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4294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可使内遮蔽壳体不易松脱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由于层叠式插座连接器可有效节省电子装置的使用空间,使得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装置。例如中国台湾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
M312044、 414383、 433574及中国台湾发明专利公告号367637等披露的电连接器,大都由一绝缘壳体及一金属外壳共同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插槽,在两个插槽之间设有一概呈U形的内遮蔽壳体,以避免插置于两插槽中的插头电连接器产生串音(cross-talking)。前述专利所披露的内遮蔽壳体主要利用内遮蔽壳体的U形两端侧与绝缘壳体干涉固定,在插头电连接器频繁的插拔后容易松动脱离。
图1所示为433574号专利所披露的电连接器,为了加强内遮蔽壳体91的稳固性,其两侧分别具有往外延伸的弹片911,两个弹片911反折于金属壳体92侧壁处,且弹片911的端部弯曲以勾扣于金属壳体92的配合孔921中。虽然利用弹片911勾扣于金属壳体92可增加内遮蔽壳体91的稳固性,但是弹片911是翻折于金属壳体92外侧,弹片911也会因为插头电连接器(图未示)频繁的插拔而松动,使得内遮蔽壳体91仍然可沿插头电连接器拔出方向松脱。而且,组装内遮蔽壳体91时,须再加工将弹片911弯折,以勾扣于金属壳体92,而使组装程序复杂且制程不容易控制。
图2所示为M312044号专利披露的电连接器,在其内遮蔽壳体93的前侧板931两侧分别延伸一壳体接地部932,可与金属壳体94的接地部941电连接,壳体接地部932与接地部941相抵而略为朝后弯折,故其壳体接地部932未能具有防止内遮蔽壳体93沿插头电连接器(图未示)拔出方向松脱的挡止效果。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内遮蔽壳体不易松脱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
于是,本实用新型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包含 一绝缘壳体、多个导电端子、至少一个内遮蔽壳体及一金属壳体。该绝缘壳体包括一直立壁、多个由该直立壁往前相间隔且相互平行延伸的舌板,及至少一个由该直立壁往前平行所述舌板延伸并介于两相邻的所述舌板之间的横隔板,该横隔板与其相邻的所述舌板相间隔。所述导电端子分别设于所述舌板。至少一个内遮蔽壳体对应前述横隔板设置,该内遮蔽壳体具有一设于该横隔板的前侧的前壁部、两个分别由该前壁部的上、下两侧弯折延伸而设于该横隔板的上、下侧的横壁部、及两个分别由该前壁部的左、右两侧延伸的挡止部。该金属壳体环绕该绝缘壳体并具有一前端开口,使所述舌板及该内遮蔽壳体显露出来,且该金属壳体还具有多个凸伸于该前端开口处并与所述挡止部相对应的挡片,所述挡片抵压于对应的所述挡止部,以避免该内遮蔽壳体脱离该横隔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该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的内遮蔽壳体具有挡止部,组装时不需要另外加工,可节省工序,而且所述挡止部不会松脱位移,与该金属壳体的挡片相配合,具有较佳防止该内遮蔽壳体脱离该横隔板的功效。


图l是一立体图,说明一现有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
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另一现有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
图3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的一较佳实施例;
图4是图3的立体分解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
图5是图4的另一角度视图6是图3的前视图7是一部分分解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内遮蔽壳体与该绝缘壳体组装后,而一金属壳体未组装前的状态;
图8是一类似于图3的视图,其中该内遮蔽壳体以上的绝缘壳体及金属壳体部分被移除,说明该内遮蔽壳体与该绝缘壳体及该金属壳体的组合关
系;
图9是一俯视图,其中该内遮蔽壳体以上的绝缘壳体及金属壳体部分被移除,说明该金属壳体未组装前该内遮蔽壳体的两个弹性臂未受挤压的状态;及
图10是一类似于图9的视图,说明该金属壳体与该绝缘壳体组装后所述两个弹性臂抵压于该金属壳体的壁部。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l绝缘壳体IOO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
ll直立壁lll上直立壁部
112下直立壁部12舌板
12'舌板121端子槽
122端子槽123端子槽
13横隔板131楔形凸块
14凹槽21导电端子
211固定部212弹性接触部
213导接部22导电端子
221固定部222弹性接触部
223导接部23导电端子
231固定部232弹性接触部
233导接部3内遮蔽壳体
31前壁部32横壁部
