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及其料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3672阅读:10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端子及其料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端子及其料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端子及其料带,尤其涉及一种在制造的过程中,可减少废料
产生的端子及其料带。背景技术
如中国专利公告第201075434号所示的一种端子料带,端子料带上连接有若干连续排列的端子。由于绝缘本体上的端子孔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端子料带上的相邻的两个端子之间相距一定的距离。因此,在端子的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废料,不利于节约成本。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端子及其料带以克服上述端子料带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及其料带,在制造端子的过程中,可减少废料的产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端子,包括若干第一端子及若干第二端子,第一端子设有第一基部,第一基部设有第一缺口及第一凸出部,第二端子设有第二基部,第二基部设有与第一缺口吻合的第二凸出部及与第一凸出部吻合的第二缺□。 —种端子料带,包括第一料带、与第一料带相连的若干第一端子、第二料带及与第二料带相连的若干第二端子,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交叉排列,第一端子设有第一基部,第一基部设有第一缺口及第一凸出部,第二端子设有第二基部,第二基部设有与第一缺口吻合的第二凸出部及与第一凸出部吻合的第二缺口。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端子料带包括交叉排列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一端子的第一基部设有第一缺口及第一凸出部,第二端子的第二基部设有与第一缺口吻合的第二凸出部及与第一凸出部吻合的第二缺口,在制造端子的过程中,使端子料带可以充分地利用,有效地减少了废料的产生。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端子料带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端子料带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与图2相似,其中端子为展开后的图示。 图4是本实用新型端子料带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端子料带的立体组合图。 图6与图5相似,其中端子为展开后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端子料带100是由一板材冲压形成,包括第一料带1、与第一料带1相连的若干第一端子2、第二料带4及与第二料带4相连的若干第二端子3。第一端子2及第二端子3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组(未图示)至印刷电路板(未图示)。端子5包括第一端子2及第二端子3,第一料带1设有若干第一开孔IO,第二料带4设有若干第二开孔40。 第一端子2包括平板状的第一基部21、自第一基部21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连接部22、自第一连接部22弯折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弹性部24及自第一基部21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尾部23。第一基部21设有第一缺口 211及第一凸出部212。第一弹性部24被铺平后与第一开孔10相吻合,第一尾部23被铺平后与第二料带4相连接,第一连接部22与第一料带1相连。第一弹性部24的末端设有第一接触部241与芯片模组电性连接。第一尾部23的末端设有弧形的第一焊接部231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第一焊接部231可采用点对点的方式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无需焊接。 第二端子3包括平板状的第二基部31、自第二基部31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连接部32、自第二连接部32弯折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弹性部34及自第二基部31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尾部33。第二尾部33被铺平后与第一料带1相连接,第二基部31设有第二缺口 311及第二凸出部312。第二弹性部34被铺平后与第二开孔40相吻合,第二连接部32与第二料带4相连。第二弹性部34的末端设有第二接触部341与芯片模组电性连接。第二尾部33的末端设有弧形的第二焊接部331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第二焊接部331可采用点对点的方式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无需焊接。 如图2所示,若干第一端子2及若干第二端子3分别位于第一料带1与第二料带4之间且第一端子2及第二端子3是交叉卡合在一起的。第一端子2的第一基部21的第一缺口 211与第二端子3的第二基部31的第二凸出部312吻合,第一端子2的第一基部21的第一凸出部212与第二端子3的第二基部31的第二缺口 311吻合。第一缺口 211的大小与第二凸出部312的大小相同,第一凸出部212的大小与第二缺口311的大小相同,使端子料带100可以充分地利用,有效地减少了废料的产生。 图4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端子料带100'的第二实施例的图示,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端子2'包括一对从第一基部21'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连接部22',第一弹性部24'位于一对第一连接部22'之间。第一弹性部24'被铺平后与第一料带1'的第一开孔10'相吻合。第二端子3'包括一对从第二基部31'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连接部32',第二弹性部34'位于一对第二连接部32'之间。第二弹性部34'被铺平后与第二料带4'的第二开孔40'相吻合。 应当指出,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一种端子,包括若干第一端子及若干第二端子,第一端子设有第一基部,第二端子设有第二基部;其特征在于第一基部设有第一缺口及第一凸出部,第二基部设有第二凸出部及第二缺口,当把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交叉卡合时,第一端子的第一缺口与第二端子的第二凸出部吻合,第一端子的第一凸出部与第二端子的第二缺口吻合。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的大小与第二凸出部的大小相同,第一凸出部的大小与第二缺口的大小相同。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还包括自第一基部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连接部、自第一连接部弯折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弹性部及自第一基部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尾部。
4. 一种端子料带,包括第一料带、与第一料带相连的若干第一端子、第二料带及与第二料带相连的若干第二端子,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交叉卡合,第一端子设有第一基部,第二端子设有第二基部;其特征在于第一基部设有第一缺口及第一凸出部,第二基部设有与第一缺口吻合的第二凸出部及与第一凸出部吻合的第二缺口。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位于第一料带与第二料带之间。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的大小与第二凸出部的大小相同,第一凸出部的大小与第二缺口的大小相同。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还包括自第一基部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连接部、自第一连接部弯折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弹性部及自第一基部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尾部。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料带相连。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子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的末端设有第一接触部,第一尾部的末端设有第一焊接部。
10.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从第一基部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弹性部及一对第一连接部,第一弹性部位于一对第一连接部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端子及其料带,该端子料带包括第一料带、与第一料带相连的若干第一端子、第二料带及与第二料带相连的若干第二端子,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交叉排列,第一端子设有第一基部,第一基部设有第一缺口及第一凸出部,第二端子设有第二基部,第二基部设有与第一缺口吻合的第二凸出部及与第一凸出部吻合的第二缺口,使端子料带充分利用,有效地减少了废料的产生。
文档编号H01R43/16GK201523102SQ20092031058
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7日
发明者唐坤, 张杰峰, 彭付金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