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3502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装置,尤其是指可插接多种组件的电连接装置。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电连接装置,例如HDMI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收容于该绝缘本体 内的多数导电端子及装设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两个后塞。所述绝缘本体后侧设有多 数第一凹槽,相邻两凹槽之间形成一第一凸肋。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与对接组件相对接的 一对接部及自该对接部后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端子脚,该等对接端呈上下两排设 置,该等端子脚按前后呈三排设置。两个后塞分别为一第一后塞和一第二后塞,呈前后 设置,第一后塞前侧设有多数第二凹槽对应所述第一凸肋,相邻两第二凹槽之间形成一 第二凸肋对应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凸肋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固定最前的一排所述 端子脚,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凸肋相配合固定中间的一排端子脚,最后的一排端子 脚固定于所述第一后塞后侧与所述第二后塞之间。然而,所述电连接装置要用两个后塞 来对应固定所述导电端子的三排端子脚,g卩, 一后塞无法固定三排端子脚。
虽然,目前有一种解决方案可以解决所述问题,即,在一后塞上开多数孔来固定所 述三排端子脚,但是,由于导电端子又细又长又多,使得孔分布会比较密集,造成导电 端子组装麻烦。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只需用一后塞就可固定三排导电端子的电连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包括 一绝缘本体,其开设有至少一 第一插接部,以及该绝缘本体后侧形成若干前后向的阶部,且该等阶部至少为三级;一后塞,自所述绝缘本体后侧相配装,所述后塞前侧形成一曲折面;多数第一导电端子, 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内,该等第一导电端子分别具有一对接部收容于所述第一插 接部内,及自该对接部延伸至该绝缘本体后侧并向下弯折的一端子脚,该等端子脚分别 对应设于各级之一该阶部与该曲折面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由于,所述绝缘本体后侧形成若干前后 向的阶部,且该等阶部至少为三级,所述后塞前侧形成一曲折面,该等端子脚分别对应 设于各级之一该阶部与该曲折面之间,因而,只用一后塞与所述绝缘本体相配合就可固 定该等端子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的立体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装置的立体分解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装置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装置的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5是图4所示绝缘本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6是图1所示电连接装置的后塞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7是图1所示电连接装置未组装遮蔽壳体的立体示意图8是图7所示电连接装置沿箭头方向的剖面示意图9是图7所示电连接装置未组装遮蔽壳体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10是图1所示电连接装置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型电连接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包括一绝缘本体1、 一遮蔽壳体2、 一电连接器3、 一后塞4、 一屏蔽板5及多数导电端子6。其中,所述遮蔽壳体2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所述电连接器3容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 接器3为Displayport电连接器,所述后塞4装设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所述屏蔽 板5装设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所述导电端子6包括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第 一、第二导电端子61、 62。
请参照图4、图5、图7、图8及图10,所述绝缘本体1为一整体式结构,其设有 两个插接部,呈上下设置,分别为第二插接部11和第一插接部12,该第一插接部12 内收容有多数第一导电端子61,该第二插接部11内收容有一光源发射装置8及收容于 该光源发射装置8中的多数第二导电端子6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61为 HDMI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62为光纤电连接器的光素子。
所述绝缘本体1前端于所述第二插接部11上侧设有一第一滑槽111,该第二插接部 11内可收容有一防尘板71,所述防尘板71上端设有一容置槽711,弹性体72的主体部 收容于该容置槽711中,且其一端与该防尘板71相抵持,另一端与所述遮蔽壳体2相 抵持。所述绝缘本体1后端对应所述防尘板71的位置设有两抵止块113,以及于该抵止 块113下贯穿设有一通孔114,该抵止块113下容置有所述光源发射装置8。
所述绝缘本体1前端于所述第一插接部12上下侧分别凹设有两个第二滑槽121, 所述第一插接部12的中间凸设有一舌部122,该舌部122的上、下表面间隔开设有多 数第二端子收容槽123,其贯通至所述绝缘本体l后端,以收容所述第一导电端子61。 所述绝缘本体1后侧形成若干前后向的阶部13,且该等阶部13为三级,该等阶部13 自所述绝缘本体1后侧形成多数第一抵持部125,以及相对该等第一抵持部125向前凹 设有多数端子通道124以及相对该等第一抵持部125向后凸设有多数第二抵持部126, 其中,所述端子通道124与所述舌部122下表面设置的第二端子收容槽123相连通, 所述第二抵持部126自所述端子通道124向后凸出形成,两相邻的所述第二抵持部126 之间设有三个所述第一抵持部125和两所述端子通道124,且所述端子通道124设于相 邻两所述第一抵持部125之间。
