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和电子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4786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装置和电子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比如膝上个人计算机的电子装置并涉及安装到电子装置的 电子部件。
背景技术
所需求的是比如膝上型PC的电子装置提供有比如电源开关的按钮等,
而不会在改进电子装置的设计时阻碍尺寸和厚度的减小。在日本专利申请特
许公开第2005-128805 ( 0135段,图3、图35等)号(下文中参考为专利文 献l)公开的技术中,电源开关提供至铰合部的一端,该铰合部可转动地连 接配置有键盘等的壳体和显示部分与其配置于彼此的壳体。电源开关在电源 打开时发出由例如发光元件产生的光,这使得易于在^L觉上识别出电源打开 的状态。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l中公开的技术中,电源开关暴露于铰合部的一端。这样所 产生的问题在于用户会偶然碰触到电源开关并且电源被无意中关闭。着眼于 此,可以提供光屏蔽部分,该光屏蔽部分具有围绕电源开关的凸出部分并且 比较于电源开关的按压表面是凸出的。主要是从设计的观点出发,光屏蔽部 分进行镀覆等处理。
但是,当提供了光屏蔽部分时,用户在面向电子装置操作电子装置时在 某些情况中可以难于识别从电源开关发出的光,因为光屏蔽部分屏蔽了光。
考虑到上述情况,希望提供电子装置和电子部件,其使得面向电子装置 操作电子装置的用户能够识别出按钮的发光状态,而不会损害它的设计。
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电子装置,其包括电子装置主体;按钮; 外周发光部件;基底;保持构件;支撑构件;和包围构件。电子装置主体包 括在其一个侧面侧上的按钮放置部分。按钮近似地具有圆柱形状并布置在 按钮放置部分上且由使得光穿过其中的材料制成。按钮包括在一个侧面侧上的按压表面;和在该一侧的相反表面侧上的光入射表面。外周发光部件近
似地具有圓柱形状并布置在相对于按钮的光入射表面的位置上且由散射光
的材料制成。外周发光部件包括暴露于外侧的外周表面。基底布置在按钮和
外周发光部件之间,并包括第一表面,于其上安装有第一发光元件和开关
元件;及第二表面,于其上安装有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发光朝向按
钮的光入射表面。开关元件通过按压进行切换。第二发光元件发光朝向外周
发光部件。保持构件保持按钮,并布置在按钮和基底之间且由散射光的材料
制成。保持构件在相对于开关元件的位置处包括能够接触于开关元件的凸
出部分。支撑构件弹性地支撑保持构件。包围构件围绕按钮、基底、保持构
件、和支撑构件,包围构件包括比较于按压表面突起的突起部分且由阻止光穿过其中的材料制成。
在该实施例中,光能够从按钮的按压表面发出。另外,光能够从外周发光部件的外周表面发出。因此,朝向电子装置操作电子装置的用户能够确认按钮的发光状态。外周发光部件的外周发光表面从电子装置主体的一个侧面侧暴露出,而包围构件插入在期间,即,隔离预定的距离。由此,暴露以发光的外周发光部件的外周表面非常易于由朝向电子装置搡作电子装置的用户确认,并且该设计也得以防止受到损伤。另外,保持构件由散射光的材料制成。因此,光从按钮的按压表面均匀发出,且用户无法透过按压表面看到内部结构。由此,该设计明显是满足要求的。在基底上,安装了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和开关元件。由此,能够实现部件数目的减少及附接精度的改进。
第一发光元件可以布置在近似地在按钮的中心轴上的区域上,并且第二发光元件可以布置在按钮的中心轴上方的区域上。
采用该结构,因为第一发光元件布置在近似地在按钮的中心轴上的区域上,光从按钮的按压表面均匀发出。另外,因为第二发光元件布置在按钮的中心轴上方的区域上,该上部区域在外周发光部件的外周表面中发出强光。该上部区域易于由朝向电子装置操作电子装置的用户看到,并且下部区域难以由用户看到。因此,以更小的光量即以更少的功耗就能够由朝向电子装置操作电子装置的用户可靠地确认发光状态,
外周发光部件可以在与于其上布置了基底的侧相反的侧上包括具有锥形表面的凹面部分。釆用该结构,由具有锥形形状的凹面部分所反射朝向外周发光部件的外 周表面的光被加强。由此,以更小的光量即以更少的功耗就能够由朝向电子 装置操作电子装置的用户可靠地确认发光状态。
电子装置可以另外包括布置在外周发光部件的表面上的光反射层,外 周发光部件的表面相反于在其上布置有基底的侧。
采用该结构,由光反射层防止了光从于其上外周发光部件的基底的侧的 相反侧和电子装置主体侧之间的间隙泄露。结果使得,表现出轴提供在其内 部用于用户,这改进了设计。
