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01686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便于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脱离的拉带的组装方式的改良。
背景技术
微型同轴线缆连接器组件通常应用于高频通讯领域,用来高速传输信号,其构形较小。请参阅图1,其揭示了一种微型同轴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71、组设于绝缘本体7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未图示)、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若干导线72及组设于绝缘本体71纵长侧的遮蔽壳体73、74。当将该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分离时,通常会直接拉拔导线72。而这些导线72与导电端子是直接焊接而达成电性连接,且芯线很细。在此分离力的作用下,易造成导线72与端子的电性导通不良甚至导致导线72的芯线与端子的焊接点脱落而使电性传输中断。
为克服所述的缺陷,业界试图于所述同轴线缆连接器组件上设计一种便于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脱离的拉拔装置。关于这种拉拔装置的早期专利可参阅公告于公元1983年4月12日的美国专利公告第4,379,361号,该专利揭示了一种组装于绝缘刺破型(IDC)线缆连接器组件上的拉带,然而,该拉带的末端是镶埋成型于连接器之后部绝缘体内,组装过程复杂,且很难适用于如图1所揭示的构形较小的微型线缆连接器组件上。
后来,业界设计出一种适用于所述微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简单的拉拔装置,请参阅图2所示,该微型同轴线缆连接器组件在绝缘本体81顶部设有一金属盖体83,金属盖体83向下延伸设有可焊接于连接器遮蔽壳体82上的腿部832。在金属盖体83的顶面上开设有两条狭缝831,一条拉带84依次穿过两狭缝831后黏合在一起。如此,可拉拔拉带84而使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电连接器分离。然而,组装时,拉带84需先穿过一个狭缝831后,再从反面自另一个狭缝831穿出来,因此会造成组装的不方便且浪费工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拉带的线缆连接器组件,该拉带易于组装并可与线缆连接器组件形成稳固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组设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若干导线、金属板体及拉带,绝缘本体具有供对接连接器对接的若干对接口,金属板体至少具有组设于绝缘本体的与所述对接口相对的一侧的基部及形成于该基部上的一凸出部,该凸出部与基部之间形成有一空间,拉带具有穿过所述空间并与凸出部相组固的固定部及与该固定部一体相连的拉拔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金属板体的凸出部与拉带的固定部的组固,使拉带与线缆连接器组件稳固连接;通过凸出部与基部间形成的空间,使拉带易于组装,节省组装时间。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一种现有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一种具有拉拔装置的现有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拉带与安装件组装于一起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5为图3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右侧视图。
图7为图5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仰视示意图,其中未显示若干导线。
图8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图8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包括绝缘本体10、安装于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0、若干导线30、组设于绝缘本体10上的遮蔽壳体、安装于遮蔽壳体上的安装件61及与安装件61相组固的拉带62。
绝缘本体10呈长方体构形,在其顶面向下延伸形成有用来收容导电端子20的若干收容腔11,在底面形成有与所述收容腔11分别连通的若干对接口14(请参阅图7)。自绝缘本体10的纵长方向的两端壁121后部凸伸形成有第一台阶12。端壁121前部设有凹口13,其内凸伸形成有第二台阶131。在绝缘本体10的端壁121上位于第一台阶12与第二台阶131间设有凹槽122。
每一导电端子20具有收容于绝缘本体10的对应收容腔11内的对接部22及自对接部22延伸形成的尾部21。
每一导线30具有与导电端子20的尾部21电性连接的导电芯线31,及包覆于导电芯线31外的绝缘皮32。
遮蔽壳体包括第一遮蔽壳体40与第二遮蔽壳体50,第一遮蔽壳体40与第二遮蔽壳体50结构类似且为金属板体一体冲压而成,均包括有组设于绝缘本体10的与对接口14相对的一侧的基部43、53及自基部43、53一端缘垂直延伸形成的抵靠部44、54。自第一遮蔽壳体40的抵靠部44两侧缘上端弯折延伸形成一对安装部42,每一安装部42设有自其后部向前延伸并向内侧偏移的弹片421。第一遮蔽壳体40于其前端设有两突块41。自第二遮蔽壳体50的基部53端缘向下延伸设有第一耳部51及第二耳部52。每一第一耳部51具有自其下部向上延伸并向内侧偏移的弹片511。每一第二耳部52于其外侧设有倒刺521。每一抵靠部44、54设有若干凸肋用来与设于绝缘本体10纵长壁上的对应凹陷(未标号)相配合。
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安装件61为一金属板体,其包括组设于与绝缘本体10的对接口14相对的一侧的基部610及形成于基部610上的凸出部615。凸出部615是从基部610上冲压而成,其沿基部610的纵长方向延伸且大体位于基部610中央。当然,凸出部615也可沿基部610的横宽方向延伸,但仍需满足大体位于基部610中央的条件,以使拉动拉带62时线缆连接器组件1整体受力平衡。该凸出部615于基部610上的投影位置形成一狭长开槽(未标号),凸出部615包括自开槽纵长方向两端向上且向中间倾斜延伸的连接片618及沿平行于基部610的方向延伸且与两连接片618顶端相连接的固定条617,固定条617与连接片618恰形成一位于基部610上方的桥状结构。凸出部615与基部610之间形成有位于开槽上方的空间616。于安装件61一侧的纵向两端设有向下延伸的一对L形腿部612,安装件61在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向下弯折延伸的配接部613。配接部613具有用来与第一遮蔽壳体40的突块41相卡扣的两通孔614。
