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和包括该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的连接器组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23340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和包括该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的连接器组件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和并入所述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的连接器
组件设备。
背景技术
在本领中已知与电连接器一起使用的很多不同类型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 一个 这种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记载在授予Fink等人的美国专利No.6,261, 116中。这种传 统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通常被称作为"CPA")整体位于一对内部装配的连接器的第 一连接器上。CPA装置仅在两个连接器被实际配合的情况下可被致动。滑动件在前置级 (pre-staged)位置和置级(staged)位置之间滑动。仅当在配合连接器时自动发生的CPA 致动锁定释放时,可获得置级位置。滑动件然后滑动到置级位置,在置级位置处滑动件与连 接器的夹紧机构干涉,从而防止夹紧机构的非故意的释放。 另一个这种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记载在授予Klien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布 No. 2005/0215103。电连接器采用传统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电连接器包括具有配合端 和线接收端的壳体。盖设置在壳体的线接收端上。盖在其内表面上具有脊部,以将盖稳定 在壳体上。当盖安装在壳体上时,盖围绕脊部弯曲。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可滑动地容纳在 盖上的通道中,并且可在前置级位置和置级位置之间移动。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接合壳体 上的连接器闩锁,以确保当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在置级位置中时配合连接器完全配合到连 接器。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包括简单的被支撑闩锁梁,所述被支撑闩锁梁上具有闩锁元件, 所述闩锁元件接合通道中的阶梯部以将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锁到盖。 具有与上述这些传统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相关的缺点。这些传统的连接器位置 保险装置中没有一个能够防止"半配合"连接。此外,这些传统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中没 有一个被设计成"预设定"。这些传统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中任一个可能意想不到地分开 连接器。此外,当预设定和接合时,这些传统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施加"持久压力"在其 自身上。另外,Fink等人的发明复杂并且相当宽,因而不适合用于小连接器(通常称为"低 位置连接器")。 提供一种当与连接器壳体接合时不会永久地被压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是有利 的。提供一种可以防止"半配合"连接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是有利的。此外,提供任一种 被设计成预设定并且防止意外地连接器分开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是有利的。此外,如果 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由于具有紧凑设计和简单形状而适用低位置连接器,则是有利的。本 发明提供这些优点和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是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所述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包 括基部面板部件和闩锁组件。基部面板部件沿着并绕着限定纵向方向的纵向轴线、限定侧向方向的侧向轴线和限定横向方向的横向轴线延伸,且纵向轴线、侧向轴线和横向轴线相 对于彼此垂直定向。闩锁组件连接到基部面板组件,并且沿纵向方向从基部面板大致垂直 和向前延伸。闩锁组件具有第一弯曲臂和第二弯曲臂,所述第一弯曲臂和所述第二弯曲臂 相对于彼此以并置的方式设置在纵向轴线的大致相对侧,从而在所述第一弯曲臂和所述第 二弯曲臂之间形成通道。第一和第二弯曲臂中的每一个都可操作以大致沿着侧向方向移动 到正常松弛状态和弯曲状态,和在所述正常松弛状态与所述弯曲状态之间移动。第一和第 二弯曲臂中的每一个都被弹性偏压到正常松弛状态。第一弯曲臂的第一弯曲臂末端处具有 爪部,而第二弯曲臂的第二弯曲臂末端处具有导向突起部。 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是连接器组件设备,所述连接器组件设备包括第一 连接器壳体、第二连接器壳体和上面刚刚提到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


