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240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线缆连"^妄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指一种用于高速传输信 号的线缆连接器组件。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中的线缆固持件被用作组织和排列线缆。例如,美国专利公告
第US 4,842,547号揭示了这样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本体及覆盖部, 两者都是由导电性的材料构成的,如锌铸件。螺钉穿过金属覆盖部的孔穴与 本体的凹口相接,使得金属覆盖部与本体紧紧相连。包含有若干导电端子的 端子间隔件设置在后壳体上。每一个端子包括对接部和导体端接部。导体端 接至端子的端接部。在本体上设有线缆收容通路。金属覆盖部上为供线缆穿 过而预留的通道上设有环形通路。金属覆盖部也可用作线缆固持件。美国专 利公告第US 5,074,808号揭示了另外一种电连接器。这种连接器包括设在本 体后端且埋在底部的塑胶材料、线缆、导电端子及用来收容塑胶材料的后壳 体。在后壳体内部的塑胶材料形成一内层。后壳体包括壳部和盖部,壳部和 盖部由锁扣件牢固组装在一起。线缆包括信号导线和接地导线,导线被弯成 弓形以使得可以埋入塑胶材料中。壳部的一侧用以收容和固定线缆与导线。
但是,上述提及的线缆固持件都是将本体或壳体浇铸在一起而成,这样 的固持件不容易置换不能广泛使用,对使用者来说不方便。
鉴于前述弊端,有必要对现有线缆连接器组件进行改良,以满足发展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盖体的线缆连接器组件,该盖 体可以组织线缆,^t于用户^f吏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 件,其包括金属本体、印刷电路板、线缆、锁扣装置,所述金属本体形成收 容空间,所述印刷电路板收容在金属本体收容空间内,所述线缆与印刷电路
板电性连接,所述锁扣装置包括组装在金属本体上的锁扣件,所述锁扣件包
括组装在金属本体的固持部和用于锁扣对接连接器的锁扣部;所述线缆连接
器组件还包括与金属本体相组装的盖体,该盖体包括底壁、自底壁两侧向上 延伸的一对侧壁及由底壁和側壁形成的用于收容金属本体和线缆的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当线缆连接器组件从对接 连接器上脱离时,可更好的保护线缆和线缆连接器组件,防止磨损和松弛。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锁扣装置的放大图。 图6至图8为图4所示的连接器组件沿A-A至C-C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金属本体1、 设置在金属本体1上的印刷电路板2、与电路板2电性连接且带有线缆固持 件6的一对线缆7、组装在金属本体1上的锁扣装置3、部分覆盖锁扣装置3 且组装在金属本体1上的金属壳体4和用作线缆排列和固定线缆7且组装在 金属本体1上的盖体5。
金属本体1包括基部11、与基部11接合的覆盖部12和形成于基部11 和覆盖部12之间的用来收容电路板2的收容空间15。
基部11包括第一基部lla和自第一基部lla向前延伸出来的第一舌部 llb。第一基部lla包括第一扁平部110、 一对第一侧缘112、自第一扁平部 110两侧和后端分别向上延伸而形成的第一后壁113。第一側缘112前端低后 端高,使得第一侧缘112呈"L"型。在第一后壁113上设置有一对半圓开口 1130,以及在第一侧缘112上设有一对与第一后壁113连接的第一螺孔 1121。自第一侧缘112和第一后壁113的上表面向下凸伸出第一切口 1120。 第一舌部lib包括第一面板116和设置在第一面板116两侧的一对肋条 114。每一个肋条114自第一面板116的前端延伸出尖端1140。第一面板116 上设置了两对支撑部115,每一支撑部115上设有一个定位孔1150。自第一 面板116的前端向后延伸出一对与肋条114相邻的"U"型切口 117。 覆盖部12包括第二基部12a和自第二基部12a延伸出来的第二舌部 12b。第二基部12a包括第二扁平部120, 一对第二侧缘122和自第二扁平部 120的两侧和后端向下延伸而成的第二后壁123。第二侧缘122的后端被第二 后壁123切为"L"型。第二后壁123上设置有一对半圓拱形开口 1230。第 二侧缘122上设置了一对第二螺孔1221用来连接第二后壁123。第二扁平部 120的前部设置有一对第三螺孔1222 。由于在基部11上设有第一切口 1120,因此,相应的自第二后壁123和第二侧缘122内壁向下延伸了凸条 1220。 第二扁平部120上设置了第一收容部127和较第一收容部127更深更 窄的第二收容部128。第一收容部127包括大小不同的第一和第二收容室 1270、 1271。第二收容部128位于第二扁平部120的前端且与第二扁平部 120的前表面相连接。第二扁平部120的前部设置有沟槽1280,沟槽1280沿 竖直方向与第二扁平部120连接。在第二收容部128的前端设有安装了一对 凸块1282的横条1281。自第二扁平部两侧沿前后方向延伸出一对通道121。
第二舌部12b包括设有三个长形通道的第二面板124和自第二面板124 两侧向下延伸的一对侧壁125。在侧壁125上设置了一对开口向外的用来导 引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插入端的第二通道1250。在第二舌部12b的前表 面向后延伸出一对凸起126,这一对凸起126分别设在侧壁125的下方,在 侧壁125下方形成一对沟槽1260。第二面板124上对称排列了两对向下延伸 的定位柱1240。设有第一定位孔1150的第一支撑部115和定位柱1240用作 本体1的第一固持装置。第一固持装置不局限于对上述结构的描述,还可以 利用其它结构实现,例如,在第一舌部llb和第二舌部12b上分别设置相对应 的凸出部和凹进部,以使得两者互相卡合从而将第一舌部lib和第二舌部 12b组装在一起。
