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挥发性存储器与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9216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非挥发性存储器与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非挥发性存储器元件及其制作方法,特别关于 一种电阻 式非挥发性存储器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存储器元件一般可分为两大类挥发性存储器与非挥发性存储器 (non-volatile memory)。所谓的挥发性存储器是指存储器内的数据须仰赖持 续性的电源供应才能维持和保存。相对的,非挥发性存储器则意谓着即使遇 到了电源中断,其内部存储器的数据仍得以保持一段很长的时间。举例来说, 一般常在计算机内部使用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与静态随机存取存储 器(SRAM)就是属于挥发性存储器,而只读存储器(ROM)则为非挥发性存储器。随着手机、数字相机、个人数字助理和笔记本计算机等携带式电子设备 的大量普及,非挥发性存储器也因其不需要电源供应来维持存储状态,且具 有低耗能的特性,而广泛应用于各式携带式电子设备之中。而在各种非挥发 性存储器中,目前比较普及的是闪存(flash RAM)。但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 发展,闪存也逐渐面临到高操作电压(会导致元件大小尺寸缩小困难)与穿透 栅极氧化层无法变薄(否则会有数据保存时间过短)的困境。因此,各方也不 断努力于开发新的非挥发性存储器来取代闪存,其中电阻式非挥发性存储器 元件具有快速地写入抹除速度、低操作电压、长存储时间、多状态存储、小 芯片面积以及低成本等优点,而受到各界的重视。图1为一现有电阻式非挥发性存储器10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 阻式非挥发性存储器10设置于一基板12上,并包含有一绝缘层14、 一下电 极16、 一电阻层18以及一上电极20,其中下电极16包含辆(platinum, Pt) 薄膜,而电阻层18则可以包含有铬(chromium, Cr)掺杂的钛酸锶(StrontiumTitanate, SrTi03)单晶体,并具有电阻转换的特性。然而在现有的电阻式非挥发性存储器制作方法中,电阻层18的制作仍存 有许多问题。譬如说, 一般有两种方法来形成电阻层18。 一种是在形成(IOO) 方向的SrTi03单晶体后,再利用燃烧融化法形成铬掺杂的钛酸锶单晶体;另 一种是利用脉冲激光溅射法成长销兽杂的锆酸锶(SrZrOJ薄膜。只是,前者所 使用的单晶材料需要相当高的成本,而后者又不适合大面积薄膜的制作,因 此均不适合大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挥发性存储器,形成于一基板上。非挥发性存 储器包含有一下电极、 一緩冲层、 一电阻层、以及一上电极;下电极包含有 一金属层,设于基板上;緩冲层具有一镍酸镧薄膜,设于金属层上;电阻层 具有一锆酸锶薄膜,设于緩冲层上;上电极设于电阻层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一基板上的一非挥发性存储器的制作方法。首先 形成一金属层,于基板上,作为非挥发性存储器的一下电极;形成一緩沖层, 具有一镍酸镧薄膜,设于金属层上;形成一电阻层,具有一锆酸锶薄膜,设 于緩冲层上;形成一上电极,设于电阻层上。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非挥发性存储器与其制作方法,可以大幅降低 电阻的转态电压,并提升电阻的转换倍率,使锆酸锶薄膜更适合于电阻式非 挥发性存储器的应用。


图1为一现有电阻式非挥发性存储器的剖面示意图;图2A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一非挥发性存储器的剖面示意图;图2B显示另一非挥发性存储器的剖面示意图;图3A显示依据上述工艺所制作的一实验组结构示意图;图3B则显示一个对照组结构示意图,其中緩冲层直接与绝缘层相接触;图4A与图4B显示了两个X光绕射图案示意图,分别对应到图3A中的实-睑纟且结构与图3B中的对照组结构;图5A与图5B分别显示实验组DUT的电压电流量测结果与对照组DUT的 电压电流重测结果示意图;图6A与图6B分别绘示了在图2A里的实验组DUT与在图2B里的对照组 DUT中的电流路径示意图;图7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一非挥发性存储器的剖面示意图;图8显示了 Pt薄膜直接的跟硅接触,其间并没有Ti薄膜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电阻式非挥发性存储器10基板12绝缘层14下电极16电阻层18上电极20非挥发性存储器110a、 110b基板112绝缘层114下电极116钛薄膜116aPt薄膜116b緩沖层117电阻层118上电极120金属连接物122实验组结构200a对照组结构200b非挥发性存储器700具体实施方式
