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操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9391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动操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动操纵装置,该滑动操纵装置可适用于通过响应滑动型操纵器的操作来移动操纵位置设定部(移动件)并检测该操纵位置设定部的位置,从而根据用户的操纵来设定参数等。
背景技术
用于调音台等中的传统已知的滑动操纵装置的例子包括公开在日本专利No.3273422中的一种滑动操纵装置。公开的该滑动操纵装置整体上包括具有把手部分的控制杆(lever)和用以将滑动件保持为与电阻器板相对的滑块保持器。该控制杆和滑块保持器可滑动地支撑在导轴上。通过手动操作或通过马达驱动该把手部分,该滑块保持器移动,以根据滑动件相对于电阻器板的位置设定参数等。
而且,在No.3273422专利公开的滑动操纵装置中,马达驱动单元的一侧叠置在一个半盖上,而马达驱动单元的另一侧叠置在另一个半盖上,且这两个半盖借助于螺钉紧固在一起。在这种状态下,电阻器板和马达驱动单元的几乎所有部件都容置在这两个半盖中,但是控制杆的把手部分和控制杆的导孔突出通过两个半盖的上端部间隙。罩板(blindfold plate)插在该导孔中,以覆盖两个半盖的该上端部间隙,且保持器螺接到所述半盖的左和右侧面上,使得罩板在其相对端处固定在保持器上。
在该传统已知的滑动操纵装置中,由操作员移动的把手部分突出超过控制板,因此绝对有必要在滑动操纵装置的上表面和控制板表面中沿把手部分的移动方向形成槽。因此,必须采取一些防灰尘措施,使得即使灰尘通过槽进入时,内部的机构和该装置的检测精度也不会受到影响。
在No.3273422专利公开的装置中,可以防止已经通过槽进入的灰尘直接落到马达驱动单元上;但是,如果灰尘积聚在内部,则有可能会影响到检测精度等。而且,在所述公开的这种装置中,导孔必须形成在控制杆中,以允许罩板通过,因而如果灰尘积聚在导孔和罩板之间,该装置的滑动操纵性将会不利地受到影响。而且,所公开的装置存在这样的问题,即,需要形成导孔的控制杆和组成控制杆和罩板的机构趋于结构上复杂,使得操纵性将会受到老化损坏的影响,且所需的成本会增加。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滑动操纵装置,其可以获得可靠的防灰尘效果、且结构简单、成本降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滑动操纵装置,所述滑动操纵装置包括壳体,包括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每个半壳体的一侧具有开口,且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以所述开口彼此相对的方式而组合在一起;移动导向部,容置在所述壳体内;移动件,容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可以沿所述移动导向部滑动;以及操纵部,连接在所述移动件上,所述操纵部具有连接于所述移动件的近端部分、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向外突出的自由端部分、和在所述近端部分和所述自由端部分之间弯曲的弯曲部。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区域内,所述第一半壳体的顶板部分和所述第二半壳体的顶板部分沿垂直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的方向彼此位移,以形成允许所述操纵部进入的间隙。所述第一半壳体的顶板部分和所述第二半壳体的顶板部分的至少边缘区域沿垂直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的方向彼此重叠,且所述操纵部的弯曲部分弯曲成使所述自由端部分通过所述第一半壳体的顶板部分和第二半壳体的顶板部分的重叠边缘区域中的间隙向外突出。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半壳体的顶板部分和所述第二半壳体的顶板部分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区域内、沿垂直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的方向彼此位移,且所述第一半壳体的顶板部分和所述第二半壳体的顶板部分的至少相应边缘区域沿垂直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的方向彼此重叠。