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1114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导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装置,尤其涉及减小电压依存性的电容元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正在开发CCD或有机EL显示装置用的驱动器IC。在这种驱动器IC中,由于必须有升压电源,因此作为升压电源电路,例如内置有DC-DC转换器(converter)。在DC-DC转换器中,虽然使用相位补偿用的电容元件,但在电路动作上,要求的是电压依存性小的电容元件。
图6是表示包含这种电容元件的半导体装置的剖面图。在P型硅基板50的表面上配置第一N井(well)51,在该第一N井51内与之重叠地配置第二N井52。在第二N井52上,配置有栅极绝缘膜53与相邻于该栅极绝缘膜53并包围其外围地配置场绝缘膜54。
另外,在栅极绝缘膜53上及场绝缘膜54的一部分上,与这些连接地配置着由金属或多晶硅等导电体构成的栅电极56。然后,在第二N井52的表面上形成具有高P型杂质浓度的P+型扩散层55(也被称为PDD层)。P+型扩散层55的上面连接栅极绝缘膜53,其端部与场绝缘膜54的端部(连接栅极绝缘膜53与场绝缘膜54的部位)匹配地配置着。
在该半导体装置中,由栅电极56、栅极绝缘膜53、P+型扩散层55构成电容元件。栅电极56是相对向于P+型扩散层55的电容电极,介于它们之间的栅极绝缘膜53是电容绝缘膜。而且,由于P+型扩散层55是高浓度,从而可以减小电容元件的电压依存性(比如栅极电压依存性)。
另外,在相关的先行技术文献中比如可以列举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0-243979号公报但是,在将上述的电容元件应用于DC-DC转换器等升压电源电路时,在电路动作中,在由P+型扩散层55和第二N井52形成的PN结上施加高的反向偏压(比如12.5V)。这样,由于在以往例的电容元件中,PN结耐压不够,在电路动作中,产生PN结的雪崩击穿(avalanche breakdown),从而产生电容元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的第一特征构成,具有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基板;在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基板的表面上配置的第二导电型的第一井;配置于第一井内的第二导电型的第二井;在第二井的表面上配置的第一导电型的第一扩散层;配置于第一扩散层上的电容绝缘膜;与电容绝缘膜相邻且配置为包围其外围的场绝缘膜;和配置于电容绝缘膜上的电极,第一扩散层的端部从所述场氧化膜的端部分隔地配置。
根据该构成,由第一扩散层、电容绝缘层、电极构成电容元件。而且,由于第一扩散层的端部从电场集中的场氧化膜的端部分隔地配置,因此,提高了由第一扩散层与第二井形成的PN结的耐压。
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的第二特征构成,具有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基板;在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基板的表面上配置的第二导电型的第一井;配置于第一井内的第一导电型的第二井;在第二井的表面上配置的第一导电型的扩散层;配置于扩散层上的电容绝缘膜;与电容绝缘膜相邻且包围其外围地配置的场绝缘膜;和配置于电容绝缘膜上的电极。
根据该构成,由扩散层、电容绝缘层、电极构成电容元件。而且,由于扩散层配置在与其为相同导电型的第二井的表面上,因此,由第一井和第二井形成PN结,提高了PN结的耐压。
根据本发明,可以减小电容元件的电压依存性,同时可以提高PN结耐压。尤其是,适宜作为DC-DC转换器等中使用的电容元件。


图1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1的半导体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沿图1的X-X线的剖面图。
图3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2的半导体装置的平面图。
图4是沿图3的Y-Y线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电容元件的栅极电压依存性的图。
图6是表示包含以往例的电容元件的半导体装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其次,参照附图,对用于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1的半导体装置的平面图。图2是沿图1的X-X线的剖面图。
作为P型半导体基板,比如在P型硅基板1的表面上配置第一N井2,在该第一N井2内与之重叠地配置第二N井3。在第二N井3上,配置栅极绝缘膜4与相邻于该栅极绝缘膜4且包围其外围的场绝缘膜5。场绝缘膜比如可以是由选择氧化法形成的LOCOS氧化膜。栅极绝缘膜4具有比场绝缘膜5薄的膜厚。第一N井2的端部、第二N井3的端部都配置在场绝缘膜5的下方。
而且,在栅极绝缘膜4上的全面以及场绝缘膜5的一部分上,与这些连接地配置有由金属或多晶硅等导电体构成的栅电极8。然后,在第二N井3的表面上形成具有高P型杂质浓度的P+型扩散层6(也称为PDD层)。P+型扩散层6的上面连接栅极绝缘膜4,P+型扩散层6的端部与电场集中的场绝缘膜5的端部(连接栅极绝缘膜4与场绝缘膜5的部位)分隔着。即,P+型扩散层6的端部从场绝缘模5的端部朝栅极绝缘膜4的方向离开内侧地配置,并收纳在活化区域(栅极绝缘膜4之下的第二N井3)内。而且,如图2所示,在场绝缘模5为LOCOS氧化膜时,P+型扩散层6和其飞边尖头(burrs beak)分隔。
在该半导体装置中,由栅电极8、栅极绝缘膜4、P+型扩散层6构成PDD电容元件。栅电极8是相对向于P+型扩散层6的电容电极,介于它们之间的栅极绝缘膜4是电容绝缘膜。而且,由于P+型扩散层6具有高浓度,故可以使电容元件的电压依存性减小(比如栅极电压依存度)。在减小电压依存性方面,P+型扩散层6的P杂质浓度优选为1×1018/cm3~1×1020/cm3。而且,由于P+型扩散层6的端部与电场集中的场绝缘模5的端部分隔,故可以提高由P+型扩散层6与第二N井3形成的PN结的耐压。而且,设置比P+型扩散层6的浓度低,内包该P+型扩散层6的P-型扩散层7,在提高PN结耐压的观点上是优选的。通过离子注入,从而于场绝缘膜5的端部匹配地形成P-型扩散层7。