外周发光部件、保持构件和支撑构件可以一体地构造,并且支撑构件可 以包括保持基底的保持部分。
采用该结构,能够实现部件数目的减少、附接精度的改进、和附接作业 的进程数目的减少。
电子装置可以另外包括布置在按^組和保持构件之间的扩散片。
采用该结构,光从按钮的按压表面均匀发出,并且内部结构通过按压表 面对于用户是不可视的。因此,设计明显地符合要求。
基底可以布置使得在第 一发光元件和保持构件之间的第 一距离短于在 第二发光元件和外周发光部件之间的第二距离。
采用该结构,第二结构设置为长形,用以增加到达外周发光部件的外周 表面的光量,结果使得光能够从外周发光部件的外周表面更为强烈地发出; 从而,以更小的光量即以更少的功耗就能够由朝向电子装置操作电子装置的 用户可靠地确认发光状态。
电子装置主体可以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具有圓柱形状的铰合 部,第一壳体具有于其上提供了操作部分的第一表面,第二壳体具有能够朝 向第一表面并且于其上提供了显示部分的第二表面,铰合部在电子装置主体 的后侧可旋转地彼此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铰合部在其一个端部提供有 按钮放置部分。
采用该结构,从按压表面和发光部分的外周表面发光的按钮布置在柱形 铰合部的一个端部上,由此进一步改进了设计。
依据另一个实施例,其中提供了电子部件。电子部件包括按钮;外周 发光部件;基底;保持构件;支撑构件;和包围构件。按钮近似地具有圓柱 形状并由使光穿过其中的材料制成。按钮包括在一侧上的按压表面;和在另 一侧上的光入射表面。外周发光部件近似地具有圆柱形状并布置在按^L的光入射表面的相对侧上且由散射光的材料制成,并且外周发光部件包括暴露
于外侧的外周表面。基底布置在按钮和外周发光部件之间,并包括第一表面,于其上安装了第一发光元件和开关元件;和第二表面,于其上安装了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发光朝向按钮的光入射表面,开关元件通过按压进行切换,并且第二发光元件发光朝向外周发光部件。保持构件保持按钮,并布置在按钮和基底之间且由散射光的材料制成。保持构件在相对于开关元件的位置处包括能够接触于开关元件的凸出部分。支撑构件弹性地支撑保持构件。包围构件围绕按钮、基底、保持构件、和支撑构件,包围构件包括
在该实施例中,光能够从按钮的按压表面发出。另外,光能够从外周发光部件的外周表面发出。因此,朝向电子装置操作电子装置的用户能够确认按钮的发光状态。外周发光部件的外周发光表面暴露而包围构件插入在其间,即,隔离预定的距离。由此,暴露以发光的外周发光部件的外周表面非常易于由朝向电子装置操作电子装置的用户确认,并且该设计也得以防止受到损伤。另外,保持构件由散射光的材料制成。因此,光从按钮的按压表面均匀发出,且用户无法透过按压表面看到内部结构。由此,该设计明显是满足要求的。在基底上,安装了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和开关元件。由此,能够实现部件数目的减少和附接精度的改进。
第 一发光元件可以布置在近似地在按钮的中心轴上的区域上,并且第二发光元件可以布置在按钮的中心轴上方的区域上。
采用该结构,因为第一发光元件布置在近似地在4姿^組的中心轴上的区域上,光从按钮的按压表面均匀发出。另外,因为第二发光元件布置在按钮的中心轴上方的区域上,该上部区域在外周发光部件的外周表面中发出强光。该上部区域易于由朝向电子装置操作在其上安装了电子部件的电子装置的用户看到,并且下部区域难以由用户看到。因此,以更小的光量即以更少的功耗就能够由朝向电子装置操作电子装置的用户可靠地确认发光状态,
外周发光部件可以在与于其上布置了基底的侧相反的侧上包括具有锥形表面的凹面部分。
周表面的光被加强。由此,以更小的光量即以更少的功耗就能够由朝向电子装置操作电子装置的用户可靠地确认发光状态。
电子装置可以另外包括布置在外周发光部件的表面上的光反射层,外 周发光部件的表面相反于在其上布置有基底的侧。
相反侧和电子装置主体侧之间的间隙泄露。结果^f吏得,表现出轴提供在其内 部用于用户,这改进了设计。
外周发光部件、保持构件和支撑构件可以一体地构造,并且支撑构件可 以包括保持基底的保持部分。
采用该结构,能够实现部件数目的减少、附接精度的改进、和附接作业 的进程数目的减少。
电子装置可以另外包括布置在^姿^組和保持构件之间的漫射板。
采用该结构,光从按钮的按压表面均匀发出,并且内部结构通过按压表 面对于用户是不可视的。因此,设计明显地符合要求。
基底可以布置使得在第一发光元件和保持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短于在 第二发光元件和外周发光部件之间的第二距离。
采用该结构,第二结构设置为长形,用以增加到达外周发光部件的外周 表面的光量,结果使得光能够从外周发光部件和外周表面更为强烈地发出。 从而,以更小的光量即以更少的功耗就能够由朝向电子装置操作电子装置的 用户可靠地确认发光状态。
