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甲醇型燃料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5247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接甲醇型燃料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特别是涉及在燃料中使用液体甲醇的直接甲醇型燃料电池(DMFC: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是通过在电池内使氢和曱醇等燃料发生电化学氧化,将燃料 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并进行获取的电池,由于没有象火力发电那样的 由燃料燃烧引起的NOx和SOx等的发生,因此作为清洁的电能供给源受到 关注。这样的燃料电池,为了谋求电池输出的提高,需要用于使供给燃料的 要求和使发生的反应物移动的要求相平衡的结构。例如已知在燃料极或者 氧极内设置含有氟树脂、硅树脂、聚乙烯等疏水性材料的层的技术(例如, 专利文献l)。另外,曾经公开了具备使气体扩散电极的气体透气度和保湿性兼备的 结构的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型燃料电池(例如,专利文献2)。特别是直 接甲醇型燃料电池(DMFC),与以氢为燃料的气体燃料用固体高分子燃 料电池(PEMFC)等其它燃料电池相比,可进行小型化、轻量化,最近, 作为笔记本电脑和便携电话等的电源正在进行各种各样的研究。DMFC的基本反应如下。阳极CH3OH+H20—C02+6H++6e (式l) 阴极(3/2 ) 02+6H++6e——3H20 (式2 )按照式l所示那样,在阳极需要的是甲醇和水分子。例如,利用以铂 和釕(Ru)为主的合金催化剂,可从各l个分子的曱醇和水分子,生成l个分子的二氧化碳作为废弃物、并生成6个质子和6个电子。电子通过经 由外部电路可作为电力输出来利用。另外,按照式2所示那样,在阴极需要的是氧、质子以及电子。6个 电子与经由质子传导性电解质膜而来的6个质子以及3/2分子的氧在阴极 发生反应,生成3分子的水作为废弃物。在以往的DMFC的阳极中,使用了被覆了混合疏水性的氟化聚合物和 碳粉末而成的浆液的被覆复写纸(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l:特开2001-283875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5-174607号7>才艮专利文献3:特表2005-514747号公报发明内容现有的DMFC,现实上从燃料中发生式l没有显示出的水的消耗。例 如为质子的移动、水从阳极向阴极的扩散。这样的燃料电池,为了谋求电池输出的提高,需要用于使供给燃料的 要求和使发生的反应物移动的要求相平衡的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和2 公开的含有疏水性材料的层,发挥下述功能控制反应气体向催化层的供 给、生成的气体的排出,特别是蓄积于阴极电极的水的排出。然而,采用这样的现有的结构时,水的透过量的抑制不充分,蓄积于 阴极电极的水的排出不充分,氧向阴极的供给拖延,使燃料电池长时间稳 定地工作是困难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妨害在高电流密度区的顺利的电流 利用,作为燃料电池可使其长时间稳定地工作的直接曱醇型燃料电池。本发明的直接曱醇型燃料电池具备电解质膜;设置于电解质膜的一 个面上的阳极催化层;设置于电解质膜的另一个面上的阴极催化层;设置 于阳极催化层的与设置有电解质膜的面相对的面,具有疏水性和导电性的 第1燃料调整层;设置于第1燃料调整层的与设置有阳极催化层的面相对 的面,具有疏水性和导电性的第2燃料调整层;设置于第2燃料调整层的与设置有第1燃料调整层的面相对的面,具有疏水性和导电性的第3燃料 调整层;和设置于第3燃料调整层的与设置有第2燃料调整层的面相对的 面,具有疏水性和导电性的阳极GDL层,第3燃料调整层具有比第2燃 料调整层小的细孔,第l燃料调整层具有比第2燃料调整层小的细孔、并 具有比第3燃料调整层大的细孔。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可提供通过抑制水从阳极向阴极的扩散,来防止水在阴 极的淤塞,不妨害向阴极供给氧,并能够充分确保电池输出,作为燃料电 池可以确保长时间的稳定性的直接曱醇型燃料电池。


