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icalconnectorcableandapparatusutilizingsame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25806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Electrical connector cable and apparatus utilizing same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和线缆系统,尤其涉及有利于高速数据通讯的电连接器和线 缆系统。
背景技术
例如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以及其他设备可采用一个或多个图 形处理电路,例如图形处理器(例如与主机中央处理单元处于同一芯片上、或位于耦接至 主板的独立芯片上、或位于插入卡上,或是与内存桥电路集成的图形核心,或是任意其他合 适的配置),以向一个或多个显示器提供图形数据和/或视频信息、视频显示数据。一种已知的为图形处理器与中央处理单元或其他设备之间的图形和/或视频信 息提供必要的高数据率和通讯性能的通讯接口设计是PCI Express接口。该通讯链路为串 行通讯通道,由成套的两差分线对组成,以在每个方向提供例如2. 5MB/秒(Genl)或5. OMB/ 秒(Gen2)的传输速率。这些数目高达32的通道(lane)可以X2、X4、X8、X16、X32的配置 组合,从而建立独立控制串行链路的并行接口。不过,还可采用任意其他合适的通讯链路。 由于多媒体应用对于自绘图命令生成图形信息或生成适当视频的需求不断增长,因此对图 形处理电路和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可能要求较大的集成图形处理电路,由于该电路产 生额外的热量,因而需要冷却系统,例如笔记本电脑、台式机或其它设备中的风扇及相关管 道等主动冷却系统或被动冷却系统。但给定电子设备所能散发的热量有限。现有技术提出在独立于笔记本电脑、台式机或移动设备的设备中提供外部图形处 理,以通过并行图形处理操作更快生成图形处理或利用外部图形设备向多个显示器提供输 出。不过,由于设备尺寸越来越小,因此需要不断设计能够被消费者接受、具有适当的速度 和成本优势的、包括连接器和线缆在内的连接。例如,在移动设备或非移动设备上,特定的 视频游戏可能需要高带宽图形处理,这在给定成本、集成电路尺寸、散热以及其他要素的情 况下可能不可行。从电连接器角度来看,多年来,各行业都在试图设计用以提供必要的例如几兆字 节的带宽以在设备之间传输视频帧信息和/或图形信息的电连接器。一个方案是提供例如 采用PCI-e 16通道配置的外部线缆和电路板连接器。这个方案导致印刷电路板的基底尺 寸大致为40. 3mmX26. 4mm,包括连接器外壳深度和壳体在内的连接器壳体纵深剖面尺寸为
440. 3mmX11.9mm。不过,这样的大型连接器仅适于占用大量空间、重量为许多磅的大型设备, 例如服务器。对于消费者市场而言,这样的大型连接器太大而且太贵。因此长期以来一直 需要合适的、可容纳多个通讯通道的连接器,以为图形和视频信息提供必要的带宽。其他连接器例如DisplayPort连接器仅被限制在两个通道,尽管它们具有较小的 基底尺寸,但无法支持PCI-e线缆规格特征并具有有限的功能。其他允许例如16通道PCI-e 连接的方案具有更大的基底尺寸和剖面尺寸,并可采用例如136针总堆叠连接器来容纳16 通道(VHDCI)。所述基底尺寸例如可超出42毫米乘19毫米,该连接器占用的PCI-e板的剖 面尺寸可超过42毫米乘12毫米。其次,这样的连接器要求移动设备或便携式设备的尺寸 太大,或者为容纳这样的连接器而占用的PC板或设备壳体上的空间不合理。此外,这样的 连接器还使用对于便携式设备来说过于笨重的大型线缆。成本也极高。另外,由于主板空 间非常宝贵,因此这样的大型连接器不实用。从电子设备的角度来看,在独立设备中提供外部图形处理功能是已知技术。例如, 现有技术中扩展底座(docking stations)采用PCI_e接口连接器,其包括单条通道以与例如 插入该扩展底座的笔记本电脑中的中央处理单元通讯。该扩展底座包括本身的A/C连接器, 并具有额外的显示连接器端口,以允许外部显示器直接连接至该扩展底座。例如自带LCD显 示器和集成图形处理核心或卡形式的内部图形处理电路的笔记本电脑利用其中央处理单元 经由单个通道PCI-e连接器向位于扩展底座上的外部图形处理器发送绘图命令。不过,这样 的配置可能太慢,并且由于仅提供单个通道通讯功能,因而通常采用低端图形处理器。