如上所述,依据实施例,按钮的发光状态能够由面向电子装置操作电子 装置的用户确认,而不会损害设计。
本发明的这些和另外的目标、特性和优点借助于如下详细描述的关于它 的最佳方式实施例将变得更为清楚明了 ,如附图中所说明。


图l是依据实施例的打开状态的电子装置的透视图2是图1中示出的电子装置在关闭状态的透^L图3是图1中示出的电子装置的后一见图; 一
图4是图1中示出的电源开关单元沿线A-A的横截面视图5是图4中示出的电源开关单元的分解透^L图6A-6G分别是固定环的透视图、底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平面视图、右视图和正^L图7A-7G分别是镀覆环的透视图、底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平面视图、 右一见图和正视图8A-8G分别是按钮的透视图、底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平面视图、 右视图和正视图9A-9G分别是包围构件的透视图、底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平面视 图、右视图和正视图10A-10G分别是支撑构件的透视图、底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平面 一见图、右#见图和正#见图11是示出电子装置的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和
图12是示出从每个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光路的示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这个实施例中,描述将基于用作电子装置的实例的膝上个人计算机给出。
图l是依据实施例的在打开状态的电子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图1中示 出的电子装置在关闭状态的透视图。图3是图1中示出的电子装置的后视图。
电子装置1包括显示部分2;主体部分3;和连接显示部分2于主体 部分3的4交合部4。
显示部分2能够通过4交合部4相对于主体部分3打开和关闭。显示部分 2包括显示侧壳体5;显示表面6;和提供在显示侧壳体5中并执行显示处 理的显示处理单元(未示出)。
显示侧壳体5是显示部分2的壳体,其容纳显示处理单元(未示出)。 显示表面6是用于显示信息的屏幕并在关闭状态中朝向主体部分3。
主体部分3包括主体侧壳体7;键盘单元8;中央处理器单元(未示
出);硬盘装置(未示出)等。
主体侧壳体7是主体3的壳体。键盘单元8提供有多个按键等并作为电 子装置1的输入部分。中央处理单元安装在主体侧壳体7的多层印制线路板 上。中央处理单元接收来自键盘单元8的输入信号并执行多种处理比如计算 处理、控制处理、映像处理、和输出至显示部分2的输出处理,并且由此大体上作为功能主体部。
铰合部4通过可旋转地连接提供至显示部分2的连接部分4a和固定至主体部分3的连接部分4b于彼此而得以构成。在沿轴向(图1中的X方向)的铰合部4的右端部上的连接部分4b上,提供了电源开关单元IO。电源开关单元10例如固定至主体侧壳体7。
如图1中所示,主体侧壳体7具有倾斜以进入连接部分4b的下侧的斜面7a。
如图3中所示,外周发光部分63 (随后描述)的外周表面69延伸至主体侧壳体7的后侧。由此,即使从后侧,电子装置1的状态能够从外周表面69的发光状态得以确认。
图4是图1中示出的电源开关单元10沿线A-A的横截面视图,并且图5是图4中示出的电源开关单元10的分解透视图。
电源开关单元10包括图5中示出的固定环ll;镀覆环12;按钮13;漫射板(扩散片)14;包围构件15;支撑构件16;和基底17。电源开关单元10通过组合这些部件而得以构成,如图4中所示。
图6A到6G分别是固定环11的透视图、底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平面视图、右视图和正视图。
如图中所示,固定环ll具有环的形状,并具有通孔21。如图6A所示,固定环11包括突起朝向固定环11的外周侧的突起部分22。固定环11包括从突起部分22倾斜朝向通孔21以沉入在其中的斜面23。如图6B中所示,固定环11包括从其底表面24突起的一对销25。
如图5中所示,多个销25适配至镀覆环12的凹槽37 (P逸后描述)。固定环11由销25相对于镀覆环12定位。固定环11联结至镀覆环12。如图4中所示,固定环11比较于按钮13沿X方向以突起形式得以提供并构成突起部分的一部分。
图7A到7G分别是镀覆环12的透视图、底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平面视图、右视图和正视图。