图l是本实施形态所述的直接曱醇型燃料电池的电池剖面图。图2是实际制作的直接曱醇型燃料电池的剖面图。图3是实施例1所述的阳极电极的燃料调整层中的细孔径分布。图4是阴极电极的细孔径分布。图5是实施例1中的电流电压特性的结果图。图6是比较例1中的电流电压特性的结果图。图7是比较例2中的电流电压特性的结果图。符号说明10电解质层;20阳极催化层;25CCM ( Catalyst Coated Membrane);30阴极催化层;40第1燃料调整层;50第2燃料调整层;60第3燃料调整层;70 阳极GDL层; 80 阴极MPL层; 90 阴极GDL层; 100阳极电极; 150燃料调整层; 200阴极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附图的记 载中,在同一部分上带有同一符号,省略重复的记载。另外附图是模式性 的附图,其厚度和平面尺寸的关系、各层厚度的比率等与现实的不同。此 外,也包括了在附图相互间相互的尺寸关系、比率不同的部分。最初,对直接曱醇型燃料电池(DMFC)进行说明。直接甲醇型燃料 电池的膜电极复合体(燃料电池起电部),是按顺序顺次层叠有阳极集电 体、阳极催化层、质子传导性膜、阴极催化层和阴极集电体的膜电极复合 体。集电体是多孔质导电性材料,也具有向催化层供给液体燃料或氧化剂 气体的作用,因此也称为扩散层(以下称为扩散层)。催化层,例如包含含有催化活性物质和导电性物质以及质子传导性物 质的多孔质层。例如,在催化层是以导电性物质为担载体的载体催化剂的 场合,催化层可包含含有载体催化剂和质子传导性物质的多孔质层。另外,也将扩散层和催化层统称称为电极,也将阳极扩散层和阳极催 化层称为燃料极,将阴极扩散层和阴极催化层称为氧化剂极(氧极)(以 下称为燃料极、氧化剂极)。当向阳极催化层供给含有甲醇和水的混合燃料、向阴极催化层供给空 气(氧)时,在各自的电极内的催化层中发生化学式(1)和化学式(2) 所示的催化反应。因此,催化层也称为反应层。燃料极CH3OH+H20—C02+6H+6e (1)氧化剂极6H++ (3/2) 02+6e——3H20 (2)在阳极,甲醇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子以及电子。质子通过电 解质膜到达阴极。在阴极,氧和质子以及经由外部电路到达阴极的电子进 行结合,生成水。在DMFC中,通过从液体燃料贮藏部以液体(曱醇水溶液)状态向燃 料极的催化层供给甲醇和水,在催化剂上可生成质子(H+)、电子(e一) 以及二氧化碳(反应式CH3OH+H20—C02+6H++6e_ ),质子从高分子 固体电解质膜中透过,在氧化剂极的催化层与氧化合,生成水。此时,通 过将燃料极、氧化剂极与外部电路连接,利用发生的电子获取电力。生成 的水从空气极向系统外放出。另一方面,在燃料极发生的二氧化碳,在将 液体燃料直接供给电池的场合,在燃料液相中扩散,通过只透过气体的气 体透过膜,向燃料电池的系统外排出。对于这样的燃料电池,为了得到优异的电池特性,要求可向各自的 电极顺利地供给适量的燃料;在催化活性物质和质子传导性物质以及燃料 的三相界面,极快而多地发生电极催化反应;使电子和质子顺利地移动; 将反应生成物极快地排出。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附图的记 载中,在同一部分上带有同一符号,省略重复的记载。另外附图是模式性 的附图,厚度和平面尺寸的关系、各层厚度的比率等与现实的不同。此外, 也包括了在附图相互间相互的尺寸关系、比率不同的部分。图l表示本实施形态所述的DMFC的电池剖面图。本实施形态所述的DMFC,如图1所示那样,具备电解质膜IO、设置 在电解质膜10的阳极电极100侧的面上的阳极催化层20、设置在电解质 膜10的阴极电极200侧的面上的阴极催化层30。电解质膜10,例如可通过使用采用过氧化氢和硫酸的公知方法 (G.Q丄u, et al. Electrochimica Acta 49 ( 2004 ) 821 ~ 828 ),对+刀断成纵 长40mm、横宽50mm左右的市售的全氟碳磺酸膜(例如Dupont公司, Nafionl12,注册商标)进行前处理来形成。