现有技术中还有采用图形处理电路以提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其他设备的图 形处理功能的其他外部电子单元,例如采用信号中继器(Signal repeater)以加强通过多 通道PCI-e连接器的图形通讯信号强度。不过,该连接器为大型针连接器,在针之间具有较 大的间距,因此如果使用16通道的话,需要大约140针的连接器,使得主板上的布局要求 以及连接器的尺寸都过大。因此,实际设备通常采用例如包括许多控制针的单通道连接器 (大约18针连接器)。因此,尽管生产厂商可能意图容纳多通道PCI-e通讯,但其实际应用 中往往导致单通道配置。无法进行适当的设计以及生产适当尺寸的连接器是业界长期以来 一直存在的问题。其他外部设备允许PCI-e图形卡用于笔记本电脑中。其次,这些设备通常使用单 通道PCI-e连接器。这样的设备可包括显示器面板,其显示例如当前游戏的每秒帧速率、时 钟速度和冷却风扇转速等信息,这些信息可根据需要通过例如功能按钮或软件来调整。例 如可在后面板或侧面板上设置格栅,以便能够看到图形卡,还可提供通风。可通过转动控制 按扭来实时超频内部图形卡,以试图提升外部图形处理功能的性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该中央处理单元与笔记本电脑以及具有图形卡的外部电子设备之间的通讯链路通常具有 单个PCI-e通道,其限制了该图形卡的功能。因此,需要改进的连接器和/或线缆和/或电子设备来提供外部图形处理和/或 外部图形处理器与本身具有中央处理单元或中央处理单元组并且根据需要自身具有图形 处理功能的便携式设备或非便携式设备之间的互连。


参照附图阅读下列详细说明将更容易理解本发明,其中,类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类似的元件。图1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透视图。图2显示图1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3示例图1的连接器中的上下排触点。图4和图5示意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由图1的连接器提供的信号配置。图6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与图1的连接器配套的线缆连接器的透视图。图7至14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由电子设备或系统中的图1的电连接器与图6 的线缆连接器提供的信号示意图。图15至18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由电子设备或系统中的图1的电连接器与图6 的线缆连接器提供的信号示意图。图19至24显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由电子设备或系统中的图1的电连接器与图6 的线缆连接器提供的信号示意图。图25示意依据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图1的板连接器的系统。
具体实施例方式简而言之,电连接器,又称为分离式多连接器元件差分总线连接器(divided multi-connector element differential bus connector),例如电路板连接器,包括壳体, 该壳体中具有分离式多连接器元件。该电连接器适于电性连接基板,例如电路板。该分离 式多连接器元件包括分离式电性触点配置,包括第一组或第一组件的电性触点,其与相邻 的第二组或第二组件的电性触点物理分离。该第一组电性触点和第二组电性触点各自包括 下触点和一排上触点的排。该第二组电性触点具有与该第一组电性触点相同但(例如相对 垂直轴)呈镜像的配置。在一个例子中,确定该电连接器壳体的尺寸以提供大致为12毫米X53毫米的基板 基底尺寸以及大致为53毫米X6毫米的剖面尺寸,并包括配置为16通道差分总线的124针。 该16通道被分成两个8通道针组。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一组和第二组触点分别包括端部接 地触点,其中,各端部接地触点的位置与另一组中的另一端部接地触点相邻,并且大体位于 该连接器壳体的中心。在另一例子中,上触点的排为表面贴装针,下触点的排为穿过该基板 的通孔针。本发明还揭露电子设备,其采用上述电连接器并具有耦接至该电连接器的电子电 路基板,并且还包括位于该电路基板上耦接至该第一组和第二组电性触点的电子电路。该 电子电路在该连接器之中心部分的任意一侧提供多个差分数据对信号,并且还在该第一组 电性触点的中心部分中提供差分时钟信号。该第一排上触点用于提供与该差分对信号相关 的控制信号。