部,上述支撑部是自凹入部的底面向上并向前延伸形成,固持元件的按压部前端抵压在该支撑部上,盖体的后部形成有可方便向后推以分离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电连接器的握持部,凹入部下方形成有自盖体前表面凹入的收容腔,在绝缘本体后部的上、下表面分别形成可与收容腔内表面干涉配合的肋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导电端子具有与相应收容通道干涉的固持部、自固持部向前延伸形成并收容在相应收容通道内用来与对接电连接器对接的对接部及自固持部向后延伸并伸出绝缘本体外与线缆的导体电性连接的连接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自绝缘本体侧壁的外侧面横向延伸形成有可与对接电连接器的导引柱对接的导引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与对接电连接器(7)对接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其包括绝缘本体(2)、组装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31)、具有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若干导体(50)的线缆(5)、包覆在绝缘本体后部(27)的盖体(4)及固持元件(6)。绝缘本体内形成有收容空间(21)。固持元件具有抵接在上述盖体(4)支撑部(45)的按压部(61)、自按压部向两侧延伸形成并固持在绝缘本体两侧的一对固持部(63)及自按压部向前延伸形成用来与对接电连接器扣持并在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对接电连接器之间形成可靠的机械性连接的扣持部(6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固持元件(6)可将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电连接器可靠结合并于二者之间形成良好的机械性连接。
文档编号H01R13/627GK2599805SQ0229563
公开日2004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24日
发明者李哲志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