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动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188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转动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转动的电子装置。
技术背景摄影机为目前相当普遍的电子装置。 一般而言,摄影机必须具备可上、下 移动与左、右转动的功能。对于可转动的摄影机而言,最难以克服的问题是,摄影机360度无停止点的转动。这种无停止点的转动模式下,由于信号线以及 电源线需要从摄影机的底座穿过,因此摄影机底座的转动机构的设计十分困难。若摄影机将电子信号以有线传输的方式传输至摄影机外部,则摄影机必须 连接信号线,所以信号线与电源线必定要穿过摄影机底座。若摄影机底座不断 以360度转动,信号线与电源线势必被绞断。所以, 一般简易型的摄影机通常 仅设定于某个固定角度内来回转动。目前市面上的解决方法是,利用滑动环结 构(SLIP RING)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参阅图1,图1所示的是现有滑动环结构的 示意图,其中,滑动环结构包含滑动环结构本体l与线材2。前述零件可使摄影 机不断以360度转动。然而,这种滑动环结构的价格非常高昂。因此,这个缺 点造成摄影机的安装受到经费的限制,使摄影机的监视功能无法完全发挥。如 何解决这个问题,实有其必要性与迫切性。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无停止点转动,使摄影机的监视功能得到4艮好 发挥的可转动的电子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可转动的电子装置,包括 一转动本体和一固定底座; 所述转动本体包括一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转动本体底部; 一电子装置,设置于所述转动本体内部; 以及至少一第一线圈,与所述电子装置耦接;所述固定底座包括 一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耦合一传输线,所述转动本体通过所述转动机构在所述固定底座上方转动。其中,所述传输线为一电源线,通过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圏将电源传输 至所述电子装置,所述转动本体通过所述转动机构在所述固定底座上方无停止 点转动。本发明通过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传输电能与电子信号,在 非接触的情况下,由固定底座提供电能给转动本体的电子装置,使转动本体在 固定底座上方转动,使摄影机底座与转动本体之间不再有电线穿过,因此,本 发明的电子装置可无停止点转动,摄影机的监视功能得到了很好发挥。由于本 发明所使用的材料均为电子工业中普遍使用的电子元件,因此价格低廉,可以有效解决现有零件的价格高昂的缺点,有助于全面普及360度无停止点摄影机技术。


图l是现有的转动机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组立剖示图;图4是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构件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转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转动机构的组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本发明可转动的电子装置100包括转动本体102与固定底座104。 转动本体102包括转动机构106、电子装置108、至少一第一线圏IIO。转动机构 106设置于转动本体102的底部,电子装置108设置于转动本体102的内部,电子 装置108具有摄影机镜头109。通过线材112与线材114,第一线圈110电性耦接电 子装置108。固定底座104具有第二线圏116,第二线圈116耦合传输线118。第一 线圈110与第二线圈116非接触式传输电能,即通过两级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传 输电能,转动本体102通过转动机构106在固定底座104上方转动。如图3,其所示的是本发明的 一较佳实施例的组立剖示图。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转动的电子装置100为网络摄影机,传输线118为电源 线,通过第一线圏110与第二线圈116可将电源信号传输至电子装置108。传输线 118也可为一信号线,通过第一线圈110与第二线圈116可在该信号线中传输至少 一电子信号。
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电子装置108具有无 线通信单元(图中未绘出)与天线120。通过线材113,电子装置108耦接天线120。 通过无线通信单元与天线120,电子装置108可与外部装置(例如无线网络基地 台)进行无线通信,此部分为现有微处理器系统和通信技术的应用,在此不再赘 述。即应用电磁学原理,通过二级线圈传导电能,在非接触的情况下,由固定 底座104提供电源给转动本体102的电子装置108。电子装置108可利用无线信号 或是红外线、雷射光..等光学通信传输方式传输电子信号。如此一来,由于电 源信号与电子信号可由固定底座104传导至电子装置108,所以转动本体102与固 定底座104之间不存在任何线材,使转动本体102可无停止点转动。
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构件示意图。转动机构106包含一 个工字状转轴502。转动本体102与固定底座104通过工字状转轴502连接,工字 状转轴502的上段结合于转动本体102处,而工字状转轴502的下段结合于固定底 座104。工字状转轴502的上段串接第一线圈110,工字状转轴502的下段串接第 二线圈116。第一线圈110与第二线圈116由金属线构成,且金属的表面以绝缘物 质包覆,较佳的,第一线圈110与第二线圈116由漆包线构成。如图6所示,为本 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转动机构的分解图。如图7所示,是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 例的转动机构的组立图。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可转动的电子装置,通过两级线圈的电磁感应传 输电能与电子信号,使摄影机底座不再有电线穿过,因此,电子装置可无停止 点转动。由于本发明所使用的材料均为电子工业普遍使用的电子元件,因此价 格低廉,显然可以解决现有零件的价格高昂的缺点,有助于全面普及360度无停 止点摄影机技术。