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9950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特别是为相互连接两片柔性印刷基板(以下称“FPC”)而设有零嵌入力(ZIF)结构的中继用连接器或反锁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FPC的设有ZIF结构的中继用连接器,例如,在壳体9上插入并定位第一、第二柔性基板3、4后,使滑盖25滑动,而将上述柔性基板3、4以规定的接触压力分别与连接器11的两端部17、19弹性接触,使上述第一、第二柔性基板3、4相互电连接(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用于FPC的设有ZIF结构的反锁式连接器,有在壳体20中装入的大致H字形的接触脚10中、用杆30使旋转梁11转动,使接触梁12的接触部16与FPC 40接触而电连接的连接器(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平9-199241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10-208810号公报但是,在上述中继用连接器中,通常,由柔性的树脂薄膜构成的柔性基板4的前端部由加强片背帖,形成硬的板状体。因此,例如装入上述壳体9中的柔性基板4沿上述壳体9的开口部拉转到图1(B)中的左侧,则上述柔性基板4的前端部以其最前端为支点转动,从连接器11的端部19离开,造成接触不良。
而在上述反锁式连接器中也是,装入上述壳体20的FPC 40沿上述壳体20的开口部拉转到左侧,则上述FPC 40的前端部以其最前端为支点转动,从接触脚10的接触部16离开,造成接触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提供即使装入壳体的FPC被拉转到上下任一方向,也不易产生接触不良的连接器。
本发明的连接器,为解决上述问题,被加强片加强而不折曲,并且插入壳体内的柔性印刷基板的一端部由保持在上述壳体内的接触脚的被动触点和主动触点夹持,上述柔性印刷基板的一端部上设置的连接焊盘与上述接触脚电连接,其中,将上述柔性印刷基板的一端部插入的壳体的开口部的上下缘部中、对应上述主动触点的缘部越过对应上述被动触点的缘部向外侧追出而突出设置。
根据本发明,例如将FPC向被动触点侧拉起的情况下,由于插入到壳体中的上述FPC的一端部是硬的板状体,所以以其最前端为支点倾斜。这样,即使FPC的一端部上面与壳体的上方缘部抵接,上述FPC的一端部上面设置的连接焊盘由被动触点而加强压接,可确保触点压力,所以接触可靠性不会降低。相反,在将FPC向主动触点侧拉下的情况下,越过对应被动触点的缘部向外侧追出的对应主动触点的缘部,对插入到FPC的壳体内的FPC的前端部进行强限位,使其不会如前所述倾斜。这样,不仅FPC的一端部的下面设置的连接焊盘通过主动触点而强压接,而且FPC的一端部的上面设置的连接焊盘不会从被动触点离开,所以,触点压力不会显著降低,接触可靠性不会降低。因此,根据本发明,即使FPC向上下拉转,由于其前端部以规定的触点压力与接触脚的被动触点和主动触点的至少一个接触,所以可确保高的接触可靠性。
另外,即使是FPC的一端部的上下面中任一面上设置有连接焊盘的FPC(未图示),也能够以规定的触点压力连接,连接自由度大,通用性优良。
特别是,接触脚的主动触点和被动触点可弹性变形,并且,当上述主动触点向被动触点侧施力时,例如,FPC向被动触点侧拉起的情况下,插入到壳体的上述FPC的一端部是硬的板状体,所以以其最前端为支点倾斜。这样,即使FPC的一端部上面抵接壳体的上方缘部,上述FPC的一端部上面设置的连接焊盘通过被动触点而强压接,并且,上述FPC的一端部下面设置的连接焊盘以规定的触点压力继续接触主动触点,接触可靠性不会降低。相反,在将FPC向主动触点侧拉下的情况下,越过对应被动触点的缘部向外侧追出的对应主动触点的缘部,将FPC的壳体内插入的FPC的前端部较强限位,而不会如前所述倾斜。这样,不仅FPC的一端部的下面设置的连接焊盘通过主动触点而强压接,而且FPC的一端部的上面设置的连接焊盘不从被动触点离开,并且触点压力不会显著降低,所以接触可靠性降低。因此,即使FPC上下拉转,被动触点和主动触点的两侧以规定的触点压力总是与FPC的上下面接触,因此具有更优越的接触可靠性和通用性。
