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1842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对板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用以连接两块电路板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及图2,为一种习知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是用以连接两块电路板,其包括有一母座体10,其设有一中间部11及周侧部12,该中间部11与周侧部12形成二凹部13,周侧部12设有间隔排列的母端子固定槽14,中间部11的两侧设有间隔排列的母端子活动槽15。
多数的母端子17,其是组装于该母座体,其是以金属片下料形成有一弹臂18,其由下而上弯曲,其可于该母端子活动槽15弹动且设有一接触点19凸出该母端子活动槽15外;一固定部21,其是由下而下延伸,其插入母端子槽固定槽14固定;及一接脚部20,其与固定部成垂直而呈水平伸出母座体10外。
一公座体23,其中间设有一凹部24,其两侧设有多数间隔排列的公端子槽25,其与母座体10组合时其两侧套入母座体10的两凹部13,而母座体的中间部11则套入公座体中间的凹部24。
多数的公端子28,其是组装于该公座体23的公端子槽25,其是以金属片弯折形成有一固定部29,其是与公端子槽25固定;一接触片30,其是连接于固定部29一端,其由下而上叠合于固定部29;及一接脚部31,其是连接于固定部29另一端并呈水平伸出公座体23外。
请参阅图2,公座体23与母座体10接合后,母端子17的接触点19弹性接触公端子28的接触片30而呈电连接状态,如此公端子的接脚部31连接A电路板33,而母端子的接脚部20连接B电路板34,即使A电路板33及B电路板34成电连接。
上述习知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仍有以下缺点母端子的弹臂18是为侧向弹动故其需具备有足够的垂直长度方能有退好的侧向弹性,若垂直长度太短则弹性差容易弹性疲劳而造成接触不良,因此为使母端子有良好的弹性则母座体的高度则无法设计较低,故难以符合目前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借助母端子的上下弹动方式与公端子电连接,达到可将公、母座体设计成较低的高度仍能具有良好的电连接效果。
为达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母座体,该母座体中间形成一凹部,该母座体一侧设有多数间隔排列的母端子槽;多数的母端子,是组装于该母座体,该母端子是以金属片一体成型,该母端子包括一固定部,其是固定于该母端子槽;一弹臂,该弹臂延伸至母座体的凹部,其可上下弹动,该弹臂近未端形成一接触点;及一接脚部,该接脚部伸出母座体外;一公座体,其是组装于母座体的凹部,该公座体设有多数间隔排列的公端子槽;及多数的公端子,该公端子组装于该公座体的公端子槽,该公端子是以金属片一体成型,包括一固定部,其是固定于该公端子槽;一接触部,该接触部抵压该母端子的弹臂的接触点;及一接脚部,该接脚部是伸出公座体外;及一卡定装置,该卡定装置使该公座体接合于母座体相互卡定。
所述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母端子的接脚部呈水平伸出母座体外,该公端子的接脚部呈水平伸出公座体外。
所述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卡定装置是设于公座体及母座体上,该卡定装置包括可相互弹性卡扣的第一卡件及第二卡件,第一卡件设于母座体,其近末端设有一侧向凸出的卡块,该第二卡件设于公座体,其上端卡接于第一卡件的卡块下方而使第一、二卡件形成卡扣。
所述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件于侧向具有弹性。
所述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卡件侧向具有弹性,且其上端设一卡面。
所述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卡定装置是设于公座体及母座体上,其包括有相互卡扣的第一扣件及第二扣件,该第一扣件设有一卡孔,该第二扣件设有一凸圆与第一扣件的卡孔卡扣。
所述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扣件固定于母座体上,该第二扣件固定于公座体上。
所述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卡定装置是设于公端子及母端子上,其包括有相互弹性卡扣的第一卡件及第二卡件,该第一卡件设于该母端子上,该第一卡件设有一侧向凸出的凸部,该第二卡件设于公端子上,该第二卡件设有一侧向凸出的凸部,该第二卡件的凸部卡扣于第一卡件的凸部下方。
所述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件具有可侧向弹动的弹性。
所述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卡件具有可侧向弹动的弹性。