镀覆环12是装饰性零件,其具有环的形状,并具有通孔30。镀覆环l2在其表面31上提供有沿着通孔30的外周的环形突起部分3乙如图4和7A所示,环形突起部分32的突起与表面31的角度与从镀覆环12的中心朝向外侧的距离成比例而增加。如图4中所示,形环突起部分32适配至固定环11的通孔21。镀覆环12具有斜面33。斜面33形成以从外周34朝向内周35而沉入通孔30。如图4中所示,斜面33顺滑连接于固定环11的斜面23。如图4中所示,斜面33的外径稍小于斜面23的内径。
如图7A中所示,镀覆环12包括形成在其周向表面36上的多个凹槽37和38。凹槽37和38每个具有从镀覆环12的周向表面36朝向镀覆环12的中心凹陷的形状。如图5中所示,固定环11的销25适配至凹槽37,由此定位固定环11和镀覆环12。如图7中所示,凹槽38形成在镀覆环12中在对应于包围构件15的定位凸起52 (随后描述)的位置处。如图4中所示,包围构件15的定位凸起52适配至镀覆环12的凹槽38,由此定位镀覆环12和包围构件15。
镀覆环12具有接受镀覆的外表面。例如,镀覆环12的斜面33等接受镀覆。镀覆环12联接至包围构件15,如图4中所示。
图8A到8G分别是按钮13的透视图、底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平面视图、右视图和正视图。
按钮13是电源开关按钮,其在打开电子装置1时由用户按压。按钮13具有柱形形状,并包括凸出部分40和基础部分41。按钮n由比如ABS树脂和聚碳酸酯的透明材料制成,使得光穿过其中。
凸出部分40包括由用户按压的按压表面42。如图8E中所示,凸出部分40的半径是第一半径rl,并且基础部分41的半径是第二半径r2,其大于第一半径rl。如图4中所示,凸出部分40适配进入镀覆环12的通孔30。凸出部分40的按压表面42凸出以顺滑连接至镀覆环l2的斜面3、
如图8B中所示,在&出部分41的底面43上,提供了多个销44用于执
行相对于支撑构件16的定位。
如在图4中所示,在按钮13的底面43上,漫射板(扩散片)14得以联接。如图4和图5中所示,漫射板(扩散片)14得以提供以覆盖除按钮13的销44之外的按钮13的底面43的几乎整个表面。即,如图4中所示,漫射板(扩散片)14提供在按钮13和支撑构件16之间。通过提供漫射板(扩散片)14,进入按钮13的来自其底面43的光能够从按钮13的按压表面42均匀辐射。另外,按钮13的内部结构,例如基底17的表面的状态能够由漫射板(扩散片)14掩盖。
图9A到9G分别是包围构件15的透视图、底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平面视图、右^见图和正视图。
包围构件15包括具有圆柱形状的包围构件主体50和定位部分51。如 图4中所示,包围构件主体50围绕固定环11、镀覆环12、按钮13、支撑构 件16等。包围构件15由阻止光通过其中的材料制成。在包围构件主体50 的内周表面侧上,适配至镀覆环12的凹槽38的定位凸起52得以形成。如 图4和9B中所示,在包围构件主体50的内周向表面上在开口 53的侧上,形 成多个凸缘部分54。凸缘部分54用于固定支撑构件16至包围构件15。在 图4中所示,凸缘部分54适配至支撑构件16的钩部分64 (随后描述)。如 在图4中所示,包围构件主体50包括比较于按钮13的按压表面42沿X方 向突起的突起部分55。突起部分55、固定环11等构成相对于按钮13 (的按 压表面42)突起的突起部分。
定位部分51得以提供以突起于包围构件主体50的侧表面。定位部分51 以螺丝柠紧于例如图1中示出的主体侧壳体7的定位部分56。
图IOA到IOG分别是支撑构件16的透视图、底视图、后视图、左视图、 平面视图、右^f见图和正视图。
如图10G中所示,支撑构件16包括用于支撑按钮13的按钮保持部分 61;弹性部分62;外周发光部分63;钩部分64;基底保持部分65等。对于 支撑构件16,使用了具有例如透明度并散射光的乳白树脂材料等。按钮保持 部分61、弹性部分62、基底保持部分65、外周发光部分63、钩部分64等 一体地形成。
如图10A和10E所示,在4妄钮保持部分61的表面66中,孑L 67得以形 成。孔67形成在对应于按钮13的销44的位置处。如图4中所示,按钮13 的销44插入孔67,并且由此按钮13固定至按钮保持部分61(支撑构件l6 )。 在按钮保持部分61相反于按钮13侧的表面上,提供了凸起部分68,如图4 和图10G中所示。凸起部分68提供在相对于开关元件81 (随后描述)的位 置处,如图4中所示。按钮保持部分61另外具有作为导光板的功能,其引 导从发光元件82 (随后描述)发出的光朝向漫射板(扩散片)49 (按钮13 ), 如图4中所示。按钮保持部分61例如由散射光的乳白树脂材料制成。
如图4和10G中所示,弹性部分62具有弯曲的形状。弹性部分62弹性 地支撑按钮13使得当用户按压按钮13的按压表面42时,按钮13沿X方向 凹陷,并且当用户不按压按压表面42时,按钮13恢复至图4中示出的初始位置。
