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508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发光二极管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在一传统的发光二极管10中,其具有一发光二极管晶片11置于一导线架14上,且发光二极管晶片11是以导线12与导线架14进行电性连结。此外发光二极管10更包含一封装材料13包覆于发光二极管晶片11及导线架14并露出接脚15,用以保护发光二极管晶片11及导线12。发光二极管虽被称为冷光源,但由于其晶片在发光同时亦有部分能量转换成热,其中心发光层的温度可高达约四百度左右。然而,封装二极管所用的封装材料通常为具有断热效果的环氧树脂、压克力、硅胶或塑胶等高分子材料,其热导效果不佳,因此,热量无法向上由封装材料传导而散发至空气中,而只能由导线慢慢向下传导。
如上所述,当发光二极管10内的热量蓄积过高时,易使包覆发光二极管10的封装材料13因受热不同而有不同的膨胀程度,导致导线架14与封装材料13间有间隙产生,易使空气或湿气渗入而影响使用及缩短寿命,严重时更会导致焊点或导线12脱落。另一方面,若发光二极管晶片所产生的热量没有散发出去而持续积累,过高的工作温度将会导致发光二极管p-n结发光层的能隙(junction)崩溃,如此一来,单位电流所能使发光二极管产生的亮度将大幅下降,因而使发光效率大幅降低。由于热量限制了发光二极管所能注入的更大电流,使得发光二极管无法达到设定规格的标准。
为符合目前市场上的需求,突破发光二极管操作电流的限制,以提高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发光效率是势在必行的。因此,发展出具有更高散热效能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即成为发光二极管急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本上采用如下所详述的特征以为了要解决上述的问题。也就是说,本发明包括一冷却本体;一导热承座,连接于该冷却本体,并且具有一外周缘表面;至少一发光二极管模组,设置于该导热承座的该外周缘表面上,其中,该发光二极管模组所产生的热量是经由该导热承座而传递至该冷却本体;以及一反射杯体,连接于该导热承座,并且围绕该导热承座的该外周缘表面,其中,该发光二极管模组所发出的光线是经由该反射杯体的反射而输出至该发光二极管装置之外。
本发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更包括一冷却流体,是填充于该冷却本体与该导热承座之中,其中,该发光二极管模组所产生的热量是经由该导热承座而传递至该冷却流体之中。
本发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该导热承座具有一中空的形状,并且具有一第一开口端以及一封闭端,该第一开口端是相对于该封闭端,并且是密合连接于该冷却本体,以及该外周缘表面是位于该第一开口端与该封闭端之间。
本发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该发光二极管装置更包括多个第一中空管以及一第二中空管,是分别设置于该导热承座之中,并且是分别连通于该冷却本体,其中,该等第一中空管以及该第二中空管是分别间隔于该封闭端,该导热承座更具有一内周缘表面,是围绕并抵接该等第一中空管,以及该等第一中空管是围绕该第二中空管。
本发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该冷却本体具有一中空连接座,以及该导热承座的该第一开口端是密合连接于该中空连接座。
本发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该导热承座的该第一开口端具有一第一螺纹部,该中空连接座具有一第二螺纹部,以及该第一螺纹部是旋锁于该第二螺纹部。
本发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该发光二极管装置更包括一反射板,是设置于该导热承座的该封闭端上。
本发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该导热承座更具有至少一镶嵌部,是成形于该外周缘表面上,以及该发光二极管模组是镶嵌于该镶嵌部之中。
本发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该导热承座是由金属所制成,该发光二极管模组具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晶片、一电路板以及一金属载体,该电路板是设置于该金属载体之上,该发光二极管晶片是连接于该金属载体,并且是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以及该金属载体是连接于该导热承座的该外周缘表面。
本发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该反射杯体具有一第二开口端以及一第三开口端,该第二开口端是相对于该第三开口端,该第二开口端的口径是小于该第三开口端的口径,该第二开口端是密合套设于该导热承座的该外周缘表面上,以及该发光二极管模组是介于该第二开口端与该第三开口端之间。
本发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该发光二极管装置更包括一透镜,是密合连接于该反射杯体的该第三开口端,其中,该透镜与该反射杯体形成一密闭腔室,该发光二极管模组是位于该密闭腔室之中,以及该发光二极管模组所发出的光线是经由该反射杯体的反射而从该透镜输出至该发光二极管装置之外。
本发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该密闭腔室内是为一真空状态。
