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2441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具有与对接连接器相锁扣的锁扣装置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级技术接口)连接器组件通常用于光磁盘驱动器及其它存储外设。符合SATA标准的SATA连接器组件的特点在于具有比其他传统线缆连接器组件更少的导电端子及相应的更小的外形。这就要求SATA连接器组件具有锁扣装置以提供与对接连接器稳定的机械与电性连接。具有相同发明人及专利权人的美国专利公告第6,565,383号及第6,585,536号,各自揭示一种装有锁扣件以锁扣对接连接器的SATA连接器组件。其中的锁扣件包括固持于连接器组件本体的固持部及自固持部向前延伸而成以锁扣或释放对接连接器的锁扣片。
随着SATA标准的发展,新一代串行存储界面SATA 2.0拓展了基本的SATA 1.0的性能并使其可以面向更广的市场领域,例如服务器与网络存储市场。基于SATA 2.0标准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将被设计为通过更多的线缆来连接更多的设备,且随着连接器组件内端子的增多,其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部份的宽度也将增加。而上述专利中所提到的SATA连接器组件内端子较少,对接部份宽度也较小,其锁扣装置将不易适用于新的需求。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加以改良,以满足技术持续发展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具有改进的锁扣装置以锁扣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本体、收容于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若干电性连接导电端子的线缆、遮覆于本体及线缆上的壳体及同时组装于本体及壳体两侧的一对锁扣装置。每一锁扣装置包括固持于本体的本体固持部、自本体固持部延伸而成并固持于壳体的壳体固持部、自壳体固持部延伸而成的弹性部、自弹性部延伸出本体与壳体的推压部及位于锁扣装置自由端用以锁扣对接连接器的锁扣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线缆连接器组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符合新一代的SATA 2.0标准,且其锁扣装置组装于本体及壳体相对两侧,适合线缆连接器组件较宽的外形,锁扣装置的本体固持部与壳体固持部使其牢固组装于线缆连接器组件之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3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锁扣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锁扣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7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沿线A-A的剖视图。
图8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沿线B-B的剖视图。
图9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沿线C-C的剖视图。
图10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沿线D-D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沿线E-E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沿线F-F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沿线G-G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是一种SATA 2.0连接器,其包括本体10、若干导电端子20、栅块30、若干线缆40、壳体50及一对固持装置60。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
中,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可以是其他类型的。
请参阅图3及图4,本体10包括相对的上壁100与下壁101、连接上壁100与下壁101的相对两侧部102。本体10前端部份由上壁100、下壁101及侧部102包围形成用于收容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对接收容空间103。本体10后端部份向内凹陷形成栅块收容空间104。上壁100设有凸向下壁101的凸块105。该凸块105设有沿对接方向延伸贯穿其内并与对接口103及栅块收容空间104相连通的若干端子收容通道106。对接收容空间103被一竖直延伸的分隔壁107分成“L”形第一端口108及矩形第二端口109以收容不同形状的对接连接器的插头。每一侧部102内设有固持空间111。脊部112环绕本体10的后端。
请参阅图3、图4及图13,导电端子20收容于本体10的端子收容通道106,每一导电端子20包括对接部21、尾部22及连接对接部21与尾部22的中间部23。其中,对接部21分别延伸入本体1 0的对接收容空间103的第一端口108及第二端口109,中间部23通过干涉配合固定于本体10,尾部22延伸出本体10。
栅块30组装于本体10的栅块收容空间104,其设有收容导电端子20的尾部22延伸通过的若干通孔31。栅块30的作用在于其可以防止线缆连接器组件1制造过程中熔融的塑料进入本体10的端子收容通道106。需要指出,如果有必要,导电端子20与栅块30可以通过镶埋成型(InsertMolding)等技术,先成型为一体而后组装于本体10。