如图10A中所示,外周发光部分63具有大于按钮保持部分61的圆板的形状。外周发光部分63作为导光板并且另外作为包围构件15的开口 53的盖,如图4中所示。如图4中所示,外周发光部分63的外周表面69并不由包围构件15围绕并且以环状形式暴露于包围构件15的外侧。当用户如图1中所示使用电子装置1时,外周发光部分63的外周表面69暴露于外侧以由用户确认。如图4中所示,外周发光部分63的外径近似相同于包围构件15的外径。外周发光部分63例如由散射光的乳白树脂材料制成。外周发光部分63具有相反于在其上布置了基底17的侧的凹面部分71,凹面部分71具有锥形外表面70。例如,当外周发光部分63的半径r是11到11. 5mm时,凹面部分71的深度d(图4中沿X方向的深度)设置为0. 3到0. 5mm。例如,当半径r为11.5mm时,深度d设置为0. 5mm。应注意这些值并不限定于此并且能够适当地改变。在外周发光部分63的外表面70上,提供了光反射层72,如图10B中所示。光反射层72例如反射光使得从发光元件83 (随后描述)发出的光射出外周表面69。光反射层72通过移印等形成在外周发光部分63的外表面70上。光反射层72的外径小于外周发光部分63的外表面70,如图10B中所示。在外周发光部分63的外表面70中,沿着外表面70的外周的环状区域并不由光反射层72覆盖并且以环形形式暴露。采用这种结构,来自发光元件83的光在外周表面69上的发光状态得以调整。
如图1中所示,凸^彖部分54适配至钩部分64,并且钩部分64固定至包围构件15。示出在图IOA和10G中的钩部分64钩连到图9B中示出的凸缘部分54上,并且由此支撑构件16固定至包围构件15。
如图4中所示,基底保持部分65从例如基底l7的两侧和底侧保持基底17。基底保持部分65从表面84侧和其表面85侧保持基底17。基底保持部分65与弹性部分62、外周发光部分63等一体地形成。如在图4中所示,在基底17由基底保持部分65所保持的状态中,开关元件(轻触开关)81相对于突起部分68,并且发光元件82近似对应于按钮保持部分61 (按钮13 )的中心区i或。
基底17提供有安装基底80,并且开关元件81、发光元件82和83等安装在安装基底80上。
如图4中所示,开关元件81提供在安装基底80的在按钮13侧上的表面84上以相对于凸起部分68。开关元件81通过接触于凸起部分68而切换 打开/关闭。
如在图4中所示,发光元件82提供在安装基底80的表面84上。多个 发光元件82以预定间隔安装在安装基底80上。例如, 一个发光元件82发 出绿光并且另一个发光元件82发出红(橙色)光。应注意到发光元件82的 数目和所发出的光的颜色并未特定地限定。发光元件82布置在对应于按钮 13的中心轴K的区域的邻近区域中。中心轴K平行于例如两个发光元件82 的光轴,并且对应于两个光轴之间的中间位置。发光元件82发出光近似地 朝向按钮13 (漫射板49)的中心。在发光元件82和漫射板(扩散片)14 之间的距离例如设置为距离Ll。
在安装基底80的相反于表面84的表面85上,发光元件83得以提供。 如图5中所示,多个发光元件83以预定间隔安装在安装基底80上。 一个发 光元件83发出绿光并且另一个发光元件83发出红(橙色)光。对于每个发 光元件82和83, LED (发光二极管)例如得以使用。应注意到发光元件83 的数目和所发出光的颜色并未特定地限定。发光元件83布置在按钮13的中 心轴K上方的区域上(图4中沿Z轴从中心轴K向上偏移的区域)。在发光 元件83和外周发光部分63的外表面70之间的距离设置为距离L2,距离U 长于距离Ll。从基底17引出的电线(未示出)穿过电子装置1的主体部分 3中的结构部分(未示出)的下侧连接至电子装置1的主体部分3。 图ll是示出电子装置1的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电子装置l的系统90包括基底17;电路91和系统控制器92。 基底17提供有上述的安装基底80,开关元件81、发光元件82和83、 开关控制器94、电源开关电路95、驱动器96、及驱动器97安装在安装基底 80上。
电源电路91从商用AC电源和来自电池的DC电源产生用在电子装置1 中的电路中的DC电源。
系统控制器92控制电子装置1的系统。例如,当从开关控制器91输入 系统启动指令时,系统控制器92执行用于启动系统的处理。另外,系统控 制器92管理系统的状态并通知开关控制器94关于系统的状态(系统的开/ 关/待机(on/off/standby ))。
开关控制器94基于来自系统控制器92的状态而输出例如二进制信号至电源开关电路95。开关控制器94例如在系统的状态为开时输出"1"至电源 开关电路95,并且在系统的状态为待机时输出"0"至电源开关电路95。
电源开关电路95基于来自开关控制器94的二进制信号而输入二进制信 号至驱动器96和驱动器97。
基于来自电源开关电路95的信号,驱动器96相对于发光元件82接通/ 切断电源电路91中所产生的DC电源。基于来自电源开关电路95的信号, 驱动器97相对于发光元件83接通/切断电源电路91中所产生的DC电源。
图12是示出/人每个发光元件82和83发出的光的光路的示图。
