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6388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固定结构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不断发展,电子元件(特别是中央处理器)运行速度和整体性能在 不断提升,随之其发热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使电子元件能正常工作,业界一般在电子元件上 安装散热装置对其进行散热。通常,所述散热装置包括一与发热电子元件相贴的底座、由 底座向上延伸的若干散热片及连接底座与散热片的若干热管。通常情况下,所述热管直接 焊接在底座上。然而,随着热管数量的增多,热管与散热片之间跨度的加大,此种固定热管 的方式不仅稳定性差且大大增加底座与热管之间的热阻,不利于集中于底板的热量快速通 过热管传导至散热片,影响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因此,当多个热管需要固定在一较小底板 时,且热管与散热片之间的跨度较大的情况下,需要借助一固定元件,将热管稳固在底座上 并使热管与底座紧密贴合以便快速导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较好固定结构的散热装置。 —种散热装置,包括与一发热电子元件贴设的导热板、贴设于导热板的若干热管 及位于导热板之上、供热管穿设其中的一散热器,还包括设置于散热器与导热板之间用来 将热管压紧固定在导热板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一固定板及跨设在固定板上压紧固定 热管的压板,所述热管夹置于压板与导热板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本发明中使用结构紧凑的定位件将热管压紧固定在导 热板上,避免热管直接焊接固定在导热板造成热阻大,稳定性差,有效提高热管与导热板之 间的热传导效率;同时,操作简单,占用空间小,为其他扣具预留出足够空间。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中散热装置的倒置图。
图3为图1中散热装置的部分组装图。
图4为图1中散热装置的组装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散热装置用来对发热电子元件(图未示) 进行散热。该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器10、穿设于散热器10的若干热管、贴设于热管底部的 一导热板30及位于散热器10与导热板30之间用来固定热管的定位件40。导热板30直接 与一主要发热电子元件接触以吸收其热量。
3
所述散热器10由散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其包括相互平行排列叠置的若干矩 形散热片12,每一散热片12上设有供热管穿过的孔洞120。 本实施例中热管数量为四根,其中三根第一热管20紧密排列,另外一根第二热管 50与该第一热管20间隔设置。每一第一热管20大致呈U型,包括直接与导热板30贴设的 一蒸发段22、一冷凝段24及位于蒸发段22与冷凝段24之间而连接该蒸发段22和冷凝段 24的弯曲段26。所述第一热管20的蒸发段22相互紧贴并排设置,位于最外侧的蒸发段22 朝外倾斜设置,所述第一热管20的冷凝段24与蒸发段22垂直设置并穿入散热片12的孔 洞120中。所述第二热管50呈U型,包括一吸热段52及由吸热段52两端垂直向上延伸的 一对放热段54。 所述导热板30由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如铜、铝等,呈矩形板状,其上表面设 置收容第一热管20的蒸发段22的三个相互平行的沟槽32,沟槽32沿导热板30的长度方 向延伸,其横截面呈半圆形。 所述定位件40包括一矩形固定板42与一矩形条状压板44。固定板42中央设一 开口 420,开口 420的大小与导热板30的大小相当。该固定板42于开口 420的相对两侧 朝向开口 420进一步延伸二挡板421。 一对穿孔422分别设在二挡板421的中部。固定板 42 —侧垂直向下延伸出一折边424。靠近折边424,固定板42顶表面设有一长条状的凹槽 426,用以收容第二热管50的吸热段52于其内。该凹槽426平行于导热板30的沟槽32。
压板44为一矩形条板,其长度与固定板42的宽度相当,以便其横跨在固定板42 上。压板44一侧垂直向下延伸出一挡片440,用来止挡于固定板42的折边424上,压板44 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一对固定孔444,该固定孔444对应固定板42上的穿孔422设置。 压板44的底表面与沟槽32对应设有收容槽442,以便与沟槽32共同形成通孔以收容第一 热管20的蒸发段22于其中。 组装时,固定板42盖在导热板30之上,并使其开口 420对应沟槽32,固定板42的 内侧边焊接在导热板30上且挡止于挡板421的下方,第一热管20的蒸发段22贴紧并通过 焊结或其他方式固定在沟槽32内,第二热管50的吸热段52固定在固定板42的凹槽426 内。压板44横跨在固定板42上,其底表面的收容槽442对应热管20的蒸发段22。 一对 螺钉80顺次穿过固定板42的穿孔422,螺锁在压板44的固定孔444内,使压板44固定在 固定板42上并压紧热管20的蒸发段22于导热板30的沟槽32内。第一热管20的冷凝段 24与第二热管50的放热段54穿入散热器10的孔洞120内将散热器10设置于固定板42 之上,同时散热器10与导热板30之间预留出一定的空间,以便扣具等其他元件方便将该散 热装置固定在任何需要的位置上。 工作时,第一热管20吸收由导热板30传导的主要发热电子元件的热量并传至散 热器10散热,固定板42靠近折边424的底表面与一次要发热电子元件接触,第二热管50 吸收该次要发热电子元件的热量并传至散热器10散热。 本发明中在保证散热器10与导热板30之间留有充裕空间的条件下,使用结构紧 凑的定位件40将第一热管20压紧固定在导热板30上,避免第一热管20直接焊接固定在 导热板30造成热阻大,稳定性差,有效提高第一热管20与导热板30之间的热传导效率;同 时,操作简单,占用空间小,为其他扣具预留出足够空间。
权利要求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与一发热电子元件贴设的导热板、贴设于导热板的若干热管及位于导热板之上、供热管穿设其中的一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散热器与导热板之间将热管压紧固定在导热板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一固定板及跨设在固定板上压紧固定热管的压板,所述热管夹置于压板与导热板之间。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开设一开口,所述开口对应 导热板设置,所述热管穿过开口穿入散热器内。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一侧设有止挡于固定板一侧 边的挡片。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侧边延伸出一折边,所述 压板的挡片卡设在折边上。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靠近开口处的一对内侧边 缘设有一对穿孔, 一对螺钉顺次穿过穿孔锁固在压板上,将热管压紧定位在压板与导热板 之间。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顶表面设有沟槽,所述压板 底表面对应沟槽设有收容槽,所述热管收容于沟槽与收容槽共同形成的通孔内。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包括收容于导热板顶表面沟 槽内的蒸发段及穿入散热器的冷凝段。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还包括设置于蒸发段与冷凝 段之间的弯曲段,所述弯曲段向外倾斜设置。
9.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另一热管,该另一热管包括收容 于固定板一侧边的吸热段,该吸热段吸收与固定板底面接触的另一发热电子元件的热量。
10.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于所述开口的相对两侧各 设一挡板,所述导热板由该挡板挡止而位于该固定板一侧。
全文摘要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与一发热电子元件贴设的导热板、贴设于导热板的若干热管及位于导热板之上、供热管穿设其中的一散热器,还包括设置于散热器与导热板之间用来将热管压紧固定在导热板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一固定板及跨设在固定板上压紧固定热管的压板,所述热管夹置于压板与导热板之间。本发明中使用结构紧凑的定位件将热管压紧固定在导热板上,避免热管直接焊接固定在导热板造成热阻大,稳定性差,有效提高热管与导热板之间的热传导效率;同时,操作简单,占用空间小,为其他扣具预留出足够空间。
文档编号H01L23/427GK101742891SQ20081030556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4日
发明者吴宜强, 李武, 陈俊吉 申请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