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5175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连接器,尤指一种应用于集成电路组件检测 设备领域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组件的封装测试,是于集成电路完成封装作业之后进行检 测作业,其目的是对于集成电路组件的功能进行判断,以确保集成电路 组件于出货时的产品良率能达到一定水平以上。
目前对于集成电路组件进行检测作业所采用的检测设备,包括于电 路载板上设置能与集成电路组件电性相连的连接器,该连接器中形成容 置部,并于容置部周围设置数个导电件,使集成电路组件能置入容置部 中定位,并以集成电路组件底部向外延伸的引线与该导电件上缘相对接 触,及以一作用装置施压于该待测集成电路组件,使导电件底端能与电 路载板上所布设的电路接点相抵触,藉此而能利用系统中的计算机所预 设的程序,对于上述待测集成电路组件进行功能性检测,用以筛选出不
良品O
己知检测设备的连接器结构中,具有如下各种型式
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开编号200741210《电子装置测试组及其接触件》, 其代表图图1显示,是包含接触件及安装构件,该接触件具有一第一端 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具有多个接触点,该第二端具有与金属迹线接合 的弓形边缘,并于接触件两侧设置弹性体,使受测的集成电路组件的引线能抵接于接触件第一端,而能对于集成电路组件进行检测作业。
如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数1291271《用于测试装置的改良式集成电路 电触点》,其代表图图l显示,是包括一壳体及一电触点,其电触点可收 纳在壳体的槽缝中,该电触点具有一为该引线所啮合的第一端及一与该 端子啮合的第二端,以及其具有用于偏压的构件包括第一弹性体及第二 弹性体,第一弹性体及第二弹性体位于电触点两侧,该第一弹性体与电 触点的第一端有接触界面,第二弹性体与电触点的第二端有接触界面。
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开编号200710396《测试用插座》,其代表图图1 所显示,其包含一外壳及一接点,于外壳中设置穿透的狭槽,该接点收 纳于相应的狭槽中,且具有一延伸超出该第二表面以由一待测试器件的 一相应引线或垫片啮合的前端,且具有一界定一与该测试承载板的该表 面上的一相应于迹线啮合的弓形表面的后端,以及包含一用于将该接点 弹性安装于该相应壳体狭槽中的前弹性体及后弹性体,该前弹性体及后 弹性体设置于接点两侧。
上述各种检测设备的连接器结构中,其共同特点,是将弹性体设置 于导电件两侧,而在操作使用上,虽能对于导电件提供动作及复位所需 的弹力,使待测集成电路组件每一引线(或接点)透过相对应的导电件 电连接检测设备,然而,当作用装置下压待测集成电路组件,使待测集 成电路组件被下压而使其底面引线(或接点)于导电件接触时,因纵向 下压力作用于导电件左右两侧的弹性体上是产生上下方向的挤压作用, 但缺乏对导电件提供侧向的稳定制衡力量,导致待测集成电路组件被置 入于连接器中进行检测作业,导电件下压偏转的动作有稳定性不佳的问 题,而易影响到待测集成电路组件的检测正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待测集成电路组 件置入检测时,弓l线、导电件与电路载板的接点电接触稳定性的连接器。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连接器包括
一检测基座,其具有一底板及一位于底板外围的边框,该边框上设 有复数道上下贯穿状的凹槽,凹槽底缘包含有穿孔段延伸至边框底面;
一外壳,其中设置一定位孔,该外壳固设在检测基座上,使定位孔
位于该检测基座的底板上方;
一弹性电连接组件,其包括数个导电件及数个弹性体,该数个导电 件各包含一抵接部及一触接部,所述抵接部具有一抵压端及一受抵端, 触接部自该抵接部底缘向下延伸,各导电件可活动地分设检测基座的该 些凹槽中,抵压端伸向底板上方,触接部伸入检测基座底部, 一部分弹 性体装设于检测基座底部并抵接导电件的触接部侧边,另一部分弹性体 压抵于导电件的受抵端上缘,使每一导电件上下侧皆有弹性体弹性接触。
藉此设计,使待测集成电路组件经由外壳置入检测基座中,集成电 路组件被施压而下降,而使其底面的每一引线(或接点)分别与相对应 的导电件的抵触端接触,其中藉由弹性作用于导电件上下侧的弹性体变 形吸收待测集成电路组件的下压应力,且利用每一导电件上下侧的弹性 体提供弹性力,稳定每一导电件产生平稳而正确的摆转,让待测集成电 路组件及导电件呈稳定的电接触,故本实用新型设计能达到提高检测性 能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所示连接器较佳实施例的仰视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连接器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外观图。
