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型触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6384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阴型触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弹性接触片的阴型触头,所述弹性接触片具有与薄片 或销等对方侧的阳型触头接触的接触部。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这种阴型触头,公知有例如图9以及图IO所示的结构(参 照专利文献l)。图9是现有的阴型触头的一部分的剖视侧视图。图10是将 对方侧的阳型触头插入到具有图9所示的阴型触头的电连接器中的中途的 局部剖视图。
图9所示的阴型触头100具有插座部101和电线连接部110,通it^t 金属板进行冲裁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
如图10所示,插座部101形成为大致箱形以便收纳设置在对方连接 器(未图示)上的薄片T,该插座部101具有在前后方向(图10中的左 右方向)上延伸的基板部102、从U1部102的宽度方向(图10中与纸面 正交的方向)的两侧缘立起的一对侧壁103、从一对侧壁103分别弯折为 上下重叠的一对上板104。
弹性接触片105从基板部102的前端缘经由弯折部105a向斜上后方 悬臂梁状地延伸。弹性接触片105通过整体地切去与基板部102对置的下 表面,由此形成为比构成阴型触头100的其他部位壁薄。在弹性接触片105 的后方附近设置有接触部105b,该接触部105b与插入插座部101中的薄片 T接触并且向上方阶差状地伸出。该接触部105b在弹性接触片105为自由 状态时呈前倾的斜面状,在薄片T插入到正规连接位置的状态下位移为接 近水平(与薄片T的插入方向平行)的角度.该接触部105b在弹性接触片 105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上形成。
此外,在_^部102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通过将基板部102的一 部分向上方切起而形成弹性支承片106。弹性支承片106向斜上前方悬臂梁 状地伸出,并且以后端为支点向下方弹性变形。弹性支承片106的前端在 弹性接触片105向下方挠曲时从下方支承弹性接触片105的后端。此外, 在基板部102的弹性支承片106的前方的位置上形成有过度挠曲限制突起
107。
进而,在一对上板104中的下侧的上板104上,通过向下方鼓出而形 成与薄片T的正规的插入方向平行的支承部104a。
此外,如图9所示,电线连接部110具有从基板部102的后端延伸并 压接电线W的芯线的电缆管111、和从电缆管111的后端延伸并压接电线W 的包覆部的绝缘管112。
另外,如图10所示,这样构成的阴型触头110收纳在形成在壳体120 上的触头收纳腔121内,并通过壳体矛(housing lance) 123卡止。
如图10所示,设置在对方连接器上的薄片(夕y)T在顶端具有在 与薄片T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顶端面Ta、和板厚逐渐变薄地形 成的上侧以及下侧的一对倾斜面Tb。另外,该薄片T从与壳体120的触头 收纳腔121连通的插入孔122插入到触头收纳腔121内,并插入阴型触头100 的插座部101内。由此,薄片T与弹性接触片105的接触部105b接触,薄 片T与电线W电导通。
在此,弹性接触片105的板厚形成为比构成阴型触头100的其他部位 的板厚薄,所以不仅在将薄片T沿正规的方向(水平)插入阴型触头100 中的情况下,而且在相对于阴型触头100倾斜向下插入的情况下,薄片T 与弹性接触片105的摩擦阻力也降低。此外,即便弹性接触片105的板厚 变薄,由于弹性支承片106的前端在弹性接触片105向下方挠曲时从下方 支承弹性接触片105的后端,所以在薄片T的插入完成的状态下,薄片T 与弹性接触片105的接触压力也不会降低。日本特开2004-362832号公报
另外,有时将图9以及图10所示的现有的阴型触头100例如用于机 动车用连接器。在机动车用连接器的领域中,开发了作为对方侧的阳型触 头的薄片T的宽度为例如1. 0咖以下的小型的阳型触头,与^M目伴,阴型 触头100自身也小型化的阴型触头也正在开发。在阴型触头100小型化时, 为了将弹性接触片105的位移量取得较大,需要使薄片T所插入的接点间 隙(上板104的支承部104a与弹性接触片105的接触部105b的间隙)窄。
另一方面,薄片T在其制造上必须存在顶端面Ta,无法消除顶端面Ta。 在此,在阴型触头100中,若使薄片T所插入的接点间隙变窄,则在薄片T 插入时,薄片T的顶端面Ta的缘部与接触部105b的接触面碰撞,可能会 损伤接触面。若接触部105b的接触面受到损伤,则在接触面上施行的锡、
金等的镀敷面^,接触阻力变大而有可能不导通.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 型的阴型触头,能够避免薄片或者销等对方侧的阳型触头的顶端面与弹性 接触片的接触部碰撞。
