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198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特别是一种用于电路板之间传输电力的 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的组合件。
背景技术
电子电路的设计者通常会关注于两个基本电路部分,即逻辑(或信号)部 分以及电源部分,且在设计逻辑电路时,因为在逻辑电路中流动的电流较低,
使得设计者通常不会考虑由于状态改变所造成(如温度)在电气属性中的任 何变化(如电路组件的阻抗),然而,高电流的流动将使得电源电路在电气 属性上会产生变化,因此针对使用于电源电路中而设计的电源连接器必须能够 散热(主要由焦耳效应所产生),使得因电流改变所造成的电气属性变化可有 效减至最低。
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319540号揭示了 一种传输电力的电源连接器组件, 这种电源连接器组件由安装于电路板上相互配对插接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 接器组成,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绝缘本体和组装在插座绝缘本体内的母端子 组,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绝缘本体和组装在插头绝缘本体内的公端子组。每一
向前延伸形成的上、下两片对接臂,公端子的两片对接臂呈平板状,母端子的 两片对接臂呈弯曲状。当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相互对接并形成电性导通 时,公、母端子的对接臂相互弹性接触。端子的大面积的平板状本体及两片式 本体间的空隙设计有助于电力传输时的散热。插座和插头绝缘本体的顶壁上成
6排开设有若干通孔,也有助于电力传输时的散热。
该专利所揭示的现有技术中虽然端子和绝缘本体的结构已经对如何实现 有效的散热有了 一定的设计考量,但其绝缘本体的顶壁散热通孔的设计仅对电 力传输时热量向上散发进行了重点考虑,散热方向与散热方式均有其局限性。 进一步的,散热通孔越多,虽然会提升散热效果,但同时会降低绝缘本体顶壁 的强度。
所以,针对此类电源连接器的绝缘本体散热结构设计,仍有进一步改进的 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绝缘本体的结构设计可以 有效的散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以釆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相互配对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所述 插座连接器包括一插座绝缘本体和组装于所述插座绝纟彖本体的母端子组,所述 插头连接器包括一插头绝缘本体和组装于所述插头绝缘本体的公端子组,所述 插头绝缘本体具有一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顶壁、底壁、两侧壁及位于顶壁 与底壁之间的若干间隔壁,所述间隔壁之间形成有安装公端子组的端子收容通 道,所述端子收容通道在所述主体部的前端面开口,所述插座绝缘本体具有一 对接空腔,所述插头绝缘本体的主体部前部插接在所述插座绝缘本体的所述对 接空腔内,所述插座绝缘本体与所述插头绝缘本体配合处形成用来散热的对流 通道,所述插头绝缘本体的主体部外表面形成有若干定位肋,所述定位肋高出 其所在的壁面并与所述插座绝缘本体的所述对接空腔相邻近,在所述定位肋所 在的对应壁面与所述对接空腔内壁之间形成间隙而形成所述对流通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又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相互配对的第一电源连接器和第二电源连接器,所述第 一 电源连接器包括第 一绝缘本体和组装于所述第 一绝缘本体的若干 第 一 电源端子,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和组装于所述第二绝缘 本体的若干第二电源端子,所述第 一绝缘本体具有收容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前部 的对接空腔,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两侧设有一对导引柱,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两侧 设有收容所述导引柱的一对导引腔,所述导^ 1柱与所述导引腔的配合为所述第