图4为图1所示连接器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连接器较佳实施例设置于检测设备的电路载板上及
装入待测集成电路组件的实施例示意图(一)。
图6为图1所示连接器较佳实施例设置于检测设备的电路载板上及
装入待测集成电路组件的实施例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中设置另一形式导电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中设置又一形式导电件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l连接器
10检测基座11底板
12边框13容置空间
14凹槽141穿孔段
15定位槽16固定凸部
17嵌槽20外壳
21定位孔22夹槽
30弹性体40弹性体
50导电件51抵接部
511抵压端512凸部
513受抵端52触接部
60电路载板61接触垫
70集成电路组件71引线
780集成电路组件 81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配合参看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器1 包括一检测基座10、 一外壳20及一设置于检测基座10及外壳20之间的 弹性电连接组件,其中
该检测基座10包含一底板11,以及一成形于该底板11外周围的边 框12,使底板11上形成一容置空间13,于边框12中设置数道间隔并列 的凹槽14,所述凹槽14底缘尚包含有穿孔段141延伸至边框12底面, 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些凹槽14是分布于该边框12位于底板11四侧边。
上述边框12外围形成数个延伸凸出的固定凸部16,该数个固定凸部 16是提供外壳20固结定位的部位。
该外壳20中设置一定位孔21,该定位孔21是依据待测集成电路组 件的形状尺寸而设计,该外壳20固设在检测基座10上,使定位孔21位 于底板ll上方。
该弹性电连接组件包括数个导电件50及数个弹性体30、 40,该数个 导电件50各包含一抵接部51及一触接部52,所述的抵接部51,其一端 为抵压端511及另一端为受抵端513,触接部52自该受抵端513底缘向 下延伸,各导电件50可活动地分设于检测基座10的该些凹槽14中,抵 压端511伸向底板上方,触接部52伸至边框12底部, 一部分弹性体40 设于检测基座10的嵌槽17中抵接导电件50的触接部52侧边,另一部 分弹性体30则压抵于导电件50的受抵端513上缘,使每一导电件50上 下侧皆有弹性体30、 40弹性接触,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些弹性体30、 40是选用弹性条。上述导电件50的抵接部51是形成横向长片状,该抵接部51与成形 于抵接部51底缘的触接部52概呈T形状结构。
配合参看图1及图2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于检测基座10的边框12 于底板外围的上表面成形数道定位槽15,该数道定位槽15横跨于数道凹 槽14顶端,以及在外壳20底面于定位孔21外周围处设置数道夹槽22, 该数道夹槽22与检测基座10的数道定位槽15形成相对,设置于该些导 电件50上位的弹性体30即设置该相对的定位槽15与夹槽22之中,使 弹性体30位于导电件50抵接部51的受抵端上缘。
配合参看图3、图4及图5所示,于检测基座10凹槽14穿孔段141 侧形成嵌槽17,于本较佳实施例中,是于边框12底面相对于底板11四 侧边分别成形一嵌槽17,该些嵌槽17分别与数凹槽14的穿孔段141形 成连通状,而设置于导电件50触接部52侧的弹性体40即设置该嵌槽17 中,使弹性体40能对于导电件50的触接部52侧向抵压定位。
配合参看图5及图6所示,连接器1设置于检测设备的电路载板60 上,使电路载板60上复数接触垫61分别与其相对应的导电件50的触接 部52底端电接触,而当待测集成电路组件70经由外壳20的定位孔21 置入检测基座10的容置空间13后,可藉由作用装置下压待测集成电路 组件70,使集成电路组件70底面的数引线71 (或接点)分别抵压相对 应的导电件50 —端的抵压端511,而并以触接部52底端为支点向下偏转 一角度,其中,导电件50抵接部51受抵端上缘向上推压弹性体30,另 由触接部52侧向推压弹性体40,藉由弹性体30、 40位于导电件50上下 缓冲吸收压应力及支撑作用,而使每一导电件50平稳动作,而使待测集 成电路组件70的每一引线71 (或接点)与相对应的导电件50及电路载 板60的接触垫61能稳定的电接触,以利检测设备对待测集成电路组件70进行检测作业。