本发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该密闭腔室内是填充有惰性气体。
本发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该发光二极管装置更包括至少两导管,是连接于该冷却本体与该导热承座之间。
本发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该冷却本体的水平位置是高于该导热承座的水平位置,以及该冷却本体的内部具有一空隙。
本发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该冷却本体是围绕该反射杯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所述发光二极管装置包括一冷却本体;至少一导热承座,连接于该冷却本体,并且具有一外周缘表面;至少一发光二极管模组,设置于该导热承座的该外周缘表面上,其中,该发光二极管模组所产生的热量是经由该导热承座而传递至该冷却本体;以及一反射罩,连接于该冷却本体,并且围绕该导热承座的该外周缘表面,其中,该发光二极管模组所发出的光线是经由该反射罩的反射而输出至该发光二极管装置之外。
本发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更包括一冷却流体,是填充于该冷却本体与该导热承座之中,其中,该发光二极管模组所产生的热量是经由该导热承座而传递至该冷却流体之中。
本发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该导热承座具有一中空的形状,并且具有一第一开口端以及一封闭端,该第一开口端是相对于该封闭端,并且是密合连接于该冷却本体,以及该外周缘表面是位于该第一开口端与该封闭端之间。
本发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更包括多个第一中空管以及一第二中空管,是分别设置于该导热承座之中,并且是分别连通于该冷却本体,其中,该等第一中空管以及该第二中空管是分别间隔于该封闭端,该导热承座更具有一内周缘表面,是围绕并抵接该等第一中空管,以及该等第一中空管是围绕该第二中空管。
本发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该冷却本体具有一中空连接座,以及该导热承座的该第一开口端是密合连接于该中空连接座。
本发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该导热承座的该第一开口端具有一第一螺纹部,该中空连接座具有一第二螺纹部,以及该第一螺纹部是旋锁于该第二螺纹部。
本发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更包括至少一反射板,是设置于该导热承座的该封闭端上。
本发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该导热承座更具有至少一镶嵌部,是成形于该外周缘表面上,以及该发光二极管模组是镶嵌于该镶嵌部之中。
本发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该导热承座是由金属所制成,该发光二极管模组具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晶片、一电路板以及一金属载体,该电路板是设置于该金属载体之上,该发光二极管晶片是连接于该金属载体,并且是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以及该金属载体是连接于该导热承座的该外周缘表面。
本发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该反射罩具有一第二开口端以及一第三开口端,该第二开口端是相对于该第三开口端,该第二开口端是密合连接于该冷却本体,以及该导热承座是介于该第二开口端与该第三开口端之间。
本发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更包括一透镜,是密合连接于该反射罩的该第三开口端,其中,该透镜、该反射罩以及该冷却本体形成一密闭腔室,该导热承座是位于该密闭腔室之中,以及该发光二极管模组所发出的光线是经由该反射罩的反射而从该透镜输出至该发光二极管装置之外。
本发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更包括一反射层,是成形于该冷却本体之上,并且是相对于该透镜。
本发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更高的散热效能。


图1是显示一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A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2B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冷却本体及导热承座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导热承座的剖面示意图;图5A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的一发光二极管模组的平面放大示意图;图5B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另一发光二极管模组的平面放大示意图;图6A是显示根据图5A的A-A剖面示意图;图6B是显示根据图5B的B-B剖面示意图;图7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8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9A是显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9B是显示根据图9A的分解示意图;以及图10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做详细说明。