另外,由于一个缘部越过另一个缘部追出,所以可使FPC的一端部插入壳体内时的定位容易,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形成这样结构,壳体内的被动触点配置在上侧,并且,主动触点与上述被动触点相对而配置在下侧,而壳体的开口部的下方缘部越过上方缘部向外侧追出而突出设置。
根据该实施例,可得到与前述相同的效果。特别是,从斜上方将FPC的一端部插入壳体内的情况下,可与下方缘部抵接而定位后,插入壳体内,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可形成这样结构,壳体内的被动触点配置在下侧,并且主动触点与上述被动触点相对而配置在上侧,而壳体的开口部的上方缘部越过下方缘部向外侧追出而突出设置。
根据该实施例,可得到与前述相同的效果。特别是,从斜下方将FPC的一端部插入壳体内的情况下,可与上方缘部抵接而定位后,插入壳体内,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A)、(B)和(C)是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B-B线剖面图以及C-C线剖面图;图3是图2(C)的局部放大图;图4(A)、(B)是从不同角度看壳体单体的立体图;图5(A)、(B)是表示第一接触脚的立体图;图6(A)、(B)是表示第二接触脚的立体图;图7(A)、(B)是表示临时固定零件的立体图和正面图;图8(A)、(B)和(C)是从不同角度看操作杆的立体图;图9(A)、(B)和(C)是表示以反锁(back lock)形式连接的FPC的立体图、平面图和正面图;图10(A)、(B)、(C)和(D)是表示以正锁(front lock)形式连接的FPC的背面立体图、表面立体图、平面图和正面图;
图11(A)、(B)和(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执行器的操作方法的立体图;图12(A)、(B)和(C)是从不同角度看的用于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执行器的操作方法的立体图;图13(A)、(B)和(C)是表示操作前的平面图、B-B线剖面图和C-C线剖面图;图14(A)、(B)和(C)是表示操作途中的平面图、B-B线剖面图和C-C线剖面图;图15(A)、(B)和(C)是表示操作途中的平面图、B-B线剖面图和C-C线剖面图;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7(A)、(B)是表示图16所示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图和B-B线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0中继用连接器11反锁式连接器20壳体21壳体主体21a、21b开口部22腕部22a锥面22b轴承受部22c、22d、22e第一、第二、第三凹部23接收部24、25、26压入槽27上段部28下段部30第一接触脚31连结部32上边部32a卡合爪
32b支点部33a第一主动触点33b第二主动触点34a被动触点34b卡止用突起40第二接触脚41连结部42上边部42a卡止爪42b卡合爪43下边部43a第一主动触点43b第二主动触点44a被动触点44b卡止用突起44c压入用突起50临时固定零件51连结部52上边部52a卡止爪52b卡合爪53下边部53a可动爪53b操作部54a卡止用突起60操作杆61杆主体62延伸部63、64缝隙65转动轴66临时固定用突部
67压抵部67a压接用肋部68卡合爪部70第一FPC71加强片72前端部73、74连接焊盘75临时固定用切口部80第二FPC81加强片82前端部83、84连接焊盘90接触脚91连结部92上边部92a主动触点92b操作部93下边部93a卡止爪93b支点部94被动触点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一实施例根据图1~图17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如图1~15所示,适用于中继用连接器10的情况,其由壳体20、第一、第二接触脚30、40、临时固定零件50、操作杆60、第一、第二FPC 70、80构成。
