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6784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发热电子组件散热的、可对中央处理器周围的电子组件散热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图1所示,在中央处理器20a上使用的传统的散热装置10a,包括导热板1a、散热鳍片组2a、风罩3a和散热风扇4a。导热板1a贴靠在中央处理器20a上,散热鳍片组2a设置在导热板1a上,该散热鳍片组2a由多个等间距竖直排列的散热鳍片21a构成,风罩3a设置在散热鳍片组2a上,散热风扇4a固定设置在风罩3a上。使用时,中央处理器20a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会经导热板1a向上传导给散热鳍片组2a,再由散热风扇4a从外界将外界风吸入到散热鳍片组2a上,以排出传导到该散热鳍片组2a的热量,达到散热的效果。
上述公知的散热装置10a的导热板1a整个贴覆在中央处理器20a的上表面上,因而只能对中央处理器20a进行散热。至于安装在中央处理器20a周围的其它电子组件虽然都位于导热板1a的下方,但并未与导热板1a相接触,所以导热板1a在针对其它电子组件所产生的热量进行传导时,传导散热效率不高,由于现今各电子组件的运转速度越来越快,相对地所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多,如何使中央处理器20a周围的其它电子组件也能快速的散热,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针对上述缺陷,结合多年从事该行业的经验,潜心研究,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设计了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其可对中央处理器周围的其它电子组件进行散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安装在中央处理器上表面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至少一组第一散热鳍片组,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由多个等间距竖直排列的散热鳍片组成,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散热风扇,用于将外界风吹入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进行散热;所述底座的至少一侧形成缺口,所述缺口正对应于中央处理器附近的其它电子组件,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在与所述底座的缺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相配合的缺口。
所述散热装置的底座上可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相邻的第二散热鳍片组,第二散热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的不与所述第一散热风扇相邻的一侧,两散热风扇的扇叶的旋转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由多片竖直排列的散热鳍片组成,在这些散热鳍片上穿入设置“ㄈ”型导热管,该“ㄈ”型导热管一自由端穿入设置在这些散热鳍片上,另一自由端则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凹槽中。
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由多片横向排列的散热鳍片组成,在这些散热鳍片上穿入设置多个“L”型导热管,这些“L”型导热管的一自由端穿入设置在这些散热鳍片上,另一自由端设置在导热板上,所述导热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底面上。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散热风扇所吹入的外界风可通过缺口将各电子组件所产生的热量一并带离散热鳍片组,因而除可对中央处理器进行散热之外,还可对邻近的其它电子组件进行散热。另外,第一散热风扇将外界风吹入两散热鳍片组,再由第二散热风扇将传导到两散热鳍片组的热量排出,因而经由两散热风扇一吹一吸的工作能够加速整个散热装置内的空气流动,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
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是公知散热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一部份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散热风扇未组装到散热装置上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未带有散热风扇的散热装置的的剖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尚未组装到印刷电路板时的立体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组装到印刷电路板上的立体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工作时气流流动情况的剖视图。
附图1中组件代表符号列表如下散热装置10a中央处理器20a导热板 1a 散热鳍片组2a散热鳍片21a风罩 3a散热风扇4a附图2到附图7中组件代表符号列表如下散热装置10 底座 1凸块11 弹簧 121螺栓组件12、13、41固定片 14 凹槽 15缺口16 第一散热鳍片组2散热鳍片21、31 导热管22、32缺口23 第二散热鳍片组3导热板 33 第一散热风扇 4第二散热风扇5 定位片51中央处理器 20 印刷电路板30自由端 221、222、321、322电子组件40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仅供参考与说明用,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该散热装置10用于中央处理器20(如图7所示)的散热,该散热装置10具有两组散热鳍片组散热鳍片组2和散热鳍片组3。
其中,散热装置10包括底座1,其中间贴覆在中央处理器20的上表面上,底座1的四角分别设有延伸的凸块11,在这些凸块11上分别穿入装有弹簧121的螺栓组件12,利用这些螺栓组件12将散热装置10固定在印刷电路板30上(如图5所示)。另外,在底座1的一侧的适当位置利用螺栓组件13固定有两个相隔一定距离的固定片14。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中,底座1上设有两个相邻的第一散热鳍片组2及第二散热鳍片组3,第一散热鳍片组2整个位于底座1上,并与底座1上所设置的两个固定片14相邻。该第一散热鳍片组2由多片竖直排列的散热鳍片21组成,在这些散热鳍片21上设有“ㄈ”型导热管22(如图4所示),“ㄈ”型导热管22处于这些散热鳍片21之中,该“ㄈ”型导热管22内部设有毛细组织及工作流体,利用该毛细组织及工作流体的流动实现散热的效果。“ㄈ”型导热管22的自由端221穿入设置在这些散热鳍片21上,另一自由端222则设置在底座1中间所设置的凹槽15内。
第二散热鳍片组3由多片横向排列的散热鳍片31组成,在这些散热鳍片31上穿入设置多个“L”型导热管32(如图7所示),这些L型导热管32藏于这些散热鳍片31之中,这些L型导热管32内部设有毛细组织及工作流体,利用该毛细组织及工作流体的流动实现散热的效果。这些L型导热管32的一个自由端321穿入设置在这些散热鳍片31上,另一自由端322则设置在一导热板33(如图4所示)上,该导热板33固定设置在底座1的底面上,使第二散热鳍片组3悬空在底座1一侧的上方,并与第一散热鳍片组2相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底座1的至少一个侧边形成一缺口16,该缺口16正好与中央处理器20邻近的其它电子组件40(如图5所示)相对应,第一散热鳍片组2与所述底座的缺口的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所述底座的缺口相配合的缺口23。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在这两组散热鳍片组2、3未相邻的一侧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第一散热风扇4及第二散热风扇5。第一散热风扇4利用螺栓组件41固定在两固定片14之间,从而位于第一散热鳍片组2的一侧,在第二散热风扇5的两个相对的侧边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片51,两个定位片51直接固定在印刷电路板30上,并位于第二散热鳍片组3的外侧。两个散热风扇4、5的扇叶的旋转方向相同,也就是第一散热风扇4会将外界风吹入相邻的两散热鳍片组2、3,而第二散热风扇5则会将两散热鳍片组2、3所传导的热量排出到外界。
如图3、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10在组装时,第一散热鳍片组2安装在底座1上,并使“ㄈ”型导热管22的一个自由端222放置在底座1上的凹槽15中。然后,将固定设置第二散热鳍片组3的“L”型导热管32的一端的导热板33安装在底座1的底面上,使第二散热鳍片组3被悬空在底座1一侧的上方,并与第一散热鳍片组2相邻。