例如,当用户按压电源开关单元10的按钮13时,系统控制器92使发 光元件82和83发光。从发光元件82发出的光由支撑构件16的按钮保持部 分61均匀地导向并由漫射板(扩散片)14均匀地漫射。由漫射板(扩散片) 14均匀地漫射的光从底面(光入射面)43进入透明按钮13,穿过按钮13, 并从按压表面42射出。因而,光的环形面射由按钮13的按压表面42进行。 此时,因为发光元件82布置在近似地在按钮13的中心轴K上的区域上,按 钮13的按压表面42均匀射出光。结果使得,用户能够确认电子装置1的状 态(系统的打开或待机)。
从发光元件83发出的光由乳白支撑构件16所漫射,进入外周发光部分 63,并由外周发光部分63的锥形凹面部分71的外表面70的光反射表面"72 以环形形式反射朝向外周表面69。结果4吏得,/人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沿由 图12的箭头R标识的并垂直于按钮13的中心轴K的方向以环形形式漫射, 并以环形形式从外周表面69射出。进入外周发光部分63的光并不穿过那儿 至相反于外周发光部分63的光反射层72的侧。此时,发光元件83布置在 按钮13的中心轴K上方的区域(图4中从中心轴K沿Z方向向上偏移的区 域)上。因而,从外周发光部分63的环形外周表面69的上侧发出的光提供
的亮度高于从其下侧发出的光的亮度。由此,当用户在打开状态使用电子装 置1时,如图1中所示,外周发光部分63的外周表面69的上部更亮地发出光。
如上所述,依据本实施例,电源开关单元10包括具有按压表面42的 按钮13;在其上安装了发光元件82和83的基底17;外周发光部分63,其 暴露于外侧同时将包围部分15夹连于电子装置1的主体部分3的一侧表面。 由此,光的面射能够从按钮13的按压表面"得以执行。另外,光能够从外周发光部分63的外周表面69以环形形式发出。因此,朝向电子装置l操作电子装置1的用户能够确认按钮13和外周发光部分63的外周表面69的发光状态。此时,朝向电子装置l操作电子装置1的用户能够非常容易地检查外周发光部分63的外周表面69,并且防止了设计受到损害。另外,保持部分61由散射光的乳白材料制成,并且漫射板(扩散片)14提供在按钮13的底面43上。由此,光从按钮13的按压表面42均匀发出,并且用户通过按压表面42无法看到内部结构。结果使得,能够获得明显地满足要求的设计。另外,镀覆环l2受到镀覆,并且镀覆环12的斜面23和固定环11的斜面33形成以顺滑地连接,这提供了优秀的设计。在基底17上,安装了发光元件82和83及开关元件81,并且按钮保持部分61、弹性部分62、外周发光部分63等一体地形成。结果使得,能够实现部件数目的减小、附接精度的改进、及生产成本和尺寸的减小。
作为对比,在相关技术中,为沿两个相对方向发出光,总的可以需要五个部件,其包括两个基底;两个导光/漫射光部件;和由用户按压的弹性结构。
在该实例中,从结构的观点出发,当五个部件在壳体中的布置、确保部件的足够强度、及用于固定部件至装置的空间得以考虑时,结构本身的体积增力口。
下面,从制造的观点出发,因为五个部件构成的结构提供在相关技术中,就部件的尺寸公差和附接公差而言难以精确地装配该结构。另外,难以在商业生产中无差别地制造该结构并使导光部件均匀地发光。另外,可以出现问题即按钮由于如上提到的公差所导致的按钮和壳体之间的干涉而无法操作。
另外,从成本的观点出发,部件数目的增加及用于制造部件的模具提高了成本。而且,生产线中装配工作的数量的增加提高了成本。
支撑构件16的外周发光部分63的外表面70包括凹面部分71。在外表面70上,提供了光反射层72。采用该结构,从发光元件83进入外周发光部分63的光沿垂直于中心轴(光轴)K的方向得以反射,这能够使外周发光部分63的外周表面69以环形形式发出光。
在外周发光部分63的外表面70上,提供了光反射层72。采用该结构,间隙形成在外周发光部分63的外表面70和连接部分4a之间,并且光反射层72防止光从间隙泄露。结果使得,表现为轴提供在其内部用于用户,这改进了设计。
如图4中所示,基底17得以布置使得发光元件82和漫射板(扩散片)14之间的距离Ll短于发光元件83和外周发光部分63 (的外表面70)之间的距离L2。采用该结构,通过增加距离L2并增加到达外周发光部分63的外周表面69的光量,光能够更强烈地从外周发光部分63的外周表面69发出。
例如,电子装置1使发光元件82在电源打开时标识绿光,或者在省电和待机状态中使发光元件83标识闪烁的红(橙)光,结果使得用户能够确认这些状态。
在已经成为浪费的空间的铰合部4的连接部分4b中,电源开关单元10得以布置,由此产生用于布置主体部分3和显示部分2的部件的自由度。通过设计布置这些部分的方式,易于减小主体部分3和显示部分2的厚度。另外,电源开关单元10提供在远离键盘单元8的位置处并围绕按钮13这样使得按钮13的外周凸起。因此,电源在使用中被意外关闭的情况能够得以防止。
