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6276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是一种设有可与对接连接器相卡持的锁扣构件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Serial 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先进附加技术)电连接器通常用于连接硬盘驱动器及外部存储设备。这种电连接器与其它规格的电连接器相比,其导电端子数目少且尺寸小,因而难以确保其与对接连接器间电性连接的可靠性,在其上设置可与对接连接器可靠扣持已达成稳定的电性连接的锁扣构件显得尤为迫切。发明人及受让人均与本发明相同的美国专利第6,565,383号及6,585,536号,均揭示了一种具有可与对接连接器相扣持的锁扣构件的Serial ATA电连接器。其中锁扣构件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主体部、自主体部向后延伸形成的按压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用来与对接连接器相扣持或脱离的锁扣部。然而,由于锁扣构件呈悬臂型结构,所以其锁扣部的锁扣位置与弹开位置间的距离相对较小,不利于Serial ATA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锁扣或分离。
因而,迫切需要一种具有改进的锁扣构件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上设置具有较大的偏移量以能方便与对接连接器相锁固或分离的锁扣构件。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具有前端的结合部和后端的端接部的绝缘本体、若干收容于端接部中的绝缘刺破型导电端子、若干电性连接对应端子的导线、组装在端接部的壳体及锁扣构件。绝缘本体邻近端接部处形成有若干钩部,壳体上形成有若干从其前表面延伸并与对应钩部相锁固的锁固臂。壳体设有一对收容槽。锁扣构件包括位于前端并固定在结合部的固持部、位于后端并与壳体相接触的支撑部、位于后端并邻近支撑部处设置且收容在收容槽内的按压部及从固持部向后延伸的锁固部。锁固部包括一对邻近固持部设置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锁固的扣持片。当在按压部上施加一压力时,按压部可朝壳体向下移动以使扣持片垂直向下偏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锁扣构件在一压力作用下具有较大的向下偏移量,因此线缆连接器组件可方便地与对接连接器相锁扣或分离。

图1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至图4是与图1相似但从不同角度的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6至图8是与图5相似但从不同角度的视图。
图9、图10分别是沿图5中A-A、B-B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11是沿图7中C-C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12至图15分别是沿图5中D-D至G-G线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1包括绝缘本体2、若干导电端子3、若干导线4、绝缘壳体5及锁扣构件6。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并配合参阅图9至图15,绝缘本体2包括前端的结合部20及后端的端接部22。结合部20包括顶壁21、与顶壁21相对设置的底壁23及与顶壁21、底壁23相连的一对侧壁25。自侧壁25向外凸伸有一导向柱27用来导引线缆连接器组件1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相对接。在顶壁21及底壁23之间形成有呈“L”形的收容空间26。在底壁23上形成有凸伸入收容空间26的阻挡部24,在阻挡部24上设有若干个延伸贯穿的端子通道240。在顶壁21的上表面形成有凹陷部210。自顶壁21前端缘的中部形成有一向后凸伸入凹陷部210内的扁平的凸伸部211。在凸伸部211与凹陷部210的底表面之间形成有一狭缝212(如图9所示)。在顶壁21设有一对沿凹陷部210的相对内侧延伸形成的固持槽213。一对第一通道214及一对第二通道215分别自顶壁21的前表面向后延伸入凸伸部211且与狭缝212相连通。在顶壁21、底壁23的相对两侧邻近结合部20的后缘处间隔形成有若干凸块28与钩部29,最外侧的每一凸块28上形成有向外延伸的爪部280。端接部22具有若干向后延伸的定位柱220,每两个相邻定位柱220共同形成一个“U”形端子收容通道222。每个定位柱220设有一对分别与相邻的端子收容通道222相连通的槽道224,其中槽道224是由一对相对壁226及一侧表面228而形成。