一电源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的对接提供引导,所述第 一绝缘本体与所 述第二绝缘本体配合处形成用来散热的对流通道,所述第 一绝缘本体的所述导 引腔与所述对接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所述导引柱内侧凹陷形成槽 道,所述第 一绝缘本体的所述导?I腔和所述对接空腔及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导《I 柱的所述槽道相互连通形成所述对流通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相互配对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所述 插座连接器包括一插座绝缘本体和组装于所述插座绝缘本体的一排第一电源 端子,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一插头绝缘本体和组装于所述插头绝缘本体的一排 第二电源端子,所述插座绝缘本体具有一对接空腔,所述插头绝缘本体具有插 接于所述插座绝缘本体的所述对接空腔内的主体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绝 缘本体具有与所述对接空腔相邻的中间壁,所述中间壁内开设有一排端子收容 通道,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穿设于所述端子收容通道并延伸入所述对接空腔内, 所述插座绝缘本体与所述插头绝缘本体配合处形成用来散热的对流通道,所述 插座绝缘本体的所述对接空腔顶壁形成有若干肋条,所述肋条邻近所述插头绝 缘本体的主体部上表面并在肋条之间形成空隙,所述中间壁底部位于所述端子 收容通道下方形成有贯穿孔,所述肋条之间的空隙和所述中间壁的贯穿孔分别 形成所述对接空腔上方和下方的所述对流通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插座绝缘本体与插头绝缘本体配合处形成的各种结构的对流通道设 计,可以使高电压高电流的电力通过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电源端子传输时产生的热量得以扩散。


图1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对接后的立体组
合图2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对接后的另 一角 度的立体组合图3为本发明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4为本发明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5为本发明插座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6为本发明插座连接器的母端子的立体图7为本发明插座连接器的绝缘本体沿图1中A-A线方向剖开的立体局部 剖视示意图8为本发明插座连接器沿图1中A-A线方向剖开的立体局部剖视示意
图9为本发明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IO为本发明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11为本发明插头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12为本发明插头连接器的公端子的立体图13为本发明插头连接器的绝缘本体沿图9中B-B线方向剖开的立体局 部剖视示意图14为本发明插头连接器沿图9中B-B线方向剖开的立体局部剖^L示意
图15为图1所示的电源连接器组件沿图1中C-C线方向剖开的立体局部 剖视示意图16为本发明插头连接器的插头绝缘本体与插座连接器的插座绝缘本对接后沿图1中D-D线方向剖开的剖视示意图17为本发明插头连接器的公端子与插座连接器的母端子对接前的立体 示意图18为本发明插头连接器的公端子与插座连接器的母端子对接后的立体 示意图19为图2所示的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组件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阅图1、 2所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组件包括两个相互配对且通过各 自的电源端子相互对接而实现高电压高电流传输的两个电源连接器,分别为第 一电源连接器和第二电源连接器,第 一电源连接器包括第 一绝缘本体与安装在 第 一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 一 电源端子,第二电源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与安 装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二电源端子,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源连接器为插座连 接器2,第二电源连接器为插头连接器1,安装在插座连接器2的第一电源端 子为母端子,安装在插头连接器1的第二电源端子为7>端子,插头连接器1和 插座连接器2用来分别安装在一块电路板上,二者可相互插接而实现电源端子 公端子和母端子之间的电性导通,进而实现两块电路板之间的电力传输。
请一并参阅图3至5所示,插座连接器2包括插座绝缘本体21 、组装在插 座绝缘本体21内的母端子组22和第一信号端子组23。