兹配合图式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2A及图2B,本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100主要包括有一冷却本体110、一导热承座120、多个发光二极管模组130、一反射杯体140、一反射板150以及一透镜160。
冷却本体110的内部可填充有一冷却流体(未显示,例如水),并且具有一中空连接座111。如图2B所示,中空连接座111具有一第二螺纹部111a,而此第二螺纹部111a可以是内螺纹的构造。
导热承座120乃是由金属所制成,并且是密合连接于冷却本体110。更详细的来说,导热承座120具有一中空的形状,而冷却流体亦是填充于导热承座120之中,也就是说,冷却流体是同时填充于冷却本体110与导热承座120之中。更进一步来说,如图2B所示,导热承座120具有一第一开口端121、一封闭端122、一外周缘表面123、一内周缘表面124(如图3及图4所示)以及多个镶嵌部125。第一开口端121是相对于封闭端122,外周缘表面123与内周缘表面124皆是位于第一开口端121与封闭端122之间,而多个镶嵌部125则是成形于外周缘表面123上。特别的是,第一开口端121具有一第一螺纹部121a,而使得导热承座120的第一开口端121可密合连接于冷却本体110的中空连接座111。换句话说,当导热承座120密合连接于冷却本体110时,导热承座120的第一螺纹部121a可与中空连接座111的第二螺纹部111a旋锁在一起。此外,反射板150是设置于导热承座120的封闭端122上,并且反射板150的表面还可电镀有银、铬等反射材料。
此外,如图3及图4所示,在导热承座120之中还设置有多个第一中空管126以及一第二中空管127,第一中空管126以及第二中空管127皆是连通于冷却本体110。特别的是,第一中空管126以及第二中空管127是分别间隔于导热承座120的封闭端122,导热承座120的内周缘表面124是围绕并抵接着多个第一中空管126,而多个第一中空管126又是围绕着第二中空管127。
多个发光二极管模组130是设置于导热承座120的外周缘表面123上。如图5A及图6A所示,每一个发光二极管模组130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晶片131、一电路板132以及一金属载体133。电路板132是设置于金属载体133之上。多个发光二极管晶片131是分别连接于金属载体133,并且是分别电性连接于电路板132。金属载体133则是连接于导热承座120的外周缘表面123。更详细的来说,当发光二极管模组130设置于导热承座120的外周缘表面123上时,其金属载体133乃是镶嵌于外周缘表面123上的镶嵌部125之中。
此外,发光二极管模组并不局限于如图5A及图6A所示的构造。举例来说,本实施例或本发明亦可以采用如图5B及图6B所示的发光二极管模组130’来取代发光二极管模组130。更详细的来说,每一个发光二极管模组130’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晶片131、两电路板132’以及一金属载体133’。多个发光二极管晶片131及两电路板132’皆是设置于金属载体133’之上,并且多个发光二极管晶片131是分别电性连接于两电路板132’。金属载体133’则同样是连接于导热承座120的外周缘表面123。同样地,当发光二极管模组130’设置于导热承座120的外周缘表面123上时,其金属载体133’乃是镶嵌于外周缘表面123上的镶嵌部125之中。
反射杯体140是连接于导热承座120,并且是围绕着导热承座120的外周缘表面123。更详细的来说,如图2B所示,反射杯体140具有一第二开口端141以及一第三开口端142,第二开口端141是相对于第三开口端142,并且第二开口端141的口径是小于第三开口端142的口径。如图2A所示,反射杯体140的第二开口端141是密合套设于导热承座120的外周缘表面123上,而多个发光二极管模组130皆是介于反射杯体140的第二开口端141与第三开口端142之间。此外,在反射杯体140的一内表面143上还可电镀有银、铬等反射材料。
仍如图2A及图2B所示,透镜160是密合连接于反射杯体140的第三开口端142,并与反射杯体140形成一密闭腔室C,而多个发光二极管模组130皆是位于密闭腔室C之中。此外,透镜160可以是由玻璃或树脂等高分子材料所制成,而密闭腔室C内可以是一真空状态或填充有惰性气体。
此外,发光二极管装置100还可包括有两条电源线170,此两条电源线170乃是连接于发光二极管模组130与一电源(未显示)之间。
如上所述,所有发光二极管模组130所发出的光线皆会经由反射杯体140的反射而从透镜160输出至发光二极管装置100之外,换句话说,所有发光二极管模组130所发出的光线皆不会直接穿透透镜160而输出至发光二极管装置100之外。在另一方面,所有发光二极管模组130所产生的热量会先经由导热承座120传导至冷却本体110的冷却流体中。此时,最靠近发光二极管模组130的冷却流体会因受热而膨胀,进而往上升。也就是说,在冷却流体中,热量会往较冷的位置移动,故可达成冷热循环的效果,进而可达成对发光二极管模组130散热的目的。更详细的来说,如图3所示,在第一中空管126中的冷却流体的温度会较高,而在第二中空管127中的冷却流体的温度会较低,因此,热量即会从第一中空管126移动至第二中空管127及整个冷却本体110中,进而达成冷热平衡。
此外,如图3所示,第一中空管126以及第二中空管127分别间隔于导热承座120的封闭端122主要是为了在导热承座120的内部留一空隙,而此空隙的存在可促进冷却流体更快速达成冷热循环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100亦可以侧放或倒放使用,换言之,发光二极管装置100可以用来朝向侧面发光或向下发光。