以下参照附图考虑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 中 图1是包括作为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的连接器组件设备的部件的 本发明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在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被第二连接器壳体容纳的情况下类似于图1的分解 立体图; 图3是在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可释放地连接到被第一连接器壳体容纳的第二连 接器壳体的情况下类似于图2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与第二连接器壳体完全接合的情况下类 似于图3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的反方向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的前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的后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的相对侧视图; 图11是在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的第一和第二弯曲臂在正常松弛状态和由虚线所 示的弯曲状态的情况下的所述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的顶视图; 图12是在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的第一和第二弯曲臂在正常松弛状态和由虚线所 示的弯曲状态的情况下的所述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的反方向的顶视图;
图13A是以截面的方式被部分示出的说明插入到第二连接器壳体内的连接器位 置保险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图13B是以截面的方式被部分示出的说明插入到第二连接器壳体内的连接器位 置保险装置的局部反向立体图; 图14A是以截面的方式被部分示出的说明处于预设状态下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 置和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局部立体图; 图14B是以截面的方式被部分示出的说明处于预设状态下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和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局部反向立体图; 图15是在插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内之前的预设状态下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和 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剖面侧视图; 图16是在部分插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内的预设状态下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和 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剖面侧视图; 图17在插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内同时在第二连接器闩锁上施加向下力的、预设 状态下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和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剖面侧视图; 图18A是在预设状态并且可释放地保持在第一连接器壳体中的连接器位置保险 装置和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剖面侧视图; 图18B是在预设状态并且可释放地保持在第一连接器壳体中的连接器位置保险 装置和第二连接器壳体的部分剖面侧视图; 图18C是在预设状态并且可释放地保持在第一连接器壳体中的连接器位置保险 装置和第二连接器壳体的部分剖面俯视立体图; 图19A是从预设状态释放并且被进一步插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内的连接器位置 保险装置和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剖面侧视图; 图19B是从预设状态释放并且被进一步插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内的连接器位置 保险装置和第二连接器壳体的部分俯视立体图; 图20A是在接合状态下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第二连接器壳体和第一连接器壳 体的剖面侧视图; 图20B是在接合状态下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第二连接器壳体和第一连接器壳 体的部分剖面侧视立体图;以及 图20C是在接合状态下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第二连接器壳体和第一连接器壳 体的部分剖面俯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在下方中说明。