耦接该第二组触点以使该第二排下触点包括多个差分数据信号,这些信号提供于 被差分接地隔开的相邻针上。本发明还揭露线缆,其具有与该电连接器配套的相同端部连 接器。在一个例中,该线缆组件一端具有16通道连接器,另一端具有8通道连接器,该线 缆组件适于仅与该16通道连接器中的第一组电性触点而不是第二组电性触点进行电性配 合,从而允许16通道板连接器用于连接8通道单元。本发明所揭露的连接器或线缆或电子设备的诸多优点之一包括提供紧凑型连接器,该紧凑型连接器通过例如PCI Express兼容总线或接口的多通道差分信号总线提供高 速通迅。此外,由于触点组和电子电路通过单个触点组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时钟信号,因此也 可通过8通道线缆系统将8通道连接器与16针板连接器连接。请参照图1和图2,图中示例的可耦接至例如印刷电路板之电路基板的电连接器 100包括基板定位销102和壳体连接柱104。该定位销102和壳体连接柱104经配置以穿 过该电路基板中钻出的通孔,以便于将该电连接器接置于该基板。该电连接器100包括壳 体106,该壳体106包括分离式多连接器元件108,其适于通过例如分离触点针组件而与电 路基板电性连接。该分离式多连接器元件108包括分离式电性触点针配置,其包括第一组 或第一组件的电性触点110,其与相邻的第二组或第二组件的触点112物理分离或相互断 开。再请参照图3,该第一组电性触点110包括一排下触点114和一排上触点116。 类似地,与第一组分离的第二组电性触点112包括与该第一组电性触点相同但呈镜像的 配置,因而具有与第一组电性触点相同、呈镜像但相互分离的对应排下触点118和上触点 120。本例中,当该第一组电性触点110连接现有技术的PCI Express收发器电路时,该第 一组电性触点110形成完整的8通道PCI Express通讯接口。本例中,下触点的排114和 118为分离组件并为通孔针。将其耦接在电子设备中以包括并提供与差分接收器或收发器 的连接(例如见图7至14)。上排触点针116和120为贴装至该电路基板表面的表面贴装 针,并耦接至电子电路以提供差分传输信号。本例中,可在小型并且相对便宜的连接器设计 中方便地进行16通道PCI Express兼容连接。将彼此分离的各触点组分别电性连接以分 别提供基于8通道差分讯号的通讯,从而导致16通道通讯总线。复参照图1,壳体106可由任意合适的材料制成,包括已知的绝缘塑料或任意合适 的复合材料。该电性触点也可由任意合适的材料制成,例如具有例如镍上镀金之适当镀层 的铜合金,或任意其他合适的材料制成,并根据需要抛光。所述第一组中的下排触点114作 为一组独立的下排针进行制造,并作为连接器100的组件。下排触点118为同样的镜像组 件,并且与该下排触点114相互分离。类似地,上排触点116和120被配置为彼此相同并且 镜像的独立组件。本例中总共使用四组针来提供两组上下触点。将上下触点分成独立组件 的优点之一是有助于减少用以提供16通道或8通道PCI Express类型总线所需信号的所 需针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其他优点。此外,如本例所示,所述表面贴装针之间的间距例如可为0. 7毫米,表面贴装针的 宽度例如可为0. 26毫米,不过,还可使用任意其他合适的间距和宽度。所述通孔针可具有 例如0.7毫米的间距(如图4和5所示),并可有偏移。此外,该通孔针的宽度例如可为 0.74毫米。不过,可根据需要采用任意合适的尺寸。对于16通道PCI Express兼容配置,确定壳体106的尺寸以提供大致为12毫 米X53毫米的基板基底尺寸,从而使该壳体可具有例如12. 2毫米深度和53. 25毫米的宽 度,或者任意其他合适的尺寸。例如,该深度和宽度可根据需要增大几毫米或缩小几毫米。 此外,在本例中,该第一组电性触点和第二组电性触点的上下触点的排包括为16通道PCI Express接口(例如两个8通道差分总线链接)配置的124针。如图所示的连接器1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摩擦扣环116,其摩擦扣合与板连接器 100配套的线缆连接器。此外还可采用其他已知的连接器扣合特征,例如开口 118和120,其用以容置自对应的线缆连接器延伸的突出部。复参照图2,连接器100可包括作为所述壳体一部分的绝缘盖202以及接地触点 和摩擦锁206、208,其利用现有技术与配套的线缆连接器摩擦扣合。此外还采用支撑结构 210,以利用现有技术将针支撑在连接器中适当的位置。连接器100包括中心支撑结构212, 以支撑位于其上方的上排表面贴装针116以及下触点114。中心支撑结构212支撑该电性 触点并在运作时容置配套连接器,该配套连接器的触点与上触点116和下触点116对齐以 实现电性接触。