即使在所述顶板部分具有象这样的相互重叠的边缘区域情况下,具有所述中间弯曲部分的所述操纵部的自由端部分也可以通过所述重叠区域中的所述间隙向外突出所述壳体。所述操纵部的自由端部分从位于另一个顶板部分外的一个顶板部分的边缘区域向外突出或露出,且外部灰尘可能会不希望地通过穿过该突出或露出部分的所述间隙进入所述壳体。但是,由于所述第一半壳体的顶板部分和所述第二半壳体的顶板部分的所述相互重叠的边缘区域,即由于内顶板部分直接位于另一个或外顶板部分的下方,所以可以借助于所述内顶板部分有效地防止已经通过该突出或露出部分进入所述壳体的灰尘进一步越过所述内顶板部分而向内输送。本发明的这种结构可以防止外部灰尘落到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移动件和所述移动导向部上,进而获得优良的防灰尘效果。由于可以在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象罩板之类的部件的情况下获得这种防灰尘效果,所以本发明的结构简单且可以减小防灰尘所需的成本。
例如,在所述移动导向部是沿所述移动件的滑动方向延伸的轴、且所述移动件由该轴可滑动地支撑的情况下,该轴可容易地置于所述内顶板部分的下方,且所述内顶板部分可防止灰尘等进入所述移动件和该轴之间的滑动接触区域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半壳体的顶板部分和所述第二半壳体的顶板部分中的至少一个沿横跨所述移动件的滑动方向倾斜,所述顶板部分中的一个位于所述顶板部分中的另一个的内侧。因此,已经通过该突出或露出部分进入所述壳体的灰尘等不仅可以借助于所述内顶板部分被有效地防止进一步向内输入,而且可以使所述灰尘等沿倾斜顶板部分落下,这样灰尘等就不会积聚在所述内顶板部分上。所述内顶板部分可以沿任何合适的方向倾斜。例如,如果所述内顶板部分以这样一种方式倾斜,即使得所述内顶板部分的上述边缘区域低于另一个边缘区域,那么灰尘等就会沿所述倾斜的内顶板部分落到所述壳体的底面上。另一方面,如果所述内顶板部分以这样一种方式倾斜,即使得所述内顶板部分的上述边缘区域高于另一个边缘区域,那么灰尘就会沿所述倾斜的内顶板部分落下、然后沿所述壳体的侧面落到所述壳体的外部区域。
优选地,所述第一半壳体的至少一个侧板部分和与所述第一半壳体的至少一个侧板部分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半壳体的至少一个侧板部分具有结合结构,以在所述第一半壳体的所述侧板部分和所述第二半壳体的所述侧板部分之间提供结合。
例如,该结合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之一的侧板部分中的凹入部分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中的另一个侧板部分上的突出部分。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通过所述突出部分安装在所述凹入部分中而彼此结合;该壳体以这种方式来组装。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连接时,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壳体或所述第二半壳体的侧板部分上的突出部分被促使在所述第二半壳体或所述第一半壳体的侧板部分的壁表面区域上、克服摩擦阻力行进,直到所述突出部分到达所述凹入部分为止。一旦所述突出部分到达所述第二半壳体或所述第一半壳体的侧板部分中的凹入部分,它便牢固地安装到所述凹入部分中。因此,当所述突出部分脱离所述凹入部分时,所述突出部分必须被促使在所述第二半壳体或所述第一半壳体的侧板部分的壁表面区域上、克服摩擦阻力、沿着与连接时相反的方向行进;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决不会容易地从所述凹入部分上脱开。因此,可以可靠地保持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之间的牢固结合。此外,不需要用螺钉或其它紧固件来组装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且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的拆卸操作可得以简化,这样可以提高的操作性来进行维修。