应该注意,这里所使用的、涉及发明部件的方位或者 部件的运动方向的、包括但不限于"上"、"下"、"向上"、"向下"、"以下"、"以上"、"向内"、"向 外"、"向前"、"向前地"、"向后"、"向后地"、"前"、"后"、"顶部"、"底部"和类似术语的的任何 术语已经被选择,用于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特别在考虑到附图,用于容易地理解本发明,并 且不应被解释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认为的是使用与发明部件方位或者运动方向 不相关的诸如"第一"、"第二"和类似术语的非描述性术语将使得难以获悉和理解本发明的 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10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总体在图1-12中被介绍。 参照图5-12,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10包括基部面板部件12和闩锁组件14。如在图5和6 中最佳显示,纵向轴线L限定纵向方向l,侧向轴线R限定侧向方向r,而横向轴线T限定横 向方向t。注意,纵向轴线L、侧向轴线R和横向轴线T相对彼此垂直定向。基部面板部件 12沿着并且围绕纵向轴线L、侧向轴线R和横向轴线T延伸。 闩锁组件14连接到基部面板部件12,并且在纵向方向1上整体从所述基部面板 部件垂直和向前延伸。虽然不是以限制的方式,但是基部面板部件12和闩锁组件14被形成为由树脂材料构成的一体结构。闩锁组件具有第一弯曲臂16和第二弯曲臂18。第一弯 曲臂16和第二弯曲臂18以相对于彼此并置的方式设置在纵向轴线L的大致相对侧,使得 分开设置的第一和第二弯曲臂16和18形成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弯曲臂之间的通道20。通 道20骑跨纵向轴线L但是不是必需对称。如图11和12中最佳显示,第一和第二弯曲臂16 和18中的每一个可操作以大致沿着侧向方向r移动到正常松弛状态(以实线显示)和弯 曲状态(以虚线所示)和在所述正常松弛状态与所述弯曲状态之间移动。第一和第二弯曲 臂16和18每一个被弹性偏压到正常松弛状态。此外,如图5、6、11和12最佳说明,第一弯 曲臂16在其第一弯曲臂末端(即,与基部面板部件12相对)处具有爪部22。第二弯曲臂 18在其第二弯曲臂末端处具有导向突起部24。 具体地,参照图11和12,第一和第二弯曲臂16和18可以单独地(即,通过自身单 独地)或者同时从正常松弛状态移动到弯曲状态。当第一和第二弯曲臂16或18中的一个 从正常松弛状态移动到弯曲状态时,第一和第二弯曲臂16或18中移动的那个弯曲臂朝向 第一和第二弯曲臂16或18中不移动那个弯曲臂移动。当第一和第二弯曲臂16和18同时 从正常松弛状态移动到弯曲状态时,第一和第二弯曲臂16和18朝向彼此移动。
在图5、6、11和12中,爪部22在侧向方向r上突起,且爪部22远离纵向轴线L面 向。爪部22包括第一指状突起部26和第二指状突起部28,第二指状突起部28远离第一指 状突起部26设置以在第一指状突起部26和第二指状突起部28之间形成凹口 30。如在图 5、9、11和12中最佳显示,第一指状突起部26包括第一指状突起部平坦侧壁表面32、第一 指状突起部向前渐縮侧壁表面34和第一指状突起部向后平坦侧壁表面36。第一指状突起 部平坦侧壁表面32大致分别平行于纵向和横向轴线L和T延伸,并且限定如图5和11中 显示的侧壁平面Ps。第一指状突起部向前渐縮侧壁表面34连接到第一指状突起部平坦侧 壁表面32,并且如图11和12的平面视图所示朝向纵向轴线L向前并向内渐縮。第一指状 突起部向后平坦侧壁表面36大致垂直地连接到第一指状突起部平坦侧壁表面32。
第二指状突起部28包括第二指状突起部平坦侧壁表面38、第二指状突起部向前 平坦侧壁表面40和第二指状突起部向后渐縮侧壁表面42。第二指状突起部平坦侧壁表面 38与第一指状突起部平坦侧壁表面32共同存在于侧壁平面Ps中。第二指状突起部向前平 坦侧壁表面40大致垂直地连接到第二指状突起部平坦侧壁表面38,并且面对第一指状突 起部向后平坦侧壁表面36,以限定如在俯视图中所示的大致方形结构的凹口 30。第二指状 突起部向后渐縮侧壁表面42连接到第二指状突起部平坦侧壁表面38,并且朝向纵向轴线L 向后并向内渐縮。 此外,如图5、6、9、11和12显示,闩锁组件14包括臂安装面板44。臂安装面板44 在一个臂安装面板端44a处连接到基部面板部件12,并且第一和第二弯曲臂16和18中相 应的一个弯曲臂在相对的臂安装面板端44b处连接到臂安装面板44。注意,如图5、6、11和 12显示,第一弯曲臂16相对臂安装面板44的向前拐角部44c侧向向内连接到臂安装面板 44,以限定向前拐角部44c和第二指状突起部28之间的缺口 46。缺口 46沿着第一弯曲臂 16纵向延伸,使得缺口 46远离纵向轴线L面向。此外,闩锁组件14包括连接到基部面板部 件12和臂安装面板44的褶状部件49。 如在图5、6、7U0、11和12中显示,导向突起部24在侧向方向1突起并且远离纵 向轴线L面向。导向突起部24包括导向突起部平坦侧壁表面48、导向突起部向前渐縮侧壁表面50和导向突起部向后渐縮侧壁表面52。导向突起部平坦侧壁表面48分别大致平行于纵向和横向轴线L和T延伸。导向突起部向前渐縮侧壁表面50连接到导向突起部平坦侧壁表面48,并且如俯视图中所示(图ll和12)朝向纵向轴线L向前并向内渐縮。导向突起部向后渐縮侧壁表面52连接到导向突起部平坦侧壁表面48,并且如俯视图所示朝向纵向轴线L向后并向内渐縮。 连接器组件设备60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总体在图1-3中被介绍。连接器组件设备60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62、第二连接器壳体64和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10。