为了解决上述问題,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阴型触头,具有弹性接触 片,该弹性接触片具有与对方侧的阳型触头接触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弹性接触片上设置有突起,该突起在上述阳型触头的顶端面与上述 接触部抵接之前使上述接触部从初始位置位移。在此,"初始位置"是指弹 性接触片为自由状态时的接触部的位置。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的阴型触头,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阴型触 头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阳型触头形成为薄片状,并且在其顶端具有在与 上述阳型触头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顶端面、和板厚朝向上述顶 端面逐渐变薄地形成的倾斜面,上述突起设置在上述接触部的上述阳型触 头的插入方向近前侧,在上述阳型触头的上述顶端面与上述接触部抵接之 前,上述倾斜面与上述突起抵接而使上述接触部从初始位置位移。
进而,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所述的阴型触头,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 的阴型触头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的高度为在上述阳型触头的插入完 成且上述阳型触头与上述接触部接触的状态下不会与上述阳型触头接触。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所述的阴型触头,在技术方案1至3中的 任意一项所述的阴型触头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由设置在上迷弹性接 触片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的敲出部(打出L )构成。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所述的阴型触头,在技术方案1至3中的 任意一项所述的阴型触头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由设置在上迷弹性接 触片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具有在横截面看向宽度方向内侧倾斜的棱线的 一对突起部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阴型触头,可提供一种小型的阴型触头, 由于在弹性接触片上设置有在阳型触头的顶端面与接触部抵接之前使接触 部从初始位置位移的突起,所以在阳型触头的顶端面与接触部抵接之前,
突起使接触部从初始位置位移,可避免薄片或者销等对方侧的阳型触头的 顶端面与弹性接触片的接触部碰撞。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的阴型触头,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阴 型触头中,由于上述阳型触头形成为薄片状,并且在其顶端具有在与上述 阳型触头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顶端面、和板厚朝向上述顶端面 逐渐变薄地形成的倾斜面,上述突起设置在上述接触部的上述阳型触头的 插入方向近前侧,在上述阳型触头的上述顶端面与上述接触部抵接之前, 上述倾斜面与上述突起抵接而使上述接触部从初始位置位移,所以能够可 靠地避免形成为薄片状的对方侧的阳型触头的顶端面与弹性接触片的接触 部碰撞。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的阴型触头,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 的阴型触头中,上述突起的高度为在上述阳型触头的插入完成且上述阳型 触头与上述接触部接触的状态下不会与上述阳型触头接触,所以突起不会 对阳型触头和接触部的接触稳定性产生影响。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的阴型触头,在技术方案1至3中的 任意一项所述的阴型触头中,由于上述突起由设置在上述弹性接触片的宽 度方向大致中央部的敲出部构成,所以可通过敲出弹性接触片的宽度方向 大致中央部来简单地形成突起。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的阴型触头,在技术方案1至3中的 任意一项所述的阴型触头中,上述突起由设置在上述弹性接触片的宽度方 向两端部的、具有在横截面看向宽度方向内侧倾斜的棱线的一对突起部构 成,所以可通过敲击弹性接触片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角缘来简单地形成突 起。


图1是本发明的阴型触头的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图。但是在图1中表 示阴型触头连接在触头支座上的状态。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阴型触头的图,(A)是纵剖视图,(B)是沿着 (A)中的2B-2B线的剖视图。