插座绝缘本体21大体为射出成型的纵长构形的一长方体状塑料体,其包 括用来收容端子的主体部210及位于主体部210纵长方向两端的侧部211,主 体部210包括相互平行的顶壁212、底壁213及位于顶壁212与底壁213之间 的中间壁214,顶壁212和底壁213之间形成有一纵长构形的在主体部210的 前端面开口的对接空腔215。侧部211形成有一与对4妄空腔214相连通的导引 腔216,导引腔216从侧部211的前端向后延伸贯穿,在侧部211顶壁上开设 有与导引腔216和对接空腔214相连通的贯穿孔217。在顶壁212下表面自主体部210的前端面向后延伸形成若千肋条218。
请重点参阅图6,母端子组22包括多个沿纵长方向排列成一排的用来传输 电力的母端子对220,每个母端子对220由两个相对设置的母端子221、 222 组成。每个母端子包括矩形平板状的基部2201、自基部2201向下延伸形成的 安装脚2202及自基部2201向前延伸形成的接触臂2203。本实施方式中,每个 母端子的安装脚2202为四个,自基部2201后部的底^^向下延伸,用来通过穿 孔焊接技术(Through-Hole Technology)焊接至对应电路板上。当然,在其他实 施方式中,安装脚2202的个数可以视设计需要变化,而且,安装脚2202也可 以采用常见的其他方式的与电路板的连接结构,如采用表面安装技术(SMT)焊 接,或者,压入式配合技术(Press-fit Technology),在基部2201前部顶侧缘与 底侧缘分别形成有倒刺状固持部2204。本实施方式中,母端子对220中母端子 221、 222是面对面设置,而且所有结构呈镜像对称,母端子对220的接触臂 2203为前窄后宽的悬臂梁形态,包括从各自基部2201前缘向内侧折弯靠拢的 一对弯折部2205和/人弯折部2205进一步向外侧折弯后向前延伸形成一对向外 逐渐张开的接触部2206,在接触部2206末端向内弯曲形成引导部2207,并在 弯曲处形成用来对接的触点2208。
请参阅图1、 4,第一信号端子组23插设于插座绝缘本体21的中间壁214 的接近中央位置的呈矩阵排列的若干通孔219中,包括用来传输信号的排列成 矩阵状的若干针脚状信号端子230。
请结合参阅图5、 7、 8,插座绝缘本体21的主体部210的中间壁214内形 成有一排端子收容通道2140,每个端子收容通道2140均设有一对上卡槽2141 和一对下卡槽2142,上卡槽2141凹设于顶壁212下表面且乂人中间壁214位置 延伸至顶壁212后端,下卡槽2142凹设于中间壁214内, 一个母端子对220 对应插设在一个端子收容通道2140中,该母端子对220中每个母端子221 、222 的固持部2204对应卡持于上卡槽2141和下卡槽2142内,母端子221、 222的 接触臂2203向前延伸入插座绝缘本体21的对接空腔215内且悬空设置,安装脚2202向下延伸出插座绝缘本体21的底壁213,用来插设于电路板上。
请参阅图4、 5,插座绝缘本体21的中间壁214底部位于每个端子收容通 道2140下方均形成有贯穿孔2143,每个端子收容通道2140内 一对上卡槽2141 之间及下卡槽2142之间进一步凹陷形成一沟槽2144。
请参阅图9至11,插头连接器1包括插头绝缘本体11、组装在插头绝缘 本体11内的公端子组12和第二信号端子组13。
插头绝缘本体11大体为射出成型的纵长构形的一长方体状塑料体,其包 括用来收容端子的主体部110及位于主体部110纵长方向两端的侧部111,主 体部110包括相互平行的顶壁112、底壁113和两侧壁114及位于顶壁112与 底壁113之间的成一排的若干间隔壁115。间隔壁115自主体部110的前端面 116向后延伸,在每两个间隔壁115之间形成有端子收容通道117,端子收容 通道117在主体部110的前端面116上开口,且间隔壁115每一侧面的顶端、 底端和中间各朝端子收容通道117延伸形成一凸条1150。每一侧部111包括用
1111,导引柱1111的内侧未提供导引作用且与侧壁114相连接,该内侧上、下 方均凹陷挖空形成有槽道1112,槽道1112从导引柱1111前端向后延伸至安装 部lllO。主体部110的前部的四个角落分別延伸形成有四条定位肋118,与顶 壁112和侧壁114邻接的定位肋118高出顶壁112的上表面和侧壁114的外侧 面,与底壁113和侧壁114邻接的定位肋118高出底壁114的上表面和侧壁114 的外侧面,每个定位肋118向前延伸超过前端面116 —定距离形成定位块1181。 请参阅图12,公端子组12包括多个沿纵长方向排列成一排的用来传输电 力的公端子对120,每个公端子对120由两个相对设置的公端子121、 122组成。 每个公端子包括矩形平板状的主体部1201和自主体部1201向下延伸形成的安 装脚1202,主体部1201的前部形成有4妄触部1203。本实施方式中,每个7>端 子的安装脚1202为四个,自主体部1201后部的底缘向下延伸,用来通过穿孔 焊接技术(Through-Hole Technology)焊接至对应电^各板上。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安装脚1202的个数可以视设计需要变化,而且,安装脚1202也可以 采用常见的其他方式的与电路板的连接结构,如采用表面安装技术(SMT)焊接, 或者,压入式配合技术(Press-fit Technology)。在主体部1201顶侧缘与底侧缘 分别形成有倒刺状固持部1204。本实施方式中,公端子对120中公端子121、 122是相互平行且面对面间隔一定距离形成一配接空间1205,而且所有结构呈 镜像对称,位于主体部1201顶侧缘的固持部1204是位于接近中间位置,位于 主体部1201底侧缘的固持部1204是位于安装脚1202前方,公端子的接触部 1203前端有一导角而形成引导部1206。