33横壁部34挡止部
35固定部351倒刺
36扣持部361穿孔
37弹性臂371连接部
372弹性部373接触部
38弹片4金属壳体
41壁部42壁部
43前端开口44挡片45弹片
5插槽
911弹片
921配合孔931前侧板
94金属壳体
46干涉部
91内遮蔽壳体
92金属壳体
93内遮蔽壳体
932壳体接地部
941接地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参阅图3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的一较佳实施例,可供一个通用总线连接(USB)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图未示)及一个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图未示)插接。该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100包含一绝缘壳体1、多个导电端子21、 22、 23、 一内遮蔽壳体3及一金属壳体4。该绝缘壳体1包括一直立壁11、两个由该直立壁11往前相间隔且相互平行延伸的舌板12、 12,,及一由该直立壁ll往前平行所述舌板12、 12'延伸并介于两相邻的所述舌板12、 12'之间的横隔板13,该横隔板13与其相邻的所述舌板12、 12'相间隔。在本实施例中,为配合容置不同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直立壁11由横隔板13区分为上直立壁部111及下直立壁部112,上直立壁部111的位置相较于下直立壁部112较往后移,以提供不同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不同的插接深度。而且上方舌板12与下方舌板12'也配合不同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而不相同。但是,若为提供相同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使用时,上方舌板12及下方舌板12,可相同,且上直立壁部lll与下直立壁部112可在同一直立平面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21适用于与USB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电连接,分别设于上方舌板12的端子槽123 (参阅图6)中,各具有一固定部211、 一由固定部211往前延伸的弹性接触部212及一由固定部211往后弯折向下延伸的导接部213。固定部211固设于端子槽内,弹性接触部212部分露出端子槽,以与插头电连接器接触导接,导接部213用以与电路板(图未示)电连接。此外,所述导电端子22、 23分别设于下方舌板12,的上侧端子槽121、下侧端子槽122 (参阅图4及图6),适用于与HDMI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电连接,各导电端子22具有一固设于端子槽121的固定部221,一由固定部221往前延伸并部分露出端子槽121以供插头电连接器接触导接的接触部222,及一由固定部221往后弯折向下延伸的导接部223,用以与电路板电连接。各导电端子23与导电端子22大致相同,分别具有一固定部231、 一接触部232及一导接部233,于此不再详述。
该内遮蔽壳体3呈U形,具有一设于该横隔板13的前侧的前壁部31 、两个分别由该前壁部31的上、下两侧弯折延伸而设于该横隔板13的上、下侧的横壁部32、 33,及两个分别由该前壁部31的左、右两侧延伸的挡止部34。该内遮蔽壳体3还具有四个固定部35及两个扣持部36,所述固定部35两两分别由各横壁部32、 33往后延伸,且各固定部35具有多个倒刺351,以与该绝缘壳体l干涉固定(参阅图8)。各扣持部36分别由各横壁部32、33往后延伸,并位于两固定部35之间,各扣持部36分别形成有一穿孔361,该绝缘壳体1的横隔板13的上、侧分别设有一与各穿孔361相对应的楔形凸块131 (参阅图8),以穿设于各对应穿孔361中。楔形凸块131的斜面可使扣持部36的前端容易沿安装方向滑移通过楔形凸块131,使楔形凸块131可进入穿孔361,待楔形凸块131进入穿孔361后,即可将扣持部36固定。内遮蔽壳体3还具有两个设于横壁部32两相对侧的弹性臂37,各弹性臂37具有一由该横壁部32概呈直角往另一横壁部33方向弯折延伸的连接部371、 一由该连接部371侧向沿该横壁部32侧边延伸的弹性部372、及一由该弹性部372末端弯曲形成的接触部373,各接触部373抵接于该金属壳体4 (参阅图8),以使该内遮蔽壳体3接地。
该金属壳体4环绕该绝缘壳体1,具有左右两个壁部41、上下两个壁部42、及由所述壁部41、 42围绕的一前端开口 43,前端开口 43可使所述舌板12、 12,及该内遮蔽壳体3显露出来。金属壳体4与绝缘壳体1共同界定出上、下两个插槽5。该金属壳体4还具有两个分别由左右壁部41弯折延伸,凸伸于该前端开口 43处并与内遮蔽壳体3的各挡止部34相对应的挡片44,各挡片44抵压于对应的各挡止部34,以限制内遮蔽壳体3不会沿插头电连接器的拔除方向移动,可避免内遮蔽壳体3在插头电连接器频繁的插拔过程松动而脱离该横隔板13。金属壳体4的上下壁部42分别设有两个弹片45,且内遮蔽壳体3于各横壁部32、 33亦分别设有两个弹片38,其中上壁部42的弹片45与横壁部32的弹片38相配合,用以固持USB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而下壁部43的弹片45与横壁部33的弹片38相配合,用以固持HDMI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金属壳体4设有多个干涉部46,而绝缘壳体1设有对应的凹槽14,使金属壳体4与绝缘壳体1干涉固定。