图2A为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一非挥发式存储器110a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2A所示,存储器110a包含有一基板112,其上依序设有一绝缘层114、 一下电极116、 一緩冲层117、 一电阻层118以及数个上电极120。 一预定区 域的緩冲层117并没有被电阻层118所覆盖,所以一金属连接物122在那里 直接与緩沖层117相接触。上电极120与金属连接物122可以用相同的金属 层以及相同的掩膜所制作而成,所以可以是相同的材料。所有的上电极120 可以一起当作非挥发式存储器110a的一连接端,而金属连接物122则当作非挥发式存储器110a的另一连接端。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基板112可以为P型硅基板。绝缘层114包含 有厚度大约为100至500納米的二氧化硅薄膜。下电极116包含有厚度约为1 至100纳米的钛(Titanium, Ti)薄膜116a以及厚度约为10至500纳米的铀 (Platinum, Pt)薄膜116b,其中Pt薄膜116b堆叠在Ti薄膜116a上,而Ti 薄膜116a堆叠在绝缘层114上。緩冲层117具有(100)或(200)晶体排列方向 的镍酸镧(LaNi03, LN0)单晶结构,其厚度大约为20至500納米。电阻层118 包含有已掺杂有掺质的锆酸锶(SrZr03, SZ0)薄膜,所使用的掺质可包含有钒 (V)、铬(Cr)、铁(Fe)、铌(Nb)或其组合,掺质浓度大约为0. 05%至1. 5%的百 分比较佳。电阻层118的厚度则大约为20至500纳米,上电极120与金属连 接物122则可由铝(Al)薄膜所构成。接着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中非挥发性存储器110a的一种制作方法。首先, 提供一基板112,例如一硅基板,并对其进行RCA(美国无线电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H青-洗。清;先后,可利用炉管力口热来于基板112表面 形成二氧化硅薄膜,构成绝缘层114,以用来隔绝与基板112之间的漏电流。 接着运用电子枪真空蒸发(E-gun evaporation),使一 Ti靶材蒸发,而于绝 缘层114上蒸发上一层Ti薄膜116a。类似地,运用另一次电子枪真空蒸发 (E-gun evaporation),于Ti薄膜116a上蒸发一层Pt薄膜116b。接着利用 交流磁控'减射法(RF magnetron sputtering),于Pt薄膜116b上成长一 LaNi03 薄膜(当作緩冲层117);其中LaNi03薄膜的成长可于250。C下进行,等离子体 功率密度约为3. 3W/cm2,工作气压为lOmTorr (毫托或毫托尔),气体流量为 40 sccm(立方厘米/分钟),氩气(Ar)/氧气(0》比例为6: 4,且所形成的LaNi03 薄膜具有一特定的晶体排列方向,例如可具有(100)或(200)的优选方向。图3A显示依据上述工艺所制作的一实验组结构200a。图3B则显示一个 对照組结构200b,其中緩沖层117直接与绝缘层114相接触。图3B中的对照 组结构200b跟图3A中的实验组结构200a的不同,在于图3B缺少了图3A中的下电4及116。已知晶体排列方向为(100)或(200)的LaNi03薄膜是比较好的, 因为,经过实验的证明,形成在上面的SrZr03薄膜,比起形成在晶体排列方 向为(110)的LaNiO3薄膜上的SrZrO3薄膜,具有较大的两电流状态间的电阻比, 且只要较低的电压就可切换电流状态。图4A与图4B显示了两个X光绕射图 案(X-ray diffraction pattern),分别对应到3A图中的实—睑组结构200a与 图3B中的对照组结构200b。明显的,如同图4A中的波峰一样,图4B中的波 峰证明了图3B中的LaNiO3薄膜具有(100)的晶体排列方向。所以,不论LaNi03 薄膜是成长在二氧化硅薄膜上还是在Pt薄膜上,其晶体排列方向都会是比较 希望的(100)方向。为了元件特性量测,图3A中的实验组结构200a与图3B中的对照组结构 200b可以一起继续并行其它的工艺。利用交流磁控溅射法,利用SrZr03靶材, 于緩冲层117上成长一SrZr03薄膜,来当作一电阻层118。其中所使用的SrZr03 靶材可掺杂有0. 05%至1. 5。/。的钒(V)、铬(Cr)、铁(Fe)、铌(Nb)或其组合,以 形成掺杂有对应掺质的SrZr03薄膜。此外,电阻层118的成长温度大约为500 °C,等离子体功率大约为3. 