每个导电端子3呈叉形结构,其包括三叉结构的对接部30、自对接部30分别向后延伸的三叉结构的固持部31及自固持部31向后延伸用来电性连接导线4的绝缘刺破部32。每个固持部31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若干凸刺310。绝缘刺破部32包括第一壁部320、第二壁部322及连接第一、第二壁部320、322的连接部324。第一壁部320自三叉结构的固持部31向后延伸,每个壁部320、322上设有纵长狭槽326。第一壁部320及第二壁部322相对设置而使两个狭槽326相互对齐,以便导线4在压入第一及第二壁部320、322的狭槽326之后仍能基本保持垂直。每一壁部320、322的后部形成有一对相对向内倾斜的边缘328,这样可形成一个与狭槽326相连通的导引口(未标号)。
每一导线4包括导电芯线40及包覆在导电芯线40外部的绝缘外皮41。
绝缘壳体5包括一本体部50,本体部50具有相对的顶壁52、底壁54及一对向前延伸超出本体部50的前表面500的侧壁56。与绝缘本体2的钩部29相对应的若干锁扣臂504分别自顶壁52及底壁54向前延伸出前表面500。每个侧壁56末端设有一对锁扣560。本体部50从其前表面500设有向后凹陷的若干收容腔502。底壁54在每两个相邻锁扣臂504之间被部分切割形成有导线收容孔540。从底壁54延伸出的锁扣臂504包括一对自锁扣臂504相对两侧缘向上延伸的垂直壁5040,这些垂直壁5040与锁扣臂504的内侧共同形成一个与相应收容腔502相连通的空腔5042。顶壁52在中间设有一凹陷部520。在凹陷部520的底表面延伸有上下方向的收容槽526。在顶壁52靠近对应收容槽526的一侧分别形成有突起528,在突起528的下方设有一与收容槽526相通的空间5280(如图11所示)。在一对突起528之间形成有一对枢轴部522,在凹陷部520的后缘处形成有若干凸肋524。
请特别参阅图3,锁扣构件6由金属片材通过冲压制成,其包括固持部60、自固持部60向后且向上延伸的锁固部61,自锁固部61向后延伸的扁平按压部62及自按压部62向后且向下延伸的支撑部63。固持部60具有一对自其前端的中部向后且向上延伸的咬合片601、一对自其相对两端向后延伸的阻挡片602、一对自其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的定位片603及一对与定位片603相对延伸的弯曲片604。锁固部61大致呈L形,其包括一自固持部60向后延伸的第一部614及一从第一部614向后且向上延伸的第二部612,第一部614形成有一对自其前端向后且向上延伸的扣持片610,按压部62包括一主体部620及一对在其后部并自主体部620的相对横向两端向下延伸的侧臂621。每一侧臂621冲设有向外延伸的弹性片624。主体部620在其后部形成有若干便于握持的凸肋623。在按压部62的主体部620的前部及锁固部61的第二部614处形成有一对第一开口622。支撑部63设有一对第二开口630并且在自由端形成有一卷曲部631。第一、第二开口622、630的设置是用于锁固部61及支撑部63更好的形变。
组装时,请参阅图5至图8并配合参阅图9至图15所示,导电端子3沿从后至前方向插入绝缘本体2。导电端子3的对接部30分别收容在端子通道240的前部并部分延伸入收容空间26以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导电端子3的固持部31分别收容在端子通道24的后部,固持部31的凸刺310分别与相应端子通道24的相对两侧面相配合用以将端子3固持在绝缘本体2上。绝缘刺破部32的第一、第二壁部320、322收容在槽道224及相应的端子收容通道222内,其连接部324抵靠在槽道224的侧表面228上。
导线4被分别压入端子3的绝缘刺破部32内。当导线4置于导引口时,向内倾斜的边缘328使导线4与双狭缝326相对齐,然后导线4挤入狭缝326内,其绝缘外皮41被狭缝326的内侧边缘刺破,绝缘刺破部32与导电芯线40相接触,如此,在导电端子3及导线4之间形成一种电性连接。
绝缘壳体5组装在绝缘本体2上。绝缘本体220的定位柱220收容在绝缘壳体5的收容腔502内。锁扣臂504分别滑过钩部29的倾斜面而与钩部29相咬合。每相邻两个突起28夹持在锁扣臂504两侧以使锁扣臂504不能左右移动。侧壁56的锁扣560与最外侧的凸块28的爪部280相锁扣用以增强壳体5和绝缘本体2的接合。导线4分别收容在导线收容孔540内以更加可靠地与端子3的绝缘刺破部32电性连接。
请特别参阅参阅图5至图7并配合参阅图9至图12及图15,锁扣构件6组装至绝缘本体2及壳体5上。锁扣构件6的一对侧臂621分别插入在壳体5的收容槽526内,其弹性片624收容在空间5280内。弹性片624可在空间5280内沿前后方向滑动。阻挡片602收容在绝缘本体2的固持槽213内。固持部60的中间部收容在狭缝212内,定位部603和咬合部601分别与第一、第二通道214、215相锁固以防止当线缆连接器组件1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时锁扣构件6向后移动。支撑部63定位在壳体5的凹陷部520内,其卷曲部631抵接在凹陷部520的底表面。按压部62的弹性片624电性抵接突起528的底表面以防止锁扣构件62脱离绝缘本体2的空间5280。按压部62相对壳体5的后部向下移动以使锁固部61朝壳体5和绝缘本体2偏斜。