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元件均标示以相同的符号。
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差别是在于,本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100’的导热承座120并非直接连接于冷却本体110,而是以两导管180来连接于冷却本体110。此外,冷却本体110的水平位置是高于导热承座120的水平位置(亦即,冷却本体110的水平位置是高于发光二极管模组130的水平位置),以及冷却本体110的内部还具有一空隙G(亦即,冷却流体并未填满整个冷却本体110)。同样地,空隙G的存在亦可促进冷却流体更快速达成冷热循环的效果。
至于本实施例的其他元件构造或特征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为了使本案的说明书内容能更清晰易懂起见,在此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元件均标示以相同的符号。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差别是在于冷却本体的构造差异。请参阅图8,在本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100”之中,冷却本体110’是围绕着反射杯体140。因此,除了发光二极管模组130所产生的热量可传导至冷却本体110’的冷却流体中外,反射杯体140上所累积的热量还可直接或间接传递至冷却本体110’的冷却流体中,以达成冷热循环的效果。
同样地,在冷却本体110’的内部亦具有一空隙G(亦即,冷却流体并未填满冷却本体110’的顶部)。同样地,空隙G的存在亦可促进冷却流体更快速达成冷热循环的效果。
至于本实施例的其他元件构造或特征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为了使本案的说明书内容能更清晰易懂起见,在此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第四实施例请参阅图9A及图9B,本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400主要包括有一冷却本体410、多个导热承座420、多个发光二极管模组430、一反射罩440、多个反射板450以及一透镜460。
冷却本体410的内部可填充有一冷却流体(未显示,例如水),并且具有多个中空连接座411。同样地,中空连接座411可具有一第二螺纹部411a,而此第二螺纹部411a可以是内螺纹的构造。
多个导热承座420皆是由金属所制成,并且皆是密合连接于冷却本体410。更详细的来说,每一个导热承座420具有一中空的形状,而冷却流体亦是填充于每一个导热承座420之中,也就是说,冷却流体是同时填充于冷却本体410与导热承座420之中。更进一步来说,每一个导热承座420具有一第一开口端421、一封闭端422、一外周缘表面423、一内周缘表面(未显示)以及多个镶嵌部425。第一开口端421是相对于封闭端422,外周缘表面423与内周缘表面皆是位于第一开口端421与封闭端422之间,而多个镶嵌部425则是成形于外周缘表面423上。第一开口端421具有一第一螺纹部421a,而使得每一个导热承座420的第一开口端421可密合连接于冷却本体410的每一个中空连接座411。换句话说,当每一个导热承座420密合连接于冷却本体410时,每一个导热承座420的第一螺纹部421a可与中空连接座411的第二螺纹部411a旋锁在一起。此外,每一个反射板450是设置于每一个导热承座420的封闭端422上,并且反射板450的表面亦可电镀有银、铬等反射材料。
多个发光二极管模组430是设置于导热承座420的外周缘表面423上。更详细的来说,当发光二极管模组430设置于导热承座420的外周缘表面423上时,发光二极管模组430乃是镶嵌于外周缘表面423上的镶嵌部425之中。
反射罩440是连接于冷却本体410,并且是围绕着多个导热承座420的外周缘表面423。更详细的来说,如图9B所示,反射罩440具有一第二开口端441以及一第三开口端442,第二开口端441是相对于第三开口端442。如图9A所示,反射罩440的第二开口端441是密合连接于冷却本体410,而每一个导热承座420皆是介于反射罩440的第二开口端441与第三开口端442之间。此外,在反射罩440的一内表面443上还可电镀有银、铬等反射材料。
仍如图9A及图9B所示,透镜460是密合连接于反射罩440的第三开口端442,并与反射罩440及冷却本体410形成一密闭腔室C’,而多个导热承座420皆是位于密闭腔室C’之中。此外,透镜460可以是由玻璃或树脂等高分子材料所制成,而密闭腔室C’内可以是一真空状态或填充有惰性气体。
此外,在冷却本体410上还成形有一反射层480,此反射层480是相对于透镜460。
如上所述,所有发光二极管模组430所发出的光线皆会经由反射罩440或冷却本体410上的反射层480的反射而从透镜460输出至发光二极管装置400之外,换句话说,所有发光二极管模组430所发出的光线皆不会直接穿透透镜460而输出至发光二极管装置400之外。在另一方面,所有发光二极管模组430所产生的热量会经由导热承座420而传导至冷却本体410的冷却流体中。此时,最靠近发光二极管模组430的冷却流体会因受热而膨胀,进而往上升。也就是说,在冷却流体中,热量会往较冷的位置移动,故可达成冷热循环的效果,进而可达成对发光二极管模组430散热的目的。
此外,发光二极管装置400还可选择性地包括有两输送管490,两输送管490乃是同时连接于冷却本体410,如此一来,冷却流体即可通过两输送管490循环进出冷却本体410,因而可提升冷却流体的冷热循环或散热效果。