随后将第一散热风扇4固定在底座1上所设置的两个固定片14中,而位于第一散热鳍片组2的一侧。最后,再将该底座1及第二散热风扇5分别固定在印刷电路板30上,使第二散热风扇5贴靠在第二散热鳍片组3的一侧。在固定在印刷电路板30上时,散热装置10的底座1贴覆在中央处理器20上,中央处理器20周围的电子组件40则位于底座1侧边所设的缺口16处,这样,就基本完成了散热装置10的组装。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10工作时,第一散热风扇4的扇叶旋转会将来自外界的气流吹入两组散热鳍片组2、3,利用该外界气流的较低温度进行散热,并同时对“ㄈ”型导热管22及“L”型导热管32进行散热,其次,该第二散热风扇5的扇叶的旋转会将传导到两散热鳍片组2、3处的热量排到外界,从而避免热量在两散热鳍片组2、3处聚积。
另外,因为该中央处理器20周围的其它电子组件40位于底座1的缺口16处,并对应于第一散热鳍片组2所设的缺口23,因而其它电子组件40运转时所产生的热量也可直接传导到第一散热鳍片组2的缺口23,并由第一散热风扇4所吹入的外界自然气流吹到第二散热鳍片组3,再由第二散热风扇5排到外界,从而可对中央处理器20周围的其它电子组件40进行快速的散热。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可对中央处理器20周围的其它电子组件40进行散热,并经过两个散热风扇4、5的一吹一吸的工作,加速了整个散热装置10内的空气流动,提高了整个散热装置10的散热效率。并可直接对导热管22、32进行散热,降低了导热管22、32的负担,增加导热管22、32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这些导热管22、32藏在每一散热鳍片组2、3中,还可缩小整个散热装置10的体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的确能依靠上述公开的结构,实现所述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没有在同类产品中出现,也没有公开使用,完全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用性、新颖性与创造性等要件,现依法申请专利。
以上所述的附图和说明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所作的等效变化和修改,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底座,安装在中央处理器的上表面;第一散热鳍片组,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由多个等间距排列的散热鳍片组成;以及第一散热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的一侧,用于将外界气流吹入所述散热鳍片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底座的至少一侧形成一缺口,所述缺口对应于所述中央处理器附近的电子组件,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在与所述底座的缺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所述底座的缺口相配合的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四周分别设有延伸的凸块,在所述凸块上分别设有带有弹簧的螺栓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两个相隔一定距离的固定片,所述第一散热风扇固定在所述固定片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的多个散热鳍片竖直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ㄈ”型导热管,所述底座中间设有凹槽,所述“ㄈ”型导热管的一个自由端穿入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的散热鳍片上,另一自由端则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散热鳍片组,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相邻,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由多个等间距排列的散热鳍片组成;第二散热风扇,位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的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不相邻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风扇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的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不相邻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一散热风扇与第二散热风扇的扇叶的旋转方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散热鳍片组,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相邻,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由多个等间距排列的散热鳍片组成;第二散热风扇,位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的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不相邻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风扇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的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不相邻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一散热风扇与第二散热风扇的扇叶的旋转方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的多个散热鳍片横向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鳍组上穿入设置多个“L”型导热管,所述“L”型导热管的一个自由端穿入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的散热鳍片上,另一自由端则设置在导热板上,所述导热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底面上,使第二散热鳍片组悬空在所述底座一侧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相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鳍组上穿入设置多个“L”型导热管,所述“L”型导热管的一个自由端穿入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的散热鳍片上,另一自由端则设置在导热板上,所述导热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底面上,使第二散热鳍片组悬空在所述底座一侧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相邻。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风扇的两个相对的侧边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片,所述定位片直接固定在印刷电路板上。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风扇用于将外界气流吹入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和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所述第二散热风扇用于将传导到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和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的热量排出。
专利摘要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安装在中央处理器上表面的底座,底座上设有散热鳍片组,散热鳍片组的一侧安装有散热风扇,用于将外界气流吹入所述散热鳍片组处;所述底座的至少一侧形成缺口,所述缺口与中央处理器周围的其它电子组件相对应,所述散热鳍片组在与所述底座的缺口相对应处也设有与所述底座的缺口配合的缺口。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散热风扇所吹入的外界风可通过将各电子组件所产生的热量一并带离散热鳍片组,从而可对中央处理器周围的其它电子组件进行散热。
文档编号H01L23/34GK2687846SQ20042000720
公开日2005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5日
发明者吴敬熙 申请人:浩鑫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