当线缆连接器组件1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时,在锁扣构件6的按压部62上施以向下的压力而使按压部62向下移动直至主体部620的后部接触壳体5的枢轴部522,锁固部61朝绝缘本体2垂直偏移。随着锁固部61的进一步垂直偏移,主体部620开始朝壳体5弯曲。因固持部60和支撑部63分别与壳体5和绝缘本体2相接合,因此共同形成一梁。锁固部61特别是扣持片610的垂直偏移足够大以实现在线缆连接器组件1和对接连接器的轻易锁固。当线缆连接器组件1与对接连接器相脱离时,只需执行上述相反的操作程序。因为扣持片610具有相对较大的偏移,所以线缆连接器组件1与对接连接器易于脱离。
权利要求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可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若干导线、壳体及锁扣构件,绝缘本体包括前端的结合部及后端的端接部,每一端子包括对接部及从对接部延伸的固持部,壳体设有一对上下方向的收容槽,其特征在于端子还包括与对接部相对的绝缘刺破部,导线端接至相应端子的绝缘刺破部,壳体锁固安装至绝缘本体的端接部并挤压导线以与端子的绝缘刺破部可靠电性连接,所述锁扣构件包括位于前端并与绝缘本体的结合部相固定的固持部,位于后端并与壳体相接合的支撑部,邻近支撑部并可移动收容在壳体的收容槽内的按压部及位于前端并邻近固持部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锁扣的锁固部,按压部可随按压部受压而朝壳体向下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的端接部包括若干从结合部向后延伸的定位柱,每两个相邻的定位柱设有一用于收容端子的绝缘刺破部的端子收容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壳体设有若干从其前表面向后凹陷用于收容绝缘本体的定位柱和端子的绝缘刺破部的收容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端子的绝缘刺破部包括第一壁部、第二壁部及抵接在定位柱的一侧表面的连接部,其中第一、第二壁部分别设有彼此相对正用于收容导线的狭槽。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在结合部的后部形成有若干钩部,壳体上形成有若干从其前表面向前延伸用于与相应的钩部相咬合的锁固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锁扣构件的按压部包括一主体部和一对从主体部垂直延伸的侧臂,侧臂收容在壳体的收容槽内并可在收容槽内上下有限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壳体在所述对收容槽之间形成枢轴部,当在所述压力作用下,按压部的主体部朝壳体移动直至接触枢轴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壳体在后端设有一凹陷部,所述支撑部定位在该凹陷部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从按压部的主体部向后且向下延伸,支撑部在自由端形成有一抵压在壳体的凹陷部底表面的卷曲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按压部上形成有若干凸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1),其包括绝缘本体(2)、若干收容在绝缘本体中的绝缘刺破型导电端子(3)、若干电性连接对应端子的导线(4)、壳体(5)及锁扣构件(6)。绝缘本体包括前端的结合部(20)及后端的端接部(22)。壳体组装在端接部,其包括一对收容槽。锁扣构件包括固定在结合部的固持部(60)、收容在收容槽内的按压部(62)、与壳体相接触的支撑部(63)及邻近固持部设置并具有扣持片的锁固部(61)。当在按压部上施加一压力时,按压部可朝壳体向下移动以使扣持片垂直向下偏移。该锁扣构件具有较大的偏移量,从而使该线缆连接器组件能方便地与对接连接器相锁固或分离。
文档编号H01R4/24GK1667874SQ20041010422
公开日2005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0日
发明者杰利·吴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