阳极催化层20主要为了促进甲醇和水的朝向质子、电子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而使用,例如可以使用将Johnson & Metthey ^>司制的Pt/Ru合金 催化剂(Pt/RuBlackHiSPEC6000)和全氟碳碌酸溶液(Dupont公司制的 Nafion溶液Aldrich SE-29992、 Nafion重量为5重量% )混合分散,涂 布于PTFE片上而形成的阳极催化层。干燥后的阳极催化层20中的Pt/Ru 的涂布量(以后称为加入(Loading)量)例如规定为约6mg/cm2。阴极催化层30主要为了促进质子、电子和氧朝向水的反应而使用,例 如可以使用将E-TEK公司制的Pt/C催化剂(HP 40重量。/oPtonVulcan XC-72R)和全氟碳磺酸溶液(Dupont公司制的Nafion溶液Aldrich SE-20092、 Nafion重量为5重量% )混合分散,涂布于PTFE片上而形 成的阴极催化层。千燥后的阴极催化层30中的Pt的加入(Loading )量为 约2.6mg/cm2。将在PTFE片上形成的阳极催化层20以及阴极催化层30,在载置于 PTFE片上的原样状态下切分成纵长30mm、横宽40mm的大小之后,将 阳极催化层20以及阴极催化层30按压在电解质膜10上,通过在125。C以 10kg/cn^热压接约3分钟,可在电解质膜10上形成阳极催化层20以及阴 极催化层30 (以下,将电解质膜10、阳极催化层20以及阴极催化层30 的叠层体称为CCM ( Catalyst Coated Membrane ) 25)。另外,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并卸掉PTFE片而得到的CCM25,阳极催 化层20以及阴极催化层30部分的厚度为约90nm。其中,阳极催化层20 的厚度为约30jim,阴极催化层30的厚度为约30nm。在CCM25的阳极催化层20侧设置有阳极GDL层70 (阳极电极侧多 孔质气体扩散层)。在阳极催化层20和阳极GDL层70之间设置有燃料 调整层150。在CCM25的阴极催化层30侧设置有阴极GDL层90 (阴极电极側多 孔质气体扩散层)。在阴极催化层30和阴极GDL层卯之间设置有阴极 MPL层80 (阴极电极侧致密疏水层)。在阳极GDL层70的与设置有燃料调整层150的面相对的面,设置有 向阳极GDL层70供给液体燃料(甲醇)的未图示出的燃料供给手段。另外,在阴极GDL层卯的与设置有阴极MPL层80的面的相对的面,设置 有向阴极GDL层70供给氧化剂气体(空气)的未图示出的氧化剂气体供 给手段。阳极GDL层70,可使用例如对于东丽公司制的复写纸TGPH-090, 采用约30重量%的PTFE实施疏水处理而成的E-TEK公司制的 TGPH-090,30重量。/o.Wetproofed。阴极MPL层80以及阴极GDL层90,可很合适地使用在阴极GDL 层卯上设置有阴极MPL层80的、带有MPL层的阴极GDL层(例如, E-TEK公司制的Elat GDL LT-2500-W (厚度为约360jim ))。燃料调整层150具备在阳极催化层20的与设置有电解质膜10的面 相对的面设置的第1燃料调整层40;在第1燃料调整层40的与设置有阳 极催化层20的面相对的面设置的第2燃料调整层50;在第2燃料调整层 50的与设置有第1燃料调整层40的面相对的面设置的第3燃料调整层60。第1燃料调整层40,釆用以疏水性材料和导电性材料为基材的多孔质 基材构成。这里所说的疏水性材料,可以列举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 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 (FEP)、聚氯三氟乙烯(PCTFE)、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氟乙 烯(PVE)、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ETFE)等。另外,导电性材料可以 合适地使用导电性碳。作为导电性碳,可以列举例如炉黑、乙炔黑、石墨 黑等。构成阳极中间层12的导电性碳的DBP吸油量的范围例如为130 ~ 250ml/100g。