图3是对方侧的阳型触头插入到阴型触头的插座部中的中途的纵剖视图。
图4是将阳型触头插入到从图1至图3所示的阴型触头除去了突起的 阴型触头中的中途的说明图。
图5是将阳型触头插入到图1至图3所示的阴型触头中的中途的说明
图。
图6是从图5所示的状态进行阳型触头的插入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阳型触头的插入完成的状态的说明图。但是,在图7中,阴型 触头的结构要素中省略了弹性接触片以及支承部以外的结构要素。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阴型触头的第2实施方式的弹性接触片的图,(A) 是局部立体图,(B)是沿着(A)中的8B-8B线的剖视图。
图9是现有的阴型触头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图IO是将对方侧的阳型触头插入到具有图9所示的阴型触头的电连接 器中的中途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l...阴型触头、14、 14,…弹性接触片、14a…接触部、15、 19…突起、 19a、 19b…突起部、19a,、 19b,…棱线、30…阳型触头、31…顶端面、32a… 上侧倾斜面(倾斜面)、32b…下侧倾斜面(倾斜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
接着,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的阴型触头的 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图。但是在图1中表示阴型触头连接在触头支座上的 状态。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阴型触头的图,(A)是纵剖视图,(B)是沿 着(A)中的2B-2B线的剖视图。图3是对方侧的阳型触头插入到阴型触 头的插座部中的中途的纵剖视图。
在图1中,阴型触头1具有插座部10和电线连接部20,通过对金属 板进行沖裁以及弯曲加工形成。在图1中,阴型触头1与触头支座C连接, 但在加工后从触头支座C切断。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插座部10形成为大致箱形以便收纳设置在对方 连接器(未图示)上的阳型触头(参照图3)。插座部IO具有沿前后方向延 伸的基板部11、从基板部11的宽度方向(图2 (B)中的上下方向)的两 缘部立起的一对侧壁12、从一对侧壁12分别弯折为上下重叠的上侧的第1 上板13a以及下侧的笫2上板13b。在此,以图2 (A)的右侧为前侧,以 左侧为后侧。
如图3所示,阳型触头30形成为薄片状,并且在其顶端具有与箭头 A所示的阳型触头30的插入方向正交的顶端面31、和板厚朝向顶端面31
逐渐变薄地形成的上侧倾斜面32a以及下侧倾斜面32b。上侧倾斜面32a从 阳型触头30的上表面朝顶端面31向斜下后方(在阳型触头30中以顶端面 31侧为后侧)延伸,另一方面,下侧倾斜面32b从阳型触头30的下表面朝 顶端面31向斜上后方延伸。如图3所示,阳型触头30从插座部10的前侧 向后侧即箭头A所示的朝向插入插座部10内。阳型触头30的宽度在本实 施方式中形成为1. 0咖以下,插座部10的宽度也形成为收纳阳型触头30 所需的最小宽度。
另外,在基板部11上,通过向上方鼓出而形成与阳型触头30的正规 的插入方向平^f于的支承部lla。
此外,在上侧的第1上板13a的前方附近的部分突出形成有用于将阴 型触头1 一次地卡止在壳体(未图示)上的一次卡止突起17,在上侧的上 板13a的后端部突出形成有用于将阴型触头1 二次地卡止在壳体上的二次 卡止突起18。
另外,如图1所示,下侧的第2上板13b的前端部的一侧缘向第2上 板13b的下方折回而形成为两层,由此形成第3上板13c。如图2 (A)所 示,弹性接触片14从第3上板13c的后端部向斜下后方呈悬臂梁状地延伸。 在弹性接触片14的后方附近设置有与插入插座部10中的阳型触头30接触 的接触部14a。如图2 (B)所示,该接触部14a通过将弹性接触片14的宽 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向下方敲出而形成为凹窝。在接触部14a的接触面上施 行镀锡或者镀金等的镀敷。弹性接触片14形成为,以前端部作为支点、从 图2 ( A )所示的接触部14a最接近形成在J4l部11上的支承部lla的自由 状态向上方挠曲。
另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弹性接触片14的比接触部14a靠前 侧的位置上,即阳型触头30的插入方向近前侧,设置有在阳型触头30的 顶端面31与接触部14a抵接之前使接触部14a从初始位置(弹性接触片14 为自由状态时的接触部14a的位置)向上方位移的突起15。如图2 (B)所 示,该突起15由设置在弹性接触片14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的敲出部构 成。此外,突起15的高度形成为,在阳型触头30的插入完成且阳型触头30 与接触部14a接触的状态下(参照图7)不会与阳型触头30接触。突起15 的详细作用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此外,如图2 (A)所示,在第2上板13b的后方附近的部分形成有 弹性支承片16。该弹性支承片16向斜下前方悬臂梁状地伸出,并且以后端为支点向上方挠曲。弹性支承片16的前端在弹性接触片14向上方挠曲时 从上方支承弹性接触片14的后端。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电线连接部20具有从基fe部11的后端两侧 缘立起并压接电线(未图示)的芯线的一对电缆管21、和设置在电缆管21 的后侧且压接电线的包覆部的一对绝缘管22。在各电缆管21上形成有用于 确认芯线的位置的芯线位置确认用孔23。