在图1 、2和13A,第一连接器壳体62沿着并且围绕纵向轴线L延伸,并且具有第一连接器开口端62a、第一连接器内腔62b、第一连接器止动突起部66和第一连接器锁定突起部68(图13A)。第一连接器止动突起部66从第一连接器上壁62c延伸到第一连接器内腔62b中。第一连接器止动突起部66邻近第一连接器开口端62a设置。在图13A中,第一连接器锁定突起部68从一对相对的第一连接器侧壁62d中的一个延伸,这对相对的第一连接器侧壁垂直于第一连接器上壁62c定向。第一连接器锁定突起部68从一对相对的第一连接器侧壁62d中的一个延伸到第一连接器内腔62b中。第一连接器壳体62还包括彼此分开设置的一对相对的第一连接器轨道70。所述一对相对的第一连接器轨道70中相应的一个连接到所述一对相对的第一连接器侧壁62d中相应的一个。此外,第一连接器底壁62e包括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连接器轨道70中的一个下方的第一连接器脚状部_容纳通道62f 。此外,如图1中显示,第一连接器壳体62的向后部包括至少一个端子-容纳通道62g。
在图1 、2和13A中,第二连接器壳体64沿着并且围绕纵向轴线L延伸,并且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尺寸并形成并适于通过第一连接器开口端62a将被第一连接器内腔62b容纳。第二连接器壳体64包括第二连接器壳体主体64a、第二连接器闩锁641、止动突起部64c、斜坡状第二连接器侧壁64d和与斜坡状第二连接器侧壁64d相对面对的开槽的第二连接器侧壁64e。第二连接器壳体主体64a沿着纵向轴线L在第二连接器前端64f和第二连接器后端64g之间纵向延伸。第二连接器闩锁641邻近于第二连接器后端64g枢转地连接,并且在第二连接器前端和后端64f和64g之间分别延伸。如图1中最佳地显示,第二连接器闩锁641、第二连接器壳体主体64a、斜坡状第二连接器侧壁64d和开槽的第二连接器侧壁64e限定在第二连接器前端64f处具有第二连接器开口端64i的第二连接器内腔64h。第二连接器壳体主体64a还包括纵向地延伸的一对轨道_容纳通道64j、至少一个端子-容纳孔64k和第二连接器脚状部64m,第二连接器脚状部64m的尺寸被形成并定位成将被第一连接器脚状部_容纳通道62f容纳。 参照图15、16、17和18A,第二连接器闩锁641可操作以移动到第二连接器闩锁正常松弛状态(显示在图15、16和18A)和第二连接器弯曲状态(显示在图17中)并且在所述第二连接器闩锁正常松弛状态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弯曲状态之间移动。第二连接器闩锁641被弹性偏压到第二连接器闩锁正常松弛状态(图15、 16和18A)。止动突起部64c分别在第二连接器前端和后端64f和64g之间连接到第二连接器闩锁641,并且从第二连接器锁641向上并远离第二连接器内腔64b延伸。 如图13A和13B中最佳显示,斜坡状第二连接器侧壁64d包括逐渐从第二连接器前端64f延伸到第二连接器内腔64b的第一平坦凸轮表面64n、斜坡状凸轮表面64q、第二平坦凸轮表面64p和第二连接器锁定突起部64q,且斜坡状凸轮表面64o分别相互连接第一和第二平坦凸轮表面64n和64p,并且第二平坦凸轮表面64p设置在斜坡状凸轮表面64o和第二连接器锁定突起部64q之间。开槽的第二连接器侧壁64e包括与至少第一平坦凸轮表面64n相对面对并且平行于第一凸轮表面64n延伸的平坦接触表面64r(图13A)、和纵向并且与至少第二连接器锁定突起部64q相对面对延伸的槽64s。如图所示,第一平坦凸轮表面64n、第二平坦凸轮表面64p和包括平坦接触表面64r和槽64s的开槽的第二连接器侧壁64e平行于纵向轴线L延伸。 在图13A-20B的视图中连续最佳说明连接器组件设备60的操作。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连接器组件设备60的操作也通过图1-4中的立体图连续说明。
如图13A-13B中所示,首先,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IO通过第一插入力Fl插入到第二连接器腔64b内,且当将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10推进到第二连接器内腔64b中时,第一和第二弯曲臂暂时处于弯曲状态。如图14A-14B显示,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10的一直向前直到凹口 30和第二连接器锁定突起部64q彼此接合在锁定状态。当处于锁定状态时,如图14A-14B所示,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_第二连接器组件80被形成在预设状态中,且第一和第二弯曲臂处于正常松弛状态下。注意,在锁定状态下,主要因为方形凹口 30捕获方形第二连接器锁定突起部64q,因此凹口 30以在正常操作状态下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IO不能向内移动到第二连接器腔64b内或者从第二连接器腔64b向外移动的方式捕获第二连接器锁定突起部64q。 此后,如图15所示,在预设状态下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_第二连接器组件80与第一连接器开口端62a对齐,并且如图16所示通过第二插入力F2部分地插入到第一连接器内腔62b中。这种部分插入一直发生,直到第一连接器止动突起部66和第二连接器止动突起部64c彼此邻接(图16),且第二连接器止动突起部64c设置在第一连接器止动突起部66和前面。在图17中,此后,通过向下力Fd使第二连接器锁641向下移动,以使第二连接器闩锁641从第二连接器锁正常松弛状态(图15、 16和18A)移动到第二连接器闩锁弯曲状态(图17)。然后,第三插入力F3施加到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第二连接器组件80,从而将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_第二连接器组件80进一步插入到第一连接器内腔62b中,使得第二连接器止动突起部64c在第一连接器止动突起部66下方移动。此外,在图18中,第二连接器止动突起部64c在第一连接器止动突起部66后面定位在第一连接器内腔62b内,使得可以解除向下力Fd并且第二连接器闩锁641返回到第二连接器锁正常松弛状态,从而将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_第二连接器组件80可释放地保持在第一连接器内腔62b中。