图4和图5示意印刷电路基板的部分,该部分被称为基板布局,显示位于电路基板 上的表面贴装触点400和通孔402。下排触点114和118耦接至通孔402,以通过连接器 100向该印刷电路板上的一个或多个电路提供电性接触和信号通讯。电路的导线或针可电 性耦接至焊盘400以通过连接器100进行信号通讯。该图显示连接器100的底排触点的引 脚以及对应连接器100中各触点的电子信号406、408。本例中,触点组形成上8通道410和下8通道412。电子电路414,例如可集成于 图形处理器核心、中央处理单元、桥电路例如北桥、南桥、或其他任意合适的桥电路或其他 任意合适的电子电路的PCI Express 16通道接口电路,通过连接器100发送和接收信号 406、408。电子电路14位于该电子电路基板上,并耦接至第一组电性触点和第二组电性触 点(这里仅显示下触点)。电子电路414提供差分时钟信号416、418,该差分时钟信号位于 第一组触点110的中部。该电子电路还提供多个差分数据对信号420,其位于中部421的任 意一侧。在该差分信号420之间提供对应的差分接地信号424。上触点116 (未图示)提供 与该差分数据对信号420相关的控制信号。本例中,另一组触点112不包括差分时钟信号 416和418。该电子电路提供所有必要的PCI Express型控制信号、时钟信号和电源,以通 过第一组触点110运行8通道总线。可通过提供所示信号来提供16通道。这包括使用第 二组触点112。此外,如图所示,第一组电性触点110与第二组电性触点112通过标示为426和 428的相邻接地触点彼此分离。耦接第二组触点112使第二排下触点包括多个差分数据信 号430,其提供于被对应差分接地信号432分离的相邻针上,并且标示为434的外侧针部分 为第二排下触点提供电源。类似地,在与显示为电源信号436的第一组触点114对应的连 接器外侧部分提供电源。本例中,电子电路114包括现有技术中兼容PCI Express的差分 多通道总线收发器。不过,可根据需要将任意合适的电路耦接至连接器100。此外,如图所 示,第一组触点110和第二组触点112分别包括端部接地触点426和428,其位置彼此相邻 并大体位于该壳体的中心。另外,第一组电性触点和第二组电性触点包括感测触点,其位于触点的排的外侧 端部,以确定连接器正常插入该线缆两端。另外,该连接器还包括电源控制针,其可与该感 测触点一起使用,以控制该两个互连系统之间的电源时序以及其他功能。图6示例线缆,其具有经配置而与连接器100配套接合的线缆端部连接器500。线 缆502包括位于其任一端的端部连接器(不过未图示),该端部连接器与端部连接器500相 同,该连接器端部500适于与分离式多连接器元件108配合。因此,线缆端部连接器500还 包括突出部504,其通过连接器100的中部212与所述触点接合。作为现有技术,该端部连 接器可由包括塑料和金属在内的任意合适材料制成,以根据需要提供必要的结构、防护和接地特征。突出部504适于与板连接器100的摩擦扣环116摩擦扣合。线缆502可由两组 线构成,该两组线分别形成8通道组。不过,可使用任意合适的配置。图7至14示意一设备中的电路414通过连接器100提供的电信号以及线缆连接 器502连接的另一设备中的对应电路提供的电信号。因此,主机设备(也称作主机侧),例 如笔记本电脑或其他任意合适的设备通过连接器100经线缆连接至下游设备,并且该下游 设备也包含连接器100。因此,经简化的连接器/线缆对适合具有高速数据通讯功能。如 上所述,连接器100有效连接至电子电路以在针上提供图中所示的信号。作为参照,将显示 信号的图4和图5部分复制于图7至14中,如箭头600所示。标示为602的部分表示上排 触点116和120。如图所示,底排触点114和118主要耦接于例如图形处理器(下游设备) 的差分发送器和主机设备的差分接收器之间,而连接器100的顶排116和120则耦接于位 于下游设备中的图形处理器的接收器和主机设备的差分发送器之间。在该主机设备中,提供如图所示的标示为604的对应下排114和118。例如,通过 适当的电子电路在主机侧设备上提供标示为信号606的上排116和120。本例中,如上所 述,该电路包括PCI Express兼容接口电路,其提供本例中的16通道信息。本例中使用的 针的总数为124针。因此,这里显示16通道对16通道连接的信号和引脚。图15至18描述使用8通道连接器而不是16通道连接器针对8通道对8通道连 接的信号和引脚配置。不过,该8通道连接器在与所述16通道连接器之第一组连接器110 相同的针上提供相同的信号。因此,除使用半数针以外,8通道连接器可采用与连接器100 类似的设计,从而确定壳体尺寸以提供大致为12毫米X32毫米的基底尺寸以及大致为32 毫米X6毫米的剖面尺寸,并包括配置为上下触点的排的总共68针。因此,图15至18描述 通过8通道线缆706与下游设备连接器704连接的主机侧连接器702。