请参阅图10、 15,第二信号端子组13插设于插头绝缘本体11的主体部 110的接近中央位置的呈矩阵排列的若干通孔119中,包括用来传输信号的排 列成矩阵状的若干信号端子130,信号端子130的接触部呈两片状弹性臂结构, 用来收容插座连接器2的针脚状第一信号端子230。
请参阅图13至15,在每个端子收容通道117内紧邻间隔壁115的顶端和 底端的凸条1150处均设有一对上卡槽1171和一对下卡槽1172,上卡槽1171 凹设于顶壁112下表面且从邻近前端面116处向后延伸至顶壁112后端,下卡 槽1172凹设于底壁113上表面且从邻近前端面116处向后延伸至底壁113中 部, 一个公端子对120对应插设在一个端子收容通道117中,该公端子对120 中每个公端子121、 122的主体部1201对应插设于端子收容通道117的上卡槽 1171和下卡槽1172内,且抵靠在凸条1150上,并通过固持部1204提供固定 作用。间隔壁115的多个凸条1150设计,使间隔壁115与^^端子121、 122的 主体部1201外侧面间形成更多的空隙,有利于提升电力传输时的散热效果。 公端子121、 122的接触部1203位于端子收容通道117的前部,而引导部1206 则紧邻插头绝缘本体11的前端面116,安装脚1202向下延伸出插头绝缘本体 11的底壁113,用来插设于电路板上。
请参阅图15至16及图19,当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组件的插头连接器1与插 座连接器2相互对接时,插头绝缘本体11的主体部110前部插入插座绝缘本体21的对接空腔215内,插座连接器2的公端子组22插入插头绝缘本体11 的主体部110的端子收容通道117内而与插头连接器1的母端子组12相抵接 而达成电性导通,插头绝缘本体11的导引柱1111与插座绝缘本体21的导引 腔216相互配合而可在对接过程中提供导引作用。
当插头连接器1与插座连接器2相互对接后,插头绝缘本体11的主体部 110前部插接入插座绝缘本体21的对接空腔215内,插头绝缘本体11的主体 部110外表面与插座绝缘本体21的对接空腔215内壁之间形成了对流通道。 插头绝缘本体11的定位肋118抵靠在插座绝缘本体21的主体部210的对接空 腔215内的对应壁面上,由于定位肋118位于插头绝缘本体11的顶壁112、底 壁113和两侧壁114的部分均高出对应壁的外表面,形成高度落差,从而在对 接后的插头绝缘本体11的主体部110与插座绝缘本体21的对接空腔215内壁 之间存在间隙而形成了对流通道,同时定位肋118的前端定位块1181与插头 绝缘本体11的前端面116之间形成的高度落差也使前端面116与插座绝缘本 体21的对接空腔215的对应壁面之间存在间隙而形成了对流通道;插座绝》彖 本体21的对接空腔215内的若干肋条218与插头绝缘本体22的顶壁112相抵 靠,肋条218之间的间隙形成了对流通道,而中间壁214的贯穿孔2143、端子 收容通道2140的沟槽2144也形成了对流通道;插头绝缘本体11侧部111所 设的导引柱1111收容在插座绝缘本体21侧部211所设的导引腔216内,通过 导引柱1111内侧的槽道1112与插座绝多彖本体21的对4妻空腔215的连通而形 成对流通道,同时,插座绝缘本体21侧部211所开设的贯穿孔217也增加了 对流通道的出口。以上对流通道的设计可以使高电压高电流的电力通过端子传 输时产生的热量得以扩散。
请参阅图17、 18,当插头连接器1与插座连接器2相互对接时,插座连接 器2的母端子对220通过其引导部2207和插头连接器1的公端子对120的引 导部1206的相互导引作用,母端子对220的接触臂2203进入公端子对120的 配接空间1205内,并与^^端子对120的主体部1201相4姿触而达成电性导通。母端子对220中的两个母端子221、 222的触点2208分别与公端子对120中的 两个公端子121、 122的接触部1203内侧面弹性抵接,电力传输时,大面积的 端子主体部设计可良好散热,每对端子主体部间的间隙可形成空气对流通道而 方便热量扩散,端子安装脚的并排多个设计可达成在连接器与电路板之间电力 传输时的电流分流。
现有技术中收容在插座和插头绝缘本体的同一个端子收容通道内的公、母 端子均为一件式结构,端子主体部为U型结构,此结构需要先冲压出端子主体 部然后再折弯,此折弯制程常会造成端子折弯处龟裂,进而影响材料电导特性
而降低品质,且折弯后端子因焊接时受高温影响造成金属内应力释放,造成端 子外扩影响焊脚正位度,导致与电路板接合时出现不顺畅或连接器焊脚折脚现 象,而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组件的公、母端子均为两件式设计,采用连续冲压模 具直接沖制,无上述折弯所产生的问题,可有效提升品质,并可降低工时成本, 使产品组装方便,制程简单且品质稳定。进一步的,现有技术中公、母端子的 相互对接的接触臂在冲压后均需多道折弯制程,母端子的一对张开的接触臂还 需要朝两个方向折弯,而本发明的公端子直接由金属板材冲压制成,无需折弯 制程,母端子也是由金属板材冲压制成,每个母端子的接触臂仅需要简单的单 方向折弯制程,制程简单,也可降低多折弯对材料电导特性的影响。