此后,在图18A-18C中,施加第四插入力F4到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_第二连接器组件80以完成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_第二连接器80到第一连接器内腔64b的插入,并因此到接合状态(图20A-20C)的插入。第四插入力F4将第一弯曲臂16从正常松弛状态移动到弯曲状态(图19B),并且使第一指状突起部26和第二指状突起部28滑过第一连接器锁定突起部68。如图20A-20B所示, 一旦第一指状突起部26和第二指状突起部28都滑过第一连接器锁定突起部68,第一弯曲臂16返回到正常松弛状态并且第一连接器锁定突起部68和第二连接器锁定突起部64q以并置的方式设置在缺口 47中。因此,使第一连接器壳体62、第二连接器壳体64和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10处于接合状态中。短而言之,如图20C所示,当第一连接器壳体62、第二连接器壳体64和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10处于接合状态时,第一连接器锁定突起部68设置在第二指状突起部28和第二锁定突起部64q之间。
如图20C最佳显示,第一连接器锁定突起部68包括第一连接器锁定突起部向前渐縮侧壁表面68a和侧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器锁定突起部平坦表面68b,而第二连接器锁定突起部64q包括侧向延伸的第二连接器锁定突起部平坦表面64t。第二指状突起部向后渐縮侧壁表面42和第一连接器锁定突起部向前渐縮侧壁表面68a彼此相对地面对,并且第一连接器锁定突起部平坦表面68b和第二连接器锁定突起部平坦表面64t彼此相对地面对。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当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和第二连接器壳体在预设状态或者当连接器组件设备处于其接合状态时,上述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10不会永久受压或弯曲。此外,因为上述所述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的锁定状态,连接器位置保证10装置避免了"半配合"连接。此外,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io被设计成预设在被锁状态并且因而防止连接器意外分开。此外,因为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10的紧凑设计和简单形状,所示所述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适用低位置连接器。 然而,本发明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解释为被限定到这里所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例以使本发明充分完整,并且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完全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权利要求
一种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包括基部面板部件,所述基部面板部件沿着并绕着限定纵向方向的纵向轴线、限定侧向方向的侧向轴线和限定横向方向的横向轴线延伸,且所述纵向轴线、所述侧向轴线和所述横向轴线相对于彼此垂直定向;和闩锁组件,所述闩锁组件连接到所述基部面板部件,并且沿所述纵向方向从所述基部面板部件大致垂直地向前延伸,所述闩锁组件具有第一弯曲臂和第二弯曲臂,所述第一弯曲臂和所述第二弯曲臂相对于彼此以并置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纵向轴线的大致相对侧,从而在所述第一弯曲臂和所述第二弯曲臂之间形成通道,所述第一弯曲臂和所述第二弯曲臂中的每一个都能够操作以大致沿着所述侧向方向移动到正常松弛状态和弯曲状态,和在所述正常松弛状态与所述弯曲状态之间移动,所述第一弯曲臂和所述第二弯曲臂中的每一个都被弹性偏压到所述正常松弛状态,所述第一弯曲臂的第一弯曲臂末端处具有爪部,所述第二弯曲臂的第二弯曲臂末端处具有导向突起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一弯曲臂和所述第二弯曲臂中的一个从所述正常松弛状态移动到所述弯曲状态时,所述第一弯曲臂和所述第二弯曲臂中移动的弯曲臂朝向所述第一弯曲臂和所述第二弯曲臂中的不移动的弯曲臂移动。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一弯曲臂和所述第二弯曲臂同时从所述正常松弛状态移动到所述弯曲状态时,所述第一弯曲臂和所述第二弯曲臂朝向彼此移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其中所述爪部在所述侧向方向上远离所述纵向轴线突出。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其中所述爪部包括第一指状突起部和第二指状突起部,所述第二指状突起部与所述第一指状突起部分开设置,从而在所述第一指状突起部和所述第一指状突起部之间形成凹口 。