图19至24描述另一采用引脚和信号的配置,其中例如主机设备的第一设备采用 具有所示信号702的8通道连接器,其线缆另一端包括具有引脚和信号600、602的连接器 100。因此,可使用8至16通道的连接器配置,其中,该16通道连接器中只有8通道实际耦 接电路。采用这种方式,可根据需要容易地将现有的16通道连接器耦接至采用8通道连接 器的设备中。图25示例系统900。该系统采用第一设备902,例如主机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台 式电脑或任意其他合适的设备;以及第二设备904,例如该设备所采用的电子电路包括电 子电路414,其有效接置于例如包含连接器100之印刷电路板的基板908。电子电路414可 例如为图形处理器或任意其他合适的电路,并且在本例中包括PCI Express兼容收发器电 路,以通过所述线缆和连接器结构与主机设备902通讯。设备904的壳体可包括格栅,作为 空气通道910以提供空气流动,从而冷却该电子电路,并且该壳体还可包括主动冷却机制, 例如风扇913,经适当控制而通过空气流动提供冷却,该技术为已知技术。基板908可包括 电源电路912,用以向所有电子电路提供适当的电源并可通过插头914自插座接收交流电 (AC)。在现有技术的适当内存、操作系统软件和任意其他合适的元件、软件、固件之外,主机 设备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920以及一个或多个图形处理器922。因此,本例 中,设备904可通过连接器100和线缆502提供的差分信号自中央处理单元920和/或图形 处理单元922接收绘图命令,以通过适当的连接器配置提升设备外图形处理能力,该连接 器配置便于用户使用、成本相对低,并提供高数据率视频、音频和图形处理所需的数据率。
9
如上所述,电子电路414可根据需要包括图形处理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图形处 理器核心、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或任意其它合适的电路。如图所示,若该电子电路包括 图形处理电路,则该图形处理电路可通过一个或多个适当的总线932存取一个或多个帧缓 冲区930,该技术为已知技术。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使用单个电路基板908时,电子电路 414可包括多个图形处理电路,例如多个图形处理器932和934,其通过适当总线936进行 有效耦接,并可通过总线桥电路938,例如PCI桥或任意其他合适的总线桥电路与分离式多 连接器元件差分总线连接器100连接。该总线桥电路提供来自或到达连接器100的信息,并 在连接器100与各图形处理器932、936之间切换通讯路径,该技术为已知技术。因此,本例 中,多个图形处理器可为主机设备902或其他合适设备提供平行或替代的图形处理操作。上面针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以及这里所描述的例子仅出于描述目的而非限制本 发明。例如,所述板连接器可包括第一接地板,其经配置而具有多个第一突出针,并位于该 下触点与上触点之间;独立的第二接地板,具有与该第一接地板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并经配 置而具有多个第二突出针,并位于对应的下触点与上触点之间以提供接地。综上所述,本发 明意图覆盖任意的和所有的修改、变更或替换,这些修改、变更或替换落入上面所揭露的以 及请求保护的基本原则的精神和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位于该壳体中的分离式多连接器元件,包括分离式电性触点配置,包括第一组电性触点,其与相邻的第二组触点相互分离,该第一组电性触点包括下触点和上触点的排;以及具有与该第一组电性触点相同但呈镜像配置的第二组电性触点,包括相同并且呈镜像的对应的下触点和上触点的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壳体的尺寸定为提供大致为12毫米乘以53 毫米的基底尺寸以及大致53毫米乘以6毫米的剖面尺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一组和第二组电性触点的上下触点的排 包括配置为两个8通道差分总线的124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一组和第二组触点的每一个包括端部接 地触点,其中各该端部接地触点彼此相邻并实质上位于该壳体的中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第一组和第二组电性触点的每一个包括位 于触点的排的外侧端部的感测触点。