壳体20,如图4所示,形成有与壳体主体21的相对的正面和背面相互连通的开口部21a、21b,并从相对的两侧面分别平行延伸设置腕部22、22。并且,如图4B所示,在上述壳体主体21的背面侧中、从下方缘部延伸设置的接收部23上,以规定的间距交替设置用于压入后述的第一、第二接触脚30、40的压入槽24、25。另外,位于两端的上述压入槽24、24的外侧上分别形成有用于压入临时固定零件50的压入槽26、26。并且,上述腕部22在其内向面的上段部形成有锥面22a和轴承受部22b。另外,在上述内向面的下段部中、上述锥面22a的紧下方形成有第一凹部22c,并且,在上述轴承受部22b的紧下方有第二凹部22d。接着,在上述轴承受部22b和第二凹部22d的里侧形成有第三凹部22e。
另一方面,如图4A所示,可从上述壳体20的正面侧的开口部21a目视上述压入槽24、25、26的端部。另外,从上述壳体20的正面侧的两侧缘部分别在侧方突出设置上段部27和下段部28,这样,形成可插入后述的第一FPC 70的缝隙21c。其中,上述下段部28比上述上段部27向外侧追出。另外,上述开口部21a的里侧,如图3和图13B所示,形成插入的第一FPC 70的前端部抵接的定位部21d。
第一接触脚30,如图5所示,由具有正面大致H字形的导电性板簧材料构成。即,从连结部31的上端部向两侧方延伸设置上边部32,而从其下端部向两侧方延伸设置下边部33。并且,在上述上边部32的一端侧形成卡合爪32a,而在另一端侧设有支点部32b。另外,上述下边部33的一端侧设有第一主动触点33a、而在另一端侧设有第二主动触点33b。另外,从上述上边部32的下边缘部中、上述连结部31的上端部附近,与上述第一主动触点33a相对地延伸设置有被动触点34a,并且突出设置有卡止用突起34b。并且,上述支点部32b的附近由顶出加工形成有压入用突起34c。
并且,上述第一接触脚30,如图2C所示,从开口部21a侧压入到上述壳体20上设置的压入槽24中,而卡止用突起34b卡止到壳体的内部,并且上述卡合爪32a与上述开口部21a的上方缘部卡合而阻止脱出。这时,上述第一接触脚30的下边部33由连结部31吊着,不与壳体20接触。
第二接触脚40,如图6所示,由具有正面大致H字形的导电性板簧材料构成。即,从连结部41的上端部向两侧方延伸设置上边部42,而从其下端部向两侧方延伸设置下边部43。上述上边部42的一端侧形成卡止爪42a,而在另一端侧形成卡合爪42b和支点部42c。另外,上述下边部43的一端侧设置有第一主动触点43a,在另一端侧设置有第二主动触点43b。另外,从上述下边部42的下边缘部中、上述连结部41的上端部附近,与上述第一主动触点43a相对而延伸设置有被动触点44a,并在上述被动触点44a的基部突出设置有卡止用突起44b。并且,在上述上边部42的上述连结部41的附近由顶出加工形成压入用突起44c。
并且,上述第二接触脚40,如图2B所示,从开口部21b压入到设置在上述壳体20的压入槽25中,这样,卡止爪42a和卡止用突起44b卡止在壳体20的内部,并且,上述卡合爪42b卡合在开口部21a的上方缘部而防止脱出。这时,上述第二接触脚40的下边部43由连结部41吊着,不与壳体20接触。
另外,图2B、2C可明确,上述壳体20上分别装入上述第一、第二接触脚30、40,这样,第一接触脚30的被动触点34a和第一主动触点33a比第二接触脚40的被动触点44a和第一主动触点43a更位于壳体20的里侧。因此,上述第一、第二接触脚30、40在各不相同的位置与后述的第一FPC70电连接。
同样,第一接触脚30的第二主动触点33b比第二接触脚40的第二主动触点43b更位于壳体20的里侧。因此,上述第一、第二接触脚30、40在各不相同的位置与后述的第二FPC 80电连接。
临时固定零件50,如图7所示,由具有正面大致H字形的板簧材料构成。即、从连结部51的上端部向两侧方延伸有上边部52,而从其下端部向两侧方延伸设置有下边部53。并且,在上述上边部52的一端侧形成卡合爪52a,而在另一端侧设有卡合爪52b。另外,上述下边部53的一端侧设有可动爪53a,在另一端侧设有操作部53b。另外,在上述上边部52的下边缘部中、上述连结部51的上端部附近突出设置有卡止用突起54a。
并且,上述临时固定零件50,如图13B所示,压入设置在上述壳体20的压入槽26,这样,卡止爪52a和卡止用突起54a卡止在壳体20的内部,并且,上述卡合爪52b卡合在开口部21b的上方缘部而防止脱出。这时,上述临时固定零件50的下边部53由连结部51吊着,不与壳体20接触。
操作杆60,如图8所示,分别从杆主体61的两侧端部延伸设置延伸部62、62。上述杆主体61上以规定的间距交替并列设置有缝隙63、64。上述缝隙63、64内,架设形成有与上述第一、第二接触脚30、40的支点部32b、42c压接的操作部63a、64a(图2B、2C)。