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指状突起部包括第一指状突起部平坦侧壁表面、第一指状突起部向前渐縮侧壁表面和第一指状突起部向后平坦侧壁表面,所述第一指状突起部平坦侧壁表面大致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和所述横向轴线延伸,并且限定侧壁平面,所述第一指状突起部向前渐縮侧壁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一指状突起部平坦侧壁表面,并且当在俯视图中看时朝向所述纵向轴线向前并向内渐縮,所述第一指状突起部向后平坦侧壁表面大致垂直连接到所述第一指状突起部平坦侧壁表面,而所述第二指状突起部包括第二指状突起部平坦侧壁表面、第二指状突起部向前平坦侧壁表面、和第二指状突起部向后渐縮侧壁表面,所述第二指状突起部平坦侧壁表面与所述第一指状突起部平坦侧壁表面共同存在于所述侧壁平面中,所述第二指状突起部向前平坦侧壁表面大致垂直连接到所述第二指状突起部平坦侧壁表面,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指状突起部向后平坦侧壁表面以限定所述凹口的大致方形结构,所述第二指状突起部向后渐縮侧壁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二指状突起部平坦侧壁表面、并且朝向所述纵向轴线向后并向内渐縮。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其中所述闩锁组件包括臂安装面板,所述臂安装面板在一个臂安装面板端处连接到所述基部面板部件,所述第一弯曲臂和所述第二弯曲臂中相应的弯曲臂在相对的臂安装面板端处连接到所述臂安装面板。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弯曲臂相对于所述臂安装面板的向前拐角部侧向向内连接到所述臂安装面板,以在所述向前拐角部和所述第二 指状突起部之间限定缺口 ,所述缺口沿着所述第一弯曲臂延伸。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其中所述导向突起部在所述侧向方 向上远离所述纵向轴线突出。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其中所述导向突起部包括导向突起 部平坦侧壁表面、导向突起部向前渐縮侧壁表面和导向突起向后渐縮侧壁表面,所述导向 突起部平坦侧壁表面大致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和所述横向轴线延伸,所述导向突起部向前 渐縮侧壁表面连接到所述导向突起部平坦侧壁表面,并且当在俯视图中看时朝向所述纵向 轴线向前并向内渐縮,所述导向突起向后渐縮侧壁表面连接到所述导向突起部平坦侧壁表 面、,并且当在俯视图中看时朝向所述纵向轴线向后并向内渐縮。
11. 一种连接器组件设备,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具有第一连接器腔和第一连接器锁定突起部, 所述第一连接器腔形成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中,所述第一连接器锁定突起部延伸到所述 第一连接器壳体内;第二连接器壳体,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具有第二连接器腔和第二连接器锁定突起部, 所述第二连接器腔形成到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中,所述第二连接器锁定突起部延伸到所述 第二连接器腔内;禾口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所述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具有基部面板部件和闩锁组件,所述 基部面板部件沿着并绕着限定纵向方向的纵向轴线、限定侧向方向的侧向轴线和限定横向 方向的横向轴线延伸,且所述纵向轴线、所述侧向轴线和所述横向轴线相对于彼此垂直定 向,所述闩锁组件连接到所述基部面板部件,并且沿所述纵向方向从所述基部面板部件大 致垂直地向前延伸,所述闩锁组件具有第一弯曲臂和第二弯曲臂,所述第一弯曲臂和所述 第二弯曲臂相对于彼此以并置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纵向轴线的大致相对侧,以在所述第一弯 曲臂和所述第二弯曲臂之间形成通道,所述第一弯曲臂和所述第二弯曲臂中的每一个都能 够操作以大致沿着所述侧向方向移动到正常松弛状态和弯曲状态,和在所述正常松弛状态 与所述弯曲状态之间移动,所述第一弯曲臂和所述第二弯曲臂中的每一个都被弹性偏压到 所述正常松弛状态,所述第一弯曲臂的第一弯曲臂末端处具有爪部,所述第二弯曲臂的第 二弯曲臂末端处具有导向突起部,所述爪部包括第一指状突起部和第二指状突起部,所述 第二指状突起部与所述第一指状突起部分开设置,以在所述第一指状突起部和所述第一指 状突起部之间形成凹口,其中,首先通过第一插入力将所述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插入到所述第二连接器腔内, 且所述第一弯曲臂和所述第二弯曲臂暂时处于弯曲状态,直到所述凹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器 锁定突起部在锁定状态下彼此接合,从而形成预设状态下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_第二连 接器组件,且所述第一弯曲臂和所述第二弯曲臂处于正常松弛状态,此后,通过第二插入力将所述预设状态下的所述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_第二连接器 组件插入到所述第一连接器腔内,所述第二插入力使所述第一弯曲臂移动到所述弯曲状态 下,而所述第二弯曲臂保持在所述正常松弛状态下,并且从所述锁定状态释放所述凹口和 所述第二锁定突起部,使得,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和所述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以滑动的方 式穿入到所述第一连接器腔内,且所述第一弯曲臂处于弯曲状态下,直到所述第二指状突起部滑过所述第一连接器锁定突起部,使得所述第一弯曲臂与所述第二弯曲臂一起返回到 所述正常松弛状态,以使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和所述连接器位置保 险装置处于接合状态下。