另外,所述绝缘本体1于所述第一插接部12下方设有一收容空间14,以收容所述电连接器3。
请参照图l、图2、图4和图8,所述第一导电端子61具有一对接部610收容于所 述第一插接部12内的第二端子收容槽123内,及自该对接部610延伸至所述绝缘本体1 后侧并向下弯折的一端子脚611。所述对接部610呈上下两排设置,所述对接部610包 括与对接组件相对接的一接触部6101和位于该接触部6101后端的一连接部6102,该连 接部6102上设有卡固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第二端子收容槽123内的卡固结构。所述端 子脚611包括露出所述绝缘本体1外以与电路板焊接的一焊接部6111及连接所述连接 部6102与所述焊接部6111的一过渡部6112,该等端子脚611中,下排对接部610中的 部分对接部610向下竖直延伸形成一排第一端子脚6113,下排对接部610中的另一部分 对接部610向下延伸一定长度后再向后弯折凸出延伸形成一排第三端子脚6115,上排对 接部610向下竖直延伸形成一排第二端子脚6114,相邻两所述第三端子脚6115之间设 有两所述第一端子脚6113,如此,该等第一、第二及第三端子脚呈前后三排设置。该等 第一端子脚6113中,每一所述第一端子脚6113的焊接部自过渡部弯折延伸形成(如图 10),使得该等第一端子脚6113的焊接部等间距排列,以解决所述第一导电端子61在 传输高频信号时的问题。
请参照图2,所述遮蔽壳体2具有一顶壁21及一对自该顶壁21两侧向下弯折延伸 形成的第二侧壁22。所述顶壁21前缘设有一第一扣持片210,所述第二侧壁22底缘设 有两第二扣持片221,其向内弯折延伸,所述第二侧壁22自其底缘向下延伸设有两第二 插脚222,用于将电连接装置固定于电路板(未图示)上。
请参照图2、图3及图8,所述电连接器3包括 一外壳31、装设固定于该外壳31 内的一主体32及收容于该主体32内的多数第三导电端子33 (如图3所示)。
所述外壳31设有相对设置的一上侧壁310和一下侧壁311、相对设置的左右两第一侧 壁312,该四侧壁包围形成可供对接连接器插接的一对接框314,用于收容所述主体32且 用于插接对接组件(未图示)。所述上侧壁310上设有相同的两第一弹片3100、相同的两 方孔3101,所述第一弹片3100靠近前缘,所述方孔3101靠近后缘。所述下侧壁311上对应两所述第一弹片3100的位置设有相同的两第二弹片3110。所述每一第一侧壁312靠近 前缘分别设有一第三弹片3120,所述第一弹片3100、所述第二弹片3110和所述第三弹片 3120皆自各自所在侧壁弯折延伸入所述对接框314内,且分别可抵持于对接组件(未图 示),所述第一侧壁312靠近后缘设有一卡扣槽3121,所述第一侧壁312自其底缘向下延 伸设有相隔一定距离的两第一插脚3122,其用于将电连接器固定于电路板(未图示)上。 所述主体32设于所述外壳31的对接框314内,其包括一基部320和由该基部320前端 延伸的一舌板321。所述基部320的顶面上设有相同的两凸块3201,该两凸块3201可分别 对应卡固于所述外壳31的两方孔3101内。所述基部320的左右两側面上分别设有一凸出 部3203,该凸出部3203对应卡固于所述外壳31的卡扣槽3121。所述舌板321的上表面和 下表面上间隔开设有多数第一端子收容槽3211,用于收容所述第三导电端子33,该第一 端子收容槽3211连通至所述基部320 。
请参照图2、图6和图9,所述后塞4自所述绝缘本体l后侧相配装,其具有一基 体41,该基体41上部自其两侧向前延伸围设形成一收容框42,该收容框42前表面设 有一卡合槽43,用以收容且固定所述光源发射装置8。该基体41后侧具有一后侧板410, 该后侧板410前表面凸设一凸板44,所述凸板44贯穿其底面设有多数端子孔440,供 所述第二导电端子62穿过,所述凸板44上侧设有多数卡扣部45,该卡扣部45的顶部 一侧设有一卡勾451,该卡勾451上表面向下倾斜形成一导引面452,所述第二导电端 子62滑过所述导引面452,在其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发生回弹,回弹后压在所述卡勾451 下,从而将所述第二导电端子62固定于所述后塞4上。所述基体41于前端面411设 有一板部46,该板部46与所述凸板44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以插入所述屏蔽板5,该 板部46前侧形成一曲折面460,该曲折面460自所述板部46前侧形成多数第三抵持部 461与所述端子通道124相对应,以及相对该等第三抵持部461向后凹设有多数第四抵 持部462与所述第一抵持部125相对应,以及相对该等第四抵持部462向后凹设有多 数凹槽463与所述第二抵持部126相对应,所述凹槽463自所述第三抵持部461向后 凹设形成,所述第一端子脚6113收容于所述端子通道内,且抵持于所述第三抵持部461;至少一所述端子脚抵持于所述第一抵持部125与所述第四抵持部462间;至少一所述 端子脚抵持于所述第二抵持部126,且收容于所述凹槽463。所述板部46两侧分别设 有一缺口 464,用以限位所述屏蔽板5。所述基体41下部自其两侧向前延伸设有两侧 板47。
请参照图2和图7,所述屏蔽板5可防止所述第二导电端子62与所述第一、第三导 电端子61、 33之间的电磁干扰,所述屏蔽板5具有一后壁51、自该后壁51顶端向前延 伸形成的一顶部52及自该顶部52两侧分别向下延伸形成一延伸部53,所述后壁51插 入所述后塞4的板部46与凸板44之间设置的间隙中,该后壁51设有多数加强肋511, 该后壁51底部两侧分别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一弯折片512,所述顶部52前端设有与所述 绝缘本体1相互配合的齿槽521,所述延伸部53卡在所述后塞4的缺口 464中(如图9), 以此将所述屏蔽板5和所述后塞4固定在一起。
组装时,首先,将所述第二导电端子62装设于所述光源发射装置8中,接着将所 述光源发射装置8装设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第二插接部11内;其次,将所述第一 导电端子61装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第一插接部12内;再将所述电连接器3装设固定 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收容空间14内;然后,将所述屏蔽板5装设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 上;最后,将所述后塞4装设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后侧,将所述遮蔽壳体2包覆于所 述绝缘本体l外部,这样,电连接装置组装即完成。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由于,所述绝缘本体后侧形成若干前后向的阶部, 且该等阶部至少为三级,所述后塞前侧形成一曲折面,该等端子脚分别对应 设于各级之一该阶部与该曲折面之间,因而,只用一后塞与所述绝缘本体相 配合就可固定该等端子脚。