3 W/cm2,工作气压大约为10mTorr,气体流量为 40 sccm, Ar/02比例为6: 4。在此交流》兹控賊射时,可以冲巴乡复冲层117上的 某一预设区域遮住,以防止那预设区域的緩沖层117溅射上SrZr03薄膜,换 言之,那预设区域的緩沖层117并没有被SrZr03薄膜所覆盖。之后可再利用 热蒸发将300纳米厚的铝薄膜形成于电阻层118上,并利用适当的遮罩来定 义铝薄膜的图案,而形成上电极120以及金属连接物122。经历过了以上所述 的工艺后,图3A中的实验组结构200a便会产生图2A的剖面图,而图3B中 的对照组结构200b则会产生图2B的剖面图。为了之后解说的方便与清楚, 图2A中的存储器110a之后将称为实验组测试元件(device under test,DUT), 图2B中的存储器110b之后将称为对照组DUT llOb。图5A与图5B分别显示实验组DUT 110a的电压电流量测结果与对照组DUT 110b的电压电流量测结果。如同图5B所示的,加在对照組DUT 110b的-13伏特的电压偏压会突然地增加其中所传导的电流,也就是将其电流状态由叶氐转成高;而12伏特的电压偏压会使对照组DUT 110b中所传导的电流回归到 低电流状态。这意味着对照组DUT 110b的电阻状态可以通过变更电压的极性, 来切换或是转换,这便是一种存储的能力。在偏压电压约G伏特时,低电流 状态与高电流状态的电阻比有超过103,而且,图5B所示的电流状态之间的 切换是可重复的。图5A中的量测结果则显示了实验组DUT 110a的改良后特 性;请注意,实-睑组DUT 110a与对照组DUT 110b相比丰支下,实马全组DUT 110a 在LaNi03薄膜下方多了一层Pt薄膜116b。类似的,加在实验组DUT 110a的 -3伏特的电压偏压会突然地增加其中所传导的电流到限流值(lmA),意味了电 流状态成功地由低转成高。当没有限制电流时,施加-2伏特的电压偏压将会 突然地使实验组DUT 110a中所传导的电流回归到原始的低电流状态。如同图 5A所示,电流状态的由高转换到低,或是由低转换到高,也会发生在电压偏 压为2伏特与3伏特时。图5A所显示的现象意味着改变偏压电压的强度就可 以改变实验组DUT 110a的电阻值,所以电流状态就;故存储在其中。在操作电 压0伏特附近时,实验组DUT 110a的两电流状态的电阻比高达105,电流状 态之间的切换是可重复的。实验中发现,对照组DUT 110b需要用具有-20伏特、时间为5纳秒的电 压脉冲,来把电流状态从低切换到高,且需要用20伏特、时间长达为500微 秒的电压脉沖才可以把电流状态从高切换到低。相对的,实验组DUT110a可 以用比较低电压且短时间的电压脉冲来切换其电流状态譬如说-6伏特10纳 秒的脉冲就可以把电流状态从低切换到高,而-4伏特10纳秒的脉冲就可以把 电流状态从高切换到低。由此可见,实验组DUT 110a的电性操作表现明显地 比缺少Pt薄膜的对照组DUT 110b来的好。图6A与图6B分别绘示了在图2A里的实验组DUT 110a与在图2B里的对 照组DUT 110b中的电流路径。在高电流状态时,实^r组DUT 110a量测到的 阻值为20欧姆,而对照组DUT 110b量测到的阻值却非常的高,高达15k欧姆。所以,可以推知的,15k欧姆必然是由图6B中在高阻抗的LaNi03薄膜内 水平走向的路径P围所主要贡献;否则,图6A中的整个电流路径的阻值便不 可能低到20欧姆。Pt薄膜提供了一个绕路通道,使得图6A中大多数的电流 可以水平的流经高导电性的Pt薄膜116,而非经过高阻抗的LaNi0w薄膜。图 6A中的较低阻抗的电流路径应该就是使图2A的实验组DUT 110a得以在比较 短时间又比较低伏特的电压脉沖下操作的主要原因。图7为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一非挥发式存储器700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中的非挥发式存储器700大致上跟图2A中的实验组DUT 110a —样;差 别在于图7中的存储器700中,緩冲层117与电阻层118并没有覆盖在下电 极116上的一预定区域,而在这预定区域中,金属连接物122直接的与下电 极116相接触。一般相信,图7中的存储器700会跟图2A中的实验组DUT 110a 有一样的元件特性。图2A中的Ti薄膜116a主要扮演了 Pt薄膜116b要形成在氧化硅层上的 一个附着层的角色。如果Pt薄膜想要直接形成在硅基板上,Ti薄膜就是不必 要而可以省略。图8显示了 Pt薄膜116b扮演了下电极的角色,而直接的跟 硅接触,其间并没有Ti薄膜。与图2B的对照组DUT 110b相比较下,图2A的实验组DUT 110a于緩沖 层117与绝缘层114之间,多增加了一下电极116,如此而获得可用低操作电 压与短脉冲宽度的电压脉冲来切换电流状态。因此,实验组DUT 110a是比较 适用,且可以整合于有低电压操作与低功率消耗的需求的集成电路中。