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上触点的排由表面贴装针组成,该下触点的 排由通孔针组成。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电子电路基板;有效耦接至该电子电路基板的电连接器,包括 壳体;位于该壳体中的分离式多连接器元件,包括分离式电性触点配置,包括第一组电性触点,其与相邻的第二组触点相互分离,该第一 组电性触点包括第一排下触点和上触点;以及具有与该第一组电性触点相同以及呈镜像配置的第二组电性触点,包括 相同以及呈镜像的对应的第二排下触点和上触点;电子电路,位于该电子电路基板上并有效耦接至与相邻的第二组触点分离的该第一组 电性触点,以耦接该第一排下触点,从而在其中心部分提供差分时钟信号并在该中心部分 的任一侧提供多个差分数据对信号,以及该第一排上触点提供与该差分数据对信号相关的 控制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该第一组电性触点与该第二组电性触点通过 相邻的接地触点彼此分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耦接该第二组触点使该第二排下触点包括多 个差分数据信号,其提供于被差分接地信号隔开的相邻针上,以及其中在该第二排下触点 的外侧针部分提供电源。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该电连接器的壳体尺寸定为提供大致为12毫 米乘以53毫米的基底尺寸以及大致53毫米乘以6毫米的剖面尺寸。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该第一组和第二组电性触点的上下触点的 排包括配置为两个8通道差分总线的124针。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该电子电路包括差分多通道总线收发器。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该第一组和第二组触点的每一个包括端部接 地触点,其中各该端部接地触点彼此相邻并大体位于该壳体的中心。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该第一组和第二组电性触点的每一个包括位 于触点的排的外侧端部的感测触点。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该上触点的排由表面贴装针组成,以及该下 触点的排包括由通孔针组成,以及该连接器还包括配套连接器存在检测针,其针对与具有 配套连接器端部的线缆的正常连接提供响应信号。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包括具有第一端部连接器和第二端部连接器的线 缆,其中,该端部连接器的每个彼此相同,以及该端部连接器的每个适于配合该分离式多连 接器元件。
1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包括具有第一端部连接器和第二端部连接器的线 缆,其中,该第二端部连接器仅适于与第一组电性触点电性配合而不适于与第二组电性触 点电性配合。
1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子电路基板;有效耦接至该电子电路基板的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其中包括第一排下触点和上触点;电子电路,位于该电子电路基板上并有效耦接至该触点,以耦接该第一排下触点,从而 在其中心部分提供差分时钟信号并在该中心部分的任一侧提供多个差分数据对信号,以及 其中该第一排上触点提供与该差分数据对信号相关的控制信号。
19.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该壳体的尺寸定为提供大致为12毫米乘以32毫米的基 底尺寸以及大致32毫米乘以6毫米的剖面尺寸,并包括配置在下触点和上触点的排中的68 针。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上触点的排由表面贴装针组成,该下触点 的排由通孔针组成。
全文摘要
文档编号H01R12/71GK101953029SQ200880126819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3日
发明者James D Hunkins 申请人:Ati Technologies Ulc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