优选地,沿横跨滑动方向倾斜的所述顶板部分具有形成在其相对端部区域上、沿所述移动件的滑动方向间隔布置的凸起部分。因此,即使积聚在所述内顶板部分上的灰尘等已经沿所述移动件的滑动方向被扫在了一起,也可以借助于形成在所述相对端部区域上的所述凸起部分有效地防止灰尘等落到所述壳体外,这样灰尘等便只沿所述倾斜的顶板部分落下。因此,本发明可更有效地防止灰尘等对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移动件和所述移动导向部的影响。所述内顶板部分的凸起部分可以抵接地结合在所述外顶板部分的下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可以沿竖直方向相对彼此地适当设置。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例,且可以在不脱离该基本原理的情况下对本发明作出各种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完全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特征,下面将结合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滑动音量控制装置的相关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该滑动音量控制装置沿图1的A-A线的剖面图;图3是沿图1的箭头B方向给出该滑动音量控制装置的视图;图4是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盖子顶板部分的工作状况的示意图;图5A至图5C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凹入部分和突出部分的工作状况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滑动音量控制装置的多个相关部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示出了图6所示的滑动音量控制装置的一端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8A是示出了在各实施例中采用的曲柄部分的另一个例子的图示;图8B是示出了在各实施例中采用的曲柄部分的又一个例子的图示。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示出了构造为本发明的滑动操纵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滑动音量控制装置相关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沿图1的A-A线所作的该滑动音量控制装置的剖面图,图3是沿箭头B方向给出的该滑动音量控制装置的视图。该滑动音量控制装置包括作为第一半壳体的框架1、作为第二半壳体的盖子2、和马达安装件3。盖子2和马达安装件3可以通过切割和弯曲金属板的方式形成。框架1和盖子2形成为矩形薄盒形状。马达安装件3形成为具有槽截面形状(channel sectional shape)的伸长形状。
形成为在其一侧具有开口的基本为盒形的框架(第一半壳体)1具有顶板部分11、壳体侧面部分12、壳体端面部分(即该半壳体的侧板部分)13、和壳体底面部分(即该半壳体的另一侧板部分)14。也形成为在其一侧具有开口的基本为盒形的盖子(第二半壳体)2具有顶板部分21、壳体侧面部分22、壳体端面部分(即该半壳体的侧板部分)23、和壳体底面部分(即该半壳体的另一侧板部分)24。盖子2安装在框架1上以一起构成壳体10,且盖子2和框架1的相应开口彼此相对。细长凹入部分11a形成在框架1的顶板部分11的邻近盖子2的区域中,且在靠近所述壳体端面部分的区域中则没有凹入。马达安装件3具有细长凹入部分31,该凹入部分31的一侧与顶板部分11的凹入部分11a的一端11a1(见图2)对齐。而且,马达安装件3具有向下弯曲的外定位件32(图1和图3)和形成在靠近凹入部分31的相对端处的内定位件33(图2)。虽然图中只示出了形成在靠近凹入部分31的一端处的外定位件32和内定位件33,但是它们形成在靠近凹入部分31的两端处。马达安装件3安装在框架1上,且外定位件32抵接框架1的端面部分13的外表面;通过嵌入形成在马达安装件3的凹入部分31的相对端上的嵌固部分34中,框架1和马达安装件3一体地彼此紧固。马达安装件3的内定位件33用以将盖子2如后面将要描述的那样进行精确地定位。紧固板部35形成在马达安装件3的上表面区域上、靠近马达安装件3的相对端处,滑动音量控制装置通过该紧固板部35安装在调音台的控制板表面(背面)上。