本发明虽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 此项4支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 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 一种非挥发性存储器,形成于一基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挥发性存储器包含有一下电极,包含有一金属层,设于所述基板上;一缓冲层,具有一镍酸镧薄膜,设于所述金属层上;一电阻层,具有一锆酸锶薄膜,设于所述缓冲层上;以及一上电极,设于所述电阻层上。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非挥发性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具 有一賴薄膜。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挥发性存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绝 缘层,设于所述基板上,且位于所述下电极之下。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挥发性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电极还 包含有一钛薄膜,位于所述铂薄膜与绝缘层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挥发性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钛薄膜的 厚度约为1至100纳米。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挥发性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铂薄膜的 厚度约为10至500纳米。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非挥发性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镍酸镧薄 膜的晶体排列方向为(IOO),其厚度大约为20至500纳米。
8. —种一J4反上的一非挥发性存储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 挥发性存储器的制作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形成一金属层,于所述基板上,作为所述非挥发性存储器的一下电极; 形成一緩冲层,具有一镍酸镧薄膜,设于所述金属层上; 形成一电阻层,具有一锆酸锶薄膜,设于所述緩沖层上;以及 形成一上电极,设于所述电阻层上。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用蒸发法 而形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迷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具有一铂薄膜。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金属层的 方法包含有于所述基板上的一绝缘层上,形成一钛薄膜;以及 于所述钛薄膜上,形成所述柏薄膜。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钛薄膜以电子 枪真空蒸发而形成。
13.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铂薄膜以电子 枪真空蒸发而形成。
14.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镍酸镧薄膜以 交流^磁控溅射法而形成。
15.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锆酸锶薄膜以 交流》兹控溅射法而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形成于一基板上的非挥发性存储器与其制作方法。所述非挥发性存储器包含有一下电极、一缓冲层、一电阻层、以及一上电极;下电极包含有一金属层,设于基板上;缓冲层具有一镍酸镧薄膜,设于金属层上;电阻层具有一锆酸锶薄膜,设于缓冲层上;上电极设于电阻层上。通过本发明,可以大幅降低电阻的转态电压,并提升电阻的转换倍率,使锆酸锶薄膜更适合于电阻式非挥发性存储器的应用。
文档编号H01L21/82GK101246949SQ20071007874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17日
发明者曾俊元, 林昭正, 林群杰 申请人:华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