第五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与第四实施例相同的元件均标示以相同的符号。
本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最大的差别是在于导热承座的构造差异。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装置400’仅具有一导热承座420’,而所有的发光二极管模组430皆是设置于导热承座420’的一外周缘表面423’上。
同样地,所有发光二极管模组430所发出的光线皆会经由反射罩440或冷却本体410上的反射层480的反射而从透镜460输出至发光二极管装置400’之外,而所有发光二极管模组430所产生的热量会经由导热承座420’而传导至冷却本体410的冷却流体中,然后热量会往较冷的位置移动,故可达成冷热循环的效果,进而可达成对发光二极管模组430散热的目的。
至于本实施例的其他元件构造或特征均与第四实施例相同,故为了使本案的说明书内容能更清晰易懂起见,在此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综上所述,在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之中,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冷却本体还可搭配其他的散热机构(例如风扇等)来辅助其散热,使得发光二极管模组的散热效果更加优异。如此一来,在保持发光二极管模组于一正常操作温度的前提下,可使发光二极管模组以更高的电流来驱动,发挥更高的功率。
此外,多个发光二极管模组并不局限于仅以周向的方式设置于导热承座的外周缘表面上。换句话说,多个发光二极管模组亦可以同时以周向及纵向的方式设置于导热承座的外周缘表面上。
另外,导热承座的镶嵌部亦并不局限于如图2B及图9B所示的形状,换言之,导热承座的镶嵌部可以配合实际应用情形而具有不同的形状。
虽然本发明已通过较佳实施例说明如上,但该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应有能力对该较佳实施例做出各种更改和补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为准。
附图中符号的简单说明如下10发光二极管11发光二极管晶片12导线13封装材料14导线架15接脚100、100’、100”、400、400’发光二极管装置110、110’、410冷却本体111、411中空连接座111a、411a第二螺纹部120、420、420’导热承座121、421第一开口端
121a、421a第一螺纹部122、422封闭端123、423外周缘表面124内周缘表面125、425镶嵌部126第一中空管127第二中空管130、130’、430发光二极管模组131发光二极管晶片132、132’电路板133、133’金属载体140反射杯体141、441第二开口端142、442第三开口端143、443内表面150、450反射板160、460透镜170电源线180导管440反射罩480反射层490输送管C、C’密闭腔室G空隙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所述发光二极管装置包括一冷却本体;一导热承座,连接于该冷却本体,并且具有一外周缘表面;至少一发光二极管模组,设置于该导热承座的该外周缘表面上,其中,该发光二极管模组所产生的热量是经由该导热承座而传递至该冷却本体;以及一反射杯体,连接于该导热承座,并且围绕该导热承座的该外周缘表面,其中,该发光二极管模组所发出的光线是经由该反射杯体的反射而输出至该发光二极管装置之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冷却流体,是填充于该冷却本体与该导热承座之中,其中,该发光二极管模组所产生的热量是经由该导热承座而传递至该冷却流体之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热承座具有一中空的形状,并且具有一第一开口端以及一封闭端,该第一开口端是相对于该封闭端,并且是密合连接于该冷却本体,以及该外周缘表面是位于该第一开口端与该封闭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多个第一中空管以及一第二中空管,是分别设置于该导热承座之中,并且是分别连通于该冷却本体,其中,该第一中空管以及该第二中空管是分别间隔于该封闭端,该导热承座更具有一内周缘表面,是围绕并抵接该第一中空管,以及该第一中空管是围绕该第二中空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冷却本体具有一中空连接座,以及该导热承座的该第一开口端是密合连接于该中空连接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热承座的该第一开口端具有一第一螺纹部,该中空连接座具有一第二螺纹部,以及该第一螺纹部是旋锁于该第二螺纹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反射板,是设置于该导热承座的该封闭端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热承座更具有至少一镶嵌部,是成形于该外周缘表面上,以及该发光二极管模组是镶嵌于该镶嵌部之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热承座是由金属所制成,该发光二极管模组具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晶片、一电路板以及一金属载体,该电路板是设置于该金属载体之上,该发光二极管晶片是连接于该金属载体,并且是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以及该金属载体是连接于该导热承座的该外周缘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杯体具有一第二开口端以及一第三开口端,该第二开口端是相对于该第三开口端,该第二开口端的口径是小于该第三开口端的口径,该第二开口端是密合套设于该导热承座的该外周缘表面上,以及该发光二极管模组是介于该第二开口端与该第三开口端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透镜,是密合连接于该反射杯体的该第三开口端,其中,该透镜与该反射杯体形成一密闭腔室,该发光二极管模组是位于该密闭腔室之中,以及该发光二极管模组所发出的光线是经由该反射杯体的反射而从该透镜输出至该发光二极管装置之外。