而且,该半导体装置,在P型硅基板1上配置第一N型井2,在第一N型井2内,与第二N井相邻地配置P井10,具有三重井结构。然后,如上所述,在第二N井3内构成有电容元件,但是还另外形成多个第二N井3,在这种第二N井3内,配置P沟道型MOS晶体管。而且,在P井10内配置N沟道型MOS晶体管。
而且,也可以将P型硅基板1、第一N井2、第二N井3及P井10的极性从P型变更为N型,同时将P+型扩散层6的极性变更成N+型,从而构成NDD电容元件。此时,在减小电压依存性方面,最好使N+型扩散层的N型杂质浓度为5×1018/cm3~5×1020/cm3。
图3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2的半导体装置的平面图。图4是沿图3的Y-Y线的剖面图。另外,对于与图1、图2相同构成的部分附加同样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上述实施方式1的半导体装置,由于P+型扩散层6与场绝缘模5的端部分隔,因此,在该分隔区域内,在形成有第二N井3或P-型扩散层7的情况下栅电极8与该P-型扩散层7相对向,结果是,电容元件的栅电极电压依存性扩大了一些。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既可以抑制电容元件的栅电极电压依存性又可以提高PN结的耐压。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N井2内配置P井11,在该P井11的表面上配置了P+型扩散层12。P+型扩散层12的端部与场氧化膜5的端部匹配地配置着。比如,以场氧化膜5作为掩膜,通过向栅极绝缘膜4之下的P井11表面离子注入P型杂质(比如硼或BF2)而形成这种配置关系。由此,由于P+型扩散层12配置在栅极绝缘膜4之下的全面上,因此栅电极8通过栅极绝缘膜4与P+型扩散层12对面,不会与浓度比其还低的P井11对面,因此可以将电容元件的栅极电压依存性抑制得小。而且,在该电容元件内,由于低浓度的P井11与第一N井3形成PN结,故可以提高PN结的耐压。
在减小电压依存性方面,与实施方式1同样,优选P+型扩散层12的杂质浓度为1×1018/cm3~1×1020/cm3。
另外,该半导体装置,在P型硅基板1上配置第一N型井2,在第一N型井2内,与P井11相邻地配置第二N井13,具有三重井结构。而且,如上所述,在P井11内构成电容元件,但是还另外形成多个P井11,在这种P井11内,配置N沟道型MOS晶体管。再有,在第二N井13内配置P沟道型MOS晶体管。
而且,也可以将P型硅基板1、第一N井2、第二N井13及P井11的极性从P型变更为N型,同时将P+型扩散层12的极性变更为N+型,从而构成NDD电容元件。此时,在减小电压依存性方面,优选使N+型扩散层的N型杂质浓度为5×1018/cm3~5×1020/cm3。
图5是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2的PDD电容元件与以往例的PDD电容元件(参照图6)的栅极电压依存性的图。在这里,在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2的PDD电容元件中,第二N井3为电浮动状态,在以往例的PDD电容元件中,第一N井51为电浮动状态。从该图可以看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2的PDD电容元件,与以往例相同程度地减小其栅极电压依存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基板;在所述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基板的表面上配置的第二导电型的第一井;配置于所述第一井内的第二导电型的第二井;在所述第二井的表面上配置的第一导电型的第一扩散层;配置于所述第一扩散层上的电容绝缘膜;相邻于所述电容绝缘膜且包围其外围地配置的场绝缘膜;和配置于所述电容绝缘膜上的电极,所述第一扩散层的端部从所述场氧化膜的端部分隔地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基板,其特征在于,具有比所述第一扩散层浓度低,内包所述第一扩散层的第一导电型的第二扩散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场绝缘膜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扩散层的端部匹配地配置着。
4.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基板;在所述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基板的表面上配置的第二导电型的第一井;配置于所述第一井内的第一导电型的第二井;在所述第二井的表面上配置的第一导电型的扩散层;配置于所述扩散层上的电容绝缘膜;相邻于所述电容绝缘膜且包围其外围地配置的场绝缘膜;和配置于所述电容绝缘膜上的电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场绝缘膜的端部与所述扩散层的端部匹配地配置着。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半导体基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井内,具有与第二井相邻地配置的第二导电型的第三井。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小电容元件的电压依存性且提高PN结耐压的半导体装置。在P型硅基板(1)的表面上配置第一N井(2),在该第一N井(2)内,与此重叠地配置有第二N井(3)。在栅极绝缘膜(4)上的全面及场绝缘模(5)的一部分上配置栅电极(8)。而且,在第二N井(3)的表面上形成具有高P型杂质浓度的P+型扩散层(6)。P+型扩散层(6)的端部与电场集中的场绝缘膜(5)的端部{连接栅极绝缘膜(4)与场绝缘模(5)的部位}分隔开。即,P+型扩散层(6)的端部,从场绝缘膜(5)的端部,朝栅极绝缘膜(4)的方向,离开内侧地配置。
文档编号H01L29/66GK1577887SQ20041004768
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7日
发明者北原明直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