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连接器组件设备,其中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所述第二 连接器壳体和所述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处于接合状态下时,当在俯视图中看时,所述第一 连接器锁定突起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指状突起部和所述第二锁定突起部之间。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指状突起部包括第二指 状突起部向后渐縮侧壁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器锁定突起部包括第一连接器锁定突起部向前 渐縮侧壁表面和侧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器锁定突起部平坦表面,并且所述第二连接器锁定突 起部包括侧向延伸的第二连接器锁定突起部平坦表面。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指状突起部向后渐縮侧 壁表面和所述第一连接器锁定突起部向前渐縮侧壁表面彼此相对面对,并且所述第一连接 器锁定突起部平坦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器锁定突起部平坦表面彼此相对面对。
15. —种连接器组件设备,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沿着并绕着纵向轴线延伸,并且具有第一连接 器开口端、第一连接器内腔、第一连接器止动突起部和第一连接器锁定突起部,所述第一连 接器止动突起部从第一连接器上壁延伸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内腔中,所述第一连接器止动突 起部邻近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开口端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器锁定突起部从垂直于所述第一连 接器上壁定向的第一连接器侧壁延伸并且延伸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内腔中;第二连接器壳体,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沿着并且绕着所述纵向轴线延伸,并且所述第 二连接器壳体的尺寸被形成并适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开口端将被所述第一连接器内腔 容纳,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包括第二连接器壳体主体、第二连接器闩锁、止动突起部、斜坡 状第二连接器侧壁和与所述斜坡状第二连接器侧壁相对面对的开槽的第二连接器侧壁,所 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主体在第二连接器前端和第二连接器后端之间延伸,所述第二连接器闩 锁邻近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后端枢转地连接,并且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前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器 后端之间延伸,使得所述第二连接器闩锁、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主体、所述斜坡状第二连接 器侧壁和所述开槽的第二连接器侧壁限定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前端处具有第二连接器开口 端的第二连接器内腔,所述第二连接器闩锁能够操作以移动到第二连接器闩锁正常松弛状 态和第二连接器弯曲状态和在所述第二连接器闩锁正常松弛状态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弯曲 状态之间移动,且所述第二连接器闩锁被弹性偏压到所述第二连接器闩锁正常松弛状态, 所述止动突起部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前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后端之间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 器闩锁,并且从所述第二连接器闩锁向上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器内腔延伸,所述斜坡状第 二连接器侧壁包括从所述第二连接器前端逐渐延伸到所述第二连接器内腔中的第一平坦 凸轮表面、斜坡状凸轮表面、第二平坦凸轮表面和第二连接器锁定突起部,且所述斜坡状凸 轮表面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平坦凸轮表面和所述第二平坦凸轮表面,并且所述第二平坦凸轮 表面设置在所述斜坡状凸轮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器锁定突起部之间,所述开槽的第二连接 器侧壁包括平坦接触表面和槽,所述平坦接触表面至少与所述第一平坦凸轮表面相对面 对,并且平行于所述第一凸轮表面延伸,所述槽纵向延伸并且至少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锁定 突起部相对面对;禾口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所述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包括基部面板部件和闩锁组件,所述 