如图1中所示,主体側过壳体7包括倾斜以进入连接部分4b的下侧的斜面7a。采用该结构,从外周发光部分63发出的光由斜面7a反射,并且由此用户能够从正面可视地确认外周发光部分63的发光状态。另外,斜面7a具有顺滑的流线型形状,这提供了优秀的设计。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如上的实施例。本发明能够在本发明的技术思路的范围内进行多种修改。执行修改的范围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在如上的实施例中,描述了在其中本发明应用于膝上PC的实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例如提供有电源开关的另外的电子装置。
在如上的实施例中,描述了在其中本发明应用于按压式按钮电源开关单元IO,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例如可以应用于可旋转按^^。可旋转按钮的实例可以包括遥控器的搡作按钮;汽车的刮水器;或电器的旋转把手。
在如上的实施例中,支撑构件16的基底保持部分65保持基底17,同时从表面84和表面85将其夹紧。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选地,支撑构件16可以提供有从基底17的两侧保持基底17的保持部分。
在如上实施例中,发光元件83布置在按钮13的中心轴K上方的区域(图4中沿Z方向/人中心轴K向上偏移的区域)上。发光元件83的位置并不局限 于此。可选地,例如,发光元件83可以安装在安装基底80上在更接近于用 户的在按钮13的中心轴K上方的侧上。采用该结构,光在外周发光部分63 的外周表面69上从更接近于用户的上部更为强烈地发出。朝向电子装置操 作电子装置的用户允许更接近用户的上部更明亮地发出光。
本申请包括涉及2008年6月4日在日本专利办公室提交的日本优先权 专利申请JP 2008-146373中公开的主旨,这里依据授权并入其整个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电子装置主体,其包括在其一个侧面侧上的按钮放置部分;按钮,其近似地具有柱形形状并布置在所述按钮放置部分上,并由使光穿过其中的材料制成,所述按钮包括在所述一个侧面侧上的按压表面;和在与所述一个侧面侧相反的表面侧上的光入射表面;外周发光部件,其近似地具有柱形形状并布置在相对于所述按钮的光入射表面的位置上,并由散射光的材料制成,所述外周发光部件包括暴露于外侧的外周表面;基底,其布置在所述按钮和所述外周发光部件之间,所述基底包括第一表面,第一发光元件和开关元件安装于其上;和第二表面,第二发光元件安装于其上,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朝向所述按钮的光入射表面发光,所述开关元件通过按压得以切换,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朝向所述外周发光部件发光;保持所述按钮的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布置在所述按钮和所述基底之间,并由散射光的材料制成,所述保持构件包括在与所述开关元件相对的位置处的能够接触于所述开关元件的凸起部分;弹性地支撑所述保持构件的支撑构件;和用以围绕所述按钮、所述基底、所述保持构件和所述支撑构件的包围构件,所述包围构件包括与所述按压表面相比突起的突起部分,并由阻止光穿过其中的材料制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 一发光元件布置在近似地在所述按钮的中心轴上的区域 上,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布置在所述按钮的所述中心轴上方的区域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外周发光部件在与其上布置了所述基底的侧相反的侧上包括 具有锥形表面的凹面部分。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还包括 布置在所述外周发光部件的一表面上的光反射层,所述外周发光部件的一表面位于与在其上布置了所述基底的侧相反的一侧。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外周发光部件、所述保持构件和所述支撑构件一体地构成, 并且所述支撑构件包括保持所述基底的保持部分。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还包括 布置在所述按钮和所述保持构件之间的扩散片。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基底布置成使得在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保持构件之间的 第 一距离短于在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和所述外周发光部件之间的第二距离。