2.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由于,所述后塞设有对应固定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 多数卡扣部,又可固定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因而不需要制造多个后塞来固定 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故减少了后塞,因而减少了制造成本,且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由于,所述遮蔽板装设固定于所述后塞的板部与所 述凸板之间,不需要用两个独立的组件来固定所述遮蔽板,因而有利于提高 组装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开设有至少一第一插接部,以及该绝缘本体后侧形成若干前后向之阶部,且该等阶部至少为三级;一后塞,自所述绝缘本体后侧相配装,所述后塞前侧形成一曲折面;多数第一导电端子,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内,该等第一导电端子分别具有一对接部收容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内,及自该对接部延伸至该绝缘本体后侧并向下弯折的一端子脚,该等端子脚分别对应设于各级之一该阶部与该曲折面之间。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等阶部系自该绝缘本体后侧形成 至少一第一抵持部,以及相对该等第一抵持部向前凹设有至少一端子通道以及相对 该等第一抵持部向后凸设有至少一第二抵持部,多数第一导电端子中,至少一该端 子脚位于该第一抵持部与该曲折面之间,至少一该端子脚位于该端子通道与该曲折 面之间,以及至少一该端子脚位于该第二抵持部与该曲折面之间。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持部自所述端子通道向 后凸出形成。 '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相邻的所述第二抵持部之间设有 三个所述第一抵持部和两所述端子通道,且所述端子通道设于相邻两所述第一抵持 部之间。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折面自所述后塞前侧形成至 少一第三抵持部与所述端子通道相对应,以及相对该等第三抵持部向后凹设有至少 一第四抵持部与所述第一抵持部相对应,以及相对该等第四抵持部向后凹设有至少 一凹槽与所述第二抵持部相对应。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端子脚收容于所述端子 通道内,且抵持于所述第三抵持部;至少一所述端子脚抵持于所述第一抵持部与所 述第四抵持部间;至少一所述端子脚抵持于所述第二抵持部,且收容于所述凹槽。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自所述第三抵持部向后凹设形成。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等对接部呈上下两排设置。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等端子脚中,下排对接部中的部 分对接部向下竖直延伸形成一排第一端子脚,下排对接部中的另一部分对接部向下 延伸一定长度后再向后弯折凸出延伸形成一排第三端子脚,上排对接部向下竖直延 伸形成一排第三端子脚。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第三端子脚之间设 有两所述第一端子脚。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等第一端子脚中,每一所述 第一端子脚包括露出所述绝缘本体外的一焊接部,该焊接部弯折,恰使该等焊接部 等间距排列。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开设有一第二 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内收容有多数第二导电端子。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塞包括一基体,该基体 后側具有一后侧板,该后侧板前表面凸设一凸板,该凸板贯穿其底面设有供所述第 二导电端子穿过的端子孔。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板上设有对应固定所述 第二导电端子的多个卡扣部。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塞的基体前侧设有一板 部,该板部位于所述凸板前面。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折面形成于所述板部上。
17.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部与所述凸板之间具有 一间隙,所述电连接装置还包括一遮蔽板,该遮蔽板部分进入该间隙。
18.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部两侧分别设有一缺口, 以限位所述遮蔽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开设有至少一第一插接部,以及该绝缘本体后侧形成若干前后向之阶部,且该等阶部至少为三级;一后塞,自所述绝缘本体后侧相配装,所述后塞前侧形成一曲折面;多数第一导电端子,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内,该等第一导电端子分别具有一对接部收容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内,及自该对接部延伸至该绝缘本体后侧并向下弯折的一端子脚,该等端子脚分别对应设于各级之一该阶部与该曲折面之间。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该等端子脚分别对应设于各级之一该阶部与该曲折面之间,因而,只用一后塞与所述绝缘本体相配合就可固定该等端子脚。
文档编号H01R12/50GK201222547SQ200820119159
公开日2009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日
发明者朱德祥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