第2燃料调整层50具备在含有纤维55的多孔质基材中填充了疏水性 材料和导电性材料的构成。这里所说的纤维55,可以合适地使用具有导电 性和耐蚀性的碳纤维,但并不限于碳纤维。疏水性材料和导电性材料可以 使用与第1燃料调整层40同样的材料。第3燃料调整层60采用以疏水性材料和导电性材料为基材的多孔质基 材构成。导电性材料和疏水性材料可使用与第l燃料调整层40同样的材料。对燃料调整层150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首先,起初制作第2燃料调整层50。关于最初的浆液的制备,例如制 备下述浆液,即将CABOT公司制作的碳粉末(VULCAN XC-72R)和 PTFE 60重量%的乳液(ALDRICH,在水中^fL有60重量%的聚四氟乙 烯)混合分歉并使得PTFE重量为整体的约50%的浆液(低粘度状态的浆 液)。接着使用该浆液,以例如东丽公司制的复写纸TGPH-030 (厚度为约 100jim)为基材进行准备。再者,该基材不一定需要疏水处理。对于上述基材,采用加压式喷雾法将制备的浆液喷吹填充到两面。此 时,对基材喷吹并使得所喷吹过的地方至少数秒、理想上10秒钟左右不干 燥而保持润湿的状态。该加压式喷雾法,例如可以使用岩田(Iwata)公司 制的简易喷枪(EclipseHP-CS)。涂布时,优选将阳极GDL层25加热保 持在例如50。C以上以使得喷吹面不湿。喷吹填充至包括复写纸在内的厚度变为约100nm为止。接着,制作第3燃料调整层60。将没有进行粘度调整的浆液(低粘度状态的浆液)用简易喷枪对基材 进行喷吹这一点,与采用加压式喷雾法的涂布相同。^f旦是,喷吹填充在对 基材进行喷吹并使得所喷吹过的地方至少数秒、理想上10秒钟左右不干燥 而保持湿润的状态这一点上不同。例如,通过对复写纸进行控制以使得维 持约50。C,可以按照上述那样进行喷吹并使得保持润湿状态,可控制细孔 径。另外,如上述那样,进行喷吹直到包括复写纸在内的厚度变为约160nm 为止。最后,制作第l燃料调整层40。在此,所谓喷吹填充,与在第3燃料调整层60的制作实施形态中说明 的、使用加压式喷雾法的涂布在以下的点上不同。将没有进行粘度调整的浆液(低粘度状态的浆液)用简易喷枪对基材 进行喷吹这一点,与采用加压式喷雾法的涂布相同。但是,喷吹填充在以 喷雾状对基材进行喷吹并使得所喷吹过的地方至少数秒、理想上保持干燥的状态这一点上不同。例如,通过对复写纸进行控制以使得维持约65。C, 可以按照上述那样进行喷吹并4吏得^f呆持干燥状态,可控制细孔径。如上述那样,进行喷吹直到包括复写纸在内的厚度变为约220fim为 止,从而形成于第2燃料调整层50的表面。本实施形态中的阳极MPL层断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的一例示于图2。 在图2中,在约100nm厚的复写纸上填充有浆液,进而可知附加有lOOjim 的浆液。第1燃料调整层40内的细孔径为例如0.1 ~ lnm,第2燃料调整层50 内的细孔径为例如1 ~ lOjim,第3燃料调整层60内的细孔径为例如0.01 ~ O.lnm。细孔径可以由水4艮压入法进行测定。另外,第1~第3燃料调整层的合计厚度例如以100~30(Him的范围构成。第3燃料调整层60,如上述那样,以第3燃料调整层60内含有的细 孔的径比其它调整层的小的程度致密地形成。因此,第3燃料调整层60, 抑制向阳极GDL层70供给的液体燃料的量,并向第2燃料调整层50供 给。第2燃料调整层50,如上述那样,以第2燃料调整层50内含有的细 孔的径比其它调整层的大的方式形成。因此,第2燃料调整层50,使被第 3燃料调整层60抑制了量而通过的液体燃料进行扩散以使得在阳极电极整 体中变得均匀,并向第1燃料调整层40供给。笫1燃料调整层40,如上 述那样,按笫l燃料调整层40内含有的细孔的径与其它调整层相比为中间 的程度来形成。因此,第1燃料调整层40,将因第2燃料调整层50而扩 散成在阳极电极整体中变得均匀的液体燃料均匀地供给阳极催化层20。如以上所述,本实施形态的DMFC,通过在阳极GDL层和阳极催化 层之间新设置具有上述那样的细孔径分布的燃料调整层,可不妨害在高电 流密度区的顺利的电流利用,并充分确保电池输出,作为燃料电池能够确 保长时间的稳定性。 (实施例1)进行了具备本实施形态所说明的构成的DMFC的发电试验。实际制作的DMFC的剖面图示于图2。