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电子装置主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具有柱形形状的 铰合部,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其上提供了操作部分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壳体 具有能够朝向所述第一表面并且在其上提供了显示部分的第二表面,所述铰 合部在所述电子装置主体的后侧可旋转地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彼此连接,所述铰合部在其一个端部上提供有所述按钮放置部分。
9、 一种电子部件,其包括按钮,其近似地具有柱形形状并由使光穿过其中的材料制成,所述按钮 包括在一侧上的按压表面和在另外的侧上的光入射表面;外周发光部件,其近似地具有柱形形状并布置在相对于所述按钮的光入 射表面的位置上,并由散射光的材料制成,所述外周发光部件包括暴露于外 侧的外周表面;基底,其布置在所述按钮和所述外周发光部件之间,所述基底包括第 一表面,第一发光元件和开关元件安装于其上;和第二表面,第二发光元件 安装于其上,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朝向所述按钮的光入射表面发光,所述开关 元件通过按压得以切换,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朝向所述外周发光部件发光;保持所述按钮的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布置在所述按钮和所述基底之 间并由散射光的材料制成,所述保持构件包括在相对于所述开关元件的位置 处的能够接触于所述开关元件的凸起部分;弹性地支撑所述保持构件的支撑构件;和用以围绕所述按钮、所述基底、所述保持构件和所述支撑构件的包围构 其中的材料制成。
10、 如;^又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布置在近似地在所述按钮的中心轴上的区域上,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布置在所述按钮的所述中心轴上方的区域上。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所述外周发光部件在与其上布置了所述基底的侧相反的侧上包括具有锥形表面的凹面部分。
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外周发光部件的一表面上的光反射层,所述外周发光部件的一表面位于与在其上布置了所述基底的侧相反的一侧。
13、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所述外周发光部件、所述保持构件和所述支撑构件一体地构成,并且所述支撑构件包括保持所述基底的保持部分。
14、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还包括布置在所述按钮和所述保持构件之间的扩散片。
15、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基底布置成橫:得在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保持构件之间的第一距离短于在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和所述外周发光部件之间的第二距离。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电子装置主体,其包括在其一侧面侧上的按钮放置部分;按钮,其包括在一侧面侧上的按压表面和在该一侧面侧的相反表面侧上的光入射表面;外周发光部件,其包括暴露于外侧的外周表面;基底,其包括于其上安装有第一发光元件和开关元件的第一表面和于其上安装有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二表面;用以保持按钮的保持构件,其在相对于开关元件的位置处包括能够接触于开关元件的凸出部分;用以弹性地支撑保持构件的支撑构件;和围绕按钮、基底、保持构件、和支撑构件的包围构件,包围构件包括突起部分。
文档编号H01H9/18GK101598962SQ20091014700
公开日2009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4日
发明者加藤护, 浅见正, 若月修武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