另外,本发明的两件式端子与现有技术中的一件式端子相比,可以实现对 所传输的高电压高电流进行更佳的分流,使端子在材料电导特性规格内可以传 导更高的电压电流。
当然,以上所举的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还可以有 许多其它实施方式,例如,插头连接器1和插座连接器2亦可设计成其中一个 安装于主板等电路板上,另一个与电缆相连接,亦即公、母端子中一个的安装 脚亦可采用常见的与电缆相连接的结构来替代。插头绝缘本体11的定位肋118 亦可设置于主体部110上邻近前端面116的顶壁、底壁或侧壁的其他位置,或 者,定位肋118的表面只高出顶壁、底壁、侧壁、前端面中的一个或几个壁面,
15只要与对应壁面形成高低落差即可形成对流通道。插头绝缘本体11的导引柱
1111的槽道1112也不仅限于设置在导引柱1111内侧的上、下两个,满足与对 接空腔215、导引腔216相连通的其他位置亦可,槽道个数亦可视设计需要而 变化。插头绝缘本体11与插座绝缘本体21配合处提供散热的对流通道的各种 结构设计,亦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所揭露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的教导下所作的针对本发明的等效变化,仍应包含在 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主张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相互配对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一插座绝缘本体和组装于所述插座绝缘本体的母端子组,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一插头绝缘本体和组装于所述插头绝缘本体的公端子组,所述插头绝缘本体具有一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顶壁、底壁、两侧壁及位于顶壁与底壁之间的若干间隔壁,所述间隔壁之间形成有安装公端子组的端子收容通道,所述端子收容通道在所述主体部的前端面开口,所述插座绝缘本体具有一对接空腔,所述插头绝缘本体的主体部前部插接在所述插座绝缘本体的所述对接空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绝缘本体与所述插头绝缘本体配合处形成用来散热的对流通道,所述插头绝缘本体的主体部外表面形成有若干定位肋,所述定位肋高出其所在的壁面并与所述插座绝缘本体的所述对接空腔相邻近,在所述定位肋所在的对应壁面与所述对接空腔内壁之间形成间隙而形成所述对流通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肋在所 述插头绝缘本体的主体部的前部的角落处延伸形成。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肋与所 述插头绝缘本体的顶壁和侧壁领接且高出顶壁的上表面。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肋与所 述插头绝缘本体的底壁和侧壁领接且高出底壁的上表面。
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肋 高出所述插头绝缘本体的侧壁的外表面。
6、 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定位肋向前延伸超过前端面形成定位块,并与所述对接空腔对应壁面相抵 靠。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肋向前延伸超过前端面 一定距离形成定位块,并与所述对接空腔对应壁面相抵靠。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对应端子收容通 道的所述间隔壁的侧面的顶端、底端和中间各朝端子收容通道延伸形成 一 凸 条,公端子组中收容在所述端子收容通道内的公端子抵靠在所述凸条上。
9、 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相互配对的第一电源连接器和第二电源 连接器,所述第 一电源连接器包括笫 一绝缘本体和组装于所述第 一绝缘本体的 若干第一电源端子,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和组装于所述第二 绝缘本体的若干第二电源端子,所述第 一绝缘本体具有收容所述第二绝缘本体 前部的对接空腔,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两侧设有一对导引柱,所述第一绝缘本体 两侧设有收容所述导引柱的一对导引腔,所述导引柱与所述导引腔的配合为所 述第一电源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的对接提供引导,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绝缘本体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配合处形成用来散热的对流通道,所述第一 绝缘本体的所述导引腔与所述对接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所述导引 柱内侧凹陷形成槽道,所述第 一绝缘本体的所述导51腔和所述对接空腔及所述 第二绝缘本体导引柱的所述槽道相互连通形成所述对流通道。