另外,图3表示实施例l所述的阳极电极的 燃料调整层中的细孔分布,图4表示构成阴极电极的气体扩散层(带有 MPL的GDL)的细孔分布。图3和图4的横坐标为各层内的细孔径,纵 坐标为其累积容积和孩史分细孔容积。图3和图4中,Pore Size Diameter 表示细孑L^f圣,Cumulative Intrusion ( mL/g)表示累积容积,Log Differential Intrusion (mL/g)表示微分细孔容积。从图3知道,各燃料调整层是细孔分布在细孔径0.15nm附近显示峰 的第1燃料调整层、在细孔径4.5fim附近显示峰的第2燃料调整层、在细 孔径0.06jim附近显示峰的第3燃料调整层。从图4知道,阴极气体扩散层是细孔分布在细孔径0.05nm附近显示 峰的MPL和在细孔径25fim附近显示峰的GDL。采用未图示出的燃料供给手段,对阳极GDL层供给浓度1.2M、燃料 供给量为0.7cc/分钟的燃料(曱醇水溶液燃料)。进而,釆用未图示出的 氧化剂供给手段,从阴极GDL层供给氧浓度20.5%、湿度30%、空气供 给量60cc/分钟的空气(氧化剂),使燃料电池长时间(最大20小时)工 作,评价输出电压的电池特性。此时,利用未图示出的温度调节器使采用 设置在燃料供给手段和氧化剂供给手段中的未图示出的温度传感器测定的 温度为60。C,空气和燃料都没有进行预加热。根据以上的运行条件实施时的电流电压特性的结果图示于图5。在图5中可以确认,发电运行开始初期,0.15A/cm2下的输出电压为 0.42V左右,即^X电后经过20小时之后输出电压也为约0.42V,在20小 时的工作中也能够保持电池输出的稳定性。(比较例1)在本实施形态所说明的构成中,没有设置燃料调整层150,其他为与 实施例1同样的构成而制作DMFC,空气供给量为实施例1的1.5倍,除 此以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运转条件使燃料电池长时间工作,评价输出 电压的电池特性。增大空气供给量的理由是由于没有设置燃料调整层150, 因此水容易积在阴极,从而难以维持电压的缘故。根据以上的运行条件实施时的电流电压特性的结果示于图6。 在图6中,发电运行开始初期,0.15A/cm2下的输出电压为0.40V左右, 但在发电后经过20小时的时刻,输出电压降低到0.343V左右。 (比较例2 )在本实施形态所说明的构成中,在阳极扩散层和阳极催化层之间具有 本申请发明所说的第1燃料调整层40、第2燃料调整层50、第3燃料调整 层60,第1燃料调整层40和第3燃料调整层60其细孔比第2燃料调整层 的小,并且细孔为同等,除此情况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构成制作 DMFC,根据与实施例1同样的运行条件使燃料电池长时间工作,评价输 出电压的电池特性。根据以上的运行条件实施时的电流电压特性的结果图示于图7。在图7中可以确认,发电运行开始初期,0.15A/cm2下的输出电压为 0.43V左右,但在发电后经过20小时的时刻,输出电压降低到0.425V左 右,同时在高电流側的电压降显著。本发明中表示数值范围的"以上,,和"以下,,均包括本数。
权利要求
1.一种直接甲醇型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电解质膜;设置于所述电解质膜的一个面上的阳极催化层;设置于所述电解质膜的另一个面上的阴极催化层;第1燃料调整层,其设置于所述阳极催化层的与设置有所述电解质膜的面相对的面上,具有疏水性和导电性;第2燃料调整层,其设置于所述第1燃料调整层的与设置有所述阳极催化层的面相对的面上,具有疏水性和导电性;第3燃料调整层,其设置于所述第2燃料调整层的与设置有所述第1燃料调整层的面相对的面上,具有疏水性和导电性;和阳极GDL层,其设置于所述第3燃料调整层的与设置有所述第2燃料调整层的面相对的面上,具有疏水性和导电性,所述第3燃料调整层具有比所述第2燃料调整层小的细孔,所述第1燃料调整层具有比所述第2燃料调整层小的细孔、并具有比所述第3燃料调整层大的细孔。