拉带62具有穿过空间616并与凸出部615相组固的固定部622及与该固定部622一体相连的拉拔部621。本实施方式中,拉带62为韧性较强的一狭长矩形塑料带,其一表面具有黏性。拉带62具有黏性的一表面朝内对折黏合而形成拉拔部621,固定部622在对折处形成且缠绕于固定条617上。
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组装时,导电端子20插置于收容腔11内,导线30的导电芯线31与导电端子20的尾部21相焊接。第一遮蔽壳体40自前向后组装至绝缘本体10上,安装部42的弹片421与绝缘本体10的第二台阶131相配合。第二遮蔽壳体50自上向下组装至绝缘本体10上,第一耳部51的弹片511与绝缘本体10的第一台阶12相配合,第二耳部52与绝缘本体10的凹槽122相配合。第一、第二遮蔽壳体40、50的抵靠部44、54抵靠于绝缘本体10的两纵长壁上,并通过凸肋而与绝缘本体10可靠结合。导线30自第一、第二遮蔽壳体40、50的基部43、53间所形成的空隙中延伸而出,其暴露于绝缘本体10外的部分向后弯曲延伸而出。然后,拉拔装置60的安装件61的通孔614与第一遮蔽壳体40的突块41相卡扣,安装件61的配接部613与第一遮蔽壳体40相焊接,安装件61的腿部612与第二遮蔽壳体50的相应部分焊接。如此,安装件61与第一、第二遮蔽壳体40、50可靠结合。最后,拉带62穿过空间616并与凸出部615的固定条617相组固。如此,线缆连接器组件1组装完成。
拉带62的具有黏性的一表面的黏性区域可以仅在固定部622上方,而固定部622本身不具黏性,也可固定部622具有黏性而拉拔部621不具黏性,只需满足拉带62与凸出部615相固接的条件即可。
图8与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其与图3至图7所揭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该线缆连接器组件1′不设安装件61,其供拉带62′安装的金属板体为第一遮蔽壳体40′的基部43′,凸出部615′是在基部43′上冲压而成,其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拉带62′结构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当然,该凸出部615′也可形成于第二遮蔽壳体50′的基部上,导线30′的延伸方向则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反。
当然,第一、二遮蔽壳体40′、50′也可为一体式构造,凸出部615′也可设置于一体式遮蔽壳体的中央且沿横宽方向延伸开设。
本实用新型通过金属板体的凸出部615与拉带62的固定部622的组固,使拉带62与线缆连接器组件1稳固连接;通过凸出部615与基部610间形成的空间,使拉带62易于组装,节省组装时间。
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组设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若干导线、金属板体及拉带,其中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供对接连接器对接的若干对接口,所述金属板体至少具有组设于绝缘本体的与所述对接口相对的一侧的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体还包括于基部上形成的一凸出部,该凸出部与基部之间形成有一空间,拉带具有穿过所述空间并与凸出部相组固的固定部及与该固定部一体相连的拉拔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凸出部为在基部上冲压而成的桥状结构,该凸出部在基部上的投影位置形成一狭长开槽,所述空间位于狭槽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拉带为韧性较强的狭长矩形塑料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带的一表面具有黏性,所述拉拔部是由拉带的具有黏性的一表面朝内对折黏合而成,所述固定部是在对折处形成且缠绕于所述凸出部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凸出部位于基部的中间位置且沿基部的纵长方向延伸设置。
6.如权利要求2、4或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包括自所述开槽纵长方向两端向上且向中间倾斜延伸的连接片及沿平行于基部的方向延伸且与两连接片顶端相连接的固定条,拉带的固定部与该固定条相组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线缆连接器组件还进一步包括组设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所述金属板体为组装于遮蔽壳体上的安装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线缆连接器组件还进一步包括组设于绝缘本体上的第一遮蔽壳体与第二遮蔽壳体,所述金属板体为第一遮蔽壳体的组设于绝缘本体的与对接口相对的一侧的部分。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安装件的纵向两端设有向下延伸的L形腿部,这些L形腿部与遮蔽壳体相结合,在安装件一侧设有向下弯折延伸的配接部,配接部与遮蔽壳体相焊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自第一、第二遮蔽壳体间的空隙中延伸而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1),其包括绝缘本体(10)、组设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若干导线(30)、金属板体及拉带(62),绝缘本体具有供对接连接器对接的若干对接口,金属板体至少具有组设于绝缘本体的与所述对接口相对的一侧的基部(610)及形成于该基部上的一凸出部(615),该凸出部与基部之间形成有一空间(616),拉带具有穿过所述空间并与凸出部相组固的固定部(622)及与该固定部一体相连的拉拔部(621)。由此,该拉带易于组装并可与线缆连接器组件形成稳固连接。
文档编号H01R13/633GK2629271SQ0326407
公开日2004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30日
发明者柯云龙, 郭金宝, 张仕冬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