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2896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亮度高且散热佳的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发光二极管以其亮度高的特征,广泛运用于显示面板上。如以广告看板为例,发光二极管以点矩阵方式的排列,使图案和文字能作动态显示,产生更为清晰醒目的广告效果。而发光二极管高亮度的特性伴随着高温,必须及时加以散热,才能维持长时间的正常使用。
公知的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请参阅图1所示,包括发光二极管90、第一端子接脚91、第二端子接脚92和罩体93,该第一端子接脚91一端设有下凹部94,该发光二极管90设置于该下凹部94内,发光二极管90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藉由导电接线95电连接该第一端子接脚91和第二端子接脚92,并以透光性封胶体96封装于发光二极管90与导电接线95上,再覆盖该罩体93于发光二极管90外。
上述公知的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缺乏散热的结构,因此,无法满足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所衍生而来的散热问题。
为解决发光二极管的散热问题,另一种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图略)是将其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或负极连接于兼具导热性与导电性的基板上,以提升其散热效能。然则,该基板不但影响了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稳定性,在实际应用时,受限于其结构的设计,散热效果仍然有限。且以广告看板来说,需组装许多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而其产生的高热,仍需另作处理,使组装复杂,体积庞大,成本增加。
由上可知,上述公知的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陷存在,而有待加以改善。
于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使其散热效果提升,以发挥发光二极管的高亮度特性,避免因过热而损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使其组装使用容易,体积缩小,生产成本降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包括一导热基座、一绝缘隔块、二导电端子接脚、一发光二极管以及一包覆结构,其中该导热基座设有贯穿孔;该绝缘隔块附有隔块本体,隔块本体设有开孔,隔块本体底面凸设绝缘柱体部,绝缘柱体部定位于上述导热基座的贯穿孔中,绝缘柱体部设有外露的穿透孔;该二导电端子接脚分别穿设于上述绝缘柱体部的穿透孔;该发光二极管位于上述绝缘隔块的开孔中且固设于上述导热基座,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设有导电接线电连接二导电端子接脚;以及该包覆结构包覆该发光二极管、该导电接线和连接导电接线的导电端子接脚一端。
该发光二极管固设于导热基座上,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和负极分别电连接二导电端子接脚,使散热效率大幅提升,且确保发光稳定性。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的模块化生产容易,可直接连接于现有电路板上,且组装使用时,导热基座的装配容易,使体积缩小,生产成本降低。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到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为公知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未显示包覆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未显示包覆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未显示包覆结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第一实施例封装透光性封胶体为包覆结构的剖面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第二实施例组设罩体为包覆结构的剖面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第三实施例另一组设罩体为包覆结构的剖面侧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90发光二极管 91第一端子接脚92第二端子接脚 93罩体94下凹部 95导电接线96透光性封胶体10导热基座12基座本体 14 安装部142 安装槽 16 外环凸部18内环凹部 182贯穿孔30绝缘隔块32隔块本体 322开孔34绝缘柱体部 342穿透孔36挡墙部 362固持孔50导电端子接脚70发光二极管72导热接着体 74 导电接线76透光性封胶体80罩体801 外凸部 802 镜片81罩体812 镜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包括一导热基座10、一绝缘隔块30、二导电端子接脚50、一发光二极管70以及一包覆结构(如后述图5至图7所示),其中导热基座10,其具有基座本体12,该基座本体12顶面凸设安装部14,该安装部14顶端凹设安装槽142。该基座本体12顶而的周缘凸设外环凸部16,该外环凸部16和安装部14之间形成内环凹部18,该内环凹部18设有二贯穿孔182。
绝缘隔块30,其具有隔块本体32,该隔块本体32设有开孔322。隔块本体32底面凸设二绝缘柱体部34。该隔块本体32容置于上述导热基座10的内环凹部18,该绝缘隔块30的开孔322套设于上述导热基座10的安装部14,该二绝缘柱体部34分别定位于上述导热基座10的二贯穿孔182中。绝缘柱体部34设有外露的穿透孔342。该绝缘隔块30的隔块本体32顶面的周缘凸设挡墙部36。
二导电端子接脚50,其分别穿设于上述二绝缘柱体部34的穿透孔342。