电路板2包括自前至后排列的第一导电片21和在电路板2后端排列的第 二导电片22。第一和第二导电片21、 22通过电路板2内部的导电路径电性 连接。电路板2上对称排列着两对与第一导电片21连接的通孔23。通孔23 用作电路板2的第二固持装置。第二固持装置不局限于对上述结构的描述, 它也可为电路板2上与本体1收容腔相配合的凸起,或为电路板2上与本体 1凸起相配合的收容腔。
锁扣装置3包括固定对接连接器的锁扣件31、与锁扣件31配合使得锁 扣件31从对接连接器上脱落的拉拔件32和组装在拉拔件32上的拉拔带
33。
锁扣件31为悬臂式的金属件。锁扣件31包括位于垂直面上的"N"型固 持部310、设置于水平表面上的锁扣部311、连接设有锁扣部311的固持部 310且可为锁扣件31提供弹力的倾斜连接部312。固持部310包括橫部3101 和自对黄部3101两侧向下延伸的一对侧部3102。 每一侧部3102在其边纟彖最 外端设有若干倒钩3103。在锁扣部311的后端设置了与连接部312连接的一 对矩形孔3110,并且在锁扣部311的前端两侧向下弯曲形成一对锁扣3112。 连接部312连接了横部3101的中部,并自横部3101的下端向上延伸。连接 部312上还设置了一个孔洞3120,可以通过改变该孔洞3120的形状和大小 来调节锁扣件31的弹力。
拉拔件32由绝缘材料制成,其包括配合部321、自配合部321向后延伸 出的延长的中间部323、干涉部322、设置在中间部323末端的矩形操作部 324。干涉部322包括设置在中间部323的两侧且与配合部321相连接的一对 挡止部3221和与挡止部3221相邻的弹性部3220。弹性部3220包括阻止部 3222和自阻止部3222向后延伸的"V"型弹性臂3223。配合部321包括位于 干涉部323之上且与配合部321相接的垂直连接部3210和自垂直连接部 3210的底部边缘向前延伸的主体部3211。自主体部3211向上延伸出肋条 3212,主体部3211的末端设有突起3213。自主体部3211的前表面向后下方 倾斜延伸出倾斜面3n5。拉拔带33与设置在操作部324上的狭槽3240连 接。
金属壳体4包括主体部40和自主体部40两侧向下延伸的一对侧部42。 在主体部40的上表面上设有若干用以增强摩擦力的凸起400。在主体部40 的前部设置了一对第一通孔402,在主体部40的后部设置了另外一对第二通 孔406。与自主体部40两侧向下延伸的一对側部42相连的为两对耳部401。 自耳部401向内向上延伸出一个弹簧片403。自主体部40的前、后边缘分别 向下延伸出一个第一突出部404和一对第二突出部405,线缆连接器组件100 从对接连接器上脱离时,突出部可减少锁扣件的回复力。
盖体5由绝缘材料制成。其包括底壁52、由底壁52两侧向上延伸的一 对侧壁5i 、 夹在底壁52与侧壁51之间的空间 50 。 空间 分为第一空间501和第二空间502。第一空间501的前端有前端开口 55,第 二空间502的末端有末端开口 56,第一和第二空间501、 502被隔板53分
开。在隔板53上并排设置了一对半圓形第三开口 530。在侧壁51的前部设 置了两对切口 511,每一切口 511在它上部又设置了横栅512。
请参照图3、 4、 6、 7和图8,并结合图1、 2和图5。组装时,线缆7的 导体71与电路板2的导电片22焊接。电路板2与线缆7并排排列在覆盖部 12的第二支撑部上,覆盖部12的定位柱1240穿过了电路板2的通孔23,线 缆7组装在覆盖部12的第二半圆开口 1230上。该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 100设有线缆固持件6,以夹持线缆7暴露在外的金属编织层,从而达到消除 线缆7的应力的目的。基部11组装至覆盖部12时,定位柱1240与定位孔 1150相对齐,将电路板2固定在本体1的收容空间15内。电路板2夹在通 过第一和第二固持装置组装在一起的基部11和覆盖部12之间。覆盖部12的 凸条1220收容在基部11的第一切口 1120内,尖端1140收容于沟槽1260 内,基部11和覆盖部12组装在一起,第一螺孔1121和第二螺孔1221对 齐,线缆7自第一半圆开口 1130和第二半圓开口 1230的开口处向外延伸。
锁扣装置3沿由前至后的方向组装在覆盖部12的第二基部12b上。拉拔 件32首先嵌入覆盖部12内。拉拔件32的配合部321收容在覆盖部12的第 二收容部128,中间部323和干涉部322收容在第一收容部127内。挡止部 3221和弹性部3220分别收容在大小不同的第一和第二收容室1270、 1271 内,挡止部3221和弹性臂3223与稍大的第二收容室1271的两侧相接。锁扣 件31沿垂直方向组装在覆盖部12上,固持部310干涉收容在沟槽1280内。 倾斜连4妄部312组装在配合部321的主体部3211的倾4斗面3215上。锁扣部 31的横部3101设置在肋条3212上,突起3213则设置在横部3101的前端。 覆盖部U的凸块收容在矩形孔3110内,锁扣3112暴露在第二舌部 12b外。
当该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在与对接连接器组装时,对接连接器 的导电端子与电路板2的第二导电片21电性连接,相应的部件被锁扣件31 的锁扣3112固定。当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从对接连接器上脱离时,拉拔带 33上施加向后的拉力,促使弹性部3220随着拉拔部32的后移向后移动,挡 止部3221在第一和第二收容室1271、 1270内滑动,直到突起3213扣住拉拔 件31的横部3101。主体部3211与倾斜面3215 —起沿着连接部321的底部 外围滑动,促使连接部312向上与固持部310的橫部3101中部接近,锁扣 3112从连接器组件上向上脱离。向后的拉力消除之后,弹性部3220的回复力促使拉部件32向前移动至原始位置,锁扣件31也回复到原始位置。