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本 体包括收容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的主体部及位于主体部纵长方向两端的侧部,所 述导引柱形成于所述侧部上。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具有 用来安置在电路板上的L形安装部,所述导引柱自所述安装部向前延伸形成。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导引柱的所迷 槽道是在所述导引柱内侧的上、下方凹陷挖空形成且延伸至安装部。
13、 如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引腔前后贯穿,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上对应所述导引腔的顶壁上开设有与 导引腔相连通的贯穿孔。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柱的未提供导引作用的内侧与第二绝缘本体的所述主体部的侧壁相连接,所述主体 部的该侧壁上角落处形成有定位肋,该定位肋高出对应侧壁的外表面。
15、 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相互配对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一插座绝缘本体和组装于所述插座绝缘本体的一排第一 电源端子,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一插头绝缘本体和组装于所述插头绝缘本体的 一排第二电源端子,所述插座绝缘本体具有一对接空腔,所述插头绝缘本体具有插接于所述插座绝缘本体的所述对接空腔内的主体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 座绝缘本体具有与所述对接空腔相邻的中间壁,所述中间壁内开设有一排端子 收容通道,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穿设于所述端子收容通道并延伸入所述对接空腔 内,所述插座绝缘本体与所述插头绝缘本体配合处形成用来散热的对流通道, 所述插座绝缘本体的所述对接空腔顶壁形成有若干肋条,所述肋条邻近所述插 头绝缘本体的主体部上表面并在肋条之间形成空隙,所述中间壁底部位于所述 端子收容通道下方形成有贯穿孔,所述肋条之间的空隙和所述中间壁的贯穿孔 分别形成所述对接空腔上方和下方的所述对流通道。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迷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收容 通道中均设有一对上卡槽和一对下卡槽,每个上卡槽与下卡槽位置对应,固持 收容一个第一电源端子。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收容 通道内一对上卡槽之间进一步向上凹陷形成一沟槽,所述沟槽形成对流通道。
18、 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 收容通道内一对下卡槽之间进一步向下凹陷形成一沟槽,所述沟槽形成对流通 道。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绝缘 本体的所述主体部外表面形成有若干定位肋,所述定位肋向前延伸超出所述插 头绝缘本体的前端面而形成定位块,定位块与所述插座绝缘本体的对接空腔对 应壁面相抵靠而在所述插头绝缘本体的前端面与所述插座绝缘本体的对接空腔对应壁面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与插座绝缘本体的所述肋条之间的空隙、所 述中间壁的贯穿孔及所述端子收容通道内的所述沟槽相连通而形成对流通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由相互配对的插头连接器(1)和插座连接器(2)组成,插头连接器包括一插头绝缘本体(11)和组装于插头绝缘本体的公端子组(12),插座连接器包括一插座绝缘本体(21)和组装于插座绝缘本体的母端子组(22),插头绝缘本体插座的前部插接于插座绝缘本体的对接空腔(215)内,插头绝缘本体前部的定位肋(118)高出对应壁面而形成高度落差,插头绝缘本体的导引柱(1111)未提供导引作用的内侧凹陷,插座绝缘本体的对接空腔顶壁的肋条(218)之间形成间隙,这些结构均使插座绝缘本体与插头绝缘本体配合处形成对流通道,可以使高电压高电流的电力通过端子传输时产生的热量得以扩散。
文档编号H01R13/00GK101505017SQ20081002059
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4日
发明者戴宏骐, 郑义宏 申请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