另一方面,在上述延伸部62的外向面上,在同一轴心上分别突出设置转动轴65,并且,在同一轴心上分别突出设置临时固定用突部66。另外,在上述延伸部62的内向面上分别突出设置有压抵部67,上述压抵部67的外周面上分别形成有压抵用肋部67a(图8C)。另外,在上述延伸部62的外周缘部上分别突出设置有卡合爪部68。
并且,上述操作杆60沿上述壳体20的锥面22a将上述转动轴65压入,使上述腕部22弹性变形,从而使上述转动轴65嵌合在轴承受部22b上,并且,使上述临时固定用突起66与上述壳体20的第一凹部22c嵌合。
因此,如图11和图12所示,通过拉倒操作杆60,以转动轴65为中心,临时固定用突部66顺次卡合在第一、第二、第三凹部22c、22d、22e上,并且卡合爪部68与壳体20的第一凹部22c卡合,成为闭锁状态。
第一FPC 70,如图9所示,为使向上述壳体20的安装操作容易,在柔性树脂薄膜的一端部的下面背帖加强片71,形成不被折曲的前端部72。另外,在上述前端部72的上面以规定的间距锯齿状(千鳥状)地交替设置两种连接焊盘73、74。另外,上述第一FPC在其前端部72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临时固定用切口部75。
第二FPC 80,如图10所示,为使向上述壳体20的安装操作容易,在柔性树脂薄膜的一端部的上面背帖加强片81,形成不被折曲的前端部82。另外,在上述前端部82的下面以规定的间距锯齿状(千鳥状)地设置两种连接焊盘83、84。
下面说明在由上述结构部件构成的中继用连接器10上连接第一、第二FPC 70、80的方法。
首先,如图13所示,操作杆60的临时固定用突部66与第一凹部22c卡合,并且,操作部63a、64a与第一、第二接触脚30、40的支点部42c、32b压接,而没有不稳定现象地进行支承。
接着,如图14所示,从壳体20的开口部21a和缝隙21c将第一FPC 70的前端部72插入,与壳体20内的定位部21d抵接。并且,上述操作杆60拉起成大致垂直,则上述操作杆60以转动轴部65为支点转动,临时固定用突部66与第二凹部22d卡合,并且上述操作杆60的压抵部67将临时固定零件50的操作部53b压下。因此,临时固定零件50的下边部53以连结部51的下端部为支点转动,可动爪53a卡止在第一FPC 70的切口部75上,而将第一FPC 70临时固定。这时,操作杆60的临时固定用突部66与第二凹部22d卡合,所以操作杆60不能自动复位,第一FPC 70也不会脱落。
接着,如图15所示,第二FPC 80从壳体20的开口部21b插入后,完全拉倒操作杆60,则临时固定用突部66与第三凹部22e嵌合,并且,卡合爪部68与第二凹部22c嵌合。因此,如图2B、2C所示,操作杆60的杆主体61借助第二FPC 80将第一、第二接触脚30、40的第二主动触点33b、43b压下。结果,第二FPC 80的连接焊盘83、84和第一、第二接触脚30、40的第二主动触点33b、43b分别电连接。另外,第一、第二接触脚30、40的下边部33、43分别以连结部31、41的下端部为支点转动,第一接触脚30的被动触点34a和第一主动触点33a夹持第一FPC 70的连接焊盘73电连接。同样,第二接触脚40的被动触点44a和第一主动触点43a夹持第一FPC 70的连接焊盘74电连接,连接操作完成。
根据本实施例,壳体20上临时固定第一FPC 70后,可在壳体20上组装并电连接第二FPC 80,没必要在壳体20上同时对第一、第二FPC 70、80进行定位。因此,具有第一、第二FPC 70、80的连接操作容易,操作性提高的优点。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如图2B、2C所示,第一FPC 70沿壳体20的上段部27拉起的情况下,插入到上述第一FPC 70的壳体20中的前端部72是硬的板状体,以壳体20的定位部21d为支点倾斜,与开口部21a的上方缘部抵接。但是,第一FPC 70的连接焊盘73、74被第一、第二接触脚30、40的被动触点34a、34a较强压接,所以接触可靠性不会降低。另外,第一、第二连接脚30、40的第一主动触点33a、43a向上方靠压,所以触点压力不会显著降低。