所述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母端子的固定部包括对折叠合且沿纵向延伸的第一片及第二片。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即(1)藉由母端子的上下弹动方式与公端子电连接,因非侧向弹动方式故不需有足够纵向长度的力臂,而其力臂是呈横向延伸可具足够的长度,故公、母座体的高度可设计成较低仍能具有良好的电连接效果。
(2)座体接合于母座体上时可藉由卡定装置相互卡定,故可确保公端子与母端子电连接。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并参考图式当可更加明白,其中


图1是习知电连接器的剖视分解示意图。
图2是习知电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组合图。
图5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母座体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公座体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卡定装置扣合时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分解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组合图。
图11是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分解图。
图12是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组合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分解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阅图3、图4、图5,本发明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包括有一母座体40、多数的母端子50、一公座体70、多数的公端子80,及一卡定装置,其中请配合参阅图5,母座体40的中间形成一凹部41,其两侧设有多数间隔排列的母端子槽42。
多数的母端子50是组装于该母座体40的母端子槽42,其是以金属片一体成型有一固定部51,其呈纵向延伸并插入母端子槽42迫紧固定;一弹臂52,其呈横向延伸至母座体40的凹部41,其可上下弹动,其近未端形成一凸隆的接触点53;及一接脚部54,其是呈水平伸出母座体40外。
请配合参阅图6,该公座体70是组装于母座体40的凹部41,其两侧设有多数间隔排列的公端子槽71。
多数的公端子80是组装于该公座体70的公端子槽71,其是以金属片一体成型有一固定部81,其是呈纵向延伸并插入公端子槽71迫紧固定;一接触部82,其是设于该固定部81的下端,其抵压该母端子50的弹臂的接触点53;及一接脚部83,其是呈水平伸出公座体70外。
卡定装置是设于公座体70及母座体40上,藉以令公座体70套合于母座体40时可相互卡定,其包括有一体成型于母座体40的之母端子槽42内侧之第一卡件44,该第一卡件44具有弹性可侧向弹动且其上端并一体成型有向内侧凸出的卡块45;及一体成型于公座体的第二卡件74,该第二卡件74具有弹性可侧向弹动且其上端设有一倾斜之卡面75。
藉由以上构造,请参阅图4,公座体70与母座体40接合后,公端子80的之接触点82抵压母端子50的接触点53,令母端子之弹臂52向下弹动,此时母座体40上的卡块45卡接于公座体70之卡面上方而形成卡扣作用,故可确保公端子80与母端子50电连接,如此公端子的接脚部83连接A电路板33,而母端子的接脚部54连接B电路板34,即使A电路板33及B电路板34成电连接。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即
1.藉由母端子50的上下弹动方式与公端子电连接,因非侧向弹动方式故不需有足够纵向长度的力臂,而其力臂52是呈横向延伸可具足够的长度,故公、母座体的高度可设计成较低仍能具有良好的电连接效果。
2.座体70接合于母座体40上时可藉由卡定装置相互卡定,故可确保公端子80与母端子50电连接。
请参阅图7及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其中该卡定装置是包括有可相互卡扣的第一扣件90及第二扣件95,该第一扣件90固定于母座体40上,其两侧设有固定部91与母座体40两端的固定孔46固定,其中央设有一卡孔92由母座体40的两固定孔46间的穿孔47伸出母座体40上,该第二扣件95固定于公座体70上,其两侧设有固定部96与公座体70两端的固定孔76固定,其中央设有一凸圆97可与第一扣件90的卡孔92卡扣;当公座体70接合于母座体40上时,该第二扣件95的凸圆97滑入该第一扣件90的卡孔92,如此即使公座体70与母座体40卡定。
请参阅图9及图1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其中该卡定装置是设于公端子80及母端子50上,其包括有可相互弹性卡扣的第一卡件55及第二卡件85,该第一卡件55设于母端子50上,其位于固定部51的内侧具有弹性可侧向弹动,其设有一向内侧凸出的凸部56,该第二卡件85设于公端子上,其设有一向外侧凸出的凸部86,该第二卡件85的凸部86卡于第一卡件55的凸部56下方而形成卡扣效果,如此公座体70接合于母座体40上时即可达到定位效果。