沿壳体侧面部分12的长度方向(即沿滑动的方向)彼此平行延伸的第一导轴41和第二导轴42连接在框架1的相对端面部分13之间并固定在框架1的相对端面部分13上。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导轴41采用磁标尺(magnetic scale)的形式,其包括轴部41a,基本上为杆状且由非磁性不锈钢的仿型脱模(profile extraction)形成;以及磁性件41b,嵌入纵向形成在轴41a的槽内。第二导轴42是不锈钢杆。第一导轴41和第二导轴42一起构成移动导向部4,移动件(或吊架部(gondola section))51以可使其沿导轴41和42的长度方向滑动的方式安装在第一导轴41和第二导轴42上。导轨14a沿框架1的底面14的一纵边设置在框架1的底面14上,该纵边更靠近盖子2并在沿包括导轴41和42的竖直平面内向上突出。如图2所示,形成在移动件(或吊架部)51下方的夹持部51a位于导轨14a的相对侧。这样,可以防止移动件51在滑动过程中绕第一导轴41横向滚动。虽然第二导轴42可起到防止移动件51的这种横向滚动的功能,但是第二导轴42和导轨14a中的一个仅提供这种功能。
移动件(或吊架部)51由树脂制成并具有矩形空间形状的传感器容置部分511。磁性传感器61和基板62容置在该传感器容置部511中。磁性传感器61连接于基板62上的连接器63,扁平电缆64的一端连接于连接器63。扁平电缆64在拉出移动件(或吊舱部)51之后反折180°,然后通过形成在侧面部分12中的电缆导孔12a(图2)拉出该壳体侧面部分12。磁性传感器61通过扁平电缆64通电,从该磁性传感器61输出的检测信号通过扁平电缆64被送到一个未示出的电路。
电缆导孔12a沿移动件(或吊架部)51的滑动方向形成在壳体侧面部分12的中央。扁平电缆64从电缆导孔12a延伸进入壳体10的内部的部分长度只需要约为移动件51的整个滑动范围的一半。而且,由于扁平电缆64被如前所述地反折,因此其可以容易地容置在该壳体内。框架1的一个壳体端面部(左壳体端面部)13具有开孔13a,其用以避免移动件51和部分扁平电缆64之间的干扰。
如图2所示,把手基板50设置在移动件51的侧面和上述基板62之间。该基板50通过加工金属板的方式形成,且部分基板50形成为在移动件51的顶部上方突出的把手连接部(也就是操纵部)52。把手连接部(操纵部)52具有一曲柄部分(即弯曲部分)52a,该曲柄部分是在把手连接部52与移动件51的顶部毗邻的近端部分521处以直角弯曲了两次而形成的。滑动操纵器(即可由操作人员按所需的滑动进行操纵的把手)53(图1)设置在把手连接部(操纵部)52的自由端部分522。
磁性传感器61包括一包含霍尔(hall)元件等的IC(即集成电路)。磁性传感器61具有面向第一导轴41的磁性件41b的相应传感表面,且所述传感表面和磁性件41b之间具有很小的间隙(间隔)。嵌入在第一导轴41b的下表面部分中的磁性件41b是一个通常所说的具有多个磁极的“磁标尺”,所述多个磁极包括以细小间隔(例如400微米段(cycle))沿纵向交替布置的N极和S极。随着移动件61的移动,当磁性传感器61相对于磁性件41b移动时,磁性传感器61响应于磁性件41b的N和S极之间的极性变化来输出脉冲信号。可根据脉冲数检测出移动件51的滑动量(或长度)。
例如,磁性件41b的所述磁极可以具有(1/2)π相位移(phase shift)的两列(两种模式)沿第一导轴41的纵向布置。因此,磁性传感器61可以与这两种模式相应地设置,并沿移动件51的滑动方向布置在相应位置上。因此,磁性传感器61输出相移脉冲信号(即两相脉冲串(pluse train)),进而可以根据所述相位移的正/负极性鉴别移动件(或吊架部)51沿导轴41和42的移动(或滑动)方向。可选择地,两列磁极可以布置成“NSNS,...”模式,且两列磁极之间没有相位移,在这种情况下,与该模式相应地设置的所述传感器的检测极可以(1/2)π的相位移布置。而且,由于表示移动件51在移动之前的位置的位置信息由一个未示出的控制电路等来不断地储存,所以可以根据该位置信息、所述滑动量以及滑动方向来检测移动件51在整个滑动音量控制装置中的位置,即滑动操纵器53的当前操纵位置。
也就是说,移动件(或吊架部)51和把手连接部(操纵部)52一起构成移动操纵位置设定部5,第一导轴41和第二导轴42一起构成用以可移动地支撑该移动操纵位置设定部5的移动支撑部(即移动导向部)4。而且,磁性传感器61和第一导轴41的磁性件41b一起构成操纵位置检测部6。