发光二极管70,其位于上述绝缘隔块30的开孔322中且固设于上述导热基座10的安装槽142内,该安装槽142可增进发光二极管70的反射聚光效果。该发光二极管70与导热基座10之问设有导热接着体72相胶合。该发光二极管70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设有导电接线74电连接二导电端子接脚50一端。藉此,使发光二极管70所产生的高热,直接由大面积的导热基座10导出,大幅提升散热效率,避免过热烧毁,从而发挥发光二极管70的高亮度特性,延长使用时间,且发光二极管70的正极和负极与导热基座10分开连接,可确保其发光稳定性。
包覆结构,如图5至图7所示,其包覆该发光二极管70、该导电接线74和连接导电接线74的导电端子接脚50一端。
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该包覆结构为该发光二极管70、导电接线74和连接导电接线74的导电端子接脚50一端上封装透光性封胶体76,以确保结构的可靠度,该透光性封胶体76位于该绝缘隔块30的挡墙部36中。藉由绝缘隔块30的挡墙部36的设置,使导电接线74连接于导电端子接脚50后,多一层外部保护,可避免封装前的制程中,导电接线74因碰撞而断开。另在封装时,可藉由挡墙部36来避免透光性封胶体76外溢摊开,有效节省透光性封胶体76用量和提升封装品质。
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的模块化生产容易,可直接连接于现有电路板上。当组装使用时,导热基座10的装配容易。以广告看板为例,绝缘隔块30可设有多个开孔322并分别设置复数发光二极管70于进一步延伸的导热基座10上,提供整体性的散热效率,使体积缩小,生产成本降低。
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该包覆结构为该发光二极管70、导电接线74和连接导电接线74的导电端子接脚50一端上包覆罩体80,该绝缘隔块30的挡墙部36进一步设有固持孔362,该罩体80底端设有外凸部801定位于上述固持孔362。罩体80顶端设有镜片802对应于该发光二极管70,以汇聚光线。如图6所示,该透光性封胶体76可选择性地进行封装。
请参阅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该包覆结构为该发光二极管70、导电接线74和连接导电接线74的导电端子接脚50一端上包覆罩体81,该罩体81底端的内表面固设于上述绝缘隔块30的挡墙部36的外表面。罩体81顶端设有镜片812对应于该发光二极管70,以汇聚光线。
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具有如下特点1.该发光二极管固设于导热基座上,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和负极分别电连接二导电端子接脚,使散热效率大幅提升,而能避免过热烧毁,从而发挥发光二极管的高亮度特性,延长使用时间,且确保发光稳定性。
2.该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的模块化生产容易,可直接连接于现有电路板上,且组装使用时,导热基座的装配容易,提供整体性的散热效率,使体积缩小,生产成本降低。
3.该绝缘隔块顶面的周缘凸设挡墙部,使导电接线在制程中得以受到保护,不会因碰撞而断开,且透光性封胶体的封装不会外溢摊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及其特征,凡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做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热基座,其设有贯穿孔;一绝缘隔块,其具有隔块本体,隔块本体设有开孔,隔块本体底面凸设绝缘柱体部,绝缘柱体部定位于上述导热基座的贯穿孔中,绝缘柱体部设有外露的穿透孔;二导电端子接脚,其分别穿设于上述绝缘柱体部的穿透孔;一发光二极管,其位于上述绝缘隔块的开孔中且固设于上述导热基座,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设有导电接线电连接二导电端子接脚;以及一包覆结构,其包覆该发光二极管、该导电接线和连接导电接线的导电端子接脚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热基座具有基座本体,该基座本体顶面凸设安装部,该绝缘隔块的开孔套设于该安装部,安装部顶端凹设安装槽,该发光二极管固设于该安装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热基座的基座本体顶面的周缘凸设外环凸部,该外环凸部和安装部之间形成内环凹部,该内环凹部设有上述导热基座的贯穿孔,该绝缘隔块的隔块本体容置于该内环凹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二极管与导热基座之间设有导热接着体相胶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隔块的隔块本体顶面的周缘凸设挡墙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包覆结构为该发光二极管、导电接线和连接导电接线的导电端子接脚一端上封装透光性封胶体,该透光性封胶体位于该挡墙部中。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包覆结构为该发光二极管、导电接线和连接导电接线的导电端子接脚一端上包覆罩体,该绝缘隔块的挡墙部设有固持孔,该罩体底端设有外凸部定位于上述固持孔,罩体顶端设有镜片对应于该发光二极管。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包覆结构为该发光二极管、导电接线和连接导电接线的导电端子接脚一端上包覆罩体,该罩体底端的内表面固设于上述绝缘隔块的挡墙部的外表面,罩体顶端设有镜片对应于该发光二极管。
专利摘要一种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包括一导热基座、一绝缘隔块、二导电端子接脚、一发光二极管以及一包覆结构,其中该导热基座设有贯穿孔;该绝缘隔块具有隔块本体,隔块本体设有开孔,隔块本体底面凸设绝缘柱体部,绝缘柱体部定位于上述导热基座的贯穿孔中,绝缘柱体部设有外露的穿透孔;该二导电端子接脚分别穿设于上述绝缘柱体部的穿透孔;该发光二极管位于上述绝缘隔块的开孔中且固设于上述导热基座,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设有导电接线电连接二导电端子接脚;以及该包覆结构包覆该发光二极管、该导电接线和连接导电接线的导电端子接脚一端;藉此,使散热效率大幅提升,且确保发光稳定性,组装使用容易,体积缩小,生产成本降低。
文档编号H01L33/00GK2684381SQ20032011372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9日
发明者熊麒 申请人:林文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