线缆40包括两种并分成三组,即两组四路(4-lane)线缆41及位于两组四路线缆41间的一组排线42。四路线缆41及排线42分别用来传送高速数据信号与低速边带(side-band)信号。每组线缆40都包括若干一端暴露其外并与对应导电端子20的尾部22电性连接的芯线43、44。其中排线42的芯线44又被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对应延伸入不同端口108、109的导电端子20。
壳体50通过外模包覆成型(Overmold)方法遮覆于本体10的后端、栅块30及线缆40的前端,栅块可以防止该过程中熔融的塑料进入本体10的端子收容通道106。壳体50包括相对的上板51与下板52、连接上板51与下板52的相对两侧部53及位于上、下板51、52之间以同时收容本体10、栅块30及线缆40的收容空腔55。每一侧部53包括凹陷部58及位于本体10的固持空间111后侧并与之相连通的固持空腔55。壳体50的前端面设有开口54,本体10的前部位于开口54之外。壳体10的后端面设有若干通道56以使线缆40延伸通过其内。
请参阅图5至图12,每一锁扣装置60由金属板冲压而成,同时由本体10的固持空间111及壳体50的收容空腔55收容。每一锁扣装置60其包括自后向前延伸的纵长本体固持部62、自本体固持部62向后延伸而成的壳体固持部61、自壳体固持部61延伸而成的“U”形弹性部63、自弹性部63向前延伸而成平面推压部64、自推压部64向前延伸而成的“L”形定位部65及自定位部65向前延伸而成的锁扣部66。本体固持部62包括一对凸出的固持片621及一对卡槽622以牢固固持于本体10的固持空间111。壳体固持部61设有一对延伸入壳体50的固持臂611,该固持臂611与壳体50配合而使壳体固持部61固持于壳体50的固持空腔55。弹性部63向外延伸而使推压部64暴露于壳体50的凹陷部58。推压部64外表面上设有若干凸条641以便于使用者的操作。一对止挡部67自退压部64相对两侧向壳体50延伸,其也暴露在壳体50的凹陷部58。定位部65延伸入本体10,其包括一对定位片651及一对卡槽652。定位部65可防止锁扣装置60发生向外的过度变形。锁扣部66沿与本体固持部62相同的方向延伸且收容于本体10的固持空间111,其包括凸条661及向外弯折延伸出本体10的锁扣片662。
当线缆连接器组件1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使用者首先按压每一锁扣装置60的推压部64以驱动锁扣部66向内偏转。止挡部67将抵靠壳体50的侧部53以防止锁扣装置60的过度变形。一旦使用者的按压力释放,锁扣部66依靠弹性部63的弹性还原到其初始位置并通过锁扣片662锁扣对接连接器。定位部65的定位片651抵靠本体10的脊部112以保证线缆连接器组件1与对接连接器的稳定对接。要分离线缆连接器组件1与对接连接器,使用者进行相同的操作即可。
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设计合理、结构紧凑,符合新一代的SATA 2.0标准,且其锁扣装置60组装于本体10及壳体50相对两侧,适合该线缆连接器组件1较宽的外形,锁扣装置60的本体固持部62与壳体固持部61使其牢固组装于线缆连接器组件1之上。
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设有向前对接收容空间及相对两侧部的本体、收容于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与对应导电端子电性连接且向后延伸的若干线缆、遮覆本体及线缆前部且设有相对两侧部的壳体及一对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本体的侧部设有固持空间,每一壳体的侧部设有位于所述固持空间后侧并与之相连通的固持空腔,每一锁扣装置由对应的固持空间与固持空腔共同收容,其包括分别固持于本体的固持空间内的本体固持部及固持于壳体的固持空腔内的壳体固持部、自壳体固持部延伸而成的弹性部、自弹性部延伸出本体与壳体的推压部及位于锁扣装置自由端以锁扣对接连接器的锁扣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锁扣装置包括连接锁扣部与推压部的定位部,定位部延伸入本体以防止锁扣装置发生向外或向前的过度变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设有一对定位片及一对卡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锁扣装置的推压部设有向内延伸的止挡部,该止挡部防止锁扣装置发生向内的过度变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装置的壳体固持部设有一对延伸入壳体的固持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壳体的侧部设有凹陷部,锁扣装置的推压部暴露在该凹陷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包括两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组装于本体后部的栅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对接收容空间被至少分成两个端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中至少有一个为“L”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本体、收容于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若干电性连接导电端子的线缆、遮覆于本体及线缆上的壳体及同时组装于本体与壳体相对两侧的一对锁扣装置。每一锁扣装置包括固持于本体的本体固持部、自本体固持部延伸而成并固持于壳体的壳体固持部、自壳体固持部延伸而成的弹性部、自弹性部延伸出本体与壳体的推压部及位于锁扣装置自由端用以锁扣对接连接器的锁扣部。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外形更宽,适用于通过较多电缆以电性连接更多的电气设备。
文档编号H01R13/639GK2749117SQ20042011703
公开日2005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5日
发明者杰利·吴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