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直接甲醇型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2燃料调整层含有具有导电性和耐蚀性的纤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接曱醇型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1 ~第3燃料调整层的合计厚度以90 ~ 300nm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接甲醇型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2燃料调整层的细孔径以1 ~ lOjim形成,所述第3燃料调整层的细孔径 以0.01 0.1jim形成,所述第1燃料调整层的细孔径以0.1 ljim形成。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接曱醇型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 阴极MPL层,其设置于所述阴极催化层的与设置有所述电解质膜的面相对的面上,具有疏水性和导电性;和阴极GDL层,其设置于所述阴极MPL层的与设置有所述阴极催化层的面相对的面上,具有疏水性和导电性。
6. —种直接曱醇型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解质膜;设置于所述电解质膜的一个面上的阳极催化层;设置于所述电解质膜的另 一个面上的阴极催化层;第1燃料调整层,其设置于所述阳极催化层的与设置有所述电解质膜 的面相对的面上,并通过含有具有导电性和耐蚀性的纤维从而具有疏水性 和导电小生;第2燃料调整层,其设置于所述第1燃料调整层的与设置有所述阳极 催化层的面相对的面上,具有疏水性和导电性;第3燃料调整层,其设置于所述第2燃料调整层的与设置有所述第1 燃料调整层的面相对的面上,具有疏水性和导电性;和阳极GDL层,其设置于所述笫3燃料调整层的与设置有所述第2燃 料调整层的面相对的面上,具有疏水性和导电性,所述第3燃料调整层具有比所述第2燃料调整层小的细孔,所述第1 燃料调整层具有比所述第2燃料调整层小的细孔、并具有比所述第3燃料 调整层大的细孔。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接甲醇型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1 ~第3燃料调整层的合计厚度以卯~ 300nm构成。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接曱醇型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2燃料调整层的细孔径以1 ~ 10jim形成,所述第3燃料调整层的细孔径 以0.01 ~ O.ljim形成,所述第1燃料调整层的细孔径以0.1 ~ ljim形成。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接曱醇型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 阴极MPL层,其设置于所述阴极催化层的与设置有所述电解质膜的面相对的面上,具有疏水性和导电性;和阴极GDL层,其设置于所述阴极MPL层的与设置有所述阴极催化 层的面相对的面上,具有疏水性和导电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接甲醇型燃料电池,其不妨害在高电流密度区的顺利的电流利用,可充分确保电池输出,作为燃料电池可确保长时间的稳定性。本发明所述的直接甲醇型燃料电池具备在阳极催化层(20)和阳极GDL层(70)之间设置的第1燃料调整层(40)、第2燃料调整层(50)、第3燃料调整层(60),第3燃料调整层(60)具有比第2燃料调整层(50)小的细孔,第1燃料调整层(40)具有比第2燃料调整层(50)小的细孔、并具有比第3燃料调整层(60)大的细孔。
文档编号H01M8/10GK101276915SQ20081008693
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8日
发明者八木亮介, 安田一浩, 深泽大志, 秋田征人, 角野裕康, 赤坂芳浩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