基部面板部件沿着并绕着限定纵向方向的纵向轴线、限定侧向方向的侧向轴线和限定横向 方向的横向轴线延伸,且所述纵向轴线、所述侧向轴线和所述横向轴线相对于彼此垂直定 向,所述闩锁组件连接到所述基部面板部件,并且沿所述纵向方向从所述基部面板部件大 致垂直地向前延伸,所述闩锁组件具有第一弯曲臂和第二弯曲臂,所述第一弯曲臂和所述 第二弯曲臂相对于彼此以并置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纵向轴线的大致相对侧,从而在所述第一 弯曲臂和所述第二弯曲臂之间形成通道,所述第一弯曲臂和所述第二弯曲臂中的每一个都 能够操作以大致沿着所述侧向方向移动到正常松弛状态和弯曲状态,和在所述正常松弛状 态与所述弯曲状态之间移动,所述第一弯曲臂和所述第二弯曲臂中的每一个都被弹性偏压 到所述正常松弛状态,所述第一弯曲臂的第一弯曲臂末端处具有爪部,所述第二弯曲臂的 第二弯曲臂末端处具有导向突起部,所述第一弯曲臂和所述第二弯曲臂中的任一个能够操 作以从所述正常松弛状态移动到所述弯曲状态,且所述第一弯曲臂和所述第二弯曲臂中移 动的弯曲臂朝向所述第一弯曲臂和所述第二弯曲臂中的不移动的弯曲臂移动,所述爪部在 所述侧向方向上远离所述纵向轴线突出,并且包括第一指状突起部和第二指状突起部,所 述第二指状突起部与所述第一指状突起部分开设置,从而在所述第一指状突起部和所述第 一指状突起部之间形成凹口 ,所述闩锁组件包括臂安装面板,所述臂安装面板在一个臂安 装面板端处连接到所述基部面板部件,且所述第一弯曲臂和所述第二弯曲臂中相应的弯曲 臂在相对的臂安装面板端处连接到所述臂安装面板,所述第一弯曲臂相对于所述臂安装面 板的向前拐角部侧向向内连接到所述臂安装面板,以在所述向前拐角部和所述第二指状突 起部之间限定缺口 ,所述缺口沿着所述第一弯曲臂延伸,其中,首先通过第一插入力将所述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插入到所述第二连接器腔内, 且当将所述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推进到所述第二连接器内腔时,所述第一弯曲臂和所述第 二弯曲臂暂时处于弯曲状态,直到所述凹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器锁定突起部在锁定状态下彼 此接合,从而形成预设状态下的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_第二连接器组件,且所述第一弯曲 臂和所述第二弯曲臂处于正常松弛状态,此后,将所述预设状态下的所述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_第二连接器组件与所述第一连 接器开口端对齐,并且通过第二插入力将所述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_第二连接器组件部分 地插入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内腔中,直到所述第一连接器止动突起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止动 突起部彼此邻接,此后,通过向下力使所述第二连接器闩锁向下移动,以将所述第二连接器闩锁从所述 第二连接器闩锁正常松弛状态移动到所述第二连接器闩锁弯曲状态,并且施加到所述连接 器位置保险装置_第二连接器组件的第三插入力进一步将所述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_第二 连接器组件插入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内腔中,使得所述第二连接器止动突起部在所述第一连 接器止动突起部下方滑动,并且在所述第一连接器止动突起部后面定位在所述第一连接器 内腔中,使得能够解除所述向下力并且使所述第二连接器闩锁返回到所述第二连接器闩锁 正常松弛状态,从而将所述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_第二连接器组件能够释放地保持在所述 第一连接器内腔中,其后,施加第四插入力以将所述第一弯曲臂从所述正常松弛状态移动到所述弯曲状 态,并且使所述第一指状突起部和所述第二指状突起部都滑过所述第一连接器锁定突起部,以将所述第一弯曲臂返回到所述正常松弛状态,且所述第一连接器锁定突起部和所述 第二连接器锁定突起部都设置在所述缺口中,从而使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所述第二连接 器壳体和所述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处于接合状态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所述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包括基部面板部件和闩锁组件,所述闩锁组件连接到基部面板部件并且从基部面板部件垂直并向前延伸。闩锁组件具有第一弯曲臂和第二弯曲臂,所述第一弯曲臂和第二弯曲臂相对于彼此以并置的方式设置在纵向轴线的相对侧。第一弯曲臂和第二弯曲臂中的每一个可操作以大致沿着侧向方向移动到正常松弛状态和弯曲状态,和在所述正常松弛状态与所述弯曲状态之间移动,且第一和第二弯曲臂被弹性偏压到正常松弛状态。第一弯曲臂的第一弯曲臂末端具有爪部,而第二弯曲臂的第二弯曲臂末端具有导向突起部。连接器组件设备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第二连接器壳体和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
文档编号H01R13/627GK101790822SQ200880025089
公开日2010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8日
发明者文森特·林奇本, 林永川, 陈平 申请人:Jst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