马达7固定在马达安装件3的一端部上,主动轮71安装在马达7的驱动轴上,从动轮72安装在马达安装件3的另一端部上。同步皮带73缠绕在主动轮71和从动轮72的相对端上。把手连接部(也就是操纵部)52借助于固定件74(图3)固定在同步皮带73的预定位置上。应当指出,在图1中以点划线示出同步皮带73。凭借该同步皮带73,通过马达7的正向/反向转动带动移动件(或吊架部)51沿第一导轴41和第二导轴42往复移动。执行移动件(或吊架部)51的这种移动,例如,是为了在滑动音量控制装置(音量控制器)已被分配另一种功能时自动地设定滑动操纵器(把手)53的位置,以便对应于所给定的参数。
接着,下面将说明框架1和盖子2的详细构造。当盖子2安装在框架1上时,盖子2的壳体端面部分23以抵接关系置于相应的框架1的端面部分13的外表面上,壳体底面部分24以抵接关系置于壳体底面部分14的下侧,且顶板部分21置于框架1的顶板部分11和移动件(或吊架部)51之间。在盖子2的壳体端面部分23中,形成有用以避免端面部分23和安装在框架1上的第一导轴41及第二导轴42之间的干扰的凹入部分23a和23b。而且,所述凹入部分23a和23b还与形成在框架1中的开孔13a一起用以避免端面部分23和扁平电缆64之间的干扰。
而且,盖子2的顶板部分21的纵向长度略微小于壳体侧面部分22的长度,凸起部分21a形成在顶板部分21的相对端部区域上。当盖子2安装在框架1上时,壳体端面部分13的上端区域安装在盖子2的上端区域和突起部分21a之间,且上述内部定位件33抵接于凸起部分21a的内表面上(见图2)。这样,盖子2便适当地相对于框架1和马达安装件3而定位。而且,在框架1的相对的端面部分13中形成有以凹入部分构成的上下圆孔13b,且在对应于所述圆孔13b的盖子2的位置上形成有以向内突出部分构成的球形表面部23c。盖子2的该球形表面部分23c通过压力加工或其它方式形成。
图5A至图5C是所述圆孔(凹入部分)13b和球形表面部分(突出部分)23c的动作的示意图。如图5A所示,每个端面部分13的比圆孔13b更靠近盖子2的区域形成为突起侧前部131。在将盖子2安装到框架1上时,首先使每个球形表面部分23c行进到相应的前部131上,如图5B所示,然后滑过(或越过)前部131直到与圆孔13b装配结合,如图5C所示。当该球形表面部分23c滑过该突起侧前部131时,并当该球形表面部分23c装配结合到圆孔13b中时,它们的弹性施加使端面部分13和23彼此压靠的力。这样,框架1和盖子2便适当地彼此固定安装。将框架1和盖子2彼此固定的力具有这样的强度,即通过操作人员施加一个相当小的力便可使得框架1和盖子2彼此分离。
如图2所示,在框架1的顶板部分11和盖子2的顶板部分21之间形成间隙D。也就是说,在壳体10的上表面区域内,框架(即第一半壳体)1的顶板部分11和盖子(即第二半壳体)2的顶板部分21沿垂直于壳体10的上表面的方向彼此偏移(或间隔),以便形成用以允许把手连接部(也就是操纵部)52进入的间隔D。因此,把手连接部(也就是操纵部)52的曲柄部分(即弯曲部分)52a插入在该间隔D内,且位于把手连接部(操纵部)52中的曲柄部分52a上部的自由端部522通过顶板部分11的框架凹入部分11a和马达安装件3的凹入部分31而暴露在壳体10之外。而且,盖子2的顶板部分21以不接触邻近移动件51的曲柄部分52a的一端52a1的方式安插在曲柄部分52a和移动件51之间。而且,顶板部分21从盖子2的壳体侧面部分22的上端朝框架1的壳体侧面部分12向下倾斜。也就是说,顶板部分21从盖子2的侧面部分22的顶部朝壳体10的一个沿平行于壳体10的吊架部51的滑动方向延伸的侧面(在该实施例中是壳体侧面部分12)倾斜。而且,如图2中的点划线所示,框架1的顶板部分11和顶板部分21沿把手连接部(操纵部)52的自由端部522的突出方向(即箭头P方向)彼此重叠;也就是说,至少各个半壳体1和2的顶板部分11和21的边缘区域沿垂直于壳体10的顶面方向彼此重叠。
图4是用于说明盖子2的顶板部分21的动作的视图。当灰尘通过马达安装件3的凹入部分31和顶板部分11的凹入部分11a进入时,如箭头Q所示,灰尘便会倾向于沿倾斜盖子顶板部分21移向框架1的侧面部分12,然后从顶板部分21的边缘落到壳体底面部分24上。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灰尘积聚在导轴41和42上,进而不会不利地影响吊架部51的滑动。而且,即使顶板部分21上的灰尘等由于吊架部51的滑动而被曲轴部分52a移到或扫到顶板部分21的端部区域,也可以借助于凸起部分21a防止灰尘等落到顶板部分21的端部之外,这样便可以可靠地防止灰尘等积聚在导轴41和42上。
而且,由于由第一导轴41(构成用以检测吊架部51的位置的机构)位于邻近盖子2的顶板部分21且直接位于盖子2的顶板部分21的下方,所以几乎没有灰尘等会积聚在导轴41上,这可以防止灰尘不利地影响位置检测精度。而且,由于灰尘等对第一导轴41的影响可以前述方式最小化,所以灰尘等对第一导轴41的顺畅滑动的影响可以被最小化,尤其是在采用如图2中所示的包括导轨14a和吊架部51的夹持部分51a在内的结构且省略下导轴或第二导轴42的情况下。