如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1中设置另一形式导电件50, 其是将导电件50的触接部52形成于抵接部51中段部位下侧,为配合该 种形式的导电件50,于检测基座10的穿孔段141侧边所设置的嵌槽17 改为成形于穿孔段141另一侧,提供弹性体40装设,此一形式的导电件 50设计,也以弹性体30设置于抵接部51的受抵端513,并以弹性体40 设置嵌槽17中,而使弹性体30、 40仍分别位于导电件50的上位及下位 关系,而同样可藉由弹性体30的弹力向下抵压,使待测集成电路组件70 的引线71、导电件50及电路载板60的接触垫61能稳定的电性相连。
如图8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1中设置又一形式的导电件 50,其是于导电件50的抵接部51—端的抵压端形成向上凸起的凸部512, 该抵接部51上缘形成起伏的波浪形状,此一具有凸部512的导电件50 设计,可用于检测无引线的集成电路组件80,使凸部512能抵触于该集 成电路组件80底面接点81,而能对于该种形式的集成电路组件80进行 检测作业。
因此,经由上述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电性连接操作的详细说明, 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特点在于提供一种能稳定电性相连的连 接器,使待测集成电路组件置入检测基座的容置空间中,可藉由弹性体 设置于导电件的上下位置,使集成电路组件置入其中而施压于该些导电 件时,除藉由弹性作用于导电件上下侧的弹性体变形吸收待测集成电路 组件的下压应力,且利用每一导电件上下侧的弹性体提供弹性力,稳定 每一导电件产生平稳而正确的摆转,让待测集成电路组件、导电件及电 路载板的接触垫呈稳定的电接触状态,故本实用新型设计,可提高检测 作业时组件与连接器间电连接的稳定性,而能达到提高检测性能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检测基座,其具有一底板及一位于底板外围的边框,该边框上设有复数道上下贯穿状的凹槽,凹槽底缘包含有穿孔段延伸至边框底面;一外壳,其中设置一定位孔,该外壳固设在检测基座上,使定位孔位于该检测基座的底板上方;一弹性电连接组件,其包括数个导电件及数个弹性体,该数个导电件各包含一抵接部及一触接部,所述抵接部具有一抵压端及一受抵端,触接部自该抵接部底缘向下延伸,各导电件可活动地分设于检测基座的该些凹槽中,抵压端伸向底板上方,触接部伸入检测基座底部,一部分弹性体装设于检测基座底部并抵接导电件的触接部侧边,另一部分弹性体压抵于导电件的受抵端上缘,使每一导电件上下侧皆有弹性体弹性接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导电件的抵接 部上缘形成起伏的波浪形状。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导电件的抵接 部一端抵压端形成向上凸起的凸部。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导电件的抵接 部一端抵压端形成向上凸起的凸部。
5、 如权利要求l-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于检 测基座的边框上表面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连通数凹槽顶端,以及在 外壳底面相对于定位孔外周围设置对应定位槽的夹槽,设置于导电件受 抵端上的弹性体设置于相对配槽的夹槽与定位槽之间。
6、 如权利要求l-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于检测基座的凹槽穿孔段侧边形成连通的嵌槽,弹性体设置于嵌槽中而抵接 于导电件的触接部侧边。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于检测基座的 凹槽穿孔段侧边形成连通的嵌槽,弹性体设置于嵌槽中而抵接于导电件 的触接部侧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包括检测基座、外壳及设于检测基座与外壳间的弹性电连接组件,弹性电连接组件包括数个导电件及数个弹性体,导电件可摆动地设置于检测基座中,弹性体设置于导电件的上下位,提供导电件摆动及回复的弹性,藉以在集成电路组件置入检测基座中与导电件接触时,藉由弹性体于导电件上下侧提供弹性力吸收压应力及平衡力,使集成电路组件、导电件与检测设备的电路载板间形成稳定电接触状态,故本实用新型可提高连接器与集成电路组件电连接的稳定性,提高对集成电路组件的检测性能。
文档编号H01R13/24GK201360065SQ20092000411
公开日2009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3日
发明者杨逸智, 林明瑞 申请人:杨逸智;林明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