请参阅图11及图12,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其中该卡定装置是设于公端子80及母端子50上,大致与第三实施例相同,其差别在于该第一卡件55设于母端子50的固定部51的外侧,其设有一向外侧凸出的凸部56,而该端子80的接脚部83则向外侧延伸,令该第二卡件85得以设于较外侧位置,其设有一向内侧凸出的凸部86可对应第一卡件55的凸部56作卡扣。
上述实施例的端子在设计上皆是采下料成型方式,请参阅图13,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其中该公、母端子是采金属片弯折成型方式,如此在制造上即可依端子组装于座体的间隔排列而成连续端子,其中该母端子50是以金属片弯折形成水平的接脚部54、纵向的固定部51及横向延伸的弹臂52,该固定部51是以对折叠合的第一片57及第二片58形成,该第二片58冲压出一弹性卡片59藉以与母端子槽42迫紧;该公端子80是以金属片弯折形成水平的接脚部83、纵向的固定部81及位于固定部末端并弯折的接触部82,该固定部81冲压出一弹性卡片84藉以与公端子槽71迫紧。
在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所提出的具体的实施例仅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而并非将本发明狭义地限制于该实施例,实际上,本发明还可作种种变化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母座体,该母座体中间形成一凹部,该母座体一侧设有多数间隔排列的母端子槽;多数的母端子,是组装于该母座体,该母端子是以金属片一体成型,该母端子包括一固定部,其是固定于该母端子槽;一弹臂,该弹臂延伸至母座体的凹部,该弹臂近未端形成一接触点;及一接脚部,该接脚部伸出母座体外;一公座体,其是组装于母座体的凹部,该公座体设有多数间隔排列的公端子槽;及多数的公端子,该公端子组装于该公座体的公端子槽,该公端子是以金属片一体成型,包括一固定部,其是固定于该公端子槽;一接触部,该接触部抵压该母端子的弹臂的接触点;及一接脚部,该接脚部是伸出公座体外;及一卡定装置,该卡定装置使该公座体接合于母座体相互卡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母端子的接脚部呈水平伸出母座体外,该公端子的接脚部呈水平伸出公座体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卡定装置是设于公座体及母座体上,该卡定装置包括可相互弹性卡扣的第一卡件及第二卡件,第一卡件设于母座体,其近末端设有一侧向凸出的卡块,该第二卡件设于公座体,其上端卡接于第一卡件的卡块下方而使第一、二卡件形成卡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件于侧向具有弹性。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卡件侧向具有弹性,且其上端设一卡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卡定装置是设于公座体及母座体上,其包括有相互卡扣的第一扣件及第二扣件,该第一扣件设有一卡孔,该第二扣件设有一凸圆与第一扣件的卡孔卡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扣件固定于母座体上,该第二扣件固定于公座体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卡定装置是设于公端子及母端子上,其包括有相互弹性卡扣的第一卡件及第二卡件,该第一卡件设于该母端子上,该第一卡件设有一侧向凸出的凸部,该第二卡件设于公端子上,该第二卡件设有一侧向凸出的凸部,该第二卡件的凸部卡扣于第一卡件的凸部下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件具有侧向的弹性。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卡件具有侧向的弹性。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母端子的固定部包括对折叠合且沿纵向延伸的第一片及第二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用以连接两块电路板的板对板的电连接器,包括一母座体,该母座体一侧设有多数间隔排列的母端子槽;多数的母端子组装于该母座体,该母端子包括一固定部,其是固定于该母端子槽;一弹臂,该弹臂延伸至母座体的凹部,该弹臂近未端形成一接触点;及一接脚部,一公座体组装于母座体,该公座体设有多数间隔排列的公端子槽;多数的公端子组装于该公座体的公端子槽,该公端子包括一固定部,其是固定于该公端子槽;一接触部,该接触部抵压该母端子的弹臂的接触点;及一接脚部。本发明借助母端子的上下弹动方式与公端子电连接,达到可将公、母座体设计成较低的高度仍能具有良好的电连接效果。
文档编号H01R12/30GK1731627SQ20041005628
公开日2006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6日
发明者蔡周旋 申请人:拓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