另外,本发明利用工字状转轴与线圏,即可取代现有昂贵的 零件,不仅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而且本发明易于实施,可具体实现于产品中。以上结合较佳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但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本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凡在本发明思想的应用范围内所作的等效目的的变 更与修改,均应在本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可转动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转动本体和一固定底座; 所述转动本体包括一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转动本体底部; 一电子装置,设置于所述转动本体内部; 以及至少一第一线圏,与所述电子装置耦接;所述固定底座包括 一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圏耦合一传输线,所述转动 本体通过所述转动机构在所述固定底座上方转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动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线为 一电源线,通过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将电源传输至所述电子装置。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转动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线为 一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在所述传输线中传输至少一电子信号。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转动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 包括一无线通信单元与一天线,通过所述无线通信单元与所述天线,所述电子 装置与至少 一外部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动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 包含一工字状转轴,所述转动本体与所述固定底座通过该工字状转轴连接,该 工字状转轴的上段结合于所述转动本体处,而其下段则结合于所述固定底座处。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转动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状转 轴上段串接所述第一线圈,所述工字状转轴下段串接所述第二线圈。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转动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 与所述第二线圏由金属构成,且金属的表面以绝缘物质包覆。
8、 一种可转动的电子装置, 一转动本体和一固定底座; 所述转动本体包括一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转动本体底部; 一电子装置,设置于所述转动本体内部; 以及至少一第一线圏,与所述电子装置耦接;所述固定底座包括 一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耦合一电源线,所述转动 本体通过所述转动机构在所述固定底座上方转动,通过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 圈将电能由所述固定底座传导至所述电子装置,所述转动本体通过所述转动机构在所述固定底座上方无停止点转动。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转动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 包括一无线通信单元与一天线,通过所述无线通信单元与所述天线,所述电子 装置与至少一外部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转动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 构包含一工字状转轴,所述转动本体与所述固定底座通过所述工字状转轴连接, 所述工字状转轴的上段结合于所述转动本体处,而其下段则结合于所述固定底 座处。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转动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状 转轴上段串接所述第一线圈,所述工字状转轴下段串接所述第二线圏。
12、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转动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 圈与所述第二线圈由金属线构成,且金属的表面以绝缘物质包覆。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转动的电子装置,涉及一种转动装置,为解决现有摄影机无法很好实现无停止点转动,摄影机的监视功能得不到很好发挥的问题而发明。本发明包括一转动本体和一固定底座;所述转动本体包括一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转动本体底部;一电子装置,设置于所述转动本体内部;以及至少一第一线圈,与所述电子装置耦接;所述固定底座包括一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耦合一传输线,所述转动本体通过所述转动机构在所述固定底座上方转动。其中,所述传输线为一电源线,通过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将电源传输至所述电子装置。本发明使摄影机底座与转动本体之间不再有电线穿过,实现电子装置的无停止点转动,使摄影机的监视功能得到很好发挥。
文档编号H01F27/30GK101312092SQ200710107969
公开日2008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2日
发明者黄兆谈 申请人:晶睿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