图6是沿图1的A-A线所作的截面图,其示出了构造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另一滑动音量控制装置。图7是示出了在图6所示的滑动音量控制装置所采用的壳体的一端部的放大立体图。在这些附图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以带有“′”的相同标记表示,且在此不再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如图7所示,在第二实施例的盖子2′中,壳体端面部分(即该半壳体的侧板部分)23′的顶部大体上与顶板部分21′的凸起部分21a′的顶部位于相同的高度。在外定位件32′和框架的端面部分(即该半壳体的侧板部分)13之间形成微小间隙。当盖子2′被安装在框架1上时,盖子2′的壳体端面部分23′的顶部被安装在外定位件32′和端面部分13之间。而且,马达安装件13的内定位件33′抵接在盖子2′的凸起部分21a′的外表面上。
顶板部分21′从框架1的壳体侧面部分12的上端朝盖子2′的壳体侧面部分22′向下倾斜。也就是说,第二实施例中的顶板部分21′沿与第一实施例中所用的顶板部分21相反的方向倾斜。但是,第二实施例中的顶板部分21′在以下方面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顶板部分21,即前者朝沿平行于壳体10的吊架部51的滑动方向延伸的侧面之一(在该实施例中是壳体侧面部分22′)倾斜。而且,和第一实施例中一样,顶板部分11和顶板部分21′相互重叠;也就是说,至少各个半壳体1′和2′的顶板部分11和21′的边缘区域沿垂直于壳体10的上表面方向相互重叠,如图6中的点划线圆所示。
根据该第二实施例,即使灰尘通过马达安装件3的凹入部分31和顶板部分11的凹入部分11a进入,灰尘也会沿图6中的箭头Q所示沿倾斜盖子的顶板部分21′移动越过盖子2的侧面部分22′,并从顶板部分21′的边缘落到壳体10的外部区域上。因此,即使灰尘进入,也可以防止灰尘积聚在壳体10内部,第二实施例可以比第一实施例更有效地避免灰尘的影响。而且,即使顶板部分21′上的灰尘等由于吊架部51的滑动而被曲轴部分52a移到或扫到顶板部分21′的端部区域,所述灰尘等也可以由凸起部分21a′适当地引导到壳体10的外部区域。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顶板部分21或21′的凸起部分21或21a′的相应顶部可以抵接于框架顶板部分11的下侧(下表面),使得盖子2或2′可以相对于框架1沿竖直方向适当地设置。
而且,尽管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把手连接部(操纵部)52的曲柄部分(弯曲部分)52a具有以直角弯曲了两次而成的曲柄形状,但是该曲柄部分(弯曲部分)52a可以具有图8A或图8B中所示的形状。更具体而言,图8A示出了基本上具有Z形状的曲柄部分52a的另一个例子,同时图8B示出了基本上具有“折线(dogleg)”形状的曲柄部分52a的又一个例子。在各个例子中,曲柄部分52a具有这种弯曲形状,以便插入框架顶板部分11和盖子顶板部分21之间的间隙D中。
而且,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圆孔(凹入部分)13b形成在框架1中,同时球形表面部分(突出部分)23c形成在盖子2上。相反地,这种突出部分可以形成在框架1上,而这种凹入部分可以形成在盖子2中。
此外,尽管上述各实施例被构造为用以借助于操纵位置检测部(其包括磁性传感器和磁性标尺件)来检测吊架部分的位置,但是该操纵位置检测部可以是光学型或接触型,而不是磁铁型。
此外,把手连接部分(操纵部)52不局限于如上所述的一个独立部件(即一个零件单元);例如该把手连接部52可以包括一个设置在近端部521上的组成部分和一个设置在自由端部上且可拆装地与设置于近端部521上的那个组成部分连接的组成部分。
权利要求