另外,这样构成的阴型触头1收纳在形成在未图示的壳体上的触头收 纳腔内。
接着,参照图4至图7详细说明设置在弹性接触片14上的突起15的 作用。图4是将阳型触头插入到从图1至图3所示的阴型触头除去了突起 的阴型触头中的中途的说明图。图5是将阳型触头插入到图1至图3所示 的阴型触头中的中途的说明图。图6是从图5所示的状态进行阳型触头的 插入的状态的说明图。图7是阳型触头的插入完成的状态的说明图。但是, 在图7中,阴型触头的结构要素中省略了弹性接触片以及支承部以外的结 构要素。
如图4所示,在弹性接触片14上没有设置相当于突起15的部分的阴 型触头50的插座部10内,若插入薄片状的阳型触头30,则在阳型触头30 的顶端附近的下表面沿着支承部lla上的同时,阳型触头30向阳型触头插 入方向(图4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行进。另外,阳型触头30的顶端的上 侧倾斜面32a沿着弹性接触片14的下表面行进,且阳型触头30的顶端面31 的上侧的缘部与作为敲出部形成的接触部14a的接触面碰撞。由此,对接 触部14a的接触面产生损伤,并且在接触面上施行的^lt面毛糙,有时接 触阻力变大而变为不导通。薄片状的阳型触头30的顶端面31由于在制造 上是必须形成的,所以该问题在图4所示的阴型触头50中必然发生。
与之相对,在图1至图3所示的阴型触头1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 当将阳型触头30插入插座部10内时,阳型触头30的顶端附近的下表面沿 着支承部lla上,同时阳型触头30向阳型触头插入方向(图5中箭头A所 示的方向)行进。另外,在阳型触头30的顶端面31与接触部14a抵接之 前,上侧倾斜面32a与突起15抵接,且突起15搭载在上侧倾斜面32a上. 由此,弹性接触片14的接触部14a从初始位置向上方位移。
另外,当使阳型触头30的插入从图5所示的状态向箭头A所示的方向 进行时,如图6所示,阳型触头30的下表面沿着支承部lla上同时阳型触
头30的顶端进一步行进,接触部14a搭载在上侧倾斜面32a上。在该状态 下,突起15搭载在阳型触头30的上表面和上侧倾斜面32a的边界上。在 接触部14a搭载在上侧倾斜面32a上的工序中,由于接触部14a从初始位 置向上方位移,所以即便初始位置的接触部14a与支承部11a之间的接点 间隙比以往小,接触部14a与上侧倾斜面32a以接近180°的较浅角度接触, 也能够可靠地避免形成为薄片状的阳型触头30的顶端面31的缘部与接触 部14a碰撞。由于接触部14a与上侧倾斜面32a以接近180°的较浅角度 接触,所以不会损伤接触部14a的接触面,在接触面上施行的镀敷面也不 会毛糙,也不会由此导致接触阻力变大而使阳型触头30与阴型触头1不导 通。突起15的高度和前后方向的设置位置调整为,在接触部14a搭载在上 侧倾斜面32a上的工序中,接触部14a与上侧倾斜面以接近180°的较 浅角度接触。另外,当接触部14a搭载在上侧倾斜面32a上时,弹性接触 片14进一步向上方位移,如图6所示,弹性支承片16的前端(图6中的 左端)从上方支承弹性接触片14的后端,弹性支承片16辅助性地对弹性 接触片14施加为了实现电连接充分的弹性力。
进而,当阳型触头30的插入从图6所示的状态向箭头A所示的方向进 行并完成插入时,如图7所示,阳型触头30的下表面沿着支承部lla上同 时阳型触头30的顶端进一步行进,接触部14a搭载在阳型触头30的上表 面上。由此,阳型触头30与连接在阴型触头1上的电线的电连接完成。由 于突起15的高度形成为,在阳型触头30的插入完成且阳型触头30与接触 部14a接触的状态下不会与阳型触头30接触,所以在接触部14a搭载在阳 型触头30的上表面上的状态下,不会与阳型触头30接触。因此,突起15 不会对阳型触头30与接触部14a的接触稳定性产生影响。另外,当接触部 14a搭载在阳型触头30的上表面上时,弹性接触片l4进一步向上方位移, 从弹性支承片16对弹性接触片14施加的弹性力增加。由此,接触部14a 对阳型触头30的接触压力增大。
另外,由于突起15是设置在弹性接触片14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的 敲出部,所以可通过敲出弹性接触片14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来简单地形 成突起。
接着,参照图8说明本发明的阴型触头的第2实施方式。图8是表示 本发明的阴型触头的第2实施方式的弹性接触片的图,(A)是局部立体图, (B)是沿着(A)中的SB-犯线的剖视图。