另一方面,第一FPC 70沿壳体20的下段部28拉下的情况下,壳体20的下段部28越过上段部27向前方追出。因此,第一FPC 70的插入到壳体20内的前端部72被较强限位,不会如前所述倾斜。结果,第一、第二接触脚30、40的被动触点33a、43a和第一主动触点33a、43a对第一FPC 70的连接焊盘73、74的触点压力不会各自显著降低,接触可靠性不会降低。特别是,由于第一、第二接触脚30、40的第一主动触点33a、43a向上方施力,而可防止触点压力的显著降低。另外,由于被动触点34a、44a可多少弹性变形,所以接触可靠性不会显著降低。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第一FPC 70即使被上下拉转,其触点焊盘73、74也接触着第一、第二接触脚30、40的被动触点33a、43a和第一主动触点34a、44a。因此,前端部的下面即使与设有连接焊盘的FPC(未图示)连接,接触可靠性也不会降低,可得到连接自由度大、通用性优良的中继连接器10。另外,由于下段部28越过上段部27向前方追出,所以有第一FPC 70插入壳体20时的定位容易,连接操作性进一步提高的优点。
第二实施例是,如图16和17所示,适用于可安装在印刷基板上的反锁式连接器11的情况。反锁式连接器11即所谓壳体的FPC的插入位置和操作杆的安装位置位于相反侧。
本实施例的壳体20,如图17B所示,在插入FPC(未图示)的开口部21a的两侧缘部突出设置上段部27和下段部27。特别是,上述上段部27位于比上述下段部28向外侧追出的位置,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可防止FPC的上下方向的拉转产生的不适情况。
另外,接触脚90是由具有正面大致H字形的导电性板簧材料构成。即,从连结部91的上端部向两侧方延伸设置上边部92,而从其下端部向两侧方延伸设置下边部93。上述上边部92的一端侧形成主动触点92a,而在另一端侧形成操作部92b。另外,上述下边部93的一端侧设置有卡止爪93a,在另一端侧设置有支点部93b。另外,从上述下边部93的上边缘部中、上述连结部91的下端部附近,与上述第一主动触点92a相对而延伸设置有被动触点94。
并且,上述接触脚90压入设置在上述壳体20上的压入槽25,从而卡止爪93a卡止在壳体20内而防止脱出。此时,上述接触脚90的上边部92由连结部91支承,不与壳体20接触。因此,通过转动上述壳体20上安装的操作杆60,压抵部69将上述上边部92的操作部92b压起,上述上边部92以连结部91的上端部为支点转动,由被动触点94和主动触点92a夹持并电连接图未示的FPC的连接焊盘部。其他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相同部分使用相同附图标记,其说明省略。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的连接器可适用上述中继用连接器和反锁式及以外的连接器。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被加强片加强而不折曲,并且插入壳体内的柔性印刷基板的一端部由保持在上述壳体内的接触脚的被动触点和主动触点夹持,上述柔性印刷基板的一端部上设置的连接焊盘与上述接触脚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柔性印刷基板的一端部插入的壳体的开口部的上下缘部中、对应上述主动触点的缘部越过对应上述被动触点的缘部向外侧追出而突出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壳体内的被动触点配置在上侧,并且,主动触点与上述被动触点相对而配置在下侧,而壳体的开口部的下方缘部越过上方缘部向外侧追出而突出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壳体内的被动触点配置在下侧,并且主动触点与上述被动触点相对而配置在上侧,而壳体的开口部的上方缘部越过下方缘部向外侧追出而突出设置。
全文摘要
一种装入壳体的FPC即使拉转到上下任一方向也不易产生接触不良的连接器。该连接器中,由加强片(71)加强而不折曲,并且,插入壳体(20)的柔性印刷基板(70)的前端部(72)由保持在上述壳体(20)内的接触脚(30)的被动触点(34a)和第一主动触点(33a)夹持,上述柔性印刷基板(70)的前端部(72)上设置的连接焊盘与上述接触脚(30)电连接。特别是,插入上述柔性印刷基板(70)的前端部(72)的壳体(20)的开口部的上下段部(27、28)中、对应上述第一主动触点(33a)的下段部(28)越过对应上述被动触点(34a)的上段部(27)向外侧追出而突出设置。
文档编号H01R12/00GK1819347SQ20061000639
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6日
发明者逸见幸伸, 寺西宏真 申请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