1.一种滑动操纵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每个半壳体的一侧具有开口,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以所述开口彼此相对的方式而组合在一起;移动导向部,容置在所述壳体内;移动件,容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可以沿所述移动导向部滑动;以及操纵部,连接于所述移动件,所述操纵部具有连接于所述移动件的近端部分、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向外突出的自由端部分、以及在所述近端部分和所述自由端部分之间弯曲的弯曲部分,其中,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区域内,所述第一半壳体的顶板部分和所述第二半壳体的顶板部分沿垂直于所述壳体上表面的方向彼此位移,以形成允许所述操纵部进入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一半壳体的顶板部分和所述第二半壳体的顶板部分的至少边缘区域沿垂直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的方向彼此重叠,且所述操纵部的所述弯曲部分弯曲成使得所述自由端部分通过所述第一半壳体的顶板部分和所述第二半壳体的顶板部分的重叠边缘区域内的所述间隙而向外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操纵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半壳体的顶板部分和所述第二半壳体的顶板部分中的至少之一横跨所述移动件的滑动方向倾斜,所述顶板部分中的一个位于所述顶板部分中的另一个的内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操纵装置,其中,所述滑动操纵装置还包括检测所述移动件的位置的检测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操纵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半壳体的至少一个侧板部分和与所述第一半壳体的所述至少一个侧板部分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半壳体的至少一个侧板部分具有结合结构,以提供所述第一半壳体的所述侧板部分和所述第二半壳体的所述侧板部分之间的结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动操纵装置,其中,所述结合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中的一个半壳体的侧板部分中的凹入部分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中的另一个半壳体上的侧板部分中的突出部分,以及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通过该突出部分装配在该凹入部分中来彼此结合,由此组装成所述壳体。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操纵装置,其中,横跨滑动方向倾斜的所述顶板部分具有形成在其相对端部区域上且沿滑动方向间隔布置的凸起部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操纵装置,其中,所述操纵部具有设置在所述自由端上且适合于操作人员手动操纵的把手,且所述操纵部可通过操作人员手动操纵所述把手而滑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操纵装置,其中,所述滑动操纵装置还包括滑动所述操纵部的马达。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滑动操纵装置,包括壳体,包括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每个半壳体的一侧具有开口,所述半壳体以所述开口彼此相对的方式而组合在一起;移动导向部,容置在壳体内;移动件,容置在壳体内且可沿移动导向部滑动;和操纵部分,连接于移动件。操纵部具有连接于移动件的近端部分、从壳体的上表面向外突出的自由端部分、和在近端部分和自由端部分之间弯曲的弯曲部。在壳体的上表面区域内,第一和第二半壳体的顶板部分沿垂直于壳体上表面的方向彼此位移,以形成允许操纵部进入的间隙。第一和第二半壳体的所述顶板部分的至少边缘区域沿垂直于该上表面的方向彼此重叠,且弯曲部分弯曲成使自由端部分通过所述重叠区域中的间隙向外突出。
文档编号H01H15/16GK101051575SQ20071008412
公开日2007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2日
发明者加藤浩二郎 申请人:雅马哈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