图8所示的阴型触头的弹性接触片14,的基本结构与图1至图3所示的 阴型触头1的弹性接触片14相同,但在阳型触头30的顶端面31与接触部 14a抵接之前使接触部14a从初始位置向上方位移的突起的形状不同。即, 突起19由设置在弹性接触片14,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图8 (B)所示那样 具有在横截面看向宽度方向内侧倾斜的棱线19a,、 19b,的一对突起部19a、 19b构成。这一对突起部19a、 19b设置在比接触部14a靠阳型触头30的 插入方向近前侧的弹性接触片14,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上。具有棱线19a,、 19b, 的一对突起部19a、 19b在业界中被称为"猫耳"。
这样,突起19由设置在弹性接触片14,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上的、具有 在横截面看向宽度方向内侧倾斜的棱线19a,、 19b,的一对突起部19a、 19b 构成,所以通过敲击弹性接触片14,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角缘可简单地形 成突起19。
当相对于图8所示的阴型触头将阳型触头30插入插座部10内时,在 阳型触头30的顶端面31与接触部14a抵接之前,如图8 (B)所示,构成 突起19的一对突起部19a、 19b的棱线19a,、 19b,搭载在上侧倾斜面32a 上。由此,弹性接触片14和接触部14a从初始位置向上方位移。因此,与 图1至图3所示的阴型触头1相同,能够可靠地避免形成为薄片状的阳型 触头30的顶端面31与接触部14a碰撞。由此,不会损伤接触部14a的接 触面,在接触面上施行的镀敷面也不会毛糙,也不会由此加大接触阻力而 使阳型触头30与阴型触头的弹性接触片14'变为不导通。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可进行 各种变更、改良。
例如,阳型触头30不限定于形成为薄片状,也可为销等其他的阳型触头。
此外,虽然突起15、 19设置在比接触部14a靠阳型触头30的插入方 向近前侧的位置上,但只要接触部14a与上侧倾斜面32a以接近180°的较 浅角度接触,则没有必要一定设置在阳型触头30的插入方向近前侧。
进而,虽然突起15由敲出部形成,突起19由所谓的猫耳形成,但只 要在阳型触头30的顶端面与接触部14a抵接之前使接触部14a从初始位置 位移即可,并不限定于这些形状。
此外,突起15、 19也可构成为,在阳型触头30的顶端面31与接触部 14a抵接之前使接触部14a从初始位置(弹性接触片14为自由状态时的接
触部14a的位置)向下方位移。
权利要求
1.一种阴型触头,具有弹性接触片,该弹性接触片具有与对方侧阳型触头接触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弹性接触片上设置有突起,该突起在上述阳型触头的顶端面与上述接触部抵接之前使上述接触部从初始位置位移。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型触头,其特征在于,上述阳型触头形成为 薄片状,并且在其顶端具有在与上述阳型触头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 伸的顶端面、和板厚朝向上述顶端面逐渐变薄地形成的倾斜面,上述突起 设置在上述接触部的上述阳型触头的插入方向近前侧,在上述阳型触头的 上述顶端面与上述接触部抵接之前,上述倾斜面与上述突起抵接而使上述 接触部从初始位置位移。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阴型触头,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的高度 为在上述阳型触头的插入完成且上述阳型触头与上述接触部接触的状态下 不会与上述阳型触头接触。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阴型触头,其特征在于,上 述突起由设置在上述弹性接触片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的敲出部构成。
5. 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阴型触头,其特征在于,上 述突起由设置在上述弹性接触片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具有在横截面看向 宽度方向内侧倾斜的棱线的一对突起部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的阴型触头,能够避免薄片或者销等对方侧的阳型触头的顶端面与弹性接触片的接触部碰撞。阴型触头(1)具有弹性接触片(14),该弹性接触片具有与对方侧的阳型触头(30)接触的接触部(14a)。在弹性接触片(14)上设置有突起(15),该突起在阳型触头(30)的顶端面(31)与接触部(14a)抵接之前使接触部(14a)从初始位置位移。
文档编号H01R13/11GK101179164SQ200710169509
公开日2008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8日
发明者小宫山隆一, 酒卷一诚 申请人: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