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两导管,是连接于该冷却本体与该导热承座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冷却本体的水平位置是高于该导热承座的水平位置,以及该冷却本体的内部具有一空隙。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冷却本体是围绕该反射杯体。
15.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所述发光二极管装置包括一冷却本体;至少一导热承座,连接于该冷却本体,并且具有一外周缘表面;至少一发光二极管模组,设置于该导热承座的该外周缘表面上,其中,该发光二极管模组所产生的热量是经由该导热承座而传递至该冷却本体;以及一反射罩,连接于该冷却本体,并且围绕该导热承座的该外周缘表面,其中,该发光二极管模组所发出的光线是经由该反射罩的反射而输出至该发光二极管装置之外。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冷却流体,是填充于该冷却本体与该导热承座之中,其中,该发光二极管模组所产生的热量是经由该导热承座而传递至该冷却流体之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热承座具有一中空的形状,并且具有一第一开口端以及一封闭端,该第一开口端是相对于该封闭端,并且是密合连接于该冷却本体,以及该外周缘表面是位于该第一开口端与该封闭端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多个第一中空管以及一第二中空管,是分别设置于该导热承座之中,并且是分别连通于该冷却本体,其中,该第一中空管以及该第二中空管是分别间隔于该封闭端,该导热承座更具有一内周缘表面,是围绕并抵接该第一中空管,以及该第一中空管是围绕该第二中空管。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冷却本体具有一中空连接座,以及该导热承座的该第一开口端是密合连接于该中空连接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热承座的该第一开口端具有一第一螺纹部,该中空连接座具有一第二螺纹部,以及该第一螺纹部是旋锁于该第二螺纹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反射板,是设置于该导热承座的该封闭端上。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热承座更具有至少一镶嵌部,是成形于该外周缘表面上,以及该发光二极管模组是镶嵌于该镶嵌部之中。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热承座是由金属所制成,该发光二极管模组具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晶片、一电路板以及一金属载体,该电路板是设置于该金属载体之上,该发光二极管晶片是连接于该金属载体,并且是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以及该金属载体是连接于该导热承座的该外周缘表面。
24.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罩具有一第二开口端以及一第三开口端,该第二开口端是相对于该第三开口端,该第二开口端是密合连接于该冷却本体,以及该导热承座是介于该第二开口端与该第三开口端之间。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透镜,是密合连接于该反射罩的该第三开口端,其中,该透镜、该反射罩以及该冷却本体形成一密闭腔室,该导热承座是位于该密闭腔室之中,以及该发光二极管模组所发出的光线是经由该反射罩的反射而从该透镜输出至该发光二极管装置之外。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反射层,是成形于该冷却本体之上,并且是相对于该透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装置,包括一冷却本体、一导热承座、至少一发光二极管模组以及一反射杯体。该导热承座是连接于该冷却本体,并且具有一外周缘表面。该发光二极管模组是设置于该导热承座的该外周缘表面上,该发光二极管模组所产生的热量是经由该导热承座而传递至该冷却本体。该反射杯体是连接于该导热承座,并且围绕该导热承座的该外周缘表面,该发光二极管模组所发出的光线是经由该反射杯体的反射而输出至该发光二极管装置之外。本发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更高的散热效能。
文档编号H01L23/34GK1953177SQ20051010953
公开日2007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1日
发明者吴裕朝 申请人:弘元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