为方便说明,以下图8~图10中内遮蔽壳体3以上的绝缘壳体1及金属壳体4部分被移除。参阅图7及图8,组装时,先将内遮蔽壳体3套设于绝缘壳体1的横隔板13,使其固定部35及扣持部36分别与绝缘壳体1的内壁面(图未标号)及楔形凸块131干涉固定,再将绝缘壳体1由金属壳体4的后端开口 (图未标号)进入并往前端开口 43方向移动,配合参阅图9及图10,而金属壳体4即由绝缘壳体1的前侧往后侧移动,当金属壳体4到达定位与绝缘壳体1组合后,内遮蔽壳体3的两侧的弹性臂37受到金属壳体4左右壁部41的挤压,使弹性臂37的接触部373具有弹性回复力,而稳固地抵压于金属壳体4的左右壁部41,且接触部373与金属壳体4的接触面积较大,而具有较佳的接地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是以适用于USB及HDMI规格的插头电连接器使用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100为例,因此绝缘壳体1只设置两个舌板12、 12'及一个横隔板13以供两个插头电连接器使用,若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要供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插头电连接器使用,可对应增加舌板12、 12'及横隔板13,而内遮蔽壳体3则对应横隔板13的设置随其数目增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100的内遮蔽壳体3具有挡止部34且金属壳体4具有相对应的挡片44,以限制内遮蔽壳体3不会沿插头电连接器的拔除方向移动,可避免内遮蔽壳体3在插头电连接器频繁的插拔过程松动而脱离该横隔板13,而且挡止部34位于挡片44内,不仅容易组装,且不易松动。此外,内遮蔽壳体3还具有弹性臂37,可使内遮蔽壳体3具有较佳的接地效果。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 一种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绝缘壳体,包括一直立壁、多个由该直立壁往前相间隔且相互平行延伸的舌板、及至少一个由该直立壁往前平行所述舌板延伸并介于两相邻的所述舌板之间的横隔板,该横隔板与其相邻的所述舌板相间隔;多个导电端子,分别设于所述舌板;对应前述横隔板设置的至少一个内遮蔽壳体,该内遮蔽壳体具有一设于该横隔板的前侧的前壁部、两个分别由该前壁部的上、下两侧弯折延伸而设于该横隔板的上、下侧的横壁部、及两个分别由该前壁部的左、右两侧延伸的挡止部;及一金属壳体,环绕该绝缘壳体并具有一前端开口,使所述舌板及该内遮蔽壳体显露出来,且该金属壳体还具有多个凸伸于该前端开口处并与所述挡止部相对应的挡片,所述挡片抵压于对应的所述挡止部,以避免该内遮蔽壳体脱离该横隔板。
2.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内遮蔽 壳体还具有两个设于其中的一该横壁部两相对侧的弹性臂,各弹性臂末端弯 曲形成一接触部,各接触部抵接于该金属壳体,使该内遮蔽壳体接地。
3. 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弹性臂具有一由该横壁部概呈直角往另一该横壁部方向弯折延伸的连接部、及一由 该连接部侧向沿该横壁部侧边延伸的弹性部,各弹性部末端弯曲形成该接触部。
4. 依据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 内遮蔽壳体于各横壁部分别设有两个弹片。
5. 依据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 内遮蔽壳体还具有多个分别由各横壁部往后延伸的、用以与该绝缘壳体固定 的固定部。
6. 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固定部具有多个用以与该绝缘壳体干涉固定的倒刺。
7. 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内遮蔽壳体还具有多个分别由各横壁部往后延伸的扣持部,各扣持部分别形成有一穿孔,该绝缘壳体的横隔板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穿孔相对应的、用以穿设于各对应穿孔中的楔形凸块。
专利摘要一种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壳体、多个导电端子、至少一个内遮蔽壳体及一金属壳体。该绝缘壳体包括一直立壁、多个由该直立壁往前相间隔且相互平行延伸的舌板、及至少一个由该直立壁往前平行所述舌板延伸并介于两相邻的所述舌板之间的横隔板。该内遮蔽壳体具有一设于该横隔板的前侧的前壁部、两个分别由该前壁部的上、下两侧弯折延伸的横壁部、及两个分别由该前壁部的左、右两侧延伸的挡止部。该金属壳体环绕该绝缘壳体并具有一前端开口,使所述舌板及该内遮蔽壳体显露出来,还具有多个凸伸于该前端开口处并与所述挡止部相对应的挡片,所述挡片抵压于对应的所述挡止部,以避免该内遮蔽壳体脱离该横隔板。
文档编号H01R13/658GK201282235SQ200820131118
公开日2009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5日
发明者曾珽章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