金属壳体4沿由后至前的方向组装在覆盖部12的第二基部12a上,金属 壳体4的侧部42收容在覆盖部12的通道121内。第一倾斜片404收容在覆 盖部12的第二收容部128内,第二倾斜片405组装在覆盖部12的后端。第 一倾斜片404设置在锁扣件上,使得当连接器组件100从对接连接器上脱离 时,为锁扣件31的锁扣部311提供回复力。 一对螺钉81穿过金属壳体4的 螺孔402,在覆盖部12的第二螺孔1221和基部11的第一螺孔1121的作用 下,本体1的基部11和覆盖部12组装在一起。
最后,盖体5组装在本体1上。金属壳体4的耳部401插入到切口 511 内,弹簧片403与横栅512干涉相接,使得盖体5和本体1可以牢固的组装 在一起。第一基部lla和第二基部12a收容在第一空间501内。 一对线缆7 自末端开口 56向外延伸暴露在第二空间502外。盖体5也可用于固持线缆 7。拉拔带33从外部接近并收容在第二空间502的上端。
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金属本体、印刷电路板、线缆、锁扣装置,所述金属本体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印刷电路板收容在金属本体收容空间内,所述线缆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锁扣装置包括组装在金属本体上的锁扣件,所述锁扣件包括组装在金属本体的固持部和用于锁扣对接连接器的锁扣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与金属本体相组装的盖体,该盖体包括底壁、自底壁两侧向上延伸的一对侧壁及由底壁和侧壁形成的用于收容金属本体和线缆的空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为塑 胶材质,部分用以收容金属本体,部分收容线缆,并在盖体一末端收口以 定位线缆。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 设有 一 隔板,所述隔板将空间分为带有前端开口的第 一空间和设有狭小末 端开口的第二空间,且隔板上还设置了 一对并列排放的用来放置线缆的第 三半圓开口 。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 组装在金属本体上的未组装盖体的一面,可与本体配合将所述锁扣装置固持。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 与盖体组装配合,将盖体固持在金属本体上。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 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上设置了至少一对自主体部两侧向下延伸的耳 部,所述耳部又设置了一个弹簧片,所述盖体两侧设置了至少一个切口, 切口上又有一横栅用来与金属壳体上的弹簧片锁扣。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装置 包括与所述锁扣件配合的拉拔件和安装在拉拔件上的拉拔带,拉拔件在本 体上,拉拔带从外部接近且收容在盖体末端的空间内。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金属本体包括 相互组装的基部和覆盖部,所述基部和覆盖部各形成一舌部,所述收容空间形成于该对舌部之间,而令印刷电路板位于舌部之间。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部与基部用螺钉组装在一起,所述覆盖部和基部进一步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孔的 配合结构来固定,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至少一个使定位柱穿过将电路板固 定在收容空间内的通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形 成有倾斜连接部,通过拉拔件对倾斜连接部的驱动实现解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与对接连接器连接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金属本体、印刷电路板、线缆、锁扣装置,所述金属本体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印刷电路板收容在金属本体收容空间内,所述线缆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锁扣装置包括组装在金属本体上的锁扣件,所述锁扣件包括组装在金属本体的固持部和用于锁扣对接连接器的锁扣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与金属本体相组装的盖体,该盖体包括底壁、自底壁两侧向上延伸的一对侧壁及由底壁和侧壁形成的用于收容金属本体和线缆的空间。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在从对接连接器上脱离时,可更好的保护线缆和线缆连接器组件,以防止磨损和松弛。
